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范文大全 > 详情页

最美家风故事

作者:江辰希2023-11-29 01:13:22

导读:篇一:最美家风故事 我的父亲已过97周岁,但始终不服老。比如:81岁学骑摩托车,90几岁还在骑电动车,我担心他的安全,再三劝阻都没成功,他说:“方便进出。”多次摔伤不声张,...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最美家风故事(甄选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最美家风故事

  我的父亲已过97周岁,但始终不服老。比如:81岁学骑摩托车,90几岁还在骑电动车,我担心他的安全,再三劝阻都没成功,他说:“方便进出。”多次摔伤不声张,或推说上楼梯时不小心擦破了皮,他说:“没关系。”多次病危住院,都未见惊慌失措而泰然处之,他说:“既来之则安之。”对于我们趁过年过生日送去礼金,总认为没有必要,他说:“够用就可以了。”即使走路已经不便,也不愿使用我们买来的轮椅,他说:“还用不上。”已是体弱多病近百岁的老人了,还想自己动手修好旧家电,他说:“还能用。”

  回想父亲的这些言行,都体现了一种精神——自强不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则是:“不要哭,要坚强!”

  在我幼年时的一个傍晚,我因被人打出鼻血,痛哭至父亲夜晚下班回来,父亲问清缘由后,不仅没有安抚我,反而教育我:“不要哭,要坚强!”此话深深地触动并印刻在我的心灵。自那以后,不论遇到什么情况,这句话都会涌现我的心头,增添我的力量,激励我不断前行。

  有助于克服艰苦

  在小学时,我身体弱小,为强身而参加游泳培训。遇深秋初冬,室外气温较低,池水冰凉,有时甚至还有薄冰覆盖,下水十几分钟就浑身发抖、脑袋发胀。即使如此,我也硬着头皮坚持下水,心想这是锻炼考验,如果连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能锻炼成功,要想成功,就必须克服艰苦。结果,不仅学会了游泳,增强了体质,还被选入了区少年游泳队。

  有助于战胜困境

  在黑龙江建设兵团时,一天上午,单人完成任务后回十来里远的连队。本想通过白雪覆盖的沼泽地抄个近路,不料走到一半,积雪越来越深,直至没过膝盖,走不动了。眼看已近中午,四周空旷无人,心想如果走不出去,到了夜晚,不仅要挨饿受冻,还会有野兽威胁,那可糟了,因而必须设法走出去。我想到了,可以踩着来时的脚印倒退至出发地,然后再从道上赶路。当我回到连队时,已近傍晚,虽又饿又累,但很欣慰。

  有助于扛住压力

  在兵团时,曾因连队工作问题给领导提意见、为知青战友反映情况等,被上纲上线、屡遭不平。我既非常气愤,又深感压力沉重,非常难过:想不到,满腔热血、千里迢迢赴疆报国,却成了挨批对象,有好长一段日子,心不安,睡不好。但同时,我又想到,我是为公说实话,没有为私说坏话,要相信群众相信党,该坚持的就要坚持,而工作必须照样努力去干好。最终,获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赞赏。

  有助于排除干扰

  在某地委党校办公室工作时,为了帮助职工子女解决参军就业所必需的文化学历问题,我在抓紧做好原有工作的同时,又主动揽活,发动各方,组织操办了业余高中文化补习班。谁知,正在忙这忙那、日夜辛劳时,周围却冒出了“想出风头”等异议,好似一盆冷水泼我全身。我虽感烦恼,但坚信这是好事,始终没有动摇。当学生们顺利拿到毕业文凭时,我感到由衷的快慰。

  有助于培养小辈

  对女儿和小外孙,我和妻子(她曾被抢救3次,骨折3次,都坚强挺过,从不叫苦)不仅以身作则,还常讲一些坚强事例,并强调哭没用,要坚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女儿4周岁时,一食指骨在托儿所被折叠椅挤损,极痛,然而当送她去医院的女老师难过掉泪时,女儿竟会说:“阿姨,你不要哭。”我知道后,既心痛又骄傲,我的女儿多坚强!如今,小外孙到医院接种疫苗,即使看到身旁孩子因打针哭喊,他也不躲避;到医院做去除眼睛麦粒肿手术的治疗过程,他都很配合,医生夸道:“这孩子,真行!”

  回顾70多年的亲身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人生是磨砺,人生是奋斗。曲折坎坷是常态,甜酸苦辣是调料。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面对困难,哭是没有用的,必须坚强,勇于取胜。如何强,如何胜,是人生必修课题,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而始终坚持“不要哭,要坚强!”则是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共同前提。——这,于己于家乃至于国,都是非常有益、非常必要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要哭,要坚强!”

  篇二:最美家风故事

  家风又称门风,说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和生活作风。在中国世代传统文化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越是大世家、书香门第,越是具有本家特色的家风。放在我个人来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细细想来家中虽没有什么警世恒言,长辈既没有谈过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也没有白纸黑字的裱起来挂在墙上让大家传诵,但其实在潜移默化中那些烙印上美好品德的家风已经润物无声了。

  在奶奶成长的那个不富裕的年代,她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很少给我们讲什么大道理。可那句“勤乃发家之本,俭为致富良方”总挂在奶奶嘴边,时时刻刻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当看到我们浪费粮食时,就会提起《朱子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小小年纪自然不懂,有时候还会和奶奶赌气,吃饭的时候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就偷偷丢掉,但无一例外每次都被发现,此时奶奶的筷子准会重重的敲在我的手背上,留下一个红印子,饭后也总会唠叨她那时候就连树木树皮都被吃光的饥荒年代,临了再加上一声“浪费粮食简直是造孽”的叹息。

  奶奶不仅在饭菜上讲节俭,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一样勤俭节约,直到现在家中都保留着曾在祖屋大门上挂着的“格子”布帘,小时候没少被我用来“擦手”。在此之前还好奇的问奶奶家里的小布块没用了干嘛不扔掉,奶奶跟我说: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东西也是可以发挥大用处的。于是那个夏天,奶奶一针一线将一堆没用的布条变成了一帘冬天御寒的布门帘。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忆起那时发生的事情,我感动最多的是因为他们那一代人经历了更加困难的人生,但对生活的态度永远那么简单质朴,拥有一颗朴素的内心。

  时间不紧不慢地流逝,长大后的我在课堂上学习了上世纪奶奶那一辈人所经历过的战争、自然灾害等历史片段,也从影片记录中了解了那段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了解了那个和我们如今这个物质富足截然不同的年代。我突然明白了奶奶那一辈人珍惜粮食的内心,也更加敬佩他们经历了缺衣少食到如今的衣食无忧,仍能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珍惜每一粒米每一件物件来之不易的初心。斗转星移,现如今我也参加了工作,当我再想将剩菜倒掉的时候,我便想起了从前那段有趣美好的时光,一个拿着两根筷子步履蹒跚的老太太,正指着一个小孩儿絮絮叨叨……每念至此总是深深怀念奶奶的教导,怀念奶奶那简朴的生活、朴素的穿着,还有那勤俭节约的“唠叨”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上。我想这关于勤俭节约的“唠叨”就是家风,它一直存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引导着我,让我一直都努力做一个勤俭质朴的人。

  时间过了良久,奶奶在她所营造的精气神儿里离我们而去,她曾经的敲打和唠叨都变成了回忆。她没有留给我们这些孙儿什么东西,留下来的只有那份沉甸甸的爱以及得到小辈们传承的家风。上次隔了许久回家,看到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侄女也开始在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恍然间想起了曾经因为浪费饭菜奶奶打我手背的日子,想起了奶奶在那个夏天的傍晚认真缝补的背影。这几年关于奶奶的很多记忆已经逐渐模糊,但我一辈子忘不了奶奶耐心教诲,忘不了奶奶疼爱我们的每一个瞬间。

  天下以国家为基,国家以家庭为本。家,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每个人都从家庭中开始成长,接受着父母辈的影响,打上最初的人生烙印,一辈子都无法磨灭。身教甚于言教,我正是在成长和生活的平凡小事中,逐步学习传承了奶奶那勤俭质朴的家风,并给我的生活带来持续的正能量,当然我会把这种家风世世代代传承和发扬下去,这才是家风的意义。

  篇三:最美家风故事

  小时候很怕父亲,因为父亲很严厉,从来不跟我们亲热嬉闹。一米八四的大个子和笔挺的身材更是对我们形成了巨大的威力。每天只要一听见门外有父亲的脚步声,我们姊妹五人马上就敛起笑容,赶紧各自学习或做事去。

  父亲是公社的食堂管理员,要想往家里带点吃的那是顺手牵羊的小事,但是父亲从来不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国家经济严重困难时期,家家户户饿得眼睛都绿了,到公社、生产队偷东西的事情常有发生。我们家八口人,天天喝面糊吃野菜,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把食堂里的馒头、麻花带回来几个,让我们也解解馋,饱饱肚子啊!可是父亲总是空着手回来,到家里吃饭的时候,他说“我不吃了,我在公社吃得很饱,肚子没地方装了”。其实父亲说的是假话,他是想省一点粮食给我们吃,母亲最清楚。

  父亲从来不许我们占公家便宜,他说:“公家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动,看都不能看,因为你看了就想拿,拿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父亲的严加看管下,我们一家人天天饿着肚子,也不敢走到公田里去偷掰一穗苞米,偷摘一颗苹果。每到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父亲就提醒我们:上学、下地干活都不许走生产队果园边上的路,免得担嫌疑。我们不服气,心想“不从那走从哪走?我们不偷不就行了吗?”父亲看出我们的心思,正告我们:“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你从那边走,看果园的人就得出来看看,是不是有人偷果,给人家添麻烦。”我们只好听父亲的话,绕着道上学。

  父亲的教育虽然没让我们得到“实惠”,但是却得到了左邻右舍的称赞。生产队长开会表扬我父亲,说“曲洪山会教育孩子,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父亲是生产队里最信得过的人。有一年秋天,生产队要储存上千斤地瓜作种子。队里没有地方,只能放在私人家里。那时家家都想从中捞点便宜,都自告奋勇。队长对我父亲说:“放在你家最放心!相信你!”父亲觉得这是莫大的荣耀!比拣了钱还高兴。回到家里二话不说就把西屋大炕滕出来。地瓜这东西特别娇惯,温度太高了长芽子,太低了又怕冻坏。父亲就让母亲每天做饭时注意火候,保证西屋炕不凉不热。

  地瓜运来的时候,生产队没过称,以示对父亲的尊重和信任,父亲坚决不同意,队长只好大略称了一下,说是1200斤。队长说:“放时间长了,会跑水分,春天过后份量就不会这么多了。”父亲记住了1200这个数字,天天告诫我们不许偷吃,如果谁动了公家的地瓜,他要以家法处治。母亲有点不高兴,说:“这么多地瓜,孩子们饿了吃一两个也算不了什么,要不然让他们换一家去。”父亲听了这话,眼睛一瞪:“我看谁敢!”母亲就不敢吱声了。

  西屋没有门,只是一块布帘子,一掀就可以进去,可是父亲的嘱咐像打雷一样,我们连动一下门帘都不敢。第二年春天,生产队来拉地瓜,一过称,不但没有短斤缺两,还涨称了(其实队长当初过称时就故意少说了一些)。这件事传出去之后,父亲的声望更高了,“手脚干净”成了众人对父亲的一致口碑,也从那以后,生产队年年把地瓜存放在我家,又年年按期如数地拉回去。

  父亲就是这样传承着祖宗的家训,保持着清正高洁的品格不受半丝污染。他一生没有从公家拿过一张纸,没有在公田里拣过一粒米,没有在山上砍过一棵树,甚至没有挖过一个树根,他的心地就像他的衣服一样永远干干净净,整齐严肃。

  父亲的不贪公物让我们有了好家风,一代传一代,直至今日。前几天,我和先生商量清明节为公婆扫墓的事,路挺远,小叔的车只能坐五个人,如果我和儿子也去的话,就只好再打一辆车。我先生说:“我单位的车闲着,我可以开去。”我儿子马上举手报告:“妈妈说公家的便宜不能占,你开单位的车不是占公家便宜吗?”我和先生相视一笑,当即决定不用公车,我和儿子换个时间坐出租车单独去。

  我们深深地怀念父亲!是他老人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保持了清正家风长久不败。在父亲过世的第四十三个清明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真诚地道一声:“父亲您好!我们感谢您!”

  篇四:最美家风故事

  一九九三年八月一日下午七时许,起风了,故乡的天空突地变的黑暗,我敬爱的爷爷去了!希望一切牵挂都随着这阵风而去。本以为思念的悲伤情绪已经在爷爷离去的这三十多年日子间宣泄得所剩无几了,可是当手指在电脑的键盘上敲击时,眼泪竟会似断线的珠子般跌落。恍惚间又想起了爷爷曾经的样子、曾经的声音。他老人家冲着我微笑的慈颜依然亲切地浮现在眼前,他喊我乳名的声音,依然清晰地回荡在耳边……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一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见多识广,在家族内有着很高的威望。在族长八爷英年早逝后,对家族内的大事他都主动联合大家去做,对有困难的亲属给于尽可能的帮助。他孝敬老人,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他总是千方百计地要给老人们单独做些可口的饭菜和蒸上些白面馍馍,不管是劳作的再晚再累也都不忘向长辈们请安问好。他不仅尊老还很爱幼,和自己的几个兄弟都相处得非常和睦。记得父亲曾经讲过这么一件小事:我的一位表叔在铁路上工作,得到了一个让亲属免费坐火车去华山旅游的机会。因为二老双亡,表叔自然就把车票给了他最尊敬的舅舅我的爷爷。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件旁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可爷爷却把这难得的机会让给了他的弟弟。在生活困难时期,爷爷出门时买了一双雨鞋,回家后他自己舍不得穿,就把这双新式鞋也送给了弟弟。爷爷有三个外甥,因为年幼时父母早逝,无人照料,爷爷就把他们接到家里抚养,供他们上学读书。直到这三个孩子分别走上工作岗位,娶妻生子后才让他们回到各自家中。也正是这样,爷爷备

  受族内同辈及晚辈的尊敬。每逢过年过节,大家都常来家里看望他老人家。我们家族里亲人们居住的较为分散,可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是哪个侄子家做了好吃的,都不会忘记给他老人家端上一碗,谁家有什么大事小情的都愿意找他老人家给出出主意做个主。事情虽小,可足以体现出爷爷在晚辈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在爷爷主持家族事务的三、四十年中,族内人们团结一心、互帮互爱。在村里人的心目中,这是一个团结和睦、勤学上进、兴旺发达的家族。因为爷爷经常鼓励孩子们学习,让孩子们以学业为重。基于爷爷的教导,大家目标一致、互帮互学、努力进取。因此,家族中在县里、省城等地方工作的人数最多。

  爷爷一生辛苦劳作,对于农活他样样精通,是一把好手。他曾任生产队里的务棉花技术员,由于他认真负责、精耕细作、科学管理,他所领导的务棉小组的棉花产量总是远远高于其他队,在全公社也是名列榜首。解放后,无论是在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还是人民公社,他总是在完成了本职工作后还对集体的事情格外关心。爷爷在担任生产队保管员的多年时间中,由于他尽职尽责,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领导把什么事情交给他办也总是非常放心。公社的广播站还多次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

  爷爷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积极向上。爷爷年轻时带领着几个兄弟辛苦劳作,除种地外还时常做一些小生意来维持家用。基于他们的勤奋,使家业逐步扩大、家中大小农具基本齐全、人丁兴旺,日子过的蒸蒸日上。在记忆里,爷爷亲手制作出售的“花花”农村过年时家家户户门楣上张贴的彩纸,意愈“平安吉祥”,承载了我幼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爷爷先是在厚厚的草纸上用铁凿打出各式的图案,然后掏空、整理、压合、着色,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仔仔细细。一沓沓草纸从开始毫不起眼的模样,到晾干后五颜六色的铺满整个院子,花花的完工,让我觉得是那么的神奇。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贴上了爷爷亲手制作的花花,仿佛那就是能工巧匠笔下的一幅幅水墨画,煞是好看。童年记忆中爷爷还是位吹笛子高手,每当看见爷爷从那一小节竹子中小心翼翼地取出薄薄的一层竹衣,然后轻轻地贴在笛子里,美妙的音乐声就会通过爷爷的嘴唇和轻轻舞动的手指,从笛子里飘荡出来,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

  爷爷他老人家信奉佛教,闲暇时念经颂佛,为乡亲们祈福平安,他的足迹遍布了附近的十里八村。爷爷一生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爸爸曾经给我们讲过这么一件小事:有一次爷爷和同村的乡亲去田间务棉花的途中碰到了一个卖菜的老乡,那个乡亲无意间跟爷爷提起,说今年的黄瓜都要败了,可家里的人还没有吃过一次。爷爷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便从自己并不宽裕的荷包里拿出一些钱给这位乡亲,说:“给孩子们买些菜吧!”像这些爷爷帮助他人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对于爷爷来说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他老人家还经常教导我们,要乐于助人,勤于思考,要讲文明讲礼貌,一个人的成败荣辱决定于自己的行为之善恶和努力与否,只有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才能有所收获。记得小时候爸爸把爷爷接来家里住,爷爷时常给我讲些小故事。故事的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大体就是些要知书达理、尊老爱幼和如何为人处事等吧。这些谆谆教诲都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使我受益匪浅。

  爷爷去世后,村里的乡亲及附近的教友们都来给他送别。村里给他送上了一面横幅:“村之楷模”。这横幅正是对爷爷一生的真实写照,也给他老人家的一生作出了一个完美地总结。

  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也许爷爷活着的时候我不会有如此多的感慨,但是一旦失去了再也回不来了时,才会觉得爷爷在我的心目中是如此的重要!痛苦与思念是难免的,爷爷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言行举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晚辈为人处事的榜样。我也会将爷爷一生积德行善、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这些品行讲给我的孩子,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好好的工作、好好的生活,将这样的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在这里我谨以这种方式来怀念爷爷,今生、来世,我永远都是爷爷的好孩子,安息吧,爷爷!

  篇五:最美家风故事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也都寄希望享有家庭幸福。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好的家庭里必定有好家训,而家风就是自己家的风气,家里的风气不好,必定会影响到子孙后代。每一个家庭里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它可以让一个家变得美好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我家的家规是孝顺。爸爸妈妈常挂在嘴边说“百善孝为先”,行善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儿女的义务责任,孝敬父母不仅是我们家的家规,也是我们一生的责任,孝就是要尊敬老人,孝顺长辈,多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长辈说话,我们作为晚辈的一定要听,绝不能当耳旁风,最主要的是不能顶撞大人,吃饭必须等长辈动筷子了我们才可吃。爸爸总是说孝顺,尽孝,没有顺没有尽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我家的家训是诚实守信。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一生都记得诚实守信,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跟我讲《狼来了》的故事,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讲。以至于现在这个故事我感觉自己都能倒背如流了,而诚实守信四个字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我们会说谎,殊不知,这样只会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对我说过:做错事情不要紧,如果说谎为自己开脱,那么这个说谎的严重性要比做错事情的严重性厉害一百倍。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勇于承担自己的一言一行,无论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都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错,也要自己敢于承担,不能退缩。

  我家的家风是勤俭节约。小时候,爷爷总会将包装袋攒下来,手工编成各式各样的篮子,又结实又漂亮,拿着买菜或装东西又美观又实用,爷爷就常讲:“节俭兴家,浪费可耻。”这个浅显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响着我的言行,我养成了不攀比,不浪费的好习惯,这得益于我严格的家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表达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同样也让大家珍惜粮食。每当蒸米饭时,妈妈经常把淘米水存在瓶子里,等到需要浇花的时候再用,养过鱼的水也可以浇花,我们家的花长得倒是挺生机勃勃的。洗过菜和洗过脸的水可以拖地,为了不浪费水,要进行水的二次利用,可是妈妈说这是“美德。”

  正是有了家规——“百善孝为先”,所以我们家“家和万事兴”;正是有了家训——“诚实守信”,所以我们家每个人都值得信赖;正是有了家风“勤俭节约”,所以我的家人都很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全家其乐融融。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我希望我家的家风家训家规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每个家庭的家规都有多不同。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规的载体。在生活点滴下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千千万万个家庭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从而带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相信我们在这种良好家规的教育下,未来一定辉煌美好灿烂。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篇六:最美家风故事

  “无社交之烦扰,无名利之劳形。读书益大脑,散步练残身,君子曰,安贫乐道。”闲来无事,又翻开了爷爷病中颤抖着手写下的《长乐铭》。日久天长,已经褶皱的纸张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已见模糊,但他乐观善良、坚韧不拔、勤俭节约的品格却力透纸背,穿过岁月长河,成为我们的家风,无声地守护和滋养着这个家。

  爷爷一生酷爱阅读,在我的记忆里,他病中的床榻上,轮椅的椅背里,随时都放置着各种书本。每逢寒暑假,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爷爷讲故事。精彩纷呈的小故事,血肉饱满的历史人物,构筑成了我对这个世界最初的画像。“孔融让梨”教我尊老爱幼,懂得谦让;“三尺巷”教我大度礼让,宽厚豁达;“岳母刺字”教我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腹有诗书气自华”爷爷说,“毛主席在闹市都可以读书,这是多好的榜样啊,你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不知从何时起,我的枕边也开始放上了书,睡前随手翻几页,早已成为了习惯。读书带给我心灵的涤荡,人生的启示,使那些平凡无奇的日子都被点缀地熠熠闪光。

  爷爷的乐观坚韧更是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五十多岁的时候,突发脑溢血,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在无数个午夜梦回里,我总能看到爷爷拖着一半没有知觉的身体,扶着轮椅背在院中复健。“嗒……嗒……嗒……”这缓慢又沉重的脚步声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八载春秋冬夏,每日早晚,看着怀表,数着步数,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向前挪动一步,却欣喜于每一圈快一秒,少几步,硬生生在院中走出了一条跑道。因为震撼,所以深刻。儿时的我总在心里暗自忖度,爷爷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毅力。我问爷爷,累吗?爷爷说:“累啊,可是越是觉得累越要靠坚持,这世上的事情,哪儿有毫不费力就能做成的。”说着哈哈一笑,“红军长征克服千难万险走过了二万五千里,才有你今天的美好生活,现在这也是爷爷自己的‘长征’啊。”后来,在学习想偷懒时,在工作遇到难题时,在生活感到挫败时,每当我想要放弃,一步一步,这坚定的步伐,总会一声声的敲醒我,告诉我,不要颓丧,要迎难而上,要坚持不懈,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要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豁然。

  爷爷平日非常节俭,看不得任何浪费,甚至我给他挤多了牙膏都会微微皱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眼大肚小的我总爱剩饭,爷爷就让我站在餐桌边一遍一遍的背诵《悯农》,然后自己把我的剩饭一粒不剩地吃掉,终于彻底改变了我的这个坏毛病。他常说要以太爷爷为榜样,太爷爷是位老红军,爷爷告诉我,他为人质朴,对物质的要求极简单,对自己“抠门”,却将攒下的工资用来帮助村子里困难的乡亲。他说共产党员不能只想着自己,他是替无数牺牲了的战友一起活着的,哪怕个人的力量很小,也要发挥出他的作用。那时我不是很懂,可这些话早已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一步一步引导我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当我看到张富清、黄文秀,看到疫情中千千万万冲在最前线的共产党员,我又想起了他,那个披着泛黄旧军袄却精神富足的人,那个教我们勤俭节约的人,那个把乡亲放在心上的人。

  “家不在富,有德则名”“知足长乐,为座右铭”。潜移默化的影响,胜过千言万语的叮嘱。虽然爷爷离开了,可这些言传身教却如同一颗种子,已经悄无声息地生根发芽,慢慢地在我心中长成一颗参天大树,成为了我最坚实的依靠,最长久的指引。这种如化雨春风般柔和又强大的力量,润物细无声的从容,代代传承中的领悟,便是家风对一个家最好的守护吧,仿若明灯,照亮心扉。

  守好了家,才能守好国,家风连着党风,好的家风可以涵养好的作风,好的作风又为我们树立了好的家风。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自省笃行中传承好家风,修身齐家,砥砺前行!

  篇七:最美家风故事

  近年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被越来越多的部门提上重要位置。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推进师风建设尤其重要。纯正家风能涵养纯正师风,纯正家风能助力师风建设见实效。

  纯正家风为教师精神世界作“储备”。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明白,纯正家风既是一种长期而严格的道德修为,更是一种使自己长远受益的必备修养。精神世界有了这样充足的精神“储备”,才能师风纯正,才能够确保初心使命。

  榜样能够影响人感召人,千万个家庭讲正气、彰正气,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发展希望。我家的家风是严于律己,勤奋进取。

  虽然父母都是农民出身,但是他们从小就教我严于律己,勤奋进取。一个家庭可以贫困但是不能懒惰,一个家庭可以困苦但是不能懈怠。父母都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吃的苦比其他兄弟姐妹多,但是他们从不抱怨,而是多担待,多友爱。母亲吃苦耐劳,勤奋进取,自己有好的东西首先想到别人,有苦自己扛。虽然没有上过学,却学会了简单的识文断字,演算对账,除了在工厂里做清洁工作,还帮人打零工,又支起来一个小小的杂货铺,让我和弟弟能够吃穿不愁。父亲从小就去外地打工,学了一门手艺,虽然泥瓦匠又苦又累,可是他却从不曾放弃,靠着这门手艺,带着兄弟们一起盖上了房子,娶了亲。也让我没有失学,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父母的严于律己,勤奋进取的精神就是我家的纯正家风。现在我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直努力前进,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严于律己,勤奋进取的良好家风,伴着我一路成长。在学习阶段,我一直成绩名列前茅,从未让父母失望;在工作阶段,我一直勤勤恳恳做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紧跟时代,取得了优异成绩。看着我的各种证书和奖状,我暗自给自己鼓劲,在以后漫漫的人生航程里我会带着这样优良的家风,奋力前行,永不停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学习与纯正的家风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务必要具备纯正家风,才能涵养师德师风。

  当今时代,科学高度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人才。新一轮的课程改变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地进行着,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这就需要我们积极进取,不断学习。

  我热爱教育事业,用心进取,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的挑战自己。这得益于我的纯正家风严于律己的精神。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才能以身作则。

  家风涵养师风,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师风筑牢家风,父母甘于坚守家庭,筑牢家庭基石。我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社会的教育之恩。

  篇八:最美家风故事

  我的故乡是渭北旱塬上一座平凡而美丽的小村庄,我们祖祖辈辈在那里生活。故乡的老屋是一个深深的院子,有前院、中院和后院,有那窑和巷窑,还有院里那棵红枣树和爷爷养的那头老黄牛。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生活普遍贫困,我们村更是苦不堪言,因地处山峁,极度缺水,每天的人畜生活用水都是靠人力从山沟里挑回来,姑姑曾忆她幼时和爷爷一起挑水的苦日子,说那时就发誓要好好读书。

  爷爷奶奶当了一辈子农民,一直住在老屋。爷爷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就过世,今年也是奶奶三周年祭。记忆中爷爷仅有几张发黄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爷爷和不满周岁的我的合影就显得弥足珍贵。上小学后,奶奶会经常给我提起爷爷,说他年少时苦读医书,曾有一次屋外社火锣鼓喧天,他仍在屋里看书学习,后来十七岁就出师行医。他当年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中医大夫,行医四十余载,乡邻评价他“医德高尚、全科施治、医药兼通、善于学习、尤精脉理”,不论阴晴雨雪、白天黑夜,总是随叫随到,事事以患者为重。父亲的日记本上记载“粗通岐黄济乡邻,宽仁厚德心善良”,这就是赤脚医生爷爷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想念奶奶的时候总会泪眼婆娑,对她充满了感激和爱戴!奶奶和我共同生活了32年,我曾经总是以为奶奶太絮叨,饭桌上掉的馍渣、饭碗里留下的米粒没吃干净,给长辈一只手端饭等等,都会被她数说半天,后来才知道这叫家规。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忆起小时候每年春节都是一家人围坐在土炕上的场景,看她们蒸枣花馍、炸油果子,听奶奶讲村里的人和事,回头想想那时和奶奶在一起过年就是最幸福的事。奶奶是一名地道的农村妇女,她没读过书不识字,但是在我心中她就是一个教育家、有大智慧的人。我家世代农民,本应以种地为生,爷爷奶奶共育六个孩子,孩子多负担也重,但是他们坚信读书有用,贫苦没有压垮他们,就算“砸锅卖铁”都要让孩子们读书!

  爷爷奶奶的一生,是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的一生。无论是爷爷在世还是走后,都是奶奶勤俭持家、抚育儿孙,把全家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奶奶的一头白发,洁净的一尘不染,就像她的一生经历了满世沧桑,却依然朴实无华。渭北农村以麦为重,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想起那些年一家人一起麦收的场景,大家弯腰割麦和父亲用木锨扬场灰头土脸样子,尤其是奶奶步履蹒跚给大伙送饭送水的背影像一块烙印挥之不去。那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精神,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最淳朴的奋进精神!

  正是因为爷爷奶奶的谆谆教诲,父亲高中毕业在村办小学当了四年民办教师后,终于在1978年成了村史上第一名本科生,用奶奶的话说就是“我娃赶上了好时代”,要知道当时村里和他同龄的孩子们,有的在农村务农一辈子,有的去煤矿挖煤一辈子。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人发奋读书“传帮带”,陆续就有参军入伍的,有考上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的,直到今年堂弟考取澳门大学的博士生,都慢慢的走出了故乡那片黄土地。

  已退休多年、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现在仍爱读书,坚持练写毛笔字数十年。家里书桌、床头和案几上摆放的最多的就是书。每逢有亲朋来家,他总是不忘叮嘱晚辈们要多读书,多学习。“厚德载物”是他对我们说的最多的至理名言;“谦受益、惠迪吉”是我们的家风家训!优良的家风是一坛苦冽的老酒,越酿越醇;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滋养万物。

  往事如茶,碎忆如花。我怀念我的故乡,那里是爷爷奶奶生活劳作过的地方,我的父辈成长的地方。现如今,故乡早已旧貌换新颜,美丽乡村建设功不可没。但我还是忘不掉那里的黄土残垣,一孔孔破旧的窑洞,一层层绿油油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峦沟壑,一村朴实的同族亲人,我的根永远在那里!我更怀念我的爷爷奶奶,正是因为有他们深深体验过生活的艰辛岁月的困苦,才让我倍感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是一名气象工作者,对待工作我一丝不苟;我还是一名军嫂,为支持爱人在高原安心服役报效祖国,独自扛起家庭重担,没有任何怨言。我的孩子现在3岁了,我也会将爷爷奶奶的无私奉献、品德高尚的优良家风继续传承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给他讲他们的故事,因为那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最美家风故事(甄选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最美家风故事优秀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2023年安全生产月警示教育观后感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