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就业促进行动方案 篇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__府发〔20__〕__号)精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就业促进行动方案(推荐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就业促进行动方案 篇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__府发〔20__〕__号)精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__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____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__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开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平均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人以上,促进困难人员就业35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国家调控范围内,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保持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二、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
1、突出工业强市稳定就业基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行业、企业,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更大力度推进工业强市,把发展工业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推进煤电钢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稳定就业基础。
2、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就业新的增长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发展共享经济、数字经济,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积极鼓励灵活就业。依托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发展特色轻工及纺织、现代物流业;依托__气候优势和旅游资源,促进现代服务业、养老业的升级发展,培育就业新的增长极。
(二)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
3、开展重大政策就业影响评估。强化财政、投资、产业政策支持就业导向,综合评估对本地区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失业风险的影响。
4、实施重点项目企业带动就业评估。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时将对就业带动量和质的提升作为重要考量。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和重点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要动态掌握提供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帮助项目和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要大力实施以工代赈,落实劳务报酬占比规定。
5、开展就业形势评估。开展就业统计监测,每季度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重点时段就业失业状况,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开展分析,提出应对建议。
(三)扩大市场化岗位供给
6、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发展壮大“2+7”产业板块,聚焦服务业重点产业等,挖掘就业岗位。发展“__三宝”特色产业、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风口”产业,壮大能矿装备制造业规模,积极支持玄武岩、硫酸锰、纺织、铝及铝加工产品等产业发展壮大,增强产业带动就业能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扩大就业空间。
7、大力招商引资促进本地就业。按照产业发展方向,落实产业优惠(扶持)政策,结合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农村低收入人口等群体就业需求,加大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更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
(四)稳定和扩大政策性岗位规模
8、稳定和扩大公共岗位招录(聘)规模。根据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编制存量,统筹公务员(人民警察)、选调高校优秀毕业生、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稳定公共岗位招录(聘)规模。
9、稳定和扩大基层项目招录(聘)规模。稳定和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项目规模。落实基层法官检察官助理规范便捷招录机制,稳定科研助理、订单班招聘规模。按规定做好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招聘。积极开发乡村振兴村务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社区工作者等岗位。
(五)支持企业稳岗扩岗
10、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政策支持。参保企业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30人(含)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中小微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大型企业按30%返还,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__年12月31日。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实施。对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就业的企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1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稳岗扩岗创新产品服务,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围绕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需求,通过“四个聚焦”(聚焦创业就业真担保、聚焦服务重点善担保、聚焦一站办理快担保、聚焦贷款安全能担保)支持其创办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项目,对符合条件的落实免除反担保要求,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和呆账核销机制。对因自然灾害、重特大突发事件影响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可申请不超过1年的展期还款(展期期限内贷款不予以贴息),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__年12月31日。
三、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六)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
12、落实留黔行动。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留黔行动,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整合各类就业创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供给,为高校毕业生在__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13、做实就业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衔接,确保每年8月底前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80%。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动态更新完善信息数据,确保年底实名登记就业率达90%以上。
14、开展职业指导。建立覆盖全市高校的职业指导服务站(中心),按毕业生人数1:500的比例配备就业指导教师。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推动职业认知促进项目。鼓励社会组织机构开展职业指导服务,组织优秀职业指导师进校园、进社区,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引导毕业生进企业,提升职业感知。
15、加强就业帮扶。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加强对失业青年的就业帮扶,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增强就业创业意愿,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水平,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创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场地支持、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扩大一次性自主创业补贴对象范围。
(七)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16、培育劳务品牌带动就业。挖掘培育劳务品牌,建好劳务品牌专家库提供智力支撑,举办劳务品牌培训班和市级优秀劳务品牌评选,培育壮大“__电工”“__护理工”“__矿工”“__羊汤工”“__三宝工”等优势劳务品牌,促进稳定就业。
17、落实帮扶政策引导就业。落实对跨县务工且稳定就业3个月及以上的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易地搬迁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就业帮扶车间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奖补。按规定给予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新返乡农村劳动力就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深化易地搬迁安置区按比例安排就业机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安置区周边以工代赈项目、基层服务管理和公共服务项目优先安排岗位吸纳搬迁群众就业。
18、完善供需清单帮扶就业。建立完善“1+3”清单(岗位供给清单和就业人员清单、失业人员清单、有意愿外出人员清单)制度,加强信息监测,动态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状态和需求,分类帮扶,促进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保持在24万人以上。
19、引导返乡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开展支持返乡人员创业专项行动,持续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着力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推进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就业帮扶基地等创业载体建设,鼓励引导有技能、有资金、有经验的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到2025年,每年促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3。6万人以上。
(八)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和加强困难群体帮扶
20、做好失业登记和就业服务。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失业登记线上服务平台,多渠道及时受理登记失业申请,推进失业登记全覆盖。精准掌握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信息,建立信息台账,健全分级分类服务机制,按照需求提供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对超出失业登记年龄但有求职、培训需求的,继续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21、落实失业保险政策。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申请技能提升补贴,每人每年享受补贴次数最多不超过3次,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__年12月31日。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做好失业保险金发放、基本医疗保险费(含生育保险费)代缴和失业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等常规性保生活待遇发放工作。
22、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将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脱贫户和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制定援助方案,打包兑现就业补贴政策。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生活帮助,对符合条件的纳入临时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九)促进灵活就业和发展新就业形态
23、发展新就业形态。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围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开展网络创业培训,提升新就业形态群体就业创业能力。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本行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用工统计监测、监督管理和服务保障,掌握平台企业新就业形态群体的就业情况。
24、加强灵活就业人员服务。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信息采集,围绕特色产业、服务行业新形态就业需求搭建季节性、行业性灵活就业服务对接平台。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统筹作用,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分类培训、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多渠道就业。按规定兑现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十)促进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25、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通退役军人优先办理“绿色通道”。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强化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行业教育合作领域,持续推进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失业和就业困难退役军人就业帮扶和援助。
26、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促进和帮助残疾人员就业服务活动,实施农村产业基地带动就业、社会企业安置就业、辅助性就业机构帮扶就业、残疾人自主创业等残疾人就业帮扶行动,扶持残疾人或其配偶就业创业。
27、促进其他群体就业创业。搭建女性创业服务平台,探索更多适合女性的弹性工作、居家等灵活就业模式,持续实施“锦绣计划”项目。统筹做好戒毒康复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工作。
四、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十一)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
28、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抓手,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推进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1中心4平台”模式,在全市乡(镇、街道)、村(居)和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党员先锋服务平台、零工市场服务平台、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平台、技能培训服务平台,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推广“人社+村(社区)”服务模式,推动基本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到村(居),20__年底,县、乡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村级公共就业服务覆盖率达到80%。
29、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平台。合理利用政府闲置场地,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引入优质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人力资源服务。依托__省能源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__市妇幼保健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等资源,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
30、创建就业服务示范社区。开展市级充分就业社区评选,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强化示范引领。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充分就业社区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资金10万元、5万元、3万元。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评估机制,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点建设,对基层就业创业服务成效较好的示范点从就业补助资金中予以支持。
(十二)加强劳务协作平台建设
31、建设东西部劳务协作平台。加强与东部结对帮扶城市__省__市等地对接,建设东西部劳务协作站,共建__“一县一企”“一县多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引进__省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到__市开展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
32、建设跨区域劳务协作平台。在浙江、福建、江苏、云南等__籍人员务工集中的省份加强人力资源协作,互设劳务协作站点和共建劳务合作基地,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开展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加强有组织劳务输出,提高就业稳定性和质量。
(十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33、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用好__省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业务系统。改造升级__人事人才线上服务平台功能,加强人岗数据归集和分析研判,进一步提高人岗匹配度,持续推进线上匹配、线下推荐、动态跟踪等就业服务。建设可视化数字化就业创业线上平台,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__市级公共就业创业网络直播实训基地。
34、提供智能化便捷化服务。开发用好“__就业一码通”,智能化提供政策咨询、招聘求职、零工服务、培训登记、业务办理等就业创业服务。推广“直补快办”“免申即享”便捷化服务模式,实现惠企政策“一网办”“一窗办”。
(十四)持续做好就业服务
35、优化线上线下招聘服务。开展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千校万岗和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月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确保实现“周周有招聘,时时有就业服务”。
36、常态化开展就业服务活动。结合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需要,建立重点企业服务名录,组建服务专员队伍,开展岗位收集、技能培训、送工上岗等服务。开展返乡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专项行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系列活动。
五、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十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7、加强企业用工指导。督促企业落实工时、休息休假等劳动标准。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的用工指导,引导企业改善工作环境、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督促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
38、加强劳动争议调处。强化部门联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加大仲裁员和调解员培训力度,提升劳动争议调处效能,高质量运行“互联网+调解仲裁”服务。
(十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9、依法处理侵权行为。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查处招聘过程中的虚假、欺诈现象,依法处理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40、巩固根治欠薪成果。通过强化“6211”根治欠薪工作机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6项制度、政府属地和行业监管2个责任、1个正面激励清单、1个负面惩戒清单),深入开展根治欠薪,依法处理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法律援助工作,推进源头治理,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
六、保障措施
(十七)强化组织领导。各市(特区、区)要履行促进就业主体责任,定期分析研判就业形势,部署推动就业工作,应对处置规模性失业风险。市、县两级就业和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履职尽责,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就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将就业工作纳入高质量考核内容,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十八)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向上汇报对接,争取资金支持。发挥好失业保险基金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作用。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和绩效管理,加强资金使用调度,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开展资金绩效评价,确保资金规范运行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十九)强化督导宣传。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督导,推进各项就业政策措施落实落细。积极宣传就业工作先进经验做法,选树就业服务典型,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工作氛围。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工作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引导广大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
就业促进行动方案 篇二
一、目标任务
着力解决社区“三公里”范围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市域范围内劳动力用工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尊重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促进、市场调节作用,形成“政府主抓、园区主责、企业主体、市场主导、高校主场”工作格局,通过“挖掘潜力、外引扩容、吸引回流、提技增能、线上线下”五条路径,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暖心服务。
(一)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20__年,实现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5。6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为全市企业招工7万人以上。
(二)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目前,__主城区共69个社区,其他6个县(市)共109个社区,力争20__年实现75个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达标率超40%;20__年实现100个社区达到标准,达标率超55%;20__年实现120个社区达到标准,达标率超65%;20__年实现130个社区达到标准,达标率超70%。
(三)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聚焦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不对称、技术工人紧缺等难题,发挥组织就业、技能就业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缺工问题。在__4所高校毕业生留__就业率实现逐年增长,安徽科技学院20__年留__率8%,自20__年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__年达到40%;__学院20__年留__率15%,自20__年每年增长10%以上,到20__年达到40%;__职业技术学院20__年留__率60%,自20__年每年增长5%以上,到20__年超70%;__城市职业学院20__年留__率45%,自20__年每年增长6%以上,到20__年超60%。20__年举办招聘会1000场次以上,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2。5万人。加大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力度,确保帮扶率100%。
二、工作措施
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深入实施“四大行动”和“六大工程”,同步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以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实施“来__、正当时”高校秋招行动。抓住高校毕业生秋招黄金期,继续开展“千企百校·智汇__”集中云招引活动,将云平台和重点企业用工需求,通过第三方平台推送至全国700余所高校,扩大信息宣传覆盖面。探索在市内高校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驿站”,助力市内高校毕业生留__就业创业,打通就业供需“最后一公里”。加强校企对接,充分利用部、省平台组织市内重点缺工企业参与或举办各类校园专场招聘会。出台高校毕业生筑梦亭城若干措施,从优化供需对接、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扶持等方面鼓励高校毕业生留__就业创业。
(二)深入实施社保领域“降、缓、返、补、扩”助企纾困行动。实施“降、缓、返、补、扩”组合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降,即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政策至20__年4月30日,费率按1%执行。缓,即针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缓缴社会保险期限不超过1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返,即20__年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按30%、中小微企业按90%比例进行返还。补,即20__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89万人次,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1。1万人次,预计发放各类培训补贴1000万元。扩,即失业补助金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__年12月31日,按照规定给予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给予2000元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
(三)深入实施“诊千企、优环境、促和谐”两年行动。加强企业和职工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政府调整劳动关系能力建设和社会组织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助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20__年,完成规上(限上)企业规章制度合规性诊断、法律法规宣传、用工服务指导1000户以上。20__年,完成全市所有规上(限上)企业诊断、服务工作,规上(限上)企业全部达到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认定标准。
(四)深入实施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维护公平、规范、竞争、有序的就业环境,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顿“四项行动”:以打击“黑职介”为重点,清理非法人力资源服务活动;以打击虚假招聘为重点,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经营行为;以打击就业歧视为重点,查处用人单位招聘违法违规行为;以打击侵害劳动者人身财产权益行为为重点,严惩与职介相关违法犯罪活动。
(五)深入实施“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工程。大力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就业岗位招聘信息等,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近就业。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就业需求。当前重点稳定29家平台企业,实现近3000人的外卖骑手岗位,1300多个网约车驾驶员岗位以及4500个网络货运驾驶员岗位。6月底前,完成对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需求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积极推进“零工驿站”建设,20__年建设30个网点,为求职者提供1分钟登记、1小时工作意向反馈、1天与企业有效对接、1周就业、1个月跟踪回访的“5个1”服务。
(六)深入实施“一中心多点”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中心,以零工驿站、创业就业驿站等为载体,打造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市、县公共就业服务中心职能,将就业服务增容、就业阵线前移,打通政府、企业与求职者的信息壁垒,让劳动者享受更加优质的就业服务。与第三方联手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时跟踪了解就业动态数据,形成矩阵化联动体系,实现区域就业闭环。探索推进__公共招聘网与在__高校网站数据互通共享,推广求职用工APP小程序,让劳动者求职更加方便快捷、企业用工更加精准高效。按照“五五”打法,持续推进“政府+园区+企业+市场”帮招模式,健全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用工包保责任制,确保帮招7万人以上,缓解企业用工难题,促进劳动者就业。
(七)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就业扩容提质工程。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开展“四进一促”“人社局长进校园”等活动,多渠道为高校毕业生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每年募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3000个以上,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20__年,开发2000个短期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毕业生参加3—6个月就业见习、疫情防控服务等;机关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不低于1600个;持续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统筹全市32家国有平台公司加大招聘应届大学生力度,其中供电、公交等领域国有企业岗位增加5%以上。针对就业困难群体,每年开发3000个公益性岗位,实行托底安置,确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安置。20__年,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开发疫情防控员、安全信息员、交通文明劝导员、环境监督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2000个,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因疫情等导致失业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由各级财政资金给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针对农民工群体,扎实推进“两强一增”工作,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就业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失业农民工可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从沪苏浙等地返乡农民工情况,通过本地消化和市内协作,引导尽快实现就业。常态化对脱贫人口外出务工情况进行监测,同时,积极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作用,加强对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针对退役军人群体,开展退役军人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就业起航”行动,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不少于16次,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每年培训900人,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
(八)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围绕社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__年开展补贴性培训3万人次以上。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实现__技师学院独立办学,支持企业举办技工院校,稳步扩大系统培养技术工人规模,提高高级工培养比例,每年稳定向社会输送2000名以上合格技术工人。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在相近或社会通用专业中选拔在校生组成“订单班”,根据企业需求组织教学,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开设“新型学徒制班”,打造“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业与院校双师联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以企业、技工院校、社会评价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引导企业将评价结果与待遇挂钩,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1。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00人以上。
(九)深入实施八大产业链产才融合工程。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完成对__八大产业链用工底数摸排,发布月度、季度、年度八大产业链就业指数报告;通过“线上就业E站+线下就业驿站”模式,实现市内用工支撑;通过“市内+市外”模式,实现更大范围人才支撑;通过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和实训基地,加强八大产业链人才培育和集聚。开展线上“48+12+2+N”模式招聘推荐会,即每年48次(每月4次)单行业小型专场网络招聘、每年12次(每月1次)跨行业中型网络招聘会、每年2次(年初、年中各1次)多行业大型网络招聘会。线下搭建专项就业驿站10个、开展3场专项招聘会、八大产业链求职咨询会议2场。
(十)深入实施人力资源产业园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有核心产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__年达到30家,20__年达到60家。积极构建“一个园区+一批平台+一套体系+一支基金”的产业培育模式,既为企业用工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同时也大力培育人力资源产业。鼓励各县(市、区)、__经开区、中新苏__高新区建设1个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暂不具备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条件的,要结合地方主导和人才需求,建设专业性、行业性人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市场。依托省劳动力资源协作联盟,常态化开展市外劳务对接。充分发挥驻外农民工工作站作用,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加强与皖北地区人力资源劳务协作,建立市县乡企对接机制,适时组织园区企业赴皖北举办招聘会,引导皖北劳动者来__就业,帮助皖北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融入就业地生活。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积极参加省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评选申报,力争我市成为全省3个较好市之一,至少1个县(市、区)获省评充分就业社区,除省级财政分别给予奖补外,对获评的县(市、区)由市级财政再给予30万元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9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其中市级财政补贴3000元、县级财政补贴6000元),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从各级财政资金列支。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各项补助、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安徽省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三)全省公共招聘服务平台补贴。通过政府购买信息化、精细化就业服务成果的方式,市财政每年按照中央及省下达就业创业资金的5%予以配套支持,主要用于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改造、维护、运营公益性我市公共招聘服务平台,完善注册企业与注册求职者精准对接的功能,根据实现稳定就业的人数,对运营机构进行业绩考核并给予补贴;加大皖北地区劳动者转移到我市稳定就业补贴力度,所需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人口、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20__年,因疫情防控实施静态管理7日以上的天长市,可对因疫情防控停产停业的中小微企业,依据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按500元/人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次,所需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承担。
(五)阶段性稳就业补贴。结合稳就业需求,按规定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可对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正常生产、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
(六)临时性专项岗位奖补。对临时性专项岗位安置因疫情等原因失业人员就业的,根据安置人数,由省级财政给予岗位所在地300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各县(市、区)财政再给予1500元/人的一次性奖补。
就业促进行动方案 篇三
一、年度目标
20__年,力争18个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募集青年见习岗位不少于630个,开发公益性岗位不少于380个。举办招聘会不少于60场次。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不少于74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不少于2400人。
二、推进举措
(一)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职能,深入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帮助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便捷掌握就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等,达到“三公里”内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的目标。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满足居民不同就业需求,帮助劳动者在“家门口”实现“宿速就业”。
(二)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扎实推进“两强一增”工作,运用市场化办法增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众就业创业岗位供给。募集开发一批见习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确保有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确保有就业需求的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就业帮扶。加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保障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众充分就业。
(三)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开展“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落实重点用工服务“白名单”制度。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鼓励企业“点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上菜”的服务模式。发挥劳务协作机制作用,常态化开展劳务对接、劳务输出、劳务转移等,有序实现本地劳动者转移就业。积极推广全省求职用工“一网通”平台,推进实现缺工企业岗位需求“一点发布、全省共享”、劳动者就业需求“一点填写、精准送岗”。围绕社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
(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开展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围绕重点群众和重点行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高校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推广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300—500元/年/人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100元/次/人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400元/年/人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
(三)公共招聘服务平台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改造、维护、运营公益性公共招聘服务平台,完善注册企业与注册求职者精准对接的功能,根据实现稳定就业的人数,对运营机构进行业绩考核并给予补贴。
就业促进行动方案 篇四
一、目标任务
重点解决社区“三公里”内困难群体就业不充分,县域范围内就业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促进、市场调节作用,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为劳动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更多暖心服务。
(一)促进社区居民就近就业
20__年,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全县所有乡镇驻地社区实现全覆盖;20__年,全县所有社区实现全覆盖。20__年,“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覆盖率达到50%,20__年达到60%,20__年达到90%以上;20__年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居民累计登记人数1万人,入驻企业1500家,提供在线岗位1。5万个。力争20__年,平台居民累计注册登记4万人,入驻企业5000家,提供在线岗位5万个。
(二)促进重点企业用工
每年举办招聘会不少于76场次,服务企业不少于1280户次,达成意向数不少于1580人。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给,年均新增技能人才1200人。重点产业链企业动态缺工率不超过5%。
(三)促进高校毕业生来__就业
精准对接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结合高校专业设置,每年开展“招才引智进高校”活动不少于10场,促进校企合作不少于3次,开展返乡毕业生专场就业招聘活动不少于2次。
二、工作措施
(一)实施三大计划,推进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提质增效
1、实施扩容增量计划。发挥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由各成员单位、各乡镇(园区)汇总下属单位、辖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政府购买岗位招聘计划和招聘公告信息,同步在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发布。加大市场开拓和岗位开发力度,扩大平台入驻企业规模,利用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同步发布各类企业公益性岗位信息。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纳入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服务范围,由运营机构协助社区免费提供高效、精准的实名制帮扶服务。
2、实施功能增值计划。依托平台技术革新,尽快熟悉系统完善和功能增值,完善社区就业人群标注,加强APP推送、微信通知、智能语音、短信推送等新功能使用。利用好新开发“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的直播系统,围绕地方特点和产业需求,开展特色技能培训,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培训和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3、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兜底计划。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800个左右,托底安置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确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得到公益性岗位安置。20__年,为缓解当前阶段性就业压力,在乡镇(园区)、社区开发疫情防控员、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500个,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因疫情等原因失业人员,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由财政资金给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探索建立公益性岗位稳就业响应机制,积极开发、储备更多临时性公益性岗位。落实定期联系失业人员制度,完善困难人员档案,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职业指导工作室”,乡镇(园区)、社区建立一批“职业指导工作站”,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帮扶,使有就业需求的都能得到就业服务、符合条件的都能享受就业政策。
(二)实施三大行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1、实施“两诚两为”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内就业。实施“诚邀外地大学生来肥就业,诚邀在肥大学生留肥就业”行动。每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470个,20__年新增290个临时性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开展3—6个月就业见习。完成市下达的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任务,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其中水电气、公交等领域国有企业岗位增加比例不少于5%。
实施“为企业找员工,为求职者找岗位”行动。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即每周三举办1次招工会、每周六举办1次招才会,平时举办N场各类特色招聘会。广泛运用空中宣讲、带岗直播等线上招聘方式,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高校等分类精准推送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让公共就业服务“触手可及”。
2、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促进农民工本地就业。扎实推进“两强一增”工作,加强在乡农民工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畅通就业求助渠道,建立健全动态更新的岗位储备机制和多方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优先帮扶有劳动能力且有在本地就业意愿的家庭,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个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600人次以上。加强对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对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确实需要裁员的企业,提前介入指导,同等条件下优先留用脱贫人口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力争到20__年,农村居民新进入二、三产业就业人数达2万人。
3、实施“就业起航”行动,推动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开展退役军人“就业起航”行动,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持续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建设,激励更多__籍退役军人回乡创业。
(三)建立健全五个机制,强化企业用工服务
1、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机制。健全重点骨干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人社服务专员作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重点企业用工“包保”责任制。组建由县人社、经信、发改、商务等部门组成的招工服务专班、招工小分队,为重点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用工招工服务,让重点企业用工有保障、季节性缺工有缓解。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时,县人社等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招用工服务,为企业招引创造良好用工环境。
2、建立劳动力资源协作机制。深化与皖北等劳务输出地合作,建立区域对接、县县对接、乡企对接劳动力资源协作联盟,开展常态化劳务用工招聘活动。支持县内重点企业与协作联盟城市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交流,支持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输送学生来肥就业。
3、建立就业信息化平台共享机制。借助全省求职用工“一网通”平台,提高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加强企业岗位招聘信息、劳动者求职信息动态更新,通过__公共招聘网后台大数据精准匹配、信息推送,推动实现缺工企业岗位需求“一点发布、全省共享”、劳动者就业需求“一点填写、精准送岗”。依托__市人力资源服务子系统信息平台,推广使用全省求职用工APP小程序,让劳动者求职更加方便快捷、企业用工更加精准高效。
4、建立技能人才常态化供给机制。围绕社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开展补贴性培训7500人次以上。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短期培训,为企业“量身打造”技能人才。推进企业、技工院校、社会评价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将评价结果与待遇挂钩,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5、深化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的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建设,引导行业自律,规范内部管理。定期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案件查处曝光,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加强“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就业观宣传,努力营造崇尚劳动、积极就业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职业指导专业团队作用,积极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围绕“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新光大道”等重点产业开展空中宣讲、带岗直播等线上招聘活动。
三、保障机制
(一)成立工作专班
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联系人社工作负责人和县人社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园区)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就业促进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县人社局。
(二)加强政策支持
1、“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从县级财政资金列支。
2、“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按规定给予运营机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对经营实体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公益性岗位对接,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到岗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经营实体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各项补助、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__省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3、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人口、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于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人员,按照“先缴后补、直补个人”方式,按培训项目不同,给予最高2400元/人的培训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发放生活补助;对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的,根据培训合格人数给予企业800元/人的培训补贴;对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按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分别按2000元/人、3500元/人、5000元/人给予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的《就业技能培训职业(工种)目录及补贴标准(20__版)》规定执行。省级目录内的职业(工种)补贴标准,我县不再提高;不在省级目录内的,按照市人社局核定标准发放。
4、阶段性稳就业补贴。按规定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对在保持正常生产、不裁员或少裁员的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
5、重点群体就业补贴。对非市域范围全日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来我县企业求职的,发放500元至1000元一次性面试补贴;对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我县重点企业稳定就业12个月以上的,3年内社会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给予全额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困难毕业生,按1500元/人的标准一次性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对中小微企业新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的,按照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与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照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企业补贴(不含个人缴纳部分),补贴期限不超过12个月;对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按照2000元/月标准发放见习补贴;对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并连续缴纳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给予1万元初始创业补贴;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的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并连续缴纳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落实吸纳就业补贴、园区房租、水电气补贴等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三)强化督导评价
工作专班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调度通报工作机制,强化监督问效,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成员单位和各乡镇(园区)按照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定期向专班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就业促进行动方案 篇五
一、年度目标
20__年,将“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建设范围扩展至全县所有乡镇、村居,力争6个以上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540个左右,开发公益性岗位270个左右,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不低于110个。高校毕业生留__就业率达71%以上。举办招聘会不少于90场次。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4930人次以上,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250人次以上。
二、推进举措
一推广“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建设。扩展“三公里”就业圈覆盖范围,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加大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
二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开展“青年人才回乡工程”“两强一增”行动,运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岗位供给。募集开发一批见习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确保有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参加见习活动,确保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安置公益性岗位。加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统筹做好退役军人、退捕渔民、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三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开展“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落实重点用工服务“白名单”制度。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鼓励企业“点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上菜”。发挥省内、外劳务协作机制作用,常态化开展劳务对接活动。充分利用__公共招聘网、__人才网,实现全县求职用工需求精准对接。紧盯功能膜产业需求,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开展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围绕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校园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达到省级、市级、县级“三公里”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标准的,分别给予社区10000元、8000元、6000元的一次性补贴,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由就业补助资金统筹安排。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标准给予奖补,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
(二)就业见习补贴。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24岁失业青年,到见习单位参加就业见习。见习期间,见习单位给予见习人员发放见习生活补助,每人每月不低于2000元,其中就业补助资金按照每人每月1400元给予见习单位补贴;同时,见习单位为见习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每人100元,由就业补助资金给予补助。
(三)招工引才,公益招聘相关补贴。民营人力资源机构,年度内一次性组织10人以上来我县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按照300元/人给予人力资源机构招工补贴,每户人力资源企业享受补贴不超过10万元/年。
(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劳动力、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就业促进行动方案 篇六
一、年度目标
20__年,力争50%的城市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5100个左右,推动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71%以上。开发公益性岗位3100个左右。举办招聘会不少于900场次。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4。6万人次以上,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4万人次以上。
二、推进举措
(一)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扩大“三公里”就业圈覆盖范围,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更多社区达到“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加大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
(二)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开展“百万大学生兴皖”“两强一增”行动,运用市场化社会化办法增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岗位供给。常态化开展“接您回家”活动,逐步缩减农村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募集开发一批见习岗位和公益性岗位,确保有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参加见习活动,确保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安置公益性岗位。加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统筹做好退役军人、退捕渔民、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三)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开展“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落实重点用工服务“白名单”制度。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鼓励企业“点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上菜”。发挥市内、外劳务协作机制作用,常态化开展劳务对接活动。启动高水平技师学院、优质技工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创建,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开展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围绕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试点,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高校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对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按照不低于6000元/年的标准给予奖补,主要用于社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及“三公里”就业圈宣传推广等,所需资金从各级财政资金列支。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300-500元/年/人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100元/次/人的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400元/年/人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
(三)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聚焦脱贫劳动力、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企业员工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就业促进行动方案(推荐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就业促进行动方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策划,2024年母亲节活动策划,清明节扫墓活动策划方案及流程,小型员工团建活动方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