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策划方案 > 详情页

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作者:紫奇羽2024-05-21 19:52:01

导读: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篇1 一、个案基本状况 婷婷,女,13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中学心理辅导方案(精选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篇1

  一、个案基本状况

  婷婷,女,13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潜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每一天乘接送车上。下学。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二、原因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忙,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三、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忙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状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状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推荐他们综合思考李某的实际状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到达的目标,并帮忙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同时,我还和婷婷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推荐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及时检查她的作业。推荐家长对李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婷婷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婷婷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群众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忙她,帮忙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婷婷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忙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忙婷婷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四、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婷婷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此刻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忙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五、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构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构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过程

  一、导人

  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二、讲授新课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

  2.同学讨论一一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三)面对挫折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四)挫折的影响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

  消极的影响?

  3.配乐幻灯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五)总结升华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2.小结全课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课后作业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

  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篇3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中学

  (二)学科: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故事,影片,准备若干白纸。

  2.思考目前存在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情况。

  3.收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课题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也是个性特征的形成过程。随着生理的不断发育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初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学生已出现了较为独立的评价标准,但由于独立判断能力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所以自我评价的水平仍然较低,对自身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因而,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使其对自我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对其今后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准备了《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这样一节心理健康课,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借助熟悉的动植物暗喻自己,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开发潜能,争取成才。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三、教材分析

  《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

  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激发兴趣(分组做游戏)

  学生起立,开始活动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坐下,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爱运动的人””刮到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

  (二、)自己眼中的“我”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1、师用五个句子给出自我评价

  例:我是谁?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有点不善表达的人。

  请一组学生现在表达。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写说我是一个样的人。

  游戏:①将纸收齐后放放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

  3、讨论:

  讨论:①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了解了“我是谁”以及你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够猜出来是你。

  讨论:②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

  (三)别人眼中的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总有不全面的地方。听听别人的意见,你对自己会有新的认识,会有新的发现。

  心理游戏“戴高帽”

  方法:请一位成员坐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和特长,然后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世....),全组进行表扬,优点轰炸。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所观察到的,哪些是不觉察的。每个成员到中央戴一次高帽。(实事求是评价)

  规则:

  1)必须说优点。

  2)夸别人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3)参加者要体验被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别人的人。

  从游戏中聆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比自己对自己的认识,然后完成10个“我是谁”句子。

  (四)认识自我的方法

  小品《照镜子》大致内容:两位同学按要求闭上眼睛,老师用染红的手指点一位学生的鼻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鼻子”。接着再点另一位同学的额头,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额头”。学生回答的同时,颜色已染到他们的鼻子或额头上了,他们却全然不知。然后让他们面向全班同学,同学们哄堂大笑,他们感到莫名其妙,最后老师把小镜子递到他们手里,他们这才发现真相。

  (1)、思考:刚才的小品对你有什么启发?

  (2)、师:脸上的脏东西,别人看得清,自己却看不见,用小镜子一照,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让同学当一当这把小镜子,你会很快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认识自我,第一个方法就是照镜子。

  提到认识自己的六种方法。

  i、照镜子

  ii、反省自己

  iii、参加课外活动

  iv、听取别人的评价

  v、敢于同他人竞争

  vi、从心理咨询和书本中认识自己

  (五)巩固提高自信心《掌声响起来》

  方法:学生试想,十五秒可以鼓掌几下。然后进行比赛。

  讨论:设定可能实现的目标才能成功;对自己正确的计划,就可以自信而勇敢的实现目标。正确评估自己,可以更自信,更成功。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问题,非常高兴与大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我。最后,我把下面这首诗送给大家,愿同学们做一个自信又快乐的学生,充满活力的.度过学习生活!

  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你就确实失败了。

  因为我们发现,在世界上

  成功开始于一个人的美好愿望,

  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认为你是出色的,那么你就是出色的。

  你要相信自己能飞得很高;

  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得最好。

  在生活的战场上,

  并不总是强壮或聪明的人取胜。

  但是最终取胜的人,

  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

  一个小故事

  当年,在纽约的街头,有一位卖气球的小贩,每当他生意不好的时候,总要向天空中放飞几只气球,由此引来周围很多正在玩耍的小朋友的围观,有的还兴高采烈地买他那色彩艳丽的气球。一天,当他在街头重复这个动作时,发现一群围观的白人小孩中有一位黑人小孩,他正用一种疑惑的眼光望着天空,小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到一个黑色的气球也在飞,黑色,在黑人小孩心中,代表着肮脏、懦弱、自卑和下贱。精明的小贩很快就看出了这个小孩的心理。他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黑人小孩的头发,神情地说:“小朋友,气球能不能飞上天空,不在于它外表的颜色,而在于它心中有没有想飞的那口气。如果这口气够大够足,那它就可能飞上天空。”这个小孩就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基恩博士。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能从这个故事中联想到其他有关的故事或事例吗?

  小品小明拿着刚发下来的考试卷子,背者书包垂头丧气地说:“又是不及格!”这时小强从后面追上来,冲他一笑:“听说要开运动会了,你这个体育健将可要多报几项啊!”小明却无精打采地说:“那有什么用,跑得再快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思考引发动机,制造悬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1)你认为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

  (2)你想对小明说些什么?

  (3)通过这个小品你能明白什么?

  故事启思

  课件: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图)。

  这是一头马戏团里的大象,驯象人用一根细细的铁链绑在大象的腿上,然后拴在一个小木桩上。但我们都知道以大象的力量,可以轻易的用长鼻子卷起木桩,或挣脱铁链。为什么它会乖乖的站在那呢?原来,当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曾无数次尝试挣脱铁链,但每次努力的结果是,它的脚被铁链磨的疼痛、流血。于是渐渐地小象不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它的想法依然是:我不行,我不会成功的。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做事都要有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非常努力。

  生:我觉得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象就是不相信自己,它觉得现在自己的力量还和小象一样。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来完成这件事情。

  生:我们不应该畏惧失败,因为失败只是一时的,我们是有能力战胜失败的,而不能像大象那样,有能力却不去尝试。

  师:这都是由于大象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造成的。大家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对自己能力认识的不够,自信心不足,而失去成功机会的经历?学生互相交流

  活动三:事例感悟

  师: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许多同学谈到了自己曾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失败,我完全能够理解大家当时的心情。因为我也曾因对自己缺乏自信,而感到苦恼,也有许多面对失败的痛苦。那我们应如何去面对失败呢?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

  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

  养成好习惯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和游戏的辅导,让孩子们辨别好习惯与坏习惯,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成就人生的辉煌。

  三、活动性质

  支持性、发展性小组

  四、活动对象

  6-10岁儿童

  五、活动人数

  6-8人

  六、活动日期

  20x'x年2月5日,6日,7日,8日,9日共5次

  七、活动时间

  上午9:15-11:00

  八、活动地点

  武汉市硚口区青少年宫5-2教室

  九、活动课程安排

  第一节

  我们是好朋友

  小组的形成和组员之间的相互认识

  包括“我是,我知道”、“小组契约红绿灯”、“ 衣夹怪物”

  第二节

  好习惯、坏习惯

  区分好习惯、坏习惯

  包括“一元几毫”“情景模拟”、自由发言

  第三节

  抛开坏习惯

  在认识坏习惯的恶劣后在组员的建议下努力改掉坏习惯

  包括“吹吹”、“你言我语”、作业 布置

  第四节

  养成好习惯

  培养养成好习惯的正确态度

  包括“找名字”、“作业体会”“击掌话离别”

  第五节

  做好习惯达人

  培养坚持不懈地养成并发扬好习惯

  包括“甜心”、儿童剧《锲而不舍》、礼品发放

  十、活动报名时间

  1、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需在2月2日(周五)上午9:30——12:00电话报名。电话:

  十一、活动要求

  1、家长负责接送。

  2、参与活动人员需服从老师的安排,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离开或者进行其它活动。

  青少年宫

  20x'x年元月22日

  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篇5

  一、基本状况:

  辅导对象:于彩;

  性别:女;

  年龄:10岁;

  年级:三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初中

  二、外在表现:

  瘦小,说话慢,动作慢,胆小。

  三、常见问题分类:

  学校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子女教育问题。

  四、表现出的问题:

  经常无缘无故地躲藏起来,任凭家里人有多着急,不找到她,她绝不会自己出来。找到后,问其原因,就是不吭声。搞得父母,老师十分费解,而且替她担心。

  五、分析与诊断

  于彩从小体弱,常被别的孩子欺负,父母教给她的应对策略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只要看到她与别的小孩一起玩,怕她又受欺负,母亲就会赶紧把她叫走。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打理一家理发店,无暇顾及于彩的生活。除在校外,她几乎是一个人独处,父母很少和她沟通,对她的关爱也十分少。她放学回家,就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性格变得十分内向。于彩说话慢,动作慢,她的母亲对她的表现很不满,经常当客人的面叫她"木头人",之后弄得老师和同学也叫她"木头人"。于彩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自己的父母,没有一个能和她亲热的,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而在学习上个性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这又遭来了同学的耻笑和老师的不满。于彩十分渴望得到大家的关注,但均未实现。一次偶然,她没和家里人招呼,就和一位亲戚回去了,这使得她母亲和老师十分着急,连夜到处寻找,父亲也连夜打的士回来参与寻找。找到后,母亲早已哭成了泪人儿,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而于彩此时心理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是她意外的收获。此后,于彩在孤独难耐的时候就会躲藏起来,让父母,老师寻找她。

  六、心理辅导过程

  (一)实施了个别辅导,减缓心理压力

  长期以来,于彩由于得不到家人足够的关心,心理一向处于抑郁状态,她选取了采用躲藏的方式,以引起别人的重视,从中得到心理满足。而这天,在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原理后,我们再也不能呵斥她,她首先需要的是同情和关怀

  因为性格内向的孩子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主动接近她。我和班主任王老师分别找于彩进行了两次个别心理辅导,详细了解,询问了她的学习,生活等状况。王老师向于彩坦诚表露了自己,说是平时还不够关心她,同时也如实分析了她这样做带来的危害。并再三启发她:有想法,有事情不要闷在心里,要告诉父母,告诉老师,学会倾诉。由于对于彩的理解,关心,于彩对我有了好感,好几次都主动找我说些"悄悄话"。

  (二)实施了家庭辅导,提高家教水平

  这个案例显示,家教的失误常给孩子的发展酿成苦酒。一般父母认为,只要给予孩子吃,穿,玩,就尽到了父母的职责,但他们忽视了孩子最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帮忙。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同情和关爱,可还没等孩子把要表达的意见说出来,就遭到父母的厌烦,呵斥,这样,孩子还有什么心里话能对父母说的呢诚然,家长生意忙,再忙也不能忽视对子女的关心。

  因此,我们和家长诚心诚意地交谈了这些问题,并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家长表示后悔,很感激学校对孩子的关心,并一再表示要改变以往的家教方式。其父借去几期《莫愁》家教杂志,说,"要好好看一看"。其母在随后的日子里,经常主动来校了解孩子的状况。

  (三)实施了体育疗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于彩从小身体虚弱,自我感觉不如其他小孩,害怕和其他小孩交往。我们除督促她上好体育课外,还由体育老师根据她的状况专门设计一个体育治疗方案,以引起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她自觉参与体育活动,并按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她在体育活动中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实施了交往辅导,培养自尊,自信

  长期以来,于彩处在一种情绪压抑的状态。她长得瘦小,学习成绩不好,说话慢吞吞,很少与人交往和沟通。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群众的资料丰富而构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她缺乏自信,更谈不上自尊。这次在交往辅导的过程中,务必帮忙她恢复自信,培养自尊。我和班主任王老师作了专门的研究,并把我们的方案告诉了执教该班的所有老师:

  1,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对于她的反应迟钝问题,在给她讲作业时,尽量的启发她,给她多做些她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猜谜语,还有做一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游戏,让她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并在游戏中给予鼓励,让她在游戏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她的反应敏捷起来;

  2,把班组中最热情的小丽换成于彩的同桌,以此来感染她,带动她;

  3,让她参加群众活动,在群众中表现自己,让她和大家一起玩,使她真正感受到大家一起玩比一个人玩快乐。

  七、心理辅导效果(评价)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通过与同龄伙伴交往,我发现于彩比以前开朗多了,进步十分明显。她在平等,自由的伙伴交往中,交往潜力,自我理解,评价潜力和群众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学习,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她已不再孤独,至此,她再也没有躲藏过。她的个性已逐步得到完善,变得自信,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更有进步。

  以上案例证明,如果我们家长和教师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很可能会引发孩子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但如果能及时发现,及时化解,还是能够弥补修复的。因此,我们教师应与家长紧密结合,寻找孩子的"病根","对症下药",共同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作出努力。

  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紧张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学习用各种方式排泄紧张情绪。

  2.大胆表述自己产生紧张情绪的事情或过程。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课件、画笔、纸、视频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回答问题

  1.播放课件。

  2.师:你看到画面上有谁?它怎么了?这群受伤的小玩偶要去干嘛?

  幼:有一些受伤的小玩偶,他们要去看病。

  师:你去看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谁来说一说?玩偶们在等待看病的时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幼儿讨论,并说一说)

  (二)仔细观察,描述不同表情

  师:请注意观察小玩偶们的表情变化。

  操作课件,并用“门开了,进去一个,出来一个”的句式请幼儿观察、说说玩偶们表情的变化。

  师幼共同总结玩偶们表情的变化。(课件中将几个场景结合起来,一起观看、比较。)

  着重观察最后的小木偶的表情变化,师引导:还剩3个玩偶时,小木偶的表情是笑的,为什么?还剩2个玩偶时,小木偶的头往右看一看,为什么?还剩1个玩偶时,它的动作、表情怎样?为什么要摸鼻子?

  (三)操作、介绍

  问:你有过这样的让你紧张、害怕的事情?你能用画的方式把这些事情画下来吗?

  请幼儿介绍(利用展示台)介绍完后再请所有幼儿一起贴一贴。

  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紧张的事情,但一直这样紧张,你觉得好吗?为什么?紧张了对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坏处呢?

  幼:

  1.紧张了会让疼痛更加重。

  2.紧张了会心情糟糕。

  3.紧张了会抑郁。

  4.紧张了会越来越害怕。

  (四)结束活动

  问:有什么好方法,能让自己变得不紧张?

  师幼共同大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勇敢的。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心理健康活动,我也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之处,如活动中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教师的引导用语,怎样有效开展活动等等,都有待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摸索和学习。

  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引导,知道烦恼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2.愿意倾诉自己的烦恼,交流、分享调节情绪的多种方法。

  3.感受快乐带给自己和他人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大草原引发

  1.这是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大草原上走走吧。

  二、情境引导,知道烦恼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1.讲述故事《老鼠和棕马》

  (1)你们看它是谁?

  (2)他们的烦恼是什么?

  小结:他们惊奇地发现,大草原能够带走他们的烦恼,真神奇啊!

  (3)草原把老鼠和小棕马的烦恼带走了,他们高兴的在草原上又蹦又跳。

  三、愿意倾述自己的烦恼,交流、分享调节情绪的多种方法。

  1.倾述烦恼。

  (1)你们有烦恼的事情吗?请你在这张纸上画一画你的烦恼。(画好后交流)

  小结: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

  (2)对着大草原大声的说出烦恼。

  2.交流、分享同伴的好办法。

  3.听音乐放松心情。

  四、感受、分享并传递快乐

  1.分享他人和自己的快乐。

  (1)打开礼物盒分享快乐。

  小结:快乐事情让他们笑的这么高兴,也感染了我们,原来快乐是可以传递的。

  2.与幼儿一起自拍留下快乐瞬间

  3.走出活动室传递快乐

  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篇8

  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人们对教育这门事业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是给予高度的重视。成绩的好差,可以说是影响人生的重要因素,然而影响着成绩好差的又哪些因素呢?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每个个体都无法避免的一种心理。它可能来源于先天的不足,也可能来源于后天的生活经历,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它都有存在的可能。自卑能促使人走向成功。人道主义者威特波库指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灵性,凭借这一灵性,人们得以完成许多丰功伟业。这种灵性是潜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即维持个性,对抗外来侵犯的力量。它就是人的“尊严”和“人格”。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就要求自己克服自卑,战胜自我。因此,令人难堪的种种因素往往可以成为发展自己的跳板。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道德取决于能否从自我设置的陷阱里超越出来,而真正能够解救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即所谓“上帝只帮助那些能够自救的人”。因而自卑在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那么自卑是怎样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呢?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三类主体:学生、教师和家长,他们自身必定存在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是如何通过行为来得以表现的呢?它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何影响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有影响吗?

  补偿是因自卑而产生的,希望通过某种行为方式及效果获得心理满足和平衡。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叙述:“如果我将来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能让他走我的老路”,“孩子千万不要像我一样”,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要求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报考某所学校,获得某个学位等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了他们决定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孩子缺乏规划人生的动力和追求兴趣的勇气。这样没有从实际出发教育孩子,仅仅满足父母的补偿心理,却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补偿在现代教育过程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它与自卑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阿德勒认为克服或超越自卑的方法就是补偿,那么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运用补偿呢?

  我常常想,每个人因为自身的不完美性,或许因为生理原因,或许因为家庭背景原因,或许因为童年事件的原因,都或多或少可能存在某方面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而这些自卑心理都可能影响着个体的性格形成,人际关系和价值观,那么在学习上的影响如何呢?这些方面分别可以采取何种补偿机制来进行干预呢?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我进入了我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特别留意了一些来访的学生,其中小辉这个个案中,在由浅入深的交谈后,我发现了他的问题大大受他来自家庭背景的自卑心理所影响,在与其班主任和母亲的交流中,我也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因此,对于这个个案做了相关的研究,我希望这个研究将会对教育工作有些许帮助。

  二、小辉是如何走出自卑阴影的

  (一)初识小辉

  小辉是我所在实习学校的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他的班主任老师推荐而走进辅导室。

  之前,小辉的班主任告诉我了关于小辉的一些简单情况。大致就是他学习成绩差,爱玩网络游戏。这些模糊的评价并没有使我对小辉留下深刻的印象。爱玩网络游戏在现今中学生当中也并非是希奇的事,在网络盛行的今天,几乎每个中学生都会对网络游戏有所涉及,区别的也只是程度的深浅而已。而学习成绩差,我想也不能成为辅导的理由,在每个班级中,有学习成绩好的,自然就有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

  但是班主任对小辉的重视程度又让我不得不郑重的审视这个个案,因而约定时间进行辅导。尽管我认为班主任所描述的小辉只是一个典型的爱玩网络游戏,学习成绩较差的普通学生。但是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他恋上网络游戏,学习成绩变差,这些现象的背后存在怎样的动机,我想才是我辅导的重点所在。

  星期一中午12点是我和小辉班主任约定的时间。我一边辅导室里播放轻柔的音乐,一边看书静待小辉的到来。一会儿,门被敲响了,“报告!”一声怯怯的声音在门口响起,“请进。”我看到门口出现了一个清瘦的男孩,大约160cm左右,头发汗涔涔的粘在额头上,对于这种初秋的气候来说,一定是经过大量运动了,校服也被汗水浸透了,显得有些脏,一半塞在裤子里,一半露在外面。

  这时,他挠了挠头,说:“老师,是我班主任叫我来的。”

  “哦,好,那坐下吧!”

  他很拘谨地坐在了椅子上,我也在他身边坐了下来,近距离地打量了他。他的五官很端正,薄薄的嘴唇上已有一层淡淡的绒毛,虽然脸上汗渍斑斑,但依然掩饰不了这青春的气息。

  “好,那让我们先认识一下吧。我姓顾,叫我顾老师就可以了。”说着,我用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他。他简单地介绍了他的姓名和班级。说完,便埋下头拨弄自己的手指了,似乎在等待我的询问。

  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我就自然将话题引到了运动上。

  “刚运动完?”

  “恩,刚和同学踢了球。”

  “哦,喜欢踢球么?”

  “恩。”

  “哦,老师也喜欢足球。可惜我不会踢,只能经常看看球赛了。喜欢皇马吗?”

  “喜欢。”他抬头看了看我,有些诧异。“皇马现在改称‘银色战舰’了,每个位置的球员都很厉害……”

  很快他进入了话题,并晃了晃身子,看来原来的拘谨开始放松了。

  “好了,那足球的事儿我们先聊到这里,下面和顾老师说说,为什么你班主任要让你来这里呢?”

  “哦,她说我成绩差。”

  “哦?就成绩差吗?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

  “哦,说我上课爱讲话,作业拖拉,爱玩网络游戏。”

  “这些都是班主任帮你总结的吗?”我微笑着问他。

  “恩。”他继续低着头。

  “那你自己觉得呢?班主任说的对吗?”

  “差也差不多。”

  “哦,那就是说还有些地方并不是像班主任说的这样的喽?”我继续问他,看来他并不完全认同班主任的说法。

  “有时候上课不是我在讲话,老师也说我讲的,其实是别人先和我讲话的。”

  “哦,这个我理解,就是老师错怪你了,其实是别的同学讲话,但老师仍然责怪你,对吗?”

  “恩。”他点了点头。

  “恩,这是老师的失误,那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吗?”

  “还好。”

  “哦,那就是大多数时候老师还是没有弄错情况吧?”

  “恩。”他又点了点头。

  “好,那这个情况我会想办法帮你解决的,好么?那顾老师要问你一下,你和同学上课讲话一般都讲些什么内容呢?”

  “讲游戏的事?”

  “游戏?”

  “恩。”

  “哦,好的。那你和我说说游戏的事吧!一般你都玩什么游戏呢?”

  小辉抬头看了我一眼,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微笑地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说吧,不用担心什么,在顾老师这里,没什么不能说的。好吗?”于是,他开始絮絮地告诉我他关于玩游戏的一些心得,我认真地听着,不时给予肯定和反馈。他也开始放松,说话的声音也渐渐响了起来,眼睛也不再盯着自己的手指或脚尖,他开始注视我的眼睛,说话的时候脸上也偶尔会闪过一丝笑意。很快,45钟就在聊天中过去了,尽管小辉还有些害羞,但他说的话已经比我预料的要多得多。“好了,小辉,顾老师觉得和你聊天很有意思,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不过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改天再聊,好吗?”“好。”他点了点头。接着,我们约定了星期四的中午见面。然后,小辉竟然微笑着和我告别,这让我很意外也很欣喜,看来今天的初次见面并没有给他带来不愉快的感觉。

  第一次辅导,我仅仅安排了一些轻松的话题,尽量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并没有给予任何针对性的辅导。因为本身小辉身上不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我期望可以通过这样一种轻松的聊天形式,与小辉建立起信任的基础,以便辅导的深入。

  (二)和班主任的接触

  下午放学前,我带着一些辅导记录,想对小辉的班主任做一些反馈。班主任大约35岁左右,身材瘦小,表情严肃,显得有些亲和力不足。这次她告诉我了小辉的一些具体情况。在小学升初中的模拟考中,小辉的成绩在班中并没有现在这样不尽人意,但进入初一以后,他成绩下降很快,尤其是数学,甚至屡次考试出现不及格。并且各门功课都出现作业拖拉的情况,任课老师催他教作业,他答应的很好,但仍不见行动。上课的时候经常与同学讲话,下课也跑的无影无踪,找他做作业都找不到人。最近,据他的母亲反映,得知他回家后常常玩网络游戏,母亲多次劝阻都无效,且常常乘他母亲不在时偷偷地玩,让他母亲感到十分头疼。为此,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均不明显,成绩也没有起色。班主任告之,她所带班级的学生基础并不优秀,在年级中甚至可以说是处于劣势,因而她对小辉的成绩更是十分关注,她一直期望可以全面提高班里学生的成绩。

  通过和班主任的接触,我觉得班主任对于班中学生的成绩尤其关注,虽然这是工作的职责所在,但在放学后,仍然将全班同学留下来进行统一自习,这些做法有些值得商榷。尽管我理解她作为班主任迫切渴望提高班级成绩的心情,但对于这样的集中补课仍不能认同。更让我好奇的是,究竟是何种动机让她产生如此迫切和强烈的需求呢?

  (三)了解小辉

  星期四中午,小辉如约来到了辅导室。

  “吃吗?”我拿了益齿达给他,他接过后,便拿了一粒,坐在了老位置上。

  “这两天怎么样?心情好么?”

  “还好吧!”他微笑着回答。

  “那有没有因为上课讲话被老师批评啊?”

  “数学课上被老师批评了。”

  “哦,讲话了?”

  “是我问同桌题目,因为我听不太懂,后来老师就说我讲话了,还让我上课不要讨论题目。”

  “哦,这样啊!那好的,听上去还是有进步啊!那作业有没有拖拉呢?”

  “也是数学,因为我做不出啊!”

  “哦,是这样啊。那也情由可缘。那后来会做了吗?”

  “同学和我说了,但还是不太会。”

  “哦,那可以问老师啊,试过没有?”

  “没有。”

  “怎么不试一下呢?”

  小辉低着头没有回答,“那下次试一下,好吗?”

  “恩!”

  “那下面和顾老师说说你玩游戏的事吧,上次听你介绍了几种游戏,顾老师回去也试着玩了一下,的确满有意思的。不过我觉得要升级很费时间啊!你那么高的级别都是什么时候升的呢?”

  “就是平时上网的时候就玩游戏啊,挂时间就可以升级了。”

  “哦,那你一般什么时候上网呢?每天都上吗?”

  “恩,基本上每天都上。”

  “妈妈每天都让你上网吗?”

  “没有,她不让我上的,是我乘妈妈不在时候偷偷上的。”

  “那是什么时候呢?晚上吗?”

  “恩。”

  “作业做完了?”

  “恩。”

  “那做完作业一般是几点呢?”

  “差不多8点多。”

  “那这时你还不睡觉?你妈妈还不在家?”

  “恩,有时候她在家我就睡觉了,不过有时候她接了电话,就要出去了,我就不睡觉听她打电话,打完她出去了,我就起来玩。”

  “哦,那你爸爸呢?”

  “他住在别的地方。”

  “住在别的地方?能和顾老师解释一下吗?”

  他低着头,玩弄着自己的手指。一会儿,他低沉地说“他们离婚了。”

  “哦,这样啊。”我顿时感到自己有些突兀了,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了,小辉,老师知道了。”

  ……

  后来,随着辅导次数的增多,谈话的深入,我了解到更多的关于小辉的情况和他内心的一些想法。

  小辉成长在单亲的家庭,随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对他的生活学习比较关心,但他仍然时刻想念着他的父亲。他的小学同学中有不少都知道他的父母离异,同时也在他面前流露出不屑与他亲近的态度,这让他对自己父母离异的现实产生深深的羞耻感和自卑感,同时他也开始疏远这些知道他家庭背景的同学,并且他也害怕被现在初中的同学知道他的家庭情况,于是他也刻意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他下课经常跑到别的班级,找他小学的一些不知道他家庭情况的朋友玩,这就是老师说的下课都找不到他人的原因了。另外,他上课讲话大多和同学聊一些游戏的事,他说,他的成绩不好,同学都不和他讨论学习的事,唯一能和班里同学做长时间交流的,就是一些关于游戏的事。于是他积极练级,告诉同学他的游戏经验,希望可以和他们做一些交流。而下课,因为要出去找小学同学,也就没有时间讲话,于是只能在上课的时间讲了。就这样,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按时完成作业,回家心里就想着妈妈几时出门,自己可以玩游戏,于是成绩就不断下滑。在了解了小辉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后,我想我可以理解小辉,包括他的玩游戏,包括他的贪玩,不做作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他的自卑心在作祟。

  “顾老师,我很想我爸爸,每次同学们说起他们的爸爸,我都只能不说话,或者走出去玩,不然我会很难受。我很想和他们一样,每天回到家都能见到爸爸妈妈。”这是在后期我对小辉的辅导中小辉告诉我的原话。

  辅导到这里,我想我已经明白了小辉成绩变差的原因了,是他不完善的家庭给他带来了沉重的自卑感,他害怕同学知道他的家庭,以至他将自己远远地与同学隔离开来,借此保护自己。而在渐渐失去同学,成绩也下滑的同时,他越来越感到自身在班中的劣势,于是他只有通过唯一自己还擅长的网络游戏来渴望获得同学的一点认可,以此来肯定自己。

  对小辉后期的辅导更进一步证实了我的想法。

  “他们成绩都比我好,学习上的事他们都没什么好和我说的,只有说到游戏我才和他们有话说,他们也才能听我说,有些成绩好的同学还来问我怎么玩的。”

  “那这个时候你有些什么感觉呢?”

  “我觉得自己比他们厉害。”

  “是不是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觉得自己比他们厉害呢?”

  “恩。”

  “其他没有了吗?仔细想一想好吗?”

  “好象画画的时候也是这样。”

  小辉和我说过他在上美术课和英语课的时候讲话的次数比较少,因为画画是他的兴趣所在,而英语老师上课又比较生动有趣,所以这两门课上他一般都会听的比较认真,讲话的次数就少了。

  “那你画画得不错吧?”

  “恩,画的比别人好,班里出黑板报都是我画画的。”他自豪地告诉我。

  “哦,那很好,看来你肯定画的很好了啊!”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小辉自豪的说话,我很惊喜,我想画画或许可以成为改变小辉自卑心理的切入点。

  (四)再见班主任

  在了解了小辉的这些情况以后,我再次向班主任做了反馈

  原来班主任并不知道小辉成长在单亲家庭,当然也不知道小辉内心的想法,在我将小辉的这些情况告诉她以后,她也开始认同自卑感才是小辉这些行为背后的根源。同时她告诉我关于她自身的一些情况,她说她是今年刚从县城的某所学校转来这里的,从县城到城市开始当然有些不习惯,包括与这里其他老师的沟通交流都比较少,当他们用方言交谈时,都会有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而这个班是她带的第一批学生,她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好这批学生,于是便十分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可能导致自己疏忽了这些学生在生活方面和内心的一些问题,她说很感谢我帮她了解了小辉,她也愿意和我一起共同努力,帮助小辉走出自卑的阴影,融入到班级中,提高学习成绩。

  听过班主任的这一番话,我想我可以理解她这份迫切希望改变小辉的心情了。从县城的学校到城市的学校,面对全新的环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有一定改变的基础上,班主任感到自身的不适应,并且产生一种与周围的环境和群体格格不入的感觉,从而竭力想通过提高班级成绩的途径来证明自己,我想这也是班主任对自身与现实生活产生自卑感的一种补偿。

  随后,我和班主任一起制定了一些帮助小辉的方法,希望可以尽早帮助小辉摆脱自卑的心理,或者改变这些消极的补偿。

  (五)帮助小辉走出自卑的阴影

  在小辉告之了他的家庭情况以后,我约小辉进行了第五次的辅导。以下我打算对小辉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尽量帮助他早日走出自卑的阴影。

  “小辉,这半个月来,顾老师经常和你聊天,通过我们的接触,顾老师发现其实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而且你的内心也并不甘心落后于人,是吗?”

  “恩,是的。”

  “想提高自己的成绩吗?”

  “想,那你采取过一些行动吗?”

  “就是做作业,听课啊!”

  “现在你的成绩已经落后于人了,对吗?想要赶上去,仅仅听课和做作业就够了吗?”

  “不够。”

  “那你想想要怎么做呢?”

  “上课不讲话,作业按时做,还要回家复习,不玩游戏。”

  “好,说的很好。那你能做到吗?”

  “我想这么做的,可是我老是控制不住自己。”

  “说说你想做的事?”

  “我也想上课不讲话,可是不是上课很枯燥。就是我听不懂,所以就和同学讲些游戏的事。”

  “小辉,顾老师记得你和我说过,你在学习上没什么可以和同学沟通的,所以希望在游戏上比他们厉害,对吗?”

  “是的,那你现在还是这么想吗?”

  “我知道学习比游戏重要,可是我就是考不出好成绩啊!”

  “好,考出好成绩的第一步是什么,你知道吗?”

  “恩?”他看着我,似乎在等待我的答案,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的期望。

  “就是上课要认真听啊,上课不认真听,作业怎么做的出呢?作业都做不出,考试又怎么能拿高分呢?”

  小辉默默地点了点头。

  “小辉,老师知道你一直觉得你有一个不完整的家,你觉得这是件丢脸的事,所以你不想让同学们知道,你和班里的同学走的很远,这也让你在班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是吗?”

  小辉低着头,没说话。

  “小辉,你很介意你爸爸妈妈离婚这件事,对吗?”

  他还是不说话。

  我想应该给他点时间思考,当初他可以告诉我这件事,我想这次他也可以告诉我他内心的想法。我静静地等,辅导室里十分寂静。

  “顾老师,我很想我爸爸,为什么他们要离婚,为什么别人都有一个完整的家,我没有?……”小辉哭了,他抑止不住自己的眼泪,我很难受,可是我知道现在我不能和他一起落泪,我需要给予他的不是同情,而是帮助。

  “小辉,顾老师知道你很想念你爸爸,我想你爸爸也同样很想念你,你爸爸和你妈妈离婚是因为他们不适合在一起生活了,这是他们之间的问题,你明白吗?”

  “我不明白,有问题不能克服吗?”小辉第一次产生了反抗的情绪。

  “那你是觉得他们没有去克服,对吗?你觉得无论他们之间产生什么问题都应该继续生活在一起,是吗?”

  “我觉得他们经常吵架,都不好好说话,吵架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小辉,事实上,你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不论他们有没有去解决问题,他们已经分开了,也许他们觉得这样是最好的方法呢?”

  小辉没有回答。

  “顾老师觉得,你现在要做的,不是去考虑你的父母应不应该离婚,而是学会去接受这件事,去面对这个事实。你懂我的意思吗?”

  “恩。”看来他的情绪是有些稳定了。

  “顾老师觉得你应该明白一点,即使你的父母分开了,可是他们对你的爱是不会减少的啊,他们还是一样关心你的生活,关心你的学习,是吗?”

  他点了点头。

  “其实你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有爱你的父母,对吗?”

  他又点了点头。

  “不要因为你父母离婚这件事,影响你的学习,影响你的生活,好吗?如果以前有,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慢慢改变,好吗?”

  “顾老师……我真的很想他们在一起……”小辉又哭了,可是他点头了,他答应了改变。

  “顾老师知道你的心情,我明白的。”我给他递了纸巾,拍着他的后背,有时候这些家庭的问题也真的让我感到很无奈,我知道孩子是无辜的,可是最无辜的人却最有可能是受伤害最深的人。小辉要如何面对,他能面对吗?我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关于上课讲话,我教给小辉“皮筋疗法”,我给他准备了一根皮筋,让他在控制不住要讲话的时候就用皮筋弹一下自己,但是不要让其他同学知道,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他在下课的时候,做下记录,记录哪节课说了几次话,弹了几次皮筋。小辉答应了我,并且答应下次辅导时将记录的内容带来交给我。

  关于作业拖拉,成绩较差和作业拖拉,我已经和班主任协商采取对小辉结对子的办法,将班里一名学习品行优秀的学生与小辉结成学习小组,小辉有不懂的题目可以询问这位同学,并让小辉经常和这位同学一起做作业,养成比较优良的学习习惯。

  关于玩网络游戏,我介意他做完作业以后,在妈妈的监督下,可以玩一定的时间,并且让他写下玩游戏的心得或者感悟。

  同时,我和班主任及一些任课老师商量,在上课的时候尽量多给小辉一些发言的机会,期望可以让他集中注意力一些。

  一个星期以后,小辉带着他自己的记录内容又来到了辅导室。

  我看到了他每天的弹皮筋记录,其实结果对我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小辉自己真的认真去做了,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欣慰。

  我首先和他分析了他的记录,发现他在语文课上说话的次数比较多,他说是上课在念课文的时候比较容易讲话,尤其是第二遍,不想念,觉得很枯燥。这个我建议他在下次念的时候多注意体会课文的意境,并且告诉他其他同学或许也有这样的感觉,但他们都会注意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把课文念完,希望他也能这样,小辉答应会尽力去做。然后他交给我了他关于游戏的记录。内容大致是说,他今天做完作业想玩游戏,可是想到妈妈未必会同意,所以就先问了妈妈,妈妈开始不同意,可他让妈妈监督自己玩一个小时,妈妈很意外,就答应了。一个小时以后,妈妈催促他时间到了,他就不玩了。妈妈很开心,他自己也觉得很高兴,既玩了游戏,也没有惹妈妈生气,更重要的是还没有耽误功课。看来,他真的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我想这份心得应该对他有所帮助。

  小辉就这样,每星期带着他的记录来辅导室。我们一起分析他的每一次进步,改进他的不足。班主任告诉我,小辉下课不再到处跑了,上课讲话次数也比以前少多了,作业拖拉现象也减少了,总之就是进步明显。看来辅导开始见成效了。

  (六)期中考之后的家长会

  很快期中考结束了,随着成绩的公布,家长会的召开也迫在眉睫了。小辉的成绩较之以前已经有了明显进步,并且英语成绩还处于全班平均分之上。家长会上,小辉的妈妈指定要见我。于是我第一次和小辉的妈妈见了面。

  小辉的妈妈中等身材,穿着朴素,不施粉黛,但依然可见年轻时的姣好面容。他妈妈激动地握着我的手,对我说些感激的话。随后,她告诉我,她自己的学历不高,她深深体会到低学历的痛苦,小辉是她的希望,她一直希望小辉可以上重点大学,所以从小到大她都十分注重小辉的学习成绩,小辉的成绩也一直还可以,可自从她和小辉的父亲分开以后,小辉就一直闷闷地,变的不开心,不合群,周末就在家玩网络游戏。她一直为自己没有给小辉一个完整的家庭而内疚,她想补偿小辉,所以她竭尽全力照顾小辉的生活,希望小辉好好学习,可是没想到偏偏事与愿违,小辉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差,成绩也不断下降,班主任向她抱怨,她就责备小辉,而小辉却丝毫没有改过的迹象。为此,她几乎束手无策。不过所幸在班主任和我的帮助下,小辉终于改变了许多,成绩也有所提高了,真的让她感到很欣慰。后来,我告诉她小辉在辅导中多次提到很想念自己的父亲,所以我想是否可以加强小辉父亲和他的联系,或者可以让小辉的父亲多对小辉进行学习上的鼓励,看看是否可以帮助小辉取得更大的进步。小辉的妈妈答应和小辉爸爸商量一下。

  (七)辅导的结束

  随着实习的将近结束,我也结束了对小辉的辅导。后来,小辉向我要了通信地址,希望与我保持信件交流。至今,我也和小辉通了几次信,大致都是谈一些他的学习生活,最近他告诉我,他爸爸每星期都会来家辅导他的数学,所以他现在的数学成绩已经有所提高了。他说他现在感到生活很美好,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再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感觉了,他说他再也不感到自卑了,他觉得他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很出色,现在班主任让他负责班级黑板报的绘画,他很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

  很高兴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我想小辉已经走出过去自卑的阴影了,今后的他一定可以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生活了。

  三、问题讨论

  在小辉的辅导过程中,我对小辉作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对小辉的班主任和他的母亲也有了一定的接触了解。经过分析和思考,我觉得在小辉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方面的自卑来源。

  (一)、小辉的自卑心理

  小辉的自卑可以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家庭。他父母离异的现实,造成他对家庭的不满,而后通过他与周围其他同学家庭的比较,使他进一步觉得自己的家庭不完美,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理解,导致他害怕与同学接触、交流,害怕同学知道他的父母离异的现实。第二个方面是他的学习成绩,这也可以说是受前者的影响。小辉的成绩较差,更让他感到难以和同学交流,于是他只有将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第一方面的自卑让他感到爱的需求无法满足,第二方面的自卑又让他在自我价值方面的需求无法满足,于是他就通过与小学旧同学之间的交往和网络游戏来得以补偿。尤其是网络游戏,他在学习上的挫败感,使他觉得自己落后于其他同学,所以只有通过网络游戏让他对自己肯定,达到内心的平衡。

  (二)、班主任的自卑心理

  班主任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可是她内在的动机是什么呢?班主任从县城调到城市,环境变的复杂了,竞争变的激烈了,人与人之间的厉害冲突加剧了,在她体验到这些以后,就担心自己技不如人,于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比别人差的看法,便表现为自卑感,然而她内心又不甘心这种状态,希望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弥补,以达到心理的平衡,所以她对学生的要求变的严格,对成绩变得关注。

  (三)、妈妈的自卑心理

  妈妈对小辉生活很学习都十分关心,她希望小辉能够成绩优秀,考上重点大学,因为她深深体会到自己学历低的痛苦,所以她希望小辉不要重复她的路。同时,她也为自己没有给小辉一个完整的家庭而感到内疚,她更希望小辉可以像拥有完整家庭的孩子一样正常地学习生活,于是她更努力地照顾小辉。所以妈妈的自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她自身低学历的现实,二是她离异的婚姻。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的产生至少有三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是由于先天的生理上的缺陷而引起的不完美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没有别人完美,因此可以称之为“先天性自卑感”。比如儿童生理上的缺陷,如眼瞎耳聋、跛脚残手等,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别人的比较,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完美,这种不完美经过不断地强化,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第二种原因是由于出生后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即早期的生活经历而引起的自卑感。个体由于出生后在家庭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得到一定的温暖等,从而产生一种不得志感,经过不断强化,也会成为自卑感。例如父母离异后,孩子在某方面欠缺照顾,没有感到足够的温暖和重视,便容易形成自卑感。第三种原因是由于个体走上社会后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而产生的自卑感。个体走上社会后,面对复杂的环境,激烈的竞争和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导致自己的行为受到阻碍,如产生较多的失败,就会在产生一种技不如人,自己比别人差的认知,久而久之便表现出自卑感。

  可见自卑感在个体成长的各个时期都容易形成,人人都无法避免,区别只是程度的不同而已。因而个人采取的补偿也各不相同。小辉、班主任和小辉妈妈的自卑都并非先天性,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或遇到环境的改变,或是自身的某些经历,导致他们形成不同程度的自卑,同时他们也各自采取了不同的补偿。班主任和小辉妈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采取积极的行为来补偿,而小辉却是一种消极的补偿。在看到这一点后,我想小辉的问题所在只有通过转化他的补偿来解决。他对父母的离异一直保持一种不理解,甚至敌视的态度,这是个体在认知上存在的问题,我尝试与他沟通和交流,改变其认知来解决,并促使其父亲给予小辉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小辉在学习上缺乏成就感,通过网络游戏来补偿,平衡内心的需求,最终导致成绩越来越差,这一方面,我为他设计了一些其他的补偿,使他的优势得以发挥。

  四、建议

  根据我对小辉辅导过程中收集的一些资料,并对小辉行为背后原因的了解和分析,帮助小辉走出自卑的阴影,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行为的塑造,情绪情感的形成都有莫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当尽心尽力。

  2、不要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孩子在人格上和大人是平等的,孩子不是为大人而活着,也不是只为将来而活着,儿童有不可侵犯的权利,他们有权利为现在的需要活着。

  3、不要把孩子当成附属品,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身心特点,有自己的个性、意志,应该像大人一样地受到尊重,顺其天性而导之则有利,逆其天性而阻之则有害。

  4、不要把孩子看成弱小的、任人支配的小不点,孩子要自己成长,是任何大人也代替不了的。孩子不是一团泥,谁也无法主观地支配他。

  5、教师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类人,教师除了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以外,也不可忽视学生情绪情感上的变化,以便给予适时的帮助。尤其是班主任,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意念去要求学生,而要因材施教,注意时间、地点、情况和采取的方法,以避免一撮而就,千篇一律。

  6、采取正确的补偿方法。克服与超越自卑感的方法就是补偿,但如何寻求正确的补偿,还需要个体、家庭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辅导后记

  小辉的个案是我在实习期间所接触的,严格的说这是我所接触的第一个了解地比较全面的、开展地比较完整的个案,同时也是第一次带给我强烈震撼的个案。

  小辉是由班主任推荐而来的,他的大致情况也是通过班主任的介绍得以了解的,总的说来就是学习缺乏主动性,甚至有些厌学,同时酷爱玩网络游戏。具体表现在上课讲话、作业拖拉,成绩也越来越差,老师对他批评,他低头不语,但却又屡教不改,所以实在让班主任感到有些头疼。听了班主任这样的叙述,我对小辉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除此便没有其他感觉了。

  但是见了小辉以后,看到他拘谨的表情和眼神里流露出的胆怯,还有不时的沉默,这种种都让我感到小辉内心似乎比同龄的孩子蕴藏了更多的东西,同时他也似乎在抗拒着什么,是对辅导本身存在着抵触情绪还是他在拒绝被人了解呢?或许他的问题远非仅仅是学习缺乏主动性那么简单吧,我这样猜想。所以在与小辉最初的几次见面中,我都尽量较少地去涉及他的学习状况,而采取了迂回策略,致力于聊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希望可以以此建立起他对我的信任。

  果然几次接触后,小辉的拘谨有了改善,渐渐会对我畅所欲言了。这样在建立一定的信任基础之后,我才逐渐将话题转到学习上,虽然他还是有些胆怯,但至少在我的引导下,他一直在真诚地和我交流着。随着辅导次数的增多,对小辉了解的增多,问题的实质也更清晰了。原来小辉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爱玩网络游戏都和他的补偿心理有关,而他的补偿心理又源于他的家庭背景。

  小辉的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生活,而父亲已经组建了另一个家庭,对他也渐渐疏于关心和照顾。现在母亲因为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问题,也日渐繁忙。而小辉进入初中以后,在全新的环境下,并没有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班级和同学中间,因为受到父母离异的影响,害怕同学会嘲笑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所以内心充满着对新同学的排斥,而不愿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往和交流,下课时候,也总是去别的班级找小学的同学玩,这就是为什么班主任说一下课就找不到小辉的原因了,而上课的时候他也就常常没办法一下子安静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来自家庭的自卑情绪也深深地困扰着他,强烈地影响着他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于是学习成绩便一路下滑,而学习上的这种挫败感,又只有通过网络游戏中的成功体验而获得补偿,同时我想获得补偿的还有来自游戏中的这种酣畅淋漓的远离现实的体验,这远远比他的现实生活来得轻松和自在。

  阿德勒说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自卑感,而自卑则产生补偿,在某一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便希望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那么作为小辉来说,也许家庭的温暖是他最大的缺失,所以他在这方面感到自卑,他不愿与人交流,怕同学知道他家庭的秘密,于是校园生活对于他来说也毫无乐趣可言,学习也丝毫没有吸引力,成绩也越来越差,这便更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自卑心理,那么来自家庭和学习两方面的自卑又要从哪里得到补偿呢?只有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了,网络游戏里不会有人知道他的任何信息,网络游戏也让他第一次产生了比其他同学厉害的优越感,这种感觉是在学习和家庭中无法得到和体会的,所以他进一步迷失在了网络游戏中……终于明白小辉的根源性问题所在后,我却一点也没有轻松起来,甚至有些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许作为一个年轻的心理辅导老师我拥有一腔的热情,但是在面对实际的问题操作中,我想我缺乏的是经历和经验,在小辉的问题上,除了正视、接受,我不知道其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变得坦然一些,并且真的可以做到坦然面对吗?我自己也非常心虚,或许我可以从认知上试图尝试着引导他换个角度看问题,然而事实上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我相信对于小辉,一个初中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现状绝对不是可以轻易接受的,而由此造成的伤害也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因此在对小辉的后期辅导中我常常感到很无奈,纵然是了解了问题的本质,了解了小辉补偿心理产生的最初根源,可是横亘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却是我束手无策的。而不能从问题的根源着手,那么所有的辅导也只能流于表层。所以,权衡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和小辉的父母取得联系,尝试使他的父母认识到引发小辉如此学习状况的心态背后的根源就是他们离异这一现状带给小辉的阴影,并且要改变小辉的这种补偿心理,除了小辉自己,父母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的关键力量。因而整个辅导的策略是一方面,从认知上让小辉认识到父母的分开对于他的影响并非一味消极,同时,也让小辉的父母对小辉的关怀更多也些,这样也有利于小辉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并且再辅以一些行为主义的操作技术来改变小辉的学习方法,并为他设计了一些其他的积极补偿,使他的优势得以发挥。

  辅导结束后小辉还和我有过几次通信,告诉我他的一些近况,并且通过联系班主任我也知道了他的确有了不小的转变,这都让我感到一丝欣慰,可是内心却仍然隐隐担忧,这样的进步会一直维持吗?他那离异的父母能一直这样积极地对他保持关注吗?忽然感到很无力,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助人自助,那么我有没有达到目标呢?小辉已经真正摆脱父母离异的阴影了吗?远离我,远离班主任,远离父母,小辉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呢?也许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就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可是对于小辉而言,这样的日子真的已经无法得到了。记得我的导师告诉过我,现在青少年当中很多的心理困扰包括学习问题都是由家庭问题所引发的,而家庭问题也正是我们最束手无策的,我想这个或许就是我做这次个案后的最深体悟了,即使辅导的技术再巧妙,但是若问题的本质是我们所无力解决的,那么一切都只有拭目以待了。毕竟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承担的,三方的努力缺一不可,而任何一方的差错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尽管在对小辉进行辅导以后,班主任告诉我他有了进步,并且他母亲也再三地对我表示感谢,但是反思整个辅导的过程,我认为自己都不够自信,甚至有过很大的怀疑和彷徨,这样的态度可能会让我对小辉的判断产生偏差,并影响到辅导的效果。所以这一点我认为我做的非常不果断,在今后的辅导中需要更努力地改进和完善。

  另外,在这次辅导中,我也和小辉的班主任和母亲有过正面的接触,虽然次数不多,但我还是了解到她们的补偿心理在教育小辉的过程中也明显使自身的态度变得更加激进,虽然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方法上仍然有待商榷。虽然现实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卑,希望从其他方面得以补偿,但是补偿也分为积极的补偿心理和消极的补偿心理,在生活和工作中,积极的补偿心理更能够让我们的心理达到持久的健康的平衡状态。

  对于小辉的辅导,是我从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始,一边总结一边反思,不断回顾着过去,这些都将成为我的宝贵财富,伴随我在心理辅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吧……

  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篇9

  一、活动宗旨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工作,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适应校园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积蓄持久成长动力,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示范校园的良好氛围,我电力学院决定开展以“关爱心灵,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

  二、活动主题:

  关爱心灵,全面发展

  三、活动目的:

  1、旨在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2、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3、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让更多的同学进一步意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15日至20xx年10月29日

  五、活动内容:

  (一)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比赛

  活动要求:每班至少出一份手抄报,手抄报要求有刊头设计,刊名要切合“关爱心灵,重视心育”之主题。结构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图文并茂。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注重突出原创性,文字流畅,不出现常识性错误。纸张统一使用四开纸。

  活动目的: 为了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发挥,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斑斓的心理世界

  活动时间:10月27日前上交,28日会挑选出其中优秀的进行展览宣传。

  (二)心灵光影之旅

  活动目的:通过观看影片《唐山大地震》,体验电影中的人物心理,通过光影艺术唤醒成长的动力,理解生命的意义,在电影人物的引导下学会了解自我、完善自我,调整价值观,学习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让同学们在视觉见证中,懂得内心的健康与强大对生活以及人生的重要之度。

  活动时间:10月25日下午三点活动地点:待定

  活动要求:每班必须派人观摩影片,具体人数视教室大小而定,观摩完影

  片没人须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观后感,于10月27日前上交心理部。

  (三)心理知识辩论赛

  活动目的:本次辩论赛为表演赛形式,旨在让同学们通过观看辩论赛,能够对心理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使自己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灵。

  活动流程:

  (1)选出参赛选手,可从各班召集感兴趣的同学,或从辩协中挑选。

  (2)确定辩题,辩题要求切合主题,且富有教育意义。

  (3)在辩论赛前对会场进行布置

  (4)辩论赛开始,最好能请到心理老师对辩论赛进行点评

  (5)活动结束,打扫教室

  六.活动总流程

  1.10月24日中午在7116召开心理委员会议,交待活动内容,分配任务,让他们把此次活动通知到各班,并召集同学们参加活动。

  2.宣传部负责制作前期宣传海报,务必在10月24日前将海报做出,并张贴在各宿舍楼以及餐厅门口。

  3.活动陆续开展,需要签到的活动由监察部负责签到,信息网络部负责采集照片。

  4.活动结束后由院刊部写稿,扩大活动影响范围。

  七.活动预算

  海报15元x4=60元 矿泉水1元x10=10元 气球11元 共计81元

  中学心理辅导方案 篇10

  案例介绍

  蓝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己很少参加。她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因而有点自卑。父母为个体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不够重视,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而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

  案例分析

  蓝某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觉得生活了无意趣,在情绪上以抑郁、悲伤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动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动,遇事从消极方面进行归因,以悲观的眼光看未来。其次,家庭环境不好,父母对她关心够,不重视感情沟通,使她缺少亲情。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常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前途、期望看得十分悲观,自卑感随之产生。

  辅导方法

  1、经常会谈。不定期地找蓝某交谈,对她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并诚恳地说明老师愿意帮忙她,使她产生信任感。

  2、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她同桌,给同桌布置任务,让他每一天与蓝某说五句话,话题随意,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通过训练逐渐激发蓝某与人说话的欲望。

  3、关注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课堂上,尽量给蓝某表现的机会,对蓝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夸张些表扬,使同学们羡慕她,接近她,让蓝某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4、持续书信联系。与蓝某通信,让她把自己忧伤的事以文字形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并在回信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教会她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好的用心的方面着想,持续开朗的情怀。鼓励蓝某把自己高兴的事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长诉说,让别人共享欢乐。通过通信,拉近与蓝某的距离感,给她营造一个简单愉快平等的扭转。

  5、开发家庭环境中的支持力量。与家长持续联系,争取得到家长配合,让家长对蓝某多施予爱心,从生活细节学习方面入手,让她逐步感受到父母的浓浓暖意,体验到亲情的温暖。

  6、指导交友,多参加各项群众活动。课外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丢沙包跳绳邀请同学到家里参观小动物等活动,让蓝某与大家一起参加,增进交流,使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感觉生活完美,友谊可贵。

  7、设计心理问卷测试。由于蓝某不愿说话,一问三不答。根据其性格特征,从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文娱活动等各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问答,让她参与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8、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经常给她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她学得简单,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

  辅导效果:

  通过一系列活动设计,蓝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开朗了许多。找她来谈话,已经有问必答。她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并经常与她们一起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更为可喜的是,她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同学们还能常常看见她那盈盈的微笑。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中学心理辅导方案(精选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中学心理辅导方案团建活动策划方案范文宣传片策划方案设计方案2024迎国庆活动方案样本参考亲子趣味运动会策划方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