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选20篇)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篇1 之二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选2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选20篇)
之二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
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他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绍馆段厉弛
招管断历驰
(2)区别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考: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情况。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继续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书塾”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
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
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密切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按照顺序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从中间到四周)
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3)根据这种记叙的顺序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具体的认识)
(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2、图文对照,品味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古朴,整洁)
四、品味词句,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
(1)交待学习任务: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自学。
(3)交流汇报。(先写了“早”字的形状,再写“早”字的来历,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投影出示: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学讨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继续读文体会: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评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既后悔不应该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远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是“早”)这个“早” 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 事事”“ 毫不松懈”。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难道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 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服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8)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和对鲁迅的了解。具体理解“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建议学生引用实例。)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
第二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
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5、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早”字的来历以及这件事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鲁迅坚持不懈奋斗一生,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习了课文,应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从小把坚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笔墨(mò mù)东北角(jiǎo jué)
来历(lì liè)当(dānɡ 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之一
佚名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笔墨(mò mù)东北角(jiǎo jué)
来历(lì liè)当(dānɡ 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
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他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绍( ) 馆( ) 段( ) 厉( ) 弛( )
招( ) 管( ) 断( ) 历( ) 驰( )
(2)区别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考: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情况。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继续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书塾"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
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
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密切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按照顺序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从中间到四周)
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3)根据这种记叙的顺序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具体的认识)
(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2、图文对照,品味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古朴,整洁)
四、品味词句 ,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 :
(1)交待学习任务: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自学。
(3)交流汇报。(先写了"早"字的形状,再写"早"字的来历,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投影出示: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学讨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继续读文体会: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评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既后悔不应该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远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quot;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是"早")这个"早" 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 事事 毫不松懈"。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难道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 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服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8)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和对鲁迅的了解。具体理解"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建议学生引用实例。)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
第二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
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5、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早"字的来历以及这件事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鲁迅坚持不懈奋斗一生,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习了课文,应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从小把坚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之四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鲁迅童年的学习生活,学习鲁迅从小立志、刻苦学习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词,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按方位顺序叙述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自然段,练习用给自然段分层的方法理解自然段的内容。
2、学习按方位顺序叙述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幻灯录音鹏博士软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二次备课
1、鹏博士软件出示生字,指读。
2、听课文录音。
3、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
2、填空:三味书屋过去是——现在是——
3、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思考;一共有几句话?
每句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引导学生理解:
(1)每句的意思。
(2)本段的意思
(3)叙述的顺序
正中墙上
三味书屋里的摆设 画前面
(方位顺序) 学生书桌及鲁迅的书桌
3、鹏博士软件,观察书屋摆设,理解方位。
4、指读。
5、练习按方位顺序说说教室得人心陈设。
四、作业:读熟课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读课文。
2、说说三味书屋的样子。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
2、自读,思考,讨论
(1)一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2)可以分成几层,每层说的是什么?
(3)这段主要写什么?
(4)思考课后第二题。
(5)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3、讨论交流:
(1)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什么意思?这句话说明了什?
(2)鲁迅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也把一个坚定地信念深深地刻在了里?
为什么刻“早”字?“坚定地信念”指什么?
三、总结全文
1、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3、指读全文。
四、课堂练习
1、理解词语:来历料理好不松弛
2、指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2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正中墙上
三味书屋里的摆设 画前面
(方位顺序) 学生书桌及鲁迅的书桌
“早”字及影响时时早事事早好不松弛
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兴”、“几”,能给多音字“兴”、“几”据词定音;理解“来历、勤奋、默默”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4、能理解“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
5、能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点:
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围绕“早”学,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话。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课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观三味书屋。
3、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和三味书屋。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三味书屋,揭题
1、简介鲁迅
在已经过去了的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古城绍兴,共同追忆和颂扬着一位伟大的先生,一位让所有绍兴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的先生。他是谁?
作为鲁迅故乡的后代谁能将自己对先生的了解简要告诉大家?
2、简介三味书屋
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介绍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先生叫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家祖传的书屋,原来叫“三余书屋”。要想弄清“三味”的含义,先得看三味书屋的一副楹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
最美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第二类为“史”,第三类为“子”。古人以“味”取譬,认为“经”是谷物,“史”为菜肴,“子”则是点心。“经”“史”“子”,三“味”一体,配置出一道营养丰富的别致的中华文化大餐。这就是“三味”之所指,故寿镜吾之子寿洙邻说“三味”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aǐ)。”
不久前,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提出了通俗浅显的新解释:“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它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一心向学的高尚志向。
二、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
三、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认读15生字。
(1)重点正音:绍、侧、墨、勤、奋
(2)学习多音字:兴、几 根据不同读音扩词。
(3)读读带读字:料、之、寿
●校对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字典页码,重点说说查字典时自己对生字的新发现。
●说说15个生字中你认为易错、难写的字,提醒大家。这几个重点抄写3遍。
●校对《词语手册》上的作业,说说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笔墨纸砚、来历、料理、几手、当铺、勤奋好学
●当堂听写生字、反馈,写错的字在完成《生字抄写本》作业时重点提醒自己。
四、作业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1、2、3题。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反馈在生字抄写和扩词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段。
2、谁去过三味书屋?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三、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对三味书屋的了解还真不少,但老师细细一听,你们在介绍三味书屋时没按一定的顺序说。
1、复习:通过第19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说?课文第几段就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什么?
2、带着这个方法朗读第2段。
用“——”划出写了哪几个方位,用“△”标出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反馈,课件出示了三味书屋摆设图帮助理解。
1、读第2段,哪几句话写三味书屋同一方位的摆设?(第1-2句:书屋东面的布置和摆设。第3—6句:书屋两侧的摆设。)
2、结合自制课件,弄清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打乱课件中三味书屋内物品的摆放位置,请学生移动鼠标把物品按方位顺序放到原来的位置上,边放边说说自己是根据课文中哪个方位词来放的。(电脑即时反馈)
4、结合课件做讲解员。
把老师和同学当作前来参观三味书屋的中外游客,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注意引语和结束语的自然补充)。
四、作业巩固。
1、《课堂作业本》中的第5题。
2、回家对着爸爸妈妈做做小讲解员。
板书:
20、三味书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早”字,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的事迹。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引语:同学们,了解三味书屋对我们鲁迅小学的同学来说很有必要,但这篇课文更必要让我们了解,更能使我们感动的是:这三味书屋里发生过的,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这是一件什么事?(板书“早”)。刻“早”是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呢?大家有没有兴趣去学学这个故事?是课文的第几段?
1、请大家积极阅读这段话,自己去体味文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去看听计算机为你提供的“课文欣赏”的内容,一定能帮你更准确地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学习。)
2、重点交流,反馈下面3个句子。
(1)理解“害”、“于”、“当铺”的意思。
(2)理解“一面……一面……”、“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体会到当时鲁迅一家生活艰难,鲁迅小小年纪就要担起生活的重任,非常懂事、孝顺。(板书:生活艰难)
(3)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
●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①理解“默默”。要是你是知道鲁迅迟到原因的一位同学,你会怎么跟寿老先生说?而鲁迅呢?他为什么不为自己解释?(板书:默默 刻:决心改正)他会暗暗对自己怎么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②范读:老师在哪个地方特别作了处理?为什么这样读?你想怎么读?
③练习用“默默“说话。
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特别是理解了“默默”在中的丰富内涵,那么你能用“默默”来说一句话吗?
鲁迅走在去当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
鲁迅走在去药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鲁迅走在去三味书屋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
任选一句完成,交流,师点拨。
●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①为什么用“刻”不用“记”、“印”?
②为什么要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板书:深深、刻、时时提醒)
3、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勤奋好学的鲁迅刻“早”的故事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用来勉励我们自己。齐读。
三、拓展延伸
1、小结:从这个刻“早”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2、小朋友们想更多地了解鲁迅爷爷吗?学校图书室里有很多介绍鲁迅的书,大家可以去借。课外大家还可以把自己在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放到教室门口的“语文新知堂”里交流。今天课堂上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份电子读物。我们到介绍鲁迅爷爷的网页去看看。(让学生点击课件中“走近鲁迅”进入,自由浏览。)
四、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看了丰富的介绍后,一定更深地体会到了鲁迅爷爷确确实实把在三味书屋里刻的“早”字牢牢地记住了,并时时提醒自己,做什么事都争分夺秒。鲁迅先生一生不息地奋斗,终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作为鲁迅小学的学生,更应该向鲁迅爷爷学习,长大后也成为一个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五、作业巩固。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6题。
板书:
三味书屋
奔走于……之间 (生活艰难)
早 默默 刻 (决心改正)
深深 刻 (时时提醒)
争分夺秒 一生奋斗
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教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为说到原因时是用表示猜测语气的“也许”。
三、作业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课后心得: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教材分析:了解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文章的内容与主题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写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第二部分:(“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我书塾里去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写在三味书屋的生活。主题: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腐朽的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教学策略:诵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交流预习时积累的与本文相关的内容锻炼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出整体感知问题:文章传递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速读7分钟,整体感知。结果: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留恋;对三味书屋的害怕和厌恶。培养整体把握内容的能力百草园所有乐趣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找出你以为作者最留恋的内容。分组讨论朗读分析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讨论并回答:菜畦、石井栏、皂荚树……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锻炼品读赏析能力“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点景物?它们的共性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它们的共性都是动物。提高品读分析能力“单是”领起的内容中描写了哪些有趣的活动,表达作者怎样感情?朗读、品析低唱、弹琴、喷雾……——喜欢,充满童趣。提高品读分析水平世间有美女蛇吗?作者为什么想起在百草园中听到美女蛇的传说?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教训,悟出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体会作者的感情冬天的百草园有什么活动?活动特点是什么?雪地捕鸟紧张、刺激而且兴奋仔细口味百草园乐趣童年时,你也一定有自己的“乐园”,把你“乐园”描绘出来,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童年的快乐吧。媒体出示写作要求写作训练训练仔细观察,体验生活,生动形象描写的能力。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让我们一起走进你童年的乐园”,享受你童年的快乐。交流写作片断培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情感。如果让你离开你乐园,你愿意吗?但作者不得不离开他的“乐园”,他是怎么想的呢?不愿意。朗读,体会依恋之情。向“三味书屋”过度。作者对“三味书屋”是什么态度?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不满、讨厌。为什么计厌“三味书屋”?礼节繁琐,教师威严,读书内容枯燥难懂。培养概括内容能力。本部分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三味书屋的?小组讨论交流。学习环境:压抑学习生活:单调教学方法:死板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纵观全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封建教育表示不满。培养准确根据主题的能力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寿镜晋”老先生?与今天教我们的老师比较,你更喜欢哪一个?讨论,合理评价。拓展思维客观评价老师。情感教育珍惜拥有美好生活布置任务课下阅读鲁迅作品,准备进行交流,全面认识鲁迅先生。拓展阅读
板
书
设
计
(一)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窜百草园“乐园”: 低唱、弹琴、喷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美女蛇传说雪地捕鸟
板
书
设
计
(二)环境压抑学习单调三味书屋:批判封建教育生活枯燥先生古板
教
学
反
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传统教材经典篇目,是一篇内容充实、文字优美的回忆性散文,鲁迅先生思想的深刻性,学生很难于捕捉,所以本课设计力求做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力求在形式上适合学生思维活动特点,内容上能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但因文章篇幅太长,难免疏漏之处,今后有待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不断提高。
【题旨说明】
1.第1题,培养仔细观察、认真阅读的习惯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让学生积累表示方位的词语。做题前要看图,弄清“画”、“先生的座位”、“学生的书桌”、“鲁迅的书桌”所在的位置,然后看书,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想象,可从画的内容、先生的座位、学生的书桌的样子展开,还可想到其他可能有的事物。
2.第二题,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鲁迅先生的好品质,同时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理解词语要联系前后文,同时结合少年时代的鲁迅生活艰难的情境去思考。第1小题,要让学生想象小时候的鲁迅既要料理家务,又要去当铺、采药,还要上学,因而必须急急忙忙、焦虑万分地赶路的情形。第2小题,有三个问题。可先弄清“坚定的信念”指什么,然后再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早”字,最后再从“坚定”、“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一生”去思考为什么要用“刻”而不用“印”。
3.第3题,比较字形,不仅要弄清两个字的不同之处,而且要尽可能地联系字义去分析。写词语的括号要拉长一些,最好改成一条横线,让学生尽可能地多写一些词语。
4.第4题,朗读第三自然段,要把鲁迅刻“早”字时的坚定决心表达出来。背诵第三自然段,先要理清段落的层次,然后逐层背诵。
【自主性练习设计】
1.按照课文原文填好前两空,然后展开联想,把句子补充完整。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还像______________。
2.想象鲁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情形:他怎么赶路的,他的神情是什么样的,他心里想些什么。想好后跟同学交流交流,然后扮演鲁迅,把具体情形表现出来。
【评价指导】
1.独立思考:根据第一题中两句话展开的想象是否具体?背诵课文是不是用了较好的方法,比如,是否先读懂内容,然后大声朗读,最后才背诵?
2.小组评议:第二题,难度较大,无论是谈“体会”,还是谈理解,不同的同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宜一刀切,也不必一律要求“深刻”。比如,为什要刻“早”字,有同学能说“为了时时提醒自己上课不迟到”,也是值得肯定的。组成的词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括号外的字可以在组成词语的前、中、后。
人物故事--顾恺之为母画像
顾恺之是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他善于画人物,尤其擅长画女人,这与他的孝心有关。
顾恺之一出世,母亲就离开了人间。他父亲原是朝廷命官,因不满官场的腐败,辞官回家写诗作文。顾恺之经常冲进书房问父亲:“人家都有妈妈,我的妈妈在哪里?”禁不住儿子的一再询问,父亲只好以实相告。
顾恺之大哭了一场,从此变得沉默寡言了。心中只是想着母亲生得什么模样,一次又一次地询问父亲,母亲的脸庞、身材长得如何。听了父亲的回答后,他心中有了母亲的身影、脸型。他发誓要把母亲的像画出来。
他画了一张又一张,可是父亲见了总是摇头:“不像。”他毫不气馁,继续作画。画到第十张时,父亲说:“身材手足有点像。”他欣喜若狂,更加用心画像。不久,他画得像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像了,像了,只是眼神还不大像。”他继续潜心画眼睛,画了改,改了画,当他又一次把画像送到父亲面前时,父亲大喜过望:“这是你的母亲。”
这一年他才八岁。到二十岁时,顾恺之已经是著名的画家了。当同行问他曾经拜谁为师时,他回答说:“我的母亲是我心中一直活着的老师。
阅读提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顾恺之是怎样成为著名画家的?◆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笔墨(mò mù)东北角(jiǎo jué)
来历(lì liè)当(dānɡ 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第二课《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全文共3段。第1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第3段从鲁迅书桌上的“早”字引出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这篇课文文字精炼、条理清楚,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学生言之有序、连句成段能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继续运用读课文、划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逐步形成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学到作者观察事物,连句成段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理解课后题3两个句于的含义。
2.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4.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落实单元训练项目,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教学难点有两个:
1.课后题3两个句子含义较深,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2.课文第2段除了“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四个大方位外,还具体写了“画上”、“桌上”两个小方位,与上一课介绍方法不同,学生不易区分。
四、教学过程
1.课时安排:本课我打算上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第1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2段。
第三课时学习第3段,总结全文。
2,课前准备:课前老师准备好录像带,小黑板,《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话筒一只,三角旗一面,旅游帽一顶。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拼贴三味书屋平面图的材料。
3.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解题,激兴趣。
板书课题后,老师出示《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把有关“三味”的典故告诉学生。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尽量增加信息密度,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量,用教师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外查阅资料也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第二环节:初读,提问题。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学生不会主动求知,但当今社会知识激增,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自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因为读通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我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巡回指导,看看差生是否能将生字字音读正确,把长句读流畅。检查朗读时,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你喜欢读哪一节就站起来读哪一节,使枯燥的读书变得扎实有效,生动活泼。然后,请学生运用本册第一、第三单元学过的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并且汇报交流。但是,一篇新课文,学生通过自学不可能什么都懂,紧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而且学习由疑问开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启发学生质疑,对于学生的积极探究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三环节:细读,解疑难。
1.学习第1段。
教师简单介绍鲁迅后,让学生用“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说一句话。这种变换词序的训练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学习第2段。
这段是按方位顺序写的,是本课教学重点。因为学生已学过《我们的教室》一课,初步掌握了用读课文、划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所以教学时我采用导学式教学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读写知识进行自学自悟,教师适当点拨讲解,在重点、难点上下一番功夫。
具体分5步进行教学:
第1步,复习学法,为迁移提供条件。
第2步,运用学法,四人一组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从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集体中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第3步,检查自学,请学生拿出学具,按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这些东西贴到图中相应的位置。再叫一名学生上来贴,贴好后,大家对照课文有关句子讨论评价,引导学生再次深入理解课文,接着放三味书屋录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地再现课文内容,使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检查形式符合反馈原理,因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习者吸收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的过程。
第4步,了解写法。以第1句为例,把原句与“三味书屋正中的墙上有一幅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正中的墙上”写具体的,“正中的墙上”和“画上”是什么关系,然后请学生找出第二段中同样方法介绍的句子读一读,这段没有具体介绍鲁迅的书桌,最后让学生仿照第1句写法填空:()是迅的书桌,书桌上()。这—步既有知识的理解积累,又有迁移运用,由扶到放,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第5步,游戏激趣,结合平面图做一个导游三味书屋的游戏,一个学生做导游,拿着三角旗和话筒,导游介绍要具体,其他同学做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他们的言语交际表达能力。
总之,这5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把阅读理解,动手操作,口头表达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卓有成效的训练。
3.学习第3段。
本段是落实思想情感目标的重点段,教学时以读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揣摩语言、体会含义、陶冶情操。具体分3步:
第1步,默读、引读,初步了解“早”字的来历和作用。
第2步,抓住重点词句研读。本段最能体现鲁迅精神的有3句话。第1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课后题3第1句话中没有“几乎”两个字,我认为应该加上去,因为“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几乎天天”并不等于“天天”,如果省去了这两个字,句意就有变化。这句话中的“奔走”的“走”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意思:1,步行、走路。2.跑。“于.”、“之间”用找近义词方法理解。“当铺”离今天的生活较远,由教师讲解。这些词的意思弄懂了,整句话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第2句“他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中的“刻”字看似平常,其实用得很传神,我引导学生把“刻”与“记”进行比较,通过反复推敲,使学生不仅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这两句就是课后习题3要求理解的两句话。教师力避结论性的讲解,引导学生参与理解句子的过程,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针对一些学生受批评时拼命强调理由的现象,教学时我还抓住“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这句话做文章。先说说什么叫默默地?再说说鲁迅当时可能在想什么?通过填补情节空白,去感受鲁迅的内心世界,从而对他产生由衷的敬意。
第3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第四环节:复读,谈感想。
教师概括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巧用已营造的课堂氛围来个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把哪个字深深地刻在心里。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作业设计。
本课作业除了分课时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外,第2课时让学生仿照第2段写写少先队队室,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做到读写结合。第3课时作、业是课外阅读《出入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孩子》一文(见《少年鲁迅的故事》第1—3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体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5.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突出了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3.三味书屋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笔墨(mò mù)东北角(jiǎo jué)
来历(lì liè)当(dānɡ 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笔墨(mò mù)东北角(jiǎo jué)
来历(lì liè)当(dānɡ 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兴”、“几”,能给多音字“兴”、“几”据词定音;理解“来历、勤奋、默默”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4、能理解“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
5、能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点:
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围绕“早”学,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话。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课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观三味书屋。
3、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和三味书屋。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三味书屋,揭题
1、简介鲁迅
在已经过去了的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古城绍兴,共同追忆和颂扬着一位伟大的先生,一位让所有绍兴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的先生。他是谁?
作为鲁迅故乡的后代谁能将自己对先生的了解简要告诉大家?
2、简介三味书屋
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介绍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先生叫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家祖传的书屋,原来叫“三余书屋”。要想弄清“三味”的含义,先得看三味书屋的一副楹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
最美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味”是从“诗书”中来的。“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经”,第二类为“史”,第三类为“子”。古人以“味”取譬,认为“经”是谷物,“史”为菜肴,“子”则是点心。“经”“史”“子”,三“味”一体,配置出一道营养丰富的别致的中华文化大餐。这就是“三味”之所指,故寿镜吾之子寿洙邻说“三味”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aǐ)。”
不久前,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提出了通俗浅显的新解释:“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它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一心向学的高尚志向。
二、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
三、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认读15生字。
(1)重点正音:绍、侧、墨、勤、奋
(2)学习多音字:兴、几 根据不同读音扩词。
(3)读读带读字:料、之、寿
●校对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字典页码,重点说说查字典时自己对生字的新发现。
●说说15个生字中你认为易错、难写的字,提醒大家。这几个重点抄写3遍。
●校对《词语手册》上的作业,说说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笔墨纸砚、来历、料理、几手、当铺、勤奋好学
●当堂听写生字、反馈,写错的字在完成《生字抄写本》作业时重点提醒自己。
四、作业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1、2、3题。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反馈在生字抄写和扩词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段。
2、谁去过三味书屋?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三、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对三味书屋的了解还真不少,但老师细细一听,你们在介绍三味书屋时没按一定的顺序说。
1、复习:通过第19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说?课文第几段就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什么?
2、带着这个方法朗读第2段。
用“——”划出写了哪几个方位,用“△”标出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反馈,课件出示了三味书屋摆设图帮助理解。
1、读第2段,哪几句话写三味书屋同一方位的摆设?(第1-2句:书屋东面的布置和摆设。第3—6句:书屋两侧的摆设。)
2、结合自制课件,弄清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打乱课件中三味书屋内物品的摆放位置,请学生移动鼠标把物品按方位顺序放到原来的位置上,边放边说说自己是根据课文中哪个方位词来放的。(电脑即时反馈)
4、结合课件做讲解员。
把老师和同学当作前来参观三味书屋的中外游客,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注意引语和结束语的自然补充)。
四、作业巩固。
1、《课堂作业本》中的第5题。
2、回家对着爸爸妈妈做做小讲解员。
板书:
20、三味书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早”字,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的事迹。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引语:同学们,了解三味书屋对我们鲁迅小学的同学来说很有必要,但这篇课文更必要让我们了解,更能使我们感动的是:这三味书屋里发生过的,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这是一件什么事?(板书“早”)。刻“早”是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呢?大家有没有兴趣去学学这个故事?是课文的第几段?
1、请大家积极阅读这段话,自己去体味文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去看听计算机为你提供的“课文欣赏”的内容,一定能帮你更准确地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学生自由学习。)
2、重点交流,反馈下面3个句子。
(1)理解“害”、“于”、“当铺”的意思。
(2)理解“一面……一面……”、“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体会到当时鲁迅一家生活艰难,鲁迅小小年纪就要担起生活的重任,非常懂事、孝顺。(板书:生活艰难)
(3)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
●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①理解“默默”。要是你是知道鲁迅迟到原因的一位同学,你会怎么跟寿老先生说?而鲁迅呢?他为什么不为自己解释?(板书:默默 刻:决心改正)他会暗暗对自己怎么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②范读:老师在哪个地方特别作了处理?为什么这样读?你想怎么读?
③练习用“默默“说话。
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特别是理解了“默默”在中的丰富内涵,那么你能用“默默”来说一句话吗?
鲁迅走在去当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
鲁迅走在去药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鲁迅走在去三味书屋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
任选一句完成,交流,师点拨。
●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①为什么用“刻”不用“记”、“印”?
②为什么要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板书:深深、刻、时时提醒)
3、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勤奋好学的鲁迅刻“早”的故事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用来勉励我们自己。齐读。
三、拓展延伸
1、小结:从这个刻“早”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2、小朋友们想更多地了解鲁迅爷爷吗?学校图书室里有很多介绍鲁迅的书,大家可以去借。课外大家还可以把自己在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放到教室门口的“语文新知堂”里交流。今天课堂上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份电子读物。我们到介绍鲁迅爷爷的网页去看看。(让学生点击课件中“走近鲁迅”进入,自由浏览。)
四、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看了丰富的介绍后,一定更深地体会到了鲁迅爷爷确确实实把在三味书屋里刻的“早”字牢牢地记住了,并时时提醒自己,做什么事都争分夺秒。鲁迅先生一生不息地奋斗,终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作为鲁迅小学的学生,更应该向鲁迅爷爷学习,长大后也成为一个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五、作业巩固。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6题。
板书:
三味书屋
奔走于……之间 (生活艰难)
早 默默 刻 (决心改正)
深深 刻 (时时提醒)
争分夺秒 一生奋斗
◆[2003年11月11日]
之一
胡玲萍
教学目标
1.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了解每个方位各写了什么。能根据课文内容画示意图,并能看图按方位说说三味书屋的样子。
2.认识"概——具"句式和段式,能找出概括写的部分。
3.教育学生学习鲁迅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找出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中的方位词,画示意图。
2.看图按方位说说三味书屋的样子。
教学难点
1.找准方位词,画示意图。
2.理解课后题中两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初读了《三味书屋》,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示图片)这就是三味书屋,一个普普通通的书屋,这样一个普通的书屋,为什么中国人知道它,外国人也知道它?
(是啊,因为那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成长的摇篮)
三味书屋的陈设怎么样?请小朋友对照插图按要求默读课文第二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默读自学。
要求:a.三味书屋里有哪些东西?用"____"画出概括写的词。b.这些东西分别在什么位置?用" "画出表示方位的词。
2.汇报交流。
板书:正中墙上 一幅画
画前正中 先生的座位
周 围 学生的座位
东北角 鲁迅的座位
3.课文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方位)
4.这些东西分别在图中的什么位置上?请小朋友边读书边动手画示意图。(图示如下)
提示:这表示三味书屋的平面图,四面是墙," "表示中墙," "表示门。
作者站在秆玄通方看三味书屋?(门口是立足点)
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地方?(正中墙上是着眼点,其它方位都是由这个方位引出来的)
5.对照课文评价是否画对。
6.课文用什么方法介绍三味书屋的?读第二节第一句。这个句子前后是什么关系?
先概括地指出墙上的一幅画,然后具体介绍了画上的内容。这种关系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下面介绍先生和学生的座位也采用了这种方法。
7.引读。师读概括写的句子,生读具体介绍的部分。
8. 文中有没有具体介绍鲁迅的座位?你能具体介绍一下吗?(板书:早)
9.看图复述,老师请小朋友当小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介绍三味书屋。注意;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按方位顺序来说,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讲得更生动。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默读思考:
①这一节共有几句话?
② 哪一句是概括写的?哪几句是具体介绍的?
2.讨论。齐读概括写的句子,说说句中的重点词是什么。(板书:来历)
3.指读3、6句。有一天早上,鲁迅上学为什么迟到?(板书:迟到)
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
4.这里的"料理家务"指什么?
出示句卡;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①齐读。
②"几乎"可以换成什么词?
③"于"可以换成什么词?
④"奔"是什么意思? "奔走"是什么意思?
⑤"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是什么意思?
⑥鲁迅为什么要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为了上学不迟到,鲁迅几乎每天都这样匆匆忙忙地奔跑着,可这一次,鲁迅还是迟到了。
5. 鲁迅迟到了,寿老先生是怎么批评他的?
(板书:严厉)
"严厉"是什么意思?寿老先生严厉的语气该怎么读?
6.面对寿老先生的批评,鲁迅是怎么做的?
①找出句子读。
②"默默地"是什么意思?(不声不响)
③"默默地"写出了鲁迅认真思考的神态,他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想象。提示:联系上文鲁迅为什么迟到?联系下文他的行动,迟到对不对?以后怎么才能不迟到?
7.由此可见,小时候的鲁迅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勤奋好学)
8.指导感情朗读这句话。
小结:勤奋好学的鲁迅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9.鲁迅刻这个"早"字有什么作用呢?
齐读最后一句。(板书:作用)
10.这说明了什么?
出示句卡: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o
①"刻"可以换成什么词?
②如果换成"记"字,和"刻"比较一下,哪个好?为什么?
⑧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总结:鲁迅先生就是从三味书屋开始,一生铭记"早"字,时时早,事事早,抓紧时间学习、工作、战斗,毫不松驰地奋斗了一生,终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早"字的故事告诉我们,成才离不开少年的勤奋。同学们,让我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
教案述评
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特级教师王金兰
胡玲萍老师执教的《三味书屋》获1996年11月台州市教学能手比武二等奖。她编写的教案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体现了语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教案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明确、集中、具体、可操作,形成了素质型的课时目标。目标的三项内容既有语文基础素质、语文基本技能素质,又有语文道德素质。"目标1"是本课时的重点训练目标,它是根据本组训练重点"按方位顺序写"而确定的,目标具体,可操作。"目标2、3"是常规训练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和思想性。
二、教案中设计的让学生"读段画简图"的练习有新意。这一训练符合课堂教学"二主一线"原则,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足训练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读课文,理解课文;动脑筋找方位;动手画简图,教师只在反馈评价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训练落在实处。这种训练方法,值得提倡和推广。
三、重难点的突破于过程教学中。书后的两个句子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教案中,教师力避结论性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参与理解句子的过程,在过程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句子的理解方法:先理解重点词,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根据句子和段的"概括——具体"、的结构形式进行句、段教学,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学会按结构段式读段、写段的方法。
一、教材分析
我说的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第二课《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全文共3段。第1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第3段从鲁迅书桌上的“早”字引出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这篇课文文字精炼、条理清楚,是本册教材中培养学生言之有序、连句成段能力的重要课文,目的是继续运用读课文、划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逐步形成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学到作者观察事物,连句成段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级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理解课后题3两个句于的含义。
2.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4.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进一步落实单元训练项目,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教学难点有两个:
1.课后题3两个句子含义较深,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2.课文第2段除了“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四个大方位外,还具体写了“画上”、“桌上”两个小方位,与上一课介绍方法不同,学生不易区分。
四、教学过程
1.课时安排:本课我打算上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第1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2段。
第三课时学习第3段,总结全文。
2,课前准备:课前老师准备好录像带,小黑板,《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话筒一只,三角旗一面,旅游帽一顶。每位学生准备一份拼贴三味书屋平面图的材料。
3.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解题,激兴趣。
板书课题后,老师出示《少年鲁迅的故事》一书,把有关“三味”的典故告诉学生。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尽量增加信息密度,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量,用教师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外查阅资料也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第二环节:初读,提问题。
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学生不会主动求知,但当今社会知识激增,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自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因为读通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我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自己巡回指导,看看差生是否能将生字字音读正确,把长句读流畅。检查朗读时,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你喜欢读哪一节就站起来读哪一节,使枯燥的读书变得扎实有效,生动活泼。然后,请学生运用本册第一、第三单元学过的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并且汇报交流。但是,一篇新课文,学生通过自学不可能什么都懂,紧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而且学习由疑问开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启发学生质疑,对于学生的积极探究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三环节:细读,解疑难。
1.学习第1段。
教师简单介绍鲁迅后,让学生用“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说一句话。这种变换词序的训练能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学习第2段。
这段是按方位顺序写的,是本课教学重点。因为学生已学过《我们的教室》一课,初步掌握了用读课文、划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所以教学时我采用导学式教学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读写知识进行自学自悟,教师适当点拨讲解,在重点、难点上下一番功夫。
具体分5步进行教学:
第1步,复习学法,为迁移提供条件。
第2步,运用学法,四人一组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从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集体中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第3步,检查自学,请学生拿出学具,按观察的先后顺序把这些东西贴到图中相应的位置。再叫一名学生上来贴,贴好后,大家对照课文有关句子讨论评价,引导学生再次深入理解课文,接着放三味书屋录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地再现课文内容,使学生如临其境,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检查形式符合反馈原理,因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习者吸收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的过程。
第4步,了解写法。以第1句为例,把原句与“三味书屋正中的墙上有一幅画”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正中的墙上”写具体的,“正中的墙上”和“画上”是什么关系,然后请学生找出第二段中同样方法介绍的句子读一读,这段没有具体介绍鲁迅的书桌,最后让学生仿照第1句写法填空:()是迅的书桌,书桌上()。这—步既有知识的理解积累,又有迁移运用,由扶到放,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第5步,游戏激趣,结合平面图做一个导游三味书屋的游戏,一个学生做导游,拿着三角旗和话筒,导游介绍要具体,其他同学做游客,可以向导游提问,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他们的言语交际表达能力。
总之,这5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把阅读理解,动手操作,口头表达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卓有成效的训练。
3.学习第3段。
本段是落实思想情感目标的重点段,教学时以读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揣摩语言、体会含义、陶冶情操。具体分3步:
第1步,默读、引读,初步了解“早”字的来历和作用。
第2步,抓住重点词句研读。本段最能体现鲁迅精神的有3句话。第1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课后题3第1句话中没有“几乎”两个字,我认为应该加上去,因为“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几乎天天”并不等于“天天”,如果省去了这两个字,句意就有变化。这句话中的“奔走”的“走”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选择意思:1,步行、走路。2.跑。“于.”、“之间”用找近义词方法理解。“当铺”离今天的生活较远,由教师讲解。这些词的意思弄懂了,整句话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第2句“他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中的“刻”字看似平常,其实用得很传神,我引导学生把“刻”与“记”进行比较,通过反复推敲,使学生不仅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这两句就是课后习题3要求理解的两句话。教师力避结论性的讲解,引导学生参与理解句子的过程,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针对一些学生受批评时拼命强调理由的现象,教学时我还抓住“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这句话做文章。先说说什么叫默默地?再说说鲁迅当时可能在想什么?通过填补情节空白,去感受鲁迅的内心世界,从而对他产生由衷的敬意。
第3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第四环节:复读,谈感想。
教师概括课文内容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巧用已营造的课堂氛围来个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上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把哪个字深深地刻在心里。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4.作业设计。
本课作业除了分课时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外,第2课时让学生仿照第2段写写少先队队室,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做到读写结合。第3课时作、业是课外阅读《出入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孩子》一文(见《少年鲁迅的故事》第1—3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体现大语文的教学观。
5.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突出了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3.三味书屋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笔墨(mò mù)东北角(jiǎo jué)
来历(lì liè)当(dānɡ 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鲁迅童年的学习生活,学习鲁迅从小立志、刻苦学习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词,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按方位顺序叙述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自然段,练习用给自然段分层的方法理解自然段的内容。
2、学习按方位顺序叙述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幻灯录音鹏博士软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二次备课
1、鹏博士软件出示生字,指读。
2、听课文录音。
3、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
2、填空:三味书屋过去是——现在是——
3、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思考;一共有几句话?
每句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引导学生理解:
(1)每句的意思。
(2)本段的意思
(3)叙述的顺序
正中墙上
三味书屋里的摆设 画前面
(方位顺序) 学生书桌及鲁迅的书桌
3、鹏博士软件,观察书屋摆设,理解方位。
4、指读。
5、练习按方位顺序说说教室得人心陈设。
四、作业:读熟课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读课文。
2、说说三味书屋的样子。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
2、自读,思考,讨论
(1)一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2)可以分成几层,每层说的是什么?
(3)这段主要写什么?
(4)思考课后第二题。
(5)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3、讨论交流:
(1)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什么意思?这句话说明了什?
(2)鲁迅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也把一个坚定地信念深深地刻在了里?
为什么刻“早”字?“坚定地信念”指什么?
三、总结全文
1、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3、指读全文。
四、课堂练习
1、理解词语:来历料理好不松弛
2、指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2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正中墙上
三味书屋里的摆设 画前面
(方位顺序) 学生书桌及鲁迅的书桌
“早”字及影响时时早事事早好不松弛
◆[2004-03-16]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笔墨(mò mù)东北角(jiǎo jué)
来历(lì liè)当(dānɡ 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
(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图画的能力,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介绍自己的资料?
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他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鲁迅在帮助妈妈照顾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生字组词。(注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
绍馆段厉弛
招管断历驰
(2)区别字义:在比较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基础上,进行字义的比较,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行体罚的木板或竹板。形状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专门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根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如果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考: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情况。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继续指导学生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书塾”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
3、学生合作学习,展开讨论。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学的场所。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
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密切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三、图文对照,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按照顺序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顺序是怎样的?(从中间到四周)
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3)根据这种记叙的顺序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单画出草图。(使学生由抽象印象变为具体的认识)
(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作者由中间到四周的观察方法。)
2、图文对照,品味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按照方位顺序,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古朴,整洁)
四、品味词句,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
(1)交待学习任务: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自学。
(3)交流汇报。(先写了“早”字的形状,再写“早”字的来历,最后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行理解。。
(1)投影出示: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了什么?
(2)学生自学讨论。(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鲁迅当时家境十分困难,也体现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继续读文体会: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评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虚心接受先生的批评,后悔不应该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既后悔不应该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远不迟到。)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这个坚定的信念是什么?(是“早”)这个“早”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事事”“毫不松懈”。启发学生想象、思维,展开讨论。
“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难道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 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服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8)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和对鲁迅的了解。具体理解“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建议学生引用实例。)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
第二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
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5、在分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早”字的来历以及这件事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鲁迅坚持不懈奋斗一生,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习了课文,应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从小把坚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板书设计:◆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选2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选20篇),《卜算子·咏梅》教案(优选14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案(优选21篇),《新型玻璃》教案(优选23篇),《新型玻璃》教学设计(优选18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