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信函文书 > 详情页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作者:拉克丝2024-08-08 08:00:22

导读: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它是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推荐2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它是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所以,长期以来这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实际上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并不好,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本人一直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在教学中花费了很大力气进行语文阅读的训练,却总是达不到基本过关的要求呢?学完这些视频后,反思这个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虽然早就形成了共识,但真正去实施的教师并不多,它只是成为了一个口号,直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只是一个接收知识的囊袋而已。因而我们还要多学,多研究学生的心理。

  二,是教学方式单一。也许我们还沉于老习惯中。语文阅读教学目前采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学习,而且是采用被动式地接受学习,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思考不够,理解不充分。教师就算设计问题,也是要引导学生从嘴里说出自己所需要的结论,但不尽人意,学生很少有真正的语言实践。学生只能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思考。初中学生直接阅读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时间少,不能够积极去思想,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然阅读题失分也就多了。

  1、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把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教学”、“培养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归宿于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变,但是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的引导能力在这时尤为重要。这样,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教学方式的改变。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自主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应当让学生发表意见,充分尊重学生想法,挖掘其闪光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2)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思品课的教学工作。八年级思品重在培养学生交往与沟通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健康的初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思品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现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如下:

  1、对思品课教学内容的认识

  思品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其主要功能是“道德学习”,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成长。道德生命是在健康、文明、道德的生活中成长与发展的,因此,教育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性成长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使其内容具有实践性、针对性。一句话,教师要对学生的道德学习加以引导,要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也就是说,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和生命的质量,过积极向上,富有情趣的道德生活。

  2、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地位的认识

  《思品》课教材中提供的案例,情境丰富,为学生的自学理解提供了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空洞的说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也不符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而且在课前为学生预设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走进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教学方法的探讨

  (1)教学过程中,内容的呈现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基于生活(问题)、基于案例(情境)、基于活动(体验),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情教材内涵。

  (2)充分利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社会调查,发现问题,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探讨,形成共识,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与生活。

  4、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人文关怀,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提升学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为学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础,做好思想支持!

  总之,思品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思品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3)

  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现在可能所有班级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学人特胖,有的不但胖个子又高,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初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二.教学过程: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中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 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4)

  一向以来,人们中学英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英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英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现代英语的变化,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更因为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简捷。说话简单快捷,是现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现代英语在这方面的变化表现为“一字多用”。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英语词汇急剧增加,并且我们发现,现代英语词汇有相当一部分是取得新义的旧词,如,“input”(输入电子计算机的数据),“store”(电子计算机的储存器),“drive”(计算机驱动器)等。

  3、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也许是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强大的原因,美国英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以使用美语和发美国音为时髦。

  4、口语不断侵入书面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正式、非正式、书面语,口语,方言,俚语之分,然而当今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我们的英语教师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坚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现代英语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么,我们所教出来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他们会发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多么bookish(书呆子气)。而教师自己则可能甚至连小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些常用语也可能会出现理解性的错误。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5)

  七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以后初中英语学习很重要。因此,我觉得自己肩上的任务重大,教学上不敢有一丝的懈怠,认真学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使教学计划及实施有条理,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英文书写的端正与规范,是开学阶段必须要抓好的。从新生入学第一次在英语四线格上落笔写英文字母,就要向学生们提出要求:任何一位学生都必须书写端正,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吓唬之余,在最初阶段还不妨特意抓几位敢“顶风作案”的学生,以惩一儆百;同时对书写端正的任何一个学生都给予鼓励。后来我惊奇的发现,那些中文汉字写的歪歪扭扭的学生,英文却完全可以写的非常端正,俨然一个优秀生的卷面一般,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后期进行英文写作评分时,依然贯彻字迹端正者得高分,否则从重扣分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狠抓整治,同学们形成一个端正书写的良好氛围。本文由网编辑整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养成大声朗读,敢于开口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最害怕不开口的学生。我认为只要他们开口读、说英语了,那么他们这一生学习英语都将不会存在任何的障碍了。所以在开学最初的几个星期阶段,我特别提醒我的学生们,一定要开口出声且大声的朗读英语。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学生,则要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致力于先张口,再出声,最后大声朗读。

  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名言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早自习上,我想尽办法让学生们去读,以不同的形式,朗读不同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们读的潜能,让学生们都能开口说英语。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是和学生的单词量完全成正比的。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的单词量大是众所周知的。为了让学生从识记单词拼写这个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我想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全班学生讲述正确的识记单词拼写的方法,同时帮助其摒弃他们在小学阶段可能业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坚决要求学生依据单词发音来识记单词的拼写。所以在单词教学方面,我一般遵循三步走的顺序。1.跟读。让学生先学会读单词,做到看到单词,读音能够脱口而出。2.记住汉语意思。可以由老师报中文解释,学生读出英文单词;在课堂句型操练中,进一步巩固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的联合掌握和运用。3.最后才要求学生开始识记单词的拼写。事实上,此时由于学生对很多单词的过目率非常的高,他们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单元里为数不少的新单词的拼写了。

  此外,在新目标英语教材的starters和前几个单元部分,我想最好能坚持每天渗透“直拼法”拼写规则,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利用单词读音来识记单词拼写的习惯。

  在开学阶段,对单词识记的听写检查方面,我们最好是能因生而异,区别对待。我们既要让所有学生认识到单词拼写识记的重要性以及单词拼写不过关的严重后果,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一小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单词听写不过关,而产生对英语的畏学、厌学心理。

  不同的英语老师对音标的出现时机看法不同。我想只要适合班级学生特点和自己教学风格的,都是可行的。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在七年级下学期或八年级上学期再逐步渗透音标教学,可能更为合理。因为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英语学习之后,每个学生各自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方式,随后我们增加音标的教学,以促进他们进一步自学英语的效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

  并且一个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他们对字母掌握都是似懂非懂,如果我们在七年级开学阶段马上引入音标,我想无疑大大的加重了这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负担,这同样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此外,音标教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音标自学单词,所以我比较同意利用渗透教学,在一段时期内逐渐地让学生认识大部分的音标,逐步的掌握利用音标拼读大部分单词;而不要急着在两、三节课里专门进行音标教学。相信学生在之后的英语学习中,会越来越熟练的运用音标自学单词的。

  五、课堂活动模式

  英语课堂上的同桌对话模式,我想应该一直被提倡。因此,在七在教学过程编排上,也尽量多的编排对话操练,以争取让学生有尽量多的机会展示,尤其是每个单元的sectiona(包括sectionb的前半部分)句型,更是有必要以两人或四人一组等模式充分操练。而此时,教材后面的听力材料则完全可以作为早自修朗读内容,其中个别超纲单词,不妨也加以解释,以作为扩展学生单词量的一个辅助手段。

  如今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教案设计、课件素材、课本录音、教材图片甚至完整的flash或video等教学资料。即使如此,我认为依然不应该全部照搬挪用,而应该利用所获得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整理与加工,使之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班级学生学习特点。

  同时,针对自己的课堂模式及教学程序,我们还可以专门为自己制作一个课件模板,这将为我们日常烦琐的课件制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七、后进生控制与转化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是令我们英语老师最头痛的。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即使在小学毕业生中,就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两极分化了。为此,在七年级开学阶段,根据初步的观察、调查与测试,尽快掌握班级中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情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持续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积极帮助他们重树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课堂设计上更多的向后进生倾斜,并努力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总之,采取一切措施控制并缩小班级内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数量,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综上所述,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中我所任教两个班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七年级开学阶段只要我们英语老师用心去教,只要我们学生用心去学,相信我们就能圆满的完成英语教学工作,为学生之后的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6)

  在学习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习“ 造型·表现 ”为主,结合 “欣赏·评述 ”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 鼓励发散性思维 ,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 你会画成什么样 ?”,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 ,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入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的认为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视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树;有的认为云彩部分有的画在树前,而有的画在树后去了;有的认为更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太小而显得非现实;有的认为沙漠里怎么会有桌子;有的认为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云怎么会在树上等很多与正常逻辑关系相反的画面,充分活跃了思维。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

  第2 / 3页

  出一些 “形象要素 ”( 树、白云、沙漠、桌子 ) ,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组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 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给学生五分钟的思维拓展时间,运用空间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 ,激发艺术创造和表现。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环保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发挥。

  第二、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完成一张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探索和创造更为重要。

  第三,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使更多的学生作品标新立异,画面中充满着成人眼光中的“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创作的灵魂。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巧妙地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启迪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7)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思考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思考分析与实践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相互之间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讨论如何改进等等具体想法。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8)

  初中美术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和最后一单元安排的都有是欣赏评述课,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欣赏和评述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对欣赏课下的功夫最多,也最困惑,不过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还是有一点成绩的。

  要想把一节欣赏课上好,首先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能一味地讲,不然的话,学生很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情景,那就是欣赏不了作品的真正含义,尤其是那些大师们的、抽象的作品。要么是只看内容,不会评述,要么是评述也是被迫的只简单地说,不会用美术术语。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一些办法,愿同仁们海纳百川吧。

  首先要提前备课,查找资料丰富自己的语言。同时也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当然要分层次,根据自己的条件可以找自己喜欢的作品的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共赏、共享。其次是多组织课堂活动,比如分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讨论的结果可由本组的代表起来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当然教师的补充必不可少。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肯定同学们的正确观点,然后指出不足,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并不易受到打击,下次仍然有积极性。并且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用简单的艺术语言,逐步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运用美术术语来解释美术作品。也可以提前给学生列个提纲,比如先从视觉感受说起,然后逐步深入到构图、色彩、明暗等艺术观念、艺术手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或者愿望。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会形成一种氛围,也就渐渐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了。另外,学生也就会从语言表达能力中反映出自己的艺术素质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同时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在课堂中教师只是引导,不能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使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中不断进步,不断收获,使课堂更灵活,更富有创造性。

  同时,做为一名美术教师,更要在教学的同时尤其是上欣赏课时,培养学生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价值观,这才是一节好的美术欣赏课。

  建议: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同时,还要尽量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相结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9)

  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益的延伸部分——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其设计思路应当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贴近学生心理的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

  新课程提倡“突出学生主题,尊重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它指出,课程的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新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学科知识必须通过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逐步转化。新课程下,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在学完PEP4“Whattimeisit?”一单元后,要求学生制作一张宣传珍惜时间的海报,A等作业为编一个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英语谜语或歌谣;B等作业为仿照书上,配图描述自己的一日;C等作业为将老师所给的插图配以一句话说明。学生的作业五花八门,精彩纷呈:有的是“Tick,tock,tick,tock.Timeforbreakfast,drinksomemilk.…”,以歌谣形式出现的海报;有的做了“It’s6:30.It’stimetogetup.Igetup,’Wow孩子们发挥特长,尽情施展才华,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0)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春天,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统的道路。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VCD等有关影象材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回丰富起来。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音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信心。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春天,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统的道路。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1)

  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但其实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反思。比如,针对七年级这样一个特殊的年级,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尴尬”的问题。七年级是一个过渡期,从这时候开始,识字不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相关能力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对写作感到非常盲目,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而新的课程改革又强调要突出体现语文的人文性,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面对新课程的改革,我们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完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所以,语文课从来都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于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看似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可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看,在这堂课上老师讲的东西他们是不是真的都吸收理解了呢?对于教师而言,这堂课的目标是不是真的达到了,是不是落到实处了呢?我曾就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篇课文都快学完了,我点一些学生起来读课文,他们读得结结巴巴还不说,竟然还有一些很常见的字词都不认识。于是,我只好花大把的时间在每一次新课前指导他们预习,可是后来抽查仍发现学生字词不会读的现象,追其根源才知道,原来有部分学生连汉语拼音都不会认不会读,这其中也有上课发言很积极表现还比较好的学生,于是我不得不感叹,他们小学的语文课到底是怎么上的?难怪学生上课都不愿意开口回答问题。我觉得,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虽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使他们很迷茫地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高质,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每一堂课学生都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标有任务有条理地进行,从而完满地结束。

  三、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甚至有时候都没把握准方向和重点,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不动就安排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结束了这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未落到实处。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讲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不同于科学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讲究科学性,随意探究只会浪费时间。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发散思维,不注重整合和优化,开放无度,天马行空。如有一位教师执教《三峡》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探究问题:1、在三峡地区我们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什么工程?2、就你掌握的资料看,这一工程有什么作用?3、这一工程对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4、假如爆发战争,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5、你知道我国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是如何关心和重视这一工程的?这几个问题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争论中占了整个课堂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探究”看起来有“深度”和“广度”,也很“开放”,但实际上是曲解开放,远离文本,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将语文课上成了“资料课”、“环保课”、“综合课”。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过程充满了创造。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当然,教师在进行开放性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开放要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渗透,有利于学生体验母语的优美和运用母语的实践。

  五、倡导对话,但不能远离“根本”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李镇西)

  《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峡》设计的“对话式阅读” 教学与过程,就较好地体现了对话式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1、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1)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飞奔的船只和凄异的猿啸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2)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韵之美。

  2、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回溯三峡的过去,细看三峡的现在,展望三峡的未来,你想到了什么?

  3、设置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包括:(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先写山后写水,是如何写山的?又是如何写水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如:《三峡》语言凝练,虽然只有几百字,却能绘尽四季景色,罗列山水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种效果?(3)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如:《三峡》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描写,这是否与本文写景的宗旨背离?你有什么看法?(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如: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为什么要先写山后写水?能否调整一下顺序,或者只写水?

  4、培养学生在对话中的创造性。譬如:通过讨论我们今天应当怎样开发和利用三峡?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见,真正的“对话式阅读”应该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而实践中,我们往往对“对话”的内涵理解不透,认识肤浅,甚至歪曲。课堂上貌似平等的对话,但实际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对话还有不少距离:一是话语霸权严重,对话机会不等。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一部分学生沦为对话的奴隶,师生的对话成了“课堂上的孤独行为”。二是注重发表和说话,忽视倾听和交流。学生间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话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教师也难以及时抓住对话中闪现的教学契机。三是不重读书,只重对话。往往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书教师就展开议论、组织交流,导致对话的质量不高。四是对话到底,方式单一。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走进新课程。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2)

  看着学生的写作能力令我十分担忧,“如何恰当指导并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直是我反思的主要能容:

  一.要利用好课本和练习题上的写作训练,通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词语、句型,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学会避难就易。成文后,要求学生检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要点有无遗漏,语法、句子结构有无问题(包括时态、冠词、介词、单复数、大小写、代词等用法错误或使用不当),拼写、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格式是否正确,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篇章结构是否连贯等。

  这样的指导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谋篇能力和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的迅速提高

  二.要抓好基本功训练

  英语写作就像建筑房屋,也需要打好地基------进行必要的基本功训练。在我的教学中,经常设计如下基本功训练:

  1.造句训练

  (1)基本句型训练

  英语中的五个基本句型应作为写作训练的出发点,通过反复练习力求掌握。

  (2) 扩句训练

  在简单句的基础上进行扩句。主要是增强词汇表达的丰富性,尽量使用形容词与副词及其同义词或反义词,以避免重复。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扩大句式,鼓励学生利用课文中的句型造句。例如:

  The girl likes reading.

  The pretty girl likes reading novels.

  The pretty girl likes reading novels very much.

  (3)“发散思维” 训练

  “发散思维”是指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内容,鼓励学生百花齐放。例如:表达“他的英语很好。”可用以下句子:His English is good./He is good at English./He does well in English./He learns English well.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加学生表达同一句子的灵活性,提高应变能力。

  2.连句成文训练

  一篇好的英语作文应该句子流畅,意思连贯、逻辑合理、层次分明,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比较贴切的连词将句子有机地连接起来。因此,训练学生辨别句子之间的关系,学会掌握连词的用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有这样一篇文章“I used to make mistakes in grammar, but now I am not afraid of grammar rules . I study grammar by taking notes. I study it by asking my teacher for help .I study grammar by reading grammar books. I think I become interested in English now.”显而易见,这是一篇初级的英语习作,尽管用到了but构成并列句,也出现了I think引导的复合句,但看上去句式结构简单,没有亮点。于是,引导学生做了连句成文练习,上文改动如下:“I used to make mistakes in grammar ,but now I am not afraid of grammar rules. First of all , I think taking notes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grammar. Secondly, I ask the teacher for help when I am in trouble. If I am free, I often study grammar by reading grammar books. In a word,I think I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now .”这样一比较,上下文的区别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对连句成文练习也有了很深的认识。学生们往往会把连句成文练习视作学习的挑战,“百家争鸣”,学生跃跃欲试,一比高低,因此,也常常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效果较好。

  3.改写或复述课文训练

  如果学生写出的英语作文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条理清楚,他们的写作情绪就会高涨。而改写和复述课文也是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

  (1) 改写课文

  在训练学生写作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改写人称、引导学生把对话改编成短文或归纳课文要点等方法。例如:选用课本上的文章Jane`s Day进行改写,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地聆听并对不正确的地方争先恐后地进行更正和补充。

  (2) 复述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心,提取关键语句,训练连句成篇的能力。例如,在学习Mary`s Happy Life后,我要求学生课内复述,并在课外将课文改写为80词左右的短文,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新作文。这类训练既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变通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连词成篇的书面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再创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4.背诵范文并仿写训练

  我们都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英语也是如此。对学生来说,英语写作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而语言的内化是语言输出的基本保证。所以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让学生朗读背诵部分课文。首先朗读可以增强语感,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能够感悟英语语言的习惯表达,还可以使学生记住优美的语句,继而创造性的运用文章中的词汇。初中生背诵范文后仿写,可使文笔流畅,写作速度加快,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三、 面批点评训练

  对一些学生来说,个别辅导式的面批效果很显著。面批时,老师要与学生交流,并对其进行写作指导,指出习作中优点和错误及修改方案。因此,面批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还能培养师生感情,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主要分两类:

  1.典型错误文章

  老师精心挑选学生习作中的“错误百出”的文章,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由师生共同修改,特别是时态错误及汉语式的句子,指导学生各抒己见,找出错误改正,学生学会了细心认真,意识到了自己写作中的错误,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2.佳句展示文章

  老师要认真摘录习作中的佳句,挑选优秀的佳作,并注明作者,通过课堂展示,使这些写出佳句佳作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积极尝试创新,也使其他学生从中借鉴,取长补短。

  总之,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要将大量的多种训练贯穿于课堂听、说、读、写的全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写作过程不仅要有“苦功”,还应有“巧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写作这一薄弱环节,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3)

  在学习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习“ 造型·表现 ”为主,结合 “欣赏·评述 ”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 鼓励发散性思维 ,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 你会画成什么样 ?”,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 ,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入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的认为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视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树;有的认为云彩部分有的画在树前,而有的画在树后去了;有的认为更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太小而显得非现实;有的认为沙漠里怎么会有桌子;有的认为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云怎么会在树上„„等很多与正常逻辑关系相反的画面,充分活跃了思维。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

  第2 / 3页

  出一些 “形象要素 ”( 树、白云、沙漠、桌子 ) ,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组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 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给学生五分钟的思维拓展时间,运用空间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 ,激发艺术创造和表现。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环保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发挥。

  第二、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完成一张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探索和创造更为重要。

  第三,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使更多的学生作品标新立异,画面中充满着成人眼光中的“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创作的灵魂。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巧妙地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启迪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4)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应植根于生活,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美化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初中美术课经过课改后,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新理念、新方法使美术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去年我校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了硬件建设,美术课堂教学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

  开学第一周我针对学生特点,为了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第一节课导入环节,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怀旧校园歌曲〈光阴的故事〉以动画FLASH形式播放,一曲老歌,水彩风景画的不断播放,把学生带入了主题 ———过去的日子。第二个环节我用收集摄影照片(关于儿童玩游戏的各种照片)进行展示,勾起学生的回忆,这时就有同学就想到自己的童年,已经过去的难忘的日子,(同学互相交流)第三个环节欣赏儿童作品,从欣赏到观察、从观察到研究,这个环节使同学们从构图。到色彩对儿童创作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小结后,布置下节课主题——童年的日子(创作一幅儿童画)。

  一节课虽然以欣赏为主,但是没有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并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亮点1:美术是一种形象表达的视觉艺术,这节课,对于构图透视、色彩、笔触、肌理等因素的表现方法有直接的学习。

  亮点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经验尽量的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进一步去体会学习的乐趣、探究的乐趣,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转变教育理念、转换课堂教学角色是我今后研讨的主题。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那真可以说明这位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强。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你,我,他》一课时,名家名作欣赏,如罗中立的《父亲》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创造过程,通过画面打动学生的心,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 、 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 、 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受到较好的效果。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5)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反思自己多年来的美术教学,感觉到自己在反思总结几方面: 1.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2.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3.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4.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多种辅助媒体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就要注重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教师应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小游戏、小故事、谜语、音乐,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在讲授美术知识时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等方式增强对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美术教学,鼓励学生以此方式进行美术欣赏,获取美术知识等,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 6.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创造美,而美也可以为生活增添情趣。我们必须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参与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丰富美术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把学和用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前布置作业时,让学生通过网络、书本等多种渠道了解与所学课程相关的内容信息,让学生们在课上交流,了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作出生动且极富情趣而又个性鲜明的形象。

  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我会继续营造民主、轻松、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会继续营造民主、轻松、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6)

  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观。但想上好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对欣赏课感兴趣,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一直是我们美术老师研究的内容。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也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课前学生收集资料、用文字形式谈谈作品感受等。虽然课堂效果比较好,但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慢慢的进行摸索。 用心上好美术课——美术教学反思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特别是在跨入新世纪,接受新教材后感觉上课越来越难,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春天的畅想》这一创作课里,教具是教师的范画,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及各种形式的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学习并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点,为学生进行创作绘画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同学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孩子们的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学生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作业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任重而道远。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7)

  本学期第13周,学校政教处组织安排了初二年级家长座谈会。这次家长会在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初二年级全体班主任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预定工作目标。回顾组织实施过程,总结如下:

  一、家长会活动方案目标明确、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在制定家长会活动方案时,初二各班都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宗旨,审视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去实现家长满意。家长会只有短短的半天活动时间,但政教处尽量更多地呈现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实际情况,来接受家长的检阅和指导,寻求学校工作进一步内容优化,从家长的视角去发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正确认识并寻找改进学校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家长会安排了学校形象宣传、班级形象宣传、家长接待服务、班级工作汇报、学校工作家长问卷调查及相关内容。确保了家长会的有效性。

  二、相关班级班主任非常重视家长工作,认真细致全面按时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接到家长会召开的工作任务,初二年级各班班主任就非常重视本次活动,按统一要求从班级形象、活动环节设计、内容呈现方式、交流热点问题以及相关保障服务等方面一个个地准备。例如:设计了家长签到页,前面有学生姓名,后面紧跟家长签到,一眼就看出哪个学生的家长没来。学生中期考试成绩单,使家长能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现象情况。初二一班还组建了小合唱队,演唱 “感恩励志”歌曲,使家长感觉到孩子长大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还有的班级准备了家长会欢迎词,使家长感觉到会议的温暖。还有的班级的学生准备了学习经验介绍,使家长有了如何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所有班级都充分准备了班级教育教学情况汇报材料,并针对班级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近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谈谈家庭教育的方法及其重要性。这些工作充分体现了初二年级班主任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统一,行动上一致且快速高效,虚心接受家长指导和建议,为家长会取得成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家长参与率高,活动中能认真地倾听和交流,反响非常好。

  本次家长会参与率高,全年级有550多位家长参加,充分显现当前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的高度关注,无论是那个班级自始自终家长都是认真地倾听、热烈地交流、积极地建议。这些都能说明,通过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通过家长的配合来共同培育孩子是很有希望的。今后我们要通过积极、正确、有效的合作来动员整合家长方面的教育力量,使之成为实现我们培育目标的助推器。这是我们今后一直需要研究思考的问题。

  四、互相交流、提供建议

  (一)各班都和家长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有的学生老想着上网或者玩手机等,所以做作业不太认真,或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这些都是不良的习惯。所以,请家长无论怎么忙,也要抽空了解一下他的学习情况,督促他及时、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希望家长把握好孩子初中时代这人生中的这段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品行,那么他就输在了高考的门槛前了。

  2、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知道他在学校的生活状况,也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或有什么困惑。希望家长能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忧虑。

  3、多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平时教育孩子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多看到他的闪光点,那样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二)家长对学校和老师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起来大致如下:

  1、加强家校联系,更多的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变化,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2、希望学校和老师严厉管教,使孩子能够成才。

  3、学校的政策,学生的家长一些都不是很清楚,学校要加强宣传。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家校联系,掌握学生个体情况。

  2、多关注学生个体,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多与学生谈话交流。

  3、加强学校政策宣传,取得家长支持。

  4、注重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开好班会课,突出宣传学校的德育工作精神,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及积极的心态。

  五:有待完善改进的地方。

  1、以家长为本。会前还需先调查了解家长最关心的话题,然后有针对性的释疑解惑,相互沟通,家长会会更有效。

  2、所有相关工作的安排,现在我们是做了,但达成的目标效益还有待提高。

  3、教师团队合作意识与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可能在固有的思维中,老师们会觉得初二年级家长会主要是初二年级班主任和校长的事情,所以往往会觉得自己与此事无关。这次初二年级家长会未见相关初二年级科任教师参加。

  学校的工作繁重琐碎,置身其中的每个个体独立完成都会觉得压力非常的大、工作非常的忙,但每个个体使出一点点的余力整合一起支持他(她),就会完全不一样。希望科任教师在今后的班级教育活动中积极配合工作,努力完成任务。

  最后,衷心感谢参与此项工作的全体老师,谢谢你们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8)

  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

  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化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①课题:指教学课题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化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19)

  语文课程标准力纠时弊,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深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呢?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闪趣是提高阅读效益的基础,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读书是每一个人心灵内在的需求,也是心与心的交汇,更是灵魂的壮游。教师应向学生展示宽阔的读书视野,向学生展示文本和书籍的思想和艺术精华,还应该揭示作品中的艺术技巧;用高品位的书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来震撼学生

  的心灵,从而引起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的强烈兴趣。

  只要有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难,也往往自然生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做到:

  1、鼓励阅读。坚持阅读的无错原则,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材料。

  2、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蛮横地规定阅读任务。

  3、保证阅读自由。给予学生选择合理的时间、恰当的书籍、可行的阅读方式和自己表达阅读效果的自由。

  4、坚持多样化。坚持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观点的表达等多样化,允许学生在阅读内容和方法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度,改变统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为落实这一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对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的分析 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等。

  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 (篇20)

  和新教材同行,已近半载,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新教材是新颖的,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融入了英美加拿大等多个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整个教材编写的故事性, 趣味性都和以往的老教材大相径庭, 一眼望去,从封面设计到内容题材,所有的文字都在跳跃,人物也从四面八方跑过来,从国家大事到寻常小事,一口气谈下来。孩子们被这新奇的世界吸引,像是被刘姥姥领进了大观园一样,东看看西望望,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片缤纷的世界。然而他们不像板儿那么老实,他们争着惊奇的眼睛不断的追问,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为什么?

  我不是孔夫子,我比孩子们更懵懂,刚刚拿起冀教版的时候,面对新教材的色彩斑斓,我颇有微词。走进课堂,我迷惑彷徨,我不知道怎么给他们面授机宜。如果把新教材拍成电视连续剧,一定是受欢迎的。如果我像放电影一样的给孩子们播放一节课,他们无疑是快乐的。故事里说说笑笑的内容很多,常常逗得孩子们捧腹大笑,但是笑过之后呢?拿来一张考试卷子,发到他们手里,他们的嘴角不再上翘而是以光速下滑,笑容瞬间凝固,眉毛像天津麻花一样拧起来,课堂效果如何,可见一斑。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新教材,只好听天由命。有句话说:“闭门常思己过,人前莫论他非”,从排斥,困惑中走出来,置身事外的去看,新教材是学生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世界在变化,一切都在进步。公平的说, 新教材是与时俱进的,对于孩子们还是有相当的引力的。她的灵动的旋律正适合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从孩子们兴高采烈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对新教材的喜爱。作为老师,固守着多年来的一点经验,习惯了拿起教鞭侃侃而谈,忽然要放下正襟危坐的架子,走入学生们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呼跳跃,同悲同喜,从讲台上走到讲台下,虽一步之遥,却很难落下双脚。反思自我,如何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如何让他们高高兴兴的上课之后,也能同样欢欢喜喜的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呢?

  做老师做得久了,便生懒惰,以为课本里的东西尽在掌握之中。新教材丰富的内涵打破了这个宁静。很多新时代的东西,如果不闻不问还真是不能理直气壮地走上课堂。很多词典里都查不到的词语跑出来了,跟不上潮流,意味着被学生们淘汰,新的教学方法如百花齐放,多媒体开发做得热火朝天。面对新教材,探究新的教法,势在必行。但是只讲究华而不实的课堂却不能够让学生掌握扎扎实实地语言知识。反思的多了,也就总结一点,既哄的学生们心情愉快还要不失时机地把他们放到考试的小炉子里去练一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学会考试。都知道,说事容易做事难,要让学生轻松学习又要轻松考试谈何容易?

  这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努力,把课本的精髓掰开揉碎重新组和,变成一道道适合学生们口味的盘中餐,让他们遇到英语就像遇到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一样迎上去,大快朵颐。不仅要爱吃,还要吃饱, 吃好。吃的膘肥体胖,能征善战。这将是我在今后三年中追求的方向。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推荐2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初中美术欣赏课反思六年级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高二学生晚自习吵闹检讨书车辆转让协议书作弊检讨书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