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详情页

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作者:楼慕羽2024-07-30 23:45:01

导读:篇一: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这次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收获别小。特别是上学习培训,那个平台给了广阔教师更多的学习讨论的空间。老...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分享2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经过这次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收获别小。特别是上学习培训,那个平台给了广阔教师更多的学习讨论的空间。老师经过在线学习,上发贴、回贴把学习的认识、感觉、心得体会等发到上,大伙儿一起学习讨论,收获不少。我就此次的学习谈几点心得体会。

  体会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私奉献。

  我觉得,作为一具光荣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一具现代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才干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此有人总结,教师要有五心:即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用博爱去关心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用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信去鼓励学生,用人格去引领学生,自然会赢得学生的爱戴,换得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

  体会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经过这次集体培训学习,我的最大感触是教育教学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的教学办法是多种多样,而每一种教学办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各种办法,了解各种办法,掌握这些办法,做到胸中有法另一方面,我们要依照施教的别同内容,灵便采纳恰当有效的教学办法。首先,应该善于学习,经过各种渠道。广泛汲取,注意储存各种教学办法的信息,认真研究其中的异同,如此才干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做到信手拈来,亦即教学有法。其次,教无定法,教学办法别能一成别变,要因人、因课、因境而异。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教师,演说能力强,说课时声情并茂,而有一些教师则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多种立体教学手段,结合启示、提咨询、归纳说解等教学办法。如此就能使情境教学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体会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艺。

  经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特别强调咨询题情境和咨询题意识,进一步明确了情景教学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子情境和客观事实动身,以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就在日子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猎取知识的并且,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实践表明,新课程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情愿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别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具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正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正逐步达到最优化。

  篇二: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篇三: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非常荣幸能够有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这次讲座,聆听几位专家的剖析,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

  专家们总结了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把语文课当成思想品德课;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把学生当做未来的的作家来培养。专家首先剖析了语文这门学科的本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这就启发我们必须转变教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单纯的知识灌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过程中,教师教的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也就随之改变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想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尝试: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语文教育理念

  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从课内来说,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比如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小小辩论赛……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

  2、注重学生的阅读和朗读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以乐观的态度去对待老师的教学活动,爱上这门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阅读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但是有时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学生,文章中没有难懂的字词和语句,但是学生就是读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授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更为重要。 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读书”。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因此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并特别要加强朗读和默读的指导,要重视指导朗读和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当然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3、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背诵

  我们也会发现,有很多学生胸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吐露,但诉至笔端,却辞不达意,这就是因为学生积累的语言素材太过于贫乏。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代表不要学生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一生。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就是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由此可见“背诵”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4、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生活即课堂。由于是语文这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把生活和语文结合起来,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形势下,需要老师深刻领会新课标,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教学实践,开辟新的语文学习新天地。

  篇四: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随着“双减”政策的到来,我们的“新课改”也是一轮接一轮的有序进行着。20__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出台了,它如一缕微风迎面而至,给疫情下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空气,让我们的教学有了新的改观,大家如获珍宝似的开心不已,学校也开展了学习新课标活动,我们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进行了集体学习、共同讨论、个人自学,并对新课标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大家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学习,我不仅领悟到了语文教学的方法,还知道了自己今后在教学中的奋斗目标,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使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和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认真钻研新课标,领会课改精神。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观察、参与社会的生活能力,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形势,让孩子们在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我们更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的乐园。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自觉获取知识。

  二、根据各学段要求,完成教育任务。

  每个人所带的学段不同,所要掌握的内容也不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要了解各学段的学情,如: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新课标让我的教学目的更加明确,也给我指明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我的课堂教学更加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三、树立新的教师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转变,教师角色也随着发生变化。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制定再完美的计划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从教导者转变为倾听者、服务者、组织者、引导者、陪伴者和参与者,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这样才能将学生与教师融为一体,逐步把学生塑造成为自主学习者。

  四、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在“双减”的政策下,老师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也就是说,要想上好一节有特色的语文课,不论是在教材的编写意图、重点难点上都要细心研读课标,吃透教材;接着就是学生方面,要想上好一节有特色的语文课,学生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去探索学生将会怎么学,从而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教学计划。最后,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所以,要想上好一节有特色的语文课,不论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直观教学,还是奖励机制、自主学习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课后多总结、多反思,久而久之,慢慢就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语文课堂。

  五、与时俱进,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顺应时代要求,走进新课程,学习新理念,实现课程目标,学习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学科是一门育人的学科,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还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将坚持终身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领悟其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和学生共同成长,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五: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20__年11月5日到11日,有幸成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90学时脱产培训的第一批学员,参加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本次培训开设了《从优秀走向卓越——教师积极心态辅导》、《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实践研究》、《如何有效设计作业》、《语文教师的素质培养及论文写作》、《点“词”成金别“句”匠心》、《作文教学四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价值观的分析与重构》和《提高阅读教学时效性》等讲座,并听了三节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课堂研讨课。吸收了不少新理念,增加了很多新知识,收获颇丰。但最震撼我的是余琴老师的有关单元整组教学的讲座,与大家分享我的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单元整组教学”,开始我和大家一样“哪有时间?不可能这样教的。”慢慢地,随着余老师讲座的精彩呈现,也领会了她“省时高效”的独特魅力,我也能这样上:

  “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是以现行人教版教材中一组教材为基本教学单位进行备课,可以对本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回顾拓展)进行调整、重组,链接丰富的课外资源,基于整组考虑的一种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把研究的重点从“篇”转移到“组”。有:

  1、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的整体感知,它以单元导语为教学切入点,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方式,初步感受单元主题,做好学习规划,激发学习欲望,全面铺垫单元学习背景。主要任务为:链接学生起点,激发学习兴趣;浏览整组课文,了解学习任务;学习单元导语,制定学习规划。

  2、部分感悟课

  部分感悟课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科学整合教材之间的内容,充分体现组内教材之间的关联,在整合中比较、感悟。可以是内容主题的整合提升,可以是文章表达方法的整合领悟,让学生习得读写方法与经验。如何操作呢?同类对比、主题升华、关联整合、整组学写。由于每组教材的特点不同,单元主题的侧重点不同,整合的路径与策略也会不一样,所以也很难形成这种课型的基本流程。部分感悟课重点关注单篇课文与整组教材的巧妙关联,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服务。

  3、单元总结课

  单元总结课是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首两周左右的学习历程,交流关于课文内容、读写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在比较、讨论中提炼学习方法,形成规律性认识,重视方法的总结和迁移。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学习体验,浓厚的求知乐趣,积极投身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

  “单元整组教学”是引导我们在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教学,而不是将课文一篇篇孤立,到语文园地再来复习巩固,避免“篇”与“组”的脱节,课文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把一个单元学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教学。

  今后我要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感悟,学以致用,不再单纯地教教材,而能更好地去使用教材,同时也将这种意识渗透给其他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篇六: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5月6日下午,线上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的全新解读,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一、价值引领,以文化人

  价值引领,以文化人。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内容,无论是在我们的课程目标还是在我们的课程内容都得到了一种彰显,在这里可能老师们也一直在关注这个,实际上这里非常重要的就是强调语文课程它的育人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核心素养的这样的一种体现。

  二、素养为纲,任务导向

  素养为纲,任务导向。在这个课程标准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两个体现是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那么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到底是和我们原来的课程目标有什么大的差别或者是差异。结构化的这个课程内容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从课程标准里做了很多的探索。那么这样的一些探索,我们到底怎么来理解和认识?以及我们在未来如何落实?这是这次课标修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这个变化。

  三、立足生活,实践主线

  课程标准当中可以看到就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我们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强调了实践主线。那么实践的主线,大家可以看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做了一定的整合,强调的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也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表现。

  四、主题统整,强调情境

  主题统整和强调情境这方面,我们强调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那么我刚才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20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由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和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真正的落实。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次课标修订的过程当中,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探索和努力。

  篇七: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5月6日下午,我有幸线上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的全新解读,对于如何将“教育践行在有效学习路上”我有了更新的体会。

  十年一改的新课标,对于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不仅仅要求我要仔细研读,更要求每一个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20__年版课标中我们详细提炼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增了学业质量,这也是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当中首次出现学业质量。最后的一个变化是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新课标对课程育人的导向进行了强化,接下来我将就这一点的变化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新课标的修订在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新课标将关注点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文化自信等方面。在课程理念部分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应该说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这一次育人导向一个最典型的表现。所以,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了能够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充分的展现语文学科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教师构建的高效课堂中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

  新修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有太多需要我们仔细研读的部分,想要完全解读和参透需经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我会继续不断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过程不断践行,结合“双减”政策,让新的教育教学惠及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新时代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篇八: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近期我聆听了温儒敏教授的讲座,对如何学习、落实语文新课标有了一定的了解。

  1、和此前的语文课标相比,新版课标的理论性增强,出现了一些新的概念,如“核心素养”“素养型课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主题引领”“真实的语用情境”“学习情境”“混合式语文学习”“语文实践活动主线”“课程主题与载体”“过程性评价”等等。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核心的概念?其内涵是什么?提出的理由是什么?多种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教学观念或者方法,对于语文教学现状的改善有哪些针对性?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是否有落实的可能?等等。

  其次要通读课标,梳理其6个部分组成的思路,各部分的逻辑,找出贯彻全文的主要概念,然后化繁为简,转化为我们能理解、好把握的几条基本的课改措施。之后,就要“对标”,找差距,确定改进教学的方向。

  2、新课标和前一版课标是衔接的,并非推倒重来,“标准”并没有变。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新课标和旧课标是几乎一样的。现在使用的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严格按照课标的“标准”来编写的。我们只要按照统编教材体系架构,分学年逐步推进,就能够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

  3、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立德树人是培养人的指导思想,在语文课中不是贴标签,不是过分的教化,而是熏陶化育,润物无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这个意识,语文课就真正能起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4、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是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新课标提到语文学习中的联想,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能力,特别提出要重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保护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很重要的就是要注重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课标还提到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在教学中我们都会碰到的,要有这些方面的意识。如训练写作,不只是为了学会写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写作来训练思维。新课标把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重要的部分,对改进语文教学是有重要启示的。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要求通过审美的体验、评价来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要特别强调“文化自信”。如何立国,如何凝聚和振奋国人的精神,都需要文化自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要批判抛弃那些腐朽的,不合现代社会的部分,挖掘优秀的成分,处理好创造性地转化跟创新地发展的关系。

  5、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不只是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为以学习任务来带动教学,即“任务驱动”。6个“学习任务群”下面分学段列出很多学习任务,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学习任务,组成教学的单元。

  小学高年级语文统编教材都是采用的单元教学结构,各个单元都可能承担着“学习任务群”的其中某一项两项任务。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教材的各个单元主要承担或者接近“学习任务群”之中的哪些“任务”,然后以这种“任务”来引领教学。教材的单元导语有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点的提示,另外每篇课文后面还有思考题,可以参照这些提示与思考题,集中转化为“学习任务”,也就是新课标所说的“典型任务”。同时可以设计和“典型任务”相配合学习情景,即所谓语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氛围,以此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和现在我们熟悉而且通行的教学模式不同,不是一课一课地讲,不是文本为纲,它也不求知识的系统和完备,不是把训练作为纯技巧的练习,而是在“任务驱动”下,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获得自己知识的建构。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这过程中起到设计、引领、总结、提升等作用。这样,可以减少灌输式的讲解,匀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读书和讨论,拓展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6、新课标提倡“整本书阅读”,因为没有阅读量,语文能力无论如何是提升不了的。“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是课外阅读。课内只需要点拨一下,引发兴趣,提示一些方法,就可以了。

  篇九: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今晚在线聆听了统编教材温儒敏总主编对20__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他从五个方面出发,为我们一线老师讲解了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设计、用好统编教材。

  社会大环境下的选择

  温主编一开始就站在了我们一线教师的角度去看待教学这件事,他知道目前当教师是累的,难当的,但是希望教师们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职业精神,为了学生、为了理想、为了未来,正确看待这一次新课标的内容改变,让我们明白,这和教育大环境有关,改革不是推倒重来,更不是革命,而是一种改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实际中来看待语文新课标的内容,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基本概念上,而是基本标准,起码基本那些要求是没有改变的,要分学年逐步推进。这是社会大环境下的选择,但也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正确对待新课标内容的改变。

  化繁为简,用好教材

  温主编这次提到了学习任务群,主要有六个任务群,这是由顶层设计决定的,但他也推心置腹,说明在初高中这个比较常见,能够开展地起来,但在小学,特别是小学低段教学,仍是以识字写字为主,因此他提出这需要在一线教学时候进行探索、实践。对于学习任务群,主要体现在内容呈现和教学呈现上,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实践呢?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教学内容结构化,加强学生自主性、探究性。而在单元教学时,其实也是在落实某个任务群的某个方面,不必重新开始,利用好手头教材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也不需要过分课程化,不需要苛求,应该尊重教学个性,让学生爱上阅读,增加阅读量,比如可以同读一本书、故事大王等多形式,真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这次培训还让我深有体会的是温主编提到的立德树人,新课标的站位高,提及到语文学习更是为学生的三观养成有很大的作用,不再单单是刷题,做学习机器,而是在润物无声下达到以文化人,起到育人的作用,更是提到文化自信。在现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现在的学生更会沉迷在快信息中,而缺少了沉稳、独立思考的内容。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对于现在的孩子是陌生的,是因为现在缺少对他们进行文化熏陶的机会,现在语文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更明确、更清楚,凝练成四个方面,让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实际中,慢慢对学生渗透中华文化,让他们成长为中华好儿女。这,绝对离不开语文教学,绝对离不开语文教师,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陡然提升。

  这一个小时的线上学习,还不足以吃透语文新课标的内在精神,在空余时间,我还是要细细翻阅,结合专家的经验,有自己一份的理解,最终体现在自己教学实践中。

  篇十: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静下心来,认真的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

  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更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找准了导航,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下面我浅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彰显新课程课标特色

  新修订课标全面吸收十年课改基本经验,坚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主要体现为:

  四个变化:

  (1)落实德育为先;

  (2)突出能力为重;

  (3)反映时代精神;

  (4)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

  三个特色:

  (1)强化了中国特色,如:有机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由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

  (2)突出了时代特征;

  (3)体现了国际视野。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突出体现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凸显识字与写字教学

  课标(20__年版)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现在人们对字的书写的确令人担忧。大街小巷的广告牌上,孩子们的作业里错字、别字随处可见。孩子们写字的态度也不够端正。如:对写错的字,马虎涂改,不喜欢寻找错的根源。这些种种的现象,都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写字这个环节没有严格地抓。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写一手漂亮、规范的汉字,如果现在还达不到这一要求,那就拿起笔来每天和学生一起写字吧。因为写字是一座熔炉,可以锻炼意志;写字是一泓清泉,可以涤去杂念;写字是一件乐器,可以演奏心声;写字是一种享受,可以陶冶情操。

  三、阅读教学实现向语言运用的重心转移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有。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读”得好会让人受益匪浅,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四、习作教学强调与儿童生活实际的对接。

  20__版《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乐于写作和自信,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不再要求小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仅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和“能根据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些都比过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质在于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五、口语交际教学的改变

  在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六、综合性学习的改变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做了多方面的补充:

  1、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

  综合性学习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2、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综合性学习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的指导作用。

  七、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

  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和讨论式学习,结束了教师凭借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参考“打天下”的历史,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线索。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完善与发展。

  篇十一: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20人的小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可以组织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可以结合本校提出的读优秀诗文的活动有效开展。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篇十二: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本次学习了xx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顶多加上教参,这就导致我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单一且低效。现在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业设计上我也会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

  今后我将继续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做到常看常新,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篇十三: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新课标中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其中课标中指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下面,我就学生阅读素养方面进行分享。

  一、走进文本,爱上阅读

  关于阅读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整本书阅读不能只是对故事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是对整个故事、整本书的回顾总结与提升,领着孩子往高处走一走。为此我们要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文本的特点制定阅读目标,以达成整本书阅读的高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时我们可以将阅读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走进读本,历经阅读人物历程,感受成长的快乐,树立一种正确观念。

  二、借助整本书阅读单,深入阅读

  在新课标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部分中,加了“阅读整本书,把握文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就是“好书推荐”,借此,我们教师应该提前研究阅读书目,更具要求与同年级组老师商讨制定整本书的阅读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讨论、赏析。阅读单中要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阅读目标的制定,以任务群为主的阅读,后面并附加相应的评价量规。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统揽整本书,避免了学生的阅读往往关注于故事的情节,囫囵吞枣读得很快,难于在心灵上留下痕迹。中高年级中“交流讨论课”纳入课堂中,以师生充分自读为基础,以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以体验阅读快乐为宗旨,趣味引领、板块推进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成长,从而达成阅读的厚度。高年级要注重学生整体的提高,针对某一本书在班内开展阅读推荐交流会,引导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同时,还能针对相应的任务群进行系统有效对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终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新课标的知识很有内容值得我们细读和思考,本次的学习也让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以便能更好的把这些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去,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篇十四: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进行完本次新课标的学习,我收获颇丰,我深刻领悟到,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和学生的思考形成共鸣。正如古人所说“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要想形成共鸣,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再怎么引导,也是劳而无功。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

  其定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一定的误区。现在理论研究者普遍倾向于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语文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新课标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能力规范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将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思想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这对于切实纠正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人能写一手好字,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虽然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说说写写、读读背背。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这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三、高度重视识字写字——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

  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常常会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而且,由于一些人只狭隘地单纯从实用的角度认识汉字书写,认为键盘输入已经可以代替写字,久而久之,错别字随处可见、全社会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也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语文教学而言,有的教师认为指导学生写字是软任务,缺少对写字的练习指导,就是识字课中的写字指导环节也常常是指导多、练写少,学生真正写字的时间少得可怜!有的教师教学中习惯用播放课件指导写字,即使有教师板书范写,其书写水平也难如人意。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识字、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体认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理解的过程。写字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何况“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字的书写相比较,汉字的书写无疑是具有最多的讲究,因而也是最需花费心智的一种活动。与此相应,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惟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一——书法。”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第一学段,新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0__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6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数量,适当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样,不但符合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第三学段的硬笔字还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识字写字“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新课标还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本标准还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要求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可见,新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这次网络学习我获益匪浅,并会将自己所学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学以致用,不断进步!

  篇十五: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篇十六: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5月10日,19:30,书房,有幸聆听了温儒敏教授《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的线上讲座。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温教授化繁为简,一席带着方言的“普通话”,亲切自然,儒雅温润地化解了我们一线老师对于20__新课标的一些不解与困惑,有如拨云见日。

  温教授先是强调了新课标并非推倒重来,颠覆过去,它吸收了过去课改的经验,指导我们要以学情出发,尊重教学实际。而后的讲述中,令我感触颇深的还有两处。一是新课标对于“育人”的要求。从其中的“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再到“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中,就已经将育人放到了最为明显的首要位置。而语文,在育人方面,更有着别的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以“文”化人,这令我感到肩负责任之重。也令我不由地思考——要如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自己的课程优化,关注课程中得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每一个窗口与契机,润物无声地去实现人文底蕴、实践创新……

  接着是温教授对于“阅读”教学的切实解读。温教授说,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编排内容,设置了具体的情境,是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落实任务群,阅读教学亦然。虽然“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对于小学阶段是新的,但统编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一直都在这么做。我们教师最应当做的,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和常识,给予他们相对自由的书单,提倡自由地阅读,以激发孩子们热爱读书的习惯。阅读最好的时间是小学,以此开始“奠基”,伴随着学段的上升,逐步地去弥补“读书少”的遗憾。

  惊喜与疑惑总会一道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感谢温教授实实在在的讲解,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慢慢尝试、探究和改变的方向,不至于困顿迷惘……

  篇十七: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今年9月份就开始实行,我们可以看到大致有5个重大变化。

  一、核心素养时代正式开启。语文的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课标的出台从政策层面确定了语文学科在众多学科中的首要地位。从课时量来说语文占所有课时的20-22%,数学占13-15%,英语更少6-8%。

  二、小学语文教材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改版后160首。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要。建议让孩子养成晨读习惯,提前把要背的古诗文读起来。

  三、规定了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识字写字、阅读鉴赏、交流表达、梳理探究。除了原来孩子要学的基础阅读、作文之外,又增加了整本书阅读。孩子必须要爱读书、会读书、读大量的书。所以要有晚读习惯,建议至少要读半小时以上。

  四、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一共三大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的阅读,文学的阅读和创意表达,思辩性阅读和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以及跨学科学习。只靠刷题学语文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要引进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五、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从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这两个方面明确孩子每个学段应该学到什么程度。

  篇十八: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拿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_年版)》(后文简称“新课标”),便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和梳理。目前共读了三遍,第一遍通读,了解主要内容;第二遍圈画,找到其与20__版课标的异同之处;第三遍,听取了xx教授的讲座之后,又对他提到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再次细读。

  幸运的是,我是在新教材全面实施之初刚好从一年级开始执教,对新教材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发现本次新课标的很多内容,都和新教材有很好的契合,这为我学习理解新课标奠定了基础,让我有了不少基于实践的发现和感触。

  一、新旧课标的对比

  在对比新旧课标的异同之处时,我发现,具体的学段要求变化不大,大多数内容进行了整合。其中,有三处明显的变化值得注意:

  1、在“识字与写字”板块中,增加了对汉字音、形、义及与生活、行为联系的探索,这一点变化,我认为是对应了“核心素养”的总目标而来的,在新教材中,除了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还专门开辟了“识字加油站”栏目,一单元开展一次集中学习;

  2、原来的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体现了跨学科的学习理念;

  3、小学三个学段中,在“阅读与鉴赏”板块中,单列了“整本书阅读”这一项,且各学段要求层层递进。

  我想重点就第三点变化——“阅读与鉴赏”中整本书阅读的内容,谈谈我的思考。

  二、“阅读与鉴赏”的变化

  20__版“阅读与鉴赏”板块就是20__版的“阅读”板块。新课标对原课标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此外,单独增加了“整本书阅读”这一条。我们来看看,不同学段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第四学段(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课程标准一字千金,把“整本书阅读”单列一条,足见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从不同学段的要求也可以看出,这一目标也是层层递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能力,逐步推进的。

  三、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增加“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呢?当然是因为它重要啊!

  为什么重要呢?在xx教授的讲座中,他也着重提到了这部分的变化,并且详述了之所以这样变的原因。我深以为然,在此摘录下来。

  1、如今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阅读量不够。古人读书都是读整本书,有整段的时间去阅读,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会更好。从新学堂后,为了提高效率,课文开始一篇篇精读,再举一反三,但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2、阅读量是语文素养的核心。xx教授认为,没有阅读量,语文素养根本没有办法提升。有了阅读量,稍微点拨一下,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上去了,因此,必须要通过读整本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期。xx教授说,中国的学生,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期,到了初二之后,阅读的时间就急速下降,为了应试,只能暂时放下阅读,因此从第一学段就开始强调整本书阅读。

  4、通过整本书阅读磨性子。现代人面对各种信息轰炸,变得浮躁,而整本书的阅读可以让人静下来,磨炼耐性。

  四、整本书阅读的落实

  结合xx教授的指导,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落实,我有几点思考。

  1、在课堂上落实好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栏目,这个栏目就是主题式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不仅给学生推荐图书,还指导阅读的方法,要求全体学生共同阅读。我们不能再秉持以前的旧观念,认为这不是应试的知识,就不予重视。要针对快乐读书吧,实实在在地进行读书指导,开展阅读活动。

  我们学校把每册“快乐读书吧”的书籍都按照学生人手一本的量进行了配备,这为我们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我校每周五下午的七彩社团安排了专门的阅读指导课,进一步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这学期,我就利用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开展了寓言故事的主题阅读活动,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小活动,将寓言故事的主题阅读很好地推行了下去。

  2、更加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xx教授表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放松一点,“让学生有兴趣,想办法让他们有兴趣,没兴趣的人也不要过分苛求。”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动不动就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的事,我不会做的,虽然也担心有的学生没有真的去读书,但一旦开始因为阅读而交作业,就会让大多数学生失去兴趣,就得不偿失了。

  那我是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呢?有很多种途径:一、我会在家长会上不断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交流读书感受,让家长在书籍上多投资,多买书、多去图书馆,为孩子创造家庭阅读氛围;二、我会在班级营造“读书好”的氛围,常常表扬爱读书的孩子,用书作为物质奖励来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三、我会不断给学生提供阅读资源,充分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开展读书漂流,每年发布一次推荐阅读的书单,每周评选一名“好书推荐官”进行好书推荐,时不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

  3、注重自由阅读。xx教授着重强调了要让学生自由阅读,例如书单的设计,成人推荐的书单孩子往往不爱看,那就不能强来,要尊重孩子的阅读喜好。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确实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自己喜欢看的书往往比较浅显,存在质量不够高的问题。我遇到这种情况都会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去调整,发现孩子们读的书质量不高,不动声色,但是不停地在班级推荐一些更好的书,同时,适时开展一些好书共读的交流活动。有了老师的引导,多少会有一点变化。但受限于孩子水平的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只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实这个书单的制定,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由老师制定变为学生共同制定,学生自己推荐的书,他们一定会更加感兴趣。我打算下学期开始试一试。

  古往今来,太多的先辈向我们讲述了读书的重要性。新课标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提出,是基于“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理念,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盏指明灯。我想,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把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真正地培养起来,那将是伴随学生终生的良好习惯,于我们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篇十九: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__年版)》在今年的4月份发行了。学校布置自学,我在网上一页一页地翻读,但是读后却感觉有些迷茫,总觉得这次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和变化有些大,有些内容感觉理解不透彻。幸好,在5月10日晚上,认真听了参与教材编写的温儒敏教授做的题为《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的讲座,听后感觉对20__版《语文课程标准》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提出育人价值概念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以德育为主,也就是“立德树人”,这样育人价值的提出,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除此之外,在育人价值方面,新课标还强调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要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新课标中还特别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师要关注到语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二、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20__版《语文课程标准》只提了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语文素养”,而20__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分开。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提升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传承和理解文化,都是要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基础,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忘记。

  新课标中要求我们要重点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新课标的最大亮点。以前我总认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事情,现在发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除此之外,这次新课标还讲到了思维品质的提升,其实就是语言思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对创新的追求,并以此来推动我们的语文教学。

  三、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在以前的小学语文课标中,从来没有看到“任务群”三个字。刚接触这个名词时,真是一头雾水。“何为任务群?”,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还是不太明白。正好学校教导处推荐网上学习温儒敏教授的讲座,终于对“任务群”有了点了解:“群”是外在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学习任务”是“群”里的核心内容。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作用,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从已任教过的中高年级教材来看,每个单元都有单元提示,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这实际上就是在落实学习任务群了,只是落实的是任务群中的某一方面。“任务群”该怎么落实,教师要关注每个单元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按照提示,强化情境,强化学习的自主性。比如六下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因此,教学时,老师的讲解要努力指向单元目标,要有针对性,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在作业设计上要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这样就可以把课标的精神、教学实际和用好统编教材结合起来。但是,我认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要进行群文教学,有些课还是需要老师多讲、精讲,先要学生读懂、读明白,然后才能开展活动。

  四、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新课标还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最好的黄金读书时间段,现在学生面临的问题是阅读量不够,没有阅读量,语文素养是上不去的。有阅读量和阅读面,课堂上教师的点拨才有效。每册语文教材里都有“快乐读书吧”,也是一本一本给学生推荐,他们都属于整本书阅读。我们老师平时要做的是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阅读方法,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但是班级也要有相对自由的书单,提倡学生自己去自由阅读,不要有过分的苛求,不搞过多的活动,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想读书。

  总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明确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带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系统提出了核心素养目标,明确立德树人,充分彰显教育目标,以文化育人的导向。强调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创新性。对于语文新课标,需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学习新课标,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篇二十: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北师大吴欣歆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解读后,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一是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使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新课标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三是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前语文教学时老师们通常采用阅读单元的形式组织语文的课程内容,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核心,把其他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推到了辅助或附加的地位。单纯地以阅读为中心,其实是难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的任务。这一次课标修订,设定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其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语文教学变得高效实用。

  用线性推进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大家都不陌生。教学时我们常常是让学生先识字写字,然后是解词、分析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用这种方式来推进语文学习,老师一厢情愿的要素较多,学生不一定爱学乐学,没有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任务群这样的一个课程内容组织形态下,我们更关注的是一个学习单元的构建。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这样的一个线性推进的语文学习活动就变成了四种学习活动互动推进的过程。

  以学生演讲为例。以前的教学往往是先学了一组演讲课文,在这组演讲课文当中抽取出演讲稿撰写的标准和规则,然后就按照这个规则和标准去撰写演讲稿。现在的学习任务群和以前的线性教学有所不同,很可能是学生先有了要演讲的愿望,然后意识到写演讲稿需要关注演讲的目的和对象。通过研读不同的演讲稿的结构体式去确立结构方式,然后在诵读名家的演讲稿的过程当中掌握这些演讲稿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演讲稿,进而把稿子越写越好。

  在这样的一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活动的.愿望是自主发生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愿望,他通过调集各种学习资源去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于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识字与写字这样的四种语文实践活动就变成了一个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以任意一个实践活动为起点,通过这个活动带动其他的三个活动。这样我们就从一个单纯的阅读单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这样先进的教学方式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体会。

  其实,生活中一些热点现象与新课标联系非常紧密。最近爆火的东方甄选直播间里,董宇辉用双语教学的形式在卖货的同时和观众们畅谈理想、人生,用轻松幽默又不乏睿智的语言征服了观众们的心。董宇辉以他广博的知识、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用双赢的方式实现了助农扶农的初心。很赞同网上一种说法:董宇辉的现象让新课标精神得到具体体现:一、学科间的融合。董宇辉在直播间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他的讲课中涉及到中文、英文、历史、地理、哲学等等学科知识,真正做到了学科间的融合。新课标倡导的跨学科学习,不就是倡导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吗?董宇辉的讲解显然做到了这一点,这与他平时大量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是分不开的。二、自主学习。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自主学习和探究,“双减”政策的落地也在向家长和老师发出一个信号:学习终究是要回到它的本质上来,不是老师和家长推着学生学,而是学生自己有学习的内驱力因而能主动去学习。董宇辉有那么广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与他自主学习、大量阅读有关,他平时读了很多书籍,有专业方面的也有各个领域里的书籍,探索精神使得他热爱阅读,并且能深度思考,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将知识能有效融合起来,并且学习还能和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三、三观正确、有满满的正能量。新课标倡导学生有文化自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董宇辉在卖货的同时向观众输出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他热爱祖国,热爱生他养他的土地。他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同情底层的广大劳动者。他喜欢李白的浪漫奔放,赞赏杜甫的忧国忧民,钦佩苏轼的自由洒脱。他说人在失意的时候要善待自己,得意的时候要善待他人。这种说法与古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不谋而合。正是有了这么多的因素,他才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喜爱。新课标精神在董宇辉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也使得新课标的落实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这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感觉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就从静下心下来认真读书做起吧。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读各方面的书,读中有自己的思考,把读书带来的收获放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和学生一起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吧。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分享2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小学语文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小学生清明节给烈士扫墓心得体会做优秀员工心得体会孝道心得体会1000字大学生法制心得体会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