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详情页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作者:凌兰若2024-11-02 06:45:01

导读: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认为“多接触语文材料”应该是培养学生的...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优选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认为“多接触语文材料”应该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学生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渐渐培养正确的语感,才能掌握语言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呢?我想,这应该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和正道的要求,下面我对学习新课标理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标的教学观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变革教学方式”,这对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或“满堂灌”式教学方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问题的浅深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要有层次区分度,逐层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要放得开,收得回。课堂提问可以单独提问学生,也可以由学生推荐代表回答问题,方法不一而足。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对自己所提出的观点要能说出理由,“自圆其说”,“言之成理”,着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尊重学生的思考和结论,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采取随便粗暴否定的态度,师生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无疑对语文教学也是一种挑战。一旦学生放开了思维,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由老师牵着走,那么,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也不再像由老师“满堂灌”那么好控制,因为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动态多变的。所以,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时间,对于有时间控制的课堂而言,教学进度变的缓慢,教学任务就不能如期完成。此时,传统以“教”代“学”的教学“积习”就会卷土重来。其实,新课标要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并没有摒弃教师的“讲”,也就是说老师并不是不能“讲”,关键是要讲得精彩,讲得恰是时候。那种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代价的“讲”是不合乎新课改精神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现知识的生成与生长,保证民主平等,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

  1、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在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2、营造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仅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现代课堂教学应建立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文学习任务群”。课标对新的高中语文学习有这样的描述:语文学习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要求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新课标“基本理念”之四,特别强调要帮助学生“在跨文化、跨媒介的语文实践中开阔视野,在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发展各自的语文特长和个性”。

  语文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在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之后,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课标在“学习要求”中特别强调,“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实施建议”中更强调,“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以上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具有宏阔的视野,宏大的格局,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自觉的课程意识和宏观的驾驭能力。但是我们习惯了短篇的精细解剖,很少跳出单篇看单篇,更不说跳出单元看单元,现在甚至要求跳出一个作者,跨越一个领域,这将是一个巨大挑战。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明白:语文教育是科学,难在持之以恒,求是求真;语文教育是艺术,美在享受母语,陶冶身心。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随着新教材高中语文的推出,对于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带来了很多新的感受。本文就以我自己的体验为例,从五个方面来分享我对于新教材高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一、学科知识更加丰富。

  相比以前的教材,新教材高中语文在学科知识方面更加丰富。每一个单元都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学知识、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等等。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学科知识的丰富还能给教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备课和教学方面更加轻松和便捷。

  二、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高中语文在教学设计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方式,例如课文解读、题目设计、课堂讨论等等,鼓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判断等方面自主思考,读懂背后的深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将学科知识更深入地打入学生的脑海,还能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新教材高中语文不仅注重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每个单元都着重表现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思考和感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历史的演进和现实的需要。此外,新教材高中语文还更加注重教师的教育责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担当,涵养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四、注重教学实践的操作性。

  新教材高中语文注重教学实践的操作性,让学生在课内外都能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举个例子,每个单元都有指导性的作文或者论文命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思考目的,进行写作实践。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更加自觉地锻炼写作能力,从而达到实际应用教学内容的目标。

  五、教与学的互动更加多样化。

  新教材高中语文不仅重视知识传授、思维训练等基本教学方法,还引入了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教与学的互动更加多样化。例如:互动课堂、小组学习、课外拓展等等,这些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总之,新教材高中语文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我相信,在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将会享受到更加优质和高效的学习过程。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原先以为会与往常的培训一样,理论会多一些。没想到这次周老师教授的讲座听下来,竟然如此地真实和可操作,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一步地了解和认识。

  讲座先是引用了温儒敏老师解读教材的观点,概括下来主要有几点:一是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要多使用任务驱动促学生主动,要注重进行整合式教学,要创造真实情境;二是教案的设计方式要改一改,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三是对学习任务的设计,最好还要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课标,要关注“如何体现”,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接下来周教授就按照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具体展示了她在华师附中上课的情况,主要展现的是第一单元的上课情况。她强调高中语文任务群设计宗旨: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并将这一点落实到实处。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主题:由学习资源+素养导向提炼;

  2、整合:对学习内容要进行整体安排、群文学习;

  3、情境:与生活联系,情景主管产生问题;

  4、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案;

  5、活动: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策略;

  6、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以第一单元为例,大体梳理一下周老师上课的思路:

  主题方面,确立了“青春的价值”的主题,分析了第一单元的单元类别和特点。有诗歌题材,也有小说题材;有现代诗,也有外国诗;有教读部分,也有自读部分。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

  整合方面:先在上课前教授了思维导图的新知识,让学生学会整合资料的工具。还有表格。

  情境方面:教读课的情境任务活动和单元综合任务的设计举例,让情境真实发生。本单元是举办一个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三首诗歌比较研讨会。

  任务方面:按照单元学习任务,分成八个小组的研讨会,每组负责一个小的学习研讨任务,

  活动方面:自学了SQ3R阅读学习策略,提供相关论文支持学生探究,提供大致的整合思路的表格。

  评价方面:老师点拨、学生评价,还有课外梳理和总结整个单元学习,实现单元学习效果的评价化。

  讲座的后面还仔细地展示了每节课的安排,如何实现她的教学目标,一步骤一步骤的讲解,环环相扣,十分有耐心。再有展示八个学生小组的学习成果,非常认真和详细,让人不禁感慨“别人家的学生”。还有周老师上课的教学实录,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看完上课的所有过程。

  最大的感悟,周老师上课还很认真,每一步的策划,到每一步实施的设计,十分用心。按周老师的话来讲,以后的语文老师应是一名设计师。对新教材认识不够的我,还将要继续学习和实践,努力设计好每堂课。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6月28日全天进行“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培训”,上午听取了王本华老师所讲《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和胡晓老师所讲《如何用好统编高中必修(上册)语文教科书》,下午学习了尤炜老师所讲《守好学科本位努力开拓创新——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为中心的思考》和贾玲老师所讲《〈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这次新教材培训,受益匪浅,听了几位老师的讲解后,豁然开朗,对新教材不再困惑也有了新知。

  1、树立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和新的教材观

  纵观20多年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其中语文课程目标理念的演变,经历了“突出语文知识”,到“语文知识与能力并重”,再到“突出多维语文素养”的轨迹,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立为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过多或过频地把学生引出教材之外,补充其他的内容:只要课文中涉及某种风土人情,便让学生去开发相关的民俗风情资源;只要课文涉及某门学科的知识,便让学生进行所谓的延伸、拓展和整合,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面对新教材,让教师成为教材的灵魂,不能死板教书,要灵活运用新教材,最大限度发掘新教材的优势。

  2、摆正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提倡“对话”

  语文学习既是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语文是一门充满感受和体验的学科,只有学生心灵为墨韵书香所浸染,与作品产生共鸣,用整体感知代替对文章的肢解,将语文知识予以积累、消化,内化为自己的学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所以,面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应该使学生多元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鼓励学生主动开发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新天地。

  3、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学习化创新型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之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于是走向自主创新学习,便成为新课程新教材发展的必然要求。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程度学习策略上的会学,是建立在立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贾玲老师在解析《乡土中国》时,也强调了新教材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

  作为一线教师,我应当紧跟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的理念,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己,唯有学然后知不足,方能看到更好的自己。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体制也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新学生的需求和求知欲。近年来,新教材高中语文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语文老师也对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在我看来,新教材高中语文不仅提高了教材的时代性和内涵,还对学生的知识和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新教材高中语文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在新教材中,文学作品不再仅仅是教育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工具,而更多地是认识和了解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人类的情感和思维,同时也能够领悟人生哲学,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其次,新教材高中语文更加注重信息化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新教材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突破地域和传统学科结构的限制,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文化和知识。同时,教师也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再次,新教材高中语文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跨学科教育的融合。在新教材中,语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纳入了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促进知识的整合和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课程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文化的学习理解,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质。

  最后,新教材高中语文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在新教材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能力,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这既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升,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和创造力,在对于实际生活和社会的解决问题时更能够得心应手。

  总的来说,新教材高中语文对于学生的知识和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和关键的作用。通过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信息化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学科交叉与跨学科教育的融合和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多元、立体的语文学习平台,不仅能够完成语言交际的任务,同时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抓课本落实,提核心素养

  这次新教材的培训,为我们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首先,新教材内容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和国家需要,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参考。所以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落实。

  其次,新教材强调教学的思维方式的改变:要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学习了什么,在思维水平和审美水平是否有提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实践结构化教学,学会整合资源,将线性知识整合为综合框架,将传统的课堂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实践,引导学生有书本走向实践,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结构化学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文素养。

  新教材最大的亮点是注重学科合作、强调多元化教学、注重质疑思维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教材把学生培养成“主体、合作者、探究者、创造者”,旨在打破传统的教育桎梏,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

  此外,专家援引很多课例,从用好单元人文主题、利用好学习提示、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利用好语言情境等角度提供了一些教学设计思路。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我们要引导学生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创新思维。新教材内容十分新颖,注重交叉融合,如历史、地理、时政等互相联系,提高学科间的交叉学习能力;同时,新教材的多媒体素材、思维导图、案例研究等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借鉴。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批判和质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在授课时,引导学生提出关键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网络资源等多途径取得知识。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讲授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探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鼓励学生成为一个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者,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们的课堂“生活化、体验化、情景化”,以及“新颖、独特、引人”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能力,以多维度、多角度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总之,这次新教材培训让我受益颇深,自己尽快将这些新思路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丰富和优质的语文教育。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多次参加新教材培训,每次的收获都不一样,本次培训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第一,新教材使用的效果检测要依靠新课标的标准来检测,要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第二,课文中的内容,要重点关注。如高考中出现的成语、词语都是高中课本里出现的。

  第三,古诗文的背诵,参考新课标与教材后的要求,取二者的合集。

  第四,核心素养不能割裂开来培养,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在同一情境下统一完成。

  第五,重视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任务,将这些内容与任务群相结合。

  第六,课程的内容是结构化的文学知识,也需要结构化以任务群来分解课程内容,整合知识能力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

  第七,任务群不是唯一的教学的模式,它只是内容的组合方式,当然它可以用来作为教学的模式。

  第八,利用好经典文本,依然要对经典文本进行精讲,精精读。

  第九,当代文化参与专题,要注意让学生走进现实,将学习和体验结合起来,形成报告和结论。

  新教材的使用策略与方法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多方学习,多方探讨,与组内的老师合力去解决新课程下新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问题。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多次参加高中统编教材培训,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触与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次参训的心情,我想,没有什么比“自豪”更为恰当了。

  这次培训安排了四场讲座,在课程表中,我惊喜地看到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贾玲”,惊喜之余又毫不意外,这只是近年来贾玲老师引领优秀的西安中语人,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所收获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正是这份“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勉,让我们在迎接新课程新教材到来之时,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

  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单元”的选本。这一单元包括的主要栏目有“单元导语”“导入语”“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在“单元导语”部分,提供了阅读整本书的要求、建议以及对于《乡土中国》这本书特殊价值的介绍,指明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期待,给学生提供了学术类著作的阅读方法与策略,对学生展开深入学习(如“文献检索”)提供“技术支持”。本单元旨在以阅读为核心,以任务为引领,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更多地指向建构经验,养成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落实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目标与相关要求。学生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涉及的书目主要为文学类经典,还包括少量科普类作品和纪实类作品,在阅读方法、阅读经验的积累方面,也更倾向于基础性、普适性;进入高一,学术著作的整本书阅读,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作准备,扎实研究,方能顺利接轨。

  从那本厚厚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到《乡土中国》教学实践,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汗水,每一步,都踏得沉稳坚实。

  贾老师在讲座中,对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细致的阐释:教师是“先读者”,是“导读者、设计者、组织者”,是“陪伴者、指导者、帮助者”。要起跑在先,全程陪伴;指导到位,但绝不越位。这也正是“整本书阅读”攻坚团队,几年来的身体力行,所收获的一项经验成果吧。

  教坛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正是这热烈、急促的夏,才肩挑起了春华秋实,才连通了梦想的萌发与收获。让我们在这忙碌的时节,用汗水浇灌希望。相信,硕果累累的金秋就在前方。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对于本次研修,我的感觉是充实的,感受到了教育思想上火花的碰撞。本次研修中,我产生了以下想法:

  首先,作为一线高中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明白当下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与使用,进而展开进一步的教学工作。高中语文教科书根据课标中三类任务群的特征,教材尽可能凸显出差异性,构建三类课程的梯度和层级,这从课文选择和任务设置等都可以体现出来。其中必修教材注重在基础性和综合性、选择性必修教材集中于专题性,选择性、适度的研究性学习,是具有一定的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在新教材的改革之下,教师也要了解到与此相适配的课标与高考试题。其中,高考试题从单纯的考查学科知识和学习技能转变为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应着力研究新高考试题与新教材,真正做到教考关联。

  其次,本次培训的一个重点还有”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为主题的教材教学研讨。学习任务群落实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人文主题是为了铸魂培元,集中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为核心,细化出若干文人文主题,作为单元组合和内容选择的一条重要线索,以此作为整体结构全套教材的框架体系。在课文讲解教授过程中,教师要执行单篇+多篇的群文阅读。梳理各组课文之间的关系,组内各篇课文间的关系以及阅读材料与单元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

  对于单元学习任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单元学习任务强调整合,使语文学习更接近真实的语文实践生活实际;第二、单元学习任务强调真实情境下的语文活动,结合教材,情境可以包括单元的人文价值取向,以课文为主体的学习资源,具体任务中提示的框架性材料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场所。

  综上,本次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打消了我对于教材在运用上的担忧和焦虑,给予了我自信、信心,并且也让我了解了一些当下教育界的思想现状。当然,对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也提供了一些新想法和创新点,使我受益匪浅,感谢本次培训带给我的一切收获。

  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一、统编教材的编写体例

  1、整体规划、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安排各类选文比例,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防止文化虚无主义。

  2、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核心素养的内涵: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3、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

  人文主题: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点:由线性到综合,由传授到实践,由零散到结构,由单一到多元(不同视角、立场、观点的碰撞),由书本到实际

  二、阅读教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1、有些课文主要以文体组织在一起,兼顾主题,重在提升阅读的策略、方法。

  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俄日多雪峰之侧》《致云雀》

  2、有些主要以主题组合,兼顾文体,重在从不同层面营造情境。体现作品的人文内涵,突出其育人价值。如:《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探界者》

  3、有些主要以相通的情境组织在一起,兼顾其他要素,重在激发学生的共鸣和体验,获得精神成长。如:《读书》《上图书馆》

  4、有些主要以艺术手法特点组合在一起,兼顾文体和主题,重在文学鉴赏,提升欣赏品味。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三、课文价值的多元化呈现:

  1、要在“系统”中看课文的核心价值。

  2、教读课文——自读课文的区分。(群文阅读、比较阅读,发挥多种文本的“互读”功能)

  3、避免两极分化——篇篇精讲/沦为活动材料

  不要把课文仅当作完成任务的材料或者解决问题的“支架”,尤其是经典课文的经典价值。不要篇篇课文精讲细研,有些课文(非经典课文)可以整合发挥价值。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优选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关于月嫂培训知识后的心得体会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弘扬科学家精神心得体会参加关爱儿童公益活动心得体会劳动法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