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详情页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作者:星辰满2024-08-07 20:14:01

导读:《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 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学校老师有幸观赏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晓晖的事迹。看完她的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释怀。这简直就是当代的...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甄选2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

  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学校老师有幸观赏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晓晖的事迹。看完她的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释怀。这简直就是当代的张子骞,传扬孝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最好的“仁孝行于家”的事例。

  古人云:天地有道为善,孝道之首为敬,敬道之首为爱,爱道之首为孝。朱晓晖与重病父亲的十三年相守将善、敬、爱、孝体现得淋漓尽致。

  善,在词典里的意思是善良、善行,儒家亦称之为仁。孝,字典解释为孝顺,坚持奉养父母。

  从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出朱晓晖的仁与孝。说她仁孝,是因为她知道父亲将她从小带大,她就要将父亲照顾到老。说她仁孝,是因为父亲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她却不抛弃,不放弃。说她仁孝,是因为这一相守照顾,就是十三年载。

  从父女俩蜗居在小小的只有十八平米的车库里,可知他们生活之艰辛。全家的生活来源仅靠着父亲微薄的一千多元的养老保险。雪上加霜的是父亲病重,医疗费用代价又极为昂贵,在这种艰难的局面下,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心力交瘁,离她而去,生活的打击愈来愈重。为此,父女俩只能省吃俭用,艰难度日,用爱写诗的朱晓晖诗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咬紧牙关。

  为了节约开支,朱晓晖放下大学生的颜面,时常去菜场捡些废弃的菜叶。当我听到朱晓晖在短片中说:她在市场里看到折价的10元裤子和鞋子却舍不得买的时候,她和父亲在吃年夜饭只有四个菜还算奢侈的时候,我才能深刻的理解到他们生活的窘境。

  然而,生活再窘迫,再困难,朱晓晖都没有放弃父亲,放弃这个家。她说:我爸活着,全家就是幸福。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当然她没有光说,而是用行动证实了为了父亲,放弃一切。为了敬守孝道,她无怨无悔。

  “既然面对生活,就不要考虑那么多细节。”朱晓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饱含着深情,充满着坚强、乐观的斗志。因为在她的生命里,有着坚定的方向。

  再看看当代的很多年轻人,他们的做法与仁孝大相径庭,父母将他们从小拉扯大,悉心照顾,然而等他们翅膀硬了,就变得相当绝情无义。对父母置之不理,更有甚至对父母非打即骂,丧尽天良。对比片中的朱晓晖,这些人良心何在,仁孝何在?

  百善孝为先,在中国这个悠久的历史古国里传承千年,观当今之势,似有不兴之象。惟望天下仁人志士,顺天理,复孝道,共肃五伦。让仁孝行于家,行于国。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2)

  她是一只听不到声音的“丑小鸭”,却依靠顽强的毅力变成一只令人称羡的“白天鹅”。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相继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还考上大学、研究生,并成为清华博士。我县唇语女孩江梦南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今年29岁的江梦南,出生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她半岁时,就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0__年7月4日,郴州市宜章县政府会议室,“江梦南励志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而这一年的9月份,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涅槃重生后的江梦南,如一只心怀大爱的凤凰,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故乡。大学期间,江梦南回到家乡时,总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她以自己为例,鼓励这些孩子们积极进步,带动他们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孩子们举起小拳头大声宣誓,他们的身后,江梦南笑靥如花。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3)

  一个绝壁中的“天坑村”,一条悬崖上的“天路”。

  20多年来,全国各大媒体对下庄人战天斗地、绝壁开路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下庄精神”曾鼓舞了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群众。

  20__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巫山县委县政府利用帮扶资金对这条绝壁天路进行了硬化,并将路面宽度拓宽至4.5米。随着交通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城里游客将私家车开到了下庄村,慕名前来寻访下庄“天路”,感受“下庄精神”。

  虽然已卸任村支书,但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这一次,他又萌发了打造民宿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

  “下庄村地靠五里坡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丰富,若能将村民家的农房改造成乡间民宿,将游客留下来,就能实现农旅融合的效益叠加。”毛相林盘算着。

  可是,农房改造需要资金,村民们没看到效益,都担心这是“赔本生意”。

  于是,毛相林带头将自家房屋简单改造,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民宿。“你看,以前白色的外墙被我涂黄后,更有乡村风味,室内用木条吊顶,凸显原生态气息……”毛相林领着记者在改造后的民宿中穿来穿去,兴奋地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去年红叶节期间,毛相林的农家民宿平均每天能接待上百名客人,短短一个月,就为他带来上万元收入。

  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旅游公司,打造‘下庄古道’‘鸡冠岭’等旅游景点,并与巫山县博物馆合作,在村委会广场打造一个‘下庄精神陈列馆’,将‘下庄精神’融入到旅游开发中,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如今,毛相林已很少吟唱那首古老的歌谣。站在“天路”的尽头,他心里还有着一箩筐打算。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4)

  20__年8月21日,随着惠若琪探头命中,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决赛一举击败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度摘得奥运金牌。一时间,举国欢呼,热泪盈眶,奔走相告,“女排精神”更是成为了我们不畏艰难、勇于挑战、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一面鲜明的旗帜。

  在里约奥运的征途中,中国女排出师不利,小组赛中三遭败绩,在国外观众的歧视性嘘声中,跌跌撞撞勉强挤进八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在关键时刻,中国女排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但传承了“老女排”咬劲牙关迎难而上、敢打敢拼绝不手软的韧劲和拼劲,更凸显了新一代女排可以被打败、绝不被打垮,面对大风大浪仍能自信微笑的积极乐观精神:打满五局将异常强势的东道主砍于马下,激战四回合复仇橙色军团荷兰,先失一局后奋然翻盘塞尔维亚,一举夺魁!

  胜利的背后免不了心血与汗水的洗礼,高歌之前最可贵的是那份走出低谷的勇气和毅力。女排之所以成为国人的一种精神,绝不是仅仅因为在奥运会上拿了一块金牌那么简单,而更是因为契合了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中华民族那种不屈不挠、永不言弃、拼搏奋发、积极乐观的精神。

  精神固然能给我们鼓舞和力量,但精神背后的刻苦与磨练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获胜之后,主教练郎平在微博上写道,每天的付出和汗水,都是人生赋予我们的金牌......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5)

  在1971年,杨振宁在报纸上看到,美国“禁止国家”的名单当中划去了中国。于是,他立马申请回国,成为了第一位访华的学者。回国后,国家领导人接近了他,还和他谈了很久很久。从那之后,几乎每年他都要回国,并且成为了中国沟通的桥梁。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特殊时期,很多家庭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而杨振宁呢?他拒绝了马里兰大学提供的高薪职位,把美国唯一的房产卖掉,捐给了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同时把清华大学给他的工资收入也全部捐掉了。甚至后来清华大学给他住所,他也只要居住权,而没有要所有权。

  除此之外,他从80年代起,就开始在中国旅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筹集资金给各大高校建造顶级的实验室,建立高等研究院,其中清华高等研究院现在已经是世界顶级的研究机构。

  同时,他还为国家在海外招募大量顶级的科研人才,比如:现在清华著名的姚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是由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建立,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顶级计算机人才。

  无论是招募人才,还是募集资金建立一流实验室、高等研究院,甚至是发起设立给科学家颁奖的各类组织,他50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同时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他还帮助清华建立起了凝聚态物理系,在研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始终如一地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并发表了多项成果。

  而另一件让他进入公众视野的事情就是反对对撞机,实际上,他在刚回国时,就被邀请去探讨中国是否应该建立对撞机的事宜。比如,在1972年,当时参与会议的科学家中,只有杨振宁一直在反对建造对撞机。

  他认为,当时中国很贫穷,能花钱建造的对撞机都是西方国家十多年前淘汰的技术水平,即便是建造了也得不到什么巨大的成果,不如省下这些钱去发展计算机、芯片半导体、生物、机械工程方面的领域。

  杨振宁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贡献,很难用一篇文章全部书写完。20__年度的“求是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他。20__年9月22日,在清华大学,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年华诞,国家也特意为这位伟大科学家送上了生日祝福。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6)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每当听到这首动听的歌曲,我的心就像不断跳跃的音符,摇晃颠簸。是的,祖国和人民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谁也离不开谁,就像鱼和水,鱼离开了水就没有了生命,水没有了鱼就没有生机,变为死水。

  看着祖国日益强盛,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为之骄傲自豪。穿梭在城市间的羊肠小道转眼间变成了宽大气派的柏油马路。一栋栋高楼,一个个旅游风景区满载着中外游客……想起当年过的穷苦日子,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可是我们的同胞没有就此停留,而是一往无前全力拼搏,才有了母亲今天的昌盛繁荣。我们只想说:中国妈妈,我爱你!

  想想祖国的过去,尽受屈辱。面对那些一直对中国这块宝贝垂涎三尺的饿狼们,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清政府腐败无能,把自己的土地一块又一块的分给他们。为什么?因为闭关锁国使中国已经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变成了落后国家。政府是无能的,可是中国人的爱国之火是不息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坚持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是他们用爱国谱写的乐章让祖国这首歌唱响了世界!

  今天,我们不会再面临生离死别,不会再面临枪林弹雨,不会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而是生长在肥沃的泥土里,有着辛勤园丁的修修剪剪;有温暖阳光的照耀;甜滋滋的雨露;温柔白云的遮挡……那我们要以怎样的方式爱国?

  无论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工人农民,还是有优厚待遇的白领、工程师、领导,都可以用自己的心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只有像他们一样做好我们自己。我们要从小就树立起爱国意识,尊老爱幼,坦坦荡荡,诚实守信,珍惜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至理名言永不忘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少成多,水滴石穿。

  其实爱国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简简单单,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相信我们不会愧对祖国这片沃土,让自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7)

  我被震撼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人的故事令我现在记忆犹新。

  孝更绝伦足可矜

  母亲用一根绑带带大的包括他以内的三个孩子,他也用着一根绑带带着他的母亲去工作,每天照顾母亲,不辞辛苦。他说:“尽管母亲糊涂不认得我是谁,但母亲每逢看见我便会露出孩子般天真地笑容。我会照顾好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坚持做着一个孝顺母亲的好孩子。

  何处春江无明月

  “何玥”多么好听的一个名字!他是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子,有着天使般的心灵。在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他并不痛苦,竟要求斯后无偿捐献身上有用的器官,帮助那些和他一样被病魔缠身的孩子。他用平凡生命的最后一点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冰雪为融做玉胎

  张丽莉是一位可爱的中学教师,他最喜欢的是在教室中为学生传播知识,最爱的是他的学生。在放学回的路上和学生们欢快的交谈时,一辆巴士向他们撞了过来,这位年轻的女教师毫不犹豫的推开身后的前后的四位学生后,被无情的夺走双腿。当他被抢救过来时,最忌挂的还是学生。在任何时候他都是笑着的,可是一见到他的学生她就哭了,在他身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应证了这世界的真情!

  在《感动中国》中,我们认识了我国无私奉献在科学研究人员。林俊德老先生,在他的病情一步一步恶化的时刻,仍心中挂念着还未完成的工作,他在住院时拒绝了治疗,要求出院继续工作,说了一句话:“我不怕疼,也不怕死,只是想要更多的时间。”在林俊德去世后,在他的留言中,在家庭的那一栏是空白,而在科研中指出了很多。让每一位人民而感动。

  还有一位同是科研的前辈--罗阳。他为我国的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罗阳是因为心脏病突发而失去了生命,突如其来的消息,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亲人,罗阳的最后时刻,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洛阳伟大的爱国精神让每一位人民而感动。

  感动也不仅仅是只是为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和生命,感动不分伟大与渺小,在于的是真实与平凡。

  在《感动中国》中,还有很多平凡的人所做的那些平凡的事,感动了很多人。他们只是无私奉献给了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是不认识的人。当自己的生命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无偿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照顾已经病得不认识自己的年迈的母亲,对母爱的回报,为救他人不惜失去双腿……

  平凡之中也能产生伟大,是每一位人民而感动。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8)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敢于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每当危急关头,从来不会缺少一大批逆风而行的英雄。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阖家团聚时刻,瞒着亲人冲上一线的医务人员;迅速集结,第一时间赶赴前线的援鄂医疗队员;直面病毒,坚守在战“疫”最前沿的“白衣天使”……这些与时间赛跑、跟病毒搏击的勇士,在病毒面前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让我们深深懂得什么叫做无畏、坚韧、奉献。

  跟病毒“赛跑”抗疫勇士彰显初心力量。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我是党员,我在战‘疫’现场”;“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党旗在抗疫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让我们深切地领略到什么是人民利益至上,感悟到党的初心的伟大力量。

  跟病毒“赛跑”抗疫勇士彰显仁心之美。“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医者仁心。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疫情面前,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疫情发生以来,多少白衣勇士,正是胸怀这样的大医仁心,或坚守、或逆行、或挺进,用身体之盾勇敢地挡在疫情之前,完全把个人和家庭利益、得失置之度外,用义无反顾诠释着医德之美。

  跟病毒“赛跑”抗疫勇士彰显奋斗风采。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肩,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奋斗者的人生,是伟大时代的召唤。猝不及防的新型冠状态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是一次赛跑意识和赛跑能力的考验。据湖北日报报道:在战役一开始就第一时间奔赴前线武汉的专科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身患“渐冻”绝症,妻子被感染隔离,却瞒着全院医护人员,率领600多名白衣卫士在战役一开始就第一时间奔赴前线,冲锋在前,他已经与病毒赛跑、与死神竞速了34天。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肌肉在萎缩,但我的思想并没有残疾”。但是鲜有人知的是,张定宇在对抗“病毒”的同时,也在顽强地同“渐冻症”进行着斗争。他带着武汉人特有的乐观与豁达,身为渐冻人的在自己生命倒计时之际,没有消极悲观,更没有无所作为,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时间赛跑、同病毒赛跑,尽能力救治更多患者,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尽力量,这是超越自我的赛跑,这更是超越生命的赛跑。正是像他这样的勇士们争分夺秒的顽强奋斗、忘我奉献,为救治患者、防控疫情、打赢抗疫硬仗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

  致敬和钟南山、张定宇一样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逆行者”,把责任与担当抗在肩上,逆风而行,汇聚强大力量,勇战病毒,牢固防线。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9)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就在昨晚的中央一台播出,今天我就要将这个公益电视写成一篇观后感。

  和往年一样一共有十位这样的英雄值得现在的青年学生好好学习,以此为榜样。第一位出场的是一位植物学家钟杨,1000多种植物,是一位伟大的植物学。这不幸的事是,一次车祸中永远的离开了人间,曾经多次到达西藏高原,患下了许多疾病,那种。卓绝不怕辛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是经常说吗有大国才有家,在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第二位出场的就是这个一位在边境扫雷的一个军,他在每次工作的时候总是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我们直接感受他们一之间的深深关爱。我油然而生的想到了课文中学的一个《一个苹果》里故事情节一样,就这样活活的把自己炸伤了,医院抢救好几天才抢救过来。都无法预料的事是:年轻的战士永远都失去了他的那双双眼和一双灵巧的手,听到“你退后,让我来”这句话,在感受到的他们都队友之间的友爱,战友的感情是多么的深、质朴无华。这些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为国家有这样的战士感到骄傲。

  第三位就是与坏人歹徒搏击的吕保民,看完知道了两位人都受到了刀伤,其中有一个人断了几根肋骨,经过两位英雄的搏斗与舍得,警察局将这位坏人逮捕,还一方安宁,真是一位好英雄,在学习我们都应该互相帮助,一起向英雄们学习。感动中国的人是马旭的夫妇,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财富,自己省吃俭用的帮助山里的孩子们上学,我们应该勤俭节约不要太浪费食物,夫妇他们多次的帮助贫穷人,有机会去上大学感到幸福,他们已经年龄很大了,他们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善良,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接下来的这位英雄更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一下,民航的机长叫做刘传健,飞行的过程中差点出大事,那么艰苦低微的环境下去维修飞机的零件,他沉着冷静的精神值得现在的学生去学习。第六位的他为了大家的的生活牺牲了很多,我觉得他是现在这个社会最美的邮递员。一辆卡车上面全部都是快递和信件,那么高的雪山上,举步维艰,看到她走1km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保护他们的快递件,常与外边的人搏斗。还有这样另外一对这样的夫妇,30多年没有回家过过年陪家人了,在那有一个叫做开山岛的地方,坚守那里,不允许任何东西玷污,没有受到金钱的一丝诱惑,在这个金钱社会,很多人应该去学习。这一对姓王的夫妇精神可佳,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保护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在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的“精准扶贫”下,有一位名叫张渠伟的脱贫一线工作人员,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一片土地的生活,经常熬夜的他也落下了青光眼,为了百姓,我们应该积极支持他的工作。这些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剩下的两位里,一位是园丁,一位是科研研究者,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有了他们付出,我们才能认真的好好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

  我为祖国有这样的国民感到自豪,你们为人民付出的太多了,希望你们可以远离伤病,健康的生活,我们会在你们的熏陶下茁壮成长起来的,为了国家努力学习。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0)

  7月27日,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播出《叶连平:与时间赛跑》节目后,全国亿万观众被叶连平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30日晚央视王牌栏目《焦点访谈》以《一位九旬老人的初心》为题,再次播发了叶连平先进事迹,引起我市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7月31日上午,和县宣传部集中组织部门工作人员收看30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节目。今年已92岁高龄的叶老,退而不休,淡泊名利,一心关爱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他不在意物质生活的贫乏,只在乎精神世界的高远。叶老师超然物外的心态、朴实无华的话语让大家深受感动。

  和县宣传部新闻室主任常兴胜:看了节目以后,我深受感动,一位九旬的耄耋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他的这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学习,在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要以叶连平老师为榜样,牢记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把学习成效运用到工作中去。

  和县县委讲师组副组长郭长兵:叶连平一个平凡的老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叶老师是我们和县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年轻党员同志学习的楷模。

  花山区珍珠园社区组织辖区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及部分居民集中观看了节目视频,大家为叶连平坚守三尺讲坛,义务为乡村留守儿童补课,心系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而深深感动,并表示要学习叶老的高尚情操,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花山区珍珠园社区组织员孙劲松: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干好工作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的坚守岗位,同时叶老师的事迹也告诉我们,干一行爱一行,最为可贵的是坚守。

  马鞍山师专教师鲍峰和家人在通过电视收看了节目后表示,叶老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崇德向善的师德,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马鞍山师专教师鲍峰:这让我们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大学思政课老师,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叶老师为榜样,用我们的爱心,耐心,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指导他们走好人生的路。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1)

  爱是一种付出,一种幸福,爱是神圣不可分割的东西。爱有广泛的寓意。爱令人内心无比温暖。

  爱是一种付出,在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评选中。有一位老人名叫林俊德,他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在医院的病床上,行动困难。可是他是一位制核人员,他有坚强的毅力,一种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人叹服,他在临死前也要完成核试验。他说“我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也要完成自己该做的我一定不能给后人留下麻烦”。这是他说的一番话,他的这番话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所有人都煽然落泪他是我们心中的制核英雄他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纵死终令汗竹香”。

  爱是一种幸福,有一种爱叫做幸福,有一种爱叫做母爱,有一种精神叫做坚持不懈,永不言弃。一位中学的语文教师,他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孝子,母亲心中的好儿子,他用他的坚持不懈一反无常的照顾一位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他从没有叫苦叫累,他也没有因此而耽误他的工作,同样,他的这种精神也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孝更绝伦足可訡”。

  爱是神圣高尚的东西,有这么一位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被分到农村工作,他的职业是教书,他在这里用爱教会了孩子们该怎样去爱。原本二十八岁之前的她是她工作结束的时间,可是当她走到离教室不远的山坡上的时候,她的身后却发生了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动听的读书声,正是这悦耳的读书声把她的心彻底留在了这里,留在了这贫穷的山村。

  此后,她与同学产生了一种亲如母女的关系,同时她用她的特有的一种精神拯救了她的学生,也让她在高位截瘫,他就是最美乡村女教师——张丽莉。她的这种精神被誉为“冰雪为容玉作胎。

  他们都用自己的心点亮了别人,点亮了世界。奉献了自己,使全世界充满温暖。

  蒲公英的生命在风中延续,荷叶的生命在爱中延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2)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二人,他们兄弟俩22年来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2020__年关,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黄陂,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钱。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

  还有“姐姐”刘丽,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__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__——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也许我们还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真正的感动,会然你坚强,会让你敬仰,会让你明白感动就在身边,我相信每个人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深深的敬仰,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

  感动中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值得我们去深深感动,但是他更多给我们的是叫我们感动就在身边,让我们也作出一些令人敬仰的事吧!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3)

  不是所有的泪水都源自悲伤和痛楚,不是所有的哭泣都因为恐惧和怯懦。昨晚,所有的泪水都来自感动!因 为十位平凡的人,更因为他们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迹,那一份感动重重的落在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泪水控制不住的 溢了出来。

  谁说人间没有真爱,谁说社会缺乏信任,谁说物质高于一切,谁说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沦丧?

  《20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完美的诠释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真谛!他们身上的美德让我 感动和敬佩,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好好的感悟。结合到自己的一些经历,其中黄旭华和姚厚芝这两位的事迹, 更加让我触动。

  首先说一说黄旭华老人: “自古忠孝难两全”,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毕业后的黄旭华毅 然决然的选择了忠——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工作。舍弃小家为大家,隐姓埋名30年。错过了为父母尽 孝,错过了为父亲送终,顶着被家人误解、被族人唾骂的压力,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里,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潜 艇的研发,为了壮大祖国的军事力量,默默的、无悔的付出,终于成就了如今的中国核潜艇,他是当之无愧的中 国核潜艇之父,更是让人敬佩的中华好儿女!

  想想自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在年近不惑之年,远离年迈的父母,远离熟悉的朋友和环境,拖家带口 奔赴一千多公里的盐城驻守。曾经,我内心也有诸多的不舍;曾经,我也认为这算是一种不平凡;曾经,我也觉 得我可以因此而骄傲。但看看黄旭华的事迹,我的内心除了惭愧,就是惭愧,自己现在做的,还太不够好了,根 本就不值一提。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洗礼,对灵魂的洗礼,对思想的洗礼,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为工作和事业付出 和奋斗的决心。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数字化,而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当中,更需要的是走向数字化的刚 强!

  心情激动,平复一下,再来说一说姚厚芝同志: “慈母手中线,三年锈大爱”,一想到电视中那因病痛折 磨紧锁着的眉头,想到为儿女筹措学费锈巨幅十字绣而颤抖的双手。姚厚芝,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亲,您 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以及那一份对儿女的责任。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您就是那浩瀚 的大海,宽广无疆。看完您的事迹,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听着她的嘱托,想起她送别我时的泪眼婆娑,我的心 再一次潮湿了。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4)

  林俊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过我国核试验全部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在癌症晚期,依然以超常的意志力工作到生命的完结。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加入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的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了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5月31日上午,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又讲出了那句“我们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不久于人世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走向了办公桌,为他的生命谱写最后的华丽。

  5小时后,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心愿。

  临终前,林俊德要求:把我埋在沙漠。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5)

  近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我认为,在黄文秀同志身上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应该学会强信念、勇担当、甘奉献。

  强信念要有“有志者,事竟成”的坚韧。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是葱葱森林的土壤。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人生。只要心中带着信念,带着期望,那么终有一天你会获得“绳木锯断,水滴石穿”的成功。心中有信念,才会活的有意义、有奔头,才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积极健康的走过一生。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有信念并且能为之坚守,在坚守中实现人生价值,为新时代的长征路做出贡献。

  勇担当要有“为官避事平生耻”的魄力。担当是一块“试金石”,是一种“精气神”,是一股“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常勉励党员干部要勤勉任事、敢于担当,不要逃避责任、无所作为,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担当是干部必须具备的品质,想干成一件事,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当“太平官”。一个勇于担当的干部,身上总有一种敢说敢为、敢闯敢干、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有一种勇立潮头的气概,同强的比,与快的赛,向高的攀,力争上游,勇创一流。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勇于担当,实现人生价值,为新时代的长征路做出贡献。

  甘奉献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勇气。奉献,通俗的说就是助人为乐。助人为乐,就是善良的人怀着道德义务感,主动给他人以无私的帮助,并从中获取快乐。这是中华美德的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有了助人为乐的品德,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品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甘于奉献,实现人生价值,为新时代的长征路做出贡献。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6)

  感动一座城,感动一个国家,也感动了14亿中国人,他们获得“感动中国_年度人物”荣誉,实至名归。大半生献给莫高窟的樊锦诗,“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功业凝成糖丸一粒”的顾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劫难,何其伟哉!“逾古稀而不辞,虽千万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颗心爱国爱港,是美心,更是良心;从不放弃,永不言败,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感动中国》节目被誉为“年度精神史诗”,就在于获奖者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无论爱国还是敬业,无论诚信还是友善,无论积极进取还是崇德向善……他们身上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的价值坐标,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标识。

  每位获奖者都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动了我们,还温暖、鼓舞和启迪了我们。

  我们也有必要感悟人生。获奖者中,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共同点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有些人的高度,我们永远无法企及,比如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再比如拿了十个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但是,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他们的责任感,他们的拼搏精神,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换言之,我们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但可以像他们一样顽强奋斗,可以像他们一样把个体命运与国家需求结合一起。

  获奖者中有一名美国人,名叫潘维廉,1988年起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任教,后来成为福建省第一个拿到“中国绿卡”的老外。潘维廉令人感佩之处在于,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他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无论在哪里,能够做推动社会进步、推动国际合作的事,就是有价值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无尽的。”如果说主流媒体发力道德模范宣传报道,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体现了媒体责任,那么从中不断获取精神的力量,把这种力量融进工作岗位中,则是我辈责任。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7)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通过投票等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出年度人物事迹,在晚会现场陆续与观众见面,分别用他们不同亲身经历讲述了感动中国真实故事,用感动力量再次唤醒了心灵春天。

  感动是人类最直接一种情感。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时时感动着我们。他们是宋兆普、黄大年、王钰、邓迎香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是一种精神代表,他们在用一种心灵力量,唤醒沉睡春天。

  我们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中国”人物也都来自我们身边。它传递出了中国人好人观,行善观。“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者必成大德。在生活里,我们感动中国观后感与往年一样,感动中国总影响着千千万万中国人。在这些感动人物中有国之大器精英,也有百姓草根凡人,但却都以不同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民族人民。又是一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内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撞击与神圣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背后,我收获不仅仅是文字上朴实与感动,更多是内心中无法言喻那份震撼与动容。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对感动中国中是教师职业感动人物也会有更多感触。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人物。他是学生口中“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孩子。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家,将了解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大学梦。

  然而,自己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最后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命运。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老师用生命谱写出了人民教师关荣与伟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转变。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8)

  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人看了《感动中国》。看完后,我对获奖者的事迹非常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残疾人刘伟。他虽然小时候失去了双臂,但他依然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他开始努力学习游泳。在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后,他终于学会了游泳,还不断刻苦训练提高技术,最后成为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还开始了备战残奥会。对我们而言,奥运会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却在我们认为遥不可及的比赛中似乎已胜券在握了。不幸的是,他因为训练过度而得了病,因此不能再游泳,但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又转学钢琴,并在一年的时间内达到了七级的水平。他每天弹七个小时,练完后脚都磨出了泡,但他依然坚持着。我学了两年钢琴,却只考过六级,还就此放弃了。而刘伟失去了双臂,却以惊人的毅力以比我快整整一倍的速度拥有了七级的水平。这也激励我一定要继续学琴,不能输给条件比我差的残疾人。

  其他人物的事迹也同样感人。平凡女孩孟佩杰八岁时就一个人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还照顾着她瘫痪的养母;最美妈妈吴菊萍冒着骨折的危险接住了从楼上掉下的幼儿,即使事实上她真的左臂骨折他也不觉得后悔;党的干部杨善洲植树造林七万亩,使寸草不生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山林,最后却把价值三亿元的山林无偿交给了国家;忠厚的胡忠一家抛弃了富裕的城市生活,去边远的西藏支教……

  我们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感动中国,但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感动身边人。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19)

  “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张海迪的这句话用在朱丽华身上或许再合适不过。

  18岁失去光明,却依靠自身努力成为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28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达333万元,带动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当62岁的朱丽华站上讲台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时,人们说:“她失去了光明,却用爱与温暖照亮了许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体残疾人生不能残疾

  “一个人可以没有视力,但不可以没有事业。我叫朱丽华,是一名盲人党员,也是嘉兴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在千余名听众的注视下,年过六旬的朱丽华由志愿者搀扶着缓缓走上嘉兴大剧院的讲台。

  朱丽华并非先天失明。18岁,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两次意外事故让她彻底看不见了。

  “那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我就是想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负担。”时隔40多年,当时的彷徨、无助和绝望,朱丽华还记忆犹新。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榜样“海迪姐姐”的激励,让朱丽华渐渐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甘愿沦为黑暗的奴隶。”她决定走出家门,用行动寻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举办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朱丽华报名成为嘉兴市第一个“吃螃蟹的盲人”。从学习时第一次碰触到患者身体,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对骨骼、经络、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学成归来后,精湛的技术让她赢得众多回头客。

  “要做就做嘉兴最好的盲人推拿师!”在朱丽华心中,这个目标从未改变。拿到中医师证书的那一刻,她潸然泪下:“我终于能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了!”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优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颁发中医师证书,也见证了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朱丽华用勇气与双手“推”开的人生新大门。

  为盲人造光:让他们活得有尊严

  经历过痛苦和绝望,才知黑暗中的那一丝光亮何其珍贵。

  上午9点左右,位于嘉兴市区和兴北路353号的丽华推拿诊所内,已经忙碌起来了。诊所有13位推拿师,全都是盲人。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处求索、四处碰壁的艰辛。”朱丽华说,随着推拿诊所的名气日增,让自己好好活着对她来说已不成问题,但她明白:“仅仅满足个体的谋生,绝不是生命的意义。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义。”于是,她希望用诊所“造光”,为更多盲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如果当年没有碰到朱医师,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会是啥模样。”在福利院相识后,盲人吴阿姨与朱丽华已相伴28年了。“从斜西街‘征战’到吉水路、砖桥弄、禾兴北路,朱医师走到哪里就把我带到哪里,比自己亲姐妹还亲。”

  吴阿姨说,诊所的工作不仅让她生活上有了稳定的依靠,还拥有了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严,“真正体会到一个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生活践踏。”

  1991年,朱丽华开始收徒弟,而“盲人”是她收徒的唯一条件。一旦接收,不但包吃住,还免学费。如今,100多人在她手把手传授下走上了就业岗位。

  “朱医师,就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每当有人不解发问时,朱丽华总会淡然答道:“账,不能这样算。安置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影响一大片。人活着,有的东西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再说,我无儿无女,能走到今天,是党和政府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朱丽华对自己很抠,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实在破旧才坏。

  用余生发光:梦想的传递是一辈子的事

  除了盲人,在朱丽华的生命中,还有一群十分重要的人:“我有一大帮孩子。”

  1991年,朱丽华第一次在广播里听到“希望工程”这个词,一下子被触动了。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她,一口气拿出近3个月的工资140元,资助了云南两名贫困学生,也开启了她的助学之路。

  在朱丽华居住的20平方米屋子内,“藏”着一沓沓汇款单,以及受助孩子们给她寄来的成绩单和感谢信。“这才是我最珍贵的无价之宝。”朱丽华摸着一张张信纸,不自觉地笑了。

  对于即将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的朱丽霞来说,朱丽华是她梦想的领路人。20__年,品学兼优的朱丽霞如愿考上大学,却因学费发愁,好在朱丽华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学费,为朱丽霞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6年了,与朱阿姨没有血缘,胜似血缘。”朱丽霞说:“我知道张海迪是朱阿姨仰慕已久的人,她对朱阿姨的人生有着重要影响,而我想对朱阿姨说:‘朱阿姨,您也是我仰慕已久的榜样!’”

  28年来,朱丽华累计捐助贫困优秀学子480多人次,助学款达333万元。可对自己,她抠到了极致:脚上穿的布鞋18元,白大褂穿了10多年实在破旧了才换一件。“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朱丽华说。

  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朱丽华还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她说:“活着从医几十年,死后器官捐医学,我愿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寸土,将把此生献祖国。”

  《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 (篇20)

  在观看王娅先进事迹视频的过程中,好多老同志连连称赞“不简单”、“不简单”。为国家电网公司有这样的退休职工感到自豪,有些老同志的眼眶都湿润了。

  看完视频后老同志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此进行了热烈讨论。有人提问说:捐资助学的善举人人都能做,为何王娅的事迹会如此感人?有人用毛主席的话进行了精彩的回答:人做一两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30年如一日,节衣束食,不计名利,甚至省下救命的钱也要捐给寒门学子,谁能做到?这就是她的感人之处。

  当然,我们今天学习王娅事迹不是要大家都去省吃俭用捐资助学,而是要探讨如何学得更有“深度”。我们退休老同志有大量的时间、有对电力行业的了解,完全可以在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上有所作所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家电网公司被列为10家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之一,就是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这是何等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我们老同志要发挥自己所长,持之以恒加强“三型两网”知识的学习,为即将到来的“三型两网”建设进社会、进小区做一个称职的义务宣传解释员,服务企业中心任务,这才是我们今天有“深度”的学习王娅精神的一种体现。当然我们还可以有其他有深度的学习,只要心有爱心,胸有公司和社会,我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责,就能学出更多的“深度”。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甄选2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感动中国》个人心得体会2024年观看张艺谋2024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个人素质拓展心得体会跨越式教学心得体会小学生第一次买菜心得体会6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