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本学期,我所任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推荐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本学期,我所任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现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8人,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但有部分学生能力较差,惰性较强,思维能力较差,应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开学分班质量检测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小数乘法,这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然后现再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从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措施: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4、充分利用课本中主题图的数学信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计算的兴趣。
课时安排:8课时
(二)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
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时要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的算理及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措施:
1、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关注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同时还关注学生的一些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按排:11课时
(三) 观察物体,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措施:
1、充分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和学生动手搭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切实组织好课堂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四)简易方程:这单元内容在学生学习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意义表现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
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其中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方程的意义”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稍复杂的方程”则是 “解方程”的发展。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简易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措施:
1、关注具体实例,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教学时,充分用好教材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安排:12课时
(五)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而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和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教学史的认识。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算理)
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操作。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在本单元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切忌由教师直接演示讲给学生。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困生进行适时点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课时安排:9课时
(六)统计与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及求法。
教学难点:
1、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2、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并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教学时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进行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弄清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3、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于最中间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活动,然后再利用中位数的这一特点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
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七)“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 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数字编码简单方法的探索,学会用数编码。
教学难点:数字编码的运用。
教学措施:
1、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探讨用编号的方法来区分不同的人或物。
2、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线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会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进度安排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本学期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1、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6、8单元)
本册教材在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的四则计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此外,安排探索和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7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以前教学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能计量相对较小的平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用来计量土地面积就显得很不方便。为此,本册教材安排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领域(第9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这对于学生统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统计意识的增强是极有益处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的“分一分数一数”与“移一移数一数”渗透了初步的等积变形思想,为进一步探究多变性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校园的绿化面积》中的“想想算算”重点安排了“割补”的方法把稍复杂的平面图形转化成常见的基本图形的内容。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估计树叶、手掌等物体表面的面积;《校园的绿化面积》中测量、计算草坪的面积、设计花圃;《了解周围的家庭》分别为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设计的便于操作的调查活动等,都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导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数学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你知道吗”和8到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
1、先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2、引导学生认真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正确地运用;
3、组织学生参与探索活动,认真完成练习和作业,及时反馈与弥补来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概念的理解;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数学思考: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问题、小数四则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2)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4)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正确的合作态度。
(5)能回顾反思学习过程,解释或评价学习的结果。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3)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
三、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在新的一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提供的全新理念为指导,依据教研组工作计划,按照教导处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这一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三、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方程、认识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b.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c.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2)数学思考
a.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b.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c.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d.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e.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解决问题
a.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b.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c.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d.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情感与态度
a.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b.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c.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5人,女人22人,这群学生学习底子不够扎实,纪律性差,课堂思维懒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反而课下能够疯打闹,课上不能专心听讲,作业书写不够认真。
二、本学期达到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4、学生会根据指定要求,设计游戏方案;游戏方案要公平、便于操作。
5、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6、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7、能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8、使学生能够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和复杂的分数应有题,学会用方程解答应用题;能根据应有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9、让学生自主调查整理数据,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左右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0课时左右
综合应用:有趣的溶解现象1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11课时左右
第四单元:可能性2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10课时左右
第六单元:人体的奥妙——比6课时
第七单元:方向和位置6课时
第八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8课时
第九单元:爱护眼睛——统计4课时左右
数学与生活1课时左右
总复习机动
四、改进教学措施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讲究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堂课都深深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乐学好问的学习氛围。并改掉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环境,让学生逐步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每一堂课都要实行课堂改革,把自主权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2、转变教学观念,顺应改革潮流。教学中,注意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把学习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贯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方针。培养学生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严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发展的眼光爱戴后进生。有这样一句广告语:不要以为平静的不懂得激情;渺小的不懂得伟大……理解、信任能融化心灵的冰川。世界上没有一层不变的东西,何况是每一个有思想有血肉的人。所以我会努力挖掘每一位后进生的潜力,让他们不掉队。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分数加减法(6课时)
1、通分(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4、整理和复习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常用体积单位及换算(2课时)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
5、整理和复习
(三)分数乘法(11课时)
1、分数乘整数(2课时)
2、分数乘分数(2课时)
3、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课时)
4、分数连乘(2课时)
5、倒数的认识(2课时)
6、整理和复习
(四)可能性(2课时)
(五)分数除法(10课时)
1、分数除以整数(2课时)
2、一个数除以分数(2课时)
3、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课时)
4、分数乘除混合运算(2课时)
5、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比(6课时)
1、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按比例分配(3课时)
3、整理和复习
(七)方向与位置(6课时)
1、用数对表示位置(2课时)
2、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课时)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线路图(2课时)
4、整理和复习
(八)分数四则混合运算(8课时)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的推广和应用(4课时)
2、解决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4课时)
3、整理和复习
(九)统计(5课时)
1、设计调查表(1课时)
2、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
3、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4、数据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1课时)
5、整理和复习
(十)数学与生活(2课时)
(十一)总复习(5课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资料。本册教学资料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坚持教材的连贯性。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智谋、水、危急时刻、方法、应对错误、家园的呼唤。
二、教学要求和目的:
1、识字、学词和练句
(1)使学生自主识字学词练句,在运用中继续体会,要求学生带或辞书进课堂,每课书、每个单元都要像对待以往的作业那样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还要组织学生交流,经过交流查漏补缺。教材的相关指导能够查二年级下第11单元,三年级上有关的金钥匙。
(2)密切联系实际。对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要挤出时间可能让学生写出来,哪怕写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比光说不写强。写完及时在全班范围内清查错字病句,再写。每次习作(包括自读的笔记、),都要组织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句,自我认为没有错误了,请别人检查,然后再交给教师批阅。那些带普遍性的错字病句,要发动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刚开始这样做可能会感到麻烦些,可是坚持做下去,就能养成习惯。仅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进取性,基本知识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师生也才有可能从繁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2、阅读
(1)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
(3)学会查找目录的三种方法,检索资料,帮忙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
(4)培养每一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
3、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我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经过与生活结合(日记)、与阅读结合(仿写、续写、补写等)、与活动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的进取性。
(4)以认真阅读为前提、感受为主,抓重点写,注意错别字和病句,提出的语言要求。
用典型引路,能够比较修改,能够小组讨论,使修改成为生动、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修改自我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4、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我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综合性学习
(1)制订能够实行的小组活动计划,要求:
①可实行,能应用。
②有时间安排和分工。
③计划制订后要检查实行情景并及时进行修改。
(2)自始至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结果是否漂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得到提高。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进取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整体研究知识与本事、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进取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料,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资料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本事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本事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一样资料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当根据不一样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一样的教学资料,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本学期,我所任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9人,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但有部分学生能力较差,惰性较强,思维能力较差,应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小学乘法,这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然后现再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从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和表达
3.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4)充分利用课本中主题图的数学信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计算的兴趣。
4.课时安排:8课时
(二)小学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时要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教学重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的算理及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3.教学措施:
(1)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关注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同时还关注学生的一些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课时按排:11课时
(三)观察物体,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1.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教学措施:
(1)充分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和学生动手搭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切实组织好课堂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4.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四)简易方程:这单元内容在学生学习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意义表现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其中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方程的意义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稍复杂的方程则是解方程的发展。
1.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简易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教学措施:
(1)关注具体实例,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教学时,充分用好教材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4.教学课时安排:12课时
(五)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而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和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教学史的认识。
1.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算理)
3.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操作。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在本单元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切忌由教师直接演示讲给学生。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困生进行适时点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学课时安排:9课时
(六)统计与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1.教学重点:
(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及求法。
2.教学难点:
(1)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2)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并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教学时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进行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弄清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3)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于最中间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活动,然后再利用中位数的这一特点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
4.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本学期,我所任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中学习,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9人,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但有部分学生能力较差,惰性较强,思维能力较差,应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小学乘法,这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然后现再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从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和表达
3.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4)充分利用课本中主题图的数学信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计算的兴趣。
4.课时安排:8课时
(二)小学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时要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教学重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的算理及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3.教学措施:
(1)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关注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同时还关注学生的一些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课时按排:11课时
(三)观察物体,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1.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教学措施:
(1)充分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和学生动手搭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切实组织好课堂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4.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四)简易方程:这单元内容在学生学习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意义表现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其中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方程的意义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稍复杂的方程则是解方程的发展。
1.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简易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教学措施:
(1)关注具体实例,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教学时,充分用好教材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4.教学课时安排:12课时
(五)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而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和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教学史的认识。
1.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算理)
3.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操作。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在本单元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切忌由教师直接演示讲给学生。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困生进行适时点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学课时安排:9课时
(六)统计与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1.教学重点:
(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及求法。
2.教学难点:
(1)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2)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并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教学时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进行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弄清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3)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于最中间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活动,然后再利用中位数的这一特点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将在新课程提供的新理念指导下,根据教研组的工作计划,以及教学部门的安排,围绕课堂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展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五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很高,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具备观察、分析、自学、表达和操作的能力。有些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的监督和指导。这学期重点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将面向所有学生,创造愉快的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动态。
三、全卷教材分析
(1)整卷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方程、位置的确定、公倍数和公因数、分数的识别、寻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统计、分数的加减、解题策略、圆和数学的综合应用等。
方程、理解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解题策略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接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公式和方程的过程;体验探索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性质以及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巧。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了解圆的特性、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在经历了用多个折线统计图表达相关数据的过程后,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沟通;能够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维:
1.在理解等式、方程式、探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培养合理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的能力,不断增强数字感。
4.在学习使用数对确定位置和认识圆的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概念。
5.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库解决问题:
1.从实际情况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用方程、分数、数字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字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图形变换的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4.能运用“逆向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绪和态度:
1.可以积极参加各种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上的收获和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感受数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多样化,注重一题多解,多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有效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这学期,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愉快、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快、开放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学习方法: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要点,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提出什么问题。
2.通过查阅数据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探究和体验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8人,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但有部分学生能力较差,惰性较强,思维能力较差,应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开学分班质量检测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小数乘法,这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小数乘法可以先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然后现再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从而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4、充分利用课本中主题图的数学信息,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计算的兴趣。
课时安排:8课时
(二)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
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时要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的算理及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措施:
1、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在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关注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同时还关注学生的一些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按排:11课时
(三)观察物体,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的方向所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措施:
1、充分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和学生动手搭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切实组织好课堂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四)简易方程:这单元内容在学生学习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意义表现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
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其中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方程的基础,“方程的意义”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稍复杂的方程”则是“解方程”的发展。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简易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措施:
1、关注具体实例,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2、教学时,充分用好教材资源,进而从本地、本校的特色出发,适当补充一些学生身边的题材,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安排:12课时
(五)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这些图形面积的计算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而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和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教学史的认识。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算理)
教学措施:
1、加强直观操作。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在本单元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切忌由教师直接演示讲给学生。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困生进行适时点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课时安排:9课时
(六)统计与可能性。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及求法。
教学难点:
1、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2、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并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措施:
1、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直观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与等可能性事件的关系等,使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教学时结合学生已经很熟悉的平均数、进行对比教学,以帮助学生弄清中位数和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使他们明白,平均数主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则更好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
3、中位数在一组数据的数值排序中处于最中间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调查活动,然后再利用中位数的这一特点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
教学时间安排:4课时
(七)“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数字编码简单方法的探索,学会用数编码。
教学难点:数字编码的运用。
教学措施:
1、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探讨用编号的方法来区分不同的人或物。
2、恰当把握教学要求,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线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会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推荐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3春季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2023年少先队活动计划,会计培训个人工作计划,小学春季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