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策划方案 > 详情页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作者:阿斯兰2024-08-21 12:36:01

导读:第一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推荐2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

  3、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以前,我们也学过几篇,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1、下面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揠苗助长》,看它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齐读。

  3、释题:理解助、长、揠。

  4、听故事。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字音读准,不要多字少字;

  (2)边读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检查初读情况,认读生字。

  3、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其它同学思考三个问题,在书上划下有关词句。

  (1)那个人为什么帮助禾苗长高?

  (2)他是怎样帮助禾苗长高的?

  (3)帮助长高的.结果怎样?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理解:巴望。

  (3)思考:为什么那个人觉得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4)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非常着急?

  (5)指导朗读,体会那个人着急、渴望的心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2)理解:筋疲力尽。

  (3)指导朗读,体会他高兴的心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

  (2)禾苗为什么没和长高,反而都枯死了?

  (3)教师演示。

  (四)、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学生表演,再现课文。

  2、揭示寓意:《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否则就要把事情弄糟。

  3、指名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

  4、看板书,指导背诵。

  四、板书:

  揠苗助长

  巴望长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都枯死了

  第二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二、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

  2、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

  3、看着这些浪花,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好吗?(生自由读)

  3、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已经把这几个词拼熟了,读会了。(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这些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吗?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5、掌握了这些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更流利了。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不过这次的朗读老师还有个要求。(出示朗读要求:在这3个孩子眼里,一束束浪花像什么呢?请用铅笔把有关的句子划出来)

  6、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摩孩子的小脚丫。

  7、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几句话,等会选一束你最喜欢的小浪花读给大家听。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浪花的美丽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1、老师想先选一束我最喜欢的浪花送给大家。

  2、因为老师很喜欢这束爱提问题的小浪花,同样也喜欢爱提问题、认真学习的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吗?

  3、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听见无数的浪花都争着跑过来用它们特有的语言在提问呢!我们也来模仿一下小浪花的声音好吗?(生模仿)我还想听听浪花由远而近的声音,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指导朗读哗哗)

  4、看老师手势分组朗读,读出浪花由远到近,一浪接一浪的感觉。

  5、让我们开开心心地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读吧!

  过渡:下面老师想听你们来读,选一束你最喜欢的浪花吧!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

  (二)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1、一起读读这句话。

  2、连天涯说明什么呢?形容什么也能用连天涯呢?(沙漠、草原)能通过朗读把连天涯的感觉读出来吗?

  3、其实,在这一束束的浪花里,还包含着一个孩子美好的愿望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孩子的愿望。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为什么让海水变淡水?(因为我们地球上的淡水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海水变淡水,庄稼就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吸取,那时庄稼会长得更加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农民伯伯也会有更大的丰收。)

  5、这个孩子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浪花听了可高兴了,不住地欢叫着(引读哗哗)能把浪花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6、这个孩子想着想着,眼里一束束的.浪花仿佛变成了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一大片一大片,一直连到了天涯。让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句话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7、谁愿意带上孩子美好的愿望来读这一节。(指名读女生读)

  (三)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1、为什么喜欢这束浪花呢?

  2、让我们来看看万马奔腾的场面吧!(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哪个小朋友能读出万马奔腾的气势呢?(刚才_x读得很好,但老师怎么听都只是一匹马在奔跑啊。谁来出出主意,怎样读才能有万马奔腾的气势呢?)

  4、生齐读。

  5、在这束气势澎湃的浪花里又藏着孩子怎样的愿望呢?谁来替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出示句子)

  6、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勇敢、敢于冒险、自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探险、戏、黑鲨)我们勇敢地来读读这句话吧!

  7、这个戏字也道出了孩子心底另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有一天动物和人类也能像朋友一样一起友好地玩耍。

  8、让我们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和万马奔腾的气势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1、自由读读这句话,你脑中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2、这里的金疙瘩指什么呢?(其实海底就像一个金库,等着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去开启,那里不仅有许多的鱼类,藻类,还有石油,天然气、煤像这里的金疙瘩就是指海里无穷无尽的资源。)

  3、听了孩子的愿望,海浪也和人们一起来欢庆,听,它又一次唱起了欢快的歌(出示哗哗)

  4、请喜欢这些浪花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五)一束束浪花像小手

  1、你觉得这是一束怎样的小浪花?(温柔)从哪里看出来的?(抚摩)

  2、请女生一起来当当温柔的小浪花吧!(指导朗读)

  四、感受比喻的美

  1、(再次出示5句话)读一读,说说你发现这5句话有什么特点?(比喻句)它们分别把浪花比作什么?

  2、是啊,用了比喻,浪花在我们眼里就更可爱,更美丽了。

  五、有感情朗读,再次感受浪花的美和孩子愿望的美好

  千资百态的浪花,多么美好;三个孩子的愿望,多么美好。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浪花,再来听听这些孩子美好的愿望吧。(伴乐有感情朗读整首诗)

  六、拓展

  1、老师很想知道在我们班小朋友的眼里,浪花又像什么呢?谁来说说?(出示句式:一束束浪花像,)

  2、看着这些浪花,相信每个小朋友的心中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吗?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信封上,让海鸥把你的愿望捎给浪花,带给大海。

  第三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根据本学期区英语教研室工作安排,10月22日我校将与宝塔、淳溪小学三校进行协作区交流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展示一节精彩的英语课,同时结合我校英语教研组的计划,决定举行英语四年级新教材对话板块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体英语教师。

  二、活动内容与方式:

  1、主要针对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Unit5Ournewhome内容进行设计,课型为对话教学:Storytime,1课时内容。

  2、参赛教学设计以Word文档为主,辅助教学PPT课件内容。具体包含内容参见附件。

  3、格式要求:⑴所有参赛教学设计须采用统一的“教学设计模板”(见附件),提交纸质稿和电子稿(Word文档文件及辅助电子课件);⑵页面设置请使用A4纸,行距为20磅,正文用五号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五号字体。

  4、10月8—9日用压缩文件形式将参赛作品发送给教研组长,邮箱:@163。

  5、10月10日进行现场教学设计展示评比活动,每位参赛老师根据PPT课件阐述各自教学设计。请各位英语教师及时安排好课务,准时参加活动。

  三、活动要求:

  1、教案的编写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符合英语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多个维度全面考虑;教学方法应注重学法的指导,激励评价;教学过程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重视组织学生自主、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交流,评价。

  2、参赛教学设计须为作者本人原创,严禁抄袭,如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必须标明出处。凡发现有雷同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3、评审由全体英语老师共同参与互评,并要求经验丰富的李玉堂老师进行点评指导。评审组坚持公开、公正,本次评选设定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附件:

  参赛作品基本信息

  作者姓名学校

  设计主题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设计(注意:每一教学步骤后要说明设计意图) 步骤1:

  设计意图:

  步骤2:

  设计意图:

  步骤3:

  设计意图

  5、教学板书设计

  6、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篇第一部分:教学模式设计与解读

  教学模式名称: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科:语文姓名: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模板

  说明: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导入、讲授、评价等环节。应该把同一主题的三个环节部分进行有效设计。作者信息

  NO、1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NO、2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说明:在这一步里,请将你在该环节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呈现在下表中。在“评价工具”一栏中,除量规外,其他均需信息技术的支持(请具体说明如何利用

  第三步:技术支持的教学设计反思

  NO、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设计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说明:请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一至两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设计,在表格呈现您设计此项评价的目的、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注:两个评

  第四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定义,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掌握菱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理2,井能用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4.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菱形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能力.

  5.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

  2.难点:把菱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综合应用.

  三、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透影胶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用投影仪打出)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矩形中对角线与大边的夹角为36°,求小边所对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

  3.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把较长的边分成5cm、3cm,求矩形的周长。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这时可将事先按课本中图4-33做成的一个短边也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4-39,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引出菱形概念.

  (三)讲解新课

  1.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

  (1)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相等.

  2.菱形的性质:

  教师强调,菱形既然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也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特殊性质.

  下面研究菱形的性质:

  师:同学们根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让学生们讨论,并引导学生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分析).

  生:因为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由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引导学生完成定理的规范证明.

  师:观察图4-40,菱形ABCD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生:全等.

  师: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生: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一半.

  师:如果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a、b,则菱形的面积为什么?

  教师指出当不易求出对角线长时,就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计算菱形面积.

  例2 已知:如图4-4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

  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引导学生用菱形定义来判定.

  例3 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BAD=1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图4-42,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积.

  (2)还可以引导学生求出△ABC一边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

  小结:(打出投影)

  1.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2.菱形性质:

  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特有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

  (四)练习

  教材P.153中1、2、3.

  (五)作业

  教材P.160中6、7、8;P.192中10.

  第五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 区域活动内容:

  班级区域活动名称: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

  公共区域活动名称:娃娃家、建构区、小餐馆、小医院、美发屋、小超市。

  二、 区域活动创设背景:

  小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是结合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同伴之间的交流较少,语言交往能力,普通话以及自制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薄弱,思维比较有局限的年龄特点,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兼顾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而创设的。本次区域活动我们小班组以“能干的小手”为主题,计划每班开放四个区域——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

  三、 区域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自主地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由地玩耍;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3、鼓励幼儿能够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探索游戏中的乐趣。

  4、活动结束能将材料放回原处,在老师的提示下整理场地。

  四、区域活动设置以及材料准备:

  班级区域: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生活区

  (一)阅读区: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看书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养成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材料投放:各种幼儿图书、各种蔬菜水果卡片图、小白兔、小红帽等一系列的`故事书,点读笔。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能够掌握正确的拿书的方法,能一页一页地翻,告诉幼儿看书的时候不能大声讲话影响别的小朋友看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美工区

  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2、 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会自由地涂鸦和进行简单的粘贴。

  3、 尝试用小手大胆地撕纸和团纸。

  4、 学会用橡皮泥搓圆的技能。

  5、 知道做完手工之后要把东西收拾整齐。

  材料投放:橡皮泥、旧报纸、印泥(手指点画)、涂鸦地KT板、发型设计。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如何把橡皮泥搓圆;怎样将纸撕成细条。

  (三)益智区

  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会区分常见的颜色。(红色、黄色、绿色等)

  2.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练习排序,学会简单的排序。

  材料投放:不同颜色的毛根、简单的图形、玩具配对、穿珠(不同颜色、形状)、毛毛虫排序(每个班图案不一样)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穿珠游戏,能随意穿成项链、手链,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四)生活区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扣纽扣、拉拉链。

  2. 学会穿脱衣裤,学习叠衣裤的正确方法。

  3. 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材料投放:纽扣拉链(每个班5套)、若干套衣裤、剪毛根、切水果

  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叠衣裤的正确方法,学会扣纽扣、拉拉链。

  第六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习目标:

  1、感受书籍在我们生活、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巨大。

  2、学习作者用对比的方式展示书的神奇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这首诗。

  学习要求:

  1、在对诗歌的诵读中感受到书的神奇。

  2、学习作者的'写法,试仿写一节。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到书对人类的神奇作用。仿写诗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说说和书有关的名言名句。

  2、从这些话语中,你能够认识到什么?

  3、小结,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把握内容。

  1、师范读诗歌。

  2、生试读通课文。

  3、交流评议朗读情况。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朗读这首诗歌?

  三、读中明理,掌握写法。

  1、点生通读全诗。

  2、为什么作者为用“神奇”二字来形容“书”?

  3、课文中用了哪些事物和书作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仿照前两段的写法再写一节,抒发你对书的感情。

  5、交流,评议。

  四、全文总结。

  五、课堂作业

  1、练习生字。

  2、背诵诗歌。

  第七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故事设疑,提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小偷潜人了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刀片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展览馆内顿时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小偷抓住了。同学们,故事讲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新型玻璃都有哪些名称?

  ⑵ 具有什么特点?

  ⑶ 有哪些用途?……

  4、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 可用什么办法解决?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更能激发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自主读文、解决疑难

  1、自主读全文,可边读边划。

  2、交流学习结果,用投影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五种新型玻璃。

  三、默读存疑,读议解疑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

  2、把不懂的问题标注出来。

  3、反馈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像,说说这种玻璃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感情朗读: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独特感受来朗读课文,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5、总结学法:

  ⑴ 读课文,思考问题,标出不懂的问题。

  ⑵ 交流思考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 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课文。

  四、提出问题,合作释疑

  1、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2、每小组先派一人汇报,说说读懂了什么,还存在哪些疑难。

  3、同学合作,互助解疑。

  4、个性化表达:可以合作读,小组内竞赛读,也可以与其他小组比赛读。

  五、独立运用,还原生活

  1、用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的方法,独立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2、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完成下面的作业—说一说,演一演:

  ⑴ 以“我是一块变色玻璃”为开头说一段话。

  ⑵ 以推销员的身份到建材商店推销产品。

  ⑶ 以“街头商贩”的身份卖玻璃。

  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大课堂。

  六、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同学们,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去发明更多的'新型玻璃,提高生活质量。

  七、表达心愿,自主作业

  1、向家人及朋友谈谈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课外延伸:

  转换角色成为顾客,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以书面形式向厂家提出具体的要求或提供市场信息,为厂家不断研发新型玻璃提供参考(如“自动除尘玻璃”“气象预测玻璃”等等)。

  自主,生活化的课外延伸作业,能拓宽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内外的界线。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实现学生学语文的最终目的──用语文。

  第八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课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多项式的运算 、轴对称图形、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通过上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像陈琦、严细毛、瞿俐纯等同学更是对数学探究活动情有独衷。上期期末考试中,0901整体水平稍高于兄弟班级,但有两极分化的趋势。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于兄弟班,但低分段学生高于10%,而且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自信,有自暴自弃之嫌。

  三、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优秀率3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四. 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 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第九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的概况,提高对古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 美术的分类。(美术大致分:绘画和工艺美术)

  2、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绘画的一些特点。

  二、新授

  1、 中国古代绘画从题材上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2、 你了解中国古代哪位或哪几位画家?他们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回答。)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纠正边补充。

  4、 教师把中国古代绘画的内容再疏理一遍:

  曹不兴(东吴)是第一位有记载的有影响的画家。

  顾恺之(东晋)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魏晋和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

  隋代历时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

  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人物画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唐初有阎立本,盛唐时期有“画圣”吴道子,在仕女题材画方面有周肪(专门表现贵族阶层生活)。

  五代两宋是唐代之后中国绘画史上又一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五代南唐有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

  宋代画风流派多样化,最具代表的是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宋代山水继五代之后继续变得更为成熟,代表作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元代出现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明代后期有徐渭,多才艺,《黄甲图》便是代表作。

  清代初期“清初四僧”之一朱耷,别号“八大山人”,明皇室后裔,笔墨功夫很有艺术魅力。

  5、 学生讲述自己对书本范图的理解及艺术魅力。

  6、 学生自习〈〈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7、 师生共同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

  第二段:观舞

  第三段:宴毕休息

  第四段:听笛子合奏

  第五段:送客

  作品在用笔设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人物造型线条准确流畅,色彩变化丰富,色调绚丽雅致。

  第十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基本信息

  设计者:姓名,单位,职称(可选)

  学生:某某学校某年级某班

  教材: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课时:所需课时,如果是多课时或多课时中的其中一个课时,需注明

  二、教学内容分析

  包括:所在单元的整体分析、某一节课的具体分析,包括教材设计特点、教学内容特点等。

  三、教学(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先简要描述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再分条目详细编写教学(学习目标),可以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编写,个别学科也可以按照其他维度编写教学(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四、学习者分析

  说明学习者的思维水平、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习风格等,注重将学情分析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为教学策略的选择、技术的使用提供依据。如:学生有怎样的特点,使得案例所设计的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可行,学生具备哪些信息素养条件,使得所采用的技术支持(如需要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使用文字编辑工具处理信息等)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并达到更好的效果。

  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策略。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所设计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等。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具、学具及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准备。以信息化资源和工具为主,包括支持教师教的资源和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例如学习环境(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多媒体课件情况、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或教具、学具等。

  如果是其他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七、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案例的关键所在,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媒体资源工具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八、教学流程图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媒体的运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九、教学评价设计

  无特殊要求的也可以不设此项。如需要评价量表、工具,可说明是如何设计并使用的。

  十、课后反思与自我评价

  案例设计的基本理念或依据,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作用与效果,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想法等。

  也就是:课前设计是怎么想的?教学过程展开过程中是怎么发生的?遇到什么困难(或未预期事件)?现场是怎样做出决策的?效果如何?

  自己评价教学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改进的想法等。

  第十一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概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本科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所需课时1课时。

  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旋转与平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很有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

  3、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图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图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从生活实例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让学生在看、做、想中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及掌握,为了便于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采用演示、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电教辅助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玩具风车、飞镖各一个,方格纸题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由“游乐场游戏引入。

  教师先说规则:一会儿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些词(滑梯、推积木、小猴表演),同学们先理解词的意思,然后用动作表示出来。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面向大家),让他根据大家的动作猜出这个词并说出来。接下来一人猜词,其他学生用动作表示看到的词的意思。

  回想我们刚才做的几个动作,你感觉它们的运动特点一样吗?其实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读书资料上就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在看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读书要求。

  [设计意图:从猜词游戏引入,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因为对这些词的理解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用形体表示词义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先看读书要求,这样使学生知道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带着问题和任务看书,使学生有思考的内容,同时对以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分类、感知。

  (1)依次出示8个物体运动的画面。

  (风扇的叶片转动、升旗、推窗等)。(课件出示)

  生随着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把看到的现象表现出来。

  (2)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你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3)4人小组里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4)平移和旋转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回答用符号表示。

  (5)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移和旋转。

  刚才大家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平移和旋转前后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有变?(形状和大小)

  2、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

  想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吗?欢欢想请大家试着做一做旋转和平移的动作。听口令用身体活动来表现这两种运动。

  3、判断下面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课件出示)边演示学生边答,注意语言表达完整性。

  (三)、深入感知,探究平移。

  1、出示捉迷藏的游戏。(课件出示)

  生观察,思考,按要求寻找福娃兄弟。

  2、引导生认识平移的方法:看整图(板书)。

  3、我们可不可以只观察图形的某一部分来研究平移呢?出示:三角形图。

  (1)你能看出三角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上)你是怎么看的?(箭头)

  (2)那么它向上平移了几格呢? (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请生拿出▲和方格纸来移一移,说一说。

  小组讨论三角形怎么数平移了几个格子?引导生认识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4)你还可以从三角形的哪一部分看出三角形也向上平移了3格?引导生认识对应边。板书:对应边

  小结:在物体平移前后的位置上,任意选一组对应点,再数这组对应点中间有几格?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平移了几格。

  4、巩固深化:

  (1)课本P19试一试中间的三角形图,请生任意找一组对应点,用铅笔点出来,再数数三角形向下平移了几格?

  (2)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请你在蜡烛图和小鱼图上点一点,数一数,再把空填写完整。

  指名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注意纠错。

  5、画平移后的图形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看一个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你能画出一个图形平移之后的图形吗?

  (1)试画 向上平移3格后的图形。

  (2)展示交流。

  (四)、欣赏与拓展。

  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 课件展示图片)

  体会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创造的美,了解平移和旋转的作用。

  (五)、小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最后,画出教学过程流程图。同时,流程图中需要清楚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和相应的评价方式。

  七、教学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表现,设(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八、帮助和总结

  随时深入课堂,及时引导学生学习,对不懂的学生要及时讲解。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新知识。

  第十二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7-40页

  教材分析:

  《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要求学生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由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这节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区分锐角和钝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

  三角尺、直尺、白纸、活动小棒、各种有角的彩色图形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各种角。

  3、结合生活情景,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尺子画出各种角。

  4、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借助观察、操作、判断等学习方式,体验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小组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然后分类验证。并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消化新知。在这其中学生获取知识,完全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第十三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客、何”2个生字,会写“音、客、何”3个生字。

  2、情感目标:理解领悟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力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谈话、激发了兴趣: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你愿意背给大家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2、导入新课:同学们背诵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国诗歌是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徜徉在这艺术的河流中,我们心旷神怡,今天就让唐代著名的诗人贺知章老爷爷带领我们再一次走进古代诗歌中。

  3、作者生平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这位老爷爷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去外地求学,他克服困难用功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后来他到京城去当了大官。他和唐代的另外一位著名的诗人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他回到村口会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师:读了课题你知道“偶”“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书:写,偶书:随便写的诗。)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回到家乡,偶然遇到一件事,心中有些感想,就把它写下来。)

  5、师:你真能干!那么诗人遇到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诗,初步感知。

  1、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3、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2个)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

  4、师:小朋友们读得太棒了,这回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5、师:把掌声送给这列小火车。接下来生字宝宝和他们的朋友在一起了,谁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6、师:生字宝宝真想请它们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而我们今天学的古诗里正有这个“客”字,你找到了吗?(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紧扣“客”字读诗

  1、师:请再读读这句诗,对这个“客”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客”是谁?贺知章。“客”从哪里来?板书“何来”“客”来做什么?)

  2、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提了不少好问题。老师也来问你们一个问题:诗句里的“客”也就是贺知章是指从外地来这里做客的客人的吗?(板书“客?”)(生交流:贺知章不是做客的客人。)你从诗歌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师:他从小离开了家乡,到老了才回来。这五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什么变化?

  (生:乡音无改鬓毛衰)

  第十四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两个偏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有一只小动物也说“世界多美呀”,板书课题。

  (1)读准“世”的音,是翘舌不是平舌音。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你们问题答案就在书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5、播放多媒体课件,再加配音朗读。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把生字词用横线画出来。

  要求: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想想: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2)正音。

  翘舌音:站、湛、澄。前鼻音:站、湛、茵

  后鼻音:澄边音:丽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师生共同评议。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再指名朗读课文,边听边想:“世界多美好呀”是哪只小动物的说的?

  2、它是什么情况下说的?

  3、你也能像刚才阿姨一样,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好吗?

  老师也为你配上音乐。

  4、自读,指读,赛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美字头”。

  3、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的笔顺并书空。

  4、反馈检查“世、美”的笔顺。

  5、指导写字。

  在学生自己仔细观察字形,并说出生字书写时关键笔画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乎、世、鸡、美”

  6、师范写以上四个字,学生描红,临写。

  7、生写剩余的生字。

  第十五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领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

  2、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

  1、学生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

  (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

  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

  2、板书课题:绿色蝈蝈(法)法布尔

  3、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二、师生朗读全文。

  三、整体感知。

  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教学具体过程。

  1、学生找出文章中最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师: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课前老师也让大家预习了文章,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最初印象,说说这篇文章最让你们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一般,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五自然段,认为蝈蝈捕蝉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食性,还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叫声。)

  第十六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

  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

  重点难点:

  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交流:你发现了谎言了吗?

  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二、细读课文

  1、过渡:对,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就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再读读课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点关键地方。

  2、交流: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一愣”为什么?“一亮”又说明了什么?)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为什么“茫然”?为什么要“命令”?)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提!”(为什么“急”?从“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

  3、他这样的煞费苦心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尽心机?(为的是让我能读到书)

  4、你觉得“我”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看出?(第13、15节的两次哭)

  5、小练笔:

  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6、过渡:这时候,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摊主这善意的谎言中,这虚设的`“那匹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三、感情朗读

  真会读书!但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读出什么来?读出感情来。这件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见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们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那才叫会读书!文章很长,这样吧,自己先取一段认为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来读读,先练习练习。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评点)

  四、情理交融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有所悟,就是说要读出道理来,悟出人生哲理来。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

  第十七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各种纸树叶;配乐朗诵音乐;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科大校园找秋天,你发现了什么?

  2、小朋友们发现了许多秋天的秘密,秋姑娘可高兴了,你看,她来到我们班(贴出秋姑娘的图片)小朋友们跟秋姑娘打声招呼吧!(板书:秋姑娘)引出课题,指导正音:“娘”读轻声。大家可知道秋姑娘来做什么?(请学生有礼貌地提问)原来,秋天到了,秋姑娘给小朋友们送信来了。(板书:信)指导正音:“信”是前鼻音,第四声。(齐读课题)

  3、秋姑娘知道小朋友们刚学过拼音,想通过音节词让小朋友们认一认汉字,这样就能读懂她写的信了,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试一试?

  出示音节词:写信、摘下、片片、好朋友、小心、生病、山村、裹上、 (指名读、齐读,出示课后生字表和绿色通道的生字认读)

  秋姑娘夸小朋友们真聪明,她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看她给好朋友们写的信呢!

  二、初读课文,感悟整体

  1、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信中说了些什么?我们来读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 请你用“─”划出它们的名字。 秋姑娘给好朋友的信中分别说了些什么?请你用“~~”划出来。

  2、 学生汇报自学成果,老师相机贴图,随后,出示“秋姑娘给 、 和 写了信。”指导学生把它们并成一句话来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带拼音词大雁、青蛙、松鼠。)(指名读这一句话。)三、细读课文 感悟重点

  1、创设情境,引导自学

  (1)秋姑娘给大雁写了什么?谁愿意把第2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大雁是候鸟,秋天到了,它们就开始往很远很远的南方飞,整个冬天它们在温暖的南方度过。你能帮秋姑娘读读写给大雁的信吗? (大雁好朋友,路上要多加小心啊!)

  (3)秋姑娘对自己的好朋友大雁多么关心、多么爱护,我们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

  (4)指导看图背诵: 看,大雁们听懂了秋姑娘的话,队伍排得多整齐。 师引: 一封写给——…… 让它们——…… 谁能不看书,把这段话全部说出来?

  (5)小结学法: 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是先读一读,然后帮助秋姑娘读信,再练习把这一段话读好,读得多了,自然而然便会背了。

  2、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课文哪几段跟第二自然段很相近?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请你学习秋姑娘给松鼠、青蛙、山村孩子的信。听清老师的要求:

  (1)你喜欢读写给谁的信就读谁的信。

  (2)你读懂了什么?

  (3)不懂的地方画上“?”(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自学) (回答问题时尽量放开让学生自由说,读懂一点说一点,学懂哪里说哪里。文中的重点词“别、冬眠、快、充足、裹上”,老师给于适当的点拨、引导。通过分角色读、表演读、竞赛读等方法,再次感悟秋姑娘对好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从而也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大雁“南去”,青蛙“冬眠”,松树“准备食品”,小树穿“冬衣”等,感受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情趣。)

  3、学习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老师引读:秋姑娘写呀写呀---

  学生跟读:咦,……?……,……!(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高兴的语气)

  4、回归整体,表情朗读,指导背诵。

  (1)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给谁写信,学生读信的内容。

  (2)练习背诵课全文。看图听配乐朗诵,学生看图把信的内容介绍给大家,还可以加上动作。

  四、说写结合 培养能力

  1、 秋姑娘用枫树的树叶写信,把枫叶全写完了。老师带小朋友们出去找秋天的时候,收集了一些落叶,小朋友们认识吗?(请学生说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2、 秋姑娘还有许多好朋友,她也想给他们写信,不过,秋姑娘太忙了,想请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帮帮忙,代表她写信。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老师这里有许多纸树叶,请小朋友们小组讨论一下信的内容,再把信写下来,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 汇报,评价。

  五、布置作业

  1、 课后背诵课文,熟读生字。

  2、 收集落叶,办一个“落叶展览”。

  3、 课后按秋姑娘的口气给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提醒爸爸妈妈在秋天注意身体。

  第十八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本课程的研修活动主要围绕您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实践、反思、评价和修订。请根据自己在本校上课的教学进度,结合教材选择一个主题,编写一份规范、详实的教学设计方案。请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提交教案: 提交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

  要求:

  1.确定自己的选题,教学设计方案写清楚:姓名、单位、课题名称、年级、教学时间等信息;

  2.为你的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好各项内容,主要包括选题、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等

  3.以发表主贴的形式发表您的教学设计,主贴标题为:姓名+教学设计方案名字,并以附件形式上传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附件命名为本教学设计名字+年级,如:《When was he born 》八年级

  注意事项:

  1.请您保持自己作业的原创性,我们谢绝从已有资源(网络、参考书等)的直接拷贝,原创性将作为本作业评价的重要标准。

  2.互评:阅读本班其他成员的教学设计方案,选择自己认为优秀的教案,以回帖形式发表自己观点,说明对该教案的看法和改进建议。请指出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提出建设性意见,请认真评价哦,只有您真诚的评价他人,别人才会给您的帖子提出宝贵的意见。

  3.邀请:您可以在评价某人教学设计的同时,邀请他来评价您的教学设计方案,也可以通过站内短消息的方式来邀请同班同学,您的主帖回复数量将计入您的总评成绩哦!所以赶快行动起来,多多邀请同学来互评吧!

  篇二: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一、 概述: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4页第15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讲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去看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它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比较,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二、 设计理念

  1. 《语文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跨越式发展的理念。

  3. 语文学科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1. 能自主认识“次、瓜、燕、什、么、样、得、再”等12个生字,会写“回、片、皮”3个字。

  2.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利用掌握的观察方法,观察比较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抓住特点进行手写练习。

  四、过程方法

  1.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伙伴互相评议、小组合作探究,师生感情对读等,不能让学生按着老师的预先设计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2.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朗读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给学生留有较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理解内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实现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阅读拓展资源、特别是“加星”资料的阅读,实现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学校留言板的写作、展示、评价工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语文的方法和策略;

  3. 注重学生的成功体验。学以致用,根据学生掌握的观察方法,指导写字练习,并开发适宜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再发展的需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融汇发展。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利用媒体,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从品读大量有关“仔细观察”的故事中,培养“只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并有可能有发明有创造”的思维品质,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喜欢写话、喜欢创作表达的情感。

  六、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利用多种方法学习记忆了生字词、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拓展阅读了“跨越式”阅读资源中“识字通”的内容,能初步感受了冬瓜与茄子的不同,初步了解课文共描写了燕子妈妈和燕子有三次对话。为第二课时归纳主要内容,实现情感目标的跨越做好了准备。

  2. 学生是河北省丰宁三小一年一班的"跨越式"实验班的学生。从一开学就进行“跨越式”的实验研究,每位同学都有良好的识字基础,朗读基础,乐于进行手写表达。

  3. 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喜欢提问,对语文学习很感兴趣。

  七、 教学策略

  1. 读,理解内容。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 时读音要正确。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重点读准生字字音。对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自然停顿,训练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规律,为理解词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的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达到顺利通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目的。课文的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体会重要词句的有效工具。教学时,可先指导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与谁,它们在干什么?然后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理解词语,提出来讨论解决。

  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可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缓急的语速,轻重的语音。边读边想象。他们在说话时,小燕子既懂礼貌,又兴奋惊讶神态,燕子妈妈看到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不同喜悦之情。

  2. 演,明白事理。

  在学生能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即让学生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

  妈,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明白事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学习,一定会不断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一定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3.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资源,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辅助作用。

  八、 资源准备

  1. 自制ppt课件

  2. 本节课中教师使用的资源是:“情境导入”、“生字复习” 、“课文学习”、“ 资料城”、 “写话练习”等模块。

  3. 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生字复习”、“课文学习”、“ 资料城”、“ 写话练习”等模块。

  九、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看图说话:(3分钟)

  1. 资源准备:课件中“创设情境”按钮(配乐描述)

  师:小朋友,昨天晚上,燕子妈妈给我打来了一个电话,它告诉我说,它们家的小燕子可聪明能干啦!今天燕子妈妈要当着大伙儿的面考考小燕子,老师想让同学们和小燕子比一比看谁表现得更出色,敢不敢?

  生:敢!

  师:好样的`!我们先来读一段文字,注意读准红色的生字。

  生读:小燕子听说西瓜好吃,就问妈妈:“妈妈,西瓜长得什么样?”妈妈说:“你现在会飞翔了,自己去看吧!”小燕子说了声“妈妈再见”,就飞出家门。小燕子可高兴啦!它想:这次,我一定要仔细观察(chá) 。

  2. 过渡:

  燕子妈妈刚才悄悄告诉我,说你们生字读的真准, 该轮它给小燕子出题了。燕子妈妈是怎样考小燕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作为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喜欢幻想,常常会把自己天真的感情注入到周围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中去,因此对拟人化的童话情有独钟。根据这一特点,我创设了以上导入情景。在激起学生表现欲望之后,进入复习环节。生字的复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课中,我把生字编成了简短的童话,既体现了本单元主题中的自立思想,又为本节课“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这一主题做好铺垫。

  (二) 学习课文,品读感悟:(17分钟)

  资源准备:课件中“课文学习”模块

  1. 从问题入手,体现学生自主学习。(3分钟)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文,然后思考:(大屏幕出示思考题)

  (1) 燕子妈妈出了哪些问题?(用直线画出妈妈的话)

  (2) 小燕子每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告诉妈妈的?(用波浪线画出小燕子的话)

  学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细心观察才能把握事物的特点,“进步”是文眼。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燕子妈妈对小燕子的鼓励。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小燕子每次都有不同的发现,而且一次比一次观察得更仔细。

  2. 解读课本,深层感悟。(14分钟)

  (1)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谁愿意把燕子妈妈出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交流:(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到菜园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你说得对。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细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3)指导朗读。(重点朗读“看看 、 再去看看 、 再去仔细看看”)

  生自由读。

  师示范读。(生体会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

  同桌同学每人当一次燕子妈妈,对身边的小燕子亲切地说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打破传统的串讲方式,先精读妈妈的话,采用自由读,同桌互听互读的方式,教师示范读的方式,凸现难点。

  (4)过渡:小燕子完成任务后每次回来都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学生汇报交流:

  a.小燕子第一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生:“妈妈,妈妈,冬瓜大,茄子小!”

  师:小燕子有所发现了,它心情怎样?

  生:很高兴!

  师:那我们就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生大声朗读。

  b. 小燕子第二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生:“妈妈,妈妈,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

  师:小燕子又有新的发现了,它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非常高兴!

  师:你能不能用朗读的方式把小燕子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试试看吧。

  学生齐读。

  c.小燕子第三次完成任务后是怎样对妈妈说的?

  生:“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白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小燕子可真了不起,每一次的发现都不一样。它的心情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了呢? 生:小燕子更高兴啦!

  师:是呀!小燕子一次比一次高兴,声音越来越上扬,对妈妈的呼唤也越来越亲切。 师范读句子。

  学生模仿读。

  (5)学生把三句连起来对比着读读。

  (6)师生共同进行分角色表演。 师演妈妈,生演小燕子。

  (7)师:小燕子妈妈太高兴了,所以,当着大家的面,它就夸奖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妈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学生讨论交流:燕子的观察角度在变化,一次比一次有难度,一次比一次观察得仔细。

  (8)师:燕子妈妈感觉到小朋友跟小燕子一样聪明能干:同学们说话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真了不起!我觉得,我们比小燕子更棒!不信,你就仔细观察图或看看书中的第一自然段,也许你还能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呢,赶紧找找看!

  引导发现: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冬瓜硬,茄子软等特点。

  设计意图:品读小燕子的话,采用分句品读的形式,充分体会小燕子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而明白小燕子的观察角度在发生变化,一次比一次详细、认真。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就应该点题了。于是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讨论,为什么燕子妈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步的设计让学生在问题中回顾了全文。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目标的大幅度跨越,达到移情的目的。为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意识,同时也为深化主题,我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或看书

  第一段,去发现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为总结升华推波助澜。

  教师小结过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事物的特点;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并有可能有发明有创造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资料城看看吧!

  (三) 内化情感,拓展阅读:(10分钟)

  资源准备:课件中“资料城”模块,学生的《拓展阅读材料》。

  1. 请你读资料城中 《大自然的语言1》、《大自然的语言2》、《谁说得对》、《苹果落地》读完的同学接着读71页的《科学的种子》和76页的《壶盖为什么会动》。一边读一边想,哪篇小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1分钟)

  2. 学生进行阅读。(8分钟)

  3. 个别汇报读后感。(1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激活想象,开阔视野。在阅读中,我为孩子们选择了2首通俗易懂、富于童趣的小诗、2篇科普故事,2篇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去阅读,并且用“必读”和“选读”两种方式对阅读内容加以引导,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题材来体会认真仔细观察的重要,积累文字材料,将语言文字内化成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为后面的写话练习做铺垫。

  (四) 写话练习,评价交流。(10分钟)

  1. 资源准备:课件中“写话练习”模块。

  学生进行写话练习。(8分钟)

  师:是呀,只要认真仔细观察就能了解事物的特征。下面,我们就用手中的笔来描绘我们眼中的事。(出示写话内容)

  (1) 想一想你熟悉的一个人或一种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

  (2) 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水果,写几句话 。(提示:可以选择一种水果写一写。也可以选择两种水果写一写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作品交流。(1分钟)

  2. 教师总结,学生谈收获。(1分钟)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展示同学们的习作了,课后大家还可以互相欣赏,相互点评。孩子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九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1、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的叫声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

  ①单个学生朗诵该自然段。

  ②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叫声的句子。

  窃窃私语(运用拟人)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运用比喻)

  暗哑尖锐急促清脆(四个形容词,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蝈蝈叫声的认识)

  对比: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相比显得柔和。

  ③师:你认为蝈蝈的叫声还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④对比: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对比(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2、学生找出蝈蝈的外貌描写。

  师:蝈蝈的叫声这么优美,蝈蝈的外貌如此漂亮优雅,到底蝈蝈吃东西时,是不是也如它的外表呢?

  3、接方案一中关于蝈蝈捕蝉及蝈蝈的食物习性分进行学习。

  4、引导学生思考第1、2自然段的作用。明确:引出有关蝈蝈的话题。

  5、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学生自由发言。)

  五、整体把握作者的优秀品质及其对蝈蝈的思想感情。

  1、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品质:热爱事业(野外观察与家庭观察相结合)

  2、体会法布尔对蝈蝈的感情。

  (1)热爱居多,但也不乏客观的评价。如指出蝈蝈也有让人不太喜欢的一面。

  (2)“以人性关照虫性,以人情关照虫情”,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表现在对蝈蝈的称呼上:“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这蝉的屠夫”等。

  称呼的作用: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六、总结

  总之,在这篇文章中,法布尔通过自己详尽的观察,用生动活泼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蝈蝈这种可爱的昆虫。介绍了它的一些习性,如叫声、食物习性。详写了食物习性,对蝈蝈的叫声进行了略写。教会了我们这种昆虫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假如同学们对蝈蝈感兴趣,还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蝈蝈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科学小品文)

  法布尔

  外形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生动的描述(比喻拟人对比)

  生活习性:叫声——柔和喜爱的情感客观的评价

  主食——蝉科学的精神

  第二十篇: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推荐2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幼儿园消防安全策划活动方案范文实用的策划方案模板节约粮食团日活动策划方案范文聚会策划方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