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初二物理课程教案

作者:阿斯兰2023-08-20 06:22:01

导读:初二物理课程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初二物理课程教案(精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二物理课程教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 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

  1、认识杠杆

  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

  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 O 点是不动的,所以 O 点就是支点。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 A 点起沿 F1 方向的直线。

  从支点 O 向动力 F1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 ,从支点O 向阻力F2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 了。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 OA 和 OB 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 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三、课堂小结

  认识杠杆,并介绍了杠杆的几个重要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四、实践活动

  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杆,试着分析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五、板书:

  第一节 杠杆(一)

  杠杆:1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2 、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初二物理课程教案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2、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杆秤

  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 杠杆的原理

  出示杆秤,对杆秤进行分析,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使用杆秤称水果,要求称不等量的水果,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示。

  置疑:

  你为什么要这样称 ?

  对,我们要使杠杆达到平衡。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

  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画力臂的步骤为:第一:在杠杆示意图上,确定支点,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第二: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第三:要用虚线画力臂,支点到垂足用字母表示出来。

  二、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确定的关系。

  每2人一组实验,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步骤如下:

  (1) 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 ( 静止 ) ;若不是,可调节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五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五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 ( 杠杆平衡的条件 ) 。

  教师可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可能有学生得到其他关系式,但不适合所有数据,因此它不是杠杆平衡条件。

  初二物理课程教案 (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

  (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初二物理课程教案 (四)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器材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

  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那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组物体,请同学们注意比较(课本插图)。

  二、新课教学

  (一)物体的质量

  1.质量的概念

  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

  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

  (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

  (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

  (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抽象概念的方法)

  (二)质量的单位:

  要衡量质量的大小,首先要规定一个标准——单位。

  阅读有关千克的规定和单位换算关系。

  1.质量的主单位:千克(kg)

  2.介绍它的由来:最初的规定

  3.千克原器

  4.质量单位的感性化:

  通过学生较熟悉的一些实物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近似比较,来

  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

  (三)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1.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真观察天平结构,弄清楚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活动:每桌一套托盘天平和砝码,对照课本图示,让学生观察托盘

  天平,认识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利用投影,让学生指认各部件,并试着说出其作用。

  2.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摘要)》。

  (2)尝试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3)练习: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错误操作,让学生判断错误所在,

  并提出正确操作方法。如:

  ① 天平没有放在水平台上;

  ② 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

  ③ 加减砝码用手拿取;

  ④ 超过量程;

  ⑤ 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⑶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活动1:测固体的质量

  活动2:测液体的质量

  (4)交流,了解学生对托盘天平的掌握程度。

  ①使用托盘天平时,关键的步骤有哪些?

  如果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如果指针偏右呢?

  ②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是否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

  怎样快速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呢?

  ③你是怎样安排测量一杯水的质量的操作程序的?

  ④你是怎样读取待测物体质量的?

  (四)其它一些测量质量工具:

  课后调查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通过互联网或产品说明书

  获取相关信息。

  五、信息浏览:

  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极大的。

  小结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质量单位。

  4.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练习设计

  1.调查各种球类的标准质量,填写在下表中。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垒球 排球 篮球 足球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你同学的质量大约为60 。

  (2)我们所用的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 。

  (3)体育课上,我们投掷的铅球的质量约为4000 。

  (4)一桶标有“5L”字样的花生油的质量约为4.2 。

  3.如图所示,甲为商店里使用的台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现用该台秤

  称某物体的质量,通过在砝码盘中添加槽码,移动游码使秤杆平衡,所加

  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物体的质量为 ㎏。若把该物

  体带到太空,它的质量将 (选择“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

  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5.一架托盘天平,由于更换了其中一个托盘,称量前无法把天平调节平衡,

  即使把平衡螺母旋到最右端,指针最终也只能指着分度盘中央左边一个

  分度的地方。现要使用这架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请你设计两种应急的

  使用方案。

  方案一: 。

  方案二: 。

  6.学习了“质量”后,小明有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

  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

  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

  下表中。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圆环形 碎块

  橡皮泥质量m/g 28 28 28 28

  (1)小明实验时选用橡皮泥作为实验的材料,你认为选用这种材料对

  他的实验操作有什么好处?

  (2)由小明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3)表格中,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橡皮泥所能捏出的形状都列出,但仍然

  能由此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 )

  A.类比法 B.综合法 C.归纳法 D.等效法

  初二物理课程教案 (五)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初二物理课程教案 (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滑轮的原理 , 知道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 , 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 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 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 , 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器材: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实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新课引入

  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根据使用时滑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1、定滑轮

  观察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2) 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演示实验:

  ① 称量钩码的重力;

  ② 演示如图所示的实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改变,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 G = F 。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提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

  按照下图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升高度 h 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2、动滑轮

  (1) 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此时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刚才演示实验使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2) 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动滑轮中绳的拉力和做功情况怎样?(3) 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实验探究,参照下图进行实验。

  由于研究定滑轮时教师已演示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实验步骤。

  说明:重物用 2 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完毕后,教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

  (4) 总结:

  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力之和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 H 的 2 倍。

  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说明: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三、课堂小结: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四、实践活动 建议:“发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初二物理课程教案(精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初二物理课程教案初二物理教科书教案八年级物理课堂教案初二物理教案大全八年级物理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