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

作者:韩亦辰2023-07-07 23:27:02

导读:《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 篇1 一、新课引入: (问题见教材第129页)提出问题:(幻灯片) 二、新课讲解: 记,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推荐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 篇1

  一、新课引入:

  (问题见教材第129页)提出问题:(幻灯片)

  二、新课讲解:

  记,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

  (板书)即, ①

  , ②

  ②-①得即。

  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项和,如何化简?

  (板书)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仿照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即

  (板书)③两端同乘以,得

  ④,

  ③-④得⑤,(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的取值)

  当时,由③可得(不必导出④,但当时设想不到)

  当时,由⑤得。

  于是

  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的数列的和,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

  (板书)例题:求和:。

  设,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解:,

  两端同乘以,得

  ,

  两式相减得

  于是。

  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

  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意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

  三、小结:

  1、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公式的应用;

  2、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四、作业:略。

  五、

  板书设计

  :

  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例题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 篇2

  1、掌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2)重点、难点分析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 篇3

  课题: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

  一、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3.3节的内容。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这部分内容授课时间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分类讨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类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与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索的艰辛,体味成功的喜悦,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

  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本身特点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等差数列的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比性低,无法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它需要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充分理解并融会贯通;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教法学法分析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强调知识的严谨性的同时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从故事入手:传说,波斯国王下令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发明者对国王说,在棋盘的第一格内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格内放两粒麦子,第三格内放4粒,第四格内放8米,……按这样的规律放满64格棋盘格。结果是国王倾尽国家财力还不够支付。同学们,这几粒麦子,怎能会让国王赔上整个国家的财力?

  关键就在于计算麦粒的总数。很明显,这是一个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前64项和的问题,即如何计算1+2+22+……+263?

  (二)师生讨论、探究新知

  总结归纳:当q=1时,Sn=na1

  当q≠1时,

  公式说明:①对等比数列{an}而言,a1,an,Sn,n,q知三可求二②运用公式时要根据条件选取适当的公式,特别注意的是,在公比不知道的情况下要分类讨论;③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

  (三)例题讲解,形成技能

  例1:等比数列{an}中,

  ①已知a1=-4,q=1/2,求S10 ②已知a1=1,an=243,q=3,求Sn

  ③已知a1=2,S3=26,求q。

  通过例题一,渗透知三求二的思想。

  练习:求等比数列1,-1/2,1/4,-1/8,…,-1/512的各项的和。

  例2. 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3,S3=9,求q,an。

  练习:等比数列{an}中,若S3=7/2,S6=63/2,求an、S9。

  通过练习得出等比数列前项和的一个性质:成等比数列。

  例3:(1)求数列1+1/2,2+1/4,3+1/8,… n+,…的前n项和。

  首先由学生分析思路,观察出这组数列的特点,它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而是等差加等比。归纳出这类数列求和的方法。

  思考:求和:1+a+a2+a3+…+an

  (四)课堂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设计意图: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六、板书设计

  略

  七、课后记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军设计了问题,始终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让课堂活动变得生动而愉悦。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第一章第3节第二课时,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与函数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如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也经常涉及到。本节以数学文化背境引入课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良好载体。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完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并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公式探求过程所蕴涵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初步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和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严谨性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和数学的严谨美。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思想方法及公式应用中q与1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探索发现,类比。

  五. 教学过程

  (一)借助数学文化背境提出问题

  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推荐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反思《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动物园里开大会》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