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范文大全 > 详情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作者:安皖翼2024-01-29 13:42:03

导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篇一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德法新思想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总书记强调:“要理直气...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甄选5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篇一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德法新思想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总书记强调:“要理直气壮办好有知有味、有趣、有料的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好地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2年7月27日至29日,我参加了沧县教育局组织的2022年暑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实施线上研修活动。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罗嫣才老师的《新课标导向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怎样做增值评价》、钟守权老师的《新课标导向下思政课育人的独特性及教学策略》、孙静老师的《新课标导向下如何运用学业质量标准推进主题学习》、钟亚老师的《新课标导向下怎样落实思政课“八个相统一”要求》、王丽敏老师的《新课标导向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策略》等课程报告,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从他们的讲解中汲取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教学思路,也为他们透出的知识力量、教育艺术魅力所折服,为我今后学习新课标、课堂教学实施等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一、认识深化,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提升

  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内容和课标要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认识到课堂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涉猎、深度汲取,合理利用教材中现有教育资源并合理扩充。在方法上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认为,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二、素养强化,加大了教学方法的改进

  新课标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新课标细化了培养目标,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等。

  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的课堂必须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突出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设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施。我们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贯彻五大核心发展理念,不断改变育人方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当更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过程性能力的提升,而非以往的关注学业成果。以后的教学活动,我会更关注教材本身与孩子实际生活、所处环境、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通过深入学习,我觉得我们思政教师的肩负重任、任重道远。

  三、引导为先,明确了教学内容的丰富

  学习中,各位老师积极贯彻落实“八个相统一”要求,提出具体教学建议。钟老师结合大量具体的课例进行了细致的讲述。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超越三维目标,把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置于核心位置,制订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结合思政课的特点,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脉搏,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思考社会问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既要把教学内容讲清楚讲透彻,也要注重启发学生,把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

  四、学以致用,领悟了教学实践的真谛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总之,通过与专家近距离“对话”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心中要有大局观,要不断学习,提升教育素养和专业素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争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关注学生生活,认真践行核心素养,努力提升课堂效率,积极助力学生发展,让学生认识和学会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篇二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已经于4月21日正式颁布,并且将于今年九月开始实施。新课标整合小学原来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原来的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对照之前的课程标准,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学生发展需要,凝练道德与法治课程,着力培养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主要变化。

  1、彰显课程的育人价值。课程标准对每个核心素养从内涵、表现形式和培养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这五个核心素养各有侧重、各有指向,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形成统一的整体。

  2、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依据自我认识、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3、构建综合性课程体系。基于学科本质及育人价值,提炼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提升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习生活相结合。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4、凸显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有机统一。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段衔接,提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总目标,同时按照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制定学段目标,形成学段间有序衔接、层层递进的目标阶梯。课程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是重要的育人载体,直接关系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质量,涉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党和人民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应时代之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课程的育人功能,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合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教师采用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通过学习,更新理念,克服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提升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业务修养。新旧课标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转变,德育观的变化。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积极做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新标准修订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课标的引领导向作用,将课标精神贯穿到思政课当中,进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育人的有效性。教育和社会发展是相互塑造,课程修订具有里程碑意义。社会的发展必定对教育提出新要求,教育也需要用前瞻性的理论回应时代,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业的未来接班人。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篇三

  暑期,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标培训,并完成相关培训任务。专家讲解声情并茂,细雨如丝。虽然只有短短三天时间,但是我受益匪浅。对于今后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及时更新理念

  新旧课标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转变,德育观的变化。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切实可行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已的亲身经历、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涤孩子的心灵。了解教材编的意图,积极做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与学生一起成长。

  二。营造道德课堂

  ”德育本身必须是道德的,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德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号。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达成,还应该表现出卓越的教育伦理品质,让课堂氛围充满尊重和真实,让每位学生得到公正对待,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在德、智、体、美、劳中,德育为首。让学生在活动中做人让学生懂得感恩,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父母。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接纳老师的不完美接纳同学的不完美。允许同学的不同,换位思考,团结同学。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四、激发学习兴趣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竞争机制。生活处处皆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遇到困难,教会学生想办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难免,正确对待挫折。

  五。增强了可操作性指导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道德与法治是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

  六。核心素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种核心素养不是分解的动作,是一致性、连贯性的动作“成品”。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影响个人的一时,而应是能够“内化于心、外化行”的一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即便学生不能清晰的记得老师所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依然能够深刻的认同老师所传授的道理。

  七。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重要方面。然而,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对于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同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乐于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这种关于正能量的评价就是一种行为评价。

  《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新课程标准呈现了下列亮点: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2。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课标的指引下,我们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更多的教育资源,一定会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3。有机融合多种因素,构建全新德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通过新课标的解读,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意义。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篇四

  为更好发挥义务教育课程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课程设置试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新的时代环境,于2022年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我作为一名一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以本学科视野,在研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后,深受启发,略有所感,故有此文。

  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角度来看,本次课标的修订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细化学科培养目标

  此次修订,在课程目标上围绕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展开,给出了总体目标,并针对四个学段详细设置了不同学段的学段培养目标,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和合理的层次性,形成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科学体系,不仅让不同学段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方向,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时代新人这一最终目标的实现打下稳固基础。

  2。整合道法课程设置

  此次修订还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从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举措利于学科内容的整体化构建,针对不同的学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科本身更具科学性和整体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仅能够让他们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形成过程性和整体性认识,培养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思维,增强学习效果,还能够让他们从不同阶段学科内容侧重点的不同,间接感知自身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作用;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科的整体教学逻辑,清晰了解学生的学科学习经验,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能够更加突出重难点,让教学更适合学生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指导课程内容教学

  课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以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为主线,加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信息素养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金融素养教育,总体构成课程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

  此次修订,针对不同学段的不同学习内容,提出了不同的内容要求,并针对每一内容要求给出了相对的、具体的教学提示。教学提示由学生任务和任务目标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比如针对第四学段学生(7-9年级)法治教育内容要求之一“认识基层民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给出的教学提示为“以‘走进村委会、居委会’为议题,访谈村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了解基层民主制度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实践”,其中确定议题,并进行访谈为学生任务,了解基层民主制度的生动实践则为任务目标。这一教学提示强化了课程标准对“怎么教”的具体指导,且教学提示本身也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4。刻画学业质量标准

  此次修订围绕学生每一阶段课程学习结束后,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不仅整体刻画了学业质量标准,而且对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进行了十分具体的描述,标准本身体现了对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针对性要求,整体来看,呈现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性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为不同学段道德与法治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参照的、具有层次性的判断依据,能够切实引领和监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5。生动化教、学评价

  利用和落实好评价环节,能够诊断、激励和改善教与学两方面的效果。在本次课标修订中,在原有给出的教与学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基础上,不仅对教学评价的方法、内容、呈现形式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要求,而且针对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列出了一些样题,作为命题参考。总的来讲,课标利用命题案例,生动形象地强调了命题需要在结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突出真实的情境创设和优秀的、先进的情景素材,设置明确的任务(最好能够创新任务的形式),强调了命题之精髓要凝聚于核心素养。

  我认为,面对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修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所应该做的不仅是认真研读新课标,并形成一定的感悟,还要以课标所修订的内容为敏感点,结合教学实践,将其作为科研方向产出理论成果,还要将课标中的可操作性建议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更要让课标所始终围绕的核心素养成为贯穿教学各环节的灵魂,在脚踏实地的同时,勿忘仰望星空。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篇五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十分珍惜能够聆听全国著名专家罗嫣才、钟守权、孙静、钟亚、王丽敏教授关于道法新课标的详细解析、学习的机会。通过27日至29日的网上学习交流,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认识了更多的专家老师和老师朋友们。首先要感谢专家们的精彩讲座,我从他们的讲座中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和方法;从网络教学观摩和课标研读材料中我学习了课标增值评价的技巧;落实思政课“八个相统一”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策略;新课标导向下育人的独特性及教学的策略;从大家的评论中我获得了更多的见解。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一、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目标,指明了教学方向。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课首先要依据课标和学情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吃透教材,要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把握重点和难点。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了许多有艺术性的资料。如: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插图漫画等等。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做创造性的创新挖掘,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等等,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把道德与法治知识学活了。教师在引导教学内容时,灵活运用艺术性材料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挖掘材料还要注意确定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文本中有一些内容同学们不易理解的,教师应该对其深入理解,然后找到一种易于让学生们掌握的方法。新教材中略去了的部分有些在生活中还是很有用的地方,教师应该补充讲解,而且还可以弥补教材滞后性所带来的缺陷,充实学生的知识、体验。

  其次,研究分析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学生和我们是不同时代出生的两代人,他们和我们在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很多不同,我们不能用我们的眼光去看这些学生,更不能用我们的思想去认为、要求他们。教材中有的内容学生知道的很多,但有的却根本不知道。有些东西他们根本就不以为然。所以我们只有去研究分析学生才能对我们的教材进行取舍和增添,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课堂。

  最后,要研究教学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在认真阅读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确定了重点和难点后就要找到最恰当的方法来突破。什么时候讨论,什么时候思考,什么时候老师给予适当的铺垫,什么时候给予慷慨演说,我们教师都要认真思考,周密布置。这时候老师就是一个导演,你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这部戏的成败。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上好道德与法治课,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而是要善于利用课本,把课本知识、事例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授,善于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到道德与法治课就在我们身边。能够联系生活,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教材的生活化、具体化,教师在课前就要做好充分准备,制作好课件,课件要尽可能涵盖知识面,但又要突出主题,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深刻。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资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且可以获得即时反馈。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并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它能把过去单一的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可有效扩大知识面,增加主体参与的选择性;它可把教学内容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过程。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即真正体现出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四、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重视反思,及时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坚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就要珍惜时间,不断努力,坚持学习。这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知识背景,在平时的读书中积累自己,积淀一定文化底蕴,教师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又建立起独特的风格,这样就会具有你自己的个人魅力。有个人魅力的教师,在这样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一定很活跃,心情一定很舒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愉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总之,要做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一份热心,对家长的一片诚心。用老师的人格改变学生的灵魂。要考虑学生什么时候需要我,学生最需要我什么。我要做学生最需要的人,我要做学生最需要的事,只有这样才配当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促使学生爱学、学会,用好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也才能体现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价值,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责任,用我们的双手,去实践道德与法治的真正价值。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甄选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新年活动主题公司年会感言优秀模板幼儿园六一创新形式庆祝活动获奖通报怎么写,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