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优选14篇)

作者:admin2023-03-09 12:17:01

  导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优选14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优选1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优选14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2

  课型

  综合课型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潘娟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逐步学会自查

  学习薄弱环节

  班级

  三(3)班

  小组

  姓名

  学习

  目标

  1、我能够自主灵活地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重、难点预测

  在字词的预设目标中,能正确听写词语是重点。

  用多种形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本课的难点。

  知识链接

  时间预设

  板书课题3分钟、导学2分钟、自学15分钟、互学15分钟、评学4分钟、整理1分钟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预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认读本课的生字。2、熟读课文。

  一、 激趣,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出示本课导学目标

  1、我能够自主灵活地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齐读学法指导:

  1、 先自查生字,找出不认识的、难写的和易错的,用铅笔圈出来

  2、 对学互相帮助对方解决生字问题,互相提醒易错的地方。

  3、 小组内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共同探讨展示方案。

  三、 小组自学,互助合作。

  小组内依据学法指导开始自学,师依次巡视掌握小组学习状况。

  易错的生字有--------,我是通过------------解决的。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的事。

  提示:小组展示时可用三字经

  有一个、小村庄、山茂密、水清澈……

  可用线路图

  美丽的小村庄——人们砍树造房——

  四、 互学展示,小组互评。

  五、 评学测试,评比小组

  1、 听写词语

  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工具、应有尽有、家具、喘气儿、黎明、洪水

  2、 多音字组词

  露、尽

  六、 整理学案

  襄阳市前进路小学语文(三)年级《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导学案

  课型

  综合课型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潘娟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逐步学会自查

  学习薄弱环节

  班级

  三(3)班

  小组

  姓名

  学习

  目标

  1、我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3、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重、难点预测

  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是本课的重点

  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难点。

  知识链接

  时间预设

  导学2分钟、自学18分钟、互学15分钟、评学4分钟、整理1分钟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一、 课前检测

  以小组为单位听写本课容易错的生字

  ------------------------------------------------------------

  二、 出示本课导学目标

  1、我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3、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齐读学法指导

  1、 先自己默读课文,了解小村庄前后的变化和原因,用铅笔标注。

  2、 对学交流答案,解决难点困惑。

  3、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式展示学习结果。

  三、 自学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通过------------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2、 对学、小组合作学习2—4自然段。

  小村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当中,“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因为--------------------,才造成了今天悲剧的后果。从中我明白了--------------------。

  小组展示提示:可读一读,把小村庄的以前和后来对比读,再喊出保护环境的口号。

  可演一演,重点突出小村庄被毁后,人们的痛心后悔自省。

  可写一写,续写后来的人们会怎样做呢?

  四、 互学展示,小组互评

  五、 评学测试,评比小组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人们利用锋利的斧头砍下了树木。树木变成了----------------,变成了什么--------------------,变成了---------------,还变成了--------------------。

  2、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

  六、 整理 学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3

  【课时目标】

  1、巩固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5、从小村庄的前后变化中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课时目标】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

  1、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些词语?

  2、自由读、齐读。

  3、教师出示句子提示:

  师:谁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说说下面的句子呢?自己先试一试。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村前河水(),天空(),空气()。(自由读、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已经回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二、研读文本,读中释疑

  1、选择问题,自读课文:

  ⑴出示阅读提示: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请你想一想

  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你可以在书本上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一划,反复朗读体会。

  ⑵学生自读课文,划词句或写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反馈,精读课文:

  ⑴师:村民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自由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②读懂了“砍掉了许多树”或者“多”,从哪里看出来?

  ③“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大量” 点红词语,指名读

  ④这“各式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都是些什么呢?(桌子、椅子、斧头、犁)

  ⑤这么多的东西,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⑥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和柴烟,还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了……变成了……)

  (学生可能回答:变成了木桥、小船、等等)(如学生说出“()的(),则引导:你已经会用书本上的句式了,真了不起!)

  让我们最后来读读这个句子吧!齐读

  ⑦师:孩子们,你现在就是小村庄里的小村民,你看到了村里造起了一栋栋房子,家里多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应有尽有的家具,你们觉得这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

  板书“()的”

  (学生可能回答:有用的,值钱的,带来幸福的等等)

  教师随机板书。如学生出现“害人的”等回答,则引导说出想法后,留待下文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中间出现了不同的答案,那么,这到底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⑵师: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而一场洪水却让你们失去了一切,这是为什么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的 2~5自然段,找一找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课件出示)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①自由读句,问:你读懂了什么?(生可能答读懂了人们想砍树就去砍了,很随便。)

  ②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a、“拎”:

  如学生直接讲明原因,则:你抓住了这个“拎”字,体会得多么细腻!

  如学生未能讲到“拎”:则教师引导:你能给它换个词吗?(“拿、抓、捡”等等)

  这么多词都可以,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个“拎”呢?

  “拎”起斧头更能说明村民想都不想就去了。

  指名读。

  b、“谁……谁”:你能给这些“谁”取取名字吗?

  c、“一棵一棵”:指名读(你这“一棵一棵”仿佛砍在老师的心上!)

  ⑶师引读:不管是谁,不管什么原因,村民们都能随随便便地砍树,想砍多少就砍多少。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你觉得他什么地方读得最好?(可能为“一年年一代代”、“不断”、“裸露”等)

  从两个“不断”中你体会到什么?

  “树木随着时间不停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停地扩大”。

  指名读。

  ②师:一年年,一代代,小村庄里的变化就只有这些么吗?(不是)从哪看出来?(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呢?孩子们,从这六个小点儿里我们望过去,再望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空气不断被污染,河水不断变黑……)

  ③师:在人们不断挥舞手中的斧头的时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山坡上的土地不再有绿色的树木做衣裳,裸露的土地无情地吞噬曾经茂密的森林。(边说边出示树木被破坏的组图)

  ⑷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那个雨水奇多的八月让村民们永生难忘!

  出示:“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孩子们,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话。

  ①问:“大雨没喘气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以看出大雨没喘气?你能把“没喘气的大雨”读出来吗?

  大雨接连不断地下,一刻也没停。 “……下了五天五夜……”

  ②读了这些词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

  (可能回答:人们呼救的,婴儿啼哭的,洪水冲击的咆哮声……)

  ③课件播放课件(洪水咆哮)

  ④让我们一齐来经历那个八月,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齐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一场洪水过后,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1、读第5自然段。

  2、师:“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什么呢?(出示:__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没有了,__________没有了……的句式,指名说)(从课内的到课外的)

  3、师: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优美的环境(没有了),眼前不错的生活(没有了),人们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就连许多鲜活的生命也(没有了),什么都_____(没有了)。

  4、师:孩子们,再让我们回头来看一看早先的小村庄吧。山上的森林是那么_____,村前的河水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空气是那么____!

  而此时此刻,却什么都没有了。

  5、出示后半句: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6、指名读。齐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什么都没有的心情吧!)

  7、师:现在你再来看看,这到底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

  (生可能答:“锋利的、害人的、破坏环境的、疯狂的……”教师随机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否认前面的几种说法,教师随机擦去。)

  如学生没有否认,则教师引导,“现在,它还是一把致富的斧头吗?”教师擦去先前的板书。)

  小结:师:正是这把曾经给村民们带来幸福和财富的斧头,如今却毁掉了这一切。

  正是这把斧头把原本美丽的小村庄,变得“什么都没有了”!(教师板书“美丽”和“什么都没有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6、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讨论:

  师:孩子们,请你看看这把斧头,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⑴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⑵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如果这把斧头(人们)不是乱砍滥伐,原本可以为村民们带来财富和幸福的生活。

  (老师觉得你真了不起,你还知道,只有过度的砍伐才会造成灾难!)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怪斧头,错就错在村民们不该用斧头砍那么多树!

  (你真厉害,能够看到表面背后的原因!)

  早知道这样,村民就不该乱砍乱伐。

  (我听出了你对他们表示惋惜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谴责。)

  应该边砍边种,砍得少种得多,就不会被洪水冲走了。

  (多有远见呀!多好的建议啊!请你一定要把这个建议告诉幸存下来的村民!

  如果村民们吸取教训,一定能让美丽的小村庄再次回来!

  (我相信经过你们一年年一代代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再见到那个美丽的小村庄!)

  (世界上多几个你这样的环保专家,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

  四、布置作业

  老师想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请你想一想后来小村庄又会发生什么故事,接着课文来写一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什么都没有了

  ()的斧头?()的斧头

  【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非常庆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和这么多的老师和前辈们一起在这里学习交流。下面我想说一说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和设计时一些的思路和构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文章语言朴实,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

  当我接触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既震撼于故事的那令人痛心的结尾,同时又深深地为它那精练而发人深省的语言文字所吸引。我觉得,这并不是一般的阅读教学,还得让孩子更深一层地体会到文章包含的韵味;但同时,这更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不能把所谓的环保意识强加给孩子,而只能在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去体会和思考。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就期望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创设朗读和感悟的情境,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语言训练与学生心灵的感悟融为一体,使严谨而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同时也具有审美性和趣味性。正是这样的思考使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以“斧头”主线,引发矛盾冲突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反复出现了“斧头”两个字,可以说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虽然课文中在斧头的前面加上的只是“锋利”这一个词,但这斧头包含着许多深意,却不是孩子们粗读课文所能够体会的。当人们拥有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所有他们想要的一切的时候,对于村民们来说,这也许是一把致富的斧头、带来幸福的斧头,而当村民们用乱砍滥伐,导致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的时候,这又是一把罪恶的、残忍的、悲剧性的斧头。这样强烈的矛盾冲突,使得孩子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难道一切都是斧头的罪过吗?怎样才能避免这样悲惨的结局呢?从而使孩子们除了懂得环境保护的道理外,还能够在自己体悟的基础上站到更高的层面上来客观地看待村民砍树的这一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仅仅去遗憾或是去痛恨。人们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只是不可以过度地、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让“斧头”引出“斧头”背后的东西,这比起单纯地说教,要孩子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效果会好得多。

  二、以“留白”为契机,挖掘文本含义

  这篇课文中有许多隐性的语言文字,作为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它们,孩子们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将更加透彻和深刻。在交流、理解的五个重点句的教学中,我都比较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也比较注意抓住文本内部隐藏的信息和“留白”,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理解文本词句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中的省略号,孩子们可以读到很多标点里所隐含的东西;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什么”究竟指什么,让孩子自己来填补书本中的空白,看到文字里的,联想到文字外的;我还适时地穿插图片和视频,使孩子对留白的理解适时地和画面达成共鸣,进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意义的把握。

  三、以“朗读”代解说,体验语言文字

  首先,我采用复习词语并运用词语说句子的方法复习前面的第一个自然段,既作为对第一课时学习的检测,这样的复习方式也更符合一篇“故事”的特点。而这种方式由于触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的思路也更加活跃,之后的学习和理解也更加多元。

  在教学几个重点句时,我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后都不忘让孩子读一读有所体会的句子,每一次的朗读以文字的解读为基础,同时也把对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朗读中体会两个“不断”,在朗读中理解三个“变成”,在朗读中目睹那“没喘气的大雨”,在朗读中经历漫长的“一年年一代代”和“多少年多少代”

  ……

  四、以语言实践为途径,提升文本价值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试图让孩子不但关注语言文字,同时也挖掘文字背后的隐藏含义,使学生的心灵和受到语言文字的双重震撼。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后的部分,学生的发言是多元而到位的:“不是斧头的过错,而是操纵者的村民。”“如果我是小村民,我会劝他们少砍多种。”等等,真正地体现了文本的价值含义。

  接触新课程已经有两年半了,可以说新课程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我们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新课程下的我有很多疑惑和彷徨,怎样联结传统和创新,怎样处理预设和生成,怎样和谐工具和人文……我想,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这些疑问会在我们的课堂中慢慢地得到解答。而我此刻最想得到的,是在座各位前辈和专家们能够不吝赐教,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谢谢大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诉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篇课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已经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往往关心的是小村庄的人们是怎么逃生的,他们最后又到了哪里,偏离课文蕴含的道理。

  设计理念:阅读自悟、讨论交流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艘即将远航的船,那么教师就是把握航向的船长,而学生是实实在在的水手,他们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掌握本课的17个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锋利的斧头”在课文中多次出现,请找出这几处来,出声读一读。

  (1)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

  (2)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锋利的斧头”和这座小村庄的消亡有什么关系呢?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画出村里的人家靠着锋利的斧头做了什么?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造成的结果呢?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村里的人家靠着锋利的斧头做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2、出示句子:造成的结果呢?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村里的人家任意砍伐树木,作为柴火。大量的树木就是这样消失的。)

  3、造成的结果呢?

  (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抓住“减少”、“扩大”两个词,请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指导读出语气。

  四、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联系上下文说说意思。

  (人类通过用锋利的斧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所获得的一切都将失去,甚至连人类自己也将灭亡。)

  五、总结。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对任何自然资源的滥用,都是一种毁灭。人类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为理念,我们要保护绿色家园。)

  2、交流查找的有关绿色家园的资料或图片。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洪水卷走

  锋利的斧头 不断扩大

  裸露的土地区性 出现

  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我从“锋利的斧头”入手,娓娓道来小村庄面貌改变的过程及小村庄最后的命运。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小村庄的人们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和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毁的惨状,并通过读把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5

  一 引入新课

  1 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

  2 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 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 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指名回答)

  3 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 齐读最后1段。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5 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 带着问题分析课文

  1 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

  2 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

  (一间间 一栋栋 应有尽有 各种各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

  4 出示第4段。(指名读 男生读 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 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 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

  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 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

  五 拓展延伸

  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

  六 发散思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村庄的感情和对保护环境的感想。(说 画 写 唱 等等)

  附 板书

  1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乱砍→树木减少土地裸露→洪水卷走了一切

  问题:①人们为什么砍柴?为什么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②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呢?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6

  一.给下列词语标出拼音。

  湛蓝 裸露 柴烟 喘气 黎明 郁郁葱葱 咆哮 拎起

  二.把下列词语恰当地连起来。

  美丽的 天空 锋利的 土地

  湛蓝的 河水 咆哮的 斧头

  清澈的 空气 裸露的 洪水

  清新的 村庄

  一只 燕子 一束 大楼

  一道 大桥 一栋 大街

  一座 彩虹 一条 灯光

  一缕 阳光 一面 旗帜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 减少—— 冷清——

  出现—— 扩大—— 钻进——

  四.“森”的结构很特殊,三个木字在一起表示树木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和它的结构相似的汉字吗?写下来,再查字典看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含义。

  一.给下列词语标出拼音。

  zhanlan luolu chaiyan chuanqi liming yuyucongcong paoxiao lingqi

  湛蓝 裸露 柴烟 喘气 黎明 郁郁葱葱 咆哮 拎起

  二.把下列词语恰当地连起来。

  美丽的 村庄 锋利的 斧头 湛蓝的 天空 咆哮的 洪水

  清澈的 河水 裸露的 土地

  清新的 空气

  一只 燕子 一束 灯光

  一道 彩虹 一栋 大楼

  一座 大桥 一条 大街

  一缕 阳光 一面 旗帜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丑陋 减少——增加 冷清——热闹

  出现——消失 扩大——减小 钻进——伸出

  四.“森”的结构很特殊,三个木字在一起表示树木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和它的结构相似的汉字吗?写下来,再查字典看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含义。

  “晶”三个日在一起表示很光亮的意思、“众”三个人在一起表示很多人的意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7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执信南路小学朱红瑛】

  〖寓环境教育于语文实践活动中,增强环境意识〗

  学生在语文课上获得的环境知识,如果不通过实践,是很难发展为环境意识的。依据教育家皮亚杰的理论:教育要适合儿童的身心,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机制是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应凭借教材,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优化教学策略,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寓环境教育于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环境知识进行探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开展课外阅读、小制作、小实验,办手抄报,设问卷,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进行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如:在学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社区调查及手抄报比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的卫生、绿化状况,人们的环保意识与行为;阅读与怎样保护绿色家园相关的报刊杂志,询问家长及有关的专家,搜集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参与社区的环境宣传活动。这样,通过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活动,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把环境知识变为自觉的行动,最终使环境意识完成从理论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这样一个过程。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五一路小学琚瑞芳】

  〖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但由于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在新课改实践伊始,存在着盲目或随意综合弊病误区。

  如:记得在三年级时,上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后,本想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全是就组织学生开展“人与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了解周围环境遭到破坏情况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并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办小报等形式展示调查的结果,但由于题材难度太大,不适合三年级学生,活动冷冷清清,效果大打折扣。以后通过多次聆听特级教师、名师讲课,多次收看教育业务的书籍,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才有肤浅的认识: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主题设计要基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了解他人并学会与他人沟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确立是紧紧围绕语文课堂来进行的,教师需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发现问题,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取主题,在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

  【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白巧鸿】

  〖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切实调动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我在语文课上尝试了如下方法:

  1、交给自主权,让学生充分搞好自学探索: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他们的自学要加以引导、巩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其开阔思维。于是,在开学初,我帮学生制定了预习工作项目,并定期检查情况,然后在常规化的预习中,我要求学生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扫清对字、词的理解障碍。此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归纳易错字和形近字等。还可以根据自己预习遇到的不同情况提问、质疑或谈自己建设性意见,并在课堂学习中或者在与同伴学习中可以提出“与众不同”、“与书不同”的观点,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解答疑难问题。

  2、引发学生争论:

  当学生在质疑当中出现多种见解,一时又难以统一意见时,我首先鼓励学生充分进行辩论,然后引导学生在辩论中逐渐统一观点、统一认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我出示了这些问题:

  ⑴树木被砍伐为什么会导致村庄被洪水冲毁?

  ⑵从文中“一年年、一代代、多少年、多少代”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⑶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拿到课堂上全班讨论。在引导过程中,相机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联系实际来分析课文内容,从而通过辩论来发表自己想法、意见。最终激发学生的“环保”情感。

  3、巩固发展,使学生寻求思维的更深一步:

  在分析完课文之后,我注意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发散思维训练,是学生主动拓宽思维的广度,延伸思维的深度。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中心小学季润寒】

  〖引导求同辨异〗

  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的独创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果敢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谋求唯一的答案,求同辨异。我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留出“空白”,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信息刺激,让学生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里,产生一些新异的观点,或者通过联想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点的萌发。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的独特见解,在求同辨异中创造性学习的结果。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最后一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让学生说说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孩子们普遍用伤心、惭愧、后悔的语气读,有个小女孩子思考后说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小村庄的毁灭是村民们自己造成的,他们这是自作自受,活该受到惩罚。这是多么新异的观点!

  【重庆市高新区兰花小学伍洪丽】

  〖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实实在在教语文〗

  这个特色主要体现在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上,课堂上教师讲的话不多,但句句精要、到位,是关键处的点拨,衔接处的过度,重点处的强调。课堂中最多的时间属于学习的主体,即学生可以自由放声朗读,个别朗读,全班朗读,配乐齐读等。老师启发学生读中理解,读中评议,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层层深入,逐步提高。例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在“理解小村庄是怎样一步步遭到破坏”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更是巧妙自然,更是强调以读代讲。从这堂课的教材处理、板书设计、课件运用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实在与巧妙之处。

  〖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解读〗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给语文课“松绑”,教师跳出“烦琐哲学”的怪圈,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删繁就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堂课,找不到这类提问,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开拓思维空间,有较强的思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譬如,学生质疑,就自己读懂的地方谈体会,“小村庄的人们能一直过着不错的生活吗?”等都是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既有较大的“运动量”,又有较大的“吸引力”,学生怎么不畅所欲言?在求实的基础上,整堂课还表现有内涵的灵活性,那不是表面上的热闹,而是学生思维的飞跃,情感的激活。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学习论指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关键,采用质疑问难,有助于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的指向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师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后,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以课文的重难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如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应重点研讨:

  1、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得到些什么?

  2、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学生的熟读深思,真正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语感。从而突破课文的难点。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小学石景章】

  〖阅读课应该确立什么目标〗

  目前,在实施新课标的高潮中,老师们都按照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在备课,也都按三维目标去评课。可在我听来,总觉得别扭。因为,我认真地研读过新课标。在新课标实验稿里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三维目标。在新课标全文中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只有总目标与阶段目标,而在这个部分中根本没有提到三维目标,不知是何方神圣推出了一个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这三条目标哪只是小学语文这个学科的目标,是整个育人目标,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都可以用来作目标。这样的三维目标几可统帅人一生中受教育的目标,为什么一定要灌输给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呢?使得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把它当圣旨,当令牌,来限制着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真是令人费解。

  老师们可以冷静地想想,你教一年级用这个目标备课上课,他教三年级也用这个目标备课上课,还有人教六年级还用这个目标备课上课;教20个字的短诗,用这个目标,他教2000多字的长篇课文也用这个目标,这行吗?学生的年龄不一样,教材的篇幅长短不一样,内容不一样,都用一样的目标去统领,这合适吗?这与教条主义有区别吗?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教条地用一个宏观的育人目标来套住小学语文这个极有个性的课程呢?

  在《课程目标》部分里,明明有阶段目标,我们为什么不信奉这个能体现人发展阶段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阶段目标可以较为具体地指老师备好不同年级的语文课。可哪篇论文,哪位老师又把它当作备课上课的目标呢?即使是能用它来当作教学目标,我仍认为是不够具体的,因为每个年段都包含着2个年级,第一学段是1~2年级,第二学段是3~4年级,余下类推。大家想想,两年之中,孩子也是有变化的呀。我们教某篇课文时,仅仅是针对那个学时孩子,而这个学时学生是有具体学情的呀,怎么能用两年的目标去针对一个学时,一篇文呢?再说,一个学段阅读方面包括的条款,就有10条之多呀,你一堂课能落实几条?所以说,每教一篇课文,应该确定一个准确而有效的微观教学目标才对。

  那么,什么是教学某篇课文的准确而有效的微观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该是语文能力的单项目标。为什么不列入思想教育目标呢?你想想,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应该努力达到。试问,这堂课教《我为你骄傲》,要学生学了这堂课要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行动(这是思想教育目标),你教完了,全班学生从此都有了改正错误的勇气和行动了吗?只怕不能吧。那岂不是目标架空?这样架空的目标,一时无法落实的教学目标列入了教案,与没有列入有什么两样呢?然而不敢不列入,原因是不符合三维目标的首维:情感态度价值观。殊不知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许多要素的合力,方可达成呀。我认为,古人说得好,“文以载道”,孩子们在学文过程中,能从课文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即可,何必在乎立不立一时难以达成的思想教育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牢记在心,随时随事有机施教的,而不应该教条地列入阅读的教学目标。

  如果认可了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来研究怎样来确定教某篇课文的准确而有效的微观教学目标了。我认为过去学热门过一阵子的“一课一得”,很有见地,我也主张每教一篇课文只确定一个微观目标就可以了。比如我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的目标是:初学铺垫,教《七颗钻石》,我又用上这个目标;还比如我教《猎》,我的目标是,抓住特征描述。

  从上述例子中,不难看出我的教学目标是单纯的,就一个,绝不多列,然而进入教学后,我用一个十分简单的教学模式来落实我的目标,这个模式仅有三步24个字:第一个环节:链接生活,明确目标;第二个环节:借助教材,消化目标;第三个环节:超越文本,训练目标。至于为何运用这个教学模式,不是本文要阐述的内容,另文再聊。

  〖课文内容的教学分寸何在〗

  思想教育也应该借助课文内容或课文内容的延伸,有机地作渗透,但不等于拿着课文内容来个讲深讲透,以达到思想教育效果。如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讲的思想教育是这样做的:

  师: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说说砍树到底对不对?

  生:不对!

  师:村里人砍树干嘛呀?

  生:砍树盖房呀,做家具呀,做工具呀,还可以当柴烧。

  师:那有什么不对,不砍树盖房,老住茅草房呀,不做好家具,老用石头当桌子呀?你们的课桌是什么做的?

  生:木头。

  师:你们看这讲台是什么做的呀?

  生:木头。

  师:那到底该不该砍树?

  生:该砍。

  师:那再砍树,没准又一个小庄村又该被大水冲没了。

  生:那再种呀!

  师:对,这就对了,砍树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没有错,错就错在哪儿?

  生:只砍不种。

  师:如果砍了再种,而且种的比砍的多,那么我们的世界永远是一个绿色的世界。

  这个片断是我进行思想教育的实例。我想同行们应该从中悟到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渗透了。

  【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新茂小学霍银彩】

  〖阅读模式的操作过程〗

  导入新颖,引发兴趣。在上语文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良好状态。因而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激趣、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如我在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前,我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的挂图重新裁剪组合成连续抽动片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既获得了视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地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当初到处绿树成荫、草绿、花艳,后来为什么全都被洪水冲走,因此情此景,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8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懂得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一)学习第一段.

  课件出示早先小村庄的图片:看到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将学生反馈的有助于下文教学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地将这篇文章读一读,找出文中描写这场面的语句.

  3,请多生汇报.

  4,显示语句:"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5,齐读.

  6,你感觉到: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小村庄.

  7,左,右,齐分别读这一段.

  8,老师当记者,生演居民,进行采访:在这样美丽的小村庄里住着,你感觉如何

  9,交流.

  (二)学习最后两段.

  1,一年年,一代代,日子就这么如行云流水般消逝了,现在让我们再跟着作者一起,将镜头切入到几十年后的这个小村庄,(出示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也用了几个这样的句子来写这几个场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出示课文最后两段中的句子.a,(男生,女生分开来)"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b,(齐)"什么都没有了."

  4,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喘气的大雨,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看到这番场面,孩子们,你们的心情如何

  5,多生体会读.(边读边指点读)

  6,带上你们的心理感受,一起来读.

  (三)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1,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沉重.为什么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会什么都没有了呢 我们到哪里找原因

  2,(课文中)是的,到课文中去找寻我们的答案,这也是一种阅读方法.现在请同学自由地,放声地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你认为哪句最能说明问题,请用"——"划记起来,反复地读一读,待会我们一起再来交流.

  2,交流.

  3,出示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a,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句子中的"谁"换成 "我",读:

  "我家想盖房,我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

  "我家想造犁,我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

  "我家想____,我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

  b,听出了什么

  c,是啊,正是这样,任何人都可以拎起斧头去砍一棵棵的树,所以山坡上出现了——(生接)裸露的土地.这一次就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代替大家的心情吧.

  d,齐读.

  (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a,找到了这个句子的同学一起来读.

  b,请自由地将这个句子读一读,同桌间讨论讨论,来完成屏幕上的这个句子.(出示)

  "因为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所以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整个村子也消失在洪水之中了."

  (3)分组朗读这句话.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及相关图片)是啊,由于人们不加节制地滥砍滥伐,才导致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房子没有了-——(学生说)(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心情沉重地读.

  三,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看到被洪水冲走的这一切,你又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运用"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句式训练.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洪水卷走了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9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预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理解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设计理念: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村庄从美丽的到毁灭的过程,但文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在探究中有意地点悟,让其走进课文,明白道理。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个小村庄是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谁来说说。板书美丽的

  2.现在的小村庄怎样啦?谁来说说。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自读自悟要求: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你找到的答案(词句)用“————”画下来。准备交流。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回辅导。

  3.交流平台: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预测,学生会找到: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根据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预测,学生会找到:两个“谁”、“拎”

  (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什么?理解词语:裸露

  (3)、小结: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上山随意砍树。板书:随意砍树

  (4)、指导朗读。

  (过渡)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有没有停止砍树呢?

  4.研读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目标。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回辅导。

  (3)、交流平台。(学生会找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4)、(读读议议)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不断砍树

  (5)、小结:人们还在不断的砍树,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环境在进一步恶化。

  (6)、朗读:两个“不断”语重些。

  (7)、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后作什么用啦?

  认识排比句:三个“变成了”,这句是排比句。语气表达一个比一个强烈。

  (8)、读读这个句子。

  还有不懂的吗?(估计“柴烟”)

  (9)、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把树木用来烧饭啦?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习句子: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这里的“还”能去掉吗?

  (2)、读读。“不管、还、”音稍重。

  (3)、引述:终于,小村庄失去了树木的保护之后,在一个、(接读)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看插图)你能用文中的话来说吗?

  (4)、“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你能不能用句中的话来说?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使我们很受启发,你有什么启发?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我们要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和大自然和谐生活。(板书:保护环境)

  (3)、那么,此时此刻,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同桌讨论)

  (4)、说说。

  师结:我想,你们的句句良言,小村庄的人们一定会听到的。

  (四)课外作业

  回家向大人了解家乡动物、植物有无增减。如:蛇、青蛙、树木、它们对环境有无影响。

  附板书:

  随意砍树

  美丽的 什么都没有了

  不断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11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懂得要爱护自己的家园──地球,决不可以去任意伤害迫害它。

  2、理解小村庄变化的根本原因。

  3、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词语描写景物的。

  【教学重、难点】

  准确的理解小村庄变化的根本原因,学习作者是怎样准确的运用词语描写景物的。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2、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美丽的小兴安岭》实况录象,引入新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二、新授

  1、教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

  问: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了什么?(心情很沉重)

  带着你们的体会齐读这段。

  2、这个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子的?(美丽的)

  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早先的小村庄。(早先的小村庄有几排瓦房,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旁边有条清澈的小河,春天,鸟儿在树上鸣叫,各色的野花盛开,老人们在树旁散步,孩子们在树林间玩耍,大家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你们说的真好,可是这样的一个很象样的小村庄被洪水卷走后,什么都没有了。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学生甲: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呢?

  学生乙:是什么原因使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3、默读课文,画出有关使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的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投影提示: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⑴读这句话。

  ⑵把横线补充完整。(谁家想做家具,谁家想烧柴……)

  ⑶指名读这句话,评读。

  4、人们这样做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什么都没有了)指名读第3自然段。

  投影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⑴指名读这句话。

  ⑵从这句中找出有关系的两个词。(减少、扩大)

  ⑶结合课文内容用有关系的两个词说一句话。(每个人去植树,树木会不断的增多,裸露的土地面积会不断缩小。)

  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出什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把树木变成了自己家的生活用品,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大。可以看出人们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破坏了生态平衡。)

  投影出示:

  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⑴齐读这句话。

  ⑵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不仅砍伐树木破坏生态平衡,而且把树木当成取暖做饭的柴烧掉,冒出的柴烟又污染了环境。)

  5、想象一下这时的小村庄会是什么样呢?(只剩下一些光秃秃的树桩了)

  6、造成这样光秃秃小村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人为造成的。即乱砍乱伐树木,破坏绿化。)

  投影出示: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⑴齐读这句话。

  ⑵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由于人们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洪水袭来不仅卷走了光秃秃的小村庄,还卷走了包括住在小村庄的人,以及人们靠斧头得到的家具等生活用品,告诉人们要植树,要绿化。)

  三、总结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完了,它告诉我们,人类要爱护自己的家园,要注意生态平衡,植物、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决不可以任意去伤害、迫害它们。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请同学们课下做一环保调查,并搜集有关图片、资料等,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17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观察(第一幅)

  (2)读。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3)想。小村庄美在哪里?

  (4)议。

  (5)读。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看。(第二幅)看到了什么?

  (2)读。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3)想。比较第一幅图,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议。

  四、总结设置悬念

  1、读一读:指名读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

  2、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知道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是什么意思?它指什么?

  (3)填空: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

  (4)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

  1、办一个手抄报。

  2、给地球村的村民写一封倡议书,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3、写一句广告词

  板书设计:

  7、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

  锋利的斧头树木减少(房子、工具、家具......)

  土地裸露

  什么都没有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13

  [作者:四川达州七小王仕斌转贴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点击数:747更新时间:2003-10-30教案录入:xxywja]

  课前谈话:我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满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不太喜欢这种称呼。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孩子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断减少扩大家具随着冒出柴烟

  师:真不愧是火车头,读了两个词都读对了。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师:应有具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孩子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罚。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罚。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师:村子的人们砍树砍得特别多。是数量多(板书:数量多)太不像话了,砍那么多树,行吗?一年年一代代,可见他们砍树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板书:裸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如果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我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课文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 篇14

  读短文后作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选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不错。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 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傍晚( ) 增加( )

  2.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应有尽有:

  奇多:

  3.第五自然段已用“||”分成了两层,请写出每层的意思。

  4.写出“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都还过得不错”这句话的意思。

  5 村子里的人们当时在砍树时会怎么想?假如有洪水过后的幸存者,他又会怎么想?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7.大雨倾盆,咆哮的洪水席卷了小村庄时,小村庄会是一片什么情景,请用一、二百字写出你的想象。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优选1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设计说明(优选14篇)春天的雨点教案(优选4篇)路旁的橡树(优选14篇)杏儿熟了(优选14篇)《跟踪台风的卫星》教后记(优选16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