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生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生教案(分享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生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3.5
× 2
2. 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l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 练习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3 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 1、2、3
五、板书: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生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一张纸。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
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
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
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三、认识长方体
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
(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把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称为相对的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2)长方体有12条棱,同方向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8个顶点。
3.接着教师出示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告诉学生这也是长方体,在它的6个面中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板书:在长方体中,也可能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指导学生进行想象。
(1)师:①以上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方体的知识,回忆一下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联系生活实际中你们见到的一些实物,说说它们的面、棱、顶点(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各抒己见,进行讨论)。②谁能说说教室这个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2)出示长方体模型。①师:你能看到长方体的哪几个面?②一般我们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③出示透视图。告诉学生:这幅图称为长方体的透视图。
(3)尝试练习: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长方体,说明哪些不是长方体,为什么。
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指导学生观察模型,指着模型的一个顶点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有几条棱?是哪三条棱?告诉学生: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我们把横的棱长称为长,纵的棱长称为宽,竖的棱长称为高。
(2)教师取出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学生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再把同一模型换三个位置,分别由学生指出它的长、宽、高。
(3)要求学生拿出各自带着的录音磁带盒,要求:①在教师规定的统一摆放位置,分别量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②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摆放位置,量出长、宽、高并报出数据,让其他学生猜出报数据学生测量时的摆放位置。
(4)尝试练习(略)。
四、认识正方体
1.以练习一第1题,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5厘米的立体图形为例,告诉学生:“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2.学生取出正方体学具,教师要求学生动手量一量12条棱的长度,观察6个面的形状和大小。教师提出问题:发现了什么?
经过讨论,让学生阅读课本,根据课本的叙述,要求学生讲出:(1)正方体的特征。(2)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五、总结比较
师:我们分别学习了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请取出按照练习二十二第5题要求制作的纸样,再请大家比较比较: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两者的关系怎样?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生教案 (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 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 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认识正方体
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
(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
(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面 棱 顶点 正方体 数量 形状 大小 数量 长度 数量 位置 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 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不同点:形状、大小、长短不同,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12个棱长都相等。 3.引导学生认识长、正方体的关系:
(四)新课小结
这结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
三、看书质疑(略)
四、巩固练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
(2)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 )
(3)正方体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生教案 (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探索并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出示320÷3,你会列竖式吗?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完成后说出计算过程。
2、还记得整数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吗?
从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除到哪位商写在那位上,不够商1就商0。
3、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一起来研究小数领域的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小数除以整数是在学生学会整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新内容,算理与计算方法都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前,对这一知识的复习时非常必要的)
二、探究新知,探索算法
1、冬天来了,天气比较干燥,我们都要多吃水果,瞧,妈妈买了好多水果呢!(出示例题)从表格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单价,可以根据那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你会列式吗?(师板书三个算式)
(设计意图:在课的开始就创设了妈妈在超市购买水果的情景,并且出示购买水果的情况表,让学生的除法计算学习置身于一个活生生的生活情景中,激发学生求知的。这里的情景与计算教学并非简单的拼凑,而是对学生探索计算方法时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一激活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孩子体会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为下面竖式算理的探索活动买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2、我们先来求苹果的单价。
比较刚才9.6÷3与320÷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①每千克苹果是多少元?谁知道?
②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a、把9.6元分成9元和6角
9÷3=3(元) 6÷3=2(角) 3元+2角=3元2角 3元2角=3.2元
b、9.6元是96角 96÷3=32(角) 32角是3.2元
c、9个1除以3等于3个一也就是3,6个0.1除以3等于2个0.1,也就是0.2,3加0.2是3.2
d、9.6表示96个0.1,吧96个0.1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32个0.1也就是3.2
e、列竖式。(利用小数的组成和小数本身的计数单位(9.6可以分成9个一和6个十分之一,9个一除以3得3个一,6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2个十分之一,3个一和2个十分之一合起来是3.2))
③刚才有些同学们利用元、角、分间的进率还有小数的组成算出了苹果的单价,除了这样我还发现有同学是用竖式计算的。请那位同学汇报一下计算的过程。
a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呢?(先算9个一除以3等于3个一,3商在个位上;再算6个十分之一除以3等于2个十分之一,2商在十分位上)
b那小数点呢?你为什么将小数点点在这里?(指名回答)
(指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问:同学们认真观察小数点点在这里也就是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了?(对齐)谁愿意再来说一遍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点“3”和“2”的中间也就是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这位同学非常了不起,自己用竖式计算出了9.6÷3=3.2,现在你也会用竖式计算了吗,请同学们说一说用竖式是怎样计算的。请一生完整地把过程说一遍,课件演示。强调小数点对齐。
④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整个的计算过程。(边板书竖式,边回顾)9.6÷3先算? 3商在?计算时为了避免漏掉小数点,通常我们在算出商的个位上的数之后,就在商里点上小数点。接下去再算?2商在?)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曾说:“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因此我就这一环节我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在小组里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通过学生积极的思考,主动探索,说出的理由百花齐放。足够的探索空间使学生真正的研究知识本身的特点,学生的这些想法正正是为竖式计算的探索活动“蓄势待发”,在学生充分地说明理由后再说竖式的写法,学生对竖式每一步的理由,每部分的意义就清晰明了多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整个活动学生把精力集中到探索算理本身中去,真正地提高探索发现的价值与有效性,也为后面学习12÷5和5.7÷6的计算奠定了丰厚的算理基础。)
3、下面我们来研究香蕉的单价。
①估算香蕉的单价应该在什么范围之间?
②估算对吗?让我们用竖式算一算(巡视后,指名板书竖式)。
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算的。
12个一除以5得2个一,还余2个一。在整数除法中,算到这儿就行了。但今天我们研究的是小数除法啊,算完没有?该怎样继续除下去呢?(停顿,生答:添0再除)
④0添在哪里?(2后面)
添0后的20表示20个?(20个十分之一)
这个0在什么位?(十分位)这样添0的根据什么?(小数的基本性质)
⑤能继续往下算了吗?(生口述,师板书)
⑥2.4元的确是在估算范围之内。
⑦小结:这题与以前学的整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出示:有余数,添0继续除)
4、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橘子的单价。
你认为橘子的单价会在什么范围之内?(学生估算)
是吗?让我们用竖式来算算。(指名板书)
②反馈:5.7÷6,除数6是一位数,看被除数的前一位,5除以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
③小结:,通过这题我们又发现在小数除法中,个位上不够商1,该怎么办?(出示:个位不够商1,商0)
5、检验:
刚才我们分别求出了苹果、香蕉、橘子的单价,做的对吗,可以怎样检验?
指名说,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检验的?(单价×数量=总价)
下面我们分工合作,第一组检验苹果,第二、三组检验香蕉,第三组检验橘子。它们的单价对吗?那我们就可以将答案填入表格中,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及时检验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6、比较:
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再来观察这3道竖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①都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异:①直接计算;②有余数,在后面添0继续往下除;③个位不够商1,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
(设计意图:通过3道例题的教学,学生在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常遇到的情况基本在这里讲到了,,这里的教学能从一般到特殊逐步使学生掌握计算过程中的具体技巧,突破难点,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对3题式子的比较,初步领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再次探索,理解算法
1、过渡:学到这儿,老师有理由相信我们五(4)班的每个同学都能独立地进行计算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来“试一试”吗?
①在书本第73页上独立完成试一试。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集体交流。提问: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计算到被除数的十分位还是不够商1,怎么办?
比较两题与例题的异同。
2,观察例题和试一试,在小组说说:小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
①预设:(①都是从高位算起;②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③除的时候不够商1就商0)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些就是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小数除以整数,首先是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算,但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学生齐读)
小结:小数除以整数,先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你认为在计算时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问题?
四、巩固内化,熟练算法
1、P73改错过渡:相信同学们能正确而熟练的进行计算。
P76/2 : 4.26÷3 0.735÷7 2.76÷6 6÷8
2、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手指课题齐读),现在你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了吗?在计算的过程中该注意什么?提醒大家要注意,个位不够0补位,余数添0继续除。
六、开放练习
厨房准备了72.72千克的香蕉准备放在一些盘里面,你认为可以准备( )几个盘,每个盘里分得( )千克。
七、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9.6÷3=3.2(元) 12÷5=2.4(元) 5.7÷6=0.95(元)
八、作业设计
1、计算: 4.26÷3 0.735÷7 2.76÷6 6÷8
2、改错3、实际应用:厨房准备了72.7千克的香蕉准备放在一些盘里面,你认为可以准备( )几个盘,每个盘里分得( )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生教案 (五)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应用题的教学,加深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准备题
1.8里面有( )个0.1
0.6里面有( )个0.01
学生完成后说说做题方法。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为绿化祖国,12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37.8千克,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收集树种多少千克?
(2)学生读题后审题:
(3)根据题目意思列出横式。
(4)教师板书竖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到余数为18的时候,提问:这里的18表示18个( )?当余数为6的时候该怎么办?为什么6的后面可添0?现在表示60个( )。
在做题过程当中,特别强调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在余数后再添0继续除,这是根据小数的性质。
(50解答后教师小结,并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2)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的特点:这是一道被除数小于除数的除法,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3)让学生在草稿本上试做,请一位同学上台板书。
(4)结合学生的板书讨论:整数部分的18除以32不够商1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讨论后得出:先在商的个位写上0,然后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同时指出:除后余下的224表示224个( )?
三、巩固练习
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进行试算。同时要让学生思考:这三道题目在计算过程当中各有什么特点?
让三位学生上台板书。
结合学生板书,师生共同讨论校对:第一题是被除数小于除数,不够商1的情况;第二题是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而且商的十分位上不够商1,需要添0;第三题是被除数小于除数,不够商1,十分位仍不够商1。
教师要注重讲评有关商0的情况,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把课本43页上的计算法则内的横线填写完整,然后集体朗读。理解法则的内容。
五、提高练习
1、口算
学生练习后说说口算方法
2、列竖式笔算,三位学生上台板书,其余同学做在草稿本上。
结合学生板书的内容,及时反馈,及时纠正。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七、作业
课本44页的3、4题, 作业本[26]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生教案 (六)
教学目标:
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掌握几种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知:
1、教师出示课件与问题:小华出生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2、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
小组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整个格子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小组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cm2。
3、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计的。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
生1:我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所以面积是3×6=18(cm2)。(学生在实物投影前画出他看的近似图形,学生们表示认可)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7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2+3)×7÷2=17.5(cm2)。这样和生1的差不多。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一数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图形进行计算。
二、练习
1、用练习纸估计自己的脚印有多大,同桌互相检查。
2、P78的练一练
先独立估计,在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怎样计算出树叶的面积?
先讨论,在交流做法,回家之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生教案(分享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生教案,2023数学四年级教学教案,2023数学四年级知识点教案,2023四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模板,2023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