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一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一、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xx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改善,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特制定本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推荐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一、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xx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改善,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特制定本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二、目标设定
1.短期目标(1-2 年)
完成基础设施的改善,包括道路修缮、水电供应优化等。
启动至少一项特色农业产业项目。
建立乡村环境整治的初步机制。
2.中期目标(3-5 年)
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带动村民增收。
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打造乡村旅游的初步框架。
3.长期目标(5-10 年)
实现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建成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三、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产业振兴
1.农业产业升级
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涝能力。
引进和推广优良农作物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发展特色农业,如有机蔬菜、水果种植,特色养殖等,打造品牌。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设小型加工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结合本地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如农家乐、农业观光等。
(二)人才振兴
1.人才培养与引进
设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教育与培训
改善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
(三)文化振兴
1.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对乡村的历史建筑、文化遗迹进行保护和修缮。
挖掘和整理本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2.文化活动开展
建设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民俗展览等。
(四)生态振兴
1.环境整治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开展村庄绿化美化行动,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2.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的保护,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五)组织振兴
1.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2.村民自治机制完善
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加强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1.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
2.开展乡村现状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3.宣传动员,召开村民大会,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和意义,提高村民的参与积极性。
(二)具体实施阶段
1.按照工作计划,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3.加强与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
(三)总结验收阶段
1.对乡村振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相关资料,形成工作报告。
2.组织开展验收评估,对工作成效进行客观评价。
3.建立长效机制,巩固乡村振兴成果,推动乡村持续发展。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3.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通报,确保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4.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和成果,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乡结合“打造中国甜橙之乡核心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建设醉美橙香·绿色溪头”的发展理念,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努力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创建乡村振兴战略示范乡镇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工作重点
坚持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均衡发展的原则,以利光村、玛瑙村、红光村作为贫困村示范点,合力村作为非贫困村示范点,优先打造,率先示范,作为样板在全乡推广。
三、工作举措
着力产业兴旺,在园区品牌上取得突破。一是园区提档升级。在园区现有的基础条件上,对园区进行更加科学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管护水平,提升园区整体形象。二是树立柑橘品牌。充分挖掘柑橘的使用价值,丰富柑橘种类,延伸柑橘产业链,做大做强柑橘品牌。目前,溪头柑桔品牌“本味农业,果橙一号”远近闻名。三是扩宽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的电商销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组建营销队伍,每个村设立柑橘经纪人。与当当网和移动“和小宝”农村电商平台签约合作,通过网络进行柑橘销售。
着力生态宜居,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十九大中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是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广播村村响、干部入户走访,加大对群众环境保护有关的宣传,使群众牢固树立“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二是要加强管理。将严格管控区域内砖厂等,注重保持公路沿线的清洁卫生、群众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三是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利光村以“醉美橙香,花果利光”为目标,确定了“三区、四景、五湖、六院”(柑桔早熟区、中熟区、晚熟区等3区;果州之源、果海云亭、白鹤展翅、玛瑙出水等4景;白鹤湖、莲花湖、烟霞湖等5湖;橙香人家、荷花人家等6个院落)的规划定位。
着力乡风文明,在干群关系上取得突破。一是开展感恩教育。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QQ群、微信群等开展溪头乡党委政府向溪头人民汇报。二是开展“四大家庭“评比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孝老敬亲家庭、勤劳致富家庭、庭院净美家庭、脱贫志强家庭评比。三是做到三个“马上”,“马上到”:群众有呼求,要求干部10分钟到现场解决。“马上办”:只要符合政策条件,干部要马上办理,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马上改”:工作中有失误、错误,只要群众提出了,就要马上改正,庚即整改。不仅让群众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还融洽了干群关系,增进了干部和群众的感情。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友爱、向上向善的良好乡风氛围。
着力治理有效,在依法治理上取得突破。一是加大宣传。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加大对干部、群众的法制知识宣传,制作宣传单、在主要路口和人群集中地悬挂宣传标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干部依法行政、群众依法办事。二是加强平安建设。大力开展扫黑除恶、红袖标巡逻执勤等活动,着重打击村霸黑恶势力。有效保障我乡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着力生活富裕,在增收致富上取得突破。一是建立贫困户优先入园务工、“631”利益分红、产业周转金和小额信用贷款入股分红、返包管理、托养托管、“飞地扶贫”模式等6种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3.1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的规模、品牌、科技叠加优势,致力打造“橙花节”、甜橙“采摘节”和“果州源”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竞争力,将园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果品变礼品。在已有7家农家乐的基础上,新增15家农家乐,达到22家,进一步夯实旅游发展基础,扩大游客容纳量。三是打造“醉美橙香,花果利光”—果州源旅游区,充分依托我乡柑橘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柑橘品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现已成功创建“3A”景区。20__年,预计我乡群众纯收入将达到1万元以上;20xx年,群众纯收入预计将达到1.2万以上;20xx年,群众纯收入预计将达到1.5万元以上。
第三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工作会议相关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实际,决定在全市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创建工作,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开展,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示范村创建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的重要抓手,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的样板,助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创建目标
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压茬推进,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xx年全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数量为100个,其中每个县市区创建1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采取先创建后认定的方式,实行当年规划、当年实施、当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以行政村为单位,抓重点、抓示范、抓模式,补短板、强弱项,探索不同区域乡村振兴的路子。着力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等方面全面振兴,因地制宜发展一批优质、高效、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村集体经济,综合整治乡村人居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拓宽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着力创建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村庄分类和发展需求,在优先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基础上,统筹协调一体化推进。
(二)坚持因地制宜。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文化、基础条件等,科学把握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振兴路径,坚决防止“一刀切”。
(三)坚持农民主体。树牢“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与乡村文明建设相得益彰,通过实施示范村创建项目,促进农民群众增收。
(四)坚持依法合规。把依法合规贯穿于示范村项目创建的全过程,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规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规划、施工等许可文件,为示范村创建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五)坚持稳中求进。立足现有村庄基础,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决杜绝大拆大建。
(六)坚持注重特色。要突出地域特点,体现乡土风情,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聚焦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乡村产业。以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为重点,打造不同类型的特色示范村,带动引领创建工作。
四、步骤安排
(一)做实规划设计。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是村庄发展和乡村振兴真正的蓝图。各县市区要聘请熟知三农、有乡村规划落地经验、懂农村产业规划的有资质专业机构,编制示范村创建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规划要把握“红线是规划底线、多规合一是基本原则、产业兴旺是首要任务、确保落地是实际需求、人居环境是基础条件、风貌提升是亮点特色、规划留白是战略思维、深入调研和尊重农民”等要点。4月30日前将示范村创建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以县为单位报市乡村振兴局。
(二)安排项目资金。根据示范村创建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科学选择和规划项目。各县市区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联席会议、集体办公、限时办结等方式,建立工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5月25日前办结前期手续和项目立项工作。创建省级的20个示范村按省规定补助标准执行,其余80个示范村在市级衔接资金中每村补助100万元,各县市区要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落实县本级财政配套资金,资金支出继续实施负面清单管理,部门资金优先安排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项目。乡村振兴部门要严格项目入库,项目名称后用括号按照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进行标注。例如:清新县-太平镇-产业项目-太和村玉米种植项目(xx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5月底前完成创建项目入库工作。
(三)项目开工建设。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全程跟进示范村创建工作,一线指挥,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组织召开示范村创建工作研判推进会议。工程建设进度安排:8月底完成总工程量的60%,9月底完成80%,10月底力争全面完成,12月上旬完成项目工程验收等相关工作。12月底市级组织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进行评估验收认定、公示、挂牌等。所有示范村创建项目务于5月底全部开工建设。
(四)建立管护机制。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要先建机制、再建工程。先明确创建工程项目的产权归属、管护主体、责任单位和后续经费的保障落实,健全完善财政补助与农户付费合力分担机制,切实建立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系,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各县市区投入资金要力争形成经营类资产,确保资产保值增值。6月底前,各县市区需建立示范村管护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委、政府要统筹做好省级示范创建和市级示范创建工作,一并安排部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打造,全面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示范村创建工作。每个县抽调专人组成创建工作专班,负责全县的市级创建工作。示范村创建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制,原则上示范村所在乡镇的包乡镇县级领导为包联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包联县级领导负责督促创建进度、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问题或困难,乡镇党委书记负责创建的具体事宜。
(二)强化政策支持。重点学习《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xx〕1337号)、《关于印发<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晋财农〔20xx〕45号)、《关于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通知》(晋财农〔20xx〕56号)、《山西省乡村振兴局转发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的通知》(晋乡振发(计)字〔20xx〕1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xx—20__)》(厅字〔20xx〕44号)等。
(三)强化调度推进。一是实行挂图作战。各县市区要建立示范村创建项目建设清单,所有项目任务上墙、倒排工期、对标推进,一张图呈现,同时要对照项目建设清单,建立工作台账。二是建立推进机制。5月份开始,市级将实行示范村创建双周调度、月通报、月排队推进机制。根据各县市区示范村创建情况,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等。三是包点跟踪督导。将全市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纳入乡村振兴督导范围,市级6个乡村振兴督导组按照包县划片,深入实地开展点对点跟踪督导。市乡村振兴局根据调度情况,适时组织人员跟进督促示范村创建进度。
(四)强化氛围营造。各县市区要重视示范村创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做到全程收集管理。以县为单位,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制作一部5-10分钟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专题宣传片。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和途径,让广大群众认识到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现实意义,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和筹资,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建设美好家园。
联系人:、
报送邮箱:
邮寄地址:国投财经中心D座15层1514室
附件:1、20xx年全市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2、xx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主要参照指标
第四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一、引言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乡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
1.在20xx年内,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2.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4.培育文明乡风,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产业振兴
1.农业产业升级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发展特色农业,如有机蔬菜、水果种植,特色养殖等。
2.农村电商发展
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培训村民电商技能,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乡村旅游开发
挖掘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建设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
(二)人才振兴
1.人才培养与引进
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吸引城市人才到乡村工作。
2.教育与培训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村民就业能力。
(三)文化振兴
1.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保护乡村历史建筑、文化遗迹,传承民间艺术、民俗文化。
开展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俗表演等。
2.文明乡风建设
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尚。
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四)生态振兴
1.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治理污水、垃圾。
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2.人居环境整治
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卫生条件。
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五)组织振兴
1.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培养农村党员干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乡村治理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
1.完成乡村振兴规划的制定,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2.启动产业发展项目的调研和筹备工作。
3.开展人才培训和引进的宣传工作。
(二)第二阶段
1.推进农业产业升级项目的实施。
2.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开展电商培训。
3.启动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党员干部培训。
(三)第三阶段
1.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特色农业规模。
2.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旅游宣传推广。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4.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加强村民自治。
(四)第四阶段
1.总结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巩固成果。
2.对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和调整,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
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项目。
3.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六、结语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我们坚信,通过实施本方案,[乡村名称]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乡村振兴局、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申报中央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要求,灵璧县人民政府确定以杨疃镇为核心,建设安徽省灵璧县杨疃镇食用菌产业乡村示范区。探索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促进人才、组织、生态、文化振兴的有效形式,形成皖北推动乡村振兴样板。现结合示范区建设实际,制定实施规划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灵璧县情况介绍
灵璧县位于淮北平原,北依徐州,南邻蚌埠,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辖3乡16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90个行政村、20个社区,总人口130万,耕地181万亩。先后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GDP由20xx年186.87亿元增至20__年270亿元,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年均增长7.16%,人均GDP由20xx年18303元增至20__年25262元,完成“两个翻一番”目标。工业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达到12.1万元/人和2万元/人,超额完成小康监测目标。财政收入由20xx年10.49亿元增至20__年18亿元,年均增长1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xx年54.21亿元增至20__年140亿元,年均增长10.12%,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保持稳定增长。20__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左右,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2万元/人,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8以内。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介绍
1、示范区区域范围
示范区建设范围为灵璧县杨疃镇七井村、邱庙村、杨疃村。辐射全镇范围,包括杨疃、杨东、郑庙、邱庙、光明、红光、庙王、张圩、半店、七井、刘圩、大余、大亢、杨集、朱岗、一里王16个行政村。
2、示范区地理情况
杨疃镇东邻禅堂镇,西连宿马园区,北接尹集镇,南与灵城镇相邻。境内泗永高速、徐淮铁路、禅梅县道横贯东西,S201省道纵贯南北,核心区距高速入口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示范区人文情况
全镇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国办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1912户,贫困人口6781人,20__年底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杨疃镇民风淳厚,服教乐善。大魏庄狮子舞起始创于民国初年,独创一出“狮子产崽”的表演,节目温顺可爱,充满温情,被列入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示范区社会情况
20__杨疃镇完成财政收入1067万元,其中税收1040万元,财政收入27万元,同比增长1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06万元,同比增长9.8%;全年限上消费品零售额6772万元,同比增长7%;全年电商交易额12583万元,同比增长20%。
5、示范区乡村振兴情况
乡村组织振兴方面。杨疃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__—20__年)》,紧紧抓住组织振兴这一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以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为着力点,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和共同致富。目前全镇16个村年集体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其中一里王村、郑庙村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充分发挥了组织振兴引领作用。
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持续推进工业产业发展,通过“四送一服”、优化营商环境,在保障以正鑫水泥、灵杨农机、聚力搅拌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扩大生产,目前已实现年产量2.5万吨有机肥,年产值达4600多万元;立足本地农业发展,认真谋划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以灵璧县双亚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一里王村跃凯种植合作社和杨集村振兴家庭农场为核心的食用菌种植产业项目,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200万元,实现村级项目引领全覆盖;以占地200余亩的张兴宾家庭农场为支撑,采取扶贫资金入股分红模式发展休闲观光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年分红到户60万元,稳定带动50人就业;以占地65亩的邱庙养殖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的肉鸭生产模式,年利润120万元;以占地60亩的安徽金秸秆有限公司为标杆带动灵璧禾源秸秆收储、灵璧恒丰收储等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年秸秆综合利用及收储达4.8万吨;以投资近8000万、占地约120亩的中利腾晖光伏项目为代表的光伏发展项目,采取光伏板下套种红薯等光农互补方式,给五个贫困村带来每年近5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采取特色农业、秸秆利用、土地优化处置等方式,成为推动我镇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新模板。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杨疃镇20xx年村“两委”换届以来,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实现了村“两委”班子年轻化、知识化的目标,85%的干部在45岁以下,专科以上学历接近70%,战斗力强,凝聚力强。同时积极促进致富能手和人才返乡创业,涌现出一批创业致富先进典型。程壮壮等20余个脱贫户被培养为致富带头人。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杨疃镇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乡村文化。全镇共建设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点共18个,已有15个村建成并投入使用“两室一场”,成为村民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场地,借助“两室一场”实现全年“送戏进村”58次,文化演出活动进村16场,组织农民运动会30次,开展乡村春晚2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方面。建立日常生活垃圾收储转运制度,实现全镇公厕建设全覆盖、户厕能改尽改,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黑臭水体治理和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全面胜利,实现了镇村环境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示范区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2、分项目标
(1)产业振兴:到20__年,示范区食用菌栽培面积50万平方米,总产量16500吨,销售额15000万元。年处理牛粪和作物秸秆约20万吨,产培养料8万吨,供工厂化生产及农户栽培50万平方米双孢菇。到20__年,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200万平方,补齐补强产业链条,形成食用菌全产业链,打造2个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省级示范基地。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逐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培育菌类市场主体200个以上、带动2万户农户参与食用菌生产增收致富,实现食用菌产业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
(2)生态振兴: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构建专用粮食、肉牛养殖、食用菌栽培、果蔬种植循环产业链。到20__年,示范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100%。
(3)文化振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鼓励引导创新创业,总结食用菌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广泛宣传产业发展的生动事迹,举办技术和产品大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4)组织振兴:筑牢两块阵地,形成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机制。到20__年,示范区内的16个行政村党组织负责人培养为主导产业发展带头人、领路人,在村级党组织内筑牢食用菌产业振兴阵地;同时发展非工企业党组织,筑牢企业内党的领导阵地。
(5)人才振兴: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到20__年示范区培养高素质农民300个以上,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50个以上。
3、预期效益
(1)社会效益
①带动农户自主发展食用菌产业。本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之一是发酵隧道,可以生产一、二、三次发酵商品菌料,解决农户分散生产中拌料不均匀、发酵质量不高,导致产量低、风险大的难题,提高菇农产量和收入,提升发展信心,快速带动大批农户自主投资建设普通大棚或温控大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农业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格局,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与规模化程度,增加产业整体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
②解决菇农销售难题。示范区内建有专业食用菌分捡、加工基地,可以大量收购农户鲜菇,避免常规次菇销售难和产业低谷阶段鲜菇滞销难题。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善农业经营机制,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使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③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全县食用菌产业化水平。将大大提升行业生产档次和水平,促进地区食用菌行业的现代化、科技化、产业化、规模化,同时该项目还将带动本地交通运输业、秸秆回收业、冷链物流、蘑菇深加工、出口贸易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④促进人才培育。同时通过规范的生产流程、先进的现代化管理、丰富多样的营销方式培养一批企业管理、技术、生产人才。
⑤创造大量就业岗位。鲜菇采摘、削菇、分装等环节还不能实现自动化,必须人工操作,但是技术含量又不高,可为农村大量女工和弱劳力就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有效破解“留守妇女”就业难题,20__年可实现20__名留守妇女就地就业,人均年收入2.4万元。
⑥拓展食用菌产业新业态。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后,可以植入双孢菇景观、双孢菇示范生产和菌包制作、双孢菇工坊、采菇活动、双孢菇特色餐饮等教学培训、科普教育、博览展示和休闲产业。一是可以展示宣传园区现代化的双孢菇生产技术,特别是双孢菇产业的全产业链特色;其次也可让园区成为一个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场所。形成“双孢菇产业+现代农业+休闲产业”的共同发展模式,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生态效益
本项目利用畜、禽粪和作物秸秆栽培双孢菇,可以将污染环境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对解决灵璧县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污染环境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农业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另外,双孢菇采摘后所剩余的培养料又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可以100%还田,形成农业资源的生态循环模式:“土壤——农作物——牲畜——粪便——食用菌——有机肥——土壤”,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循环利用。通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实施,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人居环境大提升。因此本项目是一个环保型的好项目。
3、经济效益
年销售收入=蘑菇年销售收入+一次发酵料销售+有机肥销售收入=2903万元+2264万元+87万元=5254万元,扣除总成本。麦草+鸡粪+草炭土+石膏粉+辅料+菌种+水电+采菇人工+汽柴油+设备维修+管理成本=2710+200=2910万元。项目运营期(10年)内年均实现利润5254万元-2910万元=2344万元。投资净利润率=平均净利润/项目总投资=2344万元/8000万元=29.3%、静态投资回收期8000/2344=3.41年,含建设期约为5年。
1户农民种菇600平方米,若采用隧道发酵培养料单产20公斤/平方米,总产12吨,公司以保护价9000元/吨收购,总值10.8万元,扣除4万元成本,农户增加收益8.8万元/亩。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双孢菇生产中心项目
建设“发酵隧道”18条:一次发酵隧道9条(6×40×8 m(宽×长×高)),二、三次发酵隧道9条(4×40×4.3/5.2m(宽×长×高));智能控制菇棚24间(24间菇房自用,1栋种植面积1间1008平方米,共计24192平方米)。配套建设食用菌分拣加工及冷链物流产业服务中心800平方米,综合科研中心700平方米(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300平方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200平方米、云菇数字化管理中心200平方米),配套建设云菇平台。
(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20__年高标准农田杨东村8000亩;20__年高标准农田一里王村10000亩,邱庙村5000亩。
(三)养牛基地及食用菌基地生产建设项目
20__年度实施邱庙村、郑庙村养牛基地,朱岗村、七井村、一里王村、杨集村等食用菌基地。
(四)人居环境提升工程
1.20__年修建郑庙村5米宽混凝土道路3公里,邱庙村5米宽混凝土道路2公里;2.20__年度修建通村公路5米宽混凝土道路6公里;3.郑庙村污水管网治理1.2公里,邱庙村污水管网1公里铺设;4.大亢村美丽乡村建设;5.镇区内户厕改造500户;6.汪塘整治50面;7.18万小麦秸秆离田项目。
三、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安排
(一)投资估算
1、估算依据
根据国家相关行业技术规范、费用标准、定额和材料预算基价进行投资估算,明确示范区建设项目总投资和各分项投资。
2、项目总投资及分项投资
示范区建设项目投资约25531.80万元。
(1)双孢菇生产中心,总投资16531.80万元。
一期投资8000万:建设发酵隧道9条:一次发酵隧道9条(6×40×8 m(宽×长×高)),智能控制菇棚24间(24间菇房自用,1栋种植面积1间1008平方米,共计24192平方米)。其中:中央财政专项彩票公益金5000.00万元(资金与20__年7月前到位),省级衔接资金1555.00万元(资金目前已到位),南陵县域“帮扶结对,合作共建”资金1445.00万元(资金目前已到位)。
二期投资8531.8万:建设发酵隧道9条:二三次发酵隧道9条(4×40×4.3/5.2m(宽×长×高));配套建设食用菌分拣加工及冷链物流产业服务中心800平方米,综合科研中心700平方米(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300平方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设云菇平台等一些配套设施。
(2)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总投资5000万:高标准农田3700万元:20__年度杨东村8000亩;20__年度一里王村10000亩、邱庙村5000亩;20__年小农水治理朱岗村8000亩约1300万元。
(3)养牛基地及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20__年度实施邱庙村、郑庙村养牛基地投资约420万元,朱岗村、七井村、一里王村、杨集村等食用菌基地投资约580万元。
(4)人居环境提升工程3000万:其中道路铺修总投资1000万元:1.20__年度新建郑庙村5米宽混凝土道路3公里,邱庙村5米宽混凝土道路2公里;2.20__年度上报修建通村公路5米宽混凝土道路6公里。铺修污水管网总投资700万元:郑庙村污水管网治理1.2公里,邱庙村污水管网1公里铺设。美丽乡村建设400万:大亢村美丽乡村建设400万。户厕改造投资60万:镇区内户厕改造500户。汪塘整治总投资300万:汪塘整治50面。18万小麦秸秆离田项目总投资540万元。
(二)建设时间安排
项目培养料发酵基地建设安装周期为6个月,可以根据大棚建设数量、推广进度分期建设。种植大棚建设期较短,24个大棚全套施工建设安装工期为6个月,大棚可以分区同步建设,6个月内全面完成。项目方案确定后,12个月内可以上料投产,45天后能产出首批蘑菇,进入市场销售。预计项目建设至20__年底可完工。
四、管理措施
(一)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建设,强化责任落实
成立灵璧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等副组长,乡村振兴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乡村振兴局,统筹推进项目实施。县政府成立农业投资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实施。杨疃镇负责用地征用、租赁和地面附属物清理,负责在全镇各村建设食用菌基地,推广应用商品基料。
2、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在全镇开展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活动。积极把村干部培养为食用菌发展带头人,目前全镇19个村都有村主要负责人在发展食用菌项目。同时选拨在食用菌等产业方面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有发展有思路的经济合作社带头人,培育为村组干部。通过组织生活会,远程教育等党建学习平台,以用为本创新学习方式和内容,让党建学习平台服务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载体,在群众中赢得了声望,提高了党组织形象。以党史的学习教育为契机,在全村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广大党员积极创业,示范带动普通农户参与发展。通过订单生产、务工就业、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推行“三统一分”发展模式(统一制料制袋、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分户栽培管理),降低农户生产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避免环境污染,稳定产业收益。
(二)项目耦合效应
通过安徽省灵璧县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补齐示范区短板,结合现有优势,不断推进“五大振兴”融合发展。
1、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促进示范区产业振兴
依托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重点建设双孢菇生产中心、10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超强带动性的作用,延展产业链条,向上游推行标准化生产,向下游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深入开展示范区食用菌等产业全产业链示范建设,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一批实力强劲农业“链主”企业。建立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2个以上。积极推广“示范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将示范区农户纳入园区特色产业体系,分享加工、物流等环节增值收益。组织举办农民丰收节和特色农产品展示活动,推动园区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产业有效衔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示范区人才振兴
以安徽省灵璧县杨疃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为契机,成立灵璧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激励机制,结合目前在示范区内实施的人才培育方面的项目(本次项目以外正在实施的项目),进一步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1)建立健全人才信息管理台账。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同步推进,建立人才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和村级后备人才、企业人才储备库。
(2)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依托现有资源,摸清乡村振兴示范区人才层次和需求特点,建立内外联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精准培养培训机制。在示范区双孢菇生产中心中的科研场所开展人才培育、培训和孵化工作。项目实施后,每年开展镇村干部素质提升、企业负责人培训、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等培训不少于12场次,培训人数不少于1500人次。
(3)健全人才激励扶持机制。加大人才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为各类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职称评定、技能认定时,优先向人才集聚区、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等倾斜。
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示范区文化振兴
依托本次项目建立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突出阵地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示范区文体中心建设,完善管理使用制度,优化功能区划分。二是继续完善提升示范区村服务中心,提升服务中心服务承载能力。三是建立完善农家书屋图书补给制度,拓宽图书补给渠道,每村藏书不少于200册。实施“一村一文化骨干”培育工程,为每村至少培育1名文艺骨干。
(2)丰富文化活动。持续深化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每年举办广场舞大赛、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民间艺人才艺选拔赛、我们的节日、送(影)戏下等系列活动。
(3)开展文明培育行动。完善充实适宜本村村情的《村规民约》,结合“一约四会”相关要求,各村成立村民自治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村级协商理事会,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道德评议组织实现全覆盖,在示范区开展“文明家庭”“我们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制定《乡风文明超市积分管理细则》,规范群众行为。
4、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促进示范区生态振兴
在本次项目外,大力开展“五清一改”清洁行动,有序推进农村“三大革命”,逐步补齐人居环境短板。重点推进示范区内美丽乡村完善提升工作,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开展房前屋后综合清理及环村绿化。示范区内全部村庄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系统。从源头上开展垃圾分类投放,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集中处理,科学设置分类垃圾收集箱,到20__年,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分批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因地制宜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工程。
5、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促进示范区组织振兴
项目实施后,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引导和调度,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1)坚持党组织活动规范创新。健全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坚持农村党支部实事承诺制和“双述双评双体检”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过硬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完善党员联户“1+10+N”制度,开展党员创先争优点评日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十佳”评选,激发村干部活力。强化党员“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建设,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志愿服务活动。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五位一体”构架健全。有效发挥示范区各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在处理村务事务,尤其在推进本次三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2)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继续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X”(“1”即资源型增收路径;“X”为多种形式的非资源性增收路径)模式,打造3个以上村集体经济强村,村级财务支出合理,无不良债务。
(3)打造党建示范升级版。在乡村振兴示范区基础上,统筹规划、通力协作、整合资源、政策倾斜、集中投放,全力打造党建示范升级版和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农村志愿者队伍。项目实施后,示范区服务群众更到位、基础设施更完善、集体经济更富裕、群众生活更美好,示范带动全镇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项目工程管理
按照规划、实施、资金、效益、技术到企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__)等文件。规范要求,建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建档——信息反馈为主要内容的工程管理体系,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
1、项目实施
项目建设实行法人负责制,县农业投资公司为项目法人,负责组织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的规定进行,并实行标前审计制度。县乡村振兴局对项目进度进行督查、调度,保证项目按照方案要求有序实施。县农业农村局对项目实施进行业务指导。
2、项目质量和资金监管
项目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工程承包合同,对建设工程质量、建设工期和投资控制进行监督管理。乡村振兴局定期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资金和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3、项目验收
项目承建单位在项目完工后组织初验,在20天内向项目法人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法人委托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报告。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应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限时整改。
4、招标采购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7号令)、《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6号)等文件要求,对主要工程、货物、服务执行招标采购规定。
5、绩效评估
乡村振兴和财政部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和项目法人负责编制项目资金绩效目标,乡村振兴局和财政局定期对预算和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发现实际执行与绩效目标偏离时,及时予以纠正。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要及时开展绩效自评,组织有关专家和评估机构,对工程质量、投资效益、环境影响等进行后评估。
6、责任追究
在项目立项、设计、实施、验收和监管等过程中,出现违规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的;未按规定拨付建设资金的;强令或者授意项目建设单位违反有关项目管理法律法规的;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重大损失等违纪违法行为,由县纪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追究其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后续管护
1、明确管理运营主体责任
项目建成后形成的资产由县国资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严格监管。项目运营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专业运营团队,实行绩效管理,建立规范企业化运营模式。建成后项目按照“谁受益、谁管护”,“以项目养项目”的原则筹集项目运行管护费用。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项目工程受损,原则上由项目运营单位修复。项目收益折股量化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产业振兴事业。
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把示范区建设和运营管理纳入“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库,作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省级示范基地建设重点项目强化投入,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补链、强链要求,完善项目上下游关联产业投入机制。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金融支农的协调机制和招商引资支持力度。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农民合作互助投入为主体,商业银行投入为支撑,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融资机制,保障全产业链均衡、协调发展。
第六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是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乡村振兴工作实行试点先行、先建先试,为强力推动试点村建设,量化工作任务,结合舞阳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保护、留住乡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打造一批“产业优、颜某某、底蕴厚、秩序好、保障强”的美丽乡村新典范,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
二、总体目标
以打造“五镇十村”示范带、“一河两岸”景观带为目标,以环境集中整治和“十个一”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带动整体提升。到20xx年底,全县初步打造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以“三清三拆三治”集中整治活动为载体,集中人员和力量,对试点村杂物当道、杂草丛生等进行全面清理,对垃圾乱堆乱倒、污水横流和私搭乱建等脏、乱、差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形成生态宜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风貌,提升试点村整体形象。
(二)开展“十个一”工程
一是健全一套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党员选拔到村级班子,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群众培养成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党建与经济发展“双推进”。同时,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管理格局。
二是编制一套规划方案。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结合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扶贫开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尊重乡村风俗和民族习性,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乡村文化。同时,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确保规划真正管长远、顾某某、利发展。
三是培育一个产业。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打造“农田景观化、果园公园化、菜园花园化、园区景区化”的新乡村。要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突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粮油、畜牧、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及休闲农业等生态农业专业村。要围绕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民宿、休闲农庄、特色庄园、风情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对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沿河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景点。
四是安装一批路灯。做好试点村亮化工程的规划工作,重点搞好主干道路、村室广场、卫生所等公共场所沿线及周边照明。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老促会革命老区帮扶项目,安装一批太阳能路灯,打造一批高标准、景观化的道路。
五是绿化一批空闲地。按照“果树进村、一村一品、一路一景、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某某”的理念,栽植一批果树,春季观花、夏季赏景、秋季品果,打造一批果园式村庄,叫响几个文化节、采摘节。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荒片地、边角地、空宅荒院栽植绿化树,提升绿化成果。
六是美化一批墙体、文化墙。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的原则,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特色,慎修房、少拆墙,在美化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路一主题、一巷一特色,做到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旅游发展、文化特色相衔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
七是新建一座公厕。按照“实用、美观”等要求,在各个试点村建设一座规划设计超前、布局合理科学、运营简单便捷、外观美观和谐的公厕。同时,制订完善一套运行管护机制,采用公益岗位管理等办法选拔一些有责任有爱心讲文明的人员进行管理。
八是建设一座文化礼堂。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标准,科学规划建设文化礼堂,按照活动公园、文化乐园、精神家园的“三园要求”,努力把礼堂打造成为一个以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等为基本设施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建成一座礼堂,配有舞台,能够满足群众举办文化节庆、文化仪式、文体活动以及村民议事集会等方面的功能需要。建成一个讲堂,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建成一个文化活动场所,配套农家书屋、广播室等文体活动场地。建成一个文化展示墙,以展览墙、室、馆等不同展陈形态,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坚、美好家园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是引进一个投资主体。坚持内外资、内外贸一体化运作,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龙头带动效应,突出引进重点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利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等乡贤作用,用足用活外力,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各试点要率先全面清查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按照“盘活要素、开发资源、增加收益”的原则,鼓励村集体盘活闲置的荒田、荒林、荒塘、荒园等集体资产,通过依法出租、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荒片经济、庭院经济,实现集体存量资产增值。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行动,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办法,建立村级集体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20xx年底,每个试点村集体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十是完善一套机制。充分发挥乡镇和村级组织作用,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内事、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做法。尊重群众意愿,把发展自主权交给群众,充分引导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有所管、长效运营、常态保持。建立健全农村“一约五会”(村规民约、民主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年和谐促进会、禁赌禁毒会)制度,深化村民自治,引导群众实现管理、约束、监督、提升,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拂乡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要在县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以乡镇为主体,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建设。各乡镇对每个试点村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全面负责试点村推进,对照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抓好落实,确保试点村早出形象。
(二)落实工作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特别是承担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单位,要及早着手,加强联动,合力推进。
(三)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动员社会力量等形式,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注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第七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工作队深刻领会、吃透、把准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结合本村实际和驻村工作队职责,特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九曲湾村东至辰溪拓溪,西至太平溪村,南至桐木村,北至向某某,离镇府驻地4公里,美丽的锦江河自西向东傍村而过,面积约6.2平方公里。主要经济农作物为水稻、柑橘、油菜。全村12个村民小组,381户,1288人,长期外出务工人约670人,主要在贵州、广东、深圳等地打工就业。全村党员29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党员6人。全村有山塘4座,水库1座,地灾点二个。
20xx年以来,新修村级公路18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修建入户便道2.3公里,村民出行方便。全村已完成农网改造,20xx年9月份安装了路灯80盏,村民生活、生产用电均有保障。
20xx年新修了村部,实行坐班制,村民办事方便;20xx年7月完成了村级服务大楼前平台硬化;20xx年新修了村级文化广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配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有村医生1名,群众看病方便。
20xx年,村级环境卫生推行整合“五员合一”,共有人员12人,其中村级保洁员5名,特岗保洁员2名,生态护林员2名,养路人员1名。通过开展环境卫生“五员合一”整合工作,明确了责任意识,村级环境卫生明细改善。
二、工作思路与计划
(一)细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
认真研究乡村振兴相关材料,化责任分工,逐项落实到人。对照目标任务,制定本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工作标准,把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具体干部,实现各项工作有人牵头、有成员参与、有目标要求、有完成时限,做到工作量化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定期召开村乡村振兴工作周例会,按照责任分工,逐人汇报所分包工作开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讨论乡村振兴工推进方法。同时制定倒排工期表,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二)着眼生活富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抢抓政策机遇,精心谋划扶贫项目,持续培育增收产业,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加强“红色引领”,发挥领导作用,带领各村党支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党员开展雨露计划培训;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基层基础,深入落实“三个五”政策措施,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面提升脱贫实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产业扶贫,着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申报危房改造项目,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加快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围绕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提高基层干部农村基层工作的本领及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推选道德模范、乡贤成立村民议事会,实行由支部会议“提”、村民议事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定”的村级事务决策机制,确保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巩固农村环境干净整洁
建设规划更加科学。结合村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村庄改造、产业布局等因素,高标准、高起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把道路建设、环境治理、小型文化活动中心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环保工作,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家园”行动。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环境保洁全域覆盖要求。重点对辖区内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清理道路两侧水沟渠道的堆积秸秆和生活、建筑垃圾,清除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
三、亮点谋划
(一)是推动区域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在科学谋划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围绕柑橘园管护,以盘活柑橘种植项目为目的,环环相扣,有机连结,使各个项目互利共生、协调发展。一是实施塘库水产养殖,为柑橘园管护提供便利;二是推进塘库治理,为水产养殖奠定基础;三打造铜矿小镇精品民宿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收入。以此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从规范组织党内生活入手,做到了组织生活有“计划”、有“内容”、有“总结”、有“亮点”;狠抓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和各项章程,确保每项党内工作都在制度内运行。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坚持“四不摘”原则,坚持支部书记、村主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齐抓推进,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重要政策和工作举措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推动。村支部书记要立足本村实际,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二)注重舆论引导。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包户责任人等要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决策部署、政策举措,要送政策上门入户,同时要引导农户围绕政策谋发展,依靠政策抓生产,享受政策得收益。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自主自强意识,依靠自身努力增收致富。
(三)坚持党建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转作风、结对子、促提升、真帮扶、促发展,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互促共进。
(四)营造浓厚氛围。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宣传九曲湾20__年工作谋划,生动报道乡村振兴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创新创造和丰富实践,聚集人气、激发活力。
第八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动乡村建设,不断探索新路径,以乡镇为主体开展示范村创建“谈思路、比创新、亮成果、树典型”比创,推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全力营造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以示范村创建带动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根据省《20xx年全省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进一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坚持“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总体思路,滚动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示范创建带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发展能力、提升乡村建设成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以村庄分类布局成果为基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统筹谋划、综合设计、因地制宜推进示范创建村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避免短期行为。
——坚持长远发展,宜居宜业。既考虑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注重方便就业。以跨界、迭代、互渗的新理念,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把一产和二产融合起来,发展好农产品加工业;把一产、二产和三产
融合起来,发展好现代农业服务业;把一产和三产融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最大限度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逐步实现生活富裕。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强化市县政府主体责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集体和农民等多方共建共管共享格局。注重彰显农民主体,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从改善环境到培植产业,广泛发动引导组织农民参与,赋予农民主动权,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坚持日常管护,长效管理。按照“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督导”原则,落细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完善卫生日常保洁、垃圾清运、检查评比等制度机制,落实专职保洁队伍和专项经费,推动示范创建工作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多措并举,改善观念。围绕建设善治乡村,不断健全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村规民约、群众评议、老干部监督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活观念、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三)工作目标。20xx年继续坚持“九有六无”创建标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1000个以上,其中重点边境村119个、脱贫村295个。
二、工作任务
(一)巩固20xx年示范创建成果。
1.建立省市县三级验收机制。对照“九有六无”标准,各地要在省级“千村示范”创建抽查验收前,视疫情防控形势适时组织一次自查核查“回头看”,县级自查全覆盖,市级复验比例不低于50%。省级计划在20xx年6月底,按照10%的比例进行抽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通过并在全省通报。
2.建立常态化督导暗访机制。对20xx年度创建的示范村,采取暗访、回访等方式加强“事后”监管,县级注重日常巡检,对发现的问题,即查即改;市级采取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县(市、区)交叉互检等方式,不定期对“千村示范”创建成果进行检查;省级将从20xx年开始,对以往年度创建村不定期进行督导暗访,发现重大问题或明显反弹的,给予摘牌处理并在全省通报。
3.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做到“四有”:有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公共环境等管护制度;有队伍,建立相对固定且与工作量相匹配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机制;有投入,县级建有常态化投入保障机制;有监督,充分发挥老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群体及社会志愿力量作用,监督并维护巩固创建成果。
(二)滚动实施20xx年示范创建工作。
4.突出村庄规划。探索以乡镇、重要片区为单元的村庄规划编制模式,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杜绝短期创建行为,实现创建村规划编制全覆盖,并将报批后的村庄规划数据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5.突出整体布局。继续坚持以省会城市、市县城区周边及重点镇为中心,以国省干线公路、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活跃等区域为辐射,对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点串线、连线成片打造引领示范带、示范片区,注重凸显连点成线创建效果。
6.突出农民主体。紧紧围绕激发农民参与示范创建内生动力,在创建村全覆盖开展“干净人家”评选活动,全覆盖建立“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全覆盖建立“十户一组”网格化管理机制,全覆盖发挥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科技小院载体作用,着力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自觉参与示范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持续集聚示范创建合力。
7.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集聚发展改革、司法行政、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水利、生态环保、林业草原、畜牧、农科院等省直有关部门合力,在“千村示范”创建村中打造一批具有单项或多项行业领域重点工作引领的示范村。各级乡村振兴部门要加强同妇联、团委、工会、科协等群团组织以及志愿帮扶等社会力量的沟通协调,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让更多资源向创建村集聚,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社会参与度。
8.做好示范创建结合文章。充分结合村支部领办合作社、乡村旅游重点村、美丽村庄试点村、宜居农房改造试点村等试点建设行动,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推进共同创建;注重将“千村示范”创建与乡村建设行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十大产业集群”
发展和“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等有机结合,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将创建村打造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承载地。
三、保障措施
(一)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推进示范创建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不断压实市县主体责任,确保“千村示范”创建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中省直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倾斜支持示范创建工作,强化与同级乡村振兴部门的联合互动,共同开展好“示范创建+”活动,努力将示范创建打造成为部门重点行业工作的载体、平台和抓手,形成各具特色的样板和典型,引领带动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财政投入、统筹整合、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千村示范”创建投入机制,切实强化创建资金保障。按照中央和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规定要求,用足用好衔接资金中安排的10亿元示范村补助资金,撬动用好用活地方财政资金、政府债券资金、部门帮扶资金、金融贷款和社会资本,加大对重点边境村发展建设投入,力争将其建设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并引导带动重点投向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重大民生工程,重点支持集中连片、园区和全链条产业发展。以县级为平台,按照“统筹安排、集中投入、专款专用、形成合力”的原则,继续整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交通运输、农村水利、农村电力、医疗卫生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创建示范村倾斜,省直相关部门要协同发力、优先支持,合力推进示范创建工作。
(三)落细推进举措。要高效运用“五化”工作法统筹推进落实,各市县要围绕职责构建、政策制定、进度安排、督促检查等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建立创建村短板弱项、一户一策等任务清单,制作流程图、作战图,编制创建标准手册和创建及验收标准指南,制作村级创建推进模板和到户创建推进模板,明晰重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狠抓举措落细落地落实。
(四)强化宣传引导。在省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开设“千村示范”创建专栏,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介载体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突出示范引领,重点对探索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多渠道、广视角进行宣传推介,营造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全社会关注参与的浓厚氛围。灵活采用现场会、推进会、培训会、观摩会等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创建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各级干部推动“千村示范”创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推荐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春节期间安全工作安排方案,有关安全生产工作方案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