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共____省委____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荐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共____省委____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__版)》等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制定《____县中学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劳动实践中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以育人为主、创收为辅”,在学生得到劳动教育的同时,获得丰收的喜悦。
二、领导机构
为保证劳动实践基地有序高效的运行,学校成立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组下设工作组
组长:
成员:
三、实施办法
1、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将牡丹园中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分成18份,由高一年级18个班级承包,各班组织学生参与种植、管理和收获,后勤中心提供必要的劳动器具和场地维护。
2、各班可利用所承包的土地栽种适合当季的瓜、果、蔬菜、花卉等,兼顾经济实惠、便于养护等原则,种子和菜苗由各班自费购买,最后收获的农产品归班级所有。
3、加强过程化管理,班主任不定期组织各班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学习播种、翻土、除草、施肥、浇水、收菜等劳动技能。
4、劳动中要有劳动教育,要注意劳动安全,要教育学生不得故意采摘、损坏其他班级的农产品。
5、劳动后要有劳动记录,学期结束前学生要提交劳动实践体会一份,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劳动出勤、劳动纪律、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等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估。
四、考评奖励方案
学校对各班级的劳动实践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考评,学期末组织成果验收,并纳入班级常规考核,考评优秀的班级由学校颁发奖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优先推荐上级相关评优。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思想,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响应学校弘扬劳动精神的号召,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引导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二、总体目标
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原则
1、坚持思想引领。
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
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
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四、课程设置
劳动课程每周一节。单周单班劳动实践课,双班劳动理论课;双周单班劳动理论课,双班劳动实践课。
五、实施策略及规划
1、把劳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之中
劳动教育有着广泛的育人功能,在劳动中能够融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但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德,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深入发掘教育资源,并渗逐到相关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强广大学生践行劳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意识。
2、把劳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中
学生宿舍的日常卫生打扫,每周的卫生大扫除,各类活动的志愿者,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家务担当,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多种方式的劳动实践,在实践中传承劳动精神。
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
3、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
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5、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结合本校实际,加大宣传力度,围绕劳动的丰富内涵,通过精心设计宣传海报、主题标语、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等形式让劳动教育随处能见,随时可学。通过各种校园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劳动教育不仅具有实践性,更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学校将继续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劳动活动、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更要让学生在劳动中理解和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理解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____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学校实际,结合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四、劳动教育目标和内容
(一)明确劳动教育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二)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三)学段要求
1、小学
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指导学生:(1)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培养集体荣誉感;(3)进行简单手工制作,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指导学生:(1)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2)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3)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懂得生活用品、食品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
2、初中
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让学生:(1)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2)定期开展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3)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3、普通高中
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指导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2)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3)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4、职业学校
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2)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3)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四、劳动教育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
(一)劳动教育途径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1、学校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职业学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课程内容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并经历必要的实践体验。
2、学校要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职业学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3、学校要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
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
4、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学校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要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
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综合运用讲座、宣传栏、新媒体等,广泛宣传劳动榜样人物事迹,特别是身边的普通劳动者事迹,让师生在校园里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二)劳动教育关键环节
学校要注重围绕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从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出发,把握劳动教育任务的特点,抓住关键环节,选择适宜的劳动教育方式。
1、讲解说明。围绕劳动为什么、是什么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正面引导,指明轻视劳动特别是轻视普通劳动的危害,让学生明辨是非。加强劳动知识技能的讲解,让学生认清事理,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原理、程序、规则,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术。讲解要与启发思考、示范、练习等结合起来。
2、淬炼操作。围绕如何做的问题,注重示范与练习,让学生会劳动。强化规范意识,注重从最基本的程序学起,严守规则,避免主观随意。强化质量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每个步骤、环节都要精准到位。强化专注品质,注重引导学生对操作行为的评估与监控,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始有终。
3、项目实践。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真实、综合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注重劳动价值体认,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需求,选择和确定劳动项目。强化规划设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对项目实践进行整体构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不断优化行动方案。强化身体力行,锤炼意志品质,敢于在困难与挑战中完成行动任务。
4、反思交流。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指导学生思考劳动过程和结果与社会进步、个体成长的关联,避免停留在简单的苦乐体验上。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劳动的体验和收获,肯定具有积极意义的认识,纠正观念上的偏差。将反思交流与改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长。
5、榜样激励。围绕劳动的精神追求,树立典型,激发劳动热情。注意遴选、树立多类型榜样,不仅要有大国工匠、劳动模范,还要有身边劳动表现优异的普通劳动者和同学。指导学生从榜样的具体事迹中领悟他们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明确要求学生在日常劳动实践中努力向榜样看齐。
(三)劳动教育评价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1、平时表现评价
在平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要覆盖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注重从行为表现中分析把握劳动观念形成情况。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等他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要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情况,收集整理相关制品、作品等,选择代表性的写实记录,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2、学段综合评价
学段结束时,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结合综合素质档案分析,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建立诚信机制,实行写实记录抽查制度,对弄虚作假者在评优评先方面一票否决,性质严重的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在高中开展志愿者星级认证。高中学校要将考核结果作为毕业依据之一。推动将学段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
3、开展学生劳动素养监测
将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定期组织开展关于学生劳动素养状况调查,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的监测。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引导、反馈改进等功能。
五、劳动教育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
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劳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机构和人员承担推进劳动教育的职责任务,切实加强条件保障、专业支持和督导评估,整体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条件建设
1、丰富和拓展劳动实践场所
统筹规划和设置劳动教育实践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学习、生活有关场所,逐步建好配齐劳动技术实践教室、实训基地,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可以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学校实训实习场所和设施设备等劳动实践场所,为中小学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联系安排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学校安排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原则上本区域本乡镇由学校自行安排决定,跨区域跨乡镇的劳动教养实践基地认定必须报教育局审核同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推动中小学、职业学校建立师资交流共享机制,发挥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为学校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创造条件。
3、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各校要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同时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二)强化安全保障
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三)督导评估与激励
教育局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对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学生劳动实践组织的有序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督查和指导。
(四)加强宣传引导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挥中小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基础教育体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现就我校劳动教育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弘扬“劳动光荣”的时代风尚,引导、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格。
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劳动实践育人途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据学段特点、学生特点、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主要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通过劳动教育,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拓宽劳动视野,提高劳动素养,使其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设计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四、实施策略及规划
(一)科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实践
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统筹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共享劳动实践基地、实训基地等,形成良好劳动教育环境与平台。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功能室清扫等劳动实践岗位。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四)防范风险。
强化劳动安全意识,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把劳动安全教育与管理纳入组织实施内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制定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安全操作规范,并组织培训考核,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
五、综合评价
(一)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学生劳动素养重点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思维、劳动品质等4个方面。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开展平时表现评价、学期综合评价,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
(二)建立教师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从教师劳动教育的定位和规划、内容体系建设、实践场所建设、实施质量情况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将教师履职情况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育教学考核内容。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劳动意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体会“劳动光荣”的深刻意义。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劳动教育课安排方式
根据学校划分的责任区,每周安排一次卫生大扫除,每天早饭后、晚饭后进行校园保洁,全校全天公共区域、楼道等清洁大包干,其余时间各班只负责本班教室清洁扫除(因需要特别安排除外),该项内容作为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年级、班级评分记入学生量化成绩。
二、班级及学生会成员职责
(一)班级职责
1、负责教学楼、实验楼的楼道、楼梯、楼梯扶手及门窗等的打扫及保洁;
2、负责学校操场、篮球场、绿化带的打扫及保洁;
3、负责学校内所有道路的扫除及保洁;
4、清除责任区内内的垃圾废弃物,清洗垃圾箱,做到随时清除;
5、劳动课期间的常规值勤,秩序维持及检查记录。
(二)学生会成员职责
1、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校规校纪,自觉争做劳动模范,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校园的良好风尚;
2、学生实行责任区域包干负责制,负责搞好班级分配给每个同学的责任区域的全天卫生保持和常规管理,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校园;
3、学生会具体责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打扫责任区卫生
(2)责任区保洁
(3)责任区常规值检查勤,包括:乱吐乱扔,言行不文明等及有违反校规校纪的其他行为,记录并上报。
三、组织职责
(一)政教处
负责活动安排,标准制定,检查考评,违章情况统计通报,劳动技术指导。
(二)总务处
负责物质保证,工具发放,回收。
(三)班主任
分配落实责任,组织督促,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保洁,评价每个学生的劳动情况,记入个人综合评价鉴定评分。安排科任教师的指导区域。
(四)科任教师在所任班级劳动期间按课程表规定的该班课程表时间到班上与班主任一起共同组织、指导学生劳动。
四、劳动标准
(一)楼道
1、地面无尘、无迹、光亮;
2、墙裙无污迹、洁净;
3、墙面、墙角、屋顶无尘,光亮;
4、及时清除责任区内垃圾箱,有效维持区内秩序,有力纠正违章行为并填写“检查量化记录表”交政教处。
(二)公共区
1、无石块、纸屑、烟头等垃圾废弃物;
2、无积水、淤泥、痰迹;
3、草坪、绿化地带无纸团,塑料袋等废弃物;
4、每日清除两次以上垃圾箱;
5、有效维持责任区内秩序,及时纠正填写“检查量化记录”。
(三)教室
1、地面无垃圾,卫生无死角;
2、讲桌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
3、卫生工具摆放整齐有序;
4、门口垃圾桶盖及外桶干净无垃圾。
(四)宿舍
1、干净整洁,物品用具摆放有序;
2、墙壁布置高雅,内容具有知识性和激励性;
3、叠被,枕套枕巾、床面整理干净;
4、衣物自己收拾,并有序叠放;
5、洗刷用品无灰尘,摆放有序。
(五)个人卫生
1、不留长发,常理发;
2、勤洗衣服勤洗澡,身上无异味;
3、勤修指甲,不留长指甲;
4、不穿戴与中学生身份不相称的服饰。
五、检查评定及表彰奖励
检查实行定时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相结合。定时检查时间是上午8;00、下午18:00,检查有普遍和重点抽查两种形式;班级不合格者除不能参加先进班级评比外,凡涉及到的有关个人该学期期社会实践不合格。班级成绩优秀的,加入班级量化成绩,并给于物质奖励。
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纠正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育人目标
1、通过开展劳动专题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强化综合实施。积极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临港区周边工农业可利用资源,根据学校生源特点以及师资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四、课程实施
(一)确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二)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责任分工。在我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综合实践课、多元发展课、研学旅行课、劳动主题教育课进行全方位整合,课程中心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与学习效果评价,教师中心做好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过程管理与培训,学生中心、各级部积极做好家长的引导教育工作,认真做好劳动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四)规范实施过程。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五、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一)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根据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参考目前我校音、体、美、信息、通用技术等非文化课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经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二)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
(1)“档案袋评价”。要求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教育课程档案袋,里面包括劳动教育出勤登记表、劳动教育活动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成果等与劳动教育课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做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学校每学期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4)等级认定评价。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完成、学习效果等情况,给予等级认定,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六、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政策支持、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二)经费保障
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校内通用技术教室的改造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的拓展,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度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四)设施保障
大力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在礼参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积极联系周边农村地区的农田、采摘园等作为学校的学农实践基地,联系台子镇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五)安全保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师生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推荐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6S管理行动方案,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中心城区停车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城区公共停车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