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详情页

课堂教学感悟

作者:紫铭轲2024-01-29 06:58:42

导读:课堂教学感悟 篇1 一、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准确无误有。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艺术需要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科学则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教课,既要生动—...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课堂教学感悟(精选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课堂教学感悟 篇1

  一、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准确无误有。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艺术需要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科学则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教课,既要生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热爱文本。更要严谨——上几遍,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得更好,率先垂范,学高为师。我们是南方人,说好普通话不是一件易事,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往往分不清,读不准,碰着困难就要请教老师、学生或查字典,教师有不懂的是正常的,用不着回避,可怕的是滥竽充数,敷衍了事,教给学生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读课文,不但是读通,还要读熟,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走进文本,把握课文的脉络,掌握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候,一个巧妙的教学主意,往往就产生于对文本的熟悉。

  二、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当球王贝利踢进第1000个球时,记者问贝利:“你踢进的1000个球中,哪一个球最为精彩。”贝利说:“下一个”。

  其实,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对那些优秀的教师来说,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备课要不断修改,教学得经常调整,一成不变是行不通的。用同一个教案去教不一样的学生,其教学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备课笔记是教师写下的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这是预设的,是教师在课堂前的“一厢情愿”。而课堂教学会由于教学对像,时代背景等因素不同,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谓瞬息万变。这便要求教师不断进行修改,适时调整自己的备课,教学就是这样,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理解它的真谛。

  课堂教学感悟 篇2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在教学中学生的被动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确立的。

  一、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要将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兴趣、进取精神、参与热情,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必须改变保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能以学生不积极配合,时间紧,教学任务完不成为借口,又回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才能使课改深入进行,否则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以“问题”统领课堂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进行“问题”设计。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紧扣教材,贴近学情,角度小、易切入,能引起学生兴趣,具有层次性、能延伸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1课时教学时,依次提出四个问题:①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它们性质一样吗?C60也是碳的单质,其性质与金刚石、石墨相同吗?②苏打、小苏打知道吗?它们的化学式是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吗?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何异同?④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如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如何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前三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通过看教材,与同学交流,能回答上来,但第④个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多数学生不敢回答,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示,最终由学生解决,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方法,增强了自信。

  三、多给学生创设表现的平台

  在以问题统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际上就给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平台,同一问题让几个学生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探究,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回答对了进行表扬;回答错或不全面,表扬他敢于回答、积极思考的精神,分析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演示实验让学生做,激发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做演示实验的学生高兴极了,已经形成人人争做演示实验的好习惯。因此,只要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就会积极、自觉、主动地表现自己,激发学习兴趣。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扩展学生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便于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展示实物式图片,化学实验、课堂检测均可使用多媒体。但多媒体使用要适时、适当,同时还要有板书,这样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五、注重教师的教态

  课堂教学教态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在教学时教师恰当配合、灵活运用,便构成了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有时甚至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实践证明,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情绪生活。所以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以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研究也表明,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中以表情姿势辅助说话,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更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六、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从而促进学生学。具体地说,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确定方向,选择内容,教给方法。教师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5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总量的最大化。

  七、坚持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是动态过程,教师要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课后反思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如从教学方法上,从问题的设计方面,从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从知识的把握方面,从教学成功的方面,从需要改进的方面等。坚持进行教学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感悟 篇3

  郝恒奎老师的高效课堂示范课,让我领略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聆听了郝老师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讲座,感触很深。

  一、高效课堂教学给我的印象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多个黑板的教室里,找不到老师的影子,老师只是在“不启,不懂,不发”的关键时刻出现。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也都有利的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真正是“我要学。如果能长期坚持这种做法,那么在学生们离开了这所学校后,不管在哪里学习,他们也都知道自己今后怎样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情感基础

  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位学生,也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不岐视每一个差生,让后进生本已自卑的心灵得到安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自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话下了。

  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关键

  1、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在学生预习的同时,应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行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开放课堂,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3、教学要面向全体。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在今后教学中,利用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学生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使之成为小老师,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好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差生,生生动起来的浓厚学习氛围。

  英语高效课堂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数学高效课堂模式之我见

  我个人认为因学科的不同,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一定局限于一种模式。只要“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不改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比如说数学课堂,创设切题情境,再加上适当的问题引导也可以实现高效的目标。而且,对于现在数学的课时紧、任务重的现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势必会耗费大量时间,所以数学的高效课堂需要在这样的现实中寻找一个平衡。

  总之,今后我要取英语教学的高效课堂之长,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高效课堂特色。

  课堂教学感悟 篇4

  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乌鲁木齐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共听了四个专家的讲座,观摩了五节示范课。专家们的讲座精彩生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体现了小学数学最前沿的教学理念,诠释了他们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和魅力。使我更加明白了在“教学中,以前教材采用的方法没能体现估算的学习价值,只是把估算当成一个技能(知识点)去教,为了估算而估算。今后的教材采用“寻找区间”的方法,则注重学生估算意识和方法的培养,建立一种规划的意识:解决这个问题,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索规律”和“分类”案例的讲解,使我更进一步地理解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不断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感悟。在教学中口号是:“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普通教师教知识,优秀教师教过程,卓越教师教智慧。

  五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位教师的课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教学内容更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平时在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是利用书上的例题,重点教学生如何描点画折线,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张健老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充分感知新知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了创新。教学描“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教学生如何描“点”,而是先让学生比较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格图有什么不同,接着问学生为什么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方格,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对着线,学生明白“点”应该画在线上,接着让学生思考“点”应画在什么地方,这个“点”应对着几个方向?

  二、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只有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

  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听课虽然很快结束,但是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课堂教学感悟 篇5

  12月3日到四日在德州学院礼堂听取了四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他们分别是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张冬梅老师的“认识米”、钱守旺老师的“24时计时法”和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现象”。课后听取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报告,感觉真的是震撼,震撼于他们对课堂的执着追求,震撼于他们对数学教育的深度思考,震撼于他们对数学教学的全力付出,震撼于他们对学生的深度了解,震撼于他们的学识,震撼于他们的课堂,真的不愧为特级教师。现就对他们的课及观点进行归纳以与同仁们共享。相信你读后应该有所收获。

  一、对教什么的深度思考。

  刘松老师提出的“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观点”,虽然这个观点不是他第一次提出来的,但是他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是知识、技能?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到新课标的修订,提出了对升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没有进步,对课堂教学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对学生成绩的追求成为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导致我们不能做正确的事,对教学成绩的过度追求,导致我们越是能正确的方法追求成绩,离教育的目标越远。

  二、备课要做文献综述

  新鲜吧,早听说过课题研究要做文献综述,还没有听说过上课也要做文献综述,是的,上课也要做文献综述。牛顿说的好,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我们教师备课往往看教学参考书和教材,再就是到往往搜索教案,借鉴一番。这是我们普遍的做法。刘松老师的做法是再中国知网上将某一课题的教学成果搜集起来,看一看前人是怎样上这节课的,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哪些是值得借鉴的,怎样做才能不重复别人的老路,创新教学设计?他的这种备课方法值得借鉴。

  三、备课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难点是什么?

  上课的这几为特级教师,都是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的,他们都进行了教学前测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如刘松老师的课乘法分配率教学的真正难点在哪里,通过课后问卷得出,对8×5+5×2这种分配率的用法是难点,教学后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进步。再如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一课,创设情境时出示的挂钟,时针分针都认为是旋转,对于钟摆的运动只有8.5%的学生认为是旋转,绝大多是认为是平移。正是在这样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才能让情境创设的更有效。

  四、对一节课的打磨是一不断的过程。

  通过这四位特级教师在课后的说课和讲座中,了解到,每一节课的成功的背后都做了大量的劳动,基于对学生、对教材、对目标的把握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更新设计的过程。在王彦伟老师的课后报告中了解到,关于“倍的认识”一节课,经过多年的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是一个认识上不断深化,理念上不断提上,设计上不断改进的过程。相比之下想一想,我们虽然有的上过十年、二十年的数学课,真正能够上好的课有几节呢,我们针对一节课进行过持续的研究吗。通过对一节课的持续研究,积累备课、上课、思考的活动经验,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师需要在课堂打磨、课堂教学思考中积累教学的活动经验,只用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五、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很重要

  钱守旺老师和刘松老师还有王彦伟老师都再这方面进行了讲授,看来这是专家们的共同做法。他们有奥苏贝尔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如钱守旺老师讲到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这节课时,他进行了一个课堂前测,发现学生对于整数除以分数都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而存在的最大疑惑是“明明是除法为什么要变成乘法来计算”,在算法上也只会用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并没有别的算法,结论是假期学生都上过辅导班,辅导教师仅仅将计算法则告诉学生并且机械训练没有讲解过程,在了解了以上信息后,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而刘松老师讲的那个教师上9+几一节时,学生明明对计算结果已经都学会了,还是要从头开始教学的做法进行了批评,由此看出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教学是多么的重要。我想,这就是有的老师上公开课是喜欢选择每个单元或者独立单元没有前后联系的内容上课,就是学生的基础比较好把握的缘故吧。

  六、钱守旺老师的20条主张。

  1.观念更新,理念内化

  2.读懂学生,把握起点

  3.读懂教材,丰富内涵

  4.先学后教,少教多学

  5.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6.植入文化,增加广度

  7.渗透思想,增加深度

  8.适度拓展,增加广度

  9.局部美容,增加亮度

  10。问题引领,增加温度

  11.几何直观,化难为易

  12善于举例,深化理解

  13.裸学裸思,深度参与

  14.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15.让出黑板,天地更宽

  16.题目变式,思维变活

  17.四基扎实,后劲充足

  18.既为经师,又为人师

  19.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20.跳出数学,感悟教学

  七、要善于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

  这四位特级教师都提到了善于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目前全国提倡一纲多本,面对同一课题,研究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有利于我们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本质内涵,钱守旺老师甚至连香港、新加坡的小学数学教材都参考过,相信这一点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借鉴意义,不同版本的素材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不像我们只研究一种版本的教材,视野狭窄。在报告中王彦伟老师提到,他到全国讲学往往逛一下书店,买一套本地的教材来参考。在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过程中完善自己对某一专题的认识。

  八、注重体验,注重活动。

  四位特级教师的课堂,都特别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张东梅老师的米的认识一课,通过四次活动让学生感悟、体验一米有多长,不断调整学生一米的表象。收到良好的效果,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现象,也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强体验和感悟,刘松老师的课堂让他学升在动作中体验感悟,课堂非常的精彩纷呈。

  课堂教学感悟 篇6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据此,我校明确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的“自主合作、实用高效”的课题研究,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和参与,以期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即研究如何在高效课堂中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课堂教学实效有极大的相关性。构建高效课堂,必先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从学生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求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下面从“如何设想、如何实施、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进入高三后如何进行调整”等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几点认识和感悟:

  一、“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

  为了改变数学课堂沉闷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导学案的形式加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初步设想如下:

  课前:学生预习学案,小组合作探究,由组长负责,各小组成员互相督促,完成学案上大部分内容。

  课上:前3分钟教师简单点出本节主要内容,并当场分配本节各小组的展示任务,然后留约5分钟进行课上进一步的讨论。其间教师要到各小组中去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说明:为什么任务不提前分,主要是防止各小组只准备本组分到的内容,不能充分预习全部学案。为节约时间,这一环节也可以在课前把分组任务打在课件上,由科代表上课前打开。)第8—35分钟是学生展示时间,各小组派本组1到2名成员上台讲解本组分配的内容,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对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当场提出质疑,或提出不同的解法。在展示其间教师可以有适当的引导,但不可打断学生的思路。讲解和质疑结束后,教师要给出简要的点评或纠错,必要的难点可以精讲,对做得好的小组提出表扬,做得不够好的也应多鼓励。第35—40分钟,针对本节内容准备3—4道当堂检测题,检查听课效果。最后3—5分钟,教师小结本堂课内容,布臵课下作业和下节预习内容。 课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生整理本节学案和预习下节学案。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的最初设想,下面谈谈在具体实施中,各个环节我们又是怎样做的。

  二、“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细节

  课前环节:

  各小组应全面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多与学生提前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无特别的困难。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和引领者,不要让学生有孤立和茫然的感受。上课前由科代表与老师交流,合理分配小组展示任务。

  分配任务环节:

  为了督促学生提前预习全部学案内容,我们当天的任务都是当场分配的。因为各个小组的总体水平也有差异,所以任务如何分应由老师注意掌握。当各部分难度差异较大时,把艰巨些的任务分配给总体水平较高的小组,适当照顾水平较差的小组,这样可以保护好差生的自尊心。当各部分难度差异小时,就随机分配,或以抢答的形式来分配。 课上展示环节:

  分好任务后各小组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讨论,统一意见,然后由本组的代表上台展示。在这一环节,老师充当主持人,组织各小组轮流展示。要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教师在交流开始前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渐培养成习惯。展示前的讨论时间教师应深入学生的学习小组去,了解准备情况,是否出现错解,有无困难等,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随机应变。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的评语一方面起有评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起指导作用。例如:对说的好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对语速太快的学生提醒慢点说,好让大家都听清楚等等。

  每位同学上台时大家都给以掌声鼓励,激昂气氛。为了防止展示环节成为优生的舞台,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我们规定每组成员都要轮流上台,各组互相监督,发现有违规的组可以当场要求换人。在同学展示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提出质疑,面对质疑,展示的同学给予解答,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如果无法解答,可以由其他组成员给予帮助。对质疑成功的学生和其他组帮助解答的学生也给予掌声鼓励。如果学生无法解释清楚时,由老师对这一难点进行精讲。

  每位同学展示结束后,老师要进行适当的点评,表扬他做的好的一面,然后再指出要注意的地方,或进行纠错。

  在改革的最初阶段,教师随时都要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学会倾听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听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更能弄懂别人要表达的意思,吸取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充实自我。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教师的榜样示范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发言人能说得更明白、更大胆,听者也有了责任和机会,课堂交流效率会大大提高。对于刚开始课改的班级,这些要求教师要多提醒,作为新的课堂规范常抓不懈,并把它们放在同交流内容一样重要的位臵,直至学生养成习惯。

  课堂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老师除了组织好有序的展示活动外,还要对学生的讲解过程适当引导,对讲的不到位的点要进行必要的补充或精讲。我们的目的是学会、学好,

  课堂上不搞形式化,要收放自如。时间虽然放给了学生,但还是要有一条线在老师手中掌握。

  小结环节:

  老师简要小结本节内容,点出重点难点。这一环节也可以是老师引领学生自己去总结完成。对本节课上表现突出的小组予以表扬并布臵下节学案内容。

  高效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评促教”的评价思想,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实施半年多以来,“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显现了其促进转变学习方式和态度的积极作用。学生的表现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最初我们以为实行起来会很艰难,担心学生们都不肯上台怎么办。但实行了才发现其实学生们很乐于表现,上课时情绪也高了,积极性也高了。最大的作用就是没有睡觉的了。通过调查也显示,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不再是光等着上课时去机械地听和记,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了。同时还促进了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学生不再仅仅以做完题目为目的,还多方面思索、探究问题的实质,总结一类问题的思路。为了讲好题,应对同学质疑,还探索了多种解法等。实施了高效课堂模式的几个班级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班级学习气氛好,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这说明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学习的确有促进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是与传统学习方式并驾齐驱的两个轮子,传统性学习主要是继承,有利于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发展传统,主要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二者的融合将促进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四、“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既体会到了成果,也发现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目前班里学生座次一般是按照学习成绩排定,致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多数集中在第三、四排,也就是分组的第三、四组,造成了各组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较大,最后两排的差生较多,总体实力差,有较大的学习困难,影响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上台展示的同学口才差异明显,有时会影响进度,造成拖堂。所以老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让学生讲什么,怎么讲,其他同学怎么听,老师应该如何引导,都需要好好探索一下,力求真正做到高效。开始的时候学生上台就是把自己做题的过程念一遍,虽然调动了课下的学习积极性,但课上的效率仍旧不高。为了不浪费课上的宝贵时间,我们试着引导学生讲讲思路,怎么去想到的,重点的步骤怎么去做的,难点如何突破等。我们正在努力提高课上的效率和展示的效果,也希望其他老师多给我们建议。

  3、“团队”精神还没有深入人心,仍然有同学觉得展示是个人的事情,没有当成一个集体的事情去努力做。这方面如果有班级管理者参与

  可能会有所帮助,将小组展示情况与班级管理的积分挂上钩等。另外从高一就开始抓的话效果能更好些。

  最后,要注意防止形式化。模式不是死的,我们要走进模式,更要走出模式。

  五、进入高三以后我们的调整

  高三是整个高中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应将学生考学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为了适应高三特点,我们也相应地作了一些调整。例如我们正在进行的一轮复习,主要知识的梳理,方法的归纳,重要例题的精讲由老师完成,以保证查缺补漏。学案的课前预习、自我检测和课后提升部分尽量由学生们自主解决。

  平时的复习课可以这样做:

  在知识梳理环节后可以安排“热身练习”,每组展示一道,共6道题。这6个题目有的来自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部分,有的是老师新加上的题目,既督促了课前做,又促进了课上的集中精力。在精讲例题和方法后,安排“学以致用”环节,用几道小题当堂检验课上所学。

  习题课仍然可以按前面的模式,整堂课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多了解哪些是需要讲的,合理分配任务。特别难的题目还可以由老师精讲。

  爱因斯坦说过:“人们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能力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这一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论断,启发了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

  教育过程不是照搬书本,也不是照搬自己或他人经验的过程,没有浸润大脑、能力、智慧的“照搬”跟有效的学校教育和成功的教师人生永远无缘。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希望我们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科研中来,发现一个新的更丰富的自我,从而也能发现一个更广阔的教学天地,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多做一份贡献!

  课堂教学感悟 篇7

  首先,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出去学习的机会。走进大师的课堂,犹如出风拂面,让人清新而又自然,感觉名师们的课堂就是那样简约而又新颖。有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简约的数学课堂,剔除喧嚣与华丽,最终变得干净而美丽,它虽简单,但脱离肤浅,而成为一种风格,成为一种气质,成为一种内涵,成为一种深刻。

  徐长青老师,他讲的课是《统筹与优化》,内容是很经典的烙饼问题。在课堂上,徐老师没有借助任何外来教具,也没有很完美的课件,他的课件甚至很简单,只有一张华罗庚的图像和一幅主题图,然而整个课堂效果却很好,学生们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集思广益,化繁为简,轻轻松松就把知识和方法学到了脑子里。听了徐长青老师的课,无不为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我感动于课堂上的师生之间的自然和谐;感动于老师的纵横千里、收放有度;感动于孩子们的灵动思维、挑战创新;感动于师生全情投入、生机勃发。他所营造的大气、流畅的课堂是我教学的理想追求。一节好课,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徐老师的课就是这样,幸运的这个班的孩子们,将会永远铭记这节课。

  徐老师课设计的巧妙,把生活和课堂练习起来与使知识不受生活的束缚,语言生动活泼,肢体语言及其丰富。

  当听完徐老师的讲座《简约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后,更是让我产生思想震撼,他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

  徐老师很注重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中,出现过多次慢举30s,你的回答更精彩等语句。学习思维的养成,整个课堂都在“经验+经验=新经验→规律”的思维中进行,感态度的养成,开头的导入和结尾的升华都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育人,给学生的知识贴上标签等等。

  简约教学追求的是朴素灵动、反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徐长青老师所提出的简约教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简约思想,“化繁为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这一理论的追溯,恰恰体现了简约教学的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的实践特征。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数学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探究,虽然成不了名师,但我也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一个学生喜欢的课堂,有一个发展学生的课堂。

  课堂教学感悟 篇8

  12月3日到四日在德州学院礼堂听取了四位特级的数学课,分别是刘松的“乘法分配律”、张冬梅老师的“认识米”、钱守旺老师的“24时计时法”和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现象”。课后听取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报告,感觉真的是震撼,震撼于他们对课堂的执着追求,震撼于他们对数学教育的深度思考,震撼于他们对数学教学的全力付出,震撼于他们对的深度了解,震撼于他们的学识,震撼于他们的课堂,真的不愧为特级教师。现就对他们的课及观点进行归纳以与同仁们共享。相信你读后应该有所收获。

  一、对教什么的深度思考。

  刘松老师提出的“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的观点”,虽然这个观点不是他第一次提出来的,但是他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作为一名教师,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是知识、技能?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到新课标的修订,提出了对升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没有进步,对课堂教学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对学生成绩的追求成为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导致我们不能做正确的事,对教学成绩的过度追求,导致我们越是能正确的方法追求成绩,离教育的目标越远。

  二、备课要做文献综述

  新鲜吧,早听说过课题研究要做文献综述,还没有听说过上课也要做文献综述,是的,上课也要做文献综述。牛顿说的好,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我们教师备课往往看教学参考书和教材,再就是到往往搜索教案,借鉴一番。这是我们普遍的做法。刘松老师的做法是再中国知网上将某一课题的教学成果搜集起来,看一看前人是怎样上这节课的,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哪些是值得借鉴的,怎样做才能不重复别人的老路,创新教学设计?他的这种备课方法值得借鉴。

  三、备课要了解学生的真正难点是什么?

  上课的这几为特级教师,都是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的,他们都进行了教学前测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如刘松老师的课乘法分配率教学的真正难点在哪里,通过课后问卷得出,对8×5+5×2这种分配率的用法是难点,教学后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进步。再如王彦伟老师的“认识旋转”一课,创设情境时出示的挂钟,时针分针都认为是旋转,对于钟摆的运动只有8。5%的学生认为是旋转,绝大多是认为是平移。正是在这样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才能让情境创设的更有效。

  四、对一节课的打磨是一不断的过程。

  通过这四位特级教师在课后的说课和讲座中,了解到,每一节课的成功的背后都做了大量的劳动,基于对学生、对教材、对目标的把握不断提高认识不断更新设计的过程。在王彦伟老师的课后报告中了解到,关于“倍的认识”一节课,经过多年的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是一个认识上不断深化,理念上不断提上,设计上不断改进的过程。相比之下想一想,我们虽然有的上过十年、二十年的数学课,真正能够上好的课有几节呢,我们针对一节课进行过持续的研究吗。通过对一节课的持续研究,积累备课、上课、思考的活动经验,由此可以得出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师需要在课堂打磨、课堂教学思考中积累教学的活动经验,只用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课堂教学感悟 篇9

  课堂教学改革在我市试点学校已经开展了进两年,我校也进行一年,可是对也这样的教学模式,我还是存在的许多的疑惑和不解,不知道如何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看不到改革成功的希望,对教学工作的开展感到困难重重。这次的教学培训对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感想很深,体会很多,有了一定的收获,受益匪浅。我认为要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做到: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

  在集中培训学习中,听了好多现代教育数学理论,结合高效堂,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程观上,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创建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己也体会到,要转变观念,解放学生,让学生学会生活,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导学生,去感染学生才是我们应有的教育价值观。

  二、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器重我。要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当学生表现得没有积极性,否认自己的成绩的时候,教师用“中断定势”的方法打断其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来表现对学生的认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再产生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为。

  三、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这样的课堂才会变得高效。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有了兴趣,还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及时起点拨导向的作用。合作学习很有好处:第一,拓宽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第二,培养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合作精神。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5、体现现代课堂结构,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要把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而学生则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其教学方式方法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师积极性高,学生主动性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体式结构的教学方式方法是现代启发式,学生自学,老师进行针对性精讲,师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题,探讨真理。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堂教学活而不空,实而不死。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在这样课堂里,学生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消沉、忧虑、紧张,高效的课堂是无从建立的。

  3、营造能够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能实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对自己负责。如果总是觉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对自己毫无责任,也是没有学习效率可言的。

  4、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所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课堂教学感悟 篇10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我们课后反思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我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学习与发展的核心手段。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更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反思。

  一、加强教学问题情境的反思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关系,用产生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为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作好铺垫。由此支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

  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能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

  二、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用结合的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反思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让学生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要靠近课本,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这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亲近感。

  教学中,要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科学地设计探究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学生对学数学的反思。要使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隐含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要求学生时刻关注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理论联系实际、多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并将所学数学知识具体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三、加强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从人的动作、参与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理解、掌握新知。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包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用数学的思想去处理这四个方面的意识。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决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例如两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四、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的反思,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全体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基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尽可能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展开研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中设计的讨论题,教师要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既能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活动质量。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反思,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不断求学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课堂教学感悟(精选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课堂教学感悟我是接班人直播个人心得体会管理学心得体会范例集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体育教师学习的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