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卧薪尝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6篇) 《卧薪尝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主...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卧薪尝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卧薪尝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6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说说这个故事梗概。
3、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理解“建议”并会运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挂图、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会倾听、会提问]
1、故事导入
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讲故事,放动画片)老师准备了一个精彩动人的故事,题目叫(卧薪尝胆),读题,读得再自信点,齐读。能说说意思吗?
(1)结合插图,想想说说,先找薪 胆,理解卧薪、尝胆
(2)结合课文,出示句子读读,说说理解
合起来说意思
2、解题质疑:
① 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比谁最会发现问题。[板书:起因?结果?]
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怎么样卧薪尝胆?结果怎样?
② 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激发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正确、读通顺]
1、 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自学生字新词,联系生活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见到已经学好的,请他去帮助差生)
2、检查:
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1)新词:(小黑板分批出示)[注音]
吴国 越国 勾践 夫差
会稽 败仗 万般无奈 奴仆 屈辱
谋臣 建议 免除后患 骄傲 答应
转弱为强 报仇雪恨
读准 怎么样读才有滋有味?自己练习,哪些要特别注意的,谁来当小老师。
齐读、分组读、指名读、
3、指名读全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好的你要学一学;不好的,你来帮一帮。老师奖励最认真的同学接下去读。当然谁接不下去也很难为情。
遇到疑难,注意扎实训练;遇到错误,引导学生纠正,请他再读体现进步,还有谁能读得更好,全班齐读。重点在难句子和难词语上。真正体现人人过关,面向全体。书不读熟不开讲。
三、重点朗读,初步理解
1、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内容,从文中找出依据,读好,读出滋味来[读明白、会表达]
(1)说一句话。(2)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3)说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4)用3-5句简单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默读静思: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他什么事?自己练练
具体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说具体完整,语言要清楚完整
如果有困难,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越王勾践)写了他什么事情?
时间( )在( )打了败仗,越王勾践( ),回国后( )终于( )
[第2、3环节作机动]
2、随着我们朗读一遍一遍地深入,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也一步一步深刻,我相信:你已经读懂了一些问题,同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会思考、会讨论]
(1)我们先来交流:我们已经读懂了什么问题?[出示思考题]
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结果怎样?(板书:兵败受辱、转弱为强
相机引导出:起因是越王勾践兵败受辱,结果是转弱为强,理请前因后果
老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出故事的前因后果,读好2-3节,5节,说清楚起因结果
你能才课文中找到依据,来读一读,说一说,比谁更会思考,比谁找得准、读得好、说得妙。
3、重点指导朗读4节,体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多年的毅力和决心?
[时刻、白天、晚上、饭前、二十多年,]这几个表示时间词的连用中,体会仇恨、耻辱的刻骨铭心,加深对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理解。
(2)你又发现了什么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比谁会读书
为什么越王勾践能反败为胜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板书:?
课后带着问题再反复阅读课文,有什么感受就写在书上,下一课继续学习。(这就是下课的学习重点,带着问题走出教室)
(3)总结全文,梳理文路
四、指导写字,写得规范美观。
1、同学们都很会读书,如果字也能写得规范美观就更好了。
2、看老师写几个(选择最典型的):仆议(左窄右宽)吴努(上紧下松)
1、 拿出笔,在书上描一描。
板书
卧薪尝胆
兵败受辱 ? 转弱为强
起因 经过 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60
孔国娟 发表
本年级的研研课题(《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对话教学》),在备课的过程中,从而要求自己必须要认真地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做到熟悉课文。而且在设计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地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如在教学《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我从课题入手,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等等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并鼓励他们看谁能解答更多的问题。学生们很快就找到课文中对“卧薪尝胆”进行解释的段落。接着我让他们读读这一段落,说说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为什么越王为了不忘会稽一战的耻辱就要吃苦胆呢?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正是我想要的“闪光点”。于是,我反问一句:“那你知道越王在吴国受到了什么羞辱吗?”这时学生们便又纷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了解到越王在会稽一战中失败了,万般无奈到吴国去当奴仆。我相机引导他们:越王堂堂一国之君,被沦为奴仆是等的耻辱呀!如果你是越王,你会怎样做?当时许多学生异口同声说出了“报仇雪恨”这个词。于是,我便总结说:这就是越王卧薪尝胆的原因。整堂课我不用费太多的口舌,抓住学生质疑的的闪光点,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很快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我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对话教学例子。因此,通过这一次的教学例子,让我有了这样的思考:不同的课文,要找不同的对话切入点,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兴趣的积极性。这篇课文的对话切入点是: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地址 www.zwlu.com)
本文转载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卧薪尝胆。
师:我们已经布置了这一课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
指名分段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词语:兵败会稽受尽屈辱卧薪尝胆转弱为强)指名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师:越王勾践在兵败会稽之后,到吴国做了奴仆。“奴仆”见过吗?
生:见过。电视里那些服侍当官的下人就是奴仆。
生:在王宫里的太监也是奴仆。
师:老师把他们画出来。你可要仔细看哟!
师:(在黑板上画“女”字的象形文字。教师侧身站着,低头,俯身,双手前伸交叉在胸前。)这是什么人哪?(生笑)这是女人!古代的女人见了男人就要这样,一副温顺的样子。(再画“奴”字的象形文字。)尽管女人已经很听话,很温顺了,男人们还是用一只大手一把抓住女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就是“奴”!因此,“奴”在古代指女人。
师:(在黑板上画“仆”字的象形文字。边画边解说。)这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有人在他头上戴了一个“羊”的标志,表示这是一个战俘或罪犯。在他的屁股后边还要插上几根尾毛,让他走在大街上。(边说边画,众大笑)如果是你,会觉得怎么样?
生:只有动物才有尾巴,很难为情。
师:不把人当人!
生:我会觉得耻辱!
生:我感到是一种屈辱。
生:这是对人的侮辱!
师:(脸色凝重地)这样的人就是“仆”!这个字就是“奴仆”的“仆”!
师:勾践夫妇到吴国当“奴仆”,他们又会遭到怎样的磨难呢?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师:(等学生读完后)谁愿意来读一读勾践夫妇在吴国当奴仆的内容?
生:……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mó),受尽了屈辱。……
师:“舂米推磨”见过吗?
生:没见过。
(多媒体出示“舂米”和“推磨”的图片)此处多媒体的运用,让这些从没干过农活的学生直观的了解了什么是“舂米推磨”。
师:看图,拿米放在里面磨,拿棒戳,就这是舂米。 再看这幅图,这是一头驴在推磨。
干这个活很累,又很单调,所以一般就让驴来拉。可是驴也不愿意,人们就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睛,它才肯不停地走。这样的活,吴王让谁干?
生:勾践夫妇。
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养马驾车、舂米推磨这些事对于一般的百姓来说,是不是屈辱之事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对于勾践来说就是“屈辱之事”?
生:因为勾践是越国的国君,不应当干这些活。
生:勾践代表越国,现在成了吴王的奴仆,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屈辱的。
生:吴王侮辱越王,就是侮辱越国。勾践作为越国的国君,当然感到是一种耻辱了。
师:现在谁再来读读写勾践受尽屈辱的句子。
指名读。
师:课文中其实还没写完越王受的屈辱,谁知道其他的事。谁在课外书上见过?
生没人回答。
师:没有吧,老师告诉大家,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让谁尝大便呢,就是勾践。
师:像这样的屈辱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受尽屈辱”这几个字的分量。一起读。
生读。
师:这样的屈辱整整受了三年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个字,忍,他忍的是什么?辱。因为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报仇,这叫忍辱负重。
生齐读忍辱负重。
师:三年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做国君,回国后,他是怎么做的?请自读第四自然段。
指读。
生:白天。他。。。
师:先停一停,就这叫—
生齐:卧薪。
生接着读。
师:这就叫—
生齐:尝胆。
师:现在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齐读。
师:如果勾践每天都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苦胆,这样做叫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
师:他还干了什么?
生:勾践还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还要练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勾践还会找那些有本事的人,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师:这就叫“发奋图强”!(板书:发奋图强)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的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就叫“坚持不懈”!现在老师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要把勾践坚持不懈的精神读出来。
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含义了吗?
生:“卧薪尝胆”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
(多媒体再次出示词语:兵败会稽受尽屈辱卧薪尝胆转弱为强)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四个词语,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
生:两千多年前,……
师:说得很好,每个同学学了课文之后,都要用非常简洁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会读书的标志。
师:学习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对文中的两个王,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我建议吴王要听谋臣们的话,不要太骄傲。
生:我懂得了做一件事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
三.学习经典,拓展知识。
师: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也都包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还个大家带来了两个成语故事,请看动画。
(多媒体播放成语故事《郑人买履》和《囫囵吞枣》的动画。)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动画,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还是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两个成语故事的原文,请大家打开《经典读本》第34页,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把不熟悉的字注上拼音。
师范读,生注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指名读课文。
师:下面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请同学们把这两个成语故事多读几遍,读熟了,背过它,然后找小老师检查。
生读课文,背课文,找小老师检查。
附: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囫囵吞枣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课后反思:
《卧薪尝胆》是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着重表现了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我介绍了“奴”、“仆”、“舂”这三个象形字的来历,用简洁而富有说服力的语言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奴仆”的含义,同时紧扣这个词,让学生想象越王在吴国的遭遇。在讲课的过程中,我把“欺辱、屈辱、耻辱、侮辱”等词都放在一起,这几个词中都有个“辱”,让学生加以积累。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通过上下文,通过语言环境,让学生自己理解什么叫“卧薪尝胆”。字面上的意思学生一读第四自然段就能懂,我又问:“是不是晚上卧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尝尝苦胆的味道,这就叫做卧薪尝胆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词句,体会感悟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后面隐含的意思,指那种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
我还把两个成语故事引入课堂。整个一堂课中,学生得到了很多,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听说读写得到了扎实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适时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清楚地掌握了课文内容和新知识,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之一
佚名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只好推磨当奴仆要求
夫差一只磨难上当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四、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五、作业
1、用“建议”造句。
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 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 掉
教学要求:
1、凭借语言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成语故事,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说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转弱为强
3、这些词语都表示了课文中的意思,现在老师请大家用上这四个词,用几句话简要地把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先练练。
二、直奔重点,精读第4节
1、师: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到66页,快速找一找。
2、师:不少小朋友已经找到了,请你来说一说。你们找到的跟他一样吗?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3、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1)师:好,谁来把这一段读一读?
生:白天。他……
师:先停一停,就这叫——卧薪。
生接着读。
师:这就叫——尝胆。
师:现在谁来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2)师:睡在柴草上舒服吗?苦胆的味道好吃吗?
师:那么,贵为越国一国之君的勾践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他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他要报仇雪恨)
三、激发探究,感悟第2节。
1、师:让我们回到会稽一战后的越国,看看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师: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1) 师:奴仆你们见过吗?(就是服侍别人的。)两千多年前的奴仆和我们现在的保姆是不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老师把它画出来。
师:低着头,哈着腰,看见别人来就这样。(动作)老师告诉大家,这是女人,虽然很听话,可是还有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你觉得这样的人日子过得怎么样?(过得很苦。 从来没有好日子过。)
师:这样的女人在古代被称为奴。所以奴在古代指女人,日子过得很悲惨。
师:再看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和女人过的日子又不一样。
师画。
师:这种人头上要戴着刑具,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犯罪的人,或者是战俘,这种人,后面还要插一根毛,像长着尾巴。这样的人像什么? (像动物。)
师:如果别人给你放了根尾巴,你有什么想法。(我觉得别人看不起我。我会怒气冲天。)
师:这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把人当人看。
齐读侮辱。
师:就是欺负别人,也叫欺侮。
师:这样的人委屈吗?这对他来说就是屈辱。
齐读屈辱。
师:这样的人,被人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这样的人就叫什么?
生读“仆”。
师:这样的人在古时候是非常悲惨的,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两个词。
师:想想看,身为一国之君的勾践要去给吴王当奴仆,这需要下多大的决心,如果不是因为他实在没有办法,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也不会做出如此选择,一起来读读这个词。“万般无奈”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
4、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
5、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四、联系对比,深读第3节。
1、师: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究竟受到了哪些屈辱?默读第三小节,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板书:受尽屈辱)
师:课文中其实还没写完越王受的屈辱,谁知道其他的事。谁在课外书上见过?
师:没有吧,老师告诉大家,有一次国王生病,医生要验大便,国王让谁尝大便呢,就是勾践。
师:像这样的屈辱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受尽屈辱”这几个字的分量。一起读。
师:这样的屈辱整整受了三年。
师:这句话如果这样说: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说有什么不同?
生:如果这样说,就说明他干得时间很短。
师:为什么这样说时间就显得短了。
生:如果说才干了三年,说明他们还想干。
师:如果这样,他们干得快乐吗?
生:快乐。
师:可是,如果是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说明什么。
生:很苦。
师:是啊,受尽屈辱,一起读读。
生读。
师:整整三年,越王勾践都这样过下来了,他所受的侮辱,屈辱,耻辱,他都忍下来了,他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能做到一个字,忍,他忍的是什么?辱。因为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要报仇,这叫忍辱负重、以屈求伸。
生齐读忍辱负重、以屈求伸。
五、引读想象,理解第5节
1、师: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准备报仇雪恨,谁再来把第四小节读一读?
2、师:如果勾践每天只是在柴草上睡觉,每顿饭前就常常苦胆,这样做叫不叫真正的卧薪尝胆?你认为真正的卧薪尝胆还要怎么做?
师:要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还要和老百姓一起发奋、努力。老师老师还有问题,如果他回到越国以后,还要舂米推磨,还要下田耕种,他会认为这是屈辱吗?
生:不会的,因为是在自己国家干,是他自己心甘情愿的。
师:在越国他是主人,在吴国他是奴仆,是被逼的。
师:所以这不叫屈辱。他这样干了多少年?
生:二十多年。
师:坚持不懈。
3、同学们,卧薪尝胆的意思可能人人都懂,可是他包含的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要从书中读出来。我们一起读书。
六、总结全文,回归主题
师:今天我们学了卧薪尝胆的故事,学到这里,我要问大家,课文中的勾践卧薪尝胆,因为他要报仇雪恨,我们现在需要不需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因为我们现在生活都很幸福。
生:其他国家都不和我们打仗。
生:我觉得表面上的意思是不需要的,里面的意思是需要的。
师:我觉得你说得还不清楚,能说得清楚点吗?
生:外面的意思就是睡在柴草上吃苦胆,是不需要的,可是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需要的。
师:是的,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所以,这个苦胆,尝的是什么?
生:尝是的精神。
生:胆量。
师:就是要有一种信念。有了这种信念,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
齐读“信念”。
师:有人将这个故事写了一幅对联,我把他写出来,写完看看哪个小朋友能记住。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生齐读。
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大家回去看课外书,或者问一下父母,如果同学们采纳老师的建议,我会感到非常高兴,愿意吗?
生:愿意。
师:刚才老师说的话中,有一个词出现了三次,是哪个?
师:再听一次。
生:建议。
师:有一个词,容易和建议混淆,是哪个?
生:意见。
师:说出来的是建议,不说出来的是意见。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人,吴王。我们给他提个建议好吗?
师:破釜沉舟讲的是项羽,卧薪尝胆讲的是勾践,项羽是个英雄,有人说勾践不是英雄,这个问题,回去和父母朋友讨论。这幅对联,我建议大家记在心里,会终生有用。
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31
课前我先观摩了薛老师的课堂实录,受益匪浅。课上依葫芦画瓢借鉴了两点,一是复习导入,利用了课文中的“转弱为强”“卧薪尝胆”“万般无奈”和“兵败会稽”这四个词语,让学生概述课文内容。三年级学生概述本领不强,平时概述课文经常变成复述课文,课上常化好多时间来纠正。这回,有了这四个词语的提纲挈领,学生很快找到了概述的思路,语言简洁完整,效果真是立竿见影。二是在教学“奴仆”一词时,也是用古汉字引入,那形象的文字,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在古代,没有自由和地位的奴仆是何等悲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越王勾践的“万般无奈”。这种新鲜新奇的教学方法,让班上的每个学生学得那样投入,连一贯做小动作的小阳也被吸引住了,睁着大眼,听得那么入神。行家毕竟是行家,他们的课堂中凝聚着多少教育的智慧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也让我深深地认识到,要让自己的课受学生欢迎,不能一成不变地用老方法,只有不断地创新的课堂,只有闪光烁着智慧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语文。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地址 www.zwlu.com)
本文转载
;id=1612
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10
wuyixin 发表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次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我改变了以往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读通课文,理解大意,教学生字;第二课细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的模式,而是采用了加强课前预习指导,课上直入正题,开门见山,合理进行变序教学的模式,在两课时内完成了全部教学任务(包括以前总是在写字天天练上进行的识记、书写生字环节),感觉这样的教学过程紧凑合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不过,要形成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前必定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对教师把握处理教材的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王美卿老师时常教育我们,板书是一课教学浓缩的精华,一定要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受王老师的影响,在设计这一课板书时我一方面紧紧围绕课文重点,合理选择关键词语,另一方面在学完课文后,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归纳性回答,说说勾践为什么会反败为胜?有了板书的辅助,学生顺利地记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白了勾践取胜的根本原因,懂得了只有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地址 www.zwlu.com)
本文转载
12、卧薪尝胆
(失败时)甘当奴仆 忍受屈辱忍辱负重
↓
(回国后)卧薪尝胆 不忘耻辱发愤图强
↓
(二十多年后)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地址 www.zwlu.com)
本文转载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地址 www.zwlu.com)
本文转载
;id=2818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3.能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以及其精神。
教学重点:
1.着重理解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音乐:师叙述:同学们,在两千年前,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这就引出了一个成语故事。齐读课题:卧薪尝胆
1.谁卧薪尝胆?
2.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课文第四节告诉了我们。打开书。
二、学习第四节:
1.默读。要求:不发出声音,边读边思考。
2.用直线划出有关语句。
3.汇报
4.每个字是什么意思?
5.汇报
6.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7.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这样刻意折磨自己呢?
8.为了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以至于白天(引读)晚上(引读)每顿饭前(引读)
9.这些内容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0.这节是什么结构?(总分)
11.这样的构段方式,好处在于能围绕一个内容,把它说具体.今后在作文中要学会借鉴.
12.你能把你体会到的内容,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13.你读得很好,相信等我们学完课文的(2—3)节,你对这段语言文字体会的一定更深刻.
过渡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的耻辱究竟是什么呢?
三、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第2节。
2.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当上奴仆。(奴仆是什么意思)
3.这就叫(板书:兵敗求和)
4.他们愿意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5.什么叫万般无奈?为什么万般无奈?
6.小结:为了使国家将来振兴,他只好答应,委曲求全。
7.但是,对于他的请求,吴国的谋臣(引读)
8.然而,得胜的吴王(引读)
9.吴王会对大臣们说些什么?
过渡句:越国勾践就这样来到吴国,当上奴仆。
(略)
四、总结:
1.谁能利用黑板上的次讲一讲这个故事。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
4.这种精神蕴藏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来认识一下。
5.这种精神蕴藏在本练习中,我们来齐读一下。
6.古人把这种精神也蕴藏在一幅对联里,今天老师也把它送与大家。
7.师读
8.齐读
9.我建议回家查阅资料,并把它背下来。希望把这种精神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扳书:兵败求和――→卧薪尝胆――→转弱为强 (有志者事竟成)
忍辱负重 发奋图强 坚持不懈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意义《卧薪尝胆》说课 蔡硕萍
关键词:内容 目标 设计反思
一、确定内容————做调查。
上这课前,我在班级中做了调查,因为本班的孩子比较喜欢历史故事,有的孩子已经阅读了《上下五千年》等书籍。所以,上《卧薪尝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为上好这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目标————明要求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能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以及其精神。教学重点:着重理解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这是这节课的目标.是我这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
三、设计思路————明目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3.放音乐:师叙述:同学们,在两千年前,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这就引出了一个成语故事。齐读课题:卧薪尝胆
(目的在于用音乐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战场的气氛,引出第一小节的内容)
4.谁卧薪尝胆?
(目的让学生明确谁是这个故事的主人翁)
5.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
(目的让学生知道其表面意思)
6.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目的让学生把书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到真正的理解。)
7.为了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以至于白天(引读)晚上(引读)每顿饭前(引读)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其构段的方式,引导不能生硬。)
8.什么叫万般无奈?为什么万般无奈?小结:为了使国家将来振兴,他只好答应,委曲求全。
(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越王这样做实属无奈,为下文做好铺垫)
9.然而,得胜的吴王(引读)吴王会对大臣们说些什么?
(目的是为体会胜不骄的道理做铺垫)
8完成填空: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住进了——————,给吴王————————,——————————。
9.(粗布衣是什么样的?想当初如何?
石头房是什么样的?想当初如何?
养马驾车是谁干的?这个活怎样?
舂米推磨是谁干的?这个活怎样?
是呀,身为一国之君,这使他感到莫大的屈辱。
其实何止这些。课前,同学们都查阅资料,你还知道哪些?
(目的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读懂读透,充分地体会越王所受的屈辱。在这里要舍得花时间,这样做了后,下面的朗读就水到渠成。)
过渡句:越王勾践永远不会忘记,刻骨铭心。相信你此刻对这段话体会一定更深刻。再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报仇雪恨仅仅是躺在柴草上,尝尝苦胆就算了吗?
他还要做————,为的是————————。还要做——————————,为的是——————————。还要做——————————。为的是——————————。这就是(板书:发奋图强)
(此时,对卧薪尝胆的理解进了一层。理解到卧薪尝胆的精神。教学的目标完成一大半。)
11.这种精神蕴藏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精神蕴藏在本练习中,我们来齐读一下。古人把这种精神也蕴藏在一幅对联里,今天老师也把它送与大家。
(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单元进行全面的了解,学会纵观全文,站在高度看课文。这是一个理念。)
12.我建议回家查阅资料,并把它背下来。希望把这种精神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
(建议是书后的造句,先做铺垫不留痕迹,这样处理很自然))
四、教学反思————多琢磨
本节课时间把握不好,原因把时间看错了。还有教学过程中,会忘记一些问题。如:越王曾经住的是什么地方等,今后都需要注意。
课本需要我们去钻研,课堂需要我们去引领。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意义。
评课:
一、蔡老师对教材钻研得很深、很透。体现在:
1、对《卧薪尝胆》这个历史故事钻研很深。《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历史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编者把此文收入小学课本,意在让学生学习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蔡老师抓住了文章的主旨,编者的意图,从解释《卧薪尝胆》入手,紧扣住越王忍辱负重,发奋图强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中突出重点,对越王的耻辱做了很厚的铺垫。越王复仇的原因讲解明确,那越王的成功也就理所当然。励志图强的编者意图在教学中凸现出来。
2、对本单元的教材钻研得很深,很透。
蔡老师在教学中不光能够抓住本课的主旨,而且对单元的编排意图也很好地领会到了,并且在教学中有所表现。学完了《卧薪尝胆》体会到了越王的励志图强,还能够把本单元中的几篇课文中体现的这种精神加以点播,然后读练习中的成语加以强记。做到了备课不孤立,放眼全单元。
3、通过拓展延伸彰显课文精神,这也是对教材钻研深透的表现。
在授课中,多次运用课外资料,阐释越王所受的耻辱,送给学生一段话,突出越王的忍辱,对联明示“有志者,事竟成”,这些都是对文章精神的进一步体现。
二、蔡老师的课堂设计紧凑,主线分明,重点突出。
从卧薪尝胆的解释,到越王兵败求和后的忍辱负重,再到报仇雪恨的成功,始终围绕卧薪尝胆来进行设计,整个课堂感觉很通,很顺,没有零碎感,并且重点突出。主要表现在对越王忍辱负重的教学上。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进行完成填空,然后分别从粗布衣、石头房子、养马架车、舂米推磨等方面加以讲解,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越王的屈辱。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越王报仇雪恨的必定成功,也就突出了励志的结果。
三、板书设计巧妙。
板书中,蔡老师抛出了两条线。兵败求和——卧薪尝胆——转弱为强,这条经线突出历史故事,为学生的复述理出脉络;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这条纬线突出人物精神,意在励志。
四、不成熟的看法。
1、教学中副线突出不够。
这个历史故事有两个主题,一是越王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取得胜利;一是吴王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失败。教学中,蔡老师利用主线突出第一主题,做得很好。但是副线没有能够很好地突出第二主题。尤其是当学生点出吴王骄傲必败时,老师没有能够把握时机,进一步强化“胜不骄,败不馁”。
2、复述环节缺少练习的过程。
可能考虑到时间问题,在复述这一环节,蔡老师直接让学生按照板书附属,没有能够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因而复述时出现了照本宣科的现象。如果能够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复述一下,老师再巡视指导,有可能避免这种情况。
3、教学中还要注意细节。粗糙的糙字读音出现了错误,老师没有能够纠正,并且也随着学生读错了。
整体来说,这节课非常成功,不足只是一点点瑕疵,掩盖不了整个课堂的精彩。
阅读理解主要用来考查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为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卧薪尝胆》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试题及其部分参考答案,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阅读的技巧,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和收获!
卧薪尝胆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2)行拂乱其所为( )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4)越王句践反国( )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一些词的翻译。(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在上文中的哪些说法?请你再举一则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8.(1)经常 (1分)(2)违背 (3)明白,了解(4)通“返”,返回(共4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3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
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例如:隋炀帝因其荒淫奢侈,急功好利,惨酷猜忌,远征高丽,开凿运河,赋役繁苛,最终败国。商纣王耽于酒色、暴敛重刑,遂导致民怨四起,最终亡国。(只要事例符合即可)
一、看拼音写词语:
miǎn chú biǎo shì jiàn yì nǔ lì xiāo miè fù nǚ
( )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多音字注音组词。
扑( )巨( ) 差 会
仆( ) 臣( )
三、给划线的字注音 会稽( ) 夫差( ) 答应( )舂米 ( ) 推磨( ) 屈辱( ) 品尝( )
四、填反义词。征服—( ) 强大 —( )耻辱—( )
五、( )( )无奈 ( )除后( ) ( )仇( )恨 转( )为( )
六、填空:1、卧薪尝胆这个词中,卧薪的意思是(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的( )。他在会稽一战中打了败仗,只好向( )王( )求和,给人家当奴仆,三年后才回到自己的国家。他所时刻不忘(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灭掉的敌人。
2、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勾践是一个( )( )的人。
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9
太仓市经贸小学 高枫
教学要求:
1、读中感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有志者事竟成的品质。
2、创设情境,劝劝吴王,学习勾践。
3、听写词语,帮助复述,抓住重点,变序学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默写词语
1、勾践报仇雪恨亲自柴草苦胆尝苦味提醒
2、检查
师述:写字不仅要写得正确,还要写得漂亮,学习语文更是如此,不光要写会,更要学好,今天我们就来学好卧薪尝胆好不好?(好)有志者,事竟成!
二、学文(第四自然段)
1、看着这些词语,听老师讲故事,待会儿老师请你也来讲讲,看谁能更老师讲得一模一样(师讲故事,放音乐)
2、练讲一下,然后再指名讲,要求:(1)讲得正确(2)有感情
3、这就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出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读好这一段,想想怎么分配最好?
4、指名小组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这一段是总分结构的段落,这样读可以读出段落结构来)
5、从哪里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引读
他这么做不是故意折磨自己吗?他想干什么?(板书:奋发图强)
6、出示“雪”,理解“报仇雪恨”。快速朗读法读其余段落。
(默读全文,思考)
(1)勾践的耻辱是什么?(第三自然段)
a、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养马驾车,舂米推磨是十分自然的事,为什么对于勾践夫妇来说,却是受尽了耻辱?这不是他自找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b、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
指名读,齐读。(板书:忍辱负重兵败求和)
c、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国王?(引读课文)
d、他如此忍辱负重,如此奋发图强,结果怎样?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a、怎样才能读好,提提建议。
b、指导读(二十多年,终于)
c、理解“奇”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还是吴王夫差(板书:转弱为强)
d、吴国怎么会转强为弱的呢?
出示:
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灭掉越国
______________不听大家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一演:群臣提建议:“启奏吴王,……”
e、吴王怎么也没想到,后患未除,竟让他灭国了。这真是后患无穷!
f、想象越国的奇兵兵临城下时,吴王会怎么想?你有什么话对吴王说?
三、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联系学习说一说)
2、齐读全文。
3、说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
4、夸夸越王勾践。
板书设计: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26、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地址 www.zwlu.com)
本文转载
之一
作者:张艳红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三、四自然段是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合理想象,领悟故事蕴涵的哲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准备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卧薪尝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朗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越国”和“吴国”,你了解“越国”和“吴国”吗?请你介绍一下。(学生不知道,教师介绍)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薪”指什么?“胆”指什么?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边读边想,理解词语的意思。
简要说说故事的意思。
2、检查生字。
出示:败仗 表示 免除 屈辱 万般无奈 建议 谋臣 后患 耻辱 转弱为强 吴王 勾住 奴仆 灭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纠正错误读音。
(1)“薪、臣”是前鼻音。
(2)“夫、差”是多音字。
(3)“会稽”中的“会”读kuai
(4)朗读时随机出示“卧薪尝胆、免除后患、万般无奈、舂米推磨、报仇雪恨、转弱为强”朗读记忆。
(5)说说你理解了哪些词语,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6)练读课文,做到熟练。
4、齐读课文,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
1、说说哪些词语写的时候要注意。
2、指导写好“患、臣”
3、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齐读。
二、精读感悟。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出示: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 )、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 )、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6)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
两个不忘前分别加了词语“时刻”、“提醒”,如果不加有什么不同吗?
(朗读对比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7)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学习2、3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读了课文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因为会稽一战,越国站败,所以越王才会无可奈何地去吴国当奴仆。)
(3)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4)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小组练说)
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5)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
(6)看着这位傲气十足的吴王,你能预测一下今后局势的发展吗?
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穿:粗布衣;
住:石头房;
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小结:作为一国之君,却这样做,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受尽屈辱
(3)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在吴国整整干了3年)
(4)小结:这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看来他们是受尽屈辱、度日如年啊!(指导朗读)
4、理解第五自然段
(1 )、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2 )、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 、听课文配乐朗读。
2 、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 、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讲讲这个小故事。
五、指导造句。
1、找出句子读一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中队会上,队长李红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造句,教师评议。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夫、差
3、结合课文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课外作业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到班里来交流。
板书设计: 兵败求和
忍辱负重
26、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转弱为强
作者:丁宏喜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投影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夫差夫人差别会稽会议
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3、那么谁来告诉老师,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什么?(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
二、继续精读:
过渡:出示投影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1、理解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卧薪”是什么意思?“薪”是指什么?
“尝胆”懂吗?尝苦胆该是怎样的滋味呢?(象尝苦药一样)
板书:卧薪尝胆
(4)、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出示: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板书:报仇雪恨
(5)、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交流归纳:这一自然段以第一句为中心句,围绕这一句分别从勾践白天亲自耕种,晚上睡在柴草上,饭前先尝苦胆这三个方面来写他如何激励自己的。这样的段落结构属于总分结构。
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分别是——(指名读)两个不忘说明了什么?
(仇恨和耻辱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6)、指导朗读:
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2、牵动理解2——3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1)、理解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勾践为什么要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给吴王当奴仆?
交流、板书:兵败求和
会稽一战,越国士兵死伤无数,越国子民家破人亡,除了这样做,勾践还有其它办法吗?从哪些词中可看出?(万般无奈只好)
指导朗读:读出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求和的样子。
对此,吴王的谋臣和吴王各有什么反应呢?
”后患“指什么?(越国再次强大,反攻吴国)吴王因为骄傲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指导朗读:读出吴王骄傲得意的语气的。
齐读,这一节懂了吗?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给表达出来。
(2)、理解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交流:
穿:粗布衣;住:石头房;
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吃:粗茶淡饭(想象)
这些就叫——屈辱
板书:受尽屈辱
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可看出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吃)
一方面,表现了受辱时间之长(这度日如年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三年)
指导朗读读出受尽屈辱、度日如年的感觉。
3、牵动理解第五自然段
(1)、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2)、过渡:是啊,这些日子会让公勾践刻骨铭心,发誓要报仇雪恨,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引读)——转弱为强,出奇兵灭掉了吴国。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教师小结: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四、练习:
写习字册
附板书:
20、卧薪尝胆
兵败求和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报仇雪恨
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之一
星辰实验学校 周伟华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
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
(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
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3)根据收集的资料,描述勾践夫妇还受了什么苦,什么耻辱?讲完后用四个字概括填在横线上。
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 ,住进了___________ ,给吴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5、学习第四段。
(1)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回国后他是怎样生活的呢?看图说话。
(2)你们看勾践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尝苦胆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3)勾践是怎么做的呢?有感情地读课文。
(4)你还知道勾践做了那些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6、正因为勾践有坚定的报仇决心和行动,所以——(引读第五段)
(三)、讲故事。
提示:1、熟读课文;
2、加入适当的语言、表情、动作和收集的小资料,可以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
(四)、课后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父母或周围的朋友听。
薛法根教学实录——《卧薪尝胆》
薛法根<卧薪尝胆>教学视频
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创刊200期纪念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700多位老师聚集在上海浦东,搞这样一个教学研究活动。我能够来参加,非常高兴。我是第一次和薛老师见面,他是非常年轻的特级教师,还是江苏省的十大杰出青年。听了薛老师的课,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回归传统,超越传统的课堂教学。这堂课里面保留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经验,一些好的做法,薛老师都继承下来了。同时,薛老师又根据课改的理念,有很多创新。所以我认为他的课是一种回归传统又超越传统的这么一种教学。
另外,我觉得在这么大的一个会场里面,薛老师把一个公开教学又上成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常课,上成了我们平时在学校里面听的随堂课,上成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学习的人人都能学习,都可以借鉴的课。不像有些公开课,听起来非常好,但是要带回去到自己的课堂里去上,就觉得有问题了。把一个几百个人听的课,变成了一节家常课,一节随堂课,这是很了不起的。
刚才这个课很精彩,小朋友学得也非常主动。应该讲,今天是双盈,老师上得好,小朋友学得好。现在的确是这样,学习这件事是要通过学生自己来学的,只有老师的教学艺术,只有老师的积极性,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学生的智慧,那这个课肯定也是上不好的。
自从新的课改在全国推开以后——在我们上海叫第二期课程改革,我经常接触一些老师。我一方面编教材,一方面也在学校里做校长,我经常接触我们的老师,我现在的学校里有32个班级,1300个学生,有80几位老师,我经常接触这些老师。稍微上了些年纪的老师,他们感叹:现在语文老师不会做了,课也不会上了。因为他们感到,现在新的课改是新的要求,反正就是一个新。教学目标是新的,三维;教材是新的,像我们上海的教材每一册三分之二是新篇目,只有三分之一是传统内容;上要求教学的理念要是新的;学习的方式要是新的;评价的目的和标准又是新的,什么都是新的。所以有些老师感叹“不会上课”。那么我觉得,今天我们听了薛老师的课,可以使大家放心,也可以使大家受到启发。其实,我们这个所谓新的课标,新的课改,包括上海的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其实语文教学的很多传统的东西,很多基本的教学原则,需要去源引,还是要把它继承下来。并不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并不是一切都是新的。中国语文教学搞了几千年来,我们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前进,而不是从零开始,从头开始。我觉得我今天听了薛法根老师的课以后,最强烈的印象是这一条。你说这课好吧、新吧,新的,特别是最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真好。小朋友是很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跟老师特别亲热,非常坦诚。这个交流和对话是很感人的。小朋友一点没有拘束。当薛老师问他们有什么建议,一个小朋友建议老师画得再清楚一点,他有点看不出来。的确是这样,这提醒我们老师我们有些老师板书有时候可能字小了,或位置写得太偏了,现在学生能够提出来,老师欣然接受。有个小朋友建议老师以后写字再快一点,甚至说“潦草”一点也没关系。薛老师虚心接受他的建议,但也给了他一个建议,就是我们写字还是要端端正正,这启发得很好。还有一个小朋友建议老师以后上课时先把生字教一教。这个我深有体会。不知从哪一年开始,国家教育部的语文教学大纲,把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识字为重点”这句话拿掉以后,在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当中,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当中出现了忽视“识字教学”的倾向。甚至有几次我去参加全国阅读教学大赛,我看到低中年级的课堂教学,把识字放在很次要的位置。有的时候课文教完了,让学生把生字表拿出来读一读,就这么过去了。它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的识字教学的质量,学生生字的回升率,以及以后的错别字的比例大大增加。所以,今天小朋友的这个建议真是发人深省。以后教课不要忘了把生字教一教。薛老师处理得很好,表扬这位小朋友,说他可以做学校的领导。还有的小朋友讲,今后老师上课应该给小朋友抄一些有用的东西,薛老师马上就体会和理解了,大概这个班平时上课有作笔记的习惯,所以薛老师马上鼓励。甚至有的同学建议薛老师以后走路不要这样(做动作),大概薛老师个子比较高,高个子的人容易有点弯腰,连这个,小朋友都看到了。因为小朋友喜欢这个老师,他就注意这个老师的一举一动。薛老师马上说,以后我走路就这样,挺起胸膛,抬起头。还有的小朋友建议薛老师以后讲话不要太幽默。薛老师讲: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批评我呢?后来小朋友笑起来,说是表扬老师。从这个结尾,再回溯到课的开始,认识薛老师的名字。学生在没有看到“薛法根”三个字的时候,连老师的名字都读不好,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好了,而且能读出感情。所以,从始至终,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融洽的,完全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课堂气氛真是无拘无束的,学生没有心理负担的,他要讲话就讲话,要发言就发言,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超传统的。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想做到回归传统,又超越传统,谈何容易?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些老师总是跟着一种“风”上课,一堂课要么不上,要上就要有多媒体课件,好像没有多媒体课件,这课就不能上。而今天薛老师的课没有多媒体课件,照样把课上得非常精彩,把课上得非常扎实,把课上得非常有效率。当然我不是说否定多媒体课件,有的时候适当用一些多媒体课件也是非常好的,非常生动的,非常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也能够化解教材中的难点。但是不是说,离开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就不能上课。还有,要么不上课,要上课就一定要有小组讨论。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又小组讨论,四人面对面的,或者是打乱了自己找伙伴的,教室里面花样是很多的。但是,我所看到的,真正的小组讨论有效果的、有效率的、质量比较高的,不多。倒是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还有,课内外结合,发掘各种教育资源。因为现在有一个理念嘛——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于是,有些课堂喧宾夺主。其实,不要忘了,我们的教材还是最重要的。国家为什么要成立教材编写组,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教材,要经过专家审查,要一审二审三审,有时甚至校样拿回来,还要再修改。国家组织那么大的力量来编写教材、审查、出版,如果教材没有充分地利用,那是很大的损失。我看今天薛老师的课教材用得就非常充分,就是根据教材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
所以,听了今天薛老师的课,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启发,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不管有多新,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那些基本的原则、原理、方法,还是应该继承。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谈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比如,刚才谈到的“识字”问题。小学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一方面要学好这个学科,另一方面,学好它会增进其它各个学科的学习。上海过去的教材,识字量比较少,80年代,我当时编的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识字量仅仅180个。现在我们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识字量是465个,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识字问题是个大问题。我刚才讲的,由于教育部把教学大纲中“应该以识字为重点”这句话拿掉以后,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让我们再来看薛老师,他今天教的不是一年级,也不是二年级,而是三年级的学生,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我看他今天整个这堂课对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视的。
一开始,薛老师就说“吴王夫差”的“夫”念第二声,这是音的问题,非常注意;教“越王勾践”时,让小朋友伸出手来写一写。一个注意音,一个注意形。读到第二自然段,当小朋友都读成了“会huì稽”时,薛老师又正音。课标也好,过去的大纲也好,对识字的要求都是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这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的老师在公开场合,说话也好,朗读也好,如果把哪个字的字音读错了,人家肯定会认为你这个人的语文修养有问题。有个教育学院的院长把造诣读成造旨,弄得大家都笑他。因为他是教育学院的院长,把字音都读错了,实在不应该。薛老师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对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视的。后面的“舂米推磨”,不仅要读准,还要知道意思,一个小朋友就把推磨当成了舂米,老师加以指导。薛老师把欺辱、屈辱、耻辱、侮辱等词都放在一起,这几个词中都有个“辱”,让学生加以积累。薛老师对字、词的教学的确是非常重视的。我自己过去在编上海新课改教材的时候,我曾经有个说法,对小学语文来讲,是字词为基础。所以我是非常重视识字、学词的问题。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够看到到薛老师对这个问题如此重视。
薛老师直到课的最后,还把建议的“议”和意见的“意”也拿出来讲一讲,这也是识字。而且薛老师讲的非常形象:“建议”是要说出来的,所以“议”是言字旁;“意见”是在心里的,所以是“心”字底。不仅教学生识字,而且教方法、教规律,学生是可以类推的,可以举一反三的。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它是基础的基础,因此,识字的问题是个大问题,而往往在课堂中看不到重视。而今天的课完全不一样,是将识字教学贯穿始终的。
我们上海二期课改,首先也是拿识字开刀的。因为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朋友学语文,学母语,学了一年两年还进入不了阅读,这样语文是永远学不好的。因为,学180个生字,两年下来,我们上海一期课改教材小朋友的识字量不过是1023个,1023个识字量,要想顺利进入阅读,困难重重,生字很多,障碍很多。所以,上海这次课程教材改革,要改变这个状况,大大增加识字量。上海提出,两年之内要完全2000个识字量,让学生能够尽早地进入阅读。过去的情况是,低年级识字量太少,到了中年级老师们又感觉识字量太多。低年级的识字量少了,学生不能很快进入阅读,中高年级的识字量多了以后,老师们想把教学的重点由识字转换到阅读更重就很困难,另外还有阅读障碍。现在,我们上海的课程教材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两年里面基本上解决了2000个常用字,学生能够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文章。到了三年级以后完全可以大量阅读了,因为阅读障碍没有了。我们现在上海教材这个编法,到了第七册课文后面不再列出生字表,因为这个时候小朋友的识字量已经超过了2500。超过2500以后,再加上他自己在课外的识字量,每个小朋友不认识的字是不相同的,所以你再统一列出生字表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上海教材从第七册开始,就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要求学生自己在阅读课文当中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工具或者其它方法来识字,老师在课堂里检查、交流、指导。我觉得重视这个识字,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今天薛老师在这一点上非常重视,这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一个优秀的传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过去,张致公先生讲,他说:一个人没有三千兵马怎么打仗啊?张先生这句话什么意思啊?就是说你这个人如果不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话,你怎么说话?你怎么写文章?你怎么表达?现在上海的新教材出来以后,学校的音乐老师跟我讲,过去给小朋友教歌,歌词里面有很多生字,我总是要先教生字,再教歌,浪费了很多时间。数学老师对我讲,过去我们数学应用题里有很多生字,所以要让学生理解应用题,首先要教生字。思想品德课的老师给我讲,过去我们品德书里都是一个一个小故事,小故事里面有很多生字学生都不认识,都要教,我们的教材里的生字就很少了。所以,这个改革直接推动了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有些老师说现在不会教语文的话,你记住了这一点,怎么会不会教呢?在阅读教学中,识字还是一个基本。
另外,我觉得薛老师对读书也是非常重视的。在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读的时候都有明确的要求,即吴王和越王原来什么关系,后来又是什么关系?让学生自己读,在读的时候,老师也有指导。现在有些教师不敢指出学生的缺点,学生读了以后总是鼓励“读得好”,对学生的问题不敢指出,不敢指导。薛老师就有指导,第一个小朋友读的时候,我听着就感到拖泥带水,拿腔拿调。薛老师说:“你读得很认真,也很投入,但读书还要有节奏。”接着老师亲自读给他听,经过老师的指点,再听这学生读,果然大不相同了。所以我想,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怎么样,只要你有指导,只要有示范,不怕学生不会,不怕学生不会有进步。第二个学生读中有错,许多小朋友都提出来了。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是:那个小朋友把“吴国的谋臣”读成了“吴王的谋臣”,于是别的小朋友就指出来了,听得很好,非常仔细。不过,这里,我倒是有一个想法,我觉得那个读书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而且我觉得这个小朋友的语感特别好。如果这个教材这里把“吴国”改成“吴王”可能是更好。因为后面是“谋臣”,就是这个吴王的谋臣,“吴王的谋臣”我觉得比“吴国的谋臣”还要好。所以,我们不要看轻小朋友,这个三年级的小朋友很了不起的,他凭着自己的语感这样读的,尽管我们今天其他的同学给他提出了意见,但实际上这个同学不错的。等到两个自然段都读顺了,老师开始要求他们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我现在看到,有些老师也要求学生读,但是往往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当中也没有指导,学生读了之后,没有什么提高,往往是读了之后就小组讨论了,就小组学习了,其实课文根本没有读好。我觉得学习语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流畅,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只有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畅,才有可能把课文那些规范的比较优秀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否则,怎么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薛老师今天让学生读,先要自己读。小朋友们一上来很习惯地想齐读,薛老师打断他们,让他们自己读。读中又有指导、有纠正、有示范。然后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其实就是锤炼语言。我们有时候看课,回答问题时,学生只要把这个内容讲一讲,也不管他讲得好不好,这个教学环节就过去了。别忘了我们上的是语文课,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的语言的组织,他的用词都是非常要注意的,今天老师的指导是非常到位的。薛老师让学生把文中二王的关系概括出来,这很不容易,这就是在学习语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老师们的面前,从讲得不太好,到越讲越好。这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就是要读书,甚至要熟读成诵。
另外,老师在朗读课文当中,还有很多语言训练。如句子的比较,“才”的比较,最后归结为这三年越王是忍辱负重。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时候,通过上下文,通过语言环境,学生自己理解什么叫卧薪尝胆。薛老师今天是立了一功。一般老师会先解释课题,但不知,三年级的小朋友对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是很陌生的,如果知道也是查阅了工具书。而薛老师把理解这个词语,理解这个课题,放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进行,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学生先把字面的意思搞清楚了,再说说他蕴含的意思,所以,我觉得薛老师的教学很有层次,很有深度。
再有一点,老师在整个教学当中,老师充分鼓励学生发表意见,鼓励让学生提出问题,其中也不排除老师提出问题。过去,阅读教学就是老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提,学生没有提问的机会。而现在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却只让学生提问题,好像老师们都不敢提问题了。而今天我们在薛老师的课堂上看到,学生会提问题,老师有时也给他提出问题。这就很好嘛,学生毕竟是学生,还需要老师引导。我觉得有些老师说新课改之后不会上语文课,你只要记住,那个教学过程还是我们多少年前所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今天的课上得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发挥得好。老师既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又是一个教学的引导者,是教师在一步一步地引导着学生在学懂课文,没有老师今天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能理解到这种程度吗?教学过程说到底还是两句话: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当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要以教师为主体。当我们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时候,也不能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很辩证的,没有矛盾的。
所以,当课文学完了,老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时,学生的问题还不少。首先一个小朋友提出“后来吴王怎么样了?”甚至有的小朋友用自己找到的资料告诉他,在这之前吴王还打过齐国,那时吴王更加骄傲了,越王勾践利用这个机会打败了吴国。这个资料正应了教材中的“出奇兵”。还有的小朋友问到2000多年前是多久以前,这个问题是比较幼稚的,老师没有下面回答他。一个小朋友在下面告诉他可以算一算,不是每个问题都要在教室里花很多时间的。所以教师的组织是很重要的,组织的不好就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有的问题需要解决,有的问题需要点一点,有的问题就可以带过去了。最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有人说勾践不是英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薛老师很了解学生的心理。果然学生反映强烈,而且这个问题是学生可以回答的。这就要靠集体的智慧。所以有的时候课堂需要讨论,没有什么讨论价值的你拿来讨论有什么意思呢?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是需要讨论的,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有的小朋友讲到勾践其实不是真的投降,是为了东山再起,养兵复出,有的小朋友讲到他是为了国家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使自己能够转败为胜。还有的小朋友讲,他是英雄啊,他为了国家甘愿当奴朴,回国后他不过君王的生活,还历尽辛苦,所以是英雄。更有小朋友讲,如果勾践不是英雄,怎么会流芳百世,使我们现在都知道。最后老师归纳小结得也很好:在强势面前保全自己也是英雄。
最后的那个对联中还有两个历史故事。所以整个一堂课中,学生得到了很多,很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多本领。听说读写得到了训练。所以我觉得,今天我到这里来听课,我对上海怎么推进二期课改语文教学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们不要一切从零开始,不要一切从头开始。我们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经验跟新课改的要求,紧紧地结合起来。把发现学习和我们的接受学习要紧紧地结合起来。因为我们小朋友有很多东西不可能时时都去经历,时时都去发现,很多东西是要接受前人的经验,接受学习有的时候就是需要记忆,有的时候需要模仿,有的时候就要讲解,接受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让学生学到很多知识。不像有些问题,探索来探索去,花了很多时间,到最后没有结果。所以,一定要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我们有价值、有意义的启发式的接受学习紧紧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新课改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我想今天就讲这么多体会,谢谢《小学语文教师》和听课的老师们。
设计理念: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读”对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已被我们很多老师所认可,将它放置在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作文录中,朗朗的读书声不仅是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和技能,同时也是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发现去感悟得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学校也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并通过长期课堂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年级作文录教学的“三读”模式,即“读通→读懂→读好”。
三年级的孩子可以说是语文阅读的起步阶段,低年级时他们主要学习和积累大量的汉字词语,在此基础上,三年级开始就凭借这孤立的汉字,词语进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段、篇的学习。这中间的一个跨越,“朗读”将成为一座最好的桥梁。“三读式”的引进正符合他们的这种需要。然而一开始我们往往只把这“三读式”作为老师课堂中的一个操作流程或者说是课堂组织的方向。至于学生他永远都只是跟着老师在走,而我却觉得这样对待“三读式”是片面的,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训练发展学生读书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自能读书的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方法的,而“三读”从另一角度讲也正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这样好的读书方法如果能为学生所用,那我们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之一不就也达成了吗?因此面对《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教者正是从这一点考虑出发打破常规,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凭借教材引领学生掌握“三读”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读书高手,他要为大家读一个故事,名字叫“卧薪尝胆”。(想!老师播放课文录音)
2、同学们,你觉得他读的好听吗?为什么会觉得好听呢?(指学生说,教师借机板书)
3、那你们想不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听呢?(想)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好吗?(出示目标: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二、读通§1
1、同学们,俗话说得好: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要读好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得一点一点的来。让我们先来读好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步读通§1)
你觉得怎样才是读同呢?不忙着回答,老师先请两个同学来读一遍,大家听一听,当当小评委。(指名两生读)
2、小评委,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想法。(指名生评,师借机概括:正确:不添不偏流利:不破不拖
3、原来做到这些才叫读通啊。你们现在也来试着读通§1,同桌两生互做评委
4、你觉得同桌读的已经达到读通要求的,请他站起来(生站起)
你们有什么小经验告诉坐着的同学,怎样才能读通呢?(生说:仔细看清……)
5、还没读通的同学,吸取一下他们的经验,认真仔细的再来试一次。
三、读懂§1
1、读了这么多遍,读通了§1,那么§1到底在讲些什么,你读懂了吗?(出示:第二步读懂)这就是我们读好书的第二步:读懂。
2、再请大家不发出声音,在心里默读一下§1,看看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不明白的?(生默读后说,理解:征服)
3、现在谁能不看书把你§1读懂的内容连起来给大家说说。
4、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懂§1的?(生:读懂词句)
四、读好§1
1、§1我们都读懂了,知道了吴国和越过都想征服对方,把对方打倒。如果你是吴国的大王,你会怎么想?(指名学生说)如果你是越国的大王呢?
2、有了这样一种想法,那这时谁能来读读这句话,看你怎么读。(指读)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呢?
3、他通过我们刚才的想象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所以读的这么好!你也能读好吗?(指名连起来读好§1)
4、太好了,老师觉得跟录音机里读得一样好,在给你来点音乐,肯定会更好。
5、配乐齐读。
五、小结
1、同学们,到现在我们把§1读好了,想一想看到现在对于要读好这一段话,你有了哪些收获呢?(指定说)
六、读通,读懂,读好§2
1、按照这样的步骤,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再来读好§2,好吗?第一步读通,我们同学自己来试一试。(学生读通)
2、读通了吗?请同学来读读。
3、评一评,是否读通。齐读。
4、从§2中你读懂了些什么或者还有那些疑问?指名说。
5、连起来说说§2
6、会嵇一战,越国打了败仗,如果你是越王勾践,此时你是什么心情?(生说)
7、是啊,勾践十分难过,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万般无奈,只好……当奴仆。同学们看着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
8、谁能来读好这句话呢?(指读)
9、吴国的谋臣们知道了,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他们有的说有的说。
10、同学们作为吴国谋臣中的一员,你此刻是什么心情?(生说)
11、谁来读好这句。
12、可是吴王呢,这时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他说________,答应了勾践的要求。
13、谁来当当骄傲的吴王,读好这句话。
14、一句句都能读好了,连起来试一试(指读)
七、小结
1、同学们,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来得及读好1~2自然段。从这节课中,大家又学到了那些新本领呢?(生说)
2、今天课后,就请大家先把1~2自然段有感情的读给你的同学,老师或者家长听,然后试着用今天学的方法,一步步自己也来读好3~5段。
板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故事
读好:有感情,想象,体会……
读懂:理解内容:弄清叫难得词句
读通:正确:不填不漏
流利:不破,不拖
课堂效果小结
本课堂,学生不仅充分经历着用“三读”来学习课文,同时,也在逐步渗透和掌握着这种读书的方法,而且这种结合具体教材实例在老师逐步引领下的感性学习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并较快掌握,课堂中不乏学生读书的兴致,也不乏对方法的反思和小结。一节课下来,听者确实感觉学生的朗读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这种方式也似有所悟,相信前期将这种细想和方式继续灌入课堂进行训练,学生的朗读、阅读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卧薪尝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卧薪尝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6篇),《女娲补天》导学案(优选13篇),神笔马良(优选17篇),人教版第六册《女娲补天》导学案(优选14篇),猪八戒吃西瓜(优选15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