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选13篇)

作者:admin2023-03-20 00:06:02

  导读: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选13篇)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 人世间所谓的“精彩”和“糟糕”都是相对而言的,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小学语文...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选13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选13篇)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

  人世间所谓的“精彩”和“糟糕”都是相对而言的,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小学语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阐述了作者童年时,父母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然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我已讲过两遍,然而在这两次不同的课堂教学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所蕴含的深刻含意。

  记得第一次执教是在2004年,由于初教五年级担心把握不好教材,因此把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全部搬入课堂,一节课下来我和学生忙忙碌碌,教学目标虽然完成了,但收获却不是很多。

  第二次执教是在2006年,本人根据原有的教学经验开始重新备课,尤其是在创设情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之后,我紧接着开始进行下一个环节──请君入瓮,初步感知课文。这时我就像舞台上的导演,学生就好像是一个个听话的演员,在我的精心指导下他们一步一步走入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圈子,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也在为自已精心所创感到沾沾自喜……

  然而,今年暑期我自费来北京学习,接触了众多的名师学者,尤其是在前些日子有幸见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研室的编辑王林,经他点拔,我对小语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才发现自己当初的课堂是多么幼雅无知,相形见拙之下我顿悟了,难到新一轮的课改就是这么让老师来教孩子吗?我在深深地思索,往日的课堂好像一把枷锁紧紧地束缚了孩子们的思想,同时也关住了他们稚嫩的心灵,他们渴望自由,打开窗子让孩子们放飞吧!

  这次来京学习有幸遇到了来自云南的黄保兵老先生,在聆听他老人家对这课的看法之后,我又开始了第三次备课。

  一、打破“预习”这一常规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常规中,老师都习惯先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自行解决文中的字、词,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在这次教学中我要打破“预习”这一常规教学,目的有二:一、让课文保鲜;二、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二、整体认读,感知文本

  1.让学生自读课文两遍,朗读方式自由选择。

  2.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试着找出作者在生活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平衡点”。

  五年级的学生大都喜欢默读,由于课文题目把意思截然不同的两句人物语言用“和”字连在一起,容易激发阅读欲望,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本是矛盾对利的两个不同的观点,因此在找到它们的“平衡点”时,学生会感觉有点难,但反复读课文应该能找到----文章的结尾处。

  三、深入理解,感知文章中心

  1.教师范读。

  2.学生再读。

  (精读“童年部分”和“后来的认识”十五六自然段。)

  3.理解重点句子,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中心。

  (1)父亲的批评,是完全对我而言的吗?

  (2)“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3)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课文描述的是发生在“我”和妈妈、爸爸之间的事情,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教师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这篇课文是如何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来描写的,体会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学生再朗读时,就会注意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来。例如:妈妈要读出慈祥,和蔼,亲切的语调;爸爸的语言要读出严厉的语气;“我”的内容活泼及叙述的语句要读出平缓的语调。无论是妈妈的话,还是爸爸的话都要读出“爱”的感情。因为课文的主题就是在两个极端的断言中都拥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只有在这种“爱”的鼓舞下,“我”才会更加努力地向前驶去。引导学生精读。

  学生读后,教师再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父亲的批评,是完全对“我”而言吗?如果单单从字面理解,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如果对比母亲所说的,可能就不会是这么简单了。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视感情,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色彩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精彩极了”就是这样: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是借此机会,赞赏“我”。

  “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这是因为,父亲,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父亲,一般比较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情感,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似乎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可能这位父亲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也之所以有了父亲的“糟糕透了”才会有几年后的一篇新小说诞生,直到成年以后,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如果没有当初父亲那句严厉的批评,可能也不会这么多的优秀作品问世。可见“糟糕透了”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含义。

  在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和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时,还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句子真正的含义。

  这种带着问题反复读,比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要好的多。

  四、教师总结,升华文章中心

  在 “我”童年的时候父母对自己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评价,尤其是父亲的话并不能完全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家长对自己的鼓励和批评,在自己的成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课外练笔;

  根据生活中的例子,写一写自己遇到类似这样事的想法。

  一篇有创意的教学设想也许会给你的课堂带来很多精彩,但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不仅仅是创设一节课带给你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学生,塑造千千万万喜欢中国汉语言文化的孩子们,让这些孩子们每天都在汉字王国里快乐地遨游。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2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 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 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

  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

  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

  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

  1.细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

  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

  一、朗读悟情

  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

  2.朗读比赛。引入竞争机制,

  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这一步是必要的,它使孩子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所反思,温故而知新,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三、课外引伸

  1.提供一些写骨肉之情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收集,并把其中的好段落抄写下来。

  2.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沉重)批评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设计理念:

  自读感悟、合作研究、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与生活对话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4`]

  1、谈话导入: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适当鼓励)

  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第16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板书。(板书: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在预习中有哪些问题是你感兴趣或想要知道的?谁来说一说。

  4、学生自由发问,教师适当板书。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6`]

  过渡:现在就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些问题在读书的过程中就解决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默读、浏览、自由读、找同学对读都可以,听明白了吗?)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25`]

  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1至14小节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5`)

  阅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3、引导学生朗读感悟。(11`)

  4、点拨引导(根据学生品读的句子自由调整)

  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齐读提示: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你还从母亲的哪些话中体会出母亲对巴迪的爱?

  出示语段二: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

  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导读: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出示语段三齐读)

  导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语段四: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5、导思:大家觉得巴迪的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巴迪有什么作用?(母亲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6、过渡:若干年后,巴迪是怎样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接下来请自由阅读课文第15至17自然段,回忆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相同的体会,并在小组中交流。[出示延伸提示]

  7、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参与学生讨论。(5`)

  8、导语:当巴迪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评价便有了深刻的感悟。在他的这些感悟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段?找出来读给大家听。(4`)

  9、学生自由选读,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

  语段四:“我从心底里知道……出发点——那就是爱。”

  引导: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最好能联系一下实际。(不一定父母,老师或者长辈对你的爱都可以谈一谈。)

  导读:你体会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听。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出了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其他同学又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说?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过渡:你感受最深的还有哪些语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语段三:“一个作家,应该……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引导: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吗?在生活中你曾经同时感受过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吗?

  导读:其他同学的感受又如何呢?(适当鼓励)请同学们齐读这段文字。

  10、小结:这节课大家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父母对你们的爱,真难得!的确,父亲的严厉也好,母亲的宽容也好,这都是出自对儿女的——爱。(板书: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健康成长。

  四、拓展延伸[3`]

  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背影》,其中有这么一个动人的场面:父亲送朱自清去北京求学,在火车即将启动时父亲去买了几个橘子要给儿子带在路上吃。在那一瞬间,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的心震撼了,被父亲那深沉的爱所震撼。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欣赏这段文字。(播放《背影》)

  五、总结[2`]

  怎么样?感人吧!父亲的嘴里没有说一个“爱”字,但朱自清却感受到了那深深的爱。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也感受到爱,他们都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六、课外作业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抄下来。

  2、推荐课外阅读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秋天的怀念》、《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背影》

  第二课时

  一、学生练习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二、拓展延伸:指导课外阅读。

  板书: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爱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4

  一.按照分好的段落写段意。

  第一段(1—14自然段):

  第二段(15—16自然段):

  第三段(17自然段):

  二.结合上下文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句子流露出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1.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他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2.“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3.“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三.根据课文填空。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 )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 )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 )的,它可能会把人( )。所以还需要( )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 )。”

  四.回答问题。

  两个极端的断言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五.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六.阅读同学作文,完成练习。

  我的慈父严母

  青岛市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一班 徐震

  我有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严厉的母亲。

  我爱好踢足球、打篮球、画画等。每当写完家庭作业,我就做这些事。妈妈见了是不允许的。她要我写完作业就复习功课,复习完功课就预习,预习好了就听英语录音带。可是爸爸支持我的这些爱好,不但支持,有时爸爸还和我一起踢足球。一次妈妈看见了说:“踢什么球!都五年级了,不抓紧学习能进入好的中学吗?”爸爸回答说:“丰富多采的课外生活,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我也插嘴说:“踢足球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妈妈苦笑不得地说:“我可服了你们爷俩儿了。”

  想不到此后不久,我差点儿受到妈妈的体罚。那是五年级下学期的一次数学测试。题里要求约分约到最简分数,我因为粗心没看清题的要求,把八分之四约成了四分之二就结束了。还有一题是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长是0.3米,宽是20厘米。我没仔细看题,没进行单位转换,直接用0.3x20求面积。除此以外还有几个因粗心造成的小错误。结果丢了共11分,得了89分,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老师要求家长在卷子上签名,我心里忐忑不安起来,因为我的卷子作业一直都是妈妈检查把关的,我怕妈妈看见了成绩会责骂我,但又没别的办法可想。晚饭后我趁妈妈正高兴爸爸也在跟前的时机把卷子给了妈妈。妈妈看了卷子脸顿时拉长了,“整天知道玩!不好好学习能考好吗?”妈妈气冲冲的。不好,要坏事!我怎么办?我手足无措,竟随口嘟囔出了一句:“还有比我考得差的呢!”“考成这样还有理了!你们班有没有考一百的?你为什么不像他们那样考一百!不揍你你是不记事的。”说着就举起手要打我。爸爸一步冲到妈妈和我的中间,笑着拉住妈妈的手说:“还是泰戈尔说得对:不是棒槌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这次考试是考得不好,把错的地方认真看看,下次考试记住就行了。”我趁机一溜烟儿跑进我的房间改卷子上的错,仍听见门外妈妈大声吼着:“你老是这样惯着他,孩子早晚让你给惯坏了!”

  我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每次都这样护着我。第二天我带着疑问问爸爸。爸爸说:”这不是护着你而是帮助你。如果你下次考试怀着压力进入考场能考好吗?”我知道爸爸是爱我的,妈妈也是爱我的,不过两种爱的方式不一样罢了。从此,我上课更专心听讲,做作业更认真,考试自然不敢粗心大意。当然课余时间那些爱好我仍然保留着。后来数学、语文、英语的每次考试成绩我都是优等(全在90分以上)。我还当选了大队长,代表学校参加了李沧区第二届少先队员代表大会。我画的画在学校得过奖,还在学校展览过。我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代表学校参加过“区长杯”足球赛。现在我作为学校排球队的队员,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抓紧训练准备参加青岛市小学生排球赛呢。说起来,我真得感谢他俩——我的慈父和我的严母。 朱维山指导

  发表于2004年6月 1日《半岛都市报》 及《少年儿童故事报》第865期

  爸妈爱孩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七.作文。

  想想你的亲人是怎样爱你的,选择一两件事情写下来,然后加个题目。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了对巴迪幼年时第一次写的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父母的评价不同,但其中却隐藏着共同的情感——爱。怎么让十来岁的孩子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呢?思考再三,我决定采用辩论的方式。

  师:同学们,巴迪七岁时写了第一首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你认为哪种评价更好?支持母亲的评价的同学请举手。(大多数学生举手)哪些同学支持父亲的评价?(只有十来个学生举手)因为同学们支持的评价者不同,所以我们自然也就分成了两方。今天我们开一次小型的辩论会,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

  生:我支持母亲的评价。因为巴迪很小,小孩子第一次写诗很激动,妈妈的评价能鼓励巴迪继续写作。妈妈给了巴迪信心。

  生:我觉得妈妈的鼓励很重要。因为我胆子很小,每次妈妈鼓励我、夸奖我的时候,我的胆子才能大一点。

  生:我喜欢爸爸的评价方式。因为爸爸的话很直接,让巴迪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写的诗还有很多不足。如果爸爸也像妈妈一样夸耀巴迪,巴迪可能会真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了,也就不会再进步了。

  (学生各抒己见,辩论十分激烈)

  生:老师,我和他们的观点都不一样,我觉得爸爸的警告和妈妈的鼓励只有合在一起对孩子的成长才作用最大。我能用一个实验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一脸自信)同学们都玩过翘翘板吧?(玩过!学生异口同声)大家看我手中的尺子,尺子就像一个翘翘板,翘翘板的这头是爸爸,那头是妈妈,(她边说边在尺子的两边各放了一块大小差不多的橡皮)中间的这个小玻璃球是我们。大家看,当翘翘板平衡的时候,玻璃球站在尺子中间。当爸爸的这一边批评过多的时候,爸爸这一头就低了,翘翘板就不平衡了,玻璃球就滚向低的一边。相反,当妈妈的表扬过多的时候,玻璃球就会滚向妈妈那一边。所以,只有爸爸妈妈的爱平衡的时候,我们才能站在翘翘板的中间。只有平衡才是最高点。

  (学生演示完,同学们自发地给予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是的,“只有平衡才是最高点”。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既需要妈妈鼓励的爱,因为她给了我们信心,也需要爸爸严厉的爱,因为他让我们更清醒,不会被表扬冲昏了头脑。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虽然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但其中饱含的爱却是相同的。正因为有了父爱与母爱,我们生命的小舟才能扬帆远航!

  反思:

  “平衡才是最高点”,这是学生教会我的一个新理念。在这节课中,虽然学生的语言很朴实,虽然学生演示的只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例子,但她能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巧妙地在指间轻松演示,让“听众”茅塞顿开,这种效果是教师教条的说教难以达到的。学生的心更贴近学生,学生的心更贴近生活。只要让平静的生活灵动起来,复杂的事情简单起来,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富有灵性,更富有生动,更会有不曾预约的精彩。

  附课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dí),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miǎntiǎn)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ténɡ)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bǎn)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jǐnshèn)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后记:

  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思想和理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对文中重要部分的朗读处理,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方面促使学生去认真,自主,积极地读书,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有的小组就采用分角色读,讲故事读,表演朗读等方式,虽然学生的表达水平不高,读得……

  二、学习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1~14段。

  2、有没有哪个小组跟他们不同的方式。

  3、从这件事中,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

  得意、沉重

  4、那以后的我对父母的不同评价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

  5、小组交流: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6、全班交流(结合生活实际):

  指名交流:

  出示第16段“一个作家……提高”指名读。

  “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分别指什么?

  这段话是说,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爱的鼓励和赞扬,使自己鼓起前进的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勇往直前。另外,人的生活中还需要一种警告的力量,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提醒自己小心谨慎,更加努力:缺少前者,人生很可能丧失信心,停而不前,而缺少后者,人生就可能骄傲自满误入歧途。

  假如当初父母都说“精彩极了”可能会怎样?假如当初父母都说“糟糕透了”呢?

  让我们用朗读来细细地体会这份深深的爱,自己读读。

  齐读。

  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比较深的?

  出示第17段。

  “两股风”指什么?

  成年后的作者终于明白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个评价,虽然有点矛盾,有些极端,但都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母亲之爱是怎样的,和蔼的,鼓起自己前进的勇气,给作者信心和力量;父亲的爱是严厉的,警告性的,帮助作者修正前进的方向,提出努力的目标。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刮倒”你有什么见解?

  能否用一个字来表达:“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分别是什么样的爱?

  让我们用读来体会这份至真至纯的爱,自己试读,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运用语言

  1、指板书,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是哪两种?

  不是很好,但我觉得这都不要紧,要以这样训练下来,他们一定会进步的。

  2、那么,就你个人而言,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爱?

  说说你们的理由 辩一辩。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沉重

  爱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7

  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解读,首先是从课题开始的。让我们联系本文的作者——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看看他的作品:《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如果把这些书目和课题同时呈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文本产生阅读期待;而且对于他们的协作,尤其是题目的拟定也是一种有益的启示,一种情味的种植。

  及至细读全文之后,我发现文本语言颇具张力,尤其是作者以独白形式展现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几乎都是经过这样的发现自我、发现他人的体验才开始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情感!在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思考、回味之后,我发现巴迪父母对这首小诗所作的截然相反的评价成了所有矛盾冲突的焦点。我想一旦把它们抽离文本,集中呈现,必然能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强烈的情感和思想的冲突,能不能就以这两组句子为依托,上拈下联,从而支撑起整个文本呢?

  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呢?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2、“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一读: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学生第一次感受这两组句子,自然还没有对全文整体的把握,尤其是对巴迪父母内心的揣摩,所以主要是让他们领会到对于巴迪的诗,母亲的评价和父亲的评价是那样地截然相反,从而引起一种情感上的冲突。从母亲“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搂住”“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奇妙的事”等等可以很直观地发现,母亲对于这首诗的赞赏是扑面而来、热烈欢腾的。而相反,从父亲“糟糕透了”“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扔”等等也能很强烈地感觉到父亲的态度是冷漠刻薄的。尤其是 “扔”字,对于自己孩子的作品,不屑一顾已经是莫大的伤害了,何况是“扔”,那是在直白地显示这个作品一钱不值。

  只要扎扎实实让学生关注到这些语言现象,我想无论是情绪的体味,还是句子的朗读都是水到渠成的。

  二读: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在这样深切地体味琢磨之后,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同样是一首小诗,怎么会引来如此迥然不同的评价呢?到底是谁在言过其实地评价呢?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那么极有可能是母亲评价得太夸张了。毕竟是第一首诗啊,哪能精彩极了呢?而且课文后边作者也说:“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这总是事实吧!显然母亲是因为要鼓励他才作出这样的评价的。那么巴迪的父亲有没有太过分呢?还是课文开头这一句:“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要注意,是七八岁的时候,比照我们,七八岁能写诗了吗?显然,巴迪在写作上是具备一定的天赋的。由此我们联系到课文介绍父亲的句子;“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任务,写过好多剧本。”其实巴迪的父亲就是个作家,他应该比其他人更会小心翼翼地呵护巴迪的创作欲望。更重要的,在巴迪的心里,父亲的评价是颇具权威的。因为父亲是专业人士。也因此,他才会把小诗“用最漂亮的花体字重新眷抄,还用彩色笔在他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又满怀信心地放到餐桌父亲的位置上。”我以为“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可结果却让他沮丧之极 ——父亲说了没给他留一点余地的狠话。这样看来,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似乎都没有恰如其分地评价这首小诗,而是都带了自己的意图和情绪,刻意地进行评价的,也因此才使得他们的评价有了天壤之别。

  三读,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那么巴迪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的言不由衷呢?从母亲来说,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写出一首诗来,母亲自然觉得应该大大地鼓励他!即使诗本身并不怎么样,但就是冲着孩子敢于写诗的勇气和灵气,也应该大大地鼓励!就像巴迪说的:“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这种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由此证明,母亲夸张的鼓励对他的坚持创作是很有意义的。

  回头来看父亲,其实父亲很清楚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但同时他也清楚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当巴迪的母亲当着巴迪的面向他大肆夸赞时,他已经有了一种隐隐的担忧:怕孩子被母亲的赞赏给迷惑了,从此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他也知道自己这样直接地泼冷水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在评价之前也是沉思良久的。课文说“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这不仅是因为巴迪很紧张才觉得时间漫长,同时也说明了父亲在沉吟,在思考!他会思考些什么呢?儿子小小年纪就能写诗真是了不起!可是刚才他母亲已经给了他太多过分的表扬了。于是最后父亲才决定狠狠地批评他!巴迪后来的成长过程也证明那不近人情的批评是很有意义的,就像他说:“……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读到这里,我们的心底自然都会流泻出这样的感受:“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也正应了我们的一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于是整个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心理、思想等方面矛盾在这一点上达成了空前的和谐。

  有了这样一个出发点,再来看这两组截然相反的评价,不仅不觉得它们是截然相反的,反而觉得他们是那样地饱含深情,那样地温暖和谐;而且那样真实地展现出父母之爱的不同方式,使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爱的遭遇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从这点上说,这样的读来读往不仅是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了来回,更是让学生与巴迪共同经历了一个认识自我,也认识父母之爱的过程。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8

  授课时间:2009年5月22日

  授课地点:学生阅览室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 检测生字。

  师:我们继续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这些生字还认识吗?

  兴奋 誊写 谨慎 歧途 出版 腼腆 皱眉头

  学生先自由试读,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

  二、 读课文,理解不同的评价都是父母给予巴迪的爱。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巴迪的母亲和父亲对他写得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母亲对巴迪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说:“糟糕透了”。同一首诗,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是为什么?(出示:课件)

  ( 学生有举手的,但不多。)

  停留片刻。读读书吧,答案就藏在文章里。仔细默读仔细默读(1—15)自然段,用“ ”分别划出母亲和父亲读过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后的具体表现?(神态、语言、动作);用“ ~ ~”划出巴迪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我们交流交流,母亲读完这首诗的具体表现?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老师指导朗读:

  1) 如果这位学生朗读到位:瞧,她读的多好,她知道引号外面是作者的话,读时要平直,引号里面是妈妈说的话,并且是兴奋地嚷着,眼睛亮亮地,应该高昂。你再来读一遍好吗?大家读读试一试。我们一起读一遍。

  2) 如果这位学生读的不到位:其他同学有没有感到不舒服的地方,或是跟你的读法不一样的?可叫另一同学试一试。随机点拨:引号外面是作者的话,读时要平直,引号里面是妈妈说的话,并且是兴奋地嚷着,眼睛亮亮地,应该高昂。大家读读试一试。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面对母亲的表扬,巴迪作何反映?

  生: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腼腆”生么意思?“得意洋洋”生么意思?如果你既能读出巴迪的害羞,又能读出高兴就很了不起了,你来试一试?

  师:我们交流交流,父亲读完这首诗的具体表现?

  生: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生: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师 :猜猜父亲当时的心情?气氛,读出这种心情。

  “并不退让”说明父亲与母亲已经争吵,父亲会怎样争吵?

  师:这时巴迪的反应?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读出伤心失落的巴迪。

  师:你们读书越来越有味道了,我想和你们分角色读,我是旁白,其他角色我随意找演员,你们可要准备好!

  (师生分角色朗读)

  采访

  师:我来问问巴迪的母亲,你为什么要对儿子说精彩极了?

  生:……

  师:澳,你想给予巴迪一种-------鼓励的爱。

  师:我来问问巴迪的父亲,你为什么要对儿子说糟糕透了?(父亲是干什么的?)

  生:……

  师:澳,你想给予巴迪一种-------严厉的爱。(警告的爱)

  小结:之所以母亲说“精彩极了”,是因为母亲给予巴迪鼓励的爱。(板书)

  之所以父亲说“糟糕透了”,是因为父亲给予巴迪严厉的爱。(板书)

  大家看,不一样的评价,却有共同的出发点---------父母给予巴迪的爱。

  (板书:画心)

  三、 两种爱对巴迪来说都很重要。

  师:面对父母的爱,他先是得意洋洋,后是失声痛哭。他显然没有理解父母的爱。他是谁? (回答)

  多大的巴迪?(回答)

  是呀,一个7、8岁的孩子怎么又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呢?

  (板书:小脚丫)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巴迪又如何看待父母对他的爱?

  认真阅读15、16、17自然段,在读中总结你的答案。

  (学生阅读)

  一步步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出示: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师:幸运什么?

  出示: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师:长大后的巴迪对父母的爱有了正确的认识: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师:瞧,巴迪的整个成长过程都在父母爱的包围下。我们也一样呀,孩子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像母亲这样的爱有吗?举个例子。

  (学生回答)

  像父亲这样的严厉的爱有吗?

  师: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们吹来。巴迪在告诉我们应这样面对: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师:面对不断吹来的两股风,孩子们,你们要: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们要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们努力地向前驶去。

  四、拓展写话。

  音乐起: “精彩极了”是爱,

  “糟糕透了”是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

  ……

  《妈妈爱吃鱼头》是爱,

  拐角处父亲的回眸也是爱,

  ……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成长足迹中到处充满父母的爱、家人的爱,也许现在你的思绪已经搭上了回忆的班车。拿起手中的笔,写写你心中的爱。

  (学生写作)

  ……

  (音乐起) 结尾:爱的形式不同,

  出发点却相同。

  爱是永恒的,

  爱让我们走向成功……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里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学习目的是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中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教学本文,要重视引导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课总的学习目标是: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魂、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理解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就本课的学习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第二课时:1、继续品读课文,感受爱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都是爱2.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根据年级、学科、文章的要求和特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导语引入:

  1、跨年级导语(这次授课的班级是四年级的学生,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年级,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高年级,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课文,先让学生了解进入五年级的阅读学习要求)

  2、单元导语(让学生了解这组课文要学习的专题)

  二、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平时生活中事情做咂了会怎么说?做得很出色又会怎么说?(通过学生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2、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3、看到课题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打上引号呢?(指导学生看题目,引导学生注意引号的作用)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提醒小学高年级的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不懂的字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谁来说说课题引号的意思(先请同学说说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打上引号,懂得引用别人所说的话要打上引号这里引用了父亲和母亲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的同一首诗的不同评价,所以要打上引号)

  3、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1)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2)课件出示“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动笔抄写一遍,脑、口、手互用)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

  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初步感知文本情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听录音范读:

  要求:注意朗读感情、正音,可轻声跟读(朗读基本能力的训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自由读课文:

  要求: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然后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观点(读中思考,积累好词佳句,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个别读课文

  要求:你喜欢哪些段落,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说出自己喜欢的体会)

  五、朗读指导要点:(读中感情得以升华指导分角色读课文:读出不同角色心情和情感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六、课外作业(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写一写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0

  【教学目的】

  正确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地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一、研读童年故事,了解在父母不同评价下巴迪的表现及心情变化

  1、学生轻声读1~15自然段,思考、勾画、批注。

  2、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3、教师小结:

  两种评价截然不同,小巴迪不懂得父母评价中的含义,感到痛苦。

  二、研读“认部”部份,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1、引导学生理解几年后,巴迪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他根据父亲的批语学习修改小说。

  2、引导学生理解巴迪成长为一名作家后,他对父母不同的评价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⑴默读16~17节,在感悟最深处作批注,同桌交流。

  ⑵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或自身生活实际,理解生活中这两种评价的作用,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含义深刻的句子。

  (其中着重理解巴迪为什么感到幸运以及认识到父母不同评价都是爱并且两者缺一不可。)

  三、教师和学生各用一句话写读后感言,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先把课文读通读顺,使学生在整体上有感知,然后分两部份学,第一部份学生自读自悟,第二部份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与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1

  纳博科夫是一位多产多才的作家,他曾在大学教语文。关于《包法利夫人》他出过一些考试题,共18个,其中有这样一些:讨论福楼拜对“以及”这个词的用法;爱玛读过什么书,至少举出四部作品及其作者;描述爱玛的眼睛、双手、发型、衣着和鞋子。我读过《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只是记住了大概的情节。读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感觉他是用生命在阅读。其实,好书就得这样读,美文就得这样读。只有这样读书,才能走进作者的心灵,吸取文章的精髓。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教学生学会这样读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作品,是篇不折不扣的美文。文章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说明了正是因为“我”能正确对待父母的爱,正确接受批评与表扬,不懈努力奋斗,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不断进步,终有所成。

  文章脉络清晰,文短情长。叙事娓娓道来,抒情声情并茂,说理则切中肯綮。就外在结构而言,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14自然段)讲述童年时完成第一首诗后父母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以及“我”的感受;第二部分(15至16自然段)讲在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我不懈努力成为作家;第三部分(17自然段)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声音一直鞭策“我”不断前进。整篇文章有一条贯通的主线,那就是“我”对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化。这条主线就像一条河,奔涌向前。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兴奋的眼睛发亮,说“精彩极了”时,我得意扬扬;而当听到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时,我眼睛湿润,既而跑进房间,扑在床上痛哭。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幼小的我的心中,母亲的话是肯定,是表扬,父亲的话是否定,是批评。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在写作的路上取得成绩的时候,对父母的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庆幸自己的幸运:因为有慈祥的母亲说“精彩极了”,这成为我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有严厉的父亲说“糟糕透了”成为一种警告的力量不断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到这里,“我”认识到,正是母亲的“精彩极了”,鼓励“我”在写作的路上一直坚持下来,而父亲“糟糕透了”的评语,又让我时时自省,查找不足,不断进步。当“我”功成名就,回首往事,对父母的两种评价始终难以忘怀,追忆两种评价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明白这一切源于爱。这是“我”认识的回归和升华。本文的教学要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前提下,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认识他情感的变化。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部分追述童年往事,重在叙事抒怀,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摹栩栩如生,刻画纤丝必现。因为记叙的是童年童趣,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这一部分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品悟。突破一个难点:在整个事件中“我”的情感变化。力求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学生通过文字去体会、感受、认识一个小孩子在不长一段时间里一波三折的感情变化。要采用读悟结合,学生相互启迪,教师相机引导等多种方法达成目标。这部分内容可谓字字珠玑,往往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通过细致地描写生动地活化了人物。比如听到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后,“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的神态;等父亲回家时的迫不及待;认真誊写诗作、画花边时的心思;父亲读诗时觉得时间漫长;听了父亲的评价后眼睛湿润,头沉重的抬不起来……学生理解课文,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对部分细节有深刻的感知即可。为了突破难点,学习这一部分要指导好朗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部分是站在理性的高度认识父母的不同评价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生只要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易于接受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做如下假设:如果父母亲的评价都是“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对年幼的“我”会有什么影响?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是母亲给了“我”不懈写作的动力,而正是父亲让“我”不敢沾沾自喜,时时警告自己不断前进。

  第三部分是学生学习理解文章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追根溯源。回到第一部分,重点理解读同一首诗,父母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的原因。弄懂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有难度。可以步步引导。1、巴迪的诗写得好吗?答案很明确:不好,后来巴迪在还很小的时候,自己都承认了。那为什么母亲说“精彩极了” 呢?是欺骗自己的孩子吗?不是的,她觉得儿子只有7、8岁,能写诗这本身就很好,她关心的不是诗歌的质量问题,只为了鼓励孩子,这源于深深的母爱。而父亲恰恰相反,他实事求是,关注的是诗歌的质量,却忽略了“我”的承受能力,他希望孩子能写出真正的好的作品。母亲期望孩子能继续写下去,父亲期望孩子做得更好。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事实如何呢?联系第二部分学生不难得出结论。

  话说至此,想划个句号了。有老师会说:听你絮絮叨叨似乎只是在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字词句段的训练到哪了?对课文的整体教学思路是什么?有个解释,那就是我认为:课堂是生命的场,充满了智慧和活力,特别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心灵感应、情感共鸣完全是不可预料的,会有意料之外的尴尬,而精彩往往也会不期而至。课堂气氛的调控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对学生的引导只能相机而行。可能是一篇不太象样的说课稿,非常喜欢《“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不想给自己太多的束缚,更不想让学生被我牵着走。就带着这份理解与喜爱走进课堂,试图同学生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育方面】

  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发展方面】

  初步养成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手段】

  小黑板、录音、卡片。

  【教学方法】

  题目切入法、主线突破法、读悟结合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一节语文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言。)

  对我写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我当时并不理解父母的心。(板书:母亲的评价、父亲的评价)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意识到了什么?父亲怎样评价我写的短篇小说?(意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但此时作者还没有完全理解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成年以后,我终于明白父母的不同评价究竟是怎么回事,那父母的不同评价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试着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二、自由朗读,找问题

  (出示学法:读中生疑。)

  三、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几个问题

  小黑板出示:

  1、“我越来越感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2、父母亲各自不同的评价对“我”起了什么作用?

  3、怎样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4、“我”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边读边讨论上述问题

  (出示:读中释疑。)

  五、交流解答

  1、因为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鼓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批评他,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板书:

  慈祥、鼓励、严厉、批评。

  2、母亲的评价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评价则起着警告的作用,时常提醒我“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警告、时常提醒。)

  3、“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板书:

  爱。

  六、请用“──”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出示:读中升华。)

  七、指导感情朗读并试背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出示:背诵内化。)

  八、结语,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都有深爱自己的父母,他们是以哪种方式爱自己的呢?是慈祥的、鼓励式的爱,还是严厉的、批评式的爱,你们能理解他们吗?请你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母亲的评价父亲的评价

  ↓↓

  慈祥鼓励严厉批评

  ↓↓

  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警告、时常提醒

  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通过具体语境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腼腆”、“誊写”、“一如既往”、“歧途”等词语。

  2、能有感悟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3、能模仿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想象写话:父亲会怎样夸赞巴迪。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有感悟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2、难点:能模仿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想象写话:父亲会怎样夸赞巴迪,迁移学写一件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扣题激趣,了解作者

  1、师:同学们,先来看两个词。精彩、糟糕。生读。

  师:语言是有感情的,词也一样,带感情来读读这两个词。

  师:好多了,加上修饰成分——极了、透了。你有什么发现?再来读。

  生:程度有变化。师:什么变化?生:……

  带着情感、表情来读这两个短语。

  2、加上引号,题目为什么加上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

  预设:发现课题中双引号——是父母对巴迪的评价,是人物的语言加引号。

  交流板书: 母 鼓励 父 批评

  3、导入:从课题中我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有意思的信息,通过昨天对课文的预习,你又了解了哪些更多的信息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预设)

  生:作者长大后写了很多作品。

  生:这是作者在七八岁时写了诗,受到父母的不同评价,后来成为大作家。

  ……

  师:讲一件事要讲明起因、经过、结果。这件事的是什么?谁能完整地讲一讲。

  4、师:长大后的作者成为了大作家,你在课文中哪里知道?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亮红“一部部)

  好,我们一起走进作者。ppt出示资料。

  通过这段资料,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位作家?(了不起、不得了、伟大……)

  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伟大的作家的成长历程吧!自由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再次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师:刚才的课堂看到同学们对信息的提取很准确,相信字词掌握也很不错,我们来读一读本课的一些词语。

  出示词语:奇妙 慈祥 腼腆 位置 灵感 创作 出版 谨慎 提醒 歧途 满怀信心 自豪 搂住 誊写 一如既往 迫不及待 糟糕 出版

  开火车读(指正)

  齐读。

  c、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在练习纸的方格里写两个。写完后同桌互相评改,看看是否把字写得正确、漂亮。

  2、引导分段:

  课文仅仅是写巴迪小时候的这件事吗?指名学生回答 (长大后)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照时间的顺序,你觉得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到哪?(1-14自然段)——哪个词提醒了你。(几年后)

  三、精读课文,品味不同的评价

  1、这堂课我们学习第一部分:巴迪的童年。请同学默读课文1-1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爸爸妈妈对巴迪评价的语句。

  2.交流母亲的评价

  1)巴迪的母亲是怎样评价巴迪的,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交流):提醒如果有遗漏的把它划上。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道:“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2)反复读读上面写母亲的话,体会体会她的心情?从哪里感受到的?(生练读感受)

  3)交流:指名朗读,问:你读出了此时母亲是什么心情?(兴奋、高兴、惊喜、自豪等)并追问: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读懂了当母亲看到我写的诗时很兴奋,她没想到儿子居然会写诗了!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生:我从“巴迪,真是你写的吗?”读懂的。母亲都不敢相信,儿子才七八岁,居然会写诗了!(真是喜出望外、难以置信!)

  师:从母亲的语言当中体会到了母亲兴奋的心情,你真行!请你兴奋地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读。

  师:你还从哪儿读懂了母亲的心?

  生:我还从“眼睛亮亮地”读懂了母亲当时很兴奋,她的眼睛都发亮了!

  师:你从眼神当中读懂了母亲的心。

  生:我还从“嚷”字读懂了母亲当时很激动,她一念完诗就大声叫起来!

  师:是呀,她太为儿子感到自豪了!你从动作当中读懂了母亲的心,真会读书!请你激动地读一读!生读。

  师:“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母亲的赞扬接二连三,就像雨点般落到我身上,多么激动哪!

  生齐读。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课件上点红“眼睛亮亮”、“兴奋”,这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来写?(神情),“嚷”、“搂住”,“上前说道”,这呢?(动作),其余的是?(语言)

  4)小结:作者多了不起呀,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的描写,让一位兴奋、惊喜又自豪的母亲走到了我们眼前。

  5)感情练读这两个句子。

  3、学习巴迪的表现

  1)看到母亲的表现,听到母亲的赞扬,巴迪是——既腼腆又得意扬扬。(体会腼腆和得意扬扬的样子)

  此时,巴迪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读到。读课文2、3、4自然段

  2)读读找找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句段一:“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 ……看看我写的诗。(迫不及待地想让爸爸看自己写的诗)

  句段二:整个下午……满怀信心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整个下午都在等,理解“誊写”)

  句段三: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焦急地等待,在乎父亲的评价,满心希望得到父亲的夸赞)

  3)重点研读句段三

  a、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语段三

  b、齐读,问:你有什么发现?有疑问吗?(为什么不直接写七点半?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之间为什么用句号?)

  c、比较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更能体现等不及、等的时间长)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指导朗读。半个小时说长也不长呀,他为什么会感到时间长呢?

  小结:看来,一个时间变化着写,一个标点改变,往往能增加表达效果,这种方法在我们习作中你们也可以用。

  d、指导朗读后,在等待的过程中,巴迪想父亲一定会比母亲更赞赏他!让我们来想象一下,父亲会怎么赞赏他呢?(尝试通过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

  课件出示: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道:“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巴迪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父亲一念完那首诗, ,

  。

  e、学生想象写话。(动作、语言、神情)

  f、交流反馈。教师恰当评价。

  我们的巴迪实在是太希望得到父亲的赞赏了,读读这段话(句段三),相信你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4、学习父亲的评价(7分)

  1)师:可是父亲给予的是怎样评价呢?

  2)交流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自由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这几句又是从人物描写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你读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3)交流、指导朗读。

  4)父亲的话给了巴迪当头一棒,巴迪原以为可以得到父亲的赞赏,没想到得到的却是父亲严厉的批评。如果你是小巴迪,你会觉得怎样?(难过、委屈、)

  课文中的小巴迪反应如何呢?读找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课件出示句子: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这几句话又是通过什么方面来写出小巴迪的难过和委屈的?

  5)父亲的评价对小巴迪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我们不由得要问巴迪的父亲:你为什么这样评价巴迪?(父亲比较理性,觉得母亲给予的赞扬太多了)

  可是,当时的小巴迪理解吗?是呀,他怎么也不理解,为什么母亲给予的是热情洋溢的鼓励,父亲给予的却是冷漠严厉的批评。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种不同的声音吧。(女生读母亲、男生读父亲)

  四、小结方法、拓展训练

  1、同学们,作者把“巴迪给母亲和父亲看诗”这件事表现得淋漓尽致,之所以这么深刻,是因为作者以“诗”线索,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了母亲和父亲对诗的不同评价以及我相对应的反应,从而刻划出了一个严父、慈母的形象。

  五、总结:

  父亲、母亲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小小的你们也许会像巴迪一样不理解,但长大了后的巴迪是否还不明白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母严父

  鼓励批评

  (神情、动作、语言)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选1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三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选13篇)《草原》教学设计(优选16篇)《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优选17篇)梦圆飞天(优选14篇)神奇的书 教学设计(优选4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