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2023中考历史教案模板

作者:张起灵2023-08-21 20:20:02

导读:2023中考历史教案模板 (一)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2023中考历史教案模板(推荐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2023中考历史教案模板 (一)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23中考历史教案模板 (二)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况。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战争经过: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起义;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起义,最终推翻秦朝的统治。

  难点: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秦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而秦亡后的活动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三、学法指导

  知识要素学习法:学习秦末农民起义要把握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和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

  比较分析法: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后的表现。可从他们进入咸阳后的行为、他们对待人才等方面加以分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新课

  1、出示秦始皇及秦朝疆域图片,让学生回顾第10课内容,提问: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思想控制?从焚书坑儒这件事来评价秦始皇

  2、教师小结:秦始皇功劳大但过错也不少,正是这些过错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导致强大的秦王朝迅速灭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二)、新课学习

  1、秦的暴政

  学生自主阅读秦的暴政,总结出秦的暴政表现在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

  (1)繁重的徭役

  展示图片加文字说明,秦始皇修筑阿房宫、骊山陵墓、长城、驰道和灵渠

  (2)沉重的赋税。(说明统治者残暴,引起民怨)

  (3)残酷的刑法。(死刑有十多种,连坐、诛连、轻罪重罚等)

  拓展延伸:假如你是生活在秦朝的百姓,面对秦的暴政,你会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对秦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

  2、秦末农民起义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和原因。

  (2)出示起义图片,讲解陈胜所说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总结起义的经过、结果和意义。

  教师小结:陈胜、吴广起义虽败,但他们鼓舞着后世人们反抗暴政,继陈胜、吴广之后,众义军中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谁?

  后期:项羽、刘邦起义

  (1)项羽起义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2023中考历史教案模板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互助讨论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重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难点: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教案书 课本

  [授课过程]

  西汉与东汉统治者采取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

  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奖励农业,提倡节俭,使“文景之治”局面出现;东汉初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光武中兴”。

  所以,由于汉朝统治者对经济的重视,使两汉的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兴修水利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出示《关中水利图》)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

  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

  (1)犁壁(展示犁壁图),西汉以前的耕犁没有犁壁,安装了犁壁之后,便于翻土、碎土、起垅亩,提高了耕作效率,因此犁壁的发明是犁耕的改革中一个重大发展,这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指导学生看《耧车》图),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3)牛耕技术

  (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3.农作物的种植

  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桑麻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西汉时期,农业迅速发展,铁器广泛使用,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丝织业的进步

  两汉的丝织业纺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和襄邑(今河南睢县)的产品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产量大、种类多、工艺精,有名贵的锦、绢、纱等。当时已经使用提花机,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指导学生观看《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这件素纱衣用罗纱制成,薄如蝉翼,轻如鸿毛,衣长128厘米,折叠好可以握在手中,重量仅49克,可见当时织造水平之高。

  2.冶铁业的发展

  那时候冶铁业发展很快,作坊多,规模大。考古发现许多汉代冶铁遗址。其中,在河南的西汉冶铁遗址中发现有煤和搀杂了泥土、草茎的煤饼,说明当时冶铁的燃料开始使用煤。(指导学生看《汉代手工业分布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汉代冶铁发达的地区。宛这个地方属南阳郡,东汉时南阳有一位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展示水排模型水排)这是一种水力鼓风机械,用水力推动排扇来鼓风。东汉以前已经有了皮囊鼓风、畜力鼓风,而水排的发明和使用使鼓风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它的优点是供风稳定、供风的能量较大、节省劳动力。这是东汉冶铁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之一,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创的技术。东汉的铁器制作精细,那时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盐铁经营权由中央专卖和取消地方铸币权,从国家税收和商品交换的角度看,此项措施是必要的。回顾一下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的原因,这是一个道理。(教师也可联“欧元”的出现进行讲述。)

  2.商业的兴盛和城市的繁华

  汉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出现了繁华的大都市,最大的是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人称东西二京。长安有人口50万左右,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长安城规模之大超过罗马城三倍以上。长安城商业很繁荣,全城有九个专门的商业区叫“市”,那里商人云集,货物齐全。长安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景象。

  2023中考历史教案模板 (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历史故事情境、动态演示历史地图、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评价历史人物、比较辨别等方式,采用电化教学手段,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难点和处理方法

  重 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利用书中的地图、文字资料、图片及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通过讲故事、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讨论分析总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从而加深理解统一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的突出作用和秦的统一的深远影响。)

  难 点:焚书坑儒;对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历史学习中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方法之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思维认识比较片面和局限,因而利用多个名人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和认识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互动探究式教学、阅读讨论、情境教学、启发式谈话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荆轲刺秦王”系列插图

  结合图片,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刺秦王没有成功,也没能阻止秦国攻取燕国,秦王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

  多媒体显示:嬴政像及其简介,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扫六合,就是统一的意思。李白这首诗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与过。那我们如何来评价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呢?

  学生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了解统一的趋势不可逆转

  了解课题的含义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加深对秦始皇的认识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秦统一六国

  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巩固统一的措施

  北筑长城

  开发南疆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动态示意图

  2023中考历史教案模板 (五)

  教学目标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资源利用 教学设计(主备设计、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个性化设计) 导入:首先我们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来回顾一下,经过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风雨夹击,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西汉之初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的景象?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又是如何做的呢?(P67)

  生: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一片荒凉的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徭役、兵役负担,注重农业发展。

  汉武帝时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大一统。

  [师]经过统治者的治理,西汉经济有了发展。东汉时期统治者也励精图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节。

  首先,请同学们分成三组自由阅读,了解本课的大致概况,然后分别进入实况:以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国家和生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适当加以指导。(10分钟)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师]:在两汉时期,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黄河之水变的水旱从人,统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学生复述)

  [师]:由此看来,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板书]汉武帝时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补充: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到了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因此,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汉武帝与东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正是认识到了“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不过同学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汉武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治理黄河的,他对黄河水患的认识有一个可以说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听任黄河水泛滥了二十多年,直至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他才下决心治河的。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动脑筋题目?

  生: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免除水患。

  武帝又迷信思想,所以会听田蚡的话。

  当黄河决堤影响到财政收入了,汉武帝才派人去治理,而且亲自力行。

  [师]:这次治理有何效果?

  生:黄河有八十多年没有泛滥。到景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这次黄河有八百多年没有改道。

  [教师过渡]:两汉农业的发展,除了水利兴修之外,它的另一个表现为农具的改进。

  [师]:如果你生活在两汉时期,你是一位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你可以怎么做?

  生:①在耕犁上安装犁壁。便于翻土碎土。(这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②发明了耧车,用于播种,大大提高了播种速度。

  ③使用二牛抬杠的方法,节省了人力,提高了速度,增加了产量。

  (扶犁者用牛鼻串环来控制牛的方向,用犁箭来控制犁的深度。)

  [板书]农业工具:犁壁出现、二牛抬杠法、耧车

  [补充]课本第73页 耧车

  耧车的构成分为种子箱、播种器、输种管、开沟器、牵引装置。由牛牵引,利用前进时的摇摆振动,使种子由种子箱落入播种器和输种管,然后通过开沟器上的小孔摇落于耧腿开的沟内。优点在于将开沟、下种两项作业合二为一,播种均匀,深浅一致且能节省种子,一次可播两行,提高了劳动效率。

  [师]:由此可以看出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汉代我国农业生产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原因是什么?

  生:(1)劳动人民善于创造和发明,制造了一批先进的生产工具。

  (2)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担。

  [师]:下面我们再看下农作物的种植(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当时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

  生: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桑麻广泛种植。

  [师]:请同学们想一下,当时大规模的种桑、种麻为了什么?

  生:种桑为了养蚕,种麻为了织布。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目,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2023中考历史教案模板 (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回答犁壁、耧车、水排对生产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生产工具对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书中《东汉牛耕图》、《耧车》,分析两种工具的功能,锻炼学生识图能力同时意识到历史文物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填写“战国秦汉经济发展简表”认识到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了解“两汉农业和手工业有哪些新的成就”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涌现出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我们应该为之骄傲和自豪。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农业的新成就、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农具的改进、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三、教学思想: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汉朝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新”在哪里。

  四、教学过程:

  导入:

  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新成就

  1.兴修水利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出示《关中水利图》) 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

  汉朝的农具有很大改进。

  (1)犁壁 西汉以前的耕犁没有犁壁,安装了犁壁之后,便于翻土、碎土、起垅亩,提高了耕作效率,因此犁壁的发明是犁耕的改革中一个重大发展,这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耧车 (指导学生看书中《耧车》图) 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3)牛耕技术(指导学生看《汉代牛耕图》)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3.粮食作物的种植

  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4.蔬菜的栽培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023中考历史教案模板(推荐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023中考历史教案模板2023中考复习教案历史2023历史中考总复习教案历史中考知识点教案老师中考历史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