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历史中考考试教案

作者:凤夜邪2023-08-21 17:50:01

导读:历史中考考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汉时期水利兴修;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及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历史中考考试教案(推荐2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历史中考考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汉时期水利兴修;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及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2、丝织和冶铁技术的进步。?

  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首先我们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来回顾一下,经过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风雨夹击,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西汉之初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怎样的景象?统治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又是如何做的呢?(P67)

  生:经济萧条、国家贫困、一片荒凉的景象。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徭役、兵役负担,注重农业发展。

  汉武帝时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大一统。

  [师]经过统治者的治理,西汉经济有了发展。东汉时期统治者也励精图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汉经济的发展这一节。

  首先,请同学们分成三组自由阅读,了解本课的大致概况,然后分别进入实况:以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国家和生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教师适当加以指导。(10分钟)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师]:在两汉时期,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黄河之水变的水旱从人,统治者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学生复述)

  [师]:由此看来,两汉时大规模治理黄河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

  [板书]汉武帝时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

  补充: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中游气候温和,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下游气候湿润,湖泊较多。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到了秦始皇时期,因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因此,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汉武帝与东汉明帝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正是认识到了“农业是天下之本,水利是农业之本”。不过同学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汉武帝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治理黄河的,他对黄河水患的认识有一个可以说是相当漫长的过程。听任黄河水泛滥了二十多年,直至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收入,他才下决心治河的。现在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动脑筋题目?

  生: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免除水患。

  武帝又迷信思想,所以会听田蚡的话。

  当黄河决堤影响到财政收入了,汉武帝才派人去治理,而且亲自力行。

  [师]:这次治理有何效果?

  生:黄河有八十多年没有泛滥。到景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这次黄河有八百多年没有改道。

  [教师过渡]:两汉农业的发展,除了水利兴修之外,它的另一个表现为农具的改进。

  [师]:如果你生活在两汉时期,你是一位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你可以怎么做?

  生:①在耕犁上安装犁壁。便于翻土碎土。(这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②发明了耧车,用于播种,大大提高了播种速度。

  ③使用二牛抬杠的方法,节省了人力,提高了速度,增加了产量。

  (扶犁者用牛鼻串环来控制牛的方向,用犁箭来控制犁的深度。)

  [板书]农业工具:犁壁出现、二牛抬杠法、耧车

  [补充]课本第73页 耧车

  耧车的构成分为种子箱、播种器、输种管、开沟器、牵引装置。由牛牵引,利用前进时的摇摆振动,使种子由种子箱落入播种器和输种管,然后通过开沟器上的小孔摇落于耧腿开的沟内。优点在于将开沟、下种两项作业合二为一,播种均匀,深浅一致且能节省种子,一次可播两行,提高了劳动效率。

  [师]:由此可以看出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汉代我国农业生产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原因是什么?

  生:(1)劳动人民善于创造和发明,制造了一批先进的生产工具。

  (2)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担。

  [师]:下面我们再看下农作物的种植(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当时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

  生:南北分别以水稻、小麦为主;桑麻广泛种植。

  [师]:请同学们想一下,当时大规模的种桑、种麻为了什么?

  生:种桑为了养蚕,种麻为了织布。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目,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师]:你是位手工业者,你以何为生?

  生:我进行纺织,我用提花机织出的丝绸质地精良、薄如蝉翼,我还会染色,能织出精美的花纹,这些东西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补充]:丝绸是中国驰名世界的传统产品,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商路叫丝绸之路。种桑养蚕最早的是中国,而且长期是世界上唯一种桑养蚕的国家。到了汉代就已经有了很高的纺织技术。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给我们提供了实物证据。仅在一号墓中,就出土了丝织品成衣五十多件(不包括穿在死者身上的),衣料四十多卷,此外,还有绣枕、香巾、鞋袜和香囊等。丝织品种类别也由很多,简单就是一个汉代丝绸博物馆。其中一件素纱单衣,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薄如蝉翼,轻软透明,总重量才49克令人赞叹不已。

  [师]:除了纺织,还有其他的吗?

  生:我还会冶铁。

  历史中考考试教案 篇2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了解王羲之和《兰亭集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研读“材料研读”里《齐民要术》引文、祖冲之“相关史事”;赏析《锺繇楷书〈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观赏《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直观感受其文化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

  难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二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以及文化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一、农学:《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

  1、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3、影响:这部农书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数学:祖冲之(南朝)

  成就:

  (1)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2)《缀术》

  三、天文历法:祖冲之(南朝)——制定《大明历》。

  四、书法:王羲之(东晋)

  1、代表作品:《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2、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称誉:书圣

  五、绘画:顾恺之(东晋)

  1、地位: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2、特点: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3、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山水画开始形成。

  六、雕塑——石窟

  1、背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2、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图片展示: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影

  2.教师讲述:贾思勰,山东人,生活在北朝的北魏和东魏两个朝代。他重视农业,精心研究前人成果,认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

  “齐民”,即平民,泛指当时向国家交租纳税的各色编户。“要术”,指通过生产劳动的谋生之术。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大众谋生的主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3.材料分析:《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提示:他认为只有掌握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

  4.教师讲述:《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是贾思勰把理论和实践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探究二:科学家祖冲之

  1.展示图片:祖冲之

  2.教师讲述:祖冲之(429—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3.材料链接:

  三国时代的刘徽创造了一种求圆周率的方法,叫作“割圆术”,祖冲之利用刘徽创造的割圆术,重新运算。祖冲之在计算手段相当原始的情况下经过艰苦的运算,终于推算出空前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直到一千年以后,西方数学家才得出同一数值。为纪念祖冲之,现在国际上把圆周率又叫“祖率”。后来,祖冲之还将他研究数学的几十篇论文,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这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可惜这部高水平的算学专著早已失传了。

  4.教师提问: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提示:天文历法:《大明历》;机械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探究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1.图片展示:我国古代文字的发展过程

  2.教师讲述:我国的书法在东汉末年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创造出风格多样、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

  3.教师提问:(1)曹魏时的书法名家有谁?他们的书法有何特点?(2)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何特点?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他被后人誉为什么?

  提示:①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著名的书法家。均擅长行书、草书、隶书,而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世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②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集序》。书圣。

  4.教师补充:王羲之,字逸少。因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楷书、行书、草书。

  5.图片展示:

  6.教师提问:说一说这两幅图的原作者是谁?这位画家的绘画有何特点?

  提示:东晋画家顾恺之。他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7.图片展示:

  8.教师讲述: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辟山削崖,开凿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9.学生发言:请一位同学介绍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有哪些?

  提示: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0.教师补充: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同时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四)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1、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是( )

  A.张仲景

  B.贾思勰

  C.顾恺之

  D.祖冲之

  2、他的书法独创一家,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人们尊称他为“书圣”。他是( )

  A.顾恺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王羲之

  3、以下四个选项,其中三个是同一类的,另一个是不同类的,这个不同类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贾思勰

  4、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明的,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书是( )

  A.《论语》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促使科学文化异彩纷呈的原因不包括(   )

  A.经济恢复和发展

  B.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统一局面的形成

  6、有人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是对当时社会特点的反映”作为课题来探究,请你找出下列能体现江南开发、经济发展的文化(   )

  ①祖冲之的圆周率

  ②陶渊明的田园诗

  ③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顾恺之的绘画艺术

  ④建安文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④

  7、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 )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作用

  ④科技文化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 )

  A.民族融合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

  9、在一次智力问答比赛上,主持人请大家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是谁

  ①东晋人

  ②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

  ③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④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小明的判断完全正确,你认为他的答案是(   )

  A.王羲之

  B.欧阳修

  C.柳公权

  D.颜真卿

  10、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   )

  ①《女史箴图》

  ②《洛神赋图》

  ③《奔马图》

  ④《清明上河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发展的原因是()

  A.绘画的艺术

  B.雕塑艺术

  C.佛教的传播

  D.社会稳定

  参考答案:1.D 2.D 3.D 4.B 5.D 6.C 7.A 8.A 9.A 10.A 11.C

  三

  教学反思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交融和南方经济的开发,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本节课利用图片的直观效果,让学生通过图片资料,对贾思勰、祖冲之有了初步了解,通过对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和其中含义的介绍,初步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历史中考考试教案(推荐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历史中考考试教案中考历史考前复习教案历史知识点复习教案中考九年级历史复习教案历史总复习教案中考,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