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工作报告 > 详情页

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作者:苏景辰2024-08-01 22:17:11

导读:篇一: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精选2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1-20xx.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xx.4—20xx.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xx.5-6)

  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调查结果

  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项目指标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对各种本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幼儿看电视、录像等对其中的本土音乐很敏感?能听辩出几种民族音乐?不能基本可以能不兴趣比较兴趣兴趣不太敏感基本敏感很敏感1-2种3种4种以上前测后测注:基本可以:对1-2小节的音乐节奏能协调地手舞足蹈。对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拍对1-2小节。比较兴趣:对1-2种本土音乐表现出的兴趣时间30秒左右。基本敏感:听到本土音乐能做出反应。

  项目指标能听辩出本土音乐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哼唱出几种本土音乐?会用几种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不会1-2种3种以上不能基本可以能不会1-2种3种不可以基本可以可以前测后测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社会资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和乡土意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以上列表中可以看出有62.9%的幼儿不能听辩出本土音乐、100%的幼儿不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72%的幼儿不会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82.8%的幼儿只能听辩出一种民族音乐。经过两年的时间,大部分幼儿对本土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了解到本土音乐有高甲戏、南音、布袋戏、木偶戏、鼓队舞、游戏童谣等,高甲戏、南音是我们闽南最具有特色的戏曲,深受大家的喜爱,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82.9%的幼儿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97.3%的幼儿能演唱3—5首的永春民间童谣,如《打铁哥》、《掩乌鸡》和《抓啄歌》等,91%的幼儿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如《天黑黑》、《一只鸟仔》、《老鼠嫁女》、《群丑献艺》、《碰球舞》。93.9%的幼儿会用两种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90.9%的幼儿能听辩出三种以上民族音乐。在游戏中学习,身心愉快,并初步感受并喜爱家乡民间艺术中的美。我园将本土音乐引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增强了对本土音乐的审美敏感性,体验了创造与表现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热爱乡土文化、爱家乡的情感。

  实践成果

  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了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从查找资料、主动发问、参与环境创设、参观访问等都能看到老师和孩子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了活动的主体。2003年4月,民间舞蹈欣赏《碰球舞》参加省音乐课题组观摩活动,20xx年5月节奏活动《采茶扑蝶》园课题组观摩活动,获得专家的好评;20xx年10月艺术活动《小小新娘》获马来西亚幼教考察团的高度赞赏;20xx年12月艺术体验《群丑献艺》参加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20xx年1月《幼儿园开展本土音乐欣赏新视点》一文获泉州市幼教年会论文评比优秀奖。学园汇编了两本教师反思集、活动设计和经验总结,取得了一些成果。

  教学上的收获

  1、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的熏陶。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设计环境,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使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美。

  首先将本土音乐融入到各年段的早操、午间操中;利用晨间、下午起床、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闽南歌曲、童谣、乐曲、戏曲等,教师引导幼儿在本土音乐萦绕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自由游戏、活动。其次教师在各种活动区增设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如体育角的两人三足、竹高跷、滚铁环;动手角的“东西南北中”;音乐角的拍子响拳、压脚鼓;表演角的高甲戏、惠安服饰、木偶表演;阅读角的家乡小传、自制民谣小图书等,便于幼儿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

  此外根据主题开展的不同时间,通过布置临时性的墙饰,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熏陶。如:在开展《服装设计师》活动时,将收集到的高甲戏、梨园戏等照片、戏服和头饰等挂在“曲苑杂坛”舞台四周,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地方剧种的精华所在;在“精彩十分”设计、动手制作高甲戏服、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闽南地方剧种中各种人物的脸谱;在表演角中进行自编自演。又如:春节、元宵节传统节日活动中,在活动室周围布置永春鼓队舞、碰球舞、拍胸舞图片、幼儿制作的花灯等,并在节日中利用中国结、纸、灯笼、红绸等别具民族风味的工艺品进行装饰,让幼儿置身于民族工艺的海洋中,体会到家乡的美,先人的和,传统的乐。

  2、选择适合的素材,激发幼儿探索本土音乐的兴趣。

  本土音乐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音乐都是适合幼儿,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欣赏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首先,挑选浅显易懂,幼儿兴趣的素材。如南音——《正月点灯红》《直入花园》《春节良宵》;永春民歌——《手巾歌》《园内开花》《心花怒放幸福来》;永春游戏童谣——《天黑黑》《掩乌鸡》《鸡角公》《祛啄歌》《楸楸鸡》《打铁歌》;高甲戏——《新娘上轿》《群丑献艺》等等。《天黑黑》这首用方言朗读的民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民间艺人在文字编排上的深厚造诣。可以在朗诵上配上了闽南地区南音表演中常用的响掌、拍子、压脚鼓等民间乐器,家乡的味道更浓了。这些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角色、有情节、艺术形象特点鲜明,受到幼儿的喜爱。又如高甲戏《群丑献艺》的舞美独特、新颖,表情诙谐有趣,采用了唱、念、逗的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民乐配上响盏活泼韵律,幼儿朗朗上口,易学便记,幼儿体验了欣赏——感动——体验——表现——创造的学习过程,幼儿在欢歌笑语中领略了人生生活的真谛、美好,产生对音乐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审美愉悦的机会。

  其次,挑选具有教育作用,幼儿兴趣的素材。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例如木偶戏的传统曲目《石敢当》、《沉香救母》、《火焰山》等都是宏扬民族正气,激发人们勇敢、善良、勤奋等良好的品质。又如童谣《楸楸鸡》中,押韵的儿歌与手指游戏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多吃蔬菜;《鸡角公》是教育孩子要自觉的读书,还会帮妈妈做事。这些资源即蕴涵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其融入到幼儿生活中,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感受、体验活动的乐趣。3、渗透创新教育,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在音乐活动中,注重运用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在本土音乐艺术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首先,巧妙结合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引导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感受,,使感受与想象融为一体。如欣赏南音《正月点灯红》时,教师在活动的开始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闭目想象,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画音乐,借助简笔画把听到的和想到的画出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接着教师再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产生了很大的自由想象空间;然后进行体态律动,创编出各具特色的动作:有的走起圆场步、小碎步、花旦的步子;有的在做亮相动作;有的拿着长条插塑(当灯笼)跟着音乐舞起来——表现出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幼儿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和创造力。

  其次,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在让幼儿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还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不断自主探索,才能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区角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创作的影子,如在“精彩十分”中,他们运用铁线、毛线等来制作胡须,用碗面盒制作帽子,用石头、各种颜色的纸、油漆等制作生、旦、净、丑的脸谱,有的直接在t恤上画上脸;“曲苑杂谈”中,女孩子就盖上用丝巾做的红盖头、穿上皱纹纸做的水袖、戏服;男孩子带上自己做的胡须、帽子,穿上自制的小丑、公子服装,跟着音乐唱起来、舞起来;在“动感世界”中听到《碰球舞》的音乐他们跟着老师舞动的彩球创编出许多动作:用头来碰、用后踢脚来碰、用膝盖、脚尖来碰、用肩膀、手掌来碰由于孩子们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他们欣赏、了解这些人物特征后,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加深了对本土音乐的体验和理解,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大胆的表现自己。

  篇二: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①研究目的

  随着农村幼儿园地蓬勃发展,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和各相关部门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本课题通过对农村幼儿园安全现状的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解决和防范幼儿园安全隐患的具体措施,为更好的促进幼儿安全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②研究意义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日益重视,农村3-6岁幼儿入园人数也日趋增多,幼儿园安全事故也频繁出现。本课题通过对农村幼儿园安全现状的调查分析,希望能引起社会各部门对农村幼儿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更加普及农村幼儿安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做好幼儿安全工作。

  2.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0__-20__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而农村幼儿安全教育无疑是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方面,国家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的精神。《纲要》的颁布与实施,说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也进入到一个发展速度快,发展态势好的时期,但是还存在严峻的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丁金霞、欧新明的《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对农村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了分析统计。国内还有不少关于农村幼儿园安全问题的分析研究。农村幼儿园安全问题逐渐被社会各界,国家各政府及有关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①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构思→查阅有关资料→选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修改论文→成文

  ②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法

  ③研究内容:

  周围社会环境安全问题

  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呈现哪些不稳定因素,对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带来的影响。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是否混乱,文化市场经营管理问题,是否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环境污染问题;加强门卫管理。

  2.园舍安全问题

  “5·12汶川地震”给了我们血的教训,各幼儿园要在各学区的指导、领导下,把重点放在对幼儿园建筑的整改上。要调整园址,规范规模、规范规划设计;要做好幼儿园食堂卫生方面的整改工作;要做好幼儿园园舍的修缮及设备的添置工作。

  3.园内设施设备安全问题

  消防设施配备符合要求;楼梯、走廊及其他安全通道设置合理;各类玩具应符合安全标准

  4.幼儿自身安全防护问题

  同伴咬伤打伤;摔伤跌伤;烫伤烧伤;尖锐物体致伤

  5.农村幼儿教师素质对幼儿身心发展安全问题

  不能妥善处理幼儿之间的发生的纠纷,使用“惩罚”、“体罚”等否定方式来对待幼儿。

  6.交通安全问题

  校车接送安全,幼儿园上学放学时门口有专人值班,园内车辆停放规范。

  7.幼儿饮食安全问题

  食堂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采购、运输、加工、餐具等安全问题,厨房卫生,保健员定期计算幼儿进食量、营养量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

  进度安排:

  预期效果:

  篇三: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背景及意义

  美术活动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种。绘画活动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是发展智力和培养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扩大幼儿视野,增进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认知的经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获得绘画技能的同时,陶冶了艺术情操。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名称的解读

  孩子们的艺术发展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更大空间的发展孩子的美术表现力,我们是要仅仅交给孩子如何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还是更重要的教会孩子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与鱼还是授之与渔。我们如何更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地向美术课要质量,从而培养孩子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情趣。幼儿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从不同年龄阶段来说,孩子在美术作品的表达上是我们老师特别应该关注的。给孩子一个想画、敢画、愿意画、并能进行比较欣赏的氛围也是我所探索的领域。美术教学要强调孩子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美术教育更是一门自然学科,我们要为孩子营造感受美的氛围,从而让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所感受的生活之美。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内容

  1、通过美术活动的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让幼儿想画,敢画,愿意画。

  2、在绘画活动中,通过课堂上的引导,观察,模仿,操作,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大胆的表达自己所见所想。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经验,设计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

  4、探索美术绘画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完善幼儿的美术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探讨创造型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来开展的。

  1、前期阶段

  主要是掌握幼儿在各年龄段美术发展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幼儿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了解幼儿对于美术发展的认识。

  2、具体研究阶段

  主要是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点,根据幼儿在该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设计以及有准备的教学,并在每次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记录。

  3、总结阶段

  主要是采取经验总结法,总结各阶段研究的进度,进行改进,同时撰写阶段性的总结报告。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重点了解幼儿在各年龄段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对美术发展的认知情况。

  2、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搜集幼儿喜欢的美术作品。

  3、各班在绘画方面确定一个班级进行美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尝试性研究。总结出有关前期调查报告、经验论文以及教学案例。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导入,并能跟幼儿一起进行情境的创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幼儿设想的情境进行简笔绘画,培养幼儿兴趣,让游戏贯穿于教学始终。

  2、结合其它学科的教学,让绘画活动不在单一。

  3、撰写专题小结、教学案例、论文。

  第三阶段:整理阶段

  整理相关资料、照片、教案、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教学活动实践的成果照片。

  2、教学方法、反思、论文。

  3、教学活动设计。

  篇四: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发展状态。作为初一到初三的过渡期,学生的成绩是在初二开始拉开距离的。从摸索的初一阶段进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后,有些同学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以为初二是幼儿园三年里最轻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外生活和发展兴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导致学生学习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幼儿园二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同时它还波及和影响其他一些学科的两极分化,使一批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课题作为西安市教科所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年度的小课题,研究进程必须遵循《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研究要求和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组建团队,选题申请。

  依据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围,我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以杨艳玲,李莎为负责,曹珍珍、李海智、杜静、王俊彪参加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经小组成员商议和讨论,自主确定了本课题,并有课题负责人填写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

  第二阶段:立项培训,准备开题。

  参加教研室小课题统一培训,学习《西安市小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认真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书籍,思考、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填写《西安市小课题实施方案》表,准备参加作为基地学校的统一开题仪式,获取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分工协作,实施研究。

  1.调查研究:采用谈话和问卷等方法,弄清两极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负责人:李莎

  2.行动研究:用最新的理论,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新的教育行动方式,实现师生双向协调的一致性,确保行动结果的绩效。负责人:李海智王俊彪

  3.经验总结:边操作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课题结束。在此阶段完成结题报告。负责人:杜静曹珍珍杨艳玲

  第四阶段:申请结题,准备答辩。

  1.准备结题材料。由杨艳玲负责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一式两份,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并将课题结题报告发到微博里,请求学科指导专家组负责人审核结题报告,并签署同意结题的初步意见。

  2.准备答辩材料。

  (1)检查结题材料;

  (2)准备答辩提纲:

  成果阐述、研究过程、初步成果,后续问题

  a.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b.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时总结对策,使学困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目标。

  ⑴阶段成果:通过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如两极分化的成因、学困生的转化、防止两极分化对策等)的初步认识,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等。

  ⑵最终成果:收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研究,得出最终成果,形成论文等材料。

  篇五: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本课题是在认真学习有关政策及理论的基础上,就幼儿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素质发展方面做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概述

  幼儿园的自然常识教学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和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引进,活跃了幼教界的思想。重视早期儿童的智力发展成为当时的需要。这一时期的自然常识教育基本上是为智力服务的,内容局限于自然现象,教学方法仍未摆脱教师讲、幼儿观察与听讲的模式。90年代初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教界借鉴了国外现代儿童科学教育的有益经验,在自然常识教育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较全面的改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全面的初步的素质。这种素质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掌握科学知识量的多少,也不是单纯的表现为个体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而是个体表现出的一种热爱科学、理解科学、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内在综合品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在幼儿园开展以科技活动的方式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促进师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二、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

  1、美国的20xx计划及有关科学教育研究

  2、国内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研究

  (1)在全国教育科学“七五”和“八五”规划中,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均为重点研究课题。

  (2)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及幼儿教师素质的制约,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始终未能开展。

  ①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②幼儿教师科技素质现状。

  a、幼儿教师职前科技知识教育是薄弱环节(调查说明)。

  b、幼儿师范学校在校生科技素养水平不高(调查说明)。

  c、幼儿教师的科技教育能力和现代科技知识水平有待提高(调查说明)

  三、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

  (1)关于幼儿科学教育。

  (2)关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科学教育含义。

  (3)关于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界定。

  (4)怎样研究

  在研究计划中的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设计、研究数据的搜集方法及对数据的分析。在研究计划的结构中,它表现出来的是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篇六: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能感染情绪,表达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儿童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绘画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表现力,提高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纲要》中提出了感受与表现创造并重的美术教育观。强调幼儿的美术教育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要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快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

  学习《纲要》的同时,反思目前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现状,我们发现仍然存在误区:如在美术表现、创造性方面,仍然偏重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忽略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情感表现,表现形式不够丰富,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以像不像、好不好为评价标准,忽略幼儿对绘画美的情感体会和表达、表现等。针对以上误区,我们综合实际,提出了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表现力的研究这一课题。通过研究,充分发挥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自主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运用各种形式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表现热情,以美术带动思维,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表现力,不仅是幼儿素质启蒙教育有效开展的新路,也是幼儿全面素质形成的重要切入口。如果一个幼儿对活动充满了积极的情感,他就会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探究环境的动机,并努力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就是从早期的兴趣和能力出发,根据其特点,因势利导,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使其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感受到什么是美,并会用绘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概念界定

  1、美术:是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视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指有组织的美术活动,和灵活多样的日常美术活动。有组织的美术活动内容包括绘画、手工、欣赏名画三大部分。

  2、美术表现力:幼儿把绘画活动作为一种表现手段,通过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美的体验,经过想象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的能力。他们的自我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由表达,一种是创造性表达。表现力的核心是创造。

  (二)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纲要》中,不仅强调了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而且还强调了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

  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儿童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学习《纲要》,和相关理论书籍或文章,结合本园实际和特色,确定研究要点和切入口。做好论证和方案形成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三)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提高幼儿美术作品的利用率。

  1、多元评价。它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通过幼儿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使幼儿既能表达自己和展示自己,又能获得来自各方面的评价信息,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别人,有利于自信、自尊、自我反省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教师多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鼓励别出心裁的表现情感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情感表现力;不以成人的眼光进行评价,提高幼儿表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2、要提高幼儿美术作品的利用率,体现绘画活动的教育价值。如: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老师,或同伴间互相赠送等,还可以布置教室、走廊、区角等等,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幼儿园实验班的孩子整体绘画水平得到了提高。

  2、将孩子们的画整理分类并附说明装订成册。

  3、总结好的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整理运用。

  4、根据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呈现论文论文。

  篇七: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绘本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目的意义

  研究者们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培养幼儿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地影响。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轴;英国教育部发出“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号召;日本政府开展“图书起跑线”活动等等,可见,阅读作为早期教育的热点,已经形成全球化趋势。在我国,早期阅读也正日渐受到重视,各类低幼读物琳琅满目,但多见益智类、手工类、涂色类等读物,并且由于出版社良莠不齐,功利主义思想严重,造成相当部分的早期读物质量低下;部分幼儿园在进行早期阅读活动时,教师往往以文字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选择的内容定位在是否具有教育意义上,甚至是否适合认字,而不是选择具有审美价值、情感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作品;父母们把通过阅读知识、科普类早期读物,收获某些知识或技能等显性成果放在了首位,而忽略了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浓厚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等隐性教育因素,而正是这些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将来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重要读物,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家庭的首选儿童读物,也是孩子接触最早的文学作品形式。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它的表达形式多样、物象形态生动、色彩鲜明协调,具有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等特点,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

  我园多年来一直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并以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为契机,以世界经典绘本为抓手,组织实施了全园性的“书香宝贝行动计划”。通过发放家长问卷、活动倡议书、班主任随访、幼儿园网页、班级博客、家园园地、家长会、家校路路通等手段,向家长宣传“书香宝贝行动计划”。先后组织开展了“好书推荐”、“经典共享”、“图书漂流”、“自制图画书”、“绘本主题活动周”“书香宝贝评选”等系列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断被激发,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认识不断得到提升。同时,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及时进行交流、探讨,生成了“绘本教学之我见”“自制图画书研讨”“骨干教师绘本教学观摩研讨”等创新性园本教研活动,丰富了教师组织实施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也为我园开展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基础。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3个月到一岁半的婴儿就对语言敏感,口语学习两岁时最强,直至5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的掌握知识的。”美国教育家德金认为:“儿童的智力越低,早期阅读的好处就越大。”美国幼儿能力开发研究所多曼博士提出:“孩子两岁以后,对于文字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困难,如果想要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教孩子念书,从两岁开始教育是最完美的”,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在国际上有关早期阅读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早期阅读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绘本正是结合了这两点。

  此课题的提出,旨在通过对幼儿园绘本阅读的研究,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教师能够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指导幼儿阅读绘本,并与家庭配合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真正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以及指导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了解绘本,并能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绘本,并能运用多种方法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通过感受绘本画面的精、美、妙,体验绘本所带来的真、情、趣,培养幼儿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发展幼儿语言、思维、想象、审美等多种能力;为幼儿、家长、教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打造书香校园。

  四、研究内容

  1、书香校园环境创设的研究

  (1)创设公共阅读环境的研究

  (2)营造个性化的班级阅读环境的研究

  2、教师绘本教学组织策略的研究

  (1)绘本教学中绘本呈现方式的研究

  (2)绘本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3、绘本与幼儿一日活动有效整合的研究

  4、家园合作,有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

  (1)亲子阅读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2)教师对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网终、杂志、书籍等途径,收集目前国内外有关绘本阅读的研究成果,对其长处加以发扬光大,不足之处加以发展创新。

  2、观察法:主要用于绘本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以观察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活动手段、方式的有效性等。

  3、行动研究法:用于完善教师组织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逐步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教学策略。对亲子阅读活动的研究也主要采用此方法。

  4、问卷法、访谈法:主要用于调查、了解家长对于早期阅读和绘本的认识。

  5、个案研究法:用于跟踪观察、记录个别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显著变化。

  6、经验总结法:用于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成功经验进行阶段性小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范例。

  六、可行性分析

  1、制度保证:幼儿园附属于苏州外国语学校,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有专门的教科室及科研人员,学校教育科研制度完备,激励手段充分,能有力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

  2、组织条件:苏州外国语学校教师资源丰富,有全国英语特级教师曹伦华校长,他曾先后获得“苏州市十杰校长”和“苏州市名校长”称号,主持过多个课题,并出版了关于教育教学理念专著——《大道思远》;有多年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教科室董继文主任等,为幼儿园课题研究提供了顾问团队。课题组长周瑶园长曾主持过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艺术教育与幼儿审美能力培养”、“十五”课题“幼儿合唱教学实践探索”的研究、课题“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先后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课题组副组长褚明洁副园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理论根基,负责过苏州市课题“幼儿园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撰写的研究论文多次获得省论文评比一、二等奖。课题组主要成员商珺宁、胡亚琴、王文淑、苏丽峥老师都参与过苏州市课题的研究,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幼儿园xx期间,全体老师参加过“幼儿园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为教师们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从而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大的课题研究队伍。

  3、研究设备:幼儿园专门用于教育科研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同时有专门的人员从事电教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现代化运作,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4、研究经费:苏州外国语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战略,不断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学校领导一向重视幼儿园的工作,能够提供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经费支持。

  七、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XX年8月——XX年2月):课题的准备阶段

  1、撰写申报方案和研究方案

  2、进行前期的教师培训

  3、收集文献资料

  4、研究已有研究成果并进行学习

  第二阶段(XX年3月——XX年8月):初步实施阶段

  1、制订初期“幼儿园绘本阅读”内容计划

  2、适宜书香校园环境的创设

  3、各年龄段实施绘本教学

  4、家园合作,探索亲子阅读的有效方法

  5、实施“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6、进行阶段性反思和小结并进行年报工作

  第三阶段(XX年9月——XX年7月):系统实施阶段

  1、完善并梳理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2、各年龄段进一步实施绘本教学,完成“绘本教学活动方案”

  3、完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4、进行阶段性反思与小结

  5、进行课题中期汇报

  第四阶段(XX年9月——XX年7月):总结阶段

  1、对“绘本教学活动方案”园本课程进一步修订

  2、形成一套完整的书香宝贝活动方案

  3、撰写研究报告

  4、进行课题结题工作

  篇八: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快速变化的世界使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的未来,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体――今天的孩子们。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了幼儿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创优质高效的幼儿教育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学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教学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我园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办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管理观念滞后。幼儿园的管理多属于事务型、制度型和经验型。对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抓具体活动的效果。

  (2)对各项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强,无法检测工作效果。对于幼儿园而言,我园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几点:一是我园是黄陂前川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园,在全区起着窗口和辐射作用,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方面还没有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在全区起辐射和推广作用。二是由于在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上没有经验,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研究”。

  二、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中小学关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教学管理精细化研究、优化教学常规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学管理研究等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实行均衡教育教学,推行教学质量评估。还有推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管理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常规管理为中心,抓住课堂主阵地,全力实施“有效教学”,让教师具有扎实的授课技能,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举措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两个基本点”即班主任为单位的班级管理团队和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教师团队。推行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中坚力量,发挥教研组集体研究的潜在能量,通过专家引领、专著学习、学术组与备课组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但是这些经验和成果适宜于中小学,而幼儿园以其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研究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办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教学常规:就是指关于教学的日常规定,它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准则和常态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劳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根据教学工作规律和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教学日常规章制度,使教学能顺利进行,并日趋有序化、规范化、稳定化,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的活动。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

  四、研究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现状,探索出适合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办法,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和教学效益,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查。

  2、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了解幼儿园教学常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通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不断调整管理方法。注意边研究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进行全面完整的归纳、提炼,进行分析,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篇九: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儿童安全教育的问题一度成为幼儿教育热点话题,笔者通过对重庆市万州区六所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建议,并为同类型幼儿园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安全教育的定义

  安全教育,即在幼儿保教保育的全人教育中,以保障幼儿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发展,并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为目的的教育。幼儿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运动安全、用水安全、防火安全、用电安全、食物安全、疾病安全、学习安全、起居安全、环境安全等。

  二、学前儿童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育者为了“安全”而安全在调查中,教师对幼儿寸步不离的安全提醒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近年来,幼儿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导致家长、幼儿园极度敏感,教师一旦出现幼儿安全事故问题,便担着接受处分甚至离职的风险。这种包办式的安全教学行为实际上把对儿童的安全教育变成了教师对幼儿的“安全保护”,忽略了儿童自我独立性能力的形成。

  2.安全教育实际效果欠佳在学校教育中,健康教育、卫生教育是孩子获得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知识的重要教育途径,而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六所幼儿园都存在安全教育教学不足的现象,甚至有两所学校根本就没有安全教育,笔者对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时间欠缺带来的效果提出质疑。

  3.农村幼儿园安全现状笔者自制观察记录表,该记录表的事故类型由A幼儿园教师集体所想,其代表在幼儿园幼儿极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现象。结果表明,幼儿园安全问题中游戏中摔伤碰伤、同伴争执、床上磕碰摔下、小物体进入身体部位、玩具扎伤这几种方式是幼儿常面临的幼儿园安全事件。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对教师的依赖远远超过了家长,在幼儿园,教师应当注意以上安全隐患的教育与预防。

  4.教育者对安全教育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调查发现,教育者获得安全教育知识的渠道为:电视新闻报道(32%),专门杂志(19%),自身经验(16%),周围事件了解(16%),上网(13%),其他(4%).教育者本身对安全知识的积极获取程度很小,他们也是在这类事件发生之后才去关注和了解,这就使得安全教育的出发点降低、目标性不强。

  (二)我国现行幼儿安全教育法规现状

  在幼儿安全事故频发的同时,为保护幼儿安全教育的实施,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幼儿安全政策和法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20__)》、《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20__)》、《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章第23条)》均做出了相关安全规定,[4]然而数量少、法规涵盖安全方面粗糙、责任人不明确等问题是现行幼儿安全教育法规的重要问题。

  三、提升农村幼儿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安全教育法律法规

  幼儿安全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提高农村安全教育的保障,只有在教师、家长、幼儿等各方权利受到应有尊重时,幼儿安全教育才能积极向前发展。法律应当更加准确地界定幼儿安全问题的方方面面,明细幼儿园和家庭的责任,让幼儿安全问题皆有法可依。

  (二)重视安全教育的品德教育意义

  为了“安全”而安全、为了教育而教育这两个问题,前者是法律法规无法可依,将一切安全事故责任归于幼儿园、教师,这样的教育必然导致幼儿个体独立性品质的丧失,导致家庭责任的懈怠及其他严重后果;后者是教育者的问题,教育者能力有强弱,然而挖掘教育问题背后的深层意义,是教育职责使然,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渗透生命的意义是安全教育特有的优势,教育者需要用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来完成安全教育中品德教育的渗透。

  (三)合理定位安全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反映的规格指标,是所有教学工作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发现:78%的教师认为安全教育目标就是怎样避免孩子发生安全事故;24%的教师认为安全教育是常规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便好,没有必要在教学中特意安排教学活动。然而在安全教育目标规定中,《纲要》规定除了幼儿身体的安全教育外,幼儿心理的安全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身心安全下,幼儿才能为全面发展提供可能。

  (四)合理安排安全教育教学

  安全教育教学安排合理化包括充足的教育课时、全面的教学内容、有趣的教学方法。课时是效果的重要保障,充足的课时才能保障教育质量;教学内容以生活为基准,题材注重全面化、园本化。

  重庆市万州区以万州烤鱼而闻名全国,该地安全教育应紧握万州特色,“火”、“变质食物”等课题都能以此为题;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改变讲授法、说教法“一统”课堂的局面,多尝试实地体验、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既生动有趣,又能让幼儿迅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五)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游戏中去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5]作为幼儿教育者,寓教于乐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孩子爱玩和好奇的天性,将安全教育做到游戏中去,鼓励孩子尝试各种安全游戏活动及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教师参与到孩子们新奇剌激的活动中去,成为孩子们活动中的“同伴”.

  (六)家园共育,加强家庭中的安全教育

  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提升安全意识能力的基础。应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不包办代办,平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细节,让孩子在自己的活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品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结语

  幼儿的安全是其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学前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是安全教育更深层次的演练。目前,安全教育研究大多数集中于身体安全教育,而忽略心理安全教育,这是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在本研究中,笔者对问题的具体探究、操作所言甚少,有待提高和补充。

  篇十: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

  当今闻名遐迩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把个案记录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界被公认为最优秀的教育方法。个案记录不是纯粹的活动记录,它的使命是让教师在对每个儿童进行关注时,能更好的遵循新《纲要》的精神,让它更有利于针对每个儿童的教育和对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让教师自主、深入的去寻求掌握观察儿童的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它体现的是被观察对象的一系列发展进程,也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互动、儿童与教师互动、家长与教师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前,上海儿童基金会普陀幼儿园,开始了有关“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幼儿和幼儿园教育”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研究从加登纳和瑞吉欧的合作研究《让儿童的学习看的见》中获得灵感,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幼儿教育家乔治·富门的指导和帮助。国内外进行丰富的个案研究,如:“幼儿家园行为不一致”的个案研究、“幼儿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幼儿多动行为”的个案研究这些研究让老师看到了“记录”的价值,教给老师记录的方式,从真正意义上指导我们的研究。

  二、课题实施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们在研讨有效教学时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学目标不具体,没有把握教学难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解决难点;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及时反映,灵活驾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备课时备幼儿不充分,对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够了解,活动的组织形式没有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情况估计不足。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就是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案记录的实践研究促进幼儿园的有效教学,这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现实需要。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应当尊重每个幼儿的自身发展的特色,应当因人而异,在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何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面对所有的孩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无疑,开展个案研究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个案教育研究能促使教师围绕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反思教育教学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我们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体现。

  3.我们幼儿园的办学思想——顺天应人、以智启智,这就意味着要贯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要遵循以孩子为中心的原则,要有对幼儿快乐学习生活的追求,要让幼儿园成为幼儿幸福生活的乐园。对我们教师而言,要求我们心系幼儿,真心关心幼儿,关注并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从孩子的角度设计和开展活动,要有用智慧启发幼儿智慧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教学技巧。个案研究是贯彻办学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案研究能加快办学思想建设的步伐,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课题实施的理性思考

  1.课题概念的诠释

  ⑴“幼儿”指3—6岁的儿童。(本研究对象指本园在读幼儿)

  ⑵“幼儿个案记录”指各研究者根据本班实际,确定研究对象,对个别或少许几名幼儿的生活、学习过程或现象进行细致和整体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是案例的记录,也可以是连续跟踪的观察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是笔录,也可以是量表统计,还可以摄像、摄影等。

  ⑶“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指对观察记录的幼儿个案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行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相关理论支撑

  ⑴“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理论,瑞吉欧人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这一思想,反对教育在教学中对儿童进行知识的单向灌输,针对传统教育中重心在教师、教材,唯独不在儿童的“无儿童”的现象,提出了“儿童中心”的论点。

  ⑵瑞吉欧教育体系幼儿教育最独特的贡献,就是把“记录”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琳莲·凯茨认为,瑞吉欧的“记录”为幼儿教育提供的是基本的、同等重要的革新。第一,记录帮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学习;第二,记录是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学校中所获得的经验;第三,记录是教师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使教师了解幼儿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第四,记录提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信息。瑞吉欧教育体系使业内和业外的人士都感到震撼,并为之折服,在很大程度上与瑞吉欧教育体系所建立的丰富“文档”是有关联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可能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点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坚持以尊重、理解、信任儿童为前提,确保个案记录研究的真实性。

  (2)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和成功。教师在观察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带个人感情色彩,都应把自己当做局外人,把自己的、幼儿的行为、语言都如实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生动、具体的资料。

  不干扰幼儿。记录自然状态下的表现,特别在“点点滴滴”中避免因记录而干扰幼儿的活动,否则记录只会流于形式;不喧宾夺主。观察记录只是为教育服务,不为了记录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为了记录而放弃了对幼儿的指导,美其名曰:“为了记录”这本身就违背了记录的初衷。

  2.可能创新之处

  (1)对寻常幼儿的个案记录更全面、细致、丰富、具体。

  (2)个案记录的开式多样化(文字、图片、照片或录像),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的观察更敏锐,教学策略更有效,更能体现教师的智慧。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

  1.研究目标

  总目标:

  通过幼儿个案记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具体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整理、准确分析个案,学会从个体到整体的个案研究方法,积累课题研究的经验。

  (2)联系个案记录研究,更有效的开展备课、上课、评课。

  2.研究内容

  (1)个案记录的内容包括个案记录研究对象的确立、如何观察并记录幼儿一日生活、记录的方法、怎样分析记录的内容以及怎样评析记录的过程。

  (2)通过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促使教师全方位的备幼儿,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从幼儿角度设计、组织评价教学活动,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3)个案记录促进有效教学。备课时教师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把握重点,

  掌握突破难点的策略;在课堂中教师及时反映、灵活驾驭;课后教师及时记录分析评价课堂的有价值的研究现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学习古今中外有关个案记录的理论知识以及个案记录的研究方法,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坚持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个案记录的操作策略。

  (3)个案研究法:老师们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片段或过程真实的'记录下来,加上情境分析和反思、感悟,进一步提升形成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观点。这就是个案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各个不同的研究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实践操作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4.研究重点

  (1)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探索影响个别教育的相关因素,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2)积累丰富的个案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3)找出家园合作存在问题,以及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方法。5.研究思路设计

  (1)组建一支具有一定实践和研究水平、具有创新精神的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课题研究团队。聘请市、县教科研的专家为课题顾问,对课题的理论支撑、研究方向、总结提升等方面做指导。

  (2)对幼儿个案进行及时的分析、整理,有效的调整教师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6.研究步骤构想

  (1)准备阶段完成选题,选好子课题,确立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制定研究计划。包括:划分工作阶段的程序,确立工作内容,安排工作时间,规定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

  (2)实施阶段课题开题。研究者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工作。按月、按学期进行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定期总结交流。

  (3)总结阶段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价值判断,形成研究报告,并整理相关的论文集。

  五、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2、保障措施

  (1)本课题组核心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从事幼教工作平均为12年,多次与省市级课题研究,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均取得过研究成绩。

  (2)本课师组为学习型团体,成员们勤于学习,乐于研究,团结协作,业务能力很强。

  (3)本课题组围绕课题已开展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搜集了大量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做了充分的、务实的调研工作。

  (4)本课题能自筹研究经费,保障研究时间。

  篇十一: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养成良好地饮食、进餐行为习惯,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使幼儿在家中养成许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导致很多幼儿对进餐不感兴趣,有时甚至表现为厌恶,进餐时思想分散,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将饭菜含在嘴中不咽下去,咀嚼吞咽慢,有时还故意将饭菜呕吐在碗内。有的幼儿是边吃饭,边跑,边玩,有许多幼儿有严重的挑食现象。我们曾观察过,初入园时能愉快独立进餐的幼儿大约只有15%。有的幼儿虽然会自己吃,但习惯不好,满桌满地都是饭粒、菜汤,在进餐速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幼儿挑食现象也较普遍。长此以往,将使幼儿身体得不到基本的营养保证,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使幼儿失去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以后纠正起来更加不易。不良的进餐行为还会使幼儿表现出素质低下的外在表现,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觉得幼儿的进餐现状迫切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进餐行为的补偿性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小一幼儿(30人)和小二班幼儿(30人),其中小一班为实验班、小二班为对照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小班幼儿进餐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餐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进餐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进餐礼仪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幼儿进餐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进餐行为习惯。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四、研究的步骤

  20xx年2月-3月,对小班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前期测评,分析不良进餐习惯形成的原因。

  20xx年4月,收集小班幼儿体检结果,调查分析幼儿身体状况与进餐习惯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理论学习,调整课题实施方案,商讨制定适合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培养计划。

  20xx年5月,通过一日生活基本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行为。

  20xx年6月,对幼儿在进餐前、进餐中、进餐后出现的不良行为礼仪进行记录,并分析形成这一系列不良礼仪的原因。

  20xx年7月初,以论文的形式结题。

  五、人员的分工

  张珺负责撰写开题报告和课题结题,姚秧秧、蔡飞燕负责收集各项资料,刘碧波、何冬梅、林园做好实施方法的验证工作。

  篇十二: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

  当今闻名遐迩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把个案记录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界被公认为最优秀的教育方法。个案记录不是纯粹的活动记录,它的使命是让教师在对每个儿童进行关注时,能更好的遵循新《纲要》的精神,让它更有利于针对每个儿童的教育和对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让教师自主、深入的去寻求掌握观察儿童的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它体现的是被观察对象的一系列发展进程,也体现了教师与幼儿互动、儿童与教师互动、家长与教师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前,上海儿童基金会普陀幼儿园,开始了有关“观察、记录、分析和评价幼儿和幼儿园教育”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研究从加登纳和瑞吉欧的合作研究《让儿童的学习看的见》中获得灵感,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幼儿教育家乔治·富门的指导和帮助。国内外进行丰富的个案研究,如:“幼儿家园行为不一致”的个案研究、“幼儿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幼儿多动行为”的个案研究这些研究让老师看到了“记录”的价值,教给老师记录的方式,从真正意义上指导我们的研究。

  二、课题实施的现实意义

  1、当前,我们在研讨有效教学时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学目标不具体,没有把握教学难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解决难点;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及时反映,灵活驾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备课时备幼儿不充分,对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够了解,活动的组织形式没有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情况估计不足。要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就是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案记录的实践研究促进幼儿园的有效教学,这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现实需要。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应当尊重每个幼儿的自身发展的特色,应当因人而异,在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何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能面对所有的孩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无疑,开展个案研究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个案教育研究能促使教师围绕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反思教育教学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我们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的体现。

  3、我们幼儿园的办学思想——顺天应人、以智启智,这就意味着要贯彻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要遵循以孩子为中心的原则,要有对幼儿快乐学习生活的追求,要让幼儿园成为幼儿幸福生活的乐园。对我们教师而言,要求我们心系幼儿,真心关心幼儿,关注并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从孩子的角度设计和开展活动,要有用智慧启发幼儿智慧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教学技巧。个案研究是贯彻办学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个案研究能加快办学思想建设的步伐,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三、课题实施的理性思考

  1、课题概念的诠释

  ⑴“幼儿”指3—6岁的儿童。(本研究对象指本园在读幼儿)

  ⑵“幼儿个案记录”指各研究者根据本班实际,确定研究对象,对个别或少许几名幼儿的生活、学习过程或现象进行细致和整体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是案例的记录,也可以是连续跟踪的观察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是笔录,也可以是量表统计,还可以摄像、摄影等。

  ⑶“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指对观察记录的幼儿个案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策略,进行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幼儿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相关理论支撑

  ⑴“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理论,瑞吉欧人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这一思想,反对教育在教学中对儿童进行知识的单向灌输,针对传统教育中重心在教师、教材,唯独不在儿童的“无儿童”的现象,提出了“儿童中心”的论点。

  ⑵瑞吉欧教育体系幼儿教育最独特的贡献,就是把“记录”作为教育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琳莲·凯茨认为,瑞吉欧的“记录”为幼儿教育提供的是基本的、同等重要的革新。第一,记录帮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学习;第二,记录是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学校中所获得的经验;第三,记录是教师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使教师了解幼儿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第四,记录提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信息。瑞吉欧教育体系使业内和业外的人士都感到震撼,并为之折服,在很大程度上与瑞吉欧教育体系所建立的丰富“文档”是有关联的。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

  1、研究目标

  总目标:

  通过幼儿个案记录,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具体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整理、准确分析个案,学会从个体到整体的个案研究方法,积累课题研究的经验。

  (2)联系个案记录研究,更有效的开展备课、上课、评课。

  2、研究内容

  (1)个案记录的内容包括个案记录研究对象的确立、如何观察并记录幼儿一日生活、记录的方法、怎样分析记录的内容以及怎样评析记录的过程。

  (2)通过幼儿个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促使教师全方位的备幼儿,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从幼儿角度设计、组织评价教学活动,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3)个案记录促进有效教学。备课时教师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把握重点,掌握突破难点的策略;在课堂中教师及时反映、灵活驾驭;课后教师及时记录分析评价课堂的有价值的研究现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学习古今中外有关个案记录的理论知识以及个案记录的研究方法,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坚持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个案记录的操作策略。

  (3)个案研究法:老师们将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片段或过程真实的记录下来,加上情境分析和反思、感悟,进一步提升形成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观点。这就是个案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各个不同的研究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实践操作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4、研究重点

  (1)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探索影响个别教育的相关因素,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2)积累丰富的个案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3)找出家园合作存在问题,以及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方法。

  5、研究思路设计

  (1)组建一支具有一定实践和研究水平、具有创新精神的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课题研究团队。聘请市、县教科研的专家为课题顾问,对课题的理论支撑、研究方向、总结提升等方面做指导。

  (2)对幼儿个案进行及时的分析、整理,有效的调整教师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6、研究步骤构想

  (1)准备阶段完成选题,选好子课题,确立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制定研究计划。包括:划分工作阶段的程序,确立工作内容,安排工作时间,规定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

  (2)实施阶段课题开题。研究者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工作。按月、按学期进行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分析,定期总结交流。

  (3)总结阶段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价值判断,形成研究报告,并整理相关的论文集。

  五、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

  (1)本课题组核心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从事幼教工作平均为12年,多次与省市级课题研究,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均取得过研究成绩。

  (2)本课师组为学习型团体,成员们勤于学习,乐于研究,团结协作,业务能力很强。

  (3)本课题组围绕课题已开展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搜集了大量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做了充分的、务实的调研工作。

  (4)本课题能自筹研究经费,保障研究时间。

  篇十三: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背景及意义

  美术活动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种。绘画活动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是发展智力和培养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扩大幼儿视野,增进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认知的经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获得绘画技能的同时,陶冶了艺术情操。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名称的解读

  孩子们的艺术发展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更大空间的发展孩子的美术表现力,我们是要仅仅交给孩子如何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还是更重要的教会孩子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与鱼还是授之与渔。我们如何更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地向美术课要质量,从而培养孩子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情趣。幼儿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从不同年龄阶段来说,孩子在美术作品的表达上是我们老师特别应该关注的。给孩子一个想画、敢画、愿意画、并能进行比较欣赏的氛围也是我所探索的领域。美术教学要强调孩子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美术教育更是一门自然学科,我们要为孩子营造感受美的氛围,从而让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所感受的生活之美。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内容

  1、通过美术活动的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让幼儿想画,敢画,愿意画。

  2、在绘画活动中,通过课堂上的引导,观察,模仿,操作,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大胆的表达自己所见所想。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经验,设计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

  4、探索美术绘画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完善幼儿的美术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探讨创造型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来开展的。

  1、前期阶段

  主要是掌握幼儿在各年龄段美术发展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幼儿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了解幼儿对于美术发展的认识。

  2、具体研究阶段

  主要是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点,根据幼儿在该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设计以及有准备的教学,并在每次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记录。

  3、总结阶段

  主要是采取经验总结法,总结各阶段研究的进度,进行改进,同时撰写阶段性的总结报告。

  三、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重点了解幼儿在各年龄段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对美术发展的认知情况。

  2.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搜集幼儿喜欢的美术作品。

  3.各班在绘画方面确定一个班级进行美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尝试性研究。总结出有关前期调查报告、经验论文以及教学案例。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导入,并能跟幼儿一起进行情境的创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幼儿设想的情境进行简笔绘画,培养幼儿兴趣,让游戏贯穿于教学始终。

  2.结合其它学科的教学,让绘画活动不在单一。

  3.撰写专题小结、教学案例、论文。

  (三)第三阶段:整理阶段

  整理相关资料、照片、教案、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教学活动实践的成果照片。

  2.教学方法、反思、论文。

  3.教学活动设计。

  4.课题研究报告

  篇十四: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开展各种幼儿安全自护教育的途径

  1、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增强幼儿安全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由于他们年龄小,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差,同时又缺乏生活经验,在平时玩耍时,他们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因此,日常活动及户外游戏中很容易发生一些事故。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当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应有目的的给孩子讲解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让幼儿知道危险存在。

  2、进行适当的锻炼、磨砺,提高幼儿自护能力。

  曾有专家作过实验,让家养的猫和老鼠呆在一个箱子里,猫不但不捉老鼠,反而与老鼠共同玩耍。原因就是这只猫一直都由主人饲养,没有吃过老鼠、也从没有看见猫吃老鼠,它也经丧失了捉老鼠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裹在层层“爱”的保护罩中的孩子,他们是否也会丧失自我保护的能力?大家知道,孩子受保护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因为突发的、难以预料的事很多,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平常总是被“锁”在“保险箱”里的孩子会不会束手无策?因此,让年幼的孩子适当的锻炼、磨砺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有赖于他们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尤其是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唯有靠充分的体育活动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家园合作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针对现代家庭幼儿溺爱过度的特点,幼儿园教师要注意提醒家长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去做,不要因疼爱而去代替。可以通过家长园地、开家长会、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这些不良行为的弊端,让家长知道:每替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就失去了一次培养孩子发展能力的机会。

  二、选择合适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

  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教育。

  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走人行道,上街走路靠右边,不在马路上踢球、玩滑板车、奔跑、做游戏,不横穿马路等等。

  ②认识常见的交通标记(如红绿灯、人行横道线、禁止行人通行等),并且知道这些交通标记的意义和作用。

  ③帮助幼儿初步形成交通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在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时,可选用一些儿歌、故事和游戏以增加趣味性,也可请交警叔叔来园授课,进行模拟表演,还可利用网络资源(如:中国儿童交通安全网等)。

  2、消防安全教育。

  从以下方面对幼儿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呢?

  ①要让幼儿懂得玩火的危险性。知道如果发生火灾,不仅会损坏财物,还会危及人的生命。

  ②让幼儿掌握简单的自救技能。如教育幼儿一旦发生火灾要马上逃离火灾现场,并及时告诉附近的成人或拨打火警电话119。当发生火灾,自己被烟雾包围时,要用防烟口罩或干、湿毛巾捂住口鼻,并立即趴在地上,在烟雾下面匍匐前进。

  ③可以进行火灾疏散演练。幼儿园可事先确定各班安全疏散的路线,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各个通道,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统一行动,安全疏散,迅速离开火灾现场。教师可在幼儿了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后,开展防火自救演练,让幼儿学习拨打119,尝试简单的应急措施——用床单塞门缝,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赫鼻子尽快逃离现场等。

  ④还可通过多媒体让幼儿观看消防队员灭火情境。向幼儿介绍火灾的形成原因、消防车的作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等。

  3、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饮食安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教育孩子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进必须先吹一吹,以免烫伤;吃鱼时,要把鱼刺挑干净,以免鱼刺卡在喉咙里;进食时不嘻笑打闹,以免食物进入气管等等。

  4、幼儿园玩具安全教育。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是孩子的最爱。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与活动中,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和玩具打交道。因此,对幼儿进行玩具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幼儿玩不同的玩具,应有不同的安全要求。如玩大型玩具滑梯时,要教育幼儿不拥挤,前面的幼儿还没滑到底及离开时,后面的孩子不能往下滑;玩小型玩具积木、串珠、玻璃球时,不能将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伤害等等。

  5、幼儿生活安全教育。

  这一类的安全教育,必须家园配合同步进行。为了孩子的安全,一要教育孩子不随身携带锐利的器具,如小剪刀等。二要教会幼儿认识一些安全标志,特别是一些禁止性的、警示性的标志,知道看见这些标志该怎样做。如禁止攀登、禁止触摸、禁止通行、禁止烟火,注意安全、当心车辆、当心滑跌等等。三要教育他们在运动和游戏时要有秩序,不拥挤推撞;在没有成人看护时,不能从高处往下跳或从低处往上蹦。推门时要推门框,不推玻璃,手不能放在门缝里。告诉幼儿不要爬树、爬墙、爬窗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以防摔伤。四要教育幼儿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跟陌生人走,外出玩耍要告诉大人,教给他们有区别的对待陌生人和熟人的方法。五要教育幼儿,当他独自在家,有陌生人叫门时,不随便开门;不随意开启家中电器,特别是电熨斗、电取暖器等;不玩弄电线与插座;教育幼儿在遇到突然停电等情况时,不慌不乱、不到处跑。不独自玩烟花爆竹。不逗弄蛇、蜈蚣、蝎子、黄蜂、毛毛虫、狗等动物。乘车时不在车上来回走动,手和头不伸出窗外。六要教育他们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不推挤,打雷闪电时不站在大树底下等等。

  篇十五: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形成文明交往习惯。为此,我们在幼教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将文明礼貌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的“语言美”。在文明礼仪众多领域中,礼貌语言是幼儿养成好的文明礼仪、与人接触的前提,因此,文明礼貌语言的养成始终是孩子礼仪教育的重要环节。

  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儿童通过言语这个“外壳”来形成思维的最佳期,因此在幼儿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婴幼儿期的礼貌语言养成教育也成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他们首先获得笼统的或一般的语言思维,然后逐渐分化为较细致而具体的语言思维。因此,在养成教育领域中,礼貌语言的养成教育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值得探索。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幼儿的礼貌语言相对较匮乏,大部分孩子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家庭教育薄弱,一句简单的问好或向父母家人表达爱意都比较困难,而城市幼儿的内向或羞于启齿,也使得在礼貌语言教育方面较为淡薄。即使是重视礼仪教育的人,更多的偏重于养成教育中的行为教育,而忽略了人际交往最基础的工具——礼貌语言,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二、省内外研究现况分析

  关于本课题的内容,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翻阅了各种资料进行调查,发现与幼儿礼貌教育的相关内容比较多,大部分是关于幼儿养成教育的,而针对幼儿礼貌语言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并没有针对性的相关研究。

  河南省嵩县的王闪闪老师提出“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语言美”,要求教师要用亲切动人的礼貌语言,拨动幼儿共鸣的心弦;还要以身作则,让幼儿学有榜样;应该创设良好的环境,巩固礼貌语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文明礼貌教育;最后要加强家园联系,家园共育。

  成珊、李红霞、王景娥老师也做出了《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报告》,发现影响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社会的,他们通过不同的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着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指出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制定了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目标,语言方面:能坚持主动问好,能坚持使用文明用语;行为方面:没有推打拥挤现象、无争抢东西的现象、无随手扔东西的现象、能与同伴一起愉快、友好的玩、能关心帮助同伴;举止方面:无抠鼻子和挤眼睛的现象、无咬指甲的现象。

  我觉得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之上,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对策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课题将立足于教师的教法,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做深入的研究,研究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对策,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礼貌:是指人与人交往中,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并从语言和动作表先出来。其核心是有爱心会关心和尊敬他人。

  2、礼貌语言: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交流成功的必要手段。

  3、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4、对策:本意是指古代应考的人回答皇帝所问关于治国的策略,现多指对付的策略或办法。

  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本课题是从幼儿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让幼儿在养成良好文明礼仪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礼貌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也常常为之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从而使幼儿的礼貌语言得到发展也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在幼儿园实施礼貌语言养成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倾听、表达、阅读、书写能力,更是养成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学校及整个社会将会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及实践价值。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不可能是每一个方面齐头并进的发展,每一个幼儿都可能呈现发展的优势方面,并形成发展领域的不同的组合,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得到发展的同时,各领域在发展水平、速率上又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领域在幼儿整体的发展中相互支撑,协调发展。这就是幼儿的和谐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幼儿和谐发展,充分展现幼儿发展的潜能。根据这一思想,可以完善和重构关于幼儿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和谐发展应该是现代教育评价幼儿的一个重要尺度。

  2、本课题研究主要依据教授的整体构建和谐教学法理论。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游戏习惯。充分依据教材中的典型内容,在幼儿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运用,适当拓展,自觉地把掌握的方法、规律迁移到自己的游戏之中,从而培养幼儿的学习和游戏能力。

  六、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养成符合幼儿心理的文明礼貌语言的习惯。

  课题的研究内容

  1、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提出幼儿园文明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环境设置的研究;

  2、幼儿园文明礼貌语言养成教育活动的设计研究。

  3、幼儿园文明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在日常交往活动中的渗透研究。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期间期采用座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观察法。

  3、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最佳培养策略。

  八、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课题组每位成员认真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不断更新观念,召开座谈会,构建现代生活礼仪养成教育背景下的幼儿礼貌语言教育的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

  第二阶段:研究初期阶段

  1、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对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看法,以利于家园合作开展有效的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写出调查报告。

  2、课题组成员在调研的基础上将所学的新的教法理论注入幼儿活动一日常规,以月为单位,每月一篇教学反思,根据自己课堂上的“亮点”,记录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定期进行研讨,一月一总结。有了理论知识后再用到幼儿活动实践中去,寻找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对策。

  第三阶段:研究中期阶段

  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篇优秀教案,一个优质的半日观摩活动,组内成员观摩、评议,进行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初探。

  第四阶段:研究结题阶段

  整理课题资料,写出研究报告、论文,完成终结性研究报告。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有效推广运用课题研究成果。

  九、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结果名称及形式

  研究报告:《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研究报告》鹿国栋

  论文:《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探究》程丽华

  论文:《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思考与构建》许静

  《如何培养幼儿礼貌用语习惯》、《浅谈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培养》优秀案例汇编刘超霞 王玲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成员分工、经费、管理、现有基础、制度保障等)

  我园有从事教育科研多年的幼教专家做指导,具备一定的研究及指导能力,课题组成员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积累了较多相关经验,都是在幼教一线上工作了多年,经验知识储备丰富的,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我园幼儿及其家长来自社会各层次,对幼儿的教育都很重视、支持、为课题的顺利进行、研究成果的真实、全面提供了人员质量上的保证。

  取得相关研究成果:

  课题组负责人和组成人员潜心于幼儿教育教学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部分课题组成员近年来曾参加过区、市级课题研究,均为课题组骨干力量,现已顺利解题。为此课题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必将推动此课题顺利进行。该课题组成员均为在幼教一线工作了2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储备的中青年教师,曾经多次担任对外观摩课,对幼儿的德育、卫生保健方面有所研究。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1、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1)课题负责人,本科学历,从事幼教多年,发表了多篇论文,热心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精力充沛,积极向上;课题组成员全部由一线的富有朝气的青年教师组成,均为幼教师范毕业,勇于创新,专业知识丰厚,完全可以承担课题专项研究。

  (2)本课题组成员7人,均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且主要是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她们工作积极、进取心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4人,初级职称3人,都是我园的教学骨干,完全可以承担此课题的研究。

  2、课题研究和成员分工。

  ⑴课题主持人:鹿国栋(校长),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各方面工作协调。

  ⑵课题组成员分工

  ①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程丽华

  ②资料搜集人员:许静

  ③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研究的问卷调查:刘超霞 王玲

  ④调查报告分析:程丽华 许静 刘超霞 王玲

  ⑤阶段总结:许静

  3、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等条件:

  (1)我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该课题。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调度会,对在实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地研究解决,以保证实验课题的顺利进行。

  (2)在资料设备及经费保障方面,幼儿园将对课题组给予大力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设备。

  篇十六: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形成文明交往习惯。为此,我们在幼教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将文明礼貌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的“语言美”。在文明礼仪众多领域中,礼貌语言是幼儿养成好的文明礼仪、与人接触的前提,因此,文明礼貌语言的养成始终是孩子礼仪教育的重要环节。

  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儿童通过言语这个“外壳”来形成思维的最佳期,因此在幼儿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婴幼儿期的礼貌语言养成教育也成为《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他们首先获得笼统的或一般的语言思维,然后逐渐分化为较细致而具体的语言思维。因此,在养成教育领域中,礼貌语言的养成教育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值得探索。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幼儿的礼貌语言相对较匮乏,大部分孩子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家庭教育薄弱,一句简单的问好或向父母家人表达爱意都比较困难,而城市幼儿的内向或羞于启齿,也使得在礼貌语言教育方面较为淡薄。即使是重视礼仪教育的人,更多的偏重于养成教育中的行为教育,而忽略了人际交往最基础的工具——礼貌语言,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二、省内外研究现况分析

  关于本课题的内容,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翻阅了各种资料进行调查,发现与幼儿礼貌教育的相关内容比较多,大部分是关于幼儿养成教育的,而针对幼儿礼貌语言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并没有针对性的相关研究。

  河南省嵩县的王闪闪老师提出“加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幼儿语言美”,要求教师要用亲切动人的礼貌语言,拨动幼儿共鸣的心弦;还要以身作则,让幼儿学有榜样;应该创设良好的环境,巩固礼貌语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文明礼貌教育;最后要加强家园联系,家园共育。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礼貌:是指人与人交往中,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并从语言和动作表先出来。其核心是有爱心会关心和尊敬他人。

  2、礼貌语言: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交流成功的必要手段。

  3、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4、对策:本意是指古代应考的人回答皇帝所问关于治国的策略,现多指对付的策略或办法。

  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本课题是从幼儿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让幼儿在养成良好文明礼仪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礼貌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也常常为之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从而使幼儿的礼貌语言得到发展也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在幼儿园实施礼貌语言养成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倾听、表达、阅读、书写能力,更是养成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学校及整个社会将会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及实践价值。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不可能是每一个方面齐头并进的发展,每一个幼儿都可能呈现发展的优势方面,并形成发展领域的不同的组合,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得到发展的同时,各领域在发展水平、速率上又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领域在幼儿整体的发展中相互支撑,协调发展。这就是幼儿的和谐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幼儿和谐发展,充分展现幼儿发展的潜能。根据这一思想,可以完善和重构关于幼儿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和谐发展应该是现代教育评价幼儿的一个重要尺度。

  2、本课题研究主要依据教授的整体构建和谐教学法理论。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思想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游戏习惯。充分依据教材中的典型内容,在幼儿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运用,适当拓展,自觉地把掌握的方法、规律迁移到自己的游戏之中,从而培养幼儿的学习和游戏能力。

  六、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养成符合幼儿心理的文明礼貌语言的习惯。

  课题的研究内容

  1、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提出幼儿园文明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环境设置的研究;

  2、幼儿园文明礼貌语言养成教育活动的设计研究。

  3、幼儿园文明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在日常交往活动中的渗透研究。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期间期采用座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观察法。

  3、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修正,探索最佳培养策略。

  八、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__.10—20__.12)

  课题组每位成员认真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不断更新观念,召开座谈会,构建现代生活礼仪养成教育背景下的幼儿礼貌语言教育的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

  第二阶段:研究初期阶段(20__.1—20__.4)

  1、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对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看法,以利于家园合作开展有效的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写出调查报告。

  2、课题组成员在调研的基础上将所学的新的教法理论注入幼儿活动一日常规,以月为单位,每月一篇教学反思,根据自己课堂上的“亮点”,记录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定期进行研讨,一月一总结。有了理论知识后再用到幼儿活动实践中去,寻找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对策。

  第三阶段:研究中期阶段(20__.4—20__.7)

  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一篇优秀教案,一个优质的半日观摩活动,组内成员观摩、评议,进行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初探。

  第四阶段:研究结题阶段(20__.8—20__.10)

  整理课题资料,写出研究报告、论文,完成终结性研究报告。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有效推广运用课题研究成果。

  九、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结果名称及形式

  研究报告:《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研究报告》鹿国栋

  论文:《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的探究》程丽华

  论文:《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的思考与构建》许静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成员分工、经费、管理、现有基础、制度保障等)

  我园有从事教育科研多年的幼教专家做指导,具备一定的研究及指导能力,课题组成员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积累了较多相关经验,都是在幼教一线上工作了多年,经验知识储备丰富的,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师,我园幼儿及其家长来自社会各层次,对幼儿的教育都很重视、支持、为课题的顺利进行、研究成果的真实、全面提供了人员质量上的保证。

  取得相关研究成果:

  课题组负责人和组成人员潜心于幼儿教育教学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部分课题组成员近年来曾参加过区、市级课题研究,均为课题组骨干力量,现已顺利解题。为此课题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必将推动此课题顺利进行。该课题组成员均为在幼教一线工作了2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储备的中青年教师,曾经多次担任对外观摩课,对幼儿的德育、卫生保健方面有所研究。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1、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1)课题负责人,本科学历,从事幼教多年,发表了多篇论文,热心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精力充沛,积极向上;课题组成员全部由一线的富有朝气的青年教师组成,均为幼教师范毕业,勇于创新,专业知识丰厚,完全可以承担课题专项研究。

  (2)本课题组成员7人,均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且主要是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她们工作积极、进取心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4人,初级职称3人,都是我园的教学骨干,完全可以承担此课题的研究。

  2、课题研究和成员分工。

  ⑴课题主持人:鹿国栋(校长),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各方面工作协调。

  ⑵课题组成员分工

  ①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程丽华

  ②资料搜集人员:许静

  ③幼儿礼貌语言养成教育对策研究的问卷调查:刘超霞王玲

  ④调查报告分析:程丽华许静刘超霞王玲

  ⑤阶段总结:许静

  3、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等条件:

  (1)我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该课题。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调度会,对在实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地研究解决,以保证实验课题的顺利进行。

  (2)在资料设备及经费保障方面,幼儿园将对课题组给予大力的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设备。

  十一、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基[20__]20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赵忠心.加强孩子的礼仪教育[M].浙江:浙江教育报社,1996

  [3]李生兰.幼儿品德教育过程的优化[M].浙江:浙江教育报社,1996

  [4]刘电芝.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__

  篇十七: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特别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品质由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其中,学习习惯是核心要素之一,是极其重要的效能因素。

  根据我们的前期调查和访谈发现,很多家长对于什么是幼儿的学习、幼儿早期该学习什么、该如何学习等问题还存在一些误区。如谈到幼儿学习,很多家长就很自然地联想到认字、写字、做算术等,习惯性地认为学习就是拿着书本竖着耳朵听讲、拿着笔反复地练习等学业活动,这是把幼儿学习功利化了,也是幼教“小学化”的根源,违背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让其伤在了起跑线上。生活是幼儿重要的学习内容,其中所表现出的习惯就是学习习惯,与日后正规性学习密切相关。如孩子画画时握笔的习惯与日后书写及实验操作有关联;一味地乱涂乱画会与日后做事毛躁有关联等。因此,更新家长教育观念,顺应儿童的天性,自觉抵制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小学化”做法,关注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必要。

  2、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根据教师们的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大班的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在倾听教师和同伴讲话时,喜欢插话,似听非听,眼睛乱看,三心二意,不把话听完就跑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非常不利。墨子的“染丝说”,即“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足见最初的浸染十分重要,而目前很多人都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放在小学阶段,其实,应该越小越好。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一出生甚至一形成就已经在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利或弊的熏陶和作用,一旦养成不良习惯要想纠偏难度很大。

  3、幼儿生活与学习方式的需要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吃喝拉撒睡都是学习,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其基本活动,也是其学习方式,游戏就是学习。生活、游戏与学习,关系密切,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孩子这一特殊的学习方式说明,加强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4、现代公民素养养成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曾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你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即忘不掉的就是素质,什么是忘不掉的?是习惯。好习惯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本课题正是实践着“教育就是要养成好习惯”的教育思想,根据幼儿现有学习习惯的状况,积极探索一套合理和有效的养成策略。

  (1)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通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生活和学习的幸福指数。

  (2)有助于形成现代公民素质。良好的现代公民素养体现在个人的修养上,而修养通常来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幼儿形成现代的公民素质。在幼儿园的养成教育中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有其研究存在的价值。从习惯入手,努力提高个人现代的公民素质,是推进学校现代化公民教育的首要任务。

  (3)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抓住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顺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正确把握幼儿生活、游戏与学习之间相互交叉、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用有效的策略和充满智慧的爱去呵护幼儿的快乐童年。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现状

  据文献显示,20xx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学习品质”作为单独的领域纳入儿童的学习标准中,“学习品质”已成为世界性教育评价发展的新动向。

  基于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及其对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已备受我国诸多教育者所关注,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著作等。但侧重点都是基于中小学生的,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存在诸多的不合适。

  目前,很多幼教工作者对幼儿阶段的学习习惯养成也多有尝试,但明显带有小学生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所借鉴的是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经验,将幼儿的学习习惯还是局限于看书写字等,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另一方面,将幼儿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割裂开来,忽略了生活即是其学习内容、游戏即是其学习方式等一些幼儿期所特有的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顺应儿童年龄特点,避免内容形式的片面化、方法策略的小学化;在借鉴、吸收与利用的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提炼出适合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仍具有必要性。

  我园前期进行了省级教研科学规划课题《5~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并于20xx年4月顺利结题。通过近三年的研究,我园凝练出的“6+2”策略,即“六个相结合,两个相一致”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幼儿的学习习惯很多在中、小班就有所体现,如:幼儿正确拿勺子吃饭的习惯和他以后那笔的姿势就有很大的关系等等。因此我园将本次子课题研究确定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实践研究》。力求借助国家级课题课题研究的平台,进一步促进提升。我们将原来课题研究的幼儿年龄段从5~6岁延伸到3~6岁,并计划将原有的研究成果(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让6+2策略更加精炼、更具操作性,同时找到更多适合3~6岁幼儿习惯养成的好方法、好策略,去实施推广。

  三、理论依据:

  据文献显示,20xx年到20xx年4月,美国的《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从只有8个州到27个州都将“学习品质”作为单独的领域进行呈现,数量已占到所有52个州的一半还多。可见“学习品质”在美国已越来越得到学前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认同。

  基于学习习惯是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及其对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已备受我国诸多教育者所关注,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的“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著作等。而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指南》中都明确指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在幼儿园开展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有其研究的理论意义。

  四、概念界定

  幼儿学习习惯,是指幼儿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自然地、经常性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而逐渐养成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形成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型,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素养与学习能力。

  一方面,幼儿是在一日生活中不断获得学习与发展的经验,体会生命的意义,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幼儿学习习惯中自然融合着生活习惯,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另外一方面,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是学习,即使是集体教学活动也是以游戏为主要方式的进行,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幼儿的学习习惯包含着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两个方面的习惯,如生活活动中的“三姿习惯”(如坐、立、行);游戏活动中“学的习惯”(如倾听、阅读、说话等)、“思的习惯”(如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等)、“做的习惯”(如专注度、按要求做事、自控等)、“写的习惯”(如爱护书本、保护眼睛、对图画和符号感兴趣、写画姿势、握笔和运笔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在调查研究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的基础上,梳理各年龄阶段幼儿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解产生的原因,在吸取借鉴中小学实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有效方法以及一些家庭好方法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学习规律,抓住重点要素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等,提出有一定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为广大教师和家长开展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访问,开展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影响因素的探究围绕关键指标,调查、分析影响学习习惯养成的各种因素,以便发挥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因素。

  2、抓住重点,开展3-6岁幼儿学习习惯关键要素及其具体表征的研究。

  3、聚焦一日活动,开展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基于对3-6岁学习习惯中各种关键要素及其具体表征的把握,聚焦一日活动中的生活和游戏各环节,立足全体,关注个体,积极探索3-6岁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师们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以解决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这一实际问题为目的,针对日常教育活动中和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在其过程中,我们既是一种实践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思和研究过程,努力实现研究与实践的融合、行动与思考的统一、反思与改进的结合,努力用专业的视角来观察、内省并改进在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的教育实践。

  2、调查法。

  在采用行动研究法的同时,我们还辅以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家长的调查、访谈,对幼儿的跟进式观察,为策略的形成获取真实的数据和原始的基础性资料。

  3、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等多种渠道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依据与资料,最大限度地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撑,把握研究方向。通过文献分析,为课题实施提供素材和依据。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围绕选题、开题完成三项工作。一是选择子课题,拟定开题报告,做好课题开题的论证工作;二是查询、收集、学习、分享相关文献资料,提升课题组成员理论水平,提高认同感;三是分工合作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阶段性研究计划以及各小组工作计划,做好开题工作。

  2、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在观察、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分析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习惯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策略并结合幼儿日常的生活、游戏,在实践中研究、验证。围绕这一目标,本阶段将做好六项工作:一是设计观察记录表,分别做好实验班、对照班幼儿前期学习习惯的分析;二是召开课题实验班家长会,开展家长问卷调查;三是各年级组依托我园现有的课题研究成果,深入开展跟进式观察、分析和探索活动,捕捉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实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和调整策略,探索、完善科学的养成策略;四是各年级组按学年形成阶段性报告;五是每学期组织一次分享交流活动;六是在一定范围内召开研讨会,努力发挥研究成果的辐射作用。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2—20xx年5月)

  围绕结题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完成课题组的结题报告以及各小组的工作总结;二是完成多形式课题成果的展示(文本和音像)等。

  九、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一)课题研究人员结构合理

  本课题研究人员按组织要求,园长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既有干劲足、创新意识强的年轻教师,又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知识经验和年龄结构都十分有利于课题的深入开展。

  课题负责人是合肥市双岗幼儿园园长王俐同志。曾经独立负责完成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有较强的组织、研究和协调能力。她曾担任幼儿园业务主任,管理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16年,先后参与过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省级课题《幼儿素质教育研究》、市级课题《幼儿园学科创新教学研究》等多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并担任课题主要负责人,目前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其中省级课题《幼儿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被专家组评为省优秀研究项目。今年4月底又顺利完成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6岁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策略研究》的结题鉴定,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成果受到鉴定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其撰写的20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教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并多篇发表;个人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学陈师陈”先进个人、合肥市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合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此外,带领教师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探索与研究,活动经验先后在全省、市一类园园长联谊会、长丰县、庐阳区等相关培训会上作专题介绍,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基础和能力。

  课题具体分管人是幼儿园业务园长陶茜。管理幼儿园后勤及教育教学工作9年,参与过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撰写的课题论文《浅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几点偏差》获国家级二等奖。个人撰写的其他论文也多次获国家级、省、市教科研成果奖。先后被评为庐阳区“教坛新星”、庐阳区“骨干教师”称号。带领教师积极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探索与研究,牵头进行的“关注幼儿有效教育”“幼儿研究性游戏研讨”等专题、活动经验在省级、市级、庐阳区幼教年会、专题研讨会上进行汇报。

  课题研究按年龄段分成三个小组,各年级组长担任课题小组负责人,各年级组教师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在幼儿一日活动及游戏中学习习惯的养成策略进行研究,收集典型案例并进行分析研讨、总结;课题组成员都是怀着对幼教事业的一份热爱,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份责任,积极踊跃参加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全体课题成员共39人,其中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34人,课题组成员中还有合肥市骨干教师3人,庐阳区骨干教师4人,教学能手5人,其中11人曾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大多数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经验,对本课题的展开和深入将提供充足的案例。

  为了保证课题深入、扎实地开展,幼儿园将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策划、组织、协调课题研究的整体安排、具体实施。

  组长:王俐(园长)

  副组长:陶茜(业务园长)、郑晓翠(后勤园长)

  组员:徐莹莹(教研组长)、张庆云(教研组长)、杨眉(小班年级组组长)、赵悦(中班年级组组长)、方艳(大班年级组组长)

  (二)专家指导到位

  本课题将力争继续得到省课题研究专家徐晓虹老师,合肥市课题研究专家李卫文主任、方惠老师以及庐阳区教体局许新国副局长、方明惠老师的专业理论指导。同时,还继续特聘省教育科学院幼教教研员汪秋萍老师以及合肥市教育局幼教教研员曹亦兵两位幼教专家作为专家团队,进行具体的课题指导。

  (三)经费估算

  本课题研究经费将由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合肥市双岗幼儿园共同承担,经费可以得以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将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及研究论文集、策略养成活动设计方案、成果汇报展示会等。

  篇十八: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抱着或爷爷奶奶背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老人、两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时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全自动化”的环境。如此这般,父母辛苦,幼儿受害,害在何处?

  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交往能力受到影响。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

  近年来,从习惯入手来研究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xx年10月2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17个省共316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本课题根据我园实际情况,着重于针对3-5周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现在的孩子因家长的过于溺爱,老人带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家父母包办的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幼儿是在生活中获取经验、适应环境、形成习惯的,所以我们不光注重研究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更着力探索为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从而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三、概念的界定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和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等。

  本课题着重于针对我园3-5周岁在园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和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相关内容。

  2.《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五、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让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使之具有独立生活、自觉安排个人生活的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具体目标是:

  1.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

  2.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3.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同时注重家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共同做好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工作。

  六、研究的内容

  1.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

  2.如何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如何将本课题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一定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方法,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七、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东新明珠幼儿园20xx年在园的幼儿。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谈话法和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

  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幼儿生活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

  行为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或特殊表现的某个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谈话法:采取教师和幼儿面对面、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谈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共同配合与协作,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

  八、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5月)

  1.制定研究计划,确定参加研究的人员。

  2.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内容。

  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

  4.了解幼儿园和家长目前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篇十九: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研究》课题已延安由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审定,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立项为延安市基础教育教学教学研究20xx—20xx年度微型课题。课题研究时间自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研究周期为半年。

  课题《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是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相信经过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良好非常的实验效果。本人已将各项工作准备就绪,选定本园大2班(桃子班)为实验班,实施研究课题。

  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研究背景: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享受到的是过多的爱与呵护。他们具有与别人和睦相处的良好愿望,但是却在交往中缺少:谦恭的态度,彬彬有礼的举止,礼貌的言论,对别人不能做到尊重和体谅。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并思考运用何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更好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无疑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实践,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幼儿园的礼仪教育研究起步较晚,本园今年在大班开始增设“礼仪教育”活动,在幼儿礼仪的培养与实践方面初步开始实施与研究,但如何让幼儿真正的对礼仪产生兴趣,从而爱上礼仪,能坚持使用礼仪,还需要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本课题正是在我园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注意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儿童未来的长远效应,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其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重视对幼儿独立、自制、专著、秩序、合作等品质的培养更为重要。特别是在我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性行为养成教育,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实需要,选取了幼儿园基本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家庭礼仪和节日礼仪为礼仪教育活动,在以上活动中,渗透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家园逐步把幼儿培养成会与人合作共事、会讲文明话、会办文明事、能做文明小公民的文明儿童。

  本课题研究拟以本园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幼儿园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园本资源,运用“智趣”化的教育方式,开展对幼儿的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包括幼儿的在园礼仪、基本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家庭礼仪的研究,在提高实验班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基础上,推动本幼儿园的礼仪教育。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整合《纲要》五大领域中有关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幼儿发展为本,初步探索大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的实效性。

  (2)通过实验班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待人方式、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尊、自爱的个性品质和文明习惯。

  (3)通过对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促进幼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园风;

  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社会公共场合的文明礼仪现状。一是基本礼仪教育,包括着装、爱护眼睛等;二是家庭礼仪教育,包括做客待客礼仪;三是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外用餐、游园、交通规则等礼仪;四是节日礼仪,包括“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母亲父亲节等礼仪。

  2、探索大班阶段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将幼儿学礼、知礼、懂礼、用礼逐步展开,使幼儿在园内学礼、生活中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做礼仪小标兵。

  三、研究方法、研究措施、研究步骤、研究成果

  (一)研究方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塑造幼儿文明的行为,陶冶幼儿积极的情感,提高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幼儿园到家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发展奠定基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二是主体性原则。三是渗透性原则。四是实践性原则。五是自律的原则。六是真诚的原则。

  1、文献法。通过文献查询了解当前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来明确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教育意识以及礼仪教育在家长中进行的程度,还有幼儿是否具有文明礼仪的意识。

  3、观察访谈法。通过观察和访谈针对目前幼儿园礼仪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4、行为练习法。将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相结合,重在实践练习。

  (二)研究措施:

  为了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将落实以下措施:

  (1)注重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2)创建环境,营造氛围

  (3)科学指导,及时检查,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做好班级礼仪指导;其次,随时检查,及时改进;最后,注重个案分析,总结教育经验。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开展“行礼仪,说文明话”的活动、开展“小手牵大手”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开展“我为社区献力量”活动、开展“探索型主题教学”活动。

  (三)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从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半年)分三个阶段进行扎实有效地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20xx年01月—20xx年02月准备阶段: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20xx年03月-20xx年04实施阶段:分析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研究活动(教师礼仪教育培训、幼儿礼仪教育讲座、礼仪教育交流研讨课、课题小结等)。

  第三阶段:20xx年05—20xx年06总结与结题阶段:提出结题申请,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接受专家组验收。。

  (四)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实践,预计最后形成的成果与成果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文明礼仪活动文字资料。

  2、图片资料。

  3、撰写研究成果报告。

  篇二十: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一日生活常规落实幼儿安全教育》

  二、问题提出

  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全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良好常规的建立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石,是班级安全的保障,更关系到幼儿的成长、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未来,关注社会的主体——孩子们。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强烈地意识到社会赋予我们更高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我们承载着创优质高效幼儿教育的重任。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常规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细节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也充分强调了加强孩子“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地教育环境。习惯的培养虽已不是新的问题,但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并进行研究。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结合我园在常规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园决定开展“一日常规落实幼儿安全教育”的课题研究。

  三、研究设想

  在选定课题后,我们召开研究小组会议,帮助小组成员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同时确定了以下活动设想:

  (一)准备阶段(20__年03月)

  1、了解幼儿园班级常规现状;

  2、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结合本园实际确定课题内容;

  3、根据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计划,明确人员分工。

  (二)研究阶段(20__年04月-05月)

  1、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一日常规要求》,结合一日活动各环节,查找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开展研究。

  2、通过座谈、调查、跟班、检查记录等形式,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3、收集相关材料、阶段小结。

  (三)阶段小结(20__年06月-07月)

  做好小结工作,整理资料。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精选2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电子商务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毕业实习报告模板机械类实习报告模板旅游专业实习报告,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