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一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参加空中课堂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重课前交流 在课前,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是整堂课成功的前提。课堂...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通用2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参加空中课堂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重课前交流
在课前,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是整堂课成功的前提。课堂气氛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此次观课过程中,各位老师在课前都和学生进行了短短的交流,有的老师用游戏交流,而有的老师则引导学生用家乡话和大家问好。
二、重情境的创设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学生在较为亲切自然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兴趣浓厚。首先采用孩子们最爱看的几部动画片的放映开始,轻而易举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之后以学生喜欢哪部动画片人的多少开始了这节课的“统计”教学。设计巧妙、自然;之后又独到的让学生推荐一种花让老师带回家这样的方式,巧妙的使学生把刚学过的知识巩固运用,这样,学生就在无意识之中自然地掌握了初步的统计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还有值得我学习的是各位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清晰、准确,语调抑扬顿挫,每次学生发言都能给一个适当、忠恳的评价与激励。每一位教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老师们的基本功都很扎实,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都很强,理论水平也较高。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感到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何把所学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还需我去慢慢的摸索。相信只要努力的学习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漫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瀚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本次太空授课还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情况,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难以取得,所以搬到了太空中,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无须运用推理论证等方法。在让我们看到微重力环境下真实实验的同时也复习了前不久学习的物理内容,通过王亚平老师说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我知道了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和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第三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的祖国发展迅速,等我们能够从父辈手里接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力棒时,我们就是祖国的顶梁柱,如果祖国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上变得更加繁荣富强,那么我们也就完成了神圣的使命,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实现了华夏民族的飞天梦。可见,我们少年的成长和自己祖国的发展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等到自己长大成才后,有得一番作为时,要好好的建设祖国,就像巴金爷爷曾说过的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大国崛起的标志,是博弈世界舞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它巨大的高技术发展引擎,不仅推动了世界科技进步,更带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被称为"工业之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成立和大飞机项目的启动为中国航空制造业打开了成长空间。我们认为,中央政府将逐步放开低空领域用于通用航空,这将带来民用航空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10年,中国航空工业将迎来黄金增长。
第四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新颁布的课标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变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为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做到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语文教学要彻底改变那种教师独掌评价人权、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繁琐机械的状况,真正让评价成为改进教师教、学生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这是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确定的评价目的。强调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理念。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承载着传授知识,训育人才的重任。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语文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场域,它包含许多学习方面,诸如听、说、读、写。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自己的语文实践,打破以“读、写”为中心的语文评价体系,拓宽语文教育的视野。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用现代的评价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又关注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才是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部。
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无疑是评价中的重点。独立阅读,主要立足于理解能力的培养。鉴赏阅读,旨在“注重审美体验”和发展“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类文本中“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探究阅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要针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前、中、后三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能够改进教学品质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形成性评价上。语文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必然要求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因为没有一种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评价学生所有的重要学习结果,任何评价方法都有其特殊功能和局限性。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改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因此,获得一个正确的诊断结果或提供正确的评价反馈信息,对达到最终目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可以让具有不同情趣和经历的同学参与,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评价工作中来,保证充分客观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改变。无论如何,教学总是在某种情境中的教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都离不开特定的情境。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评价不能离开教学的情境。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合理评价,可以作为我们改进教学的参考,作为补救教与学的依据。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教师可以明了自己在教学上的缺失,判断教材的可用性,判断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价的结果,为我们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参考信息。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合理评价,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类型,可以作为教师实施补救教学的依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行为特性,以及不同认知结构缺陷的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个别需要的补救教学的策略与措施,个别辅导,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第五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昨天,我通过央视频线上直播收看了一堂生动精彩的“云课堂”,全程见证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并跟着太空讲师王亚平老师参观了我们的中国太空空间站,向我们揭开了神秘面纱。
“天宫课堂”第一课,我最感到神奇的是泡腾片的实验。王亚平老师先拿出了一个水袋子,演示了他们在“天宫”喝水的过程,让我不禁感慨太有意思了,喝水就像玩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一样,张嘴把飘着的水珠含进嘴里咽下。接着开始实验展示了:拿出了一个小圆环,往里面挤了点水在圆环中,一下子水珠变成了一张膜像胶带一样粘在了小圆环上并将其填满。王老师继续注水居然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接着,将小泡泡从里面水球里吸出来,开始注入蓝色液体,瞬间从晶莹剔透的水球变成了一个深蓝色的“地球”,最后往蓝色的“地球”里放入了半片泡腾片。泡腾片在“地球”中爆炸,不断的产生许多小泡泡,像欢乐的小精灵在里面跳舞。越想越神奇!看似这个“地球”的水球怎么没有被小泡泡们冲破呢?
这堂课让我们感知了宇宙的奥秘,体验了探索的乐趣,激发了我对宇宙科学的好奇,让我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争取成为一名宇航员,亲身到我们中国太空站去体验、去探索里面更多的奥秘。
第六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太空授课更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历史的潮流在呼唤年轻一代为科学而努力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第七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本次“名师大篷车”送教送培活动中陈喜连老师讲的《磨课,教师业务成长的“动车票”》深深触动了我。磨课是一种发现。磨课是一种带着发现的重新出发。磨课是享受职业的高峰体验。磨课更能使我们化蛹成蝶。
记得去年我们组针对课题《小学低段校本课程系列读本资源建设》进行磨课,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感受着集体合作的快乐,感受着每一堂课大家在不断思维碰撞中所实现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每节课我们都是反复的磨课、试教中改动了多次,大到环节,小到细节,找出了最大的问题,经过又一次修改后我就又换班进行了一次试教。真是不教不知道,一教吓一跳,原来自己的预设的教学流程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这么的问题,最后在磨教案的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时间不够,导致最后一个部分,也就是最精彩的结合课本内容的视频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因此经过讨论,听取了其他老师的意见以后我又把教学设计修改了一下,把整节课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教学视频放到上课伊始,这样既可以作为课前准备,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再把词汇教学的部分进行了缩减,在教师示范朗读的这一部分则加入了学生同桌相互读的设计,意图增加每个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其中无不体现着集体的智慧。我在磨课后明显教学方法多样了,考虑问题更加全面了,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入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找到相应的最佳解决办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品课”。这种磨课,对教材的钻研和驾驭应该是最深入、最通透的。
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老师讨论教材时,大家就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可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相互研讨,最终就能作出合理判断。每次研讨,组内的的老师们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深度,谈自己的个人意见,并提出了很独到的见解,抛弃了以前评课过程中戴高帽,讲空话的不良习惯,而是真诚地说出自己的真心话,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共同提高。这样“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
第八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实行高效课堂模式已有一段时间了,由最初的“照葫芦画瓢”到如今自己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我觉得高效课堂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时下最需要的,才是顺应局势发展的,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面就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些许体会:
在传统的课堂中,在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下,学生只掌握了知识的本身,并没有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结果是只会呆读死记,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差,更不懂得超越教师和教材,只是每节课规规矩矩的听,认认真真的背,下来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自以为这样就是学习,就是好学生,对掌握的知识不去更深的思考,去评判,去创新。现在想想,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而现在的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可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高效课堂是将学生渡过成功彼岸的航船,那么小组竞争合作机制便是高效课堂远航的帆。自高效课堂改模式实行开始,校领导便强调小组建设的重要性,从分组选组长到培训组长都对我们进行了指导,而我也从中受益很多,更体会到分组选组长不仅要根据性格、性别、成绩,更重要的是将热心乐于奉献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以这些学生的热情去感染组内学生,以达到组内和谐互助互利的目的。在现在的课堂上,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不论结果如何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的大家一起分享,错的共同避免,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而此时的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在学生有困难时也只给他们一点点的提示,帮助学生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学生一次次体验成功,一次次享受学习的快乐。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更方便交流,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最终实现了共同进步。与传统课堂相比,高效课堂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了开放的思维。
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还有更长远的路要走,要想有更辉煌的战果,还需继续探索,开拓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形成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
第九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抗“疫”正酣,胜利仍需时日;深刻反思,人人不可不为。面对这场影响深远的疫情,每个人都应当有清醒的认知、理性的应对和深刻的自省。
坚定信念,主动为国担当。这个信念就是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之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中华民族坚强团结、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融为一体。为了紧急应对疫情,各级政府依法划定管控区域,启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实施交通和卫生检疫等方面的应急处置,或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复工复产,这一切,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安排。但是,国家有难,为国分忧,义不容辞。
提升素养,遵守防控规定。这个素养,既包括卫生素养也包括遵纪守法。每一个人,都要提高公共卫生认知水平,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技能,做到少出门、不串门、不集聚,外出戴口罩、主动测体温,勤洗手、勤通风,保持清洁。每一个人,都要遵守突发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做到不信谣传谣、不瞒报疫情、不抗拒排查、不躲避隔离,复工复产和开业也要执行疫情应急管理的相关规定。
科学应对,积极面向未来。通过这场疫情,人们深切地认识到,健康已成为生命的核心竞争力。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不偏废。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网络办公和远程医疗等迅速兴起,将引发新的学习革命、商业模式和产品业态。学习力就是竞争力。要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只有通过持续学习和努力,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更好地迎接未来。
第十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叔叔、王亚平阿姨、叶光富叔叔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这一堂课让我收获了许多太空的知识。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环节是神奇的乒乓球。首先,王亚平老师将乒乓球放在水中,然后用一个吸管把乒乓球给按下去,当她把手松开后,乒乓球不但没有浮起来,反而沉了下去。我很纳闷,要知道在地球上,乒乓球如果按进水里,肯定会浮上来。只见王亚平老师又将装着乒乓球的水杯一扔,水瓶里的水不但没有洒出来,反而还飘在空中不停地打转,真是太神奇了。
我记忆犹新的环节还有王亚平老师用水袋做水球。只见王亚平老师将水袋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洒在了水膜上。水膜上的水一点一点变宽,变圆,变大,最后变成了水晶球。接着,王老师往里面加了一点空气,只见空气把一个水晶球又分成了许多个小水晶球,就像变魔术一样。王老师又将一袋颜料挤进水晶球中,水晶球立刻就变成了蓝色的,特别漂亮。她又将一个泡腾片放进水晶球中,只见无数的小气泡从泡腾片里涌出,这些气泡在水晶球里打转。想不到水在太空中,会发生如此多的变化,王老师一番操作下来,看得我目瞪口呆。
这节天宫课堂让我学到了许多太空的知识,让我明白了科技的力量。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我们祖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让更多的人都能去太空“旅游”。
第十一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直面生命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理念。自然观、生命观教育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部结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任何生命都是平等和谐的,大自然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人类为了自己的贪欲滥杀野生动物,最终会得到自然的惩罚。
思想品德教研部教师经过研讨认为,要让学生通过对这次疫情的反思,探究生命的真谛和价值,对生命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明白活着的意义,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这样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这次疫情暴发,恐惧、绝望、贪婪、自私,人的种种隐藏最深的人性都充分暴露出来。我们这个社会有自私自利的人,但更不乏许多真正的英雄。在疫情来临时冲在最前面挽救他人生命的白衣天使,他们不畏艰险,不惧生死,迎难而上,就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感恩他们,就要珍爱自我生命,做好自我防护,不给第一线防疫的医务人员添麻烦,这既是对自我生命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第十二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月—日下午3:40分,我们在学校观看了“天宫课堂”,看之前,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看过之后,我内心又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刚开始,我们还觉得有些枯燥乏味,可随着镜头切换到太空视角,同学们的目光被太空深深吸引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双重人像”。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形成了水球这一神奇现象,在一个圆环支架上先做一面水膜,往水膜里灌入更多的水,随着水的增加,薄薄的`水膜渐渐成了圆润的水球。再往里注入一个气泡,王亚平老师在水球的后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王亚平老师”和一个“倒王亚平老师”,看起来有趣极了。
还有一个,让我感到特别惊艳,是泡腾片的实验。在原先的水球中放入一个泡腾片,因为水表面的巨大张力,水和泡腾片不会散开,后来腾片开始起作用,不断的冒出细小的泡。从外面看,像极了海底深处一株美不胜收的珊瑚。
乒乓球浮力实验更让我感到出乎意料。几位年龄与我相仿的学生,无论怎样把乒乓球摁在水里,只要一松手,乒乓球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顶”上来。在太空中,可就不一般了,我本以为它也会和在地球上一样顶上来,可我低估了太空的奥秘,乒乓球像石头一般沉入了杯中。为此,王亚平老师做出了解释:“这和地面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浮力是随重力产生的,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浮力几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浮起来。”听完后,同学们直呼:“涨知识了!”
在外太空向外望,不是蓝,而是深邃的黑。天宫课堂里还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比如有叶光富用手臂画圈转身,在太空中,手臂展开转得慢,手臂收回转得快,如花滑运动员一样,是运用了物理学普遍定律之一:角动量守恒。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的无人,再到“神舟五号”的搭载一人,然后到现在的“神舟十三号”,中国都经历了对飞船的一次又一次修改,对人员的一次又一次更换,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耀眼的成绩。现在我完全可以自信的对其他国家的人说:"Im from China. Im a Chinese. ",因为我骄傲,骄傲我是中国人,骄傲我生于中国。
现在的我们,更要努力,努力爬过“学习”的山,游过“困难”的海,不辜负祖国的期望。正如翟志刚老师所说:“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是的,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第十三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一切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使每一位师生都成为快乐的人。在课程改革中山东省涌现出了一些非常好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仅列出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兖州一中、鱼台一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供参考。
一、杜郎口中学——“三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即三种模式:预习、展示、反馈(课堂);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依时间又称“10+35”(或“0+45”)课堂模式:
即一节课45分钟,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或全部45分钟属于学生。
二、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271”模式的内涵:
①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
②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
70%学生——优秀生
10%学生——待优生
③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271”模式的五个步骤:
学生自学,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三、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即“三步六段”“35+10”循环教学模式:
模式简介: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六段: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测试、小结作业。
35+10循环模式:
第一节课的后10分钟和第二节课的前35分钟共同组成一节课。
三步为一课,一课分两段;循环往复,课课相扣。
35分钟的上法: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高,通过拓展实现升华;
10分钟上法:明确目标、指导方法、点破难点。
1、模式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种方法。
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
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
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2、过程控制:即时性管理、激励性评价、体验性学习。
3、效能分析:实现了教学成绩的跨越;实现了师生教学相长的双高效益;实现了课上和课下两种“学习态”的和谐统一。
关于“课前”
教师要求:
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
2、设计出课堂教学互动的方案。
学生要求:通过预习解决A、B级问题,对C级和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关于“课中”
按照六段式教学模式的要求,实施“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
关于“课后”
教师要求: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要求:完成当堂作业,向学习委员反馈“未清”问题。
四、鱼台一中——“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四环导学”中的“四环”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四个环节,依次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课堂教学运用“四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转化。
2、“四环导学”教学模式操作要领:
①自主学习:此环节分为两个阶段——课前和课中。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课本,基本完成学案内容,以便带着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中根据其他同学的展示,深化和完善自学成果。课中自学时间的长短应视学案完成情况而定。
②合作探究: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③成果交流:本环节主要是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成果交流展示,可分为课前定向展示和课中不定向展示。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精讲,主要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和解题规范化的强调上。要恰当地评价和激励学习团队,燃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示,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④巩固提升:在本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强化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进行学案上的达标巩固练习,小组间交流练习结果。最后让学生对课堂表现和效果进行评价。
在“四环导学”模式中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是关键的重要因素,学案编写要精细,容量要适中。教师课前要抽查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课后要全批学案,巩固学习成果。
第十四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联系自我的实践,我认为:要打造“高效教学课堂”,就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课堂教学实效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资料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到达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教学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要“整合的问题”进入教学课堂,而不能零散破碎,一一作答。这样的教学课堂能包容很多的共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群体探索,针对性强、效率高。
3、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教学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研究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研究到实效性。
4、高效教学课堂多样化的评价形式。看教师,体现了在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处在引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这一主题进行。看学生,以学生来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看学生是否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提高。具体表此刻: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教学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本事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高。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之,高效教学课堂,要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近复杂丰富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学得简便、扎实、有效。我正朝着这方面努力。
第十五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11月23日—25日,我们一行7人赴广东佛山参加了中英联合教育项目“让世界走进课堂世界公民的培养”的培训活动。短短两天半的培训忙碌而充实。英国培训师Peter的精彩授课让大家耳目一新,而国内众多优秀学校的成功案例更让我们受益匪浅。略谈通过此培训,获得的几点感受。
一、认识上,更多了一些领悟。
世界公民教育,一个看似既新鲜又时髦的名词,也许有人认为它离我们现实教育很遥远也很陌生。但是当你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你会发现:原来它就在我们每天的教育实践当中。世界公民的培养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理论概念,而是依托于生动鲜活的各种项目和具有丰富内涵的课程体系中。它旨在从本地区、本校的教育实际出发,把在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基本素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融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它不与现行的教育模式相违背,相反,它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们的现行教育实践中,使我们的教育培养方式更加优化,更加科学,以此来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另外,它非常重视可操作性,它可以通过学校活动、学生社团、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加以展现,符合我们的教育培养目标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二、教学上,更多了一些启示。
当下,我们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却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和“考试指挥棒”的束缚。在现实中,我们的教学仍然无法摆脱“What we teach is what we test(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学怪圈。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教师学生苦不堪言,教育偏离了它思考、探究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根据约翰哈迪在《看得见的学习》中的调查,有关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诸多因素中,我们目前推崇的.“教学后测试法”在所有因素中仅排列到103位,而最能影响学生成绩的“自我回顾和形成性评价(位列第1和第3位)”却被大多数人所忽视。也许,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可以挖掘的提升教学效果的手段已经非常有限。反思我们的教学,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可能不在于你“精心”构思的那几份试卷上。通过设计符合“SPIN”理念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成为我们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武器”。
三、实践上,要多一些行动。
也许,有人会说,所有的这些理论我都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可操作性不强,结果不是不了了之就是很快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去了。任何一种教育方式的改变,都需要实践者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现实的教学困境让我们越来越力不从心。同时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比,我们付出一点代价和辛苦也是值得的。目前,园区教育局已经开始推行的“梦想与团队”项目,其意义不仅仅是是要把“教育世界化”、培养“世界公民”教育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创新尝试。它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为基本目标,以活动课为切入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以此来带动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
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在学生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走的更宽更远。
第十六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20__年的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喜庆之时,却被“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给每个人心中带来一片阴霾。
病毒的来势汹汹,让我们措手不及。这是最漫长的一个假期,按理说,可以整天在家陪伴亲人,平时都收藏了许多来不及看的电影、没时间看的剧、静不下心读的书、放不下进取心玩的游戏,这个假期正好是消费它们的合适时刻,可是仿佛对这些都失去了兴趣,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疫情最新情况,家人之间的谈话也是祈祷疫情早日过去。比任何时候,我们上网的时间都要长,这是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最快途径,就连平时不喜欢“玩手机”的父母,也在努力学习用着便捷的工具去多了解现状。增加的数字揪着每一个国人的心。然而,在严峻的疫情面前,让我们感到温暖,让我们拥有战胜病魔的勇气的,除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在这个平凡世界中,在灾难面前逆行而上的英雄们。
在我们抱怨“宅家”真的太过于无聊的时候,家确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最危险、感染几率就大的就是他们,然而,却没有人退缩,一封封印着手印要求上前线的“请战书”,有的医生为了节约医疗物资,更好的救治病患,穿上了“纸尿裤”进隔离病房,一去就是四个小时,那个剃光了美丽长发只为节省时间更好地工作的年轻护士,光头的她却比任何时候都美丽动人;在各个交通要道口堵卡设点排查的特警、交警、交管和协警,24小时确保各区域流动人员不交叉传播,那个21岁的协警小哥,在给家人报平安后忍不住低声哭泣,然而有人来就赶紧扔下只扒了两嘴的盒饭,立马擦干眼泪投入工作;那些在疫情面前深入社区入户排查、宣传的工作人员,他们或许是政府工作人员,或许是街道办事处,或许是联防,或许只是志愿者,在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不配合的时候,他们没有怨言,仍旧一家一户排查到位;那个把自己五年的所有积蓄都捐给灾区人民的退休环卫工,面对记者的镜头,他只说了一句“不要采访我,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知道这些钱是他多少个辛劳日夜辛苦攒下的;面对着要上前线的医生妻子,丈夫哭着大声说“只要你平安归来,我包一年的家务;八岁的孩子因为父母都在一线,每天独自买菜做饭照顾自己,懂事的像个大人;南京地铁口为警察送上口罩敬礼的小女孩,从土耳其人肉背回口罩送给高速路执勤民警的男子,把自己口罩给了买不到口罩乘坐列车的大妈的列车员,站在路边吃“盒饭年夜饭”的小汤山医院施工工人,在武汉街头高唱“歌唱祖国”为武汉人民打气的年轻小伙子,在国外奔波筹集医疗物资的海外侨胞……这些人,或许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人”!
没有人生来勇敢,正因为被需要,才选择了逆风前行,坚定的履行职责。他们,都是这个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英雄!身为一个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更是要把使命和担当扛在肩上,像这些英雄致敬和学习。
我们扎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无畏一切考验的淬炼,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之地。
哪怕荆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顶,值得我们不停脚步,值得我们咬牙坚持。
第十七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大年三十,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可是,我们却不知道,一些医生护士正急急地和家人告别,坐上了飞往武汉的飞机,去解救那些患上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记者们,把这样的人叫作“逆行者”。
我很好奇,“逆行”,这两个字,查一查字典,“逆”跟“顺”相对,意思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行”是“行动”,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向着相反方面行动的人。
我知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如果不幸被感染上的话,那么病毒就会像怪兽一样,慢慢地把你用来呼吸的肺吃掉,导致你缺氧而死。真的是太可怕了。最可怕的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这个病。
尽管这个新型冠状病毒非常可怕,可是一些医生和护士无所畏惧、逆流而上,寻找着解药和救助着病人。我想,当我们在家里,躲避病毒的时候,医务工作人员却告别家人,勇敢地走出家人,去救死扶伤,这就是“逆行者”的力量。
他们是最辛苦的人。他们有的年纪很大了,有的还很年轻。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让我印象深刻。钟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享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他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坚定。十七年前,他坚定地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如今,他像战士,又一次站到了前线,去武汉战斗了。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照片,钟爷爷疲惫地靠在开往武汉的列车的座位上,静静地睡着了。这是一位多么可爱可敬的老爷爷啊!如果他现在站在我面前,我一定会庄严地向他敬一个队礼的。
他们是最美的人。厚重的防护服,遮住了他们面庞,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最美的背影。他们必须每天戴着口罩,一天下来,脸上被带子勒出了深深的印痕。为了不浪费防护服,他们当中有的人宁可一天不吃一口饭,喝一口水。这样一天下来,汗水把他们的衣服都浸湿了。可是,当病人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又会伏下身去,无论这有多么危险。如果他们现在站在我的面前,我也一定会庄严地向他们敬一个队礼。
病毒是无情的,人却是有情。我相信,有了你们,最美逆行者,我们一定会战胜这一次病毒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第十八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通过对高效课堂有关内容的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理论中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的难易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提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引导,反复追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维的灵性。
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四、教学活动调控要灵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不是倍受关注的亮点,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给学生当堂练写的时间。我们的语文课多数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一节课,加上学生活动,上的紧紧巴巴,写作训练常常被拖到课外,变成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但实际上,如果能用一点时间,把练笔落实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态度,提高训练效果——字写得更好了,文章更通顺了。我们应该尽量把自己的活动压下来,保证学生活动时间,包括挤出几分钟完成课堂书面作业。
教师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以不同程度的提示、启发,使他们均有“成就感”。比如背诵课文,可让优等生、中等生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对于后进后,只要求他们读熟就可以了,教师还要适时鼓励,使每个学生都有冲劲。
五、自身素养提高要加快。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步伐更加紧凑,时代对老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准确的教学目标准确制定是高效课堂的导向,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学流程的合理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师生角色的科学分配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师素养的快速提高是高效课堂的后盾。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只有这几个方面互相融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总之,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第十九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如果说,太空授课是一份荣耀,它首先属于中国的航天事业,证明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航天事业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个盛大的国家场景。建国初期,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两弹一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打开局面,浸润其中的执着、激情、奋斗,至今还带给人美好的印象。从神一到神十三,中国航天事业“三步走”稳步推进,开启中国壮丽问天路,使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共同分享荣耀。中国正处在一个需要高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时期,中国的航天事业的进步轨迹,几乎可以说代表着一种纯洁、端正、干净的精神力量,是国家所积蕴的一份独特的精神财富。太空授课只是本次“神十三”任务的一项内容,只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片段。
第二十篇: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
今天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与天宫连线,这神奇的宇宙大讲堂在下午3:40准时开始了,可以说是翘首以待,万众瞩目。
奇妙的水珠悬浮于半空之中,久久不落;陀螺能够在空中直线飞行,不偏离轨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随意变换……这些种种,在地球上我们都是难以想象和体验的。可是在太空中,因为失重,这些奇妙的现象都展现了出来。看完了这仅60多分钟的太空授课,心中却是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授课,更点燃了人们探索太空激情的火种。如同普罗米修斯的壮举,这堂课让人们对太空的热情的星星火种,引发的火势却可以燎原,“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啊……”这些儿时的问题,我在一些科普读物上知道了答案,明白了还有太空的存在。
从此,便对太空有着丝丝的好奇,但是,随着不断的成长,儿时的好奇心似乎已经被时间所磨灭,已有多久没想起太空来了呢。随着神州飞天,心中的好奇终于又被引发了出来,直到看了这节太空授课,我才明白,原来心中对太空的向往,一直存在,生动的课堂如夜中的明灯,引我们走近太空,帮助我们普及了知识,同时又点发了我对太空的热情。那么,太阳系之外有什呢?宇宙还未形成前,天地又是什么样子?我的心中有一千零一问。
记得有一位诗人写道:“宁愿变成一根树根深扎地底,也不愿在星空中飘浮。”
但我却想说,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我愿意在太空中漫步,用热情探索太空,用科学知识来探索未知的领域。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通用2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央视《天宫课堂》心得体会,清明节祭祖心得体会300字,2024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心得体会范文,关于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关于课堂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