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23试一试(优选17篇)

作者:admin2023-02-25 06:38:01

  导读:23试一试(优选17篇) 23试一试 篇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事应该动脑筋想一想...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23试一试(优选17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23试一试(优选17篇)

  23试一试 篇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事应该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质疑,有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1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懂得遇事应该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质疑,有勇于实践的精神。

  2.会写6个字。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鱼缸和金鱼。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会怎么做呢?

  2.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引导。如:

  (1)到书里找答案。

  (2)向老师、家长、同学请教。

  (3)自己动手尝试解决。(教师要强调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

  3.导语:有一位小朋友,她叫伊伦娜,她遇到问题时,解决的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或和××同学是一样的)请同学们快读读课文,看看她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小组同学相互合作,读生字,有的同学如果没读准生字的读音,请你帮他读准确。

  3.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

  (1)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语。

  (2)游戏巩固,送小鸭子回家。

  4.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思考的问题:

  (1)伊伦娜遇到了什么问题?

  (2)伊伦娜是怎么样解决遇到的问题?

  2.请学生简单回答这两个问题。

  3.教师范读科学家的话。请学生听一听,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1)教师的第一遍范读,科学家的话读得慢一些,让学生听出科学家与同学们说话的语气不同。

  (2)教师的第二遍范读,强调“满满”,“石子”,“溢了出来”,“金鱼”,“不会往外溢了”等词语,让学生听出科学家讲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4.请学生分角色读一读课文的二至四自然段,根据学生的情况再给予指导。

  5.想一想,从哪句话看出伊伦娜对实验表示怀疑,应该怎样读呢?

  6.用自己的话说说伊伦娜是怎么解决自己的疑问的。读一读课文的句子。

  7.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鱼缸、金鱼,请学生边读课文,教师边按课文内容演示,观察结果。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伊伦娜,你会说什么?

  8.出示句子“哎呀,水照样溢出来了”,应该怎样读?

  (四)转换角色,表演体会。

  1.请学生扮演伊伦娜,教师扮演科学家,在表演中体会伊伦娜是个怎样的孩子,在表演中也可以拓展补充,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我提的问题是错的?大家都认为我说的是对的,你这个小女孩,胆子可不小,敢怀疑科学家说的话?通过交际,既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要勇于用事实向权威挑战,做事要动脑筋。交际的最后,“科学家”要对“伊伦娜”的品质给予赞扬。

  2.请学生用一句话来夸奖伊伦娜,也可以夸科学家。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推荐阅读《曹冲称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阿基米德称皇冠》等故事。

  第二课时

  (一)交流感受。

  说说课外阅读了什么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和你的感受。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遇到问题如果能够动手试一试,就要通过亲自动手来证实。

  (二)复习生字。

  1.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2.抢读生字词语。

  3.学生当小老师提读生字词语。

  (三)自主记忆。

  1.分小组交流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推选出好的方法。

  各组选同学来交流。

  2.交流中各组再进行补充。

  (四)指导书写。

  1.观察这6个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1)“条”的“折文”要盖住下面的部分。

  (2)“找”的“斜钩”要写得长一些。

  (3)“动”的最后一笔“撇”,要伸展到“云”字的下面。

  2.各选择一个字书写。

  3.纠正反馈。

  4.指导书写“找”“动”。

  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写好这两个字。

  5.学生练习。

  6.反馈纠正。

  23试一试 篇2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教学重点)

  ★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新棵: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是关于一位科学家小时侯是怎样学习的课文。

  2.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

  3.教学“试”

  (1)认读

  (2)说说字形结构

  (3)电脑演示字的笔顺

  (4)学生在书上描红

  二、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给课文标好小节

  2.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3.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4.有问题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科学家 实验 端来 一杯水 丢了 漫出来 如果 鱼鳞

  另一个 玛丽亚 他俩 哎呀 错误 问题 正确 答案

  2.指名读 齐读 去拼音读

  3.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解决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相机指点)

  读了课文你有问题吗? 归纳成几个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丽亚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丽亚就是后来的什么人?

  四、教学生字“科、实、验”

  1.出示生字卡片 认读

  2.说说这三个字怎么记

  3.电脑演示字的笔顺

  描红、仿影、临写 (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读课文 思考上面三个问题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根据上面三个问题分三部分来学)

  1.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1)指名分段读 思考第一个问题

  (2)讨论交流 提示:“漫出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

  科学家说了几句话?(出示关联词“如果„„就„„”练习说话) 两个小朋友回答虽然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你知道吗?

  (3)小结

  (4)齐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1)男女生分读两段 思考第二个问题

  (2)讨论交流

  提示:在图画中找出玛丽亚

  她怎么会想到作实验?这说明什么?

  她对什么感到奇怪?这个错误的问题是什么?

  科学家为什么哈哈大笑?他的话说明了什么?(用“只有„„才能„„”练习说话)

  (3)小结

  (4)齐读第二部分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认读

  2.说说字形结构

  3.电脑演示字的笔顺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巡视指导)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读课文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体会?

  第三教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第三个问题

  2.讨论交流

  提示:简介居里夫人

  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3.齐读

  三、总结全文

  你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体会、收获?

  四、指导朗读

  五、复述指导

  1.根据三个思考题复述课文

  2.利用板书,让学生能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 ) 如( ) 另( )

  种( ) 和( ) 只( )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写一句话。

  3.把这个故事说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8 动手试一试

  (错误) (正确) 科学家 “如果„„就„„” “只有„„才能„„”

  觉得不对

  玛丽亚 (试验) 奇怪 问 说不明白

  23试一试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词。

  3、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

  生字词的朗读书写。

  教学难点: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有关谁的故事?

  2、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课题?

  3、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一读。

  一杯水鱼鳞哎呀

  往外漫他俩答案

  实验科学家试一试

  三、回答问题,初步理解课文。

  四、指导读通读顺。

  五、生字指导书写。

  六、作业。

  课本上描红。

  七、课堂练习。

  《习字册》上相应部分仿影、描红、临写。

  八、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生词。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道理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

  初步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

  科学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二、学习1-4自然段。

  1、朗读"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漫。"这是为什么呢?

  看图,一个同学说了什么?另一个同学呢?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2、指导朗读。

  三、学习5-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

  玛丽亚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学生回答。

  3、有感情朗读。

  4、分角色朗读。

  反复诵读,深刻体会。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玛利亚到底是谁呢?请学生介绍一下。

  五、学习生字。

  学生自形分析字形,分别组词。

  六、课堂作业。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把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2、课本上描红。

  3《习字册》上相应的生字仿写、临写。

  七、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的复述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能用有关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生字词的书写与朗读。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

  两个同学的回答

  科学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尝试复述。

  四、请学生复述。

  五、分角色朗读。

  六、学生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口头组词。

  七、课堂练习。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听写。

  3、课本上描红。

  4、《习字册》上的仿影、临写。

  八、课堂小结。

  23试一试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8

  错误 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觉得不对

  玛丽亚 (试验) 奇怪 问

  说不明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复述课文

  课外: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二、 揭示课题,解题

  1、 板书课题:8

  2、 解释题意

  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 初读指导

  1、 自学生字词。

  (1) 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 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 觉得 漫 问题 正确 科学家

  2、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词卡。

  另 丽 夫 试一试 如果 只有 著名

  (2) 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

  问题:要解决的疑问。

  觉得:感觉到。

  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 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 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 指导要点。

  (1) 须按笔顺描红的字,逐字讲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试:斜钩上不能加"撇"。

  验:学会新偏旁"马字旁";右部三点,左中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

  确:学会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笔是"撇"不是"竖"。

  (2) 其他要描红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丽:下部半框中只有一点。

  科:右部两点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应略高些。

  2、 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 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 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 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 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 精读训练

  1、 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 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 指名读

  (2) 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 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 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 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 指名读

  (2) 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 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 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 齐读第二部分。

  三、 布置再读课文

  1、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 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 听写词语

  二、 继续精讲训练

  1、 指名读

  2、 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 简介居里夫人。

  4、 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 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 朗读指导

  1、 第一部分要抓住重点词语,读时要强调语气,如"丢进小石子水漫放进金鱼水不会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 第2部分描写玛利亚心理活动的词"觉得不对说不明白奇怪问"要读得清晰,掌握好语气和语速;叹词"哎呀"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反问句"您为什么……错误的问题"要读出有礼貌而自信的语气。

  3、 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读,显示后面词语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视。

  五、 复述指导

  1、 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 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 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 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 作业练习

  1、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 ) 如( ) 另( )

  种( ) 和( ) 只( )

  2、 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 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3试一试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8 动手试一试

  错误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觉得不对

  玛丽亚(试验)奇怪问

  说不明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复述课文

  课外: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8 动手试一试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

  问题:要解决的疑问。

  觉得:感觉到。

  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逐字讲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试:斜钩上不能加"撇"。

  验:学会新偏旁"马字旁";右部三点,左中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

  确:学会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笔是"撇"不是"竖"。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丽:下部半框中只有一点。

  科:右部两点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应略高些。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点词语,读时要强调语气,如"丢进小石子水漫放进金鱼水不会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写玛利亚心理活动的词"觉得不对说不明白奇怪问"要读得清晰,掌握好语气和语速;叹词"哎呀"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反问句"您为什么……错误的问题"要读出有礼貌而自信的语气。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读,显示后面词语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视。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如另

  种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1][2]下一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词。

  3、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

  生字词的朗读书写。

  教学难点: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有关谁的故事?

  2、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课题?

  3、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一读。

  一杯水鱼鳞哎呀

  往外漫他俩答案

  实验科学家试一试

  三、回答问题,初步理解课文。

  四、指导读通读顺。

  五、生字指导书写。

  六、作业。

  课本上描红。

  七、课堂练习。

  《习字册》上相应部分仿影、描红、临写。

  八、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生词。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道理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

  初步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

  科学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二、学习1-4自然段。

  1、朗读"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漫。"这是为什么呢?

  看图,一个同学说了什么?另一个同学呢?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2、指导朗读。

  三、学习5-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

  玛丽亚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学生回答。

  3、有感情朗读。

  4、分角色朗读。

  反复诵读,深刻体会。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玛利亚到底是谁呢?请学生介绍一下。

  五、学习生字。

  学生自形分析字形,分别组词。

  六、课堂作业。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把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2、课本上描红。

  3《习字册》上相应的生字仿写、临写。

  七、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的复述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能用有关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生字词的书写与朗读。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

  两个同学的回答

  科学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尝试复述。

  四、请学生复述。

  五、分角色朗读。

  六、学生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口头组词。

  七、课堂练习。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听写。

  3、课本上描红。

  4、《习字册》上的仿影、临写。

  八、课堂小结。

  上一页[1][2]

  23试一试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8 动手试一试

  错误 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觉得不对

  玛丽亚 (试验) 奇怪 问

  说不明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复述课文

  课外: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8 动手试一试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

  问题:要解决的疑问。

  觉得:感觉到。

  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逐字讲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试:斜钩上不能加"撇"。

  验:学会新偏旁"马字旁";右部三点,左中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

  确:学会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笔是"撇"不是"竖"。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丽:下部半框中只有一点。

  科:右部两点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应略高些。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点词语,读时要强调语气,如"丢进小石子水漫放进金鱼水不会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写玛利亚心理活动的词"觉得不对说不明白奇怪问"要读得清晰,掌握好语气和语速;叹词"哎呀"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反问句"您为什么……错误的问题"要读出有礼貌而自信的语气。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读,显示后面词语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视。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如另

  种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3试一试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8 动手试一试

  错误 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 "只有……才能……"

  觉得不对

  玛丽亚 (试验) 奇怪 问

  说不明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复述课文

  课外: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8 动手试一试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

  问题:要解决的疑问。

  觉得:感觉到。

  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逐字讲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试:斜钩上不能加"撇"。

  验:学会新偏旁"马字旁";右部三点,左中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

  确:学会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笔是"撇"不是"竖"。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丽:下部半框中只有一点。

  科:右部两点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应略高些。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点词语,读时要强调语气,如"丢进""小石子""水""漫""放进""金鱼""水""不会""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写玛利亚心理活动的词"觉得""不对""说不明白""奇怪""问"要读得清晰,掌握好语气和语速;叹词"哎呀"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反问句"您为什么……错误的问题"要读出有礼貌而自信的语气。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读,显示后面词语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视。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如另

  种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3试一试 篇8

  《试一试》这一科学活动是让幼儿能大胆尝试,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并初步会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活动前我准备了盐、果珍和沙子三种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在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没能很好地让幼儿感知什么是溶解现象。

  一、材料准备不周全

  在幼儿操作的时候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操作前强调了只能选择一种材料,但是幼儿选择一种材料试过之后并没有特别注意观察这种材料是否溶解了,而是又另外再选择了一种材料放到刚才的杯子里,导致了材料的溶解现象不是很清楚。幼儿的重点都放在了搅拌材料和尝味道上了。

  因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所以可以选择两种材料(一种是溶解的、一种是不溶解的),因为材料多了之后会让幼儿观察的针对性不强。在提供孩子操作时用的杯子也可再增加一个,这样让幼儿能够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观察地更加仔细。

  二、观察记录表不熟悉

  活动前我也设计了一张总的观察记录表,表格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先让孩子猜测物体是否会溶解在水中;另一部分是让幼儿通过实验来验证物体是否会溶解在水中。在幼儿猜测物体是否会溶解在水中时,由于我的提示他们基本能在记录表中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但是等到他们自己尝试过之后再来记录就发现问题了:有的孩子明明用的是食盐,但是他却记录在了沙子那一栏里;有的孩子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记录,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记录;有的孩子走上来直接把标记贴上去,问他为什么贴这里,他也回答不出来。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一定要让孩子们多使用记录表,在使用记录表之前一定要让孩子们了解记录表中的各项内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在孩子们了解了记录表的作用之后他们就能够正确地使用记录表了。

  三、幼儿对溶解的概念不清楚

  选择尝试沙子的幼儿应该很容易就能够发现沙子是不溶于水的,它是不能溶解的物体,但是由于所提供的沙子里面有一些土,以至于孩子们在搅拌的时候出现了水变浑浊的现象,一方面误导了孩子,使他们认为沙子也是溶于水的;另一方面孩子们没有进行同伴间不同材料的对比,就很难分辨出溶解和不溶解的区别。

  正是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孩子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溶解什么是不溶解的。到后来完全靠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大部分孩子才能感知到溶解的现象。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提供孩子每人两个杯子是非常重要的。

  23试一试 篇9

  《谁敢试一试》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谁敢试一试》是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新来的班主任耿老师通过让学生拧开水杯盖儿的事,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自信心,面对挑战要有勇气。课文中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细致,结尾运用了以人物的语言来点明中心的写法。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课在引导学生感悟思想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这节课在设计上紧扣“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这个主题。首先读课文,找到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细致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通过朗读、换词说句、写句等过程理解主题。最后通过理解耿老师说的话,和拓展阅读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这节课的情感教育内容也渗透其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主题“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表情、动作、语言等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及各环节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课文中的两个语段,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由课文的两段话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这节课阅读的开始。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题。

  1、学生初读课文,并认读词语。

  2、速读课文,找到文章主题。

  [设计意图]读词语既是对学生识字的检查,又是对是学生读文情况的检查。然后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直击课文主题。

  三、研读课文,体会主题。

  1、引导学生朗读体会1、2段描写耿老师的内容体会杯盖之难“拧”。

  2、体会学生的心理活动。

  (1)自由读文,画出学生们在老师提出要求后的表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段,换词说句子理解“犯嘀咕”“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的意思,体会学生们没胆量,不自信的心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写小女孩拧开杯子的句子,写女孩和其它同学此时的内心活动。

  出示:

  a小个子女生高兴地笑了,她想:。

  b全班同学都惊愕了,他们想:。

  3、说说小女孩拧开杯盖儿的原因。理解课文主题。

  [设计意图]潜入文本,抓住重点,悉心感受,探究内心。在朗读、品析、感悟、写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进而理解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在充分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此环节听、说、读、写结合,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深化主题,拓展阅读。

  1、反复阅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2、拓展阅读:教师出示关于勇气和自信的小诗,学生自由阅读。

  3、记住提示主题的句子“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反复阅读,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拓展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的作用。

  板书设计:

  3谁敢试一试

  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23试一试 篇10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7

  一年级语文《动手试一试》教例品评

  教例:国标本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课《动手试一试》第5小节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静心细读第5小节,想想有什么疑问?

  生自由读思考

  生:科学家明明提了一个错误问题为什么还哈哈大笑?

  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急,答案都在课文里。玛丽亚很奇怪也很不服气,可科学家为什么还哈哈大笑?这笑声中包含着什么?大家可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分角色表演一下,表演要逼真,“奇怪、哈哈大笑”都要表演出来,科学家的话中能否把他笑的原因也说出来。

  生十分投入对演,教室笑声不断,充溢快乐。

  生生、师生表演,举例如下:

  (一)

  生:科学家老爷爷,您知识渊博,怎么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生(哈哈大笑):你真是个爱思考,肯动手的好孩子,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二)

  生(很不服气):您这么有水平,为什么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

  生(哈哈大笑):真不简单,只有养成爱提问,爱思考,爱实验的好习惯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三)

  生:老爷爷,如果我不去试一试还不知道您竟然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呢!

  师(哈哈大笑):你敢于怀疑权威,善于认真思考,真是好样的。请记住“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实践才能得出真知。”

  (四)

  生(很气愤):给我们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你算是个科学家吗?

  师(哈哈大笑):我很欣赏你的勇气,谢谢你的批评。我不故意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你们就一直迷信我,迷信书本,我想通过自己动手试一试,你 的收获一定不少吧!”

  生(不好意思):是的,谢谢您老爷爷。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和创造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创设相应的探究情境。首先,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诱发问题的过程,而且问题应来自于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网络。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发展的过程。富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始终处于疑问的状态中,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中。其次,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上述教例中教师以读书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始终处在饶有兴趣的自主探究的状态中。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精神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并将最终发展成为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一本正经,学生学得一本正经,课堂生活沉闷,缺乏生机情趣,缺乏创新的火花。课堂教学应最大限度的接近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方式应最大限度的接近日常生活方式。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课堂教学本身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这是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而不是游离在生活以外的认识活动。学生喜欢玩,喜欢游戏,喜欢表演,这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教例1中教师巧借文本资源创设了生活化的口语交际 的表演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主动的学习空间,保证了学生活动的“面”和“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兴致勃勃地去感受、去体验、去自主建构、自由快乐表达、创造。

  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实现了学生、教师、教材、作者的多维对话,学生个性化语言能力的发展,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整个教学进程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和生活的气息。

  江苏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论坛

  23试一试 篇1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新来的班主任耿老师通过让学生拧开水杯盖的一件事,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自信心,面对挑战要有勇气。

  〔写作特点〕

  1通过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使事件的情节有了悬念。

  这个故事从内容上看,情节其实很简单。作者利用对全班同学神态表情的细致、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进入了紧张的氛围中,事件的发展也充满了悬念。

  2结尾运用了以人物的语言来点明中心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价值:

  1、能力点:学习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2、理解点:理解耿老师话语的含义。

  3、训练点:口语交际。

  三、教学目标:

  本课是第二单元中两篇主题课文之一,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以“自信”为中心点。力求使学生在课文学习和阅读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孩子们从小树立自信心和勇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和中年段的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方法。

  4、教育学生要从小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有勇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针对于本课中对人物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形象描写,对烘托文章主旨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神态、表情、动作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2、理解耿老师话语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阅读法、对话法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1、如果让你为课题加标点你会用什么符号?

  2、结合课题进行扩句练习

  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他们要挑战的究竟是什么?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通顺、流利,解决生字词。

  2、再读课文,读后解决同学们要挑战的是什么事?

  学生回答

  三、重点突破

  1、师:老师在宣布考题时,语句连续顿了三次,说明什么?谁能试着读出耿老师的用意?

  生读第二自然段

  面对老师的考验同学们都有哪些表现?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最终接受挑战的是个“超级大力士”吗?

  2、读演结合,体会文中的形象的动作描写。

  品读第11自然段,小个子女生拧杯盖儿的过程。

  “咬咬嘴唇”、“猛吸一口气”、“贴在怀中”、“使劲拧”

  3、引导学生朗读拧杯盖儿前学生,尤其是几个大力士的表现和小个子女生拧杯盖的过程,体味之后学生们的内心活动会是怎样?

  4、揭示主题

  面对这样一个轻松的考验,为什么只有小个子女生成功了?

  结合文本:女生看男生,男生看“大力士”,“大力士”心想:

  耿老师都拧不开,我们能行吗?

  出示耿老师的话语:勇气和自信是你成功的朋友。

  师:拥有拧开杯盖实力的人很多,但是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勇于面对失败的人却并不多,所以面对成功勇气往往比实力更重要!

  四、口语交际

  在生活和学习中你都接受过那些挑战,你是怎样看待成功或是失败的?

  此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来进行!

  23试一试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的用意。

  【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金鱼、石头、水、鱼缸、教学挂图(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场面)。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里看看(可以看图画讲述)。

  2.同学们,你们看完后,有什么感想?为了证明别人说的话对不对,我们就要动手试一试,就能找到答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8课《自己试一试》。

  3.齐读课题。向学生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画出来的生字词,看谁读得,进步最快。

  3.检查认读生字词。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引导探究,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第1至第2自然段,明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用“——”线画出。

  (2)学生自由读第2至第8自然段,想想同学们听了是怎么回答的,伊伦娜又是怎么做的。

  A.对比理解:①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

  ②你既然想不明白,就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B.你认为哪句好?多读几次。(第①句应读出反问的语气。)

  C.分小组做试验,在鱼缸里放满水,分别放金鱼和小石头,观察水是否漫出来。

  (3)轻声读第9至第11自然段,用不同符号标出科学家的话和伊伦娜的话,再想想它们的意思,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①自由练习读,看谁读得,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②说说句子的意思。

  ③相机出示人物对话,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

  3.指导读好人物对话,重点指导伊伦娜找到答案的惊奇和反问科学家时不高兴的语气,体会小姑娘心情的变化。

  四、提出疑问,讨论交流。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喜欢课文中的伊伦娜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到科学家的用意。那么,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二、再读感悟

  1.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好伙伴听。

  2.分角色朗读。

  (1)学生找伙伴分角色练习读。

  (2)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说说好在哪里。

  三、合作识字

  1.每小组发一份生字卡,合作识字。(如组内可以轮流读、开火车读、组词说句、说记字方法……充分让学生识字自主、合作识字。)

  2.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

  3.识记生字(先说识字方法,再读读记记)。

  如:(1)熟字加偏旁:是—提交—校斗—科

  式—试音—意果—颗

  (2)拆字方法:觉

  4.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重点指导“试、校、提”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试”字不要在最后加一撇“丿”变成。

  四、积累词语

  1.把你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2.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五、说心里话。

  课文中的科学家这样做,你觉得对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23试一试 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词。

  3、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

  生字词的朗读书写。

  教学难点: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有关谁的故事?

  2、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课题?

  3、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一读。

  一杯水鱼鳞哎呀

  往外漫他俩答案

  实验科学家试一试

  三、回答问题,初步理解课文。

  四、指导读通读顺。

  五、生字指导书写。

  六、作业。

  课本上描红。

  七、课堂练习。

  《习字册》上相应部分仿影、描红、临写。

  八、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生词。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道理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

  初步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

  科学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二、学习1-4自然段。

  1、朗读"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漫。"这是为什么呢?

  看图,一个同学说了什么?另一个同学呢?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2、指导朗读。

  三、学习5-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

  玛丽亚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学生回答。

  3、有感情朗读。

  4、分角色朗读。

  反复诵读,深刻体会。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玛利亚到底是谁呢?请学生介绍一下。

  五、学习生字。

  学生自形分析字形,分别组词。

  六、课堂作业。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把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2、课本上描红。

  3《习字册》上相应的生字仿写、临写。

  七、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的复述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能用有关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生字词的书写与朗读。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

  两个同学的回答

  科学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尝试复述。

  四、请学生复述。

  五、分角色朗读。

  六、学生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口头组词。

  七、课堂练习。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听写。

  3、课本上描红。

  4、《习字册》上的仿影、临写。

  八、课堂小结。

  23试一试 篇14

  学生是学习和创造的主体,学生主体的发挥,有赖于教师创设相应的探究情景。首先,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诱发问题的过程,而且问题应来自学生自己。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在一个装满水的鱼缸里放一颗石子,然给学生仔细地观察,把自己的发现说一说,通过观察发现,石子放进鱼缸里,水就漫出来了。“如果放进一条金鱼会怎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材,展开小组探讨、合作交流学习,看看课文中的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再让一名学生亲自把一条金鱼放进鱼缸,把观察到的现象说出来:“在装满水的鱼缸里,放一条金鱼,水同样漫了出来。”这样,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动手试”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很容易就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这两个反问句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出示句子:“你不应该尊敬老师吗?”“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表达的就是:“你应该尊敬老师。”“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是肯定的意思。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妈妈话的意思就是:你既然不明白,就应该去试一试。在理解妈妈话意思的基础上,也就不难理解科学家最后说的一句话意思就是:科学家的话不全都是正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我要求学生反复读这两句话。其次,做到师生互动:老师说反问句,学生改肯定句;同桌合作:一个人说反问句,一个人改肯定句,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反问句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将这两句反问句改成肯定句式。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主动学习空间,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3试一试 篇15

  教学目标

  ★学会8个生字,认读6个字。

  ★在田字格中写字,注意写端正。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写字

  教学准备

  教师:实物投影

  学生: 生字本、课前生字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语气。 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读课文,做填空练习:

  ( )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 ),才能( )。

  二、新授。

  1.字音。

  出示卡片检查学生读字音的情况。

  杯子 进出 但是 如果

  因为 另外 车把 让路

  指生读。齐读。抢读。

  2.字型。

  请你观察这些生字,我们把这些生字按结构分类。

  3.写字。

  请你按笔顺描红

  学生描红注意一笔到位

  独立书写一个字,和范字对照修改,然后再写下一个字。 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练习。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用所学习的生字组词。 用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练习

  抄写词语。

  五、小结

  板书设计

  4 动手试一试

  妈妈说:“不能光想,要做做看。”

  朗志万说:“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些问题要动手试一 试,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23试一试 篇16

  《自己试一试》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文章讲的是一个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进一颗石子儿,鱼缸里的水马上漫出来了,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为什么?其他同学对这个答案深信不疑,回答的答案闹出了笑话。一个叫伊伦娜的孩子觉得科学家的话不对,在妈妈的提醒下自己做了试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文章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明白: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凡事要动脑动手,亲自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在教学时,我采用理解重点句子来突破中心的方法,顺利地完成 了教学任务。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两个很重要的反问句。第一句是妈妈的话:“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我采用重复读,联系上下文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并出示句子“我们不该好好学习吗?”让学生理解这类句子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孩子们很顺利地理解了妈妈的话的意思:想不明白的问题要自己去试一试。第二句是科学家最后说的一句话: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由于有了上一句理解的基础,这句话很快就被孩子们解决了:科学家的话不全都是正确的。孩子们把这两句话都写在练习本上,这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为了更深一层地理解,我鼓励孩子们把这两句话的意思多读几遍,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说说有什么感悟?课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

  这节课重点难点部分用的时间并不多,但孩子们理解课文的深度相当可观。语文课堂的知识点太多,我们不可能一一都能详细地讲给孩子。在实用的课堂上,我们更提倡抓住一两个方面讲细、讲深,让孩子们在在学习中有所悟,思想有所洗涤,能力有所提高。

  23试一试 篇17

  结合课文的理解,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去观察和探究世界,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意识。课文中的几处反问句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采用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理解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效果。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两个很重要的反问句。第一句是:“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我采用重复读,联系上下文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并出示句子“我们不该好好学习吗?”让学生理解这类句子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孩子们很顺利地理解了妈妈的话的意思:想不明白的问题要自己去试一试。第二句是科学家最后说的一句话: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由于有了上一句理解的基础,这句话很快就被孩子们解决了:科学家的话不全都是正确的。孩子们把这两句话都写在练习本上,这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为了更深一层地理解,我鼓励孩子们把这两句话的意思多读几遍,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说一说,一下子,同学们的话匣子,就被打开了。

  本节课,我在语言文字的应用理解上给学生以切实的启发和具体的指导,使他们驾驭语文工具的能力不断增强,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3试一试(优选1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3试一试(优选17篇)拓展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雨铃铛》一课教学案例(优选17篇)《小池》说课稿(优选5篇)古诗两首《春雨》《春晓》(优选14篇)《小壁虎借尾巴》练习题(优选17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