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16篇)

作者:admin2023-02-25 07:56:01

  导读:《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16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 作者:季俊杨转贴自:阜新市清河门区新北小学点击数:57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 作者:季俊杨文章出处:阜新市清河门区新...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1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16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

  作者:季俊杨转贴自:阜新市清河门区新北小学点击数:57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

  作者:季俊杨文章出处:阜新市清河门区新北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感谢您浏览作文录!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网址是www.zwlu.com】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要写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横排两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双耳旁。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口头扩展词语,如:司—司机、公司……用“慌、假、别、吓、块、救”口头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感谢您浏览作文录!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网址是www.zwlu.com】

  编辑短评:这组教案中的许多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师借鉴和操作,有些教法和问题设计得巧妙,有利于拓展教师设计教学的思路。本组教案均可用,相比之下,《称象》《语文园地五》两份教案质量较好。(蔡玉琴)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看懂图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字词。

  1、a类学生上讲台听写。

  b类学生上讲台找出a类学生听写的生字卡片。

  c类学生读出b类学生找出的卡片。

  二、新授。

  1、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3.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并在图中找出司马光。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想想,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比较: a、他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b、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借助大字课文,朗读第2句。

  比较:a、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b、有个小朋友掉到大水缸里去了。

  (3)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课文: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4、第四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砸缸的动作。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5、第五自然段。

  (5)结果怎样了呢?

  (6)理解“得救”一词的意思。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6、朗读课文。

  (轻松一刻:听歌曲《司马光砸缸》。)

  7、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8、作业布置。

  1)填空。

  他跟( )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有个小朋友( ),掉到大水缸里了。

  他( )一块石头,( )那口缸,( )就把缸砸破了。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9、板书设计

  5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喊跑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教学反思:

  《司马光砸缸》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这篇课文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教学中我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将语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说话,会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同时,我引导他们大胆的想:小朋友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们心情怎样?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大胆的演,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们能入情入境的学习,真正理解了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使学生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在抓住当时非常危险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读文想象,结合图片体会事情的危险性,并采用对比朗读别的小朋友的行为和司马光冷静的表现,渐渐的在学生的大脑中便描绘出了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形象。

  自认为这个教学设计很顺畅、自然,可整个教学过程下来,心里却不踏实,总觉得缺点什么。反复查看精心设计的教案,静静回想上课的情景,后经老师的点评,意识到是在细节上的闪失。在分析重点语句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如何让这些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的淋漓尽致,收到应有的成效,其实这里大有学问可研究。

  课堂是不完美的,总存在着一些遗憾。但我相信只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研究与创新,那么在课堂上留下的遗憾就会减少,得到的收获就会增多。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 1、看故事《司马光》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3、板书课题。

  二、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四、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五、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段。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读,个别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句子练习“有的……有的……还有的……”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表演课文。

  课后练习

  找朋友:

  一座水缸找石头

  一口石头砸大人

  一块假山搬水缸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5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告诉学生“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笔顺。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这里采用师生对读方式怎样?朗读最后一段。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生可能想出以下办法:①把小朋友拽出来;②在缸里,拉他出来;3把缸推倒等。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们爱动脑筋,然后将方法进行比较:大家想的办法基本是让人离开水,但在当时情况下,缸太大,太重,喊人又来不及,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二、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三、课后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3.补充练习。

  妈妈( )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 )呀!

  我有一( )橡皮。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7

  作者:嘉善实验小学 陆美玲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网址(按此网址能找到课件,这课件可供你随时播放、暂停,操作方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8

  佚名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 积极动脑 —→ 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读音。

  a.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 去拼音读。

  c.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 检查字形。

  a.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 指名读课文。

  (3)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 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习说话。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9

  孙剑蓉

  小学语文新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i吾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小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司马光》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学时怎样才能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呢?重点部分的教学我做了如下的思考:

  一、读读、看看、议议。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光为什么“砸缸”救小朋友。

  1.自由读读课文,看看那口水缸在哪里?是口什么样的水缸?用“——”画出有关句子。(第二自然段)

  2.认真读第二自然段,观察插图。(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投影仪将课本中的插图放大,集体现察。) 小组讨论:一个小朋友掉进那口水缸里,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那个小朋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认真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和图上的孩子相比,文中写的“大水缸”是相比孩子们的个子还高。而且体积大,能装许多水。”1上学生在读读、看看、议议中弄明白,那样“大”的水缸,又是牥装满”了水,说明小朋友掉进缸以后,整个儿会被淹没,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司马光要“砸破”那口缸,让水流出来,才能救小朋友。)

  二、读读、演演、问问。

  司马光是怎样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呢?

  1.找出有关“怎样救”的段落。(第五自然段)读读,画出”怎样救”的句子,点出重点词语。(“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2.表演体会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看谁把司马光的表情、动作演得像。(表演、评议)

  3.再读第5自然段,对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的表现提出问题,想想、议议。(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再读第5自然段后提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会怎么想?他怎么会知道“举起一决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石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几下子”把缸砸破?——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亡,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办法,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的理解。)

  4.引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从司马光的表现中明白了什么?你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让学生从事情本身以及事情所说明的道理等等角度各抒己见。)

  5.引读第4自然段:当看到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办的?

  6.大组对比读第4、5自然段。分角色表演(司马光、掉进缸的小朋友、众小朋友)看谁演得最像。再说说“都慌了’和“没有慌”的不同结果。

  三、思考、想象、设计。

  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可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允许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办法如——大家都伸手去拉;找树枝伸下去让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住树枝众小朋友再一起拖;甚至说一齐把缸推倒等等。只要理内充分,想象合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也鼓励有争论。) 四、扩展活动。在学生已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安排一些“难题”让学生想一想,如:家里炒菜时油锅突然燃起来了怎么办?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凹了怎么办?热闹的大街上和父母走散了怎么办…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遇事不慌张,要积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在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0

  作者:戴志强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08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五

  作者:戴志强 (125001)文章出处:辽宁葫芦岛市连山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训部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感谢您浏览作文录!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网址是www.zwlu.com】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挂图或课文故事的vcd、课件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这节课我们来拜访一位古人,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这个人你了解吗?相机教认生字“司”,介绍复姓“司马”以及司马光。

  (创设谈话情境,引发提问,组织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对人物及课文内容的感知,为新课展开做铺垫。)

  2、观察: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把观察与谈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对话平台】:

  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打下读悟基础。)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培养自我读书能力,确保读书活动有效,应该从一点一滴抓起。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识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促进学生记忆。)

  1、同桌利用字卡,互读检测。借助“我会认”和“我会写”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2、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强调重点字“玩、司”的读音,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课标指出:识字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二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多形式的识字与交流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写字:(突出重点字的指导,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右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课标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加强写字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小孩子是怎样掉时缸里的?当时情况怎样?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的?等。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交流的优势,实现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自然引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司马光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那么在救小伙伴的过程中,他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更加深入地阅读课文。

  读议:(通过读书,想像讨论。)

  1、自由读文,引导学生体会那口水缸在哪?是什么样的水缸?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的语句,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

  2、观察插图,认真读书,想像思考: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破”缸救小朋友?教师相机引志学生想像:小孩子落水的情景和他落水后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融观察、想像、朗读、表达于一体,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进面初步体会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读演:(读书体会,表演,感悟司马光的勇敢。)

  1、引导学生阅读“怎样救”的段落,画出相关的句子及重点词语,如:“没有慌”“使劲砸”“几下子”等。重点体会读一读。

  2、组织学生表演体会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表情动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也可组织学生在读4、5节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掉进缸的小孩、其他小伙伴、司马光),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体会。

  (阅读与表演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最阅读能力,促进了他们对课文及人物品质的感悟。)

  背诵:(练习背诵,促进积累。)

  1、采用自由背诵、小组比赛、师生共背等形式,练习背诵。

  2、同学之间互相配合检查背诵情况。互相评议。

  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引发想像,深化认识,拓展思维。)

  1、从司马光的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方法救那个小朋友吗?组织学生讨论表达。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如:一家长到校想要把一名同学带走,而老师不在怎么办?在热闹的大街上和家人走散了,你会怎么办?

  (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想像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的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待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从政近五十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自古光山山水素有“浮光熠彩”之誉,所以县名也以“光山”命名。又因司马光在光山出生,故其父为其取名为“光”。司马光为其出生地光山县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古往今来,光山人民无不以此为自豪。对于司马光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光山人自然给予更多的挚爱,自宋代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弄巷、水井、书院随处可见;为他建词立碑、题诗、作记,更是代不乏人。

  宋时,光山县署在东北大街(现司马光大道与正大街交叉口的东段)的路北。明代初,县署迁移,遗址被改建为学宫(现为司马光宾馆)。原署内有一口水井,司马光出生满三天时,用这口井的水洗浴(光山当地风俗,叫“洗三”)。后来这口井被叫做“司马光井”,简称“司马井”,迄今仍完好存在,另外,世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阅读在线】:

  司马光砸缸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您浏览作文录!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网址是www.zwlu.com】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1

  佚名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 搬石砸缸 —→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 积极动脑 —→ 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司马光

  2.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 范读课文。

  2.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 教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读音。

  a.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 去拼音读。

  c.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 检查字形。

  a.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试读课文

  1. 指名分段读课文。

  2.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 讲读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 讲读第三段。

  (1)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 指名读课文。

  (3)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 比较句子。

  a.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 司马光杂那口缸。

  b.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 总结课文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

  2.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二. 练词说话

  1.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 用词练习说话。

  (1) 不小心

  (2) 有的……有的……有的……

  三.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2

  江苏 柏正兰

  《司马光》主要讲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板书设计如下:

  标点符号、几何图形、简笔画等在板书中的运用,改变了过去板书设计刻板的模式,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这种图文并茂、活泼美观的板书,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司马光》板书设计之一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3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0

  变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司马光》教学偶得

  作者:吴怀林 转载自课程资源站

  变换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司马光》教学偶得吴怀林

  创造想像是不依靠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不但具有新颖性,还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在教学《司马光》时,我使用变换角度、启发想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想像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是司马光

  学生读懂了课文,我问学生: 假如你是司马光,会用什么方法救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

  我是司马光,就叫小朋友过来,大家手拉着手,像小猴子捞月亮那样,把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拉出来。

  我是司马光,用一根绳子放进缸里,套住那个小朋友,把他拉上来。

  我是司马光,就叫来另外两个小朋友,大家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

  ... ...

  小学生好胜心强,为了证明自己比司马光更聪明,都踊跃发言。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

  我是司马光砸缸用的石头

  看见学生思维如此活跃,我突来灵感,给学生出了个说话练习题: 现在,小朋友们成了司马光用的那块石头,请大家说说你的故事。

  这一问好似投入学生思维长河中的石块,激起阵阵涟漪,小朋友们兴味盎然,积极讨论,自编故事。有个小朋友和大家讨论后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是一块不大也不小的石头,住在一口大水缸的脚下。我和大水缸是好朋友,经常说悄悄话,人们谁也听不懂我们说的话。有一天,司马光和他的小朋友来我们这儿玩,一个小朋友踩着我的头顶扒上了大水缸。我和大水缸同时喊:' 快下去,快下去,缸里有水,很危险!' 可他听不见我们的话,一不小心就掉进缸里了。我和大水缸干着急,都没有办法。眼看小朋友就要淹死,这时,司马光把我搬起来,高高举起,朝大水缸使劲砸去,几下子就把大水缸砸了一个大窟窿,我也被大水缸碰得鼻青脸肿,头昏眼花,可我们都很高兴,因为那个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我是司马光砸的那口缸

  学生以司马光砸缸所用石头的身份讲了 司马光砸缸 这个故事,我又突发奇想,何不让小朋友当一回司马光所砸的那口缸,再换个角度编故事,进行口头说话练习,于是,我便说: 假如你是司马光所砸的那口缸,你的故事又会怎样呢?

  我的话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或低头沉思,或抬头遐想,或悄悄商量,过了一会儿,便小手如林,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得最精彩:

  我是一口大水缸,住在司马光的花园里。我的旁边有一座假山,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我身边玩,有个顽皮的小朋友爬上假山,一不小心掉进我的大肚子里。这可不得了了,我的肚子里满是水,一下子就把这个小朋友给淹没了。这时司马光跑过来,举起一块大石头朝我身上砸来,把我砸得快疼死了。我咬着牙,忍着痛,对司马光说:' 你砸吧,朝一个地方使劲砸,就把我的大肚皮砸破。' ' 哗啦' 一声,司马光把我砸了个大窟窿,我肚子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我大肚子里的那个小朋友得救了。

  爱因斯坦说: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因此,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像能力。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4

  佚名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5

  作者:仲月萍转贴自:酒泉市西大街小学点击数:122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十一(第一课时)

  作者:仲月萍文章出处:酒泉市西大街小学

  一、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司”它是平舌音,是哪个字少了一笔?“同”

  3、齐读课题两遍。

  【感谢您浏览作文录!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网址是www.zwlu.com】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姓(复姓)光是他的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遇事善于动脑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他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听故事。

  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1)(看动画、听朗读)

  2、我们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好吗?自由读课文一遍,边读边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多读几遍,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谁认的字、词多,课件出示(2)下列词,给生字着色,放大。学生说出读音、结构、读出词。(指名开火车认读之后,全班齐读一遍)。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忙 吓哭

  叫喊 一块 使劲 砸破 得救

  假(假山、假话)(放假、请假、假期)

  4、出示卡片,认读生字。(指名领读、齐读,以开火车方式进行)。

  5、扩词训练(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

  使—使用、使劲、大使;

  慌—慌忙、慌张、心慌、慌乱;

  司—司机、公司、司法、官司;

  假—假山、假话、假货、放假、请假、假期

  6、大幕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7、找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大水缸、几个小朋友、一块石头。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读后回答:根据回答完成板书。

  2、真是虚惊了一场。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课件图示3(文字:有个………掉进……。)

  ①、指名读第3小节:“有个小朋友……”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紧张、害怕)要读出害怕的语气来。怎么读?谁会读?指名读。

  ②、在这紧急的时刻,别的小伙伴都怎么了?课件图4(文字:别的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叫什么?喊什么?(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叫、怎么喊?)

  指名学生边喊边做动作,指导读出慌张、急切的语气来。

  ③、司马光的表现怎样呢?他在做什么?看图,课件图5(文字:司马光没有慌、举、砸)。在课文里画出描写司马光表现的词,用-------画出写司马光救小伙伴时的动作的词(举、砸)试着做一做司马光的动作。

  ④、为什么不是一下子就砸破了?几下子,使劲说明了什么?

  ⑤、想一想,议一议: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用沉稳、镇定的语气读)

  ⑥、用高兴的语气读第6小节。 (课件6)

  3、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

  4、在这个故事里,你最佩服司马光什么?(课件7)

  四:拓展、讨论:(课件8)

  1、司马光是用砸缸的办法救了小朋友,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2、如果是一件玩具或别的什么东西掉进缸里了,用不用砸缸?

  3、总结:同学们平时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危险的游戏不要玩,如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五、用讲故事的口吻自由朗读课文

  六、创新故事会:(可以加上动作、语言、表情和想象)(课件9)

  1、指名讲故事。

  【感谢您浏览作文录!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作文录)网址是www.zwlu.com】

  2、把自己当作司马光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司马光》教学设计 篇16

  秦丽娜

  教学设想:

  《司马光》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师述: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

  3、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读完后学生互评。(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你觉得故事中的司马光是处怎样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提高。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2、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当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出示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话: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危险的情景。

  4、看图观察其他小朋友惊慌的表现,练习说话,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当时慌乱的场景。

  5、引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抓住“举起、使劲砸”等词边读边想还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6、齐读第六自然段。

  【阅读不能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地想象,充分地感悟,富有创意地表达,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

  四、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大人纷纷夸奖司马光,人们会怎么称赞他?(相机出示四个成语:临色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读读背背。)

  2、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一环节是再一次感情司马光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别、那、吓、到、都、叫"。

  2、自学笔顺,同步描红。

  3、分享成功经验。

  4、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书写。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1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司马光》教学设计(优选16篇)《小伙伴》课堂实录(优选16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优选14篇)23试一试(优选17篇)拓展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雨铃铛》一课教学案例(优选17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