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作者:颜翼辰2023-07-08 02:58:01

导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篇1) 体积和容积 1.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 1.学生在低年级时虽然...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篇1)

  体积和容积

  1.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

  1.学生在低年级时虽然接触过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地认识。

  2.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很薄弱。

  3.部分学生在探究“面的大小关系”和“棱的长短关系”时,可能出现迷茫状况,需要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时,不断参与和观察学生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恰当的补充。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学生在低年级时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正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过程一般又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强调知识迁移。

  让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快速准确地达到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比较完整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征后,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通过讨论交流,来总结和概括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整理成表格,使学生明确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印象深刻。

  正方体的特征歌

  正方体,立体型,6面8顶12条棱;

  12条棱,共一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6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篇2)

  教学要求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底面积。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V=sh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10、11、12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出问题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产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2掌握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教学难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一个长方体拼制模型(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每组24个边长1立方厘米的小木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8厘米长:6分米长:8厘米长:12米

  宽:4厘米宽:2.5分米宽:4厘米宽:10米

  高:5厘米高:10分米高:4厘米高:1.5米

  2、下列图形是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3、怎样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新知探究

  1、长方体的体积。

  (1)活动一:

  师:郑老师在每个4人小组都放了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和一张学习单,下面我们将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首先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A、四人小组合作用12个小正方体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B、每摆出一种请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然后再摆下一种;

  C、摆完后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D、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反馈,学生汇报,生每汇报出一种情况,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板书: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用每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得到一层所含的体积单位数,再乘以层数,就能得到这个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数。

  板书:体积=每行个数×行数×层数

  师:刚才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的长方体体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郑老师刚才也摆了两个,不过体积比你们大多了,但是要看懂郑老师的长方体必须发挥一下你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课件出示)

  你知道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填表)

  (2)活动二:

  师:四人小组合作,你们能摆出一个体积更大的长方体吗?

  预设:长5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生:长宽高,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行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行,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2、下面的长方体,看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并指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观察上面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

  第一个:5=5×1×1

  第二个:15=5×3×1

  第三个:12=3×2×2

  通过上面的关系式,可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b×c。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3、正方体的体积。

  因为正方体的性质,所有的棱长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a·a。

  a·a·a也可以写作a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般写成V=a3。

  三、巩固提升

  1、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V=abh=7×3×3=63(cm?)

  V=a3=4×4×4=64(cm)

  2、求下列长方体的体积。

  8×4×5=160(cm3) 6×2.5×10=15(dm3) 8×4×4=128 (cm3) 1.5×10×12=180(m3)

  3、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是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解:V=abh

  =2.9×1×14.7

  =42.63(m?)

  答:这块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0.23=0.2×0.2×0.2。( √ )

  (2)5X3=10X。( × )

  (3)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3=12(立方分米)。( × )

  ( 4 )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 )

  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立方分米,长8分米、宽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48÷8÷4=1.5(分米)

  答:它的高是1.5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厘米。它的长10厘米,宽8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96÷4=24(厘米) 24-10-8=6(厘米)

  10×8×6=48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480立方厘米。

  7、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7分米,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鱼缸的体积是多少?

  (8×6)+(8×7+6×7)×2=244(平方分米)

  8×6×7=336(立方分米)

  答: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244平方分米。这个鱼缸的体积是336立方分米。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篇4)

  教材第3页的例3和第6页的例4。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2.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3.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正确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长方体纸盒,正方体纸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各是什么?(口答)

  标出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的6个面,并说出长方体上面、左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面积分别是多少。

  1.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学生操作。

  将标有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的正方体沿棱剪开并展开。

  (2)观察。

  请学生观察展开图中的正方形与原来正方体的面之间的关系。

  (3)小结。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板书: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请学生指一指正方体的表面积。

  (4)再次操作。

  请学生将标有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的长方体沿棱剪开并展开。

  (5)思考。

  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长方体的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你会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长方体中面积相等的面是相对的面。

  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通过思考,学生们会发现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6)反馈。

  出示下面的图形。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说出长方形各个面的长和宽。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4。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

  (1)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试着解答。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

  (3)聆听学生的解题思路。

  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长方体几个面面积的和?你准备怎样计算?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把6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了。

  教师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学生甲:分别求出3组相对的面的.面积,再相加。

  6×4×2+5×4×2+6×5×2

  =48+40+60

  =148(c2)

  学生乙:分别求出每组相对的面中一个面的面积,相加后再乘2。

  (6×4+5×4+6×5)×2

  =(24+20+30)×2

  =74×2

  =148(c2)

  学生丙:分别求出6个面的面积,再相加。

  6×5+6×5+5×4+5×4+6×4+6×4

  =30+30+20+20+24+24

  =148(c2)

  (4)自主分析比较,发现哪种解法简便?

  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学生乙的方法最简便。

  (5)讨论。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最关键的是什么?(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

  3.试一试。

  板书:做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分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教师指名说出怎样算简便。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3×3×6=54(平方分米)

  1.下面哪个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① ②

  2.求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宽的2倍,宽是高的3倍,棱长总和为80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①不能 ②能

  2.(8×3+8×5+3×5)×2=158(c2) 7×7×6=294(c2)

  思维训练

  如果把高看作“1”,那么宽就是“3”,长是“3×2=6”。因为长方体共有4条长、4条宽、4条高,而其棱长总和为80厘米,所以“1份”为80÷ =2(厘米),长是2×6=12(厘米),宽是2×3=6(厘米),高是2×1=2(厘米),表面积是(12×6+12×2+6×2)×2=216(平方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3页练一练

  1. 2.第1个和第3个能。

  练习一

  1. 左图:长7c 宽4c 高3c 中图:长6d 宽4d 高5d

  右图:长20 宽8 高8

  2. (1)右图是正方体,左图是长方体。 (2)正方体的棱长是5c,有6个面完全相同。

  (3)长方体的长是5c,宽是4c,高是5c;有2个面是相同的正方形,其余4个面完全相同。

  3. (1)长方形 长5c,宽4c (2)长方形 长5c,宽3.5c (3)长方形 长4c,宽3.5c

  (4)长方体的下面与上面完全相同,后面与前面完全相同,左面与右面完全相同。

  4. 左图:长3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中图:长、宽、高都是3厘米,即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

  右图:长5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6. 第一列的两个展开图和第二列第一个和第三个展开图,沿虚线折叠后都可以围成长方体。

  7.

  8. 10×4=40(c2) 7×3=21(2) 4×4=16(c2)

  9. (1)a+b+c 4(a+b+c) (2)12a 72

  动手做

  分析:因为长方体或正方体都是由6个面围成的,所以无论是围成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都至少需要6张硬纸片。

  方法:把各类硬纸片依次命名为A、B、C、D、E。

  围长方体:

  选法一:选4张A 2张B 选法二:选4张A 2张E 选法三:选4张C 2张E

  选法四:选4张D 2张B 选法五:选2张A 2张C 2张D

  围正方体:

  选法一:选6张B 选法二:选6张E

  教材第6页试一试

  3×3×6=54(平方分米)

  教材第6页练一练

  5×4×2+5×2.5×2+2.5×4×2=85(c2) 4×4×6=96(c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篇5)

  目标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底面积。

  仪器

  教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结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0页的“练一练”。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补充:一段长方体方铜,长1.2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段方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三的第9、10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11、12、13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棱长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 (篇6)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自学P43内容

  指导方法自学P43

  思考:

  1、底面积是什么?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怎么求的?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怎样?

  尝试练习试着完成P43的做一做的第2题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统一。(完成P43内容及P45第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并会灵活地应用公式进行体积计算。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2、填空。

  (1)长、正方体的体积大小是由确定的。

  (2)长方体的体积=。

  (3)正方体的体积=。

  二、探索研究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

  通过预习你观察到到了什么?

  生:图中画阴影部分的那一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师强调:这个面是由摆放的方式决定的。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面积。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2)怎样求长方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即S=ab)怎样求正方体的底面积?(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即S=)

  (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统一

  思考:我们能不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统一成一个公式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底面积×棱长

  结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3.练习:

  完成P43“做一做”第2题。讲解:“横截面”通过实物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他的实际意义,懂得一个物体平放,立体图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横截面,如果竖起来,横截面就成了底面。所以

  三、巩固练习:完成P45题8。

  四、练习拓展:

  1.计算:

  2.一根长方体木料,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0.15,长2m。5根这样的木料体积一共是多少?新课标第一

  3.有100块底面积是42,高6cm的立方体石块。这些石块的体积一共是多少?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的和是48cm,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精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关于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百分数的应用三》教学反思《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各种各样的水果》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