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优选15篇)

作者:admin2023-02-25 09:40:01

  导读: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优选15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优选15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优选15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4

  教育学院 李晶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2004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还是“画”)

  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远、近、还”,请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认识“辶”。

  (2)课件出示:“惊”,认识“忄”。

  (3)请学生任意挑选会认字,试着组词语。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笔顺,请学生按照笔顺记忆字形。

  (2)全班学生跟教师书空“人、火、文、六”四个字。

  (3)学生分别用“人、火、文、六”组词语。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学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三)看图读文

  1.看课文插图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诗句主要说画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师总结:山、水、花、鸟。

  3.请学生在古诗中找到这四个字并圈起来。

  4.指导学生读古诗,注意把“山、水、花、鸟”这四个字读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文,指导学生抓住每行诗句中的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四)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1)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读第一、二行诗句。读后说一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学生交流“山”和“水”的样子。

  (3)导语:远远望去,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一股清泉从山间流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行诗句。

  (4)请同学们把耳朵贴近书上的插图听一听,是否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感受画中的水像真的一样。

  2.联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第三行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的花是什么样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感受画上的花不论春秋冬夏,始终盛开。

  (2)指名读第四行诗句,说一说生活中的小鸟在树枝上休息,要是有人来到它的面前,小鸟会怎样。感受画中的小鸟不怕人。

  3.朗读并且背诵古诗。

  (1)根据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按照“山、水、花、鸟”的顺序背诵古诗。

  4.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1)学生在古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课件出示“我会说”,学生练习说反义词。

  (3)男女生分成两组,开展“反义词擂台赛”,比比哪组说得多。

  【设计意图】1.通过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实际,把枯燥地讲解古诗意思形象化、生动化。2.借助划线法和重点词提示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观察交流。

  (1)四个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竖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个字中都有“点”:“火”、“文”和“六”的第一笔“点”都是“短点”;“六”的第四笔“点”是“长点”。

  (3)三个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师范写“人、火、文、六”。

  4.学生描红、练习写“人、火、文、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汉字,比较相同笔画的不同之处,找准重点笔画,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好汉字。

  (六)课外延伸

  朗读、背诵谜语诗。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设计意图】增加课外阅读篇目,实现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积累渠道。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 “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 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 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 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 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 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 抽读卡片。

  (2) 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7

  佚名

  教学目标

  1.学生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习说,学习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钩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变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 ”(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书上描红。

  3.教师重点指导“画”和“春”两个字。

  4.其他几个字学生自己照书中的范字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六、学习诗句,理解意思。

  1.学习前两行诗句。

  (1)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边读诗句,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远 山 有色 近水 无声

  (3)让学生找找二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

  “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朦朦胧胧)看图水流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什么声音?那么诗中却说走近了还是听不到水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画)

  (5)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2.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这两行的大致意思。

  ②想想诗句中是怎样写画中的山和水的。

  ③联系实际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美丽。当人们走近的时候,枝头上的鸟不害怕,仍然停在枝头上)板书: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6)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花——鸟山——水声——色

  4.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诵。

  板书:

  14.画

  远 山 有色

  近 水 无声

  去 花 还在

  来 鸟 不惊

  ◆[2005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8

  篇一

  上课前我有些犹豫,上第二课时吧,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学习几对反义词,也许课堂气氛会好一些。但是,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我就选择了上第一课时。

  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是为上好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针对我的教学设计,亲自动手制作了幻灯片,既美观,又实用,效果不错。二是本着“大家都会的不教”的原则,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找出生字中大家都已经学会了的 “人”字,只稍加复习,把“人”与“入”进行比较,并顺势进行“人”字的书写指导。省去了学生字的“三环节”,即:拼读、组词、识记。三是把游戏寓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课时的猜谜语导入,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等。摘苹果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我把它作为奖励,使学生兴趣更浓,注意力更集中。

  遗憾的是教学预设没有很好的实现,有这样几点问题:一是小组建设不到位。虽然之前也进行过多次培训和训练,但仍不成形,加上前几天在上语文园地,学生对于如何展示又有些迷糊,这节课上的小组展示让人大跌眼镜。二是预习不到位。在前一天的家庭作业中布置学生“在文中画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并把它们多读几遍。”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落实,为了照顾他们,只能放慢教学节奏。三是时间把握不够好。交流识字用时太多,影响到后面的课文朗读时间不够,读得不够深入。四是预设时备学生不够充分。

  篇二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范文之教学反思:《画》教学反思。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会认5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

  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凶字框)、“口”(口字旁)和(春字头)。

  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

  (五)扩展活动

  自己作一幅山水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11

  佚名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 200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12

  【课前透视】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本课配有一幅精美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有水、有花、有鸟,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方法】

  情境法欣赏法朗读法

  【教学媒体】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思路: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思路: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二、对话平台

  1、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思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2、识字:

  ⑴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⑵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思路: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⑶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⑷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思路: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⑸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⑹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⑺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思路: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3、朗读:

  ⑴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⑵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⑶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思路: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4、写字:

  ⑴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起笔。)

  ⑶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⑷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⑸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5、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竞赛活动。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思路: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二、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3、背诵。

  4、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三、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思路: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四、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

  思路: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炼,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六、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思路: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教学建议:在进行拓展训练时,可视时间和学生情况任选其一,不必面面俱到。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2004-03-20]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

  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

  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篇15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 “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 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 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 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 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 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 抽读卡片。

  (2) 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优选1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优选15篇)《失物招领》导学设计(优选12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教学设计(优选15篇)《兰兰过桥》课堂实录(优选15篇)《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16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