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

作者:灰原哀2023-06-13 09:35:56

导读: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 篇一 东南亚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精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 篇一

  东南亚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1、东南亚的范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

  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

  3、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4、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影星杨紫琼的家乡是哪里吗?她的家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

  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总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因为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分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现,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正是拥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图片],而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则可以称为十字路口的咽喉部位,控制了他就可以控制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通道。[展示马六甲海峡的图片说明]

  刚才我们数了数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发现东南亚由十一个国家组成。这十一个国家是: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帝汶这个国家,于2000年独立。这十一个国家就是位于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

  [活动]:下面我来请同学回答分别在空白图上填出位于这两个半岛上的国家。

  其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是与中国接壤,的内陆国是老挝,其余都是临海国和岛屿国。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其名印尼是海岛的意思,有“万岛之国之称,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

  二、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南亚的风土人情吗?东南亚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主食是什么吗?

  [思考]:我们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主食是大米,这是什么原因呢?

  [活动内容]在这样一种气候条件下,还适合什么作物的生长?

  因此这里也是世界的热带作物的生产基地之一。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哪些国家盛产椰子,哪些国家盛产橡胶和油棕,哪些国家盛产稻米和蕉麻。[图片展示]

  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自然情况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东南亚的人文景观。

  [课后练习]:1、 东南亚由很多海峡为什么只有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2、列举出“东南亚之最”。

  3、收集东南亚国家的风景资料

  板书设计: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东南亚的国家

  第七章

  第二节 东南亚 第 2 教时

  教学目标:

  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东南亚的风景

  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形与主要的城市

  教学难点: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国就与东南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革命家陈毅在写给缅甸朋友的诗中曾说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共饮一江水”,这便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因为中南半岛上的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中国。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将他们找出来。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在河流与河流之间,多是山脉和高原,用我们的手就可以形象的表示出中南半岛的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思考]:这样的地形条件有怎样的好处?

  蕴藏丰富的水利资源,下游可以形成肥沃的平原。

  因此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的地区,中南半岛上的国家的首都主要多分布在大河的沿岸。

  [活动]:

  为什么分布在这里?有怎样的好处?有什么弊端?

  上节课我们讲到中国历的郑和下西洋、下南洋,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如此,直到今天,许多中国华人华侨都在为东南亚国家的发展积极努力着,请同学们看一下阅读材料。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在东南亚的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分别占到该国的77%和25%,在60年代,印度尼西亚曾经发生反华暴力事件,对当地的华人华侨任意的屠杀,在国际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使得他们纷纷撤回资金,重返祖国的怀抱。改革开放以后,华侨华人纷纷回国支援国家建设,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东南亚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东南亚确实有许多的闪光点,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里,特别是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亚洲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同学们收集的一些关于东南亚美丽景观的图片。[多媒体展示]

  [课后练习]:1、收集关于东南亚国家的景观资料,出一期《东南亚旅游景点介绍》小报

  板书设计:

  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华人、华侨集中地地区

  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 篇二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

  (2)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知道了我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 气候特征

  〔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7页,“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我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

  (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

  (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

  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

  〔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分析归纳〕冬季,我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

  〔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我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

  〔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我国夏季普遍高温,降水集中。

  〔总结〕这就是我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雨热同期。

  〔板书〕二、雨热同期

  〔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我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我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板书〕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我国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我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我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

  〔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我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和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我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

  学生指图回答。

  〔讲述〕我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

  〔板书〕三、 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

  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为暖温带景观。

  〔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启发提问〕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气候特征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二、雨热同期

  1、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

  三、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方式:

  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分组讨论——同样是在北纬15°-30°范围内的西亚、北非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在气候特征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教师提供资料,包括两个地区的景观图、气温降水图、洋流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

  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矿产资源总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分布相对集中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方面;第二部分介绍了能源矿产,包括它们的分布、储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我国能源资源的短缺形势;第三部分介绍了金属矿产,这部分是分类介绍的。与铁矿相比,有色金属矿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因此教材中举了许多实例,以使学生认识到有色金属的重要性。前面三部分都是以关于煤矿、铁矿、有色金属矿和油气田的分布的四幅图为基础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最后一部分里,教材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我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法建议

  关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建议指导学生读4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从宏观上分析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分布的特点是广泛且相对集中。关于矿点名称,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利用省区、江河、山脉等参照物,寻找矿点与它们之间的方位上的联系,并通过读图、填表、图表对照、看图连线等方法巩固地名的记忆,进一步培养读图技能。教学中要用资料、数据说明能源矿产丰富,同时联系生产实际说明煤和石油的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教师要结合实例说明矿产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实际的解决办法。 在这节内容的讲授中,有三个点老师应该特别注意:一个是金属矿产的作用,很多学生对于煤、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的作用非常熟悉,但是容易忽视金属矿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因为这会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密切关系;第二是对新能源的开发,在谈到对矿产资源问题的对策时,学生往往容易把目光集中在问题的治理上,其实治理是一方面,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想办法找出更多的新能源,但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发新能源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第三,矿产资源与前面介绍的两种资源以及后面的海洋资源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它是非可再生的,在教学中,要对我国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讲得适度,避免出现盲目的乐观和悲观情绪,教育学生要以客观、实际的态度看待我国矿产资源问题。

  关于“矿产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1

  [导入]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的矿产资源。

  [板书]第四节 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都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其中,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提问]这样的分布特点,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运输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集中分布,有利于矿产资源大规模集中开采,形成全国性矿产基地;但是不同地区需要进行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对运输的负担。

  [转折]结合“做一做”第一题,我们一起找一找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石油基地。

  [补充]矿产资源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能源矿产。我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人均量比较少,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能源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提问]如何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寻找新能源。

  [承转过渡]再来关注一下我们国家金属矿产的情况。

  [板书]三、金属矿产

  [讲述]金属矿产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其中黑色金属一般指铁和铁基合金。你们知道铁矿有什么作用吗?(制造钢铁)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用钢铁?

  [学生讨论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结合“做一做”中的练习,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找找我国主要的铁矿。

  [转折]有色金属矿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读教材中的“读一读”材料,结合你们在课下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色金属矿产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回答]略

  [活动]分组找一找主要的铜矿、锡矿、钨矿、锑矿、稀土矿等等,并且以竞赛的形式做连线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强调]有色金属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们决不能忽视。

  [转折]像其他资源一样,我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板书]四、问题和对策

  [活动]读教材中的“问题和对策”这一框题的内容,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主要问题包括:乱采滥挖、严重浪费、破坏环境。

  [提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小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 篇四

  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知识目标有如下四点:

  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运河;

  2.能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能领会中东石油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运用中东河流图及世界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

  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为:

  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目标:

  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养关心社会和关心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识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为教学重点。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就其重点而言,它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又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又一难点是:巴以冲突。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矛盾很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巴以疆界线的划定,学生很难读懂。

  对教材我是这样处理的,本节课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现冲突、战争频繁的中东,激发学生呼吁世界和平的情感;接着利用自制课件辅助讲授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并通过课堂练习对重点加以巩固。第二课时,从中东的气候入手,分析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以图片叙述文化的差异,并通过动画演示巴以的领土纷争,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到既全面兼顾,又突出重点。第三课主要从分析伊拉克入手,通过分析伊拉克的历史,了解伊拉克灿烂的古文明──古巴比伦。通过学生集体讨论伊拉克战争,即锻练了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的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二、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以及对美伊战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在美伊战争的视频播放中拉开序幕)

  大家不要以为这是什么电影或是什么战争片,这是20__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纪录片,美伊战争的硝烟至今仍未散尽。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地区像中东一样,一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频繁的冲突、战争,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请同学读教材上中东战争年表(教师板书:中东 战火频仍 局势动荡)

  在电视的国际新闻中,差不多每天都有关于中东的报道,那么为什么这里战争与冲突不断呢?这就是我们本节主要讨论的中东问题。(课件)

  首先一起看一下中东在世界上的位置,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将部分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中东联系亚欧非三个大洲──被五个海所环绕,它们是:阿、红、地中、黑、里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的湖,盐水湖──谁能说一说为什么里海虽名为海而实际上为湖?──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还有就是的海湾,波斯湾。

  谁知道波斯湾为什么那么?

  对,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石油,一起看世界石油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中东石油的分布最密集。

  这是世界主要产油国的石油储量,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它们依次是沙特、伊拉克、科威特、伊朗、阿联酋。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五位的都是中东的国家。

  我们从饼状图上可以看出,中东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65.4%。

  一起看,这是中东的国家,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里是中东的五个主要产油国,它们分别是(指出),一起看沙特阿拉伯,它不仅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在中东,它的国土面积。

  一起看,这是沙特的油田,这是巨大的输油管线,这是伊拉克的石油加工,这是科威特的石油生产。

  一起看中东的石油是如何向外输出的。这里有三条石油外运航线:

  航线一经由苏伊士运河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二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运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航线三穿越马六甲海峡运往日本和美国。

  航线一和航线二同样是运往西欧和美国,这两条航线有何差异?

  请同学们结合世界地图找出三条石油外运航线所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填入课本53页的表中。

  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柱状图上,可以看到以色列和沙特的国民生产总值远远高于我国,但是,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有用完的一天,中东地区没有了石油,它的经济应该如何发展?

  在学生讨论完成后,小结,针对教学重点难安排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后布置作业:完成P52页活动题预并预习。

  第二课时

  提前测评之后,出示世界气温、降水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与生活体验,谈谈中东的气候与河流的分布特点?

  展示中东河流分布图,指出中东的河湖。

  请学生结合教材,找出都是哪些国家在利用这些稀少的河湖?

  于是有关河流湖泊的水资源分配和争夺又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个焦点。(板书)

  有人说:20世纪中东曾为石油而战,21世纪中东将为水而战!怎样解决中东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呢?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下面用一组图片来展示,中东各国是如何利用高科技发展节水农业的。

  (转承)

  这是世界人种分布图,一起看中东以什么人种为主?

  中东地区主要说什么语言?

  这是犹太人,这是犹太人在举行集会活动。

  这是阿拉伯人,男人的传统服装以白色为主。

  一些严格执行教规的阿拉伯国家,规定妇女外出时,必须面戴黑纱。

  这是圣城麦加规模宏大的万人朝圣。

  这是回教堂,这是清真寺。

  这是圣城──耶路撒冷。

  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差异”,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课堂小结:《中东》这一节课,主要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宗教纷争与文化差异等主要几方面,对中东战火频仍、局势动荡的的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课件)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在巴勒斯坦地区。长期以来,在巴勒斯坦地区,流血冲突不断,这里的人民一直在期盼和平,可是,和平之路坎坷而漫长。

  这是愤怒的巴勒斯坦青年在纪念“抗争三周年”。

  联合国医疗人员在抢救巴方武装分子。

  在耶路撒冷市中心犹太人定居点,发生了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

  巴以冲突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下面就跟老师一起来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这个问题有点难懂,注意啦!

  资料:犹太人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支持犹太人向巴勒斯坦地区移民。1947年,联合国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如图1947年联合分治决议制定的疆界线),把耶路撒冷市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犹太人同意分治决议,以色列国宣告成立,阿拉伯人反对分治决议,始终未建立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国成立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以色列军队展开激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后,1949年,以色列先后同相关阿拉伯国家签订停战协定,划定临时停战线。以色列通过战争夺得的土地,比联合国分治决议中规定的还要多4850平方公里。(如图1949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停战界线)战争结束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1980年,以色列把耶路撒冷定为“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直至1988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才告一段落。由于历史遗留下的诸多矛盾,民族仇恨依然存在,所以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可以在国际新闻当中看到关于巴以冲突的报道。

  中东的战火频仍给了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中东,还有一个国家我们不得不提,就是伊拉克,在20__年爆发的美伊战争的阴霾(mai)至今未散,从1980到20__这短短几十年内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这里面有伊拉克发动的侵略战争,也有针对美英联军的反侵略战争,这里面的问题错综复杂。

  1.请同学们通过互联网搜集并整理有关伊拉克的资料,下节课我们进行专题讨论。

  伊拉克的种族与宗教;

  伊拉克的气候与自然环境;

  伊拉克由石油富国到衰败的历史过程;

  中东战争;

  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美伊战争。

  2.请同学们每天关注新闻联播,看看当天在中东又发生了什么,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的走向和重建,以及巴以冲突问题。

  由于时间原因,关于第三课时对伊拉克的专题讨论在这里就不详述了,谢谢大家!

  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 篇五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节 河流和湖泊的概况

  二、江南大河—珠江

  三、京杭运河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 篇六

  [提问]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小结] 长江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灌溉、航运、发电。

  [板书]三、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转折]我们一起来看看灌溉的成果。

  [出示图表]长江流域各方面占全国的比重

  面积 1/5

  人口 1/3

  稻谷 70%

  棉花 1/3

  淡水鱼 60%

  轻工业产品 1/2

  工农业生产总值 2/3

  [解释]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其中稻谷、淡水鱼的比重超过了一半,所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的“鱼米之乡”。 这些都是长江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补充]长江的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板书]1、“黄金水道”

  [补充]但是目前的航运量还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只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长江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由此看来,长江还大有潜力可挖。

  [转折]既然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我们如何来利用它?(发电)

  [板书]2、“水能宝库”

  [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到葛洲坝和三峡等水利枢纽。

  [讲解]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补充]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以到达重庆,运力可以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播放录像]三峡工程简介

  [讨论]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哪些?(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转折]长江有哪些不利的方面?(洪水)

  [播放录像]1998年长江洪水

  [板书]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提问]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的江面上还漂着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找一些关于圩垸的资料)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3)长江中下游地势过于低平。(结合前面的“长江干流剖面图”)

  4)天气的异常。

  [追问] 可见,长江的洪水有它的自然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老师归纳补充]

  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

  修建水库,调节水量。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下游地区退耕还湖。

  总之,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长江的水文特征要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正因为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因而成为“黄金水道”;又因为上游流经三级阶梯,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板书设计

  三、利用和保护

  1、“黄金水道”

  2、“水能宝库”

  3、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探究活动

  “长江洪水治理”模拟研讨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认识到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并找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树立“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意识。

  活动措施: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扮演长江沿岸的居民(城市的和农村的)、政府官员、长江沿岸的企业代表等,一起讨论长江洪水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措施。分为不同河段的,便于对更细致的问题进行研究。

  “长江三峡的利弊分析”辩证会

  活动目标:使学生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三峡工程形成辨证的认识。

  活动措施:先安排学生查找关于三峡工程的资料,然后按照学生的意见分成两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双方进行辩论交流。注意:要说出理由。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精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单元教案初二地理教学教案设计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