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2篇)

作者:admin2023-03-16 01:02:02

  导读:《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2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2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2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设计思路】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地学习。在这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抓住了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去探究、去发现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以及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体会,然后再让学习通过图片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并利用课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2、《与龙同行》dvd光碟。

  3、课前分好小组,推荐组长,打印好表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dvd《与龙同行》中时空转换画面,师解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呢!

  二、学习重点段落

  1、整体感知:

  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庭),指名答。

  2、填写表格:

  ⑴屏显表格:

  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在课文中划出写恐龙特点的关键词句,并填在表格内,并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恐龙的庞大家庭

  时间顺序繁衍生息的情况它们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数千万年后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⑵生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自主学习,先划出关键词句并思考作者表达的方法。

  3、合作填表(抓住关键词句简要地填写):

  ⑴要求:

  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一人负责填写,一人负责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⑵教师在巡视中询问指导。

  ⑶鼓励表扬会学习的个人、小组。

  4、全班交流:

  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在汇报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重点内容和表达方法,并指导朗读。

  ⑴第一种恐龙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指名读部分课文。

  ⑵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男女生对比读这部分课文。

  ⑶猎食性恐龙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生齐读这部分课文。

  ⑷师评价小结:

  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5、直观感受:

  师: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楚详细的介绍拉近了恐龙与我们的距离,现在就让我们再近距离地欣赏一下各种类型的恐龙吧!

  师大屏幕投影,按作者介绍的顺序出示不同类型恐龙的图片,并抓住要点进一步介绍。

  6、学生复述:

  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根据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现象,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指名说。

  7、体会表达特点:

  ⑴师设问:

  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指名说。

  生齐读课前板书: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⑵师:从这一句中带点的词,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个特点?

  指名答。

  三、总结全文,激发探索精神

  师: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答。

  师总结:同学们对未来寄予了厚望,你们说得好,随着越来越多恐龙化石的发现,给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他们不断探索,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现在已经能够形象直观地再现恐龙生活的画面、演化的过程、灭绝的原因。让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去感受科技的魅力吧。

  播放dvd《与龙同行》片断。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

  《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课文以 “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我上了这篇课文后对科学性说明文的教学有了新的理解。

  一、说明文的情感“朗读”

  科学性说明文虽然不像其他文本那样可以深入地体会文本蕴藏的情感,但是同样有不少感情因素在里面。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的第一自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笨重、迟钝、敏捷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并在朗读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这一情感体验,把科学性的说明文也引出了学生的情感。

  二、说明文中的语文训练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对于说明方法讲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而如何活用这些方法则很少涉及。这就好比一个游泳教练只讲游泳的知识而不让学泳者下水一样,学生是很难从中学到真正的说明本领的。我在教学中,先出现两组词:“说到……往往”、“谈起……自然”,在让学生朗读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说话训练,打开学生运用词语的思路,学到运用的方法,使语文的工具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科学性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走出了只说不练、脱离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误区。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恐龙对学生来说,太熟悉了。课一开始,学生就能说出十几种恐龙的名称来,并能够一一做介绍。于是我乘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出质疑:这么大的恐龙能够飞向蓝天吗?它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让学生带着这许多的疑问,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然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为了让学生能弄清课文的内容,老师一遍一遍的提问,学生来回答,课堂显得零散,并且缺乏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有些课堂老师又放得太大,学生阅读时无从着手,显得空而散。怎样做才恰到好处呢?其实这也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理解,教师的引导地位不容忽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往哪方面进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上,我为学生设计了一种表格,刚开始,学生不知道怎样来完成表格,我马上进行示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明确了,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仔细地阅读着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寻找着答案,来完成表格。在完成的过程中,也清楚地知道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因为表格的提示,学生的叙述便显得更加有条理。也为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过程做好了铺垫。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 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 是怎样工作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如,填写表格,将电脑住宅的具体设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或按照课文的讲述顺序画出电子住宅的示意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的画面.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然后组织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能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过程:

  老师:同学们好,第一次见面,对吧,我不认识你们,你们也不熟悉我,怎么办呢?作一下自我介绍,好吗?谁先开始?

  学生:你先开始。好,我先开始,我叫李卫东,木子李,你们称呼我李老师,也可以直接称乎我李卫东。我来自天津南开实验学校,是一名很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最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语文。好了,我的介绍完了。请你们介绍一下你们自己。

  学生:我叫张晨媛,今年10岁了,是班里的纪律班长。

  老师:什么班长?

  学生:纪律班长。

  老师:纪律班长,专门管班上的纪律,那你的纪律一定是最好的。

  学生:是。

  老师:你知道什么叫纪律吗?

  学生:上课能听老师的话,不在下面做小动作。

  老师:第一句话,我就不赞成。我教所有的学生,我不教他们听老师的话,我要教他们自己懂事。你自已懂了,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什么时候该怎么样,这比老师教你听老师的话更管用。你接着说。

  学生:下课不能在教室里追逐打闹。

  老师:下课不许追逐打闹。这可重要了,安全!还有吗?

  学生:在家里要尊敬老人。

  老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都懂,接着说。

  还有吗?课上呢?

  学生:能够仔细听老师讲课。

  老师:又是听老师讲课,课上应该怎样?(作手势指着头)

  学生:动脑筋。

  老师:动脑筋,思考。老师说完,你就思考,不要老师说什么,你听什么。

  叫什么名字?

  学生:张晨媛。

  老师:张晨媛同学,今天,你第一个发言,咱俩成为好朋友,行吗?

  学生:好。

  老师:咱俩成为好朋友,你们高兴吗?掌声祝贺她。热烈鼓掌,第二位同学。就你了。

  学生:我叫邬正伦,今年10岁了。我的爱好是弹钢琴,还有跆拳道,还有写毛笔字。

  老师:兴趣广泛。爱好非常多,你一定很聪明。对吧,因为很多事情就是相通的。你学的越多,一股压深,就很聪明,大家都得向他学习。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邬正伦。

  老师:咱俩也成为好朋友。

  老师:你还想说。

  学生:我叫张操于,今年11岁了,(师:比他大一岁),我喜欢语文、数学和体育。

  师:还有什么?最喜欢体育、语文、数学,那其他科怎么办呢?不喜欢,是吗?不是不喜欢,是都喜欢,是吧?每一科都要学好,这里面最忠情的是语文、数学和体育。张操于,掌声祝贺。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互相理解。下课前都成为好朋友。

  1.出示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

  2.检查词语。

  笨重 轻灵 迟钝 敏捷

  凶猛异常 茹毛饮血

  驼鸟鸽子 凌空翱翔 温顺可爱 天之骄子

  后裔 后代 演化 繁衍

  崭新 描绘 点睛之笔

  无庸置疑

  顿时 数十吨

  老师:一、二、三、四、五、六、七行,谁来读第一行,大声读

  学生:个别读、齐读、师读一遍、齐读。

  老师:读第二行时,强调血在成语里出现都读四声。读,什么是茹毛饮血。

  学生:我认为是喝血的意思,从饮可以看出。

  老师:茹毛什么意思?

  学生:吃。

  老师:你是猜的,还是推理的。茹毛饮血,为什么是吃?为什么说吃呢?

  学生:吃肉。是因为吃肉的时候总要吃到一点毛。

  老师:逮到个一种动物,连毛带肉一起吃,是比较原始的方法。读第三行。(师读、生齐读)。读第四行。提问什么是后裔(后代)什么是演化?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师强调:不是短时间的,而是长时间的、漫长的,甚至几年,几十年,几千年,几万,数千万年的变化叫演化)。读第五行,齐读。提问:什么叫点睛之笔。生:就像画龙点睛一样。打比方,做事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虽事情不大,但很关键,又一个成语比较重要的。读第六行,顿时,数十顿。都有屯。有什么区别。

  要求:写顿与吨,放在左边的,用竖提。指导书写顿和吨。

  老师:课题是飞向蓝天的恐龙,老师写恐字,看书,宋、楷是怎么写的。

  学生:恐。横折弯钩。再写一个恐字。

  老师:抬头看恐龙,映入你的眼帘。以前了解的恐龙知识,你知道什么龙?

  学生:依次说马门西龙、霸王龙、晚龙……

  老师:学生说,老师边听边补充,你们能说出这么多种龙,说是恐龙不是一种动物而是什么?(提示)而是什么?

  学生:一个家族。

  老师:对。很多种龙组合在一起组成家族,课文有厐大家族。这些恐龙都一样吗?形态各异。读都是什么样的词。看很多恐龙图片。(课件 出示)边看边讲解。学生说。恐龙的样子(千姿百态),这里应该说形态各一。

  老师:提问,这篇课文讲的可不是这个家族的什么?而是讲恐龙和鸟类的关系。现在迅速的浏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学生:5个。

  老师:在第四自然段中找一段话,看课文是怎么描绘恐龙的庞大家族和形态各异的,只用一句话描绘。重复这一句。

  学生:找到的读:(数千万年后,他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老师:这么长的,才一句话。这里概括了几类。几类。6类。

  屏幕出示:

  数千万年后,他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四足行走

  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

  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读第一类。读二、三、四、五、六类。)提问:课文可没这样从上往下的顺序介绍。这六类,课文又把它分作三组。课文是怎么分成三组的,为什么这样分成三组。(把书全都扣上。谁也不许看书。这六组把顺序打乱,你看看谁和谁可以分作一组,二组,三组。分完后,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分。

  屏幕出示:1.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

  2.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

  3.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

  学生:有些像祖先,四足行走。(行走、奔跑。)

  老师:2足、4足。

  有恐龙………………有些恐龙则。

  分好后,齐读。讲“则”的意思。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内容提要】

  科普类的说明性文章是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一般形式简短,内容科学,语言准确,条理清晰。知识性、科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类似的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上出科普类文章的“语文味”,把此类课文上得有情有趣,有滋有味,我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时作了点尝试,现与同仁共商榷。

  【教学片断】

  师板书: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句话,读后会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想问,为什么说辽西发现的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呢?

  师:问得好。就有同学举手发言,可能是想回答这个问题吧。不过同学们不要急,我们先小组讨论:“点睛”之笔是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现在开始。

  (小组讨论)

  师:好,请将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出来吧!

  生2:“点睛”出自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上学期我们学的,画龙点睛是比喻在创作到了最重要的地方时,加上关键的一笔就会更加生动、传神。

  生3:根据上下文,我理解“点睛”之笔就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师:好,请接着发言。

  生4: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科学家们历时一百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者是将这一成果比喻为“画卷”,而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点睛之笔”。

  生5:科学家们提出了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假说。“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的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所以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全世界研究者们认为这给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研究的进程,所以认为是“点睛”之笔。

  师:文中之所以说辽西化石是“点睛之笔”,是因为科学家提出了鸟类是由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而来的假说,而在这之前又没有强有力的证明。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刚才同学提到的“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一些”表示什么?

  生6:“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

  师:非常好,那么“应该”又表示什么?

  生7:“应该”表示一种推测,意思是在没有找到证据证明之前,不能完全确定。

  师:是的,科普类的文章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语句表达得准确,象这样的语句同学们还发现吗?

  生8:我,在第一自然段,“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在这里“漫长的演化”表达很准确,我预习时查了资料,中生代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6500万年,“漫长的演化”是指恐龙经过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演变成鸟的,而不是突然变成的。

  生9:我要纠正刚才同学的发言,他不能说“恐龙经过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演变成鸟的”,应该说是“恐龙的一支”,课文只是说了恐龙的某一个分支演变成鸟的,而不是全部的恐龙。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那么,就让我们在朗读中慢慢体会。

  (生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科学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假说呢?

  生10: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

  生11:还有,是科学家们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提出了这一假说的。

  生12: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但我要补充一点,就是我们也可抓住“点睛之笔”,学老师用“之所以”来说:之所以说辽西的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是因为科学家们提出了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假说;之所以提出这一假说,是因为科学家们在研究恐龙与鸟类的化石后,发现它们的骨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师:好啊,表扬!我们抓住“点睛之笔”,围绕“假说”,一步一步地往前理清课文的线索,知道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那么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又有什么问题呢?

  生13:老师,我不明白“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是什么问句?有什么作用?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

  生14:这是设问句,先问后答,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

  生15:哦,我明白了,老师抓住“点睛之笔”,是为了理清我们的阅读思路,跟着课文的这个设问句,很自然地想到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去再现这个过程。

  师:那我们就跟着作者的设问,穿越时空隧道,去远古的中生代,看看恐龙变成鸟类、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吧。

  ……

  【评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而辽西首次发现的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科学家们推想的恐龙变化为鸟类、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研读课文,我认识到: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使学生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感受科学技术的威力,又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从二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科普类文章的特点,理清课文的线索。教学时,在学习完生字词后,我直接从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导入,来了个“反弹琵琶”,从中间向前一步一步反推,理清阅读思路,让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揭示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的。之后,又引出全文重点内容——第3、4自然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正是这个重大的发现,使得科学家们可以把恐龙变化为鸟类、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再现出来;二是上出科普类文章的“语文味”。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着“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个阅读话题,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领悟科普类文章准确的语言;让他们各抒己见,领悟科普类文章的特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模仿科学家,也去推想“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学生兴趣比较高,效果也不错,都说学得有滋有味。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已然尽在其中。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感受古生物研究的神奇。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兴趣。

  ● 教学准备●

  学生:朗读课文;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

  教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查找各个时代恐龙的变化图片,设计资料袋。

  ●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录像片段,激发学习兴趣

  (一)我们来欣赏一段科学录像。(播放选自《探究发现》节目中的录像片段)

  (二)这究竟是鸟还是恐龙呢?

  学生结合课前对恐龙知识的搜集,漫谈看后感受。

  (三)根据学生谈论引入课题。(出示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能告诉我们它们究竟是恐龙还是鸟的答案。

  二、 利用资料袋初读课文,提取读后信息

  (一)出示资料袋。(有关课文字、词、辽西地区的资料)

  科学说明文中常常有一些专用的科学术语,老师把这些专用术语收集在资料袋中,今天让我们利用这个资料袋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查找资料袋中的资料。

  (三)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谈到资料袋中的知识,教师就要求学生读一读有关这个知识的资料。

  2、学生谈到课文的有关内容,教师就要求学生能把文章读通读顺,把有价值的知识(有关文章中心内容)收集到原有的资料袋中,并把资料进行了展示。如:恐龙经过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三、 初步感知第4自然段,理清演变过程

  (一)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终于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那么,恐龙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准备,出发!

  (播放选自电影《恐龙世界》录像片段)。

  (二)提出要求。

  好看吧,其实这是电脑科幻片,是科学家在研究了恐龙的演化过程后制作成的。只要我们了解了这个过程,长大后也许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呢!

  (三)那好,我们必须知道科学家是怎么介绍恐龙飞上蓝天的?在课文第几自然段?(学生找课文第4自然段)

  (四)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恐龙演化的过程。

  (五)通过学生朗读课文的句子来说明恐龙的演化过程。

  (六)科学家是怎样有条理地介绍的?老师把这些图片编上号码,你能有条理地把这些图片排列位置吗?用线条表示出来。

  (七)学生同桌间合作排列词卡,理清恐龙演化的过程。

  1、第一种恐龙;2、庞大的家庭;3、猎食性恐龙;4、学习飞行。

  四、深入研读第4自然段,体会语言文字

  (一)出示恐龙图片和课文文字,学生选择一种恐龙,学着用科学家的方法进行介绍。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进行点拨。

  1、学生a介绍第一种恐龙。

  (1)你亲眼看到过第一种恐龙吗?读了这句话,你看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科学家把第一种恐龙和狗、鸵鸟进行比较,使我们似乎看到了第一种恐龙。)

  (2)开展比赛,比比谁能把描述第一种恐龙形态的妙处读出来。学生比赛读。聘请读得好的同学当科学家。

  2、学生b介绍庞大的恐龙家族。

  (1)抓住“形态各异”“步态、重量、性情不一”这些词语,进行引读。

  (2)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接读。

  3、学生c介绍猎食性恐龙。

  (1)恐龙开始发生变化了,瞧,其中一支猎食性的恐龙,你觉得这支猎食性的恐龙会是哪种形态的恐龙?请你用上“大约”“可能”这样的词语来说说。

  (2)其他同学可以一边读,一边比画猎食性恐龙发生什么变化。

  (二)现在恐龙就要展翅飞行了。你们猜猜科学家认为恐龙学会飞行的方法有几种假说。(两种:一种是树栖学说;另一种是地飞学说)

  这一次,请同学们扮演恐龙,你可以选择自己认可的一种恐龙学会飞行的学说,演示恐龙学飞的过程。

  (三)制作恐龙演化过程的图片。

  五、总结学法,充实资料袋

  (一)课文中还有许多像第4自然段那样表达准确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终于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比较课前学生的表达与科学家的科学结论,哪一个更加准确?)

  结论:原来科学家的语言是这么生动、准确。我们把这些生动的句子也收入到资料袋。

  (二)激烈的竞赛结束了,老师想让同学们静心思考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的?(是用读一读、理一理、讲一讲的方法学习的。)我们把这个学习方法也放进资料袋中。

  (三)今天的考察快要结束了,有关恐龙飞天的演化过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吗?

  (四)同学们的问题还有很多,博士建议大家登陆中华恐龙

  网:

  也可以登陆ccyv—10网站查看“探索·发现”节目《未亡的恐龙》系列片:龙鸟之争、长羽毛的恐龙、白垩纪的呼声、古盗鸟事件、振翅高飞。

  六、作业

  (一)补充资料袋:登陆中华恐龙网;查看cctv—10 “探索·发现”节目《未亡的恐龙》系列片。

  (二)完成《课堂作业本》。

  ●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

  学习飞行

  ↑

  猎食性恐龙

  ↑

  庞大的家族

  ↑

  第一种恐龙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7个认读字,会写13个生字及生词。

  2、能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了解说明文表达准确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齐读题目,(出示恐龙图片),看这些凶猛、笨拙的恐龙怎么会飞向蓝天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飞向蓝天的恐龙》,了解一下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吧!

  二、新课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些是我们需要会读的字。

  生:领读、同桌之间读。

  师:这些词也是需要我们掌握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生:自由读,领读。

  师:把这些字放到句子里你们还认识吗?

  生:齐读句子,自由读句子。

  师: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遍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遇到较难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第一自然的学习

  师:(出示: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检查一下你们的阅读成果,谁来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这句话中,有些词语用得非常好,老师用其他颜色表示出来,看这些词都是修饰什么的?

  生:形容词。

  生:红色修饰恐龙蓝色修饰鸟。

  师:是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老师把这些词提取出来,红颜色是修饰恐龙的,蓝颜色是修饰鸟儿的,读什么样的恐龙,读什么样的鸟儿。

  生:凶猛、笨重、迟钝的恐龙。轻灵、五彩斑斓的鸟儿。

  师:我们读的时候不是机械的读,要一边读,一边思考、想象出画面。自己读一读,想象画面。

  生:自由读,并想画面。

  师: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到了什么?

  生:我想象到了鸟儿在空中展翅翱翔的姿态,很轻松。

  师:你想象到了鸟儿飞的姿态,还有吗?

  生:我想象到了体型庞大的恐龙,一边走路,一边发出“轰、轰”的响声。

  师:想象力真的很丰富。那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它们体型相差的太多。

  生:他们没有任何联系。

  师:是啊,那书上是用一个什么词说的呢?

  生:毫不相干。

  师:是的,这个词用得多好啊!大家看课文听老师读:二者毫不相干,但……(有意漏掉“似乎”)

  生:老师您落了两个字“似乎”。

  师:谢谢你的提醒,那这两个去掉不行吗?

  生:不行。因为似乎毫不相干与毫不相干不一样,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生:似乎毫不相干是说好像没有关系,但实际上是有关系的。

  师:那恐龙和鸟儿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鸟。

  师出示课件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实际上就是这句话,看这句话中,如果老师把蓝颜色的词去掉,会怎样?读一读。

  生:不合原文了,漫长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变化,如果去掉就好像没经过多长时间就变成了鸟。

  生:如果把一支去掉就好像所有的恐龙都变成了鸟。

  师:是啊!一支表示某一个分支,不是全部的恐龙。漫长是指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的演化,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如果去掉了就改变课文的原意了,那像原文这样表达就比较准确。板书:表达准确 在本课中,还有很多地方表达的也很准确,这是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板书:说明性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中,找找像这样表达准确的句子或词语。

  生: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句子。

  师:哪些地方体现了表达的准确?

  生:许多、应该、假说。

  生:大量、一种、一些……

  师:是的,这些词语都能体现文章表达的很准确。科学家们发现了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又研究了大量的化石提出了鸟可能和恐龙有亲缘关系,那为什么说发现了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呢?我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因为骨骼的相似证明了鸟类和恐龙可能有亲缘关系,发现了长羽毛的恐龙化石就说明鸟类一定和恐龙有亲缘关系了,验证了科学家们的假设。

  师:是啊!这就说明恐龙和鸟类在骨骼和羽毛上是相干的,(板书:骨骼、羽毛、相干)就像书中说的那样: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欣喜若狂表达的多准确啊,所以说,这是点睛之笔。

  4、书写生字词

  师:课文我们先分析到这,还有一些字是要求我们会写的,请在这些字的旁边写一遍,并想想有什么地方需要向大家提醒的。

  生:写字并说提醒。

  师:把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写两遍,把它们记牢。

  板书: 飞向蓝天的恐龙

  毫不相干 说明文特点

  恐龙 鸟 表达准确

  骨骼 羽毛

  相干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展示有关恐龙图片,读课题质疑。

  二、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全文

  三、导读第1~2自然段

  1.说说第一、二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抓住“一支”、“漫长的演化”等词体会)

  3.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抓住“画卷”和“点睛之笔”的意思和关系来体会,理解辽西的发现为什么能称为“点睛之笔”)

  四、导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默读第4自然段。

  2.学生小组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演化成鸟类大致有几个步骤。

  3.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如第二句话: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繁衍”、“形态各异”、“庞大家族”、“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等词语来体会)

  4.在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五、导读最后一段

  理解“这一历史进程”具体指什么?

  六、整体感悟

  科学工作者根据恐龙化石,能推测出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想一想,要完全证实这一推测,还需要发现哪些类型的恐龙化石?

  七、拓展练习(略)

  执教者简介(上一篇文章为本课的教学实录)

  李卫东,1967年出生。天津市南开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兼任天津市小语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特约讲师、山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等职。现任教于天津市南开实验学校。

  师从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十余年。2002年创立“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理论,该成果获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第一名、全国小语会一等奖。出版专著《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和《李卫东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编著有《靳家彦经典语文课研究》一书,出版音像专著《中国名师——李卫东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法专辑》,教学经验收入《中国名师语文课堂:小学》《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等书中,参与《名师同步教学设计》等丛书的编写工作。另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多种教学光盘和录像带出版发行。近年来,应邀赴各地做课、讲学二百余场。emil: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体验了电脑住宅的神奇,体会了小小种子在一番太空旅行之后的美妙变化和神奇用途,深刻感受到科学家们的魔法神通广大。今天魔法大门再次为我们打开,让我们在科学家们的指引下,打开中生代的大门吧!那里的主宰者已经出现在我们面前了!知道的叫出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恐龙图片)。

  但是如此庞大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雄霸一时的恐龙们今天却不见踪影,它们难道无一幸存吗?(变成了鸟类)。展示鸟类图片

  我们的科学家们已经揭开鸟类的神秘面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1课《飞行蓝天的恐龙》。

  二、自读课文

  1、找出描写恐龙和鸟类的有关词语。(凶狠、笨重、迟钝、茹毛钦血、轻灵、敏捷、轻盈、五彩斑斓、凌空翱翔)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三、检查反馈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过渡语:凶猛、笨重的恐龙与轻灵、敏捷的鸟儿无论从外形上,还是从生活习性上,我们都觉得它们两者之间怎么样?读课文第一节第一句话。(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指名读。

  但是这毫不相干的两种动物却有着亲密的关系,读课文第二句话。(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作者的用词准确性。

  五、学习第四段

  1、恐龙是如何飞行蓝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四段,想想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板书 ↗

  第一种恐龙→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其中)猎食性恐龙→鸟类

  ↘

  (两亿三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

  根据板书简单说说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自由说,指名说。

  2、书上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形态各异的恐龙家族,请你把它用横线画出来。指名读

  我们发现这是一句很长很长的句子,有几部分组成?(三部分)男女师分读

  每部分告诉我们什么?(行走方式 、体形、性格)分小组读

  我们再看每一部分的,发现什么?指名6人朗读

  小结:我们发现,作者在描写运用了对比,是多么生动;分三方面来写,条理又是那么清楚,我们男生先,女生后再来读一遍!

  3、所有的恐龙都飞上蓝天了吗?你从课文哪里可以知道?

  这些恐龙有发生了那些变化,你能找出来吗?用波浪线划下来。口头说说表格内容。

  指名交流

  读表格内容。

  4、再次细读,完成填空。

  但是这也只是科学家的一种推测,这有羽毛的恐龙是怎样脱离同类,飞向天空的还有不同假说,正如课文说的“不过……飞翔”。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也有科学家发现点睛之笔,为我们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鸟类是恐龙的后裔一样。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鸟类是恐龙的后裔。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并理解词语:笨重、迟钝和轻灵、敏捷、凌空翱翔。

  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习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

  板书:

  飞向蓝天的恐龙

  (设计意图:揭示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同时也向学生开启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看谁读得准:

  “凌”读 línɡ,不要读成 lín;“崭”读翘舌音。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⑴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

  ⑵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①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三、深入局部,品读感悟

  1、感悟“欣喜若狂”:

  ⑴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的发现: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者们的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恐龙与鸟类在骨骼结构上相似的地方展示。恐龙与鸟类有亲缘关系及恐龙应该长羽毛的证据作一一展示。

  ⑵读句子,体会研究者们的喜悦:

  自己小声读句子,结合课文想想,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理解句子: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知认真、细心、不懈的努力会给人们带来成功的喜悦。)

  2、品读感悟,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⑴同桌采用对比朗读法朗读第四自然段。

  ⑵在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相机进行教学: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恐龙变化的时间是漫长的;恐龙的特点是多样的;繁衍生息的情况看恐龙家族是庞大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表格内容: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恐龙的庞大家庭

  时间顺序繁衍生息的情况它们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数千万年后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有的两足奔跑有的四足行走有的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的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的凶猛异常,茹毛饮血有的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渐长,像羽冀,会拍打体表长出羽毛,无鳞片或鳞甲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

  ⑶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根据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现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①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②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

  ③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⑷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理解句子: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从这一句中带点的词,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个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

  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

  1、齐读最后一段。

  2、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说说你的想法。

  3、讨论: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体会文中准确的语言。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并未接触太多的科学知识,教学本文应结合这一实际展开教学。

  对于恐龙的演变过程,学生知之甚微,所以抓住重点段落,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习是本文教学的突破点。

  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应加强训练,在训练中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恐龙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整体感知。

  1、请看老师写一个词语,大声读出来。(板书:恐龙)

  2、请看一组图片,并大声叫叫它们的名字。这些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恐龙能飞,你们相信吗?(板书:飞)

  3、根据课题质疑。

  ①只有有翅膀的鸟儿才能飞,恐龙怎么能飞呢?(板书:恐龙、鸟儿)

  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③他们为什么要飞向蓝天?

  ④哪些恐龙飞向蓝天?

  二、把握演化过程,深入揣摩词语。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体会用词准确。

  1.学习第一自然段。(在一生读、评价读、分角色读中想象恐龙、鸟儿的样子)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指恐龙的某一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了解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②抓住重点句理解: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张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画卷”古生物学家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是“点睛之笔”。

  二)释疑: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②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与小组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繁衍生息情况

  时间

  特点

  第一种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

  大小似狗,形态像鸵鸟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数千万年后

  有些两足奔跑

  有些四足行走

  有些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有些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数千万年后

  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渐长,像羽翼,会怕打

  体表长出羽毛,无鳞片或鳞甲

  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

  ③引读:整体感知恐龙的进化过程。

  ④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按照时间顺序)(板书: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⑤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了天?他们为什么要飞向蓝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恐龙的演化过程,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最后讲他们其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说说科学家们又有怎么的愿望?(希望那个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2.谈谈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

  .总结概括全文,唤起对科学的兴趣。

  1.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还想了解哪些知识?或者你还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2.播放电影《恐龙》片段。

  3.总结: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本中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步,心中仍然有更为美好的愿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同学们,也许我们中间就会有一些人,将来能用自己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重现恐龙演变成鸟儿的这一历史进程。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儿

  两亿三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 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词语练习,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词语:小鸟 蓝天 恐龙)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指名生读)

  2、师:谁能任意选择其中的词语说句子呢?

  3、师:在人们的脑海中,恐龙体骼庞大,小鸟娇小轻盈,它们之间似乎毫不相干。但是,近年来科学家们却有这样一个重大发现:(多媒体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全班齐读句子。

  4、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呢?(鼓励学生质疑)

  5、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合作学习一篇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师板书,全班齐读课题)

  二、 认读生字,初读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2、 (大屏幕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

  3、 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互助理解,相机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解答质疑,理解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读了课文后,课前的疑问有答案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谁先来说说,恐龙的一支演化成了鸟儿,科学家们找到的依据是什么?

  2、(多媒体出示句子)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 自由地读读这两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理解“欣喜若狂”“点睛之笔”)

  (2) 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证实了恐龙的一支最终演化成了鸟儿,那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飞向蓝天的呢?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恐龙演化成鸟儿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什么特征,用笔在书上划一划。(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学习。

  3、全班交流:

  (1)恐龙演化成鸟儿经历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什么特征?读一读你划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利用多媒体完成表格)

  (2)你觉得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有趣吗?那现在就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时期练习读一读,待会请你读给大家听。(学生练读,展示朗读)

  (3)学生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语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演化的过程说一说。

  (4)师:课后把这个有趣的演化过程说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吧!

  4、师: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多媒体出示,全班齐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师:老师想把这句话这样改一改,行不行?(多媒体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师:课文中还有不少这样语句表达准确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

  5、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教师总结全文。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一、导入新课,看图猜恐龙的名字,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约两亿年前,美丽的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师指黑板,学生读:恐龙)

  师:喜欢恐龙吗?猜猜看,这些恐龙叫什么名字?(课件出示雷龙图片)

  生:梁龙。

  生:蛇颈龙。

  生:细鄂龙。

  生:雷龙。

  师:到底谁猜对了呢?(出示“雷龙”字样,猜对的学生疏起采欢呼,师抚摸着该生的头)你真聪明,恐龙知识真丰富!

  师:再猜!(出示梁龙图片。)这个准能猜对!

  生:梁龙。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梁龙特别长。

  师:说得对。(出示剑龙图片)它是谁?

  生:剑龙。

  师:这个呢?(出示三角龙图)哇,有三只大角嘛。(生高高地举手要发言,有些学生已经站了起来,甚至离开了座位)一起说!

  生:三角龙。

  师:地球人都知道嘛。(出示鱼龙图片)咦,这不是海豚吗?

  生:(争抢着)不是不是,是鱼龙。

  师:是冒充的吧?

  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不是,因为它长得像海豚。

  师:我以为是海豚在滥竽充数呢,原来它就是鱼龙啊。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学生兴高采烈,热情高涨。出示霸王龙图片)好一派霸王之气,莫非它就是——

  生:(高声齐说)霸王龙!

  师:老师看出来了,同学们真的是很喜欢恐龙啊!

  二、精读课文,了解恐龙的种类和形态,学习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师: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板书:种类 多 形态 千奇百怪)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书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并在名称下面画上横线。(很快就有学生举手)

  师:这么快就找到、画好了,默读课文的水平真高!

  师:(等所有学生都举起了手)好,谁来说一说?

  生:书中依次写了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翼龙和霸王龙。

  师:同意吗?(全班学生举手同意)你真棒!大家想了解这些恐龙吗?(生齐答:想)那就赶快读书吧。请听要求(提高声音、放慢语速):大声朗读课文,边朗读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恐龙,为什么喜欢它?读书速度要慢些,你才能充分地思考。

  (生自由读书、思考,师巡视并与部分学生作个别交流,不时面露微笑或竖起大拇指)

  师:(生以中速读完两遍课文后)大家读书都很认真,思考也很积极,老师可以从大家的表情看出来,从交谈中听出来。刚才与我交谈的几个同学都不喜欢雷龙,有喜欢雷龙的吗?

  生: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大,是个庞然大物。

  生:我也喜欢雷龙,雷龙走路的声音就像雷鸣。

  师:太好了,雷龙看见你们喜欢它,一定会很高兴的。请你将这段话读给大家听,要读出你的喜欢。(图片旁出示文字: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生: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师:还不够大,再大些。

  生: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这次,该生用长音、重音将“庞然大物”读得很好)

  师:真大啊!接着读。

  生: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师:比几头大象还要重?

  生:(齐)六头。

  师:比六头什么还要重?

  生:(齐)大象。

  师:请你再读一遍,让我们一听就明白。

  生: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突出重读“六头大象”)

  师:真好!

  生: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重读“轰响”“雷鸣”)

  师:你读出了雷龙的特点,读得好极了!(生自动鼓掌)谁再来读?(又一生读,读得很生动,语音抑扬顿挫)

  师:多好听!也把掌声送给他!(生热烈鼓掌,读书的学生高兴地坐下)

  师:请大家比较这两个句子——(课件出示:①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②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很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

  师: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好?

  生:我觉得第一个句子好,因为第一个句子把雷龙与大象相比,我们都认为大象是动物中最大的,但一只雷龙就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让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雷龙有多大,很具体。

  师:(首先为该生鼓掌,生接着鼓掌)你太聪明了,老师都不得不佩服你,说得头头是道。同学们,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表达具体、生动,往往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这里把雷龙与大象作比较,(出示:作比较)这就是一种说明的方法。猜一猜,这句话中还有什么说明的方法。

  生:比喻,把雷龙踏步的声音比作雷鸣。

  师:哈,你基本上说对了,更准确地说,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出示:打比方)说明方法的运用,让表达更具体、准确、生动,让读者感受更真切。

  师:请大家再读第一个句子,体会体会。(生齐读)

  师:(出示梁龙图片)有喜欢梁龙的吗?请站起来。(站起来10多个学生)你们都喜欢?好!(指一生)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梁龙很长,有二十多米。

  师:二十多米是多长?知道吗?我们的教室长8米,大约有三间教室这么长。

  生:(齐)哇——(拖长音,声音响亮)

  师:很惊讶,是吗?如果不写出“二十多米”,只告诉我们“很长”,好不好?

  生:我觉得不好,只告诉我们很长,我们就不知道到底多长,还以为有一间教室长、两间教室长,以为有几米、十几米长呢,原来它有二十多米长,真是太长了。

  师:这种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字。(一字一顿地)(指另一生)你为什么喜欢梁龙?

  生:因为它走路时就像吊桥在摇晃,我喜欢在吊桥上摇晃。

  师:啊,能让你舒服得睡着了。(生大笑)其实这里也运用了说明的方法,前面已经遇到过了,叫什么?

  师:你很会学习。就请你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出示文字——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生:梁龙的身体很长……

  师:请再长些!

  生:梁龙的身体很长……(“很长”拖长了读,很准确)

  师:长多了,读下去。

  (生接着读,重读“二十多米”,“一架移动的吊桥”读得很有趣)

  师:读得真好!真了不起!(师竖起大拇指)喜欢梁龙的同学一起读。

  (又有不少学生站起来,加入喜欢梁龙的行列,齐读这段文字)

  师:你还喜欢什么龙?

  生:我喜欢翼龙,因为它有两个大翅膀,可以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

  师:(出示翼龙图片)你向往自由,向往飞翔,是吗?我也羡慕翼龙,能到世界各地去旅行,还完全免费,不花一分钱。(生大笑)请你来读一读。(出示文字——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

  师:(生读后)知道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生:打比方,把翼龙比作轻型飞机。

  师:对,请男同学来读这句话,千万别把轻型飞机读成重型飞机。

  (男生齐读这句话,读得不错)

  生:我最喜欢鱼龙。

  师:就是那个被我当作海豚的?

  生:是,它长得像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本领真大,我喜欢!

  师:“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这就是鱼龙的特点,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吗?(出示文字——鱼龙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生突出重读“很像今天的海豚”“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师:鱼龙和翼龙是恐龙吗?

  生:不是恐龙。

  师:(故作惊讶)怎么不是?

  生:它们是恐龙的亲戚。

  师:有这回事?

  生:恐龙生活在陆地上,而鱼龙生活在水里,翼龙生活在空中。

  师:噢,谢谢你,老师差点以为它们都是恐龙呢。你读书真认真,我也要吸取教训,以后读书再不敢粗心大意了。

  生:老师,我补充,鱼龙、翼龙只是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它们是近亲,不能混为一谈。

  师:噢,也谢谢你,老师一定记住。

  生:我喜欢霸王龙,因为它是恐龙家族中的霸王,谁也不敢侵犯它。

  师:(出示霸王龙图片、文字)请你读!

  生: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食肉恐龙(重读“非常凶猛”“食肉”)。它大脑袋,短身子(急促地),牙齿就像锋利无比(重音、突出读)的匕首。

  师:好凶猛的霸王龙啊!我得赶快溜,逃命要紧啊。(生大笑)

  生:老师,我知道霸王龙怕水,它不敢下水。

  师:(高兴地)真的吗?我就赶快往水里溜吧。哈哈,霸王龙,你敢下来吗?(生再大笑)喜欢霸王龙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看你们像不像霸王龙。(生齐读)

  师:好样的,都像霸王龙!这里把霸王龙的牙齿比作“锋利无比的匕首”,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生:打比方。

  师:对,大家还喜欢什么龙?

  生:我喜欢剑龙,因为它的样子很特别。

  师:(出示剑龙图片)请读出你的喜欢,读出剑龙的特点。(出示文字——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支利剑一样的尾刺。生读文字,师指图片上的“剑板”“尾刺”)

  师:把“尾刺”比作利剑,也运用了——

  生: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我最喜欢三角龙,因为它的三只角很厉害,而且每只角都有一米长。

  师:(出示三角龙图片)好长的角啊!“一米长”,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请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

  生:三角龙的脸上长着三只大角(重读),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师指图中相应位置),每支角都有一米长(重读)——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强调)。

  师:这样的脸型,任何动物看见了都害怕,这就叫——

  生:望而生畏。

  师:一起读。(生齐读这段话)

  三、巩固拓展,练习说话,让学生在生动的表达中加深记忆

  师:学到这,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种类的恐龙和千奇百怪的形态,你能用“我是龙……”的句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恐龙吗?我先介绍一个——我是鱼龙,(竖起大拇指,面露自豪)我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哇,多好吃的鱼啊(作咀嚼状),哎,你们千万别把我当海豚哪,我虽然长得像海豚,但我比海豚凶多了,你们可得当心哟!

  请同学们先自己说—说,然后再说给同桌听一听,比比谁说得好。(生自由练说,同桌交流)

  师:(两分钟后)准备好了吗,谁首先来介绍?

  生:我是霸王龙,是恐龙之王,哈哈,我可是吃肉的,其他恐龙看见我就会拼命地逃,不过还是经常成为我的口中美餐,你可别惹我,趁我肚子不饿,赶快离我远点儿,否则,哼哼!

  师:哇,好凶啊,差点被你吓破胆,赶快离你远点儿。(生笑)

  生:我的背上有两排剑板,尾巴上有四根利剑一样的尾刺,因此人们都叫我剑龙,别看我个头挺大,样子也挺凶,我可是很温柔的,我只吃草不吃肉,你喜欢我吗?

  师:好温柔的剑龙,不过,我劝剑龙(师抚摸该生的头),你这话对我说可以,别去对霸王龙说,那就自讨苦吃了,说不定还小命不保。(生又笑)

  生:我叫梁龙,我长得可长了,足有二十多米,不过,你可别把我当吊桥哟,但如果你没办法过河,我倒是愿意帮这个忙。

  生:我是翼龙,我有两个大翅膀,可以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有人还把我误当作轻型飞机呢。如果你能给我好吃的,我倒是愿意带你去旅行,就是不知道你敢坐不敢坐。

  师:我还真是有这心没这胆,谁敢坐谁坐,我反正乘飞机。(生笑)同学们还可以说说你从课外读物中知道的恐龙。

  生:我是异特龙,是一种凶猛可怕的食肉恐龙。我的一张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头小猪。我的牙齿全都向里弯曲,猎物被我咬住就休想逃出来。你们说我厉害吗?

  生:我叫细鄂龙。我是恐龙中最小最轻的,只有20厘米长,2.5千克重,看上去活像一只剥光了羽毛的鸡。唉,大家可别笑话我。

  生:我是最重最高的恐龙——极龙。我抬起头就有17米高,体重达100吨,比200头黄牛还要重。

  师:老师看到一则资料,说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叫震龙,有18米高,长达39到52米,体重有130吨。知道130吨有多重吗?假如按100斤一个人计算的话,要有2600个人,也就是把我们实验小学所有的学生、老师、员工们加起来,才有一只震龙重(生齐声“哇”),甚至还没有它重,因为有的小朋友只有几十斤,不到100斤。它每走一步,大地就发出巨大的震动,像地震一样,所以才叫它震龙。不知哪一种说法更正确,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查阅资料,进行研究。

  四、了解恐龙的食性和繁殖特点

  师:这么多的恐龙靠吃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

  生:吃植物和肉。(板书:食物 植物 肉)

  师:你是从课文中哪儿看出来的?请读给大家听。

  生: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

  师:把这句话中的“大多”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意思改变了。

  生:不行,因为原句意思是:大多数恐龙吃植物。去掉“大多”,意思变成了所有恐龙都以吃植物为主。

  师:说得真好,可见用词准确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以后写作文也要努力做到用词准确。恐龙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

  生:卵生。(板书:繁殖 卵生)

  师: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该小节)

  师:什么叫卵生?鸡是卵生的吗?(生:是)鸭呢?(生:是)鹅呢?(生:是)对,这就叫卵生。什么叫“破壳而出”?

  生:就是小恐龙打破蛋壳从里面出来。

  师:对,请看图片。(出示小恐龙破壳而出的图片。)

  这只可爱的小恐龙正在——

  生:破壳而出!

  五、引导学生猜解恐龙灭绝的谜团

  师: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是白垩纪末期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寒冷的气候让食草恐龙和肉食恐龙先后饿死。

  师:这是气候变化说。

  生:是小行星碰撞地球使恐龙灭绝。

  师: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论。

  生:是火山爆发和地震,使大气受到了火山尘的严重污染以致恐龙开始灭绝。

  师:这是火山爆发到恐龙灭绝论。

  生:……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我都被说糊涂了,到底是哪一种?(学生个个高举着手,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猜测。师稍等片刻)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六、欣赏恐龙短片,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知的欲望

  师: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不能够亲见。但是科学技术能让恐龙复活,你们愿意吗?请看恐龙短片。

  (生看短片,边看边指着画面上出现的恐龙交头接耳)

  七、总结深化,让学生诉说心声

  师:学完了课文,也看完了有趣的短片,现在你最想去干什么?

  生:我最想去新华书店买一本介绍恐龙的书。

  生:我最想把我还没看完的《恐龙奥秘探索》这本书看完。

  生:我最想上网看看恐龙的图片。

  生:我最想解开恐龙灭亡的谜团。

  生:……

  生:我想让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恐龙知识都说给大家听。

  师:好,老师接受你的建议,课后,请同学们都去收集恐龙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恐龙知识知多少”主题活动,好吗?

  生:好!(高声喊道,并热烈鼓掌)

  师:下课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2篇)《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优选13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选13篇)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优选16篇)《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15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