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女娲补天》说课(优选14篇)

作者:admin2023-03-07 20:29:01

  导读:《女娲补天》说课(优选14篇) 《女娲补天》说课 篇1 一、说教材。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女娲补天》说课(优选1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女娲补天》说课(优选14篇)

  《女娲补天》说课 篇1

  一、说教材。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这是以 “神话、传说故事” 为主题的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两个: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那么在教材的裁剪上,第一课时怎么把握,我是这么考虑的。如果在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后,直接切入本文重点内容,上补天这一个环节,直接去体会女娲的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似乎有些突兀,没有一个情感的铺垫,理解始终是不到位的。究竟是什么促使女娲补天?因为她是人类的母亲,哪位母亲能忍心看着儿女受苦呢?要体会其精神,就要凸显灾难,所以我在第一课时选择体会灾难的可怕,为下一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围困、挣扎”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引导学生了解女娲为什么补天,感受灾难的可怕,了解女娲的善良。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感受灾难的可怕。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感受灾难的可怕 。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

  三、教学流程。

  (一)结合实际,谈话激趣。

  课前谈话,从学生喜欢的熟悉的《西游记》、《宝莲灯》、《封神榜》等神话故事聊起,再进行了一个看图片猜神话的游戏,并观看了《女娲造人》动画。既是帮助学生适应陌生的环境,也为学习下文做了铺垫。比如说《盘古开天地》和《女娲造人》,特别是女娲造人,学生只有知道这个故事以后,才能理解为什么女娲能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因为是她创造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

  (二)由图入手,揭题释题。

  接下来出示文中插图,用漂亮的图画引出新课的学习,引出课题的理解和课文的学习。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借机梳理问题(1)女娲为什么要补天?(2)女娲怎么补天呢?

  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渗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读文能力的培养。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

  第一步学生在自由读文的过程中,自主识字,读通课文,思考提出的问题,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进行检查,对字音、字形、字义有重点地进行了强调,还进行了设当的拓展,引导学生说一说偏旁相同的词语。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文章的脉络。为了帮助学生较快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设计了一个填空的练习,适当降低了坡度。

  文章浅显生动,留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如果在课堂上,学生的思路打不开,便会陷入上僵局。所以在第四第五环节,我把理解重点词句和想象说话,作为一个教学的重点。

  (四)拓展说话,理解幸福快乐。

  在这个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在学生自主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个想象说话的拓展练习,说一说“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帮助学生了解原始人类生活的场景,感受当时人类生活的快乐幸福。

  (五)自读自悟,感受灾难的可怕。

  本环节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先是让学生抓住重点的句子和词语来感受灾难的可怕,为下文学习作好铺垫。在这个过程中,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想法。为学生的思维开发创设空间,为学生、语感以及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条理的叙述写作方法的渗透。

  (六)课后拓展,积累巩固。

  在下课前给学生提供了8个神话成语,鼓励学生从课外书中去读一读神话故事,积累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说课 篇2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选入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喜欢神话故事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一、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等词语;二、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三、学习女娲为了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目标中指出,要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在学法指导中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加强情感体验。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则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具体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一、设疑导入、初读课文

  我采取让学生观察图画,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把学生带进观察画面的情景中。上课开始后,我首先出示《女娲补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人,有一些云,天上有个洞等。我再接着引导:看了这幅图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可能会问:这个人是谁?她在干什么?天上为什么有个洞?我在学生的提问中引出课题:这个人是女娲(板书“女娲”)她在补天(板书“补天”)。在出示课题后,我再引导学生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问:女娲是谁?她为什么要补天?她把天补好了吗……以下整堂课的教学则是在解决这一个个的问题中完成。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力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所以安排了让学生充分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这也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进入了探究问题的情景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初读课文。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在阅读前我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勾出新词,与同学合作理解词语意思;2、边读边标记课文自然段。

  在学生初读完成后,我点名学生汇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同时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生字,学生拼读,然后找到文中与它相连的新词并尝试理解,集体评议、订正。全部学完后再点名让学生汇报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这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下一步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并学会在以后的叙事性习作中合理分段。

  (二)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由其他同学补充(或简化),集体订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锻炼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三)思考你或他人提出的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把你找到的答案与同学交流下,看有没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在哪里?同学之间相互补充、评议、订正,然后再派代表汇报。在这一环节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我的想法有两点:一是让学生有选择问题并进行思考回答的空间;二是学生所说的答案正确与否,让学生有内部评议,自主辩论的时间。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将会有一定帮助。

  二、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在学生认识课文生字、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前进——体会女娲的伟大之处。本步骤我安排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选择你喜欢的部分阅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你从阅读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二)汇报阅读情况,由学生评议、补充、订正,我适时出示能体现女娲伟大之处的句子,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引导学生读出感情。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对全文的发展线索及女娲的伟大之处有了一定理解。

  (三)继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说说你又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仍是由学生自由提出,自由评议、订正。

  在这一步骤的教学中,我赋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是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同时也是体现语文学习主体性与独特性的需要。

  三、合作交流、体会文意

  在完成了全文五个自然段的赏析后,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女娲的伟大之处。这一步骤我设置了三个问题:

  (一)讨论、交流: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二)(出示女娲图片),现在女娲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三)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

  第一个问题要求学生着重于讨论、交流,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使每位学生的看法更趋完整,以免片面化。第二个问题则是学生个性的充分展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第三个问题是这步骤的重点,在学生回答时,我将着重引导他们理解“传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将会对女娲的伟大之处有更深入的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我适当引导:“既然女娲如此伟大,我们又是如此尊敬和爱戴这位伟大的女神,那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来把这篇课文齐读一遍吧。”此时学生必然群情激昂,朗读兴致很高,通过齐读,学生对女娲的伟大之处体会得更深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中也自然会为能成为这其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荣兴和自豪。这在无形中又达到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目的。

  四、课后延伸、融入情感

  课后,我给学生安排了两个任务:一是把今天学到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听,让他们评评你讲得如何?二是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班上开一次“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会”。

  安排第一个任务的目的有四点:一是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完整的回顾;二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是加强学生与亲人之间的沟通;四是让家长参与评价,达到学校与家庭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在新课程标准中就讲到,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等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我也正是从这方面去考虑的。第二个任务的目的是通过这一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收集材料、表现成果的能力,也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了,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板书设计思路:

  在出示课题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适时板书:为什么?怎么补、结果?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展开并完善。

  整堂课我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目的是想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全新语文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以往重文本、轻情感,重灌输,轻体验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

  三年级下册 31、《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2、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体会人们的愿望和寄托。

  课前准备

  课文挂图;课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谈话激趣

  1. 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出示《女娲补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补天)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标记课文自然段。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c. 思考你或他人提出的问题,相互补充、评议、订正,然后再派代表汇报。

  三、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阅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你从阅读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 汇报阅读情况,由学生评议、补充、订正。感情朗读。

  3.全班交流,释疑解难。

  四、合作交流、体会文意

  1.讨论、交流: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2.(出示女娲图片),现在女娲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3.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二、互相合作,练讲故事

  1. 自主练习讲故事。(可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然后……接着……最后)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

  2.指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

  1. 把今天学到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听,让他们评评你讲得如何?

  2. 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班内开展“神话故事会”,评选“神话故事之星”。

  板书设计

  为什么大火、大水

  31 女娲补天 取石

  怎么补炼石不畏艰险

  泼液

  结果造福人类

  《女娲补天》说课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三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这是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题的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两个: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可以说这一单元的内容突出了整合。在这一单元的导语中指明了学习的途径。在第一篇课文后布置了课外收集的任务。完成了这一任务,也为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做好了准备。在第四篇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写感受。目的是继续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单元内容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为了突出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及年段学习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体会、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启发、探究等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学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与交流。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

  三、教学流程。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科学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为了学生有所收获。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结合实际,谈话激趣。

  我根据学生喜欢神话故事特点设计了这样的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听过、看过、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回答。从中体会神话故事的有趣、神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

  这样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使学生初步感受、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二)由图入手,揭题释题。

  接下来出示文中插图,用美丽的图画再次吸引学生,并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与神秘色彩,由此引出课题的理解和课文的学习。

  司机问学生: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针对学生的回答趁机介绍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课题:女娲补天。

  也把神话故事的有趣、神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的教育润物与无声的渗透其中。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借机梳理问题(1)女娲是谁呢?(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3)女娲怎么补天呢?

  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并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渗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读文能力的培养。扎实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在自由读文的过程中,勾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句等。

  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识写字方法,自主独立识写生字。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识字、写字方法。如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等。对于易写错的字放手学生自主发现。认真观察,交流所得:请你当小老师,这些字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如,“隆”的右边“生”上不要少写“—”,“冶”不要写成三点水,“炼”的右边不要写成“东”……对于不容易写好的生字让学生自主发现。要发现书写规律,注意“燃、熄、炼”中“火”旁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样的学生自主发现并充当小老师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效果肯定要比教师的强加认记的效果会好很多。

  为了避免学生疲劳,我把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分散安排到了两节课。注意了写字的质量和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初步识字读文的基础上。同桌互读生字课文,互相检查订正。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然后要求学生默读: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边读书边思考。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就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

  课文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体会故事神奇的色彩。

  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教学时抓住第三、四自然段深入学习。可让学生找出哪些词句表现了女娲补天的艰难,教师可相机板书。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本环节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想法。为学生的思维开发创设空间,为学生、语感以及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机会。

  (五)互相合作,练习复述。

  在这部分我设计了以下过程。

  1、自主练习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培养学生复述能力,注重情感态的培养。给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六)深入理解,体会神奇。

  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传说故事的神奇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这是我国古代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突出以下重点小节:

  1、“神话故事”不是生活中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2、女娲是一个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英雄。

  3、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七)课后拓展,积累巩固。

  积累优美词句。

  课外阅读古代神话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神话故事)

  原因经过结果

  天塌地裂求雨灭火人民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女娲补天》说课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2、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特点,以及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拟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语境理解本课的“|轰隆隆、塌下”等11个词语的意思。

  2)、自主学习,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能讲讲女娲补天的故事。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教学重、难点

  鉴于以上本文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在平等对话中获得启迪,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角色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把学生当作女娲来对话,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预设了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感受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第三课时:练习讲女娲补天的故事,完成相关作业。

  下面我将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课时,我共分4个板块: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品读全文,读中感悟,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第一板块——简单回顾,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题,老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了解多少呢?

  【学会讲神话故事,是本单元的要求之一。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其实就是在对学生渗透这一学习技能。】

  第二板块——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

  1、整体感知当时环境的恶劣:老师引导: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但是,一天夜里,灾难发生了,请大家赶快读一读第1

  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预计学生找到下面这句话: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2、仔细读读这个句子,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预计学生会说:很恐怖,很可怕等等。

  3、是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可怕,让你觉得恐怖,深深地震撼了你呢?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划。预计学生会画出下列词语: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到处是洪水,围困,挣扎。随机出示课件。请大家静静地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预设学生能够想象:比如地上的人们,随时都有可能掉进深沟;有的人们被火围困,发出声声惨叫;有些人正在洪水中挣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4、在学生充分感受想象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同学们,就带着这样的画面,带着这一副惨不忍睹的景象,轻轻地读一读这个句子吧。学生轻声齐读。

  【通过对天塌地裂这一环境的深入解读,由段到句,由句到词,再词到画面,又让画面回归文本,在这一系列的研读过程中,恐怖恶劣的环境,深深地烙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为下一环节感受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做了铺垫。】

  第三板块——研读第2-5自然段,感受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补天

  【本环节,我根据女娲补天的过程,重点抓找石——炼石——补天这一板块。在教学这一板块时,我又把它分成三块,找石前的女娲心理,重点感受女娲补天的决心;找石这一板块,重点感受女娲补天的艰辛;炼石、补天这一板块,重点感受女娲补天的不怕危险。这样一环扣一环的上下来,看似平均施力,实则层层递进,凸现了本课的重难点。】

  1、感受女娲补天的决心——老师激情引导:面对被火围困在山顶上的人们,面对在水里挣扎的人们,耳听那一声声惨叫,女娲,你的心情怎样?预计学生会说:我很着急,我很难过等等。我接着说:难过的女娲,着急的女娲,都做了什么呢?请大家读读2、3自然段,看看女娲都做了什么?把有关句子画出来。预计学生能找到这几句: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在这三个句子中,我准备重点抓第三句: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我是这样引导的:

  首先: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在读中初步感受女娲的精神。如果学生读得比较平淡,我就说:女娲,面对那喷火的大窟窿,面对那个恐怖的画面,你一点儿都不着急吗?再读。如果学生读得很坚定的,我就问:女娲,你为什么读得如此坚定?引导根据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说说理由。【这里我让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说说理由,其实就是将文本语言内化的一个过程,他可以为以后的讲故事,复述,奠定基础。】

  2、感受女娲补天的艰辛——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是怎样补天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4自然段,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女娲补天的过程。这里我准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交流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理清女娲补天的过程。在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反馈交流:由于新课标中对于三年级学生怎样概括的要求不高,因此,我根据小组的汇报,帮助归纳,形成板书:找石——炼石——补天。

  首先,让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找石的部分,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划,女娲的哪些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你?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预设学生会找出这些句子: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然后,我让学生再认真地读读这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哪些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预计学生会找出这两个词:几天几夜,找啊找啊。我再引导:同学们,再用心地读读这个词语,想象一下,就在这几天几夜里,女娲会到哪些地方去找呢?中途又会遇到什么危险呢?在学生充分想象交流的基础上,我创设情境:女娲,你累吗?你想睡觉吗?你都找了几天几夜了,你已经尽力了,太辛苦啦,别找了。学生肯定会说:不行不行,天塌地裂,人们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呢 。多伟大的女娲呀,为了人类,你竟然一连忙了——学生接着读这个句子。

  3、感受女娲补天的危险——五彩石找到了,女娲接着又作了些什么呢?根据板书回答:炼石,补天。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圈出写女娲的动作的词,再引导交流,并板书:挖、放、冶炼、装、端、泼。这一串动词,清晰地显示了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讲故事训练。因此,我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动词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在这说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也可以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当然,三年级的孩子是不可能把这个过程说得声情并茂的,我顺势引导:孩子们,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会像我们说的那样平淡无波吗?你觉得这个过程应该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可能会凭直觉说:一定也很危险,很艰辛 的。我再引导:再用心地读读第4自然段,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女娲炼石补天的艰辛与危险?经过用心读书,预计学生能找到这几个词:五天五夜,往上一泼。读读这几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引导想象女娲在这五天五夜里不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想象对着喷着烈火的天空泼很稠的液体,会是怎样的情景。最后,指导朗读,读出女娲不怕危险的精神。

  4、总结提升:同学们,拿起书,轻轻地把课文的2-5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女娲?把它写在女娲图片的旁边。

  四、拓展延伸,溶化主题

  关于女娲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你搜集了哪些?交流一下。学生朗读课外读物中关于女娲的故事,或讲讲看过的动画片中女娲的故事。

  师总结:是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凭着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这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课外让我们继续去搜集更多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找石

  31.女娲补天 炼石 挖、放、冶炼

  补天 装、端、泼

  【本板书简明扼要,凸现文本的重点内容,主旨在于帮助学生理清这个神话故事的条理,为学生讲述故事服务。】

  《女娲补天》说课 篇5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女娲补天》。我准备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三、目标制定;四、教法、学法;五、教学流程;六、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实验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是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前两课分别学习了古诗《乞巧》、《嫦娥》和民间故事《西门豹》,后面还有一篇独立阅读课《夸父追日》。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 “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 为主题的单元中,其意图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三是习得阅读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夸父追日》的学习中,并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课前,学生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到女娲的献身精神和神话语言夸张、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以及故事的神奇色彩。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情、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中年级学段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好两个生字。

  2、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在读中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喜欢阅读神话故事。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精神和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主动读书,在读中换位思考,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后运用,体现语感习得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设计的学法主要有:朗读、想象、复述。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故事神奇的色彩;充分的读,又使学生积累了生动的语言,为迁移运用做好积蓄,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的文本解读和目标拟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板块: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三)聚焦重点,诵读品味 (四)试讲故事,课外延伸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在这个环节,我先借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几个神话故事的题目,让学生明白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然后揭示课题,问学生:题目中哪个词让我们感觉到了神话的色彩?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这样既让学生初步感知了神话的特点,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自主探究。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感悟课文的前提和基础。于是,学生质疑后,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提醒他们注意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还通过多媒体演示了“冶”字从金文到楷字的演变过程以及解释了“冶炼”的意思,并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冶炼”,夯实了识字、写字教学。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题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本学期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初步阅读,联系题目,了解了课文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确定学习的重点,避免在课文的细节处耗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聚焦重点,诵读品味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我请同学们划出女娲为什么补天的句子。通过指名读、推荐读之后,我这样引读的:是啊,多可怕呀,原本蔚蓝的天空,现在——;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大地,现在——;原本过着快乐幸福生活的人们,现在——在充分读句子之后,我让学生抓住让自己感觉到可怕的词语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天崩地裂以及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可怕,此时再配上音乐,让学生学生带着害怕的心情,再把这种心情流露到脸上读。这样学生通过读书、想象,既感受到天崩地裂的可怕,又体会到神话语言夸张,充满想象的语言特点。

  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并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突出了中年级培养学生初步概括能力和以段的教学为重点的年段特点。这个环节的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想法,为学生的思维开发创设空间,为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机会。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要抓住几个词和句来落实,如抓住重点句子,我引读:原来女娲是这样找五彩石的——:接着,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环反复读:当女娲找到纯青石的时候,她本来整齐的头发变乱了,那是因为——;她本来干净整齐的衣服肮脏破烂了,那是因为——;本来精神抖擞的她现在疲惫不堪了,那是因为——学生充分朗读句子后我引导学生抓住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之长,女娲心情之焦急,女娲行动之劳累,这几个简单的、并不引人注目的词语,经过一番品味,学生就能感觉到词语中所包含的意思,所蕴藏的情感。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读得充分。体会课文语言的规范感主要靠读,把握课文语言的逻辑感主要靠读,感受课文语言的夸张和富有想象主要靠读,领悟课文语言的情味感主要靠读,除了读得充分、还要引导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得感人。当学生在充分的朗读、感悟到女娲善良、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时,本节课教学重点的落实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我着重引导他们配上动作反复读“往上一泼,大窟窿立刻就被补好了。”理解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此基础上,我还鼓励他们反复读,积累语言,为后面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四)试讲故事,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我要求学生可以独立把故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在课文的空白处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理念,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了积累课文语言之后的二度创造。从中老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想象力水平,为本单元指导写想象作文作好铺垫。最后我鼓励学生课外找中外故事读一读,在大量阅读中进一步体会神话的特点。

  六、说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找石

  善良、勇敢{冶炼}夸张、神奇

  找石

  这样板书,突出了文章的重点,给学生提供一个明晰的课文线索,帮助他们复述课文,同时也突出主人公的品质,突显了神话的语言特点和故事的神奇性。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读为本,力图体现了中年级以段的教学和词句教学为重点的学段特点,突出神话这一体裁的教学特点,把阅读教学与单元习作教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悟神话的特点,并尝试迁移运用,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神话和尝试写想象故事的目的,使教学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女娲补天》说课 篇6

  怎样上好神话,说实话,我的心里真没有底,它没有诗意的语言,也没有浓浓的意境,却凭着浅显生动的文字,留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如果在课堂上,学生的思路打不开,便会陷入上神话故事的僵局。《女娲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选入课文,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其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孩子们读神话的兴趣是有的,但如何抓住教学重点,即: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即: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女娲的伟大形象呢?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为学生送诗,让同龄人的小诗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范读,配上音效让学生想象,然后再让学生自读,从而感受画面。但这只是一个初略的感知,因为跳出来的文本始终还要走进去,在学生想象完一系列自然场景后,我们迅速回归文本,找准第一自然段中描写灾难画面的句子,但此时,则着重抓住“围困”、“挣扎”来感受人的痛苦!同样是想象画面,但我让学生观察两个词的偏旁部首,从文字魅力中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然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2至4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女娲救人艰辛的段落。

  在此基础上,我们很自然地过渡到女娲补天过程中最艰难,最能体现其精神的第三自然段。学生先默读,然后找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只要是潜下心来读书的学生,总是会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我预设了学生所找的不同点,但着重抓住“她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和“她找了几天几夜”这两个句子来体会。前一个句子,我采用直观看图的方式突破,课本中的图片让我们清晰看到了不停往外喷的天火,也看到了不停往下掉的石头,在这种环境下,女娲不畏死亡,其精神是感人的。后一个句子,我首先通过换词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几天几夜”所包含的深层含义是女娲无休无眠、不分昼夜地在为人类努力,然后再采用补白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她找遍了哪些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通过随机板书,我们可以感觉到女娲找过的地方很多,但仅有此感受是不行的,我还接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排比的句式来说,女娲在经过的这些地方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指名学生交流,让学生的情感升华,进一步从女娲的艰难中体会她作为人类母亲的伟大。

  学到这里,我预设,如果教学顺利,学生应该感受到了女娲的伟大形象,即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然后,我趁热打铁,将学生归纳女娲做的四件事进行补充,把学生想象的画面进行部分预设,最后加上开始送给他们的诗,串联成了一首诗歌,并让有兴趣的同学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接着写下去。这个环节,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又成为一根主线串联其中,还能留给学生课外的拓展,让其再从走进去的文本中跳出去。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教学设计,接下来谈谈我为什么要这么上。当有的老师得知我的教学设计后就问我,在片段教学中,你抓住一个点就够了,要么想象灾难的画面,要么直接体会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的确,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只找了第三自然段,但通过试教,我发现学生直接去体会女娲的艰辛,似乎有些突兀,没有一个情感的铺垫。究竟是什么促使她补天?因为她是人类的母亲,哪位母亲能忍心看着儿女受苦呢?要体会其艰辛,就要凸显灾难,因为大灾有大爱。这是我选择这两个自然段的原因。

  再来说说这次片段教学中,我的一个创新点----诗歌。这次教学中,开初最让我头疼的竟是它的导入,我不知道如何快速有效地进入我想要的片段,既新颖又能帮助我突破重难点,一次偶然的灵感让我想到了诗歌,因为诗本身就有很美的语言,简单、凝练,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让他们在诗歌与文本的交错中寻找一个个“情景还原点”,发现一个个“切入生成点”。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知是否妥当,恳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女娲补天》说课 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通过了解“受灾”“救灾”“寻石”“补天”的故事过程,理解相关词句,感悟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勇敢精神和高贵品质。

  3、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对阅读神话故事产生兴趣,激发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寻石”“补天”两个部分。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贵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初步感受女娲形象。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上节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概括了《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受灾、救灾、寻石、补天。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女娲补天是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人们受灾的情景吧。

  2、教师引读:

  师: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一天夜里,女娲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跑到外面一看——

  生: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过渡:眼睁睁地看着人类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女娲真是心急如焚啊!她要去——

  生:拯救人类!

  二、用心品读,感悟女娲的品质。

  1、学习“救灾”,感受救人之急切。

  出示: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她又造好了船,去救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读一读,你了解到了什么?

  预设:

  a生:女娲难过极了。师:这是课文直接告诉我们的。

  师引读:看到被水火围困,处于死亡边缘的人们——

  生:女娲难过极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女娲的痛苦。)

  b生:救人的心情非常急切。(引导学生抓住“立刻”“求”“又”来体会女娲急于救出人们的心情,并进行朗读,师做针对性评价。)

  过渡: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了上来,可更大的困难在等着女娲。

  2、学习“寻石”,感受补天的艰难。

  ⑴ 出示课件: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的背景图。(齐读)师:烈火熊熊,万分紧急,不及时采取措施,人类还会受到更大的折磨。

  ⑵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试着写写简短的感受。

  ⑶ 交流反馈:指名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

  预设:

  句子1、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生可能说女娲很勇敢,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女娲战胜困难的决心很大等等。指导学生读出这份感动,体会女娲急人类之所急的情感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勇气。

  句子2、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可能会说女娲寻找五彩石真是不容易;尽管寻找五彩石很困难,但女娲还是不放弃……

  师追问:你们从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中读出了感动,那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寻找五彩石是非常困难的呢?(让学生找出“零零星星”“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等词语进行体会,并读出来。)

  (师引读)

  师:女娲跑遍了高山、平原、海河,寻找五彩石,原以为——

  生接读: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师:面对全是零零星星的碎块,女娲没有灰心,找了一天,两天,三天,四天……白天找,晚上找,不分昼夜,——

  生接读: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师:为了找齐五彩石,一路上女娲跋山涉水,女娲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会倒下,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

  女生接读: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此时,天地间风狂雨骤,电闪雷鸣,危险到处存在,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

  男生接读: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女娲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可以松口气了,心里十分喜悦。

  生齐读: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小结:女娲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像女娲一样亲历这充满充满艰辛与危险的寻石过程,感受女娲那份顽强与勇敢吧。

  出示: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3、学习“补天”,感受女娲的神力。

  ⑴边听边想象。

  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出示文字:第4自然段,师读)

  ⑵交流反馈:

  预设:

  a、炼石

  ① 抓住“挖”、“放”、“冶炼”三个动词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

  ② 抓住“五天五夜”这个词来想象炼石的画面。(提示:为了炼好五彩石,你似乎看到女娲 。)

  ③ 师:女娲的辛劳没有白费,她用神火冶炼――

  生读: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b、补天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生说自己想象的画面。课件演示 “金光四射”)

  ① 轻声读这句话,找出描写女娲补天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② 指名让学生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针对学生的朗读做评价。

  如学生把动词读得轻松,师评价:补天这么难的事情,你却轻松自如,让我感到女娲力大无穷;如学生把动词读得重,师评价:女娲神力无比,让故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⑶、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女娲神力。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了解神话故事的结尾。

  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将天补上,你们看,天边那五彩的云霞,传说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一般民间故事都是这样结尾,把过去古老的故事讲完了,还要用现实印证一下,使古代的故事让今天的人读起来感到格外亲切。这是神话故事常用的结尾方式。

  三、回归整体,发挥想象,讲故事片段。

  1、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把令自己感动的故事片段多读读,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学生讲故事片段。

  四、拓展延伸,感受神话之神奇

  1、把《女娲补天》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或邻居小朋友听。

  2、向你们推荐几本神话故事书:《宝莲灯》《西游记》《哪吒》……

  板书设计:

  22 女娲补天

  受灾 救灾 寻石 补天

  她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关心人类疾苦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回顾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概括了《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受灾、救灾、寻石、补天。 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女娲补天是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人们受灾的情景吧。(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声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

  生接读:天哪 ,太可怕了!……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眼睁睁地看着人类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女娲真是心急如焚啊!她要去拯救人类。

  二、用心品读,感悟女娲的品质。

  1、学习“救灾”,感受救人的心情。

  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读文。

  师:谁来说说?

  生1:女娲难过极了。——她又造好了船,去救挣扎在水里的人们。

  师:你照着书读了一遍。有没有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2:女娲很着急。

  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女娲很着急呢?

  生3:女娲难过极了。

  师:你来读读。

  生3读。

  师:女娲心里在流泪啊!

  再指名读。

  师:女娲听到了水火中人们的呼喊。

  师:还从哪儿可以看出女娲很着急。

  生4:立刻 、又

  师:读读你的感受吧。

  生4:读“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她又造好了船,去救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师:女娲不能再让自己的儿女多受一分钟的罪了,她一刻都不停留。让我们齐读这一自然段吧。

  生:全班齐读。

  2、学习“寻石”,感受补天的艰难。

  师: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了上来,可更大的困难在等着女娲。

  出示: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谁来读读。

  生:读

  师评:情况不很危急。

  指名生再读。把“还在”读得很好。

  师评:情况万分危急,人类还要遭受更大的灾难。女娲怎么想?怎么去做呢?

  师: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试着写写简短的感受。

  生默读第三自然段。

  师:有谁来说一说?

  交流:

  生1: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我觉得女娲很勇敢。

  师: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1读 师评:“冒着”读得好,可以看出女娲很勇敢。

  生2:女娲决心很大。

  师:你读读吧

  生2读 师评:决心还不够,再读。

  生2再读 师评:“决定”读得好,女娲把自己的生命已经置之度外了。

  师:全班齐读这句话。生读。师:由此,我看到了女娲关心人类的疾苦。

  生3: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五彩石,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我觉得女娲寻石非常辛苦、劳累。

  生4:女娲寻石非常的不容易。生齐读

  生5:寻石虽然不容易,但女娲费尽心机,一定要找到五彩石。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些词语当中女娲寻石的艰辛、劳累、不容易呢?

  生:零零星星

  师:“零零星星”是什么意思?生:像星星一样散落。

  师:像星星一样散落得到处都是,想聚集起来,真是不容易啊。

  生:“几天几夜”这个词语体会到寻石真的很辛劳。

  生:“找哇找哇”、“终于”说明女娲找了很久很久。

  师:老师顺势把这些词语作上记号。能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师:把我们的体会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吧。

  师:女娲跑遍了高山、平原、海河,寻找五彩石,原以为——

  生接读: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师:面对全是零零星星的碎块,女娲没有灰心,找了一天,两天,三天,四天……白天找,晚上找,不分昼夜,——

  生接读: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师:为了找齐五彩石,一路上女娲跋山涉水,女娲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会倒下,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

  生接读: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此时,天地间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危险到处存在,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

  生接读: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女娲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可以松口气了,她的心里十分喜悦。

  生齐读: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看来女娲寻找五彩石的战胜困难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充满危险与困难的寻石的过程吧。

  生读:出示: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3、学习“补天”,感受女娲的神力。

  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出示文字:第4自然段,师读)

  生1:“五天五夜”我觉得寒风刺骨,女娲都快累到了。

  师:抓住“五天五夜”你看到了女娲疲惫的身影。你来读一读。

  生1读:“五天五夜,五彩石炼成了很稠的液体。”

  师:工夫不负有心人啊!

  生2:读“五彩石找齐了,——用神火冶炼。”(学生的语速较快。)

  师评:你的动作真快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全班齐读。

  师:女娲的辛苦没有白费。

  生齐读:“她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师:出示句子: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找出写女娲补天动作的词,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3 :从“装、端、对、泼”可以看出女娲没有半点怠慢。

  生3读

  生4:女娲补天的动作很小心。

  师:那你读读。

  生4读

  师:生怕自己的工夫白费了,她多么小心啊!

  生5:那个大窟窿还在冒火,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可女娲还要对准那个窟窿,往上一泼。竭尽全力。

  师:读读吧

  生5读

  师评:为了人类的安危,女娲真的顾不得自己了。

  师:带上你们的动作,再读读女娲补天的句子吧!

  师:同学们读写女娲补天的句子,那么轻松,脸上还带着笑容呢,看看图,女娲补天的神态是怎样的?

  生:神态安详。

  师:再齐读女娲补天的句子!

  师评:女娲真是神力无比啊,让故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将天补上,你们看,天边那五彩的云霞,传说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一般民间故事都是这样结尾,把过去古老的故事讲完了,还要用现实印证一下,使古代的故事让今天的人读起来感到亲切。这是神话故事常用的结尾方式。

  三、回归整体,发挥想象,讲故事片段。

  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让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她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把令自己感动的故事片段多读读,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生读课文。

  生:讲“受灾”片段

  师评价:他讲“受灾”这个片段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而且非常地合理。你们讲其它的片段时,也可以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四、拓展延伸,感受神话故事之神奇

  1、把《女娲补天》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或邻居小朋友听。

  2、向你们推荐几本神话故事书:《宝莲灯》《西游记》《哪吒》……

  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文章讲述了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急人类所急的高贵品质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感受女娲精神是重点。

  当我第一次匆匆读完这篇课文时,也许是成人的缘故,对文章中的一些词句毫无知觉,没有“林黛玉进贾府”那样细细体察,没有去细细品味文字背后的“力量”,就急忙地备课、试教。课堂上教师的激qing荡然无存,可想而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该怎样寻找突破口呢? “读”是阅读教学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让自己认认真真地到文本中去“出生入死”吧。一遍、二遍、三遍……女娲救人、寻石、补天的画面时时在我脑海中呈现,人们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女娲苦苦的哀求、寻石的千辛万苦、补天的沉着镇定在我心中掀起了波澜。文本中让老师感动的地方,就是我要教给学生的东西,需在教学中挖掘的地方。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让女娲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呢?课标指出,三维目标要整合。我觉得文本特点和人文精神这两者也该是互相整合统一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整合,通过整合突出重难点,通过整合达成三维目标,通过整合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整合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神话和传说的兴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合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当然在教学各环节中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一、抓住主线,串联主体。

  感受女娲的精神是这堂课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1、学习“救灾”,感受救人心情之急切。2、学习“寻石”,感受补天之艰难。3、学习“补天”,感受女娲之神力。这样的设计条理清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好地读,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细细想来,在教学中自己还是避免不了“牵”的嫌疑。

  二、抓重点词句,丰满人物形象。

  课文语言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文字也不难理解,如“冒着生命危险”“零零星星”“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等。“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情。”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我是通过学生的体会,想象,朗读,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的。比如,在学习“寻石”部分,感受其艰难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课件背景图,去想象体验 “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给人类及女娲带来的重重困难。为了彻底解决人类的灾难,女娲是怎样做的?她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让学生画出使自己感动的句子,试着写简短的感受。学生通过寻找重点词,理解体会,谈了各自对女娲这个人物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引读,女娲善良、勇敢的精神品质就渗于学生的内心深处了。

  三、想象画面,反复研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感悟,去体会,但是读不是在同一层面的平移。因此我努力设计有层次的读,让学生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新的震撼。特别是在学“炼石”部分,我设计了圈画动词来想象当时情景的环节,女娲为了尽快消除隐患,不敢有半点懈怠,并让学生反复朗读。抓住“五天五夜”引导学生想象女娲这五天五夜是怎样度过的,你似乎看到了女娲……,从而感悟女娲形象。通过对“装”“端”“对”“泼”这些看似轻松的动作,感悟女娲沉着镇定、力大无比的形象,再指导学生带着感受读。有了前面的想象铺垫,学生就读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了。

  品读想象,再现神话特色

  武汉市江夏区教学研究室 张春霞

  神话故事既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又凸现着一个民族的优良品质。《女蜗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作为教材,其蕴涵的人文性极强。

  可这个故事学生已经耳熟能详,课文的故事情节浅显易懂。那在教学时该如何将这种人文精神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去呢?曾经我们作了多种预设。最后还是决定根据神话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想象,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的特点,又要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还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关心人类疾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并且把感受女娲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

  但这个目标还是很感性,也很模糊,落实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文本浅显,可挖掘的“点”不多,弄不好,感悟女娲精神会落入到“贴标签”的窠臼。而课标中明确指出,三维目标要整合,文本的特点和人文精神两者要互相整合统一,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人文性的自然熏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徐老师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抓住主线,串连整体

  感受女娲的精神是这堂课的主线。

  徐老师从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看女娲补天的故事入手,让学生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然后通过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女娲形象,再通过品字析句,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加深体验,到女娲精神的现实意义小结,到最后的片段复述,深化认识等板块都是围绕这条主线而展开的。

  2、挖掘空白,引导想象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女娲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不是很难理解。课上徐老师重锤敲打的几个词:“立刻 ““又”“几天几夜” “零零星星““找哇找哇” “终于” “五天五夜” “冒着生命危险”等,也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凸现女娲的精神?这需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挖掘,去想象,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趋于丰满。

  为此,徐老师在“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五天五夜”“冒着生命危险”等时空的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通过“女娲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具体困难”“她怎样度过这五天五夜”等问题的创设,通过一遍一遍地把字词句读成画面的过程,引着学生去想,去超越文本。

  可在课堂上学生所想出来的困难都是很简单的 ,都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联的。冒着生命危险的困难成了小孩都可克服的小困难了,这与“神”的能力相距甚远。在解读文本、预设教案时,徐老师曾想到这个问题,女娲本身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人都是她创造出来的,还在乎这点小困难,这对她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的,没必要去挖掘得这样深。

  此时,我们想到了《西游记》,想到了齐天大圣西天取经,不一样困难重重?我们发现,原来这些神通广大的神仙其实也是人化的,也有一般人的喜怒哀乐,当然他们也会碰到我们常人的困难和危险。教学这样的课文,这根本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它与文本内涵有机整合到一起,让他们去想象、再创造,帮他们正确感受神话的魅力,感受女娲的崇高精神品质。

  3、创设情境,充分体验

  四年级的孩子本身对神话充满好奇心。所以在教学时,徐老师准备了一些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创设神话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果。

  但如果过多的采用课件渲染,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也是不利的,所以在课上,徐老师更多采用的是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使学生对文本所蕴藏的内涵有更多的个性化体验。

  4、反复研读,逐步提升

  语文课就应该靠读去感悟、去体会,但读已不是一味的同一层面的平移,而应该做到读有目的,读有层次,读有重点,读有指导。我认为只有读的目的明确了,读的重点突出了,有教师的正确指导,读的层次就体现出来了。只有这样的读,学生才会有新的收获与感动。

  徐老师在课上无论是哪个板块的教学,在研读重点句时都让学生经历了从感知性读到理解性读,再到欣赏性读的过程。

  如读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时,让学生在自主感知句子的基础上抒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聚集到一个“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等的想象,进行拓展,“女娲会遇到哪些具体困难”,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突出提升人物形象,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从整体上看,徐老师的课是很真实的,很朴实的,课上生成的东西很多。这课也是我们向往的语文课的境界:真实、扎实、平实。

  但从这堂课所呈现的情形看,我们还有一些困惑,就是如何缩短远古神话传说的丰富内涵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同时,情感上受到熏陶呢?

  再就是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我想只有课前投入了,读透了,悟明了,自己能从文本中跳出来了,教师在课堂上对生成的东西就更容易把握,自然会做到游刃有余。

  《女娲补天》说课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第 一 课 时

  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

  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教学设计

  交流释疑,赏析朗读

  3.小组交流:

  a.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b.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2.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a.“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b.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c.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互相合作,练习讲故事

  1.自主练习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例如:联系字意法,“燃、熄、炼”和火有关系;换偏旁法,“抬”字换偏旁变成“冶”字;“睁”字换偏旁变成“挣”字等。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这一课有10个左右结构的字,有9个左窄右宽的字,有1个左右均衡的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的字如何占格,教师范写“隆、喷”等字。

  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听。

  《女娲补天》说课 篇9

  《女娲补天》反思

  山东省威海市长征小学邹进娜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导学生体会一边串叠词“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传达出的人间惨状。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学,教者引导学生找出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既使学生感受到女娲补天的艰难,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这一连串动词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

  语文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读的训练上,课文中“女娲补天”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最多,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出了女娲不怕困难补天的事。有的学生说,因为女娲不知烧了多少天,炼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终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学生说,天补好了,很高兴,当然喜欢这一段。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女娲不仅勤劳,而且不怕困难,终于把天补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欢这个自然段。也有的学生说这段主要写女娲不怕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欢这一段。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动情大家听得入神。

  同时,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学生的发言是真实情感的流露,朗读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付丽秋

  在上第一课时.读课题之后,我问他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主要是写女娲的,知道写女娲补天的故事。我请学生说了关于女娲的其他故事,学生津津乐道,说了女娲造人的故事。然后再读课题,问他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就是围绕着女娲为什么补天和女娲怎样补天来问,这也就是我们这篇课文要解决的主要内容。请了四个同学读课文,请别的同学一边听一边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下去巡视了一圈,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勾出问题的答案。但也有几个学生什么也没勾出来。

  开始解决第一个问题,在请学生读了这一部分之后,让他们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很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还有的孩子说:“我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动物惊慌的尖叫声。”在体会之下我们充满感情地读了 “许多人在水里挣扎”。然后我问他们这两天热吗?孩子们点头,我说:“如果这时身边有熊熊大火,你有什么感觉?”“热啊,热死了!”“会被烧死。”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有的还用手不停地扇风,仿佛真的被火围住了一样。我们再感情朗读“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在体会“地被震裂了,田野里出现一道道深沟”时我启发他们结合地震的灾难来体会。然后再请学生读,两个学生读得很有感情,仿佛真的看到了那种灾难。然后全班再读,感觉学生的读上了一个台阶。

  看到学生有滋有味地读,我觉得很高兴。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富亭小学李晓燕

  《女娲补天》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本文自然灾害场面描写生动逼真,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想象奇特丰富。学习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要求学生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边想象画面。了解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勇于奉献的精神。

  首先在讲课前,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包括理解生字词,熟读课文,这样,在学生还没有学习课文之前就已经对课文比较了解了,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一段录像,然后通过自己阅读课文先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先自己解决。弄不懂的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互相讨论弄懂。让学生再读课文时,让他们带着问题读,思考问题,和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然后就问题展开讨论,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小组讨论时,我要求他们就讨论一个小组成员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因为就围绕一个问题,所以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堂气氛活跃。

  在全班同学讨论时,我让同学们自己说,他们回答问题很积极,就边平时很少举手的同学,这堂课上也很活跃。他们根据看书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喜欢、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给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就能听到学生幼稚的语言,真实的感受。

  本来准备本堂课将课文学完,但没有预计到同学们的回答会那么积极,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没有学完,但我觉得,同学们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也是一种收获。

  《女娲补天》教学反思

  辽宁省鞍山市东长甸小学张帆

  《女娲补天》这是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这节课的生字较多,笔画繁。于是我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兴趣中学。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把课后要求认识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先让学生自习,再开火车读,接着我问;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生回答喜欢。我就出了两个谜语,一个是:“一条长长的毛巾。”猜(帐);一个是:“共三滴水。”猜(洪)。学生都猜对了。他们高兴极了,不知不觉地站起来。此时此刻,我趁热打铁,说:“再猜一个谜语好吗?”生异口同声“好”。“这些生字中,哪三个字是三胞胎的兄弟,请举手”。老师说。我原想先让那些基础较差的,反映较慢的同学来猜,可是泽贤同学迫不及待地走上来,拿下三张卡片,“娲”、“祸”、“锅”,并告诉大家,这三个字的左边不同,右边相同,是形近字,像三胞胎的兄弟。同学们举起双手,发出“耶”的口号声。机不可失,我又紧接着问;那怎么认这三胞胎兄弟呢?敏珊同学站起来说:“要根据偏旁表示的意思来记。”讲得很好。随后,同学又站起来说:“我还会给这些生字找兄弟。”有的说:“歇”的兄弟是“渴”、“喝”。有的说:“沸”的兄弟是“佛”。有的说:“仿”的兄弟是 “放”、“防”、“访”、“房”等等。效果是非常好。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敢于奉献的精神。在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并说出为什么?再读一读。喜欢第三自然段的同学最多,我问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出了女娲不怕困难补天的事。有的学生说,因为女娲不知烧了多少天,炼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酸背痛了,也不休息,终于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学生说,天补好了,很高兴,当然喜欢这一段。还有的学生说,因为这段写女娲不仅勤劳,而且不怕困难,终于把天补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欢这个自然段。也有的学生说这段主要写女娲不怕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欢这一段。接着,另一个同学说:“没人喜欢第一自然段。”我又问:“为什么?”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说:因为第一自然段写第一自然段写天破了以后,世界变得很可怕,谁也不喜欢这样。此时,我大吃一惊,真没想到他们竟然说出自己的喜欢、愤恨、崇敬、向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给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就能听到学生幼稚的语言,真实的感受。

  《女娲补天》说课 篇10

  教学目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 学会几种复述课文的方法。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感受女娲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学会复述课文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词语,连词复述:

  导语:上节课我深入学习女娲补天的原因,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谁能读出这些词语?

  1、指名读出下列词语

  欢歌笑语 轰隆隆 黑黑的 大窟窿 道道深沟 熊熊大火 围困 挣扎 零零星星 冶炼

  2、连词复述。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最好能用上这里面的词语。

  二、品词析句,解读文章

  1、女娲看到人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难过极了。她要救人类,那么她为人类做了什么呢?到书中找答案。

  生读书后汇报

  2、女娲就是人类的恩人。人类现在暂时脱离了危险,但是洪水还会再来,大火还会再燃烧。女娲深知这一点,所以,她又为人类做了什么? 我们找出关于女娲如何补天的词句,看看哪些地方让感动就划出来,作上标注。

  3、品句:她忙了“几天几夜”换成“好几天”。

  4、说话训练。女娲不辞辛苦为人作了这么多。你现在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带着对女娲的敬佩,朗读这一段。

  5、听了你的朗读我好象看到了女娲正不怕辛苦的找五彩石。找五彩石辛苦,冶炼五彩石补天更不易。读课文第四段看看哪些词句表现出女娲这些品质。

  6、找炼石补天的动词。

  7、加关联词准备复述课文。

  经过千难万险女娲终于把天补上了,她是什么心情?咱们就带着这种心情一起读第四段。如果在这段文字中加上一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 请你试试应该加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用关联词梳理层次,为学生复述课文提供了一个抓手。)

  学生试填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8、小拓展。这个神话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说法不一样,除了书中的这个结局之外,你还知道别的说法吗?

  三、体悟主旨、深化理解

  1、写作方法指导。“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这段话,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到文中找一找象这样的句子。学生读找到的句子。

  四、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起因 天塌了一大块

  经过 找五彩石、炼五彩石、补天

  结果 天补好了

  《女娲补天》说课 篇11

  【设计理念】

  神话故事是我们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神奇#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又要让学生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文本特点和人文精神这两者是互相整合统一的,课标中指出三维目标的整合,在整合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神话和传说的兴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整合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材分析】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过程预设】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 、通读全文,感知内容。

  2 、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词语。

  3 、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步骤:略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 、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

  2 、品悟女娲寻找五彩石的不容易与补天的艰难,感受女娲无边的神力。

  3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写批注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回顾导入,铺垫情感基调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这堂课就让我们继续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这个神奇的故事中去。

  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3~4自然段。

  2、整体感知:

  女娲是怎样补天的?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来概括。

  3、学生汇报结果。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3~4自然段,画出体现女娲寻找五彩石不易的词句,并作简单的批注。

  2、学生默读,写批注。

  3、小组内互相交流,汇报结果。

  4、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品悟。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她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5、感情朗读。

  6、拓展想象,补充练笔

  女娲补天过程中,到处寻找纯青石,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那么,女娲去过哪些地方寻找纯青石呢?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她又是怎样面对的呢?发挥你的想象,完成练习。

  女娲,她飞过 寻找纯青石。

  女娲,她潜入 寻找纯青石。

  女娲,她 。

  四、听读课文,想象炼石补天的情景,感受女娲神力。

  1、边听边想象

  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第4自然段,师读)

  2、 交流。

  (1)抓住动词体会。

  (2)抓住“五天五夜”从时间上体会。

  五、回归整体,总结全文,领会女娲精神。

  1、你们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你觉得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师小结。

  六、作业超市

  1、读故事,积累词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课外读读更多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找 几天几夜

  女娲补天 炼 五天五夜 多了不起

  补 装 端 泼

  《女娲补天》说课 篇12

  下面是《女娲补天》的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借鉴!

  《女娲补天》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一、成功之处,体验欣喜

  1、条理清楚,目标明确。

  在教学本课时,我运用的是永威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先出示本节课的整体目标,让学生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出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 (二)、让学生围绕这两个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

  2、挖掘空白,引导想象: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如“几天几夜、终于、冒着生命危险、找啊找啊”等词并不深奥,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如我设计的补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娲会冒着怎样的生命危险?”“你能想象女娲都在哪些地方找过五彩石?”以此来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

  我在教学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时,讲到女娲为什么要补天,让学生先找出相关的语句,从文字中去体会当时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然后再配上比较悲伤的音乐加上朗读,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景的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推荐一本课外阅读拓展的书,使其学以致用。只有这样,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循序渐进,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会日益增强,积累量会日渐丰厚。然后我在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也有像女娲这种甘于奉献的人,你会想到谁呢?以此来达到思想教育。

  二、遗憾之处,改进措施。

  1、整节课我让学生读得少: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下一大块后是什么情景,应该让学生从读中去体会,我也让学生读了,(齐读自读)但是读得不到位,没有读出难过的心情;在指导学生朗读女娲找五彩石和补天的几句重点句时,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谈感受,没有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体验读的乐趣,在读中感悟,没有欣赏读的过程,整堂课下来,课显得过于疏松。

  2、缺少老师范读:三年级的学生开始读书时并不能读出感情,大多数都是唱读,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老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本节课特别是配乐朗读和女娲找石、炼石时,老师如果范读,那学生一定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学习自学指导(二)时,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但合作的效果不好。学生也是围在一块了,但他们并没有对问题进行讨论,汇报时还是自己的观点,没有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

  4、时间把握不当:整节课在时间上的设计有欠缺,第一自然段用的时间比较多,其实让学生读出当时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行了。在设计女娲为人们做了几件事这个问题时有点难,以至于在这上面用的时间比较长,到后来也不敢让学生多读了,所以在最后环节当堂训练中时间不够用了,只能仓促结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最后,我想说“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习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而骄傲!

  《女娲补天》说课 篇13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神话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一朵美丽的浪花,就是神话故事,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了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说)在中国传说中,是女娲创造了人类。(板:女娲)作为人类的母亲,在人类遇到灾难时,女娲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女娲补天》(板:补天)。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质疑,归纳出示: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

  二、感知课文

  1、听课文朗读,解答心中的疑问。

  2、听完后用简短的话回答。

  3、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和怎样补天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划出关键词句,然后同桌讨论。

  三、深入理解

  1、指名回答问题,相机出示课件。

  2、引导:

  女娲补天容易吗?从哪儿体会到的?

  (一连串的动作)

  3、在回答问题时相机指导朗读,从中体会灾难的深重、女娲为了人类的幸福不辞辛劳。

  四、整体朗读

  从刚才的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女娲补天的辛劳和不易,让我们快速浏览一遍,充分感受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力。找出你认为这个故事中神奇的地方。指名回答。

  五、升华情感

  1、很多美好神奇的神话故事都被拍成了大家喜爱的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5年把《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拍成了动画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部动画片的精彩片段。老师先预告一下,动画片的结尾和课文中的不一样,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完了说说你的体会。

  (观看影片7分半至9分半一段。)

  2、指名复述两个结尾。

  3、讨论:

  这两个结尾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在讨论中体会女娲坚毅、勇敢的献身精神。)

  六、总结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下节课我们就边看动画片,边来讲一讲这个故事,为动画片解说,还可以讲讲自己搜集到的其它神话故事,开个神话故事会。

  第二课时

  (略)

  【后记】

  《女娲补天》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篇精读课文。本课是一节市级优质课参赛课,在执教过程中得到了同行教师的指点,也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学生在讨论两个不同的结尾时,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智慧。有的说喜欢动画片中的结尾,因为它更能体现女娲的献身精神(片中的女娲最后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天上的窟窿);有的说喜欢课文中的结尾,因为他们不忍心看到女娲牺牲生命……学生们迸发出的思维的火花让我欣喜,也达到了我设计此环节的目的。

  《女娲补天》说课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词语“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冶炼,金光四射,五彩云霞。”

  2、过程与方法: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能够复述故事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请允许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很高兴和你们认识。愿意和老师结为朋友吗?(谢谢!)

  师:作为朋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一组照片: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解读)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里氏7.6级地震,居民房屋被毁,城市楼房坍塌,2008年1我国南方出现了50年不见的冰雪灾害,庄稼被冻坏,通信线路被毁,道路堵塞,车辆披上一层厚厚的冰甲。

  师:在这最艰难的时候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给灾区群众送来了温暖,全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同学们,你可知道,早在远古时代也曾发生过这样令人震撼的灾难!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

  二、深入文本,体会故事的神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页,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美丽的神话。注意欣赏过程中把你感兴趣的字、词标出来。

  (播放乐曲,教师范读)

  (师表扬听得好的同学)

  师:谁想把刚才听的过程中感兴趣的字词告诉大家?

  (生1、2、3、……)

  (教师适时点评字音)

  (投影出示“挣”、“露”)

  师:同学们可真棒!下面呀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神话”中的这些字词。

  (投影出示生字)

  (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我们带着这些“五彩石”走进女娲。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

  (投影出示)

  师:同学们发生什么事情了?

  生1:“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生2:“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生3:“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生4:“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板书)

  天塌地裂大火洪水

  师:出现这样的情景“可怕”吗?

  生:可怕!

  师:谁能带着这种令人“可怕”的感觉读一下这几句。

  (投影出示)

  (生1、2、3、4、……)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到这种情景太可怕了。

  面对这样“可怕”、“危险”的情况,女娲是怎样的表现?

  生:“女娲难过极了。”

  师:他为什么会难过呢?

  生1:女娲创造了人类,他的孩子们面临着危险,他当然“难过”,当然“着急”。

  (生2、3、……)

  师:是呀!

  教师走近学生问:女娲你难过吗?

  (生1、2、3、……)

  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女娲难过极了!”

  (生1、2、3、……)

  师:只难过顶用吗?

  生:不顶用。

  师:那么女娲接下来是怎么做的?

  生: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投影出示)

  师:“立刻”是什么意思?

  生1:马上。

  生2:立即。

  师:“求”什么意思?

  生:……

  师:作为母亲自己的孩子面临着生死困境,哪能去等?哪能去靠呢?他苦苦的哀求雨神 。

  (投影出示)

  (生1、2、3、……)

  师: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母爱啊!

  (板书:善良)

  师: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师走近学生:“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你怎么办?

  生1:“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女娲你真勇敢)

  生2:“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你这种不怕危险的精神我真佩服)

  生3:“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我真敬佩你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

  师:女娲主意已定,于是开始动手“补天”。

  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本第3自然段,想想女娲是怎么做的?

  (生读课文……)

  生: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师:你为什么“跑”到山上?

  生:……(着急)

  师:你“原以为”什么样?

  生:……

  (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师:你能带着“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吗?

  生2: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师:你忙了“几天几夜”感觉怎样?

  生:……(太辛苦,太累了)

  师:你能带着“辛苦”的感觉读一下吗?

  生3: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你为什么“找啊找啊”?

  生:……(太难找了,找得很艰难)

  师:你能带着这种“艰难”的感觉读一下吗?

  师: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历尽千辛万苦,经受了许多磨难,他的受会怎样?他的脚会怎样?

  (投影出示)

  女娲找啊找啊,她找遍了,她的手,她的脚,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1、2、3、……)

  师:女娲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的为人类作了这么多,你现在想对它他说点什么?

  生1:真伟大。

  生2:真了不起。

  生3:她太善良了。

  生4:我真佩服你!

  师:现在“五彩石准备好了,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伟大、善良、勇敢的女娲去补天吧!”

  (下课)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女娲补天》说课(优选1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女娲补天》说课(优选14篇)《找骆驼》课堂实录及评价(优选16篇)《绝招》教学实录(优选15篇)《雪儿》教案(优选17篇)《南辕北辙》新解(优选15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