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范文大全 > 详情页

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作者:李思辰2024-03-15 23:17:14

导读:篇一: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廉洁是一缕清风,一泓清泉。在我的家中时时有清风的沐浴,和谐而温馨;有清泉的滋润,纯洁而明净。“清风润家”活动开展后,我咨询了父亲,说...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甄选1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廉洁是一缕清风,一泓清泉。在我的家中时时有清风的沐浴,和谐而温馨;有清泉的滋润,纯洁而明净。“清风润家”活动开展后,我咨询了父亲,说想写写自己的家庭的故事,古稀之年的父亲却不想让我动笔,但思考数日之后,我还是在父亲不知情的情况下动笔写下些许文字,恰逢中招之际,忙里偷闲,来讲几个自己家庭的故事,那是因为在我心中一直有一种情愫,想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这样的文字或许更有意义。

  父亲的名字叫杨__,生于1950年农历1月10日。是家里的第5个孩子,爷爷奶奶共生育了5个孩子,但只有4个长大成年,这在那个年代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更幸运的是,爷爷让排行老小的父亲读完了高中。父亲高中毕业后就当了一名民办教师,这一教就是40多年。从一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再后来成为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终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豫北深山区的教育事业。

  坚如磐石的信仰和热爱

  我的家位于太行山深处,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由于父亲全身心扑在教学上,母亲独自一人养育了我和妹妹,独自劳作并操持着这个四口之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平平常常,但正是这种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言行举止,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为我们奠定了优良的家风基础。数十年来,清风常驻我家,更是时刻提醒和鞭策着我们,教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

  儿时,记得母亲说过,父亲在离家十多里的乡村教学。教学之余,为了兼顾家庭,父亲只能每天放学后才步行回家,年幼的我们往往等不到他回家的时刻就已经睡着了,早上睁开眼已经看不到父亲的影子了,只依稀记得偶尔几次月亮已升当空,风尘仆仆的父亲才跨进家门。于是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对父亲的不满和怨恨,尤其是晚上邻居家父母与孩子嬉戏的欢声笑语更是刺痛了我,我便发誓这一辈子坚决不做教师!

  一晃就到了初中毕业填报志愿的时候,记忆犹新的是父亲要我报“中师”,将来和他一样做老师,心高气傲的我第一次和父亲发生了激烈争执。为此,从未动过我一指头的父亲还动手了。但胳膊拗不过大腿,最终我和妹妹先后都报考了新乡市第一师范,走上了我们一家四口,三人从教的教育之路。这在当时人口不多的沙窑乡被传为美谈,也受到了乡亲们的尊重和爱戴。

  直到参加工作加入教师队伍多年之后,我才渐渐明白了当年父亲的教育情怀;理解了父亲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父亲对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无悔和坚守,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我、鞭策着我,使我在教育教学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受父亲的影响,我的女儿毕业后本来入职了郑州巩义市的教师行列,去年“辉县市教育世家”评选后,父亲硬是要孙女放弃月工资比辉县教师多2000余元的巩义市教师岗位,报名“归雁计划”。女儿终于不负老父亲的愿望,当他从电话中得知孙女以辉县市第一名的成绩,即将回来时,电话这头的我能听出,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我也只能又一次屈服于年愈古稀的老父亲了!

  甘为人梯的奉献与奋斗

  中师毕业后,我和妹妹先后又回到了父亲的身旁。三年后,我深深感知自己知识的不足与欠缺,又一次考入新乡市教育学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城关从教。妹妹至今都留在了父亲工作过的沙窑乡中心校,见证了许多关于父亲的故事。妹妹说,现在35岁以上的沙窑乡人,每个人都能信手拈来几个关于我父亲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我和妹妹上学的沙窑乡中心校的教学、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全校几百名学生吃住在校,记得当时的农村,停电是常有的事儿,晚上每个同学点上一盏煤油灯,在简陋的教室里自习,现在想起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儿,而当时的父亲和学生们一样挑灯夜战之后,还得抹黑去检查住宿生是否都在寝室。妹妹说直到工作后,才体会到父亲的不容易和对教育的痴迷。当时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农村严重干旱缺水的时节,连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时任校长的父亲,每到这个时候,更是愁眉不展。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带领全校的数十名教师徙步到几公里之外挑水吃。每每看到父亲倔强的身影,妹妹说,她便有浑身使不完的劲儿!我知道那是妹妹因为心疼父亲想尽早接下父亲肩上的重担,好让父亲多休息会儿。每每谈到这个话题,我都为自己当时未能替父亲分忧解难而备感惭愧!

  为了彻底解决师生的生活用水问题,父亲冒着酷暑严寒,趁着午饭后的休息时间带领几位年轻老师,踏遍了学校周边的沟沟坎坎,探寻水源,终于在历经四年的挑水生活后,在离学校8公里外的山上发现一处可用水源。经过多次的论证之后,父亲又带领学校的全体教职工,趁节假日上山修蓄水池、挖沟埋水管,准备引水入校。山区的每一寸土地下几乎都是石头,引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经过不懈努力,父亲不但解决了学校的饮水难问题,同时也帮助附近几个山村的村民解决了吃水难问题。至如今父亲一提到这件事儿,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作为儿子,我也为父亲的这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而骄傲。妹妹说,也难怪当时省、市、县三级领导在父亲的带领下查验这处水源时,每位领导都竖起了大拇指,并对父亲赞不绝口,朴实的父亲那时脸都红了……

  洁如雪莲的忠诚与担当

  父亲是一名不苟言笑、谨小慎微的人,对我和妹妹要求特别严,父亲常说:“子不教,父之过。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廉洁自律、不越底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父亲是2009年从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的,清楚的记得我当时也写了一篇《看看这位校长》的文章放在我的博客上,获得了当时教育界的认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犹记得当年,在局里组织考察时,父亲以全票通过当选沙窑乡中心校校长之后,他给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要让沙窑乡中心校焕发生机,在盘上(辉县市山区乡镇的总称)地区名列前茅,的确如此!父亲任校长的10余年间,太行深山深处这个仅有几千人口的小乡镇学校,每年都有被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的学生,甚至有一年的升学率还在全县名列前三,要知道他们学校每年可仅仅只有几十名学生报考,着实不易呀!以至于后来附近的乡镇、甚至山西省的学生都慕名而来,轰动了整个山乡!由此可见,父亲是将全身心都投入到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当中啊!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后来从一些老教师的口中得知,父亲接任校长时,学校外债10多万,学生吃住都很困难,更别提教学条件了,可父亲楞是在任职的10余年间在还清外债、扩建新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又在退休前为学校留下了7余万的结余!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我当时有感而发的《看看这位校长》的文章。

  父亲退休后就搬来和我一起住在县城,随着年岁的增长,思乡之情愈烈,他就和我母亲回到老家定居。老家民风淳朴,父亲竟然有了施展身手的机会,小到为大家写春联、记礼帐,大到谁家有困难就慷慨的解囊相助。每每回去探望二老,从乡亲们的言谈中也感受到了乡亲们对二老的尊敬与认可;农村现在人口不多,居家的又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但每次都能从乡亲们的热情中体味到一些别样的情愫,深深的体会到父母的清白做人、乐观豁达带给我们的影响和收获。

  陶渊明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没有思想上的认识和升华,就会失去了指导我们行为的方向。从小至今父亲的教导让我从心开始,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清风伴我家,做人正直、磊落、无私已在我家中生根、开花、结果。坚守廉洁,坚守心中的一片澄明;守住那一缕清风,守住生命的真诚!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和我家那些平凡的故事。

  篇二: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穿过记忆之河回望,父爱并没有像山一样耸立,他给我们的,是涓涓流水,不疾不徐,以他心底的澄澈,映射出无尘之光。也教导着我们姐弟几个,一生心怀坦荡,以诚挚之心守淳朴岁月。

  在我的印象当中,父亲并没有为我们做过什么具体的事情,他很少在家,也就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

  父亲是一名党员,也曾经是村里的一名干部。他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们做出榜样。

  小时候,父亲给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祖辈里的一位老人,在村里给人看病,遇到掏不起药费的人,就会免收所有费用。虽然一辈子清贫,却得到村里所有人的尊重。做人就要像那位老人一样,踏踏实实做事,心怀他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当时我们村里家家种植蔬菜。对于有经验的菜农来说,丰产不是问题,看着水灵灵的黄瓜、西红柿艳丽喜人,销售却成了一大难题。

  当时交通不便。虽然本村的蔬菜已小有名气,也有外地人来田间地头,等待收菜。可收成越来越多,终是供多于求。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村民辛辛苦苦的收获埋没在地里。父亲亲自外出,联系商家,寻找销路。有时,拉菜的大车半夜才到,父亲就组织村民半夜采摘,忙起来几天几夜不曾和眼。

  “怎么才能让人们卖菜更方便呢?”这个淳朴的想法困扰着父亲。让他想到的最长久的办法,就是修建一个蔬菜批发市场。

  于是,他骑着家里唯一一辆“大铁驴”自行车,一趟一趟去公社,去县里,找上级各个部门,咨询有关事宜。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困难可想而知。有人看父亲到处碰壁,就对他说:“你保证你自己的菜卖出去不就行了嘛,别再异想天开了!”父亲平静地说到:“现在虽然都是各家自己种菜,可如果有一家的菜卖不出去,就是大家的事。建市场是利民的好事,我必须争取!”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赶不巧的话,就会错过了吃饭时间,于是,饿着肚子继续忙碌。终于,事情有了眉目,父亲憔悴的脸上也有了笑容。而这笑容,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

  市场的建立,为本村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这所建成于九十年代初的蔬菜批发市场,已经发展成了集各种生活用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服务于周边各地。

  后来,年事渐高的父亲,主动辞去了村干部的工作。村里建起了文化活动室之后,他又为乡亲们做起了文化工作。

  每天吃完早饭,父亲就去村里的多功能活动厅,按时打开大门,等待人们的到来。在家很少做家务的他,把这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活动室里的各种图书、设备,也成了他的宝贝,爱护有加,他也时常嘱咐乡亲们要爱惜这里的一切,任何物品不能有所损坏。

  闲暇之余,他并没有像其他老人那样下棋、蹲墙根晒太阳,而是戴上老花镜,抱着养猪、种树、种庄稼的各种书籍啃读起来,并把学到的知识向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随着广场舞、健身操的兴起,文化工作的范围又扩大了。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他向晚辈的孩子们学习用手机拍照,制作小视频,上传文件,看着他像小学生一样认真的样子,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正是由于父亲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认真做事,真诚做人。

  现在,已经在家也颐养天年的父亲,对小孙子说的最多的,就是祖辈的故事,“只有真心为别人着想,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做人就要像祖辈的老人一样,踏踏实实做事,心怀他人,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篇三: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古语有云:天下之风本在家。家风体现的是家庭文化的涵养,彰显的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底蕴。____曾讲道:“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优良的家风能够培育德才兼备的栋梁;优良的家风能够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优良的家风能够彰显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

  最近阅读了翟英琴女士撰写的《大山里的音乐会》,故事讲述了音乐教育志愿者邓小岚的故事。邓小岚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出生后被父母寄养在马兰村。邓小岚视马兰村为第二故乡,每个月退休金3万元,她要拿出两万元来帮扶马兰村的教育,还帮助马兰村做起了红色旅游事业。在偏僻的小山村,邓小岚带着孩子们做起了山村音乐会,将音乐教育普及到农村,奉献了自己的余热。

  我正是阜平大山的孩子,深知大山孩子们条件的艰苦,在许多人在为荣誉、金钱奔走时,邓小岚默默扎根在我的家乡,一个贫苦的小山村,在大山里做起了音乐志愿教育,以一名教育者的无悔初心培育了桃李芬芳,让大山里的孩子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为祖国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邓小岚的奉献、担当精神所感动。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所说的那样:人,因为持守而变得美丽。邓小岚的一生就是持守奉献的一生。

  由邓小岚的教育我想到了我的婆婆,她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几十年前,我国家的教育资源、资金都极度短缺,建一座学校、培育一批学生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但我的婆婆不畏艰难、砥砺前行,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干劲一手创办起了县幼儿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婆婆始终不忘教育初心,秉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奉献精神,培育了莘莘学子,收获了桃李芬芳。那时候的幼儿园建设相对比较简单,环境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但婆婆始终在工作上勤恳奉献,竭尽所能的为教育奉献青春。在她的推动下,县幼儿园建设的越来越完善,教育环境越来越好。在县教育的发展史上,婆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用无悔的奋斗和拼搏书写了教育变革的春天。

  婆婆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几十年,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也听到了很多。她对待学生视如己出,悉心呵护、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她的耐心、认真、专业的教学精神也深深的感染了我。婆婆在做幼儿教育工作时,有一年夏季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幼儿园处在山沟里面,一下雨山上面的水坝就要开始发大水,使原本堵塞的黄土小路更加的泥泞不堪。婆婆担心幼儿园的孩子的安危,冒雨查看幼儿园的防水设施。当时天正刮着狂风,婆婆顾不上个人的安危,不慎从高处跌落。当时整个人摔了下来。但事后谁也没有告诉,后来发现她的右腿出现了一个突出的地方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婆婆对教育的执着和认真也深深感动了我。退休后,婆婆加入了教育志愿工作者,继续为教育工作发光发热。在家庭聚餐时,婆婆经常跟我讲她的教育故事,让我受益良多。她说虽然现在的教育条件好了,很多工作都可以做的更快。但身为教师,初心不能变,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不能变。

  我现在也是一名乡村人民教师,婆婆经常在闲暇的时间跟我交流教育心得,从她的身上我也感染到优良的家风、教风,让我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矢志不渝的奉献付出。婆婆是一名党员,一辈子都在跟党走,坚持学习、做好教育。在婆婆的影响下,我这名党员更不能拖后腿。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通过家风、家教的传承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我会积极做好每一堂的备课学习,给孩子传递治学严谨、敬业专注的精神;我会按时到学校上课,带病给孩子们批改作业,给孩子传递责任担当、诚实守信的品格;我会积极关心班里学生的成长和成绩,给孩子传递敬业、奉献的精神。通过自己的教育工作去传递良好的家风、家教,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积极营造一个学习家风、践行家风的良好氛围。

  双减政策出台后,需要我们摒弃旧的教育思想,学习新的教育思路。我在与婆婆的交流沟通中得知,她们那个年代的教育普遍是老师教、学生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面越来越多,单靠老师的课堂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了能够积极打造新的教育环境,我开始学习研究教育书籍,了解国内外的新颖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努力开拓孩子的“第二课堂”。在研究教学新方法、新内容的同时,我的孩子也参与到教学改革建设中来,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我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精神也传递给了孩子,通过家庭寓教于乐的形式传达了家风、家教,让孩子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

  ____曾说,教师要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仅要做教书的老师,更要做育人的“大先生”。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三尺讲台,舞台虽小,但我手捧师爱,憧憬明天;一间教室,视野有限,但我热爱学生,无悔青春。我用自己的教育经历传达给孩子良好的家风家教,用教师职业的责任担当为孩子的成长擎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篇四: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前几日,前往大堤值守的路上,看到几个小孩活脱的在村庄路边追逐奔跑,洋溢着欢快。不禁想起儿时顽皮的自己,暑假里总是这样的嬉闹和捣蛋。有时过于顽皮,回家总少不了被父母教育一番。太多的教育场面都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忘却,但有些却长留心中,一直鞭策着自己。

  父亲曾是名村党支部书记,印象中,虽是话语不多,看起来很严厉,对我却从不乏耐心和疼爱。有次,随着父亲到工作的村部,眼见他忙着与村民谈话,我便独自玩耍。在办公室里,我看到许多信纸放在桌上,心想着这是画画的好材料了,便偷偷的拿了一本卷起来装进自己的口袋。回到家之后,乐不可支的开始画起“大作”。这时,父亲走来,“信纸哪来的,你怎么可以随便拿公家的东西?”一下子被父亲发火的样子给吓到,我愣住了。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应父亲要求,含泪将信纸送回去了。第二天,父亲给我带来了新的美术本,耐心的告诉我:“你想要什么东西,我们可以自己买,不能想着占公家便宜!”。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在年幼的心灵记下了“不能占公家便宜”这句话。

  又是一年的暑假,闲时,随着其他农村孩子四处玩耍。在其他“大哥哥”的带领下,我们到一处西瓜地偷摘西瓜,回家的时候“大哥哥”还给我一个西瓜让我带回家。待我兴高采烈抱着西瓜回到家后,母亲问清西瓜来由之后立即领着我上门给人赔礼道歉,并将西瓜购买下来,回家路上母亲生气的对我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动。

  父亲的“不贪不占”,母亲的“正直自律”无形中深深地影响着我,他们教导我热爱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20__年,我迎来了我自己的孩子,一个活泼的男孩。都说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不如身教,良好的家风对教育孩子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不仅要传承优良的家风,还要勉励自己前行、鞭策自己进步,也是为了给儿子当好榜样。

  篇五: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我的爷爷喜欢读书,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在他的熏陶下,我的父亲和叔叔辈也爱写毛笔字。到了我们这一辈儿,一有空闲就在家门口的晒坪上一字儿摆开,那时年幼并不知道,这一撇一捺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一到年边儿,村里的街坊邻居都要到我家来讨一幅春联儿,家门口的晒坪上铺天盖地的大红色的对联,喜庆中透着笔墨淡淡香味儿。

  练字的人是爱读书的,这是爷爷经常说的话。年幼时并不知祖辈们的用苦良心,更不知为何要读书,只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因缘促成了读书这件事。在我20岁那一年,无意中看到家族的家谱,其中在数百年前的家训中写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勿谓能享饱暖,即不用读书。”这简单的几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也许这就是冥冥中促成家族读书的因素。

  在我初中毕业那一年,农村开始盛行“读书无用论”,很多同学在领完初中毕业证后就准备去广东“赚大钱”了。领初中毕业证那一天,听着辍学的同学绘声绘色的描绘即将开始的“赚钱生涯”,他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那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那一年,如果不是我家人一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也许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在世界观还未形成之时,就被匆匆推入工厂车间连续十几小时重复着机械的运动,连选择的权力都没有。

  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更让我人生旅途多了饱满的色彩。色彩的渲染要从一群小孩儿在晒坪上背诵古诗开始。夕阳西下,家门口晒坪上朗朗读书声与灶屋里锅铲哗哗铲菜声融为一体。印象最深的是背诵柳宗元的《江雪》的情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当时年幼十分不解,这位老翁为何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爷爷说,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念念,“千万孤独”。若干年后,我在萧瑟的大山中目睹一个老翁安静的独自垂钓,画面峻洁清冷、孤独千万,突然生出特殊的感动,“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恰到好处吐露这种感动,这种感觉好似是与古人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春天“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美景,初雪享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暖,独在异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愁绪,与恋人相隔“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先悄悄”的思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孤独……如果没有幼年的文化积累和习惯养成,长大后怎能领略这份独特的美好。

  年纪稍长后,我开始陆续接触各种小说、散文,由于条件受限,家里有什么书我便看什么书,初中看完了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刘墉的十多本散文集。高中看了曾国藩写的《曾国藩家书》和《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是“勤”与“俭”,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颜氏家族中,除了颜之推,主要通过讲述观众熟悉的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阐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的家训。突然顿悟冥冥之中促成我读书的不就是书中所提的家风吗?正所谓“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婚后,在我先生家阁楼的书橱中发现很多老书,还有公公做的读书笔记,闲暇时拿来细细品读,练字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如今,家里添了一个小朋友,我们为他买了一个小书架,书架上摆满了清廉故事幼儿绘本等多种幼儿读物。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年纪,小朋友喜欢在书架前面伫立,小小的手捧着大大的书,我想这就是透着笔墨香味儿源远流长的家风吧。

  篇六: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小时候父亲经常告诫我说:“吃别人嘴短,拿别人手短,不该拿的东西不要拿,去别人家也不要随便吃别人的东西。”时隔多年,每当想起父亲的叮嘱,让我的内心不禁泛起涟漪,父亲的声音久久回荡在我心间。

  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一天,因为天气炎热,小朋友们上学的路上都买了自己喜欢的雪糕,吃得津津有味,奈何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一支5毛钱的雪糕我也买不起,只是站在买冰棍的大叔面前咽了咽口水,恋恋不舍地往学校赶去。

  下午放学回到家中,我看到父亲的包里有5块钱,再回想起中午上学的路上小朋友们吃雪糕的场景,我内心顿时纠结了起来,到底该不该拿父亲的钱去买点零食吃,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翻开了父亲的包,偷偷将这5块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父母从地里回来问我作业写完了没,当时我心里害怕极了,随口说了一句写完了,之后就躲到自己的小房间不敢出门,生怕被父亲看出个一二来。

  大概过了一周,我在写作业的时候,听到父母在争吵关于少了5块钱的事,父亲气冲冲的指着我问道“是不是你把5块钱偷走了?”我结结巴巴地说到:“没、没、没”。第二天在上学的路上我用这5块钱买了一支自己喜欢的雪糕,还买了一袋山楂片,总共花了1块钱,剩下的4块钱被我放到铅笔盒里用课程表垫了起来。

  有一天父亲给我检查作业,帮我削铅笔时注意到,铅笔盒里鼓鼓囊囊装的东西,好奇地打开一看,竟然是我花剩下的4块钱,当时我害怕及了,果不其然,还没有等我狡辩,父亲的一个大嘴巴子让我不知所措,没等一会,“家法”伺候就上来了,父亲把腰间的皮带顺手就解了下来,一顿狠抽,最后我终于招架不住,一五一十地把偷这5块钱的事说了出来,母亲在一旁批评到:“打!该打!现在不好好教育,以后还不知道要捅多大篓子呢。”打是挨了,但没有白挨,父母大概觉得我口袋里没有钱很丢人,从那以后,我书包里多了几毛买冰棍的钱。

  2005年,我考上大学临行前,父亲从手里递给我一袋糖,说:“坐火车的路上没事打开吃”,我望着苍老了许多的父亲和母亲,泪眼朦胧地踏上了求学的路。在车上,我拿出那袋糖,看了好久,还是没有舍得吃,一直存了好久,直到我过生日那天才拿出来与舍友们分享,那种甜蜜的感觉萦绕在我心中,好久好久。

  大一的第一年,父亲给我买了一款手机,说平时多和家人打打电话,报报平安,用功学习。电话里,他经常叮嘱我说:“大学生出门在外该交的朋友交,不该交的朋友不要乱交,社会上杂七杂八的人要远离。”

  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报社工作,因为刚参加工作比较忙,便和父母联系的少了,工作中也是兢兢业业,服从领导的安排,认真撰写新闻稿件。父亲有时在电话里也是不断叮嘱,干工作要认真、多听领导话,休息了好好休息,少在外面喝酒,管住自己,管好自己,遵守单位纪律。

  2009年,我参加了公务员招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公务员,当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父亲觉得是件好事,母亲觉得在报社工作也不错,干什么样的工作让我自己来定,最后告别了报社的同事,我又踏上公职人员的路。

  临行前,父亲经常告诫我:“你现在是公职人员了,自己的工作就是为老百姓办事,记住千万不要刁难老百姓,我们也是种地出身,干事讲话都要注意分寸,心里时刻要装着咱老百姓才对!”

  牢记父亲的叮嘱,我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被组织提拔为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当我高兴地向父母亲报告这个好消息的时候,父亲却深情地嘱咐我说:“既然走向基层领导岗位了,那责任就更大了!找你办事、帮忙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你可千万不要犯错误,给我们丢脸啊!要坚持原则,守住初心,绝对不能干违反纪律的事!”

  父亲的教诲时刻提醒着我,在新的岗位上要踏实干工作,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都要掂量轻重,把老百姓的事干好了,工作自然到位了。就像父亲给我的那袋糖,走正道享受甜蜜生活,走歪门邪道,痛苦的日子也将随之而来。

  时过多年,我已为人父,我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篇七: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代代相传的不应只是家财和地位,更应是内涵和精神。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清廉的家风无疑是汇聚正能量最强力的磁石。无论是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诸葛亮的《戒子书》还是曾国藩的《曾氏家训》。这些流传至今的家风家训无一不凝结着古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智慧。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它不需要我们列举,也不需要我们背诵,但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成员的坚守并将其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以德治家、以廉养家”的优秀家庭文化。今天要分享的故事的男主人公叫周永祥,女主人公叫李中姣,他们是中和镇彰佳山村的村民。

  “百善孝为先”这是妻子李中姣常说的一句话。1993年,李中姣的婆婆生了一场重病,在做完手术后,医院告知家属说老人最多只能再活六年了。虽然老人有9个儿女,但得知此消息的李中姣却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从此,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毫无怨言。不仅如此,李中姣还充分尊重婆婆的意愿,她鼓励老人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在李中姣的精心照顾下,身心愉悦的老人身子骨渐渐硬朗了起来,仍能种地酿酒,羡煞旁人。受李中姣以德治家的言传身教,子女们个个也都孝顺非常。

  “做生意先做人,诚信廉洁是我的唯一准则,不该自己挣的钱我一分都不会拿。”这是丈夫周永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周永祥从1993年便开始以小本经营来维系家庭开支,不同于其他商人的唯利是图,周永祥一直坚持着诚信廉洁的基本准则。后来,在妻子的理解与支持下,2006年成立了中和镇永祥木竹制品有限公司。凭借其良好的人品以及诚信经营的原则,公司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公司更是荣获了永州市“龙头企业”的称号。如今,公司大部分产品都已远销国外,每年依法纳税上百万元。成功后的周永祥不忘饮水思源,他捐款16万元修建家乡公路,协助政府结对帮扶6户贫困户,同时还帮助许多贫困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周永祥用毕生心血来诠释了以廉养家的真谛。

  中国有句老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周永祥夫妇的言传身教之下,子女各个都优秀非常。大儿子在长沙经营一家建筑公司,女儿在长沙从事教育事业,小儿子则成为了一名人民公务员,继续在工作岗位上传承家庭的廉洁之风。

  周永祥与李中姣夫妇,他们本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祖辈父辈也并非达官显贵,但却凭借着“以德治家、以廉养家”的优良家风使自己家庭合睦、子女孝顺、事业有成。所以,无论大家小家,祖辈父辈显赫与否,他们都一定有着自己的立身处世之本,用以告之后辈应当如何行走世间。在他们的言行里,便藏着这润物无声的德行力量,而这些,便是最值得被你我传承与坚守的清廉家风。

  清廉的家风,是华夏几千年文明孕育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汇聚正能量最强力的磁石。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影响身边人,发挥磁石作用,传递正能量,让清廉家风促进家庭幸福和睦;让清廉家风助力宁远和谐发展;让清廉家风助推国家繁荣富强!

  篇八: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我在妇联工作多年,较少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花似锦,较少面对选择、取舍的左右为难,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环境何尝不是一个保护罩,在自己三观没有完全稳固的时候,为我隔绝了大部分噪音、陷阱、暗流。让我在相对清静的环境里,形成了自己稳固的核心价值取向。

  在这样清贫清静的环境,被环境塑造,我很容易就接受了清廉的生活方式,也不断认同这种方式,我甚至认为,清廉是高度智慧的生活方式。

  这种认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维护,还是在反复思考后的主观选择?

  我想,对人、事、物或某个观点的认同,决不可凭一时兴之所至、情之所往,需要反复推敲、考察、验证,对于清廉的认同,我同样也经历了无数次内心对话、左右互博、思辨澄清。

  清廉的清,是清明、清白、清楚的清,也是清净、清爽、清洁的清,与清相关的词几乎都是褒义词,“清”是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从古至今都被大力推崇的文化。

  清廉导向诚实平静的生活。任何一次言行不一,都会占用大脑的多重内存,喂养多个破碎人格,让自己顾虑重重,举步维艰,匀不出更多的精力给健康工作和生活。清廉意味着在面对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资源时,取之有度,取之有道。属于自己的、快乐接纳,不属于自己的、坦然放手。言、知、行合一,没有内耗、没有忐忑、没有心神不定、没有提心吊胆。

  清廉导向充分自爱的生活。自爱的人一定是清廉的。每次看警示片,看到忏悔者痛苦流涕的样子,我都会想,但凡是一个人决心要以人的姿态存在于这个世界,他都绝不会允许自己抛弃人格尊严,象乞怜的动物一样。生存是所有生物的需要,连草履虫都有这个需要,一点也不特别、不高级;有尊严地生活,才是人迥异于动物的属性。自爱的人,绝不会允许自己占用不属于自己的资源,出卖自己的灵魂,最后成为一个偷窃者、乞怜者。清廉,才能葆有人的尊严、气节,才能导向充分自爱的生活。

  清廉导向宏大通达的生活。900多年前,当友人悲叹自己“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时候,苏轼把自己置于宇宙间,他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但是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太逼仄、太无趣?当然不会,我们的生活既有物质的维度,也有精神的维度,把目光的显微镜从物质上收回来,再用望远镜去看天空,可以看到,自己从这个世界获取的,多得数不胜数,苏轼就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你看,虽然我们过着“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的清廉生活,但我们能够在更大的维度里,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造物者的无尽藏。

  知行合一、内心平静、没有内耗、人格整合、取用有度,精神富足,这种生活,不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达观的生活吗?如果这都不算大智慧,还有哪一种方式算呢?

  篇九: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古人有云:“齐有人焉,于斯为盛。其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家风,是由父母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的风尚,也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早在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注重家教的父亲,他在《诫子书》中这样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于是像孟子、岳飞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便在这样的家教中应运而生。同样我们家也有自己的家风,那就是清白做人,清廉做事。

  说到清廉,我就想起爷爷经常和我讲的故事,爷爷年轻的时候担任过公社生产队队长,在那个年代里,爷爷深受党组织的影响,树立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观念,带领生产队下地干活时、清理运河时都是冲在第一线。后来响应国家号召,带领村民建立村办企业,专门生产服装,逐渐地增加了村里人的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爷爷说他当时担任服装厂的厂长,当时家里要做衣服需要买布料棉线的时候,邻居就跟奶奶说,让爷爷从厂里拿,想拿什么样的布料都有,爷爷知道了以后十分生气,就告诉家里人,谁都别想占服装厂的便宜,服装厂是属于村集体的,又不是个人的。如果自己都守不住清廉底线,怎么能领导厂里的工人,长此以往服装厂就得倒闭。爷爷用自身的行动和朴素的话语告诉我们家每一位成员做人要甘于奉献、廉洁奉公、正直正气、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不贪不占。父亲也在爷爷的教导下成为了一个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人。我想,这就是我家的清廉家风。

  如今,我已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对于爷爷和父亲的言传身教、清廉的家风,我时刻不敢忘记,它就像一盏明灯,一个路标,在人生道路上指引着我以扎实可靠的作风,走稳走好每一步。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更是每个华夏儿女成长的精神足印。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延续良好的家风家训,成为它的传承与实践者吧!

  篇十: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总想为父亲他们那代人写点什么,写写他们的悲苦喜乐,他们的奋斗和坚持。

  父亲如果在世的话,该已是耄耋之年,只是他走的那一刻身边并无一人,只有那片自退休以后,陪伴了他十几年的菜园,这也是至今我不敢看父亲照片的缘故。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我知道,这样的诗句用在父亲身上并不十分妥帖,因父亲只是一个凡人,但在我的心里,父亲永远是那样的高大伟岸,那样的乐观坚强,那样的坚韧不拔,就像一座灯塔,引领着我走过童年,走过青春,走过人生的沟沟坎坎。

  父亲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把自己的满腔热忱和毕生心血,坚定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他终生热爱的共产主义事业。

  父亲性格耿直,为人正派,他一生都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誓言。他严于律己,体恤百姓,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无论在哪里工作,无论在哪个职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从不会因为自家的私事而影响工作。在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始终是忙碌的。

  父亲不是伟人,他只是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中的普通一员,他没有豪言壮语,但却细语如金,他的教导至今萦绕耳畔,许多年来,就像一枚光芒四射的徽章,闪耀在每个孩子的心上,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父亲爱好书法,在他办公室的墙壁上,贴着一幅他自己书写的横幅,上面“和群众打成一片”几个大字,遒劲有力。他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去乡亲家走访,从来都是打地铺,还要给乡亲粮票和钱,从不白吃白住。不仅如此,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乡亲们都叫他“菩萨心,大善人”。父亲是慈善的,但也是坚持原则的,凡是违反政策规定的事,他都坚决遏止,严刹不正之风,从不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耿直万人嫌”,他看不得老百姓可怜。他总说自己是共产党的干部,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老百姓,不能只想着自己。因为年纪小,这样朴实的话语,我已不能完全记得,但即使只是只言片语,却已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直至后来蔚然成林,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父亲酷爱读书,喜欢唱歌,又精通各类球艺。记得他最爱唱的一首歌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总说,共产党人要永远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父亲的熏陶下,小时候家里虽简陋,却不乏书香氛围,床头、柜子乃至钟表下面,随处是父亲的书籍和手稿,印象较深的是《马列主义全集》《毛泽东选集》等,书里的很多内容,父亲都能背下来,我们是父亲忠实的听众和崇拜者。至今,父亲深夜伏案读书写稿的背影,还浮现眼前。

  父亲有着太阳般的炙热,也有着月亮般的温柔。不管多么忙碌,他都会在晚上回家时抽出时间,照顾病重的母亲,照顾我们,常常是给母亲擦洗完身体,还要给我们三个孩子洗脚,至今还记得父亲为我洗的红领巾和白球鞋,是那样的鲜艳和洁白。母亲患病十几年,父亲始终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直至母亲去世。父亲的温暖始终陪伴着我成长,他教会我长幼有序,懂规矩,讲礼貌,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他人,与人为善。直至到了大学,父亲还坚持每星期都要给我写信,而信的最后一句话一定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来我步入婚姻,父亲的嘱咐依然温馨,他告诉我要孝公婆,和妯娌,要时刻记着人都有双重父母,要懂得体谅关爱他人,要常怀感恩之心等等等等,想来都可以编写一本家训了。

  父亲的言行做派,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我们的家简单快乐,阳光向上,这种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传承至今。每当遇到挫折时,我都会想起父亲对我说的那些话,心中就会升腾起无穷的力量。

  晚年的父亲,仍旧不忘关心国家大事,也从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直到默默地走完自己的一生。

  父亲的一生总让我联想到一些人,一些事,想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那句: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父亲的乐观豁达,父亲的家国情怀,父亲的老骥伏枥,都让我敬佩,缅怀!一个家庭的家风,是在温润无声却又掷地有声的相互交融中慢慢形成的,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整个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基础和源泉,家风正了,国风民风党风社风才会清明,正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和传承。____曾说过: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新的时代铸就新的辉煌,愿我们每一个家庭都牢记____的教诲,建设和传承优良家风,使风清气正,国泰民安。

  篇十一: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我的母亲,一位71岁的老人,已经退休十几年,但她退休不退职,十几年如一日热心为居民服务,担任苏城苑社区龙凤花园党支部书记。

  带头发挥模范作用,完成换届勇担当

  龙凤花园小区曾经是一个矛盾非常突出的小区,多次被“南京零距离”、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曝光。小区内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之间、业主与业委会之间,经常发生争吵,甚至拳脚相向。20__年小区业委会到期换届,竟无人报名参与。这时,社区书记找到母亲,与她促膝长谈,希望她能牵个头,把业委会换届工作开展起来。母亲原本顾虑很多:一来自己年纪也大了,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起争执,需要耗费太多精力;二来业主、物业矛盾突出,业委会夹在中间,威信不高,甚至受到业主质疑,一不小心弄的里外不是人。她思前想后觉得作为一名党员还是支部书记,关键时刻应该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社区工作分忧,为居民群众解难。于是母亲毅然报名,并动员支部内的党员也积极参选。候选人确定后,她又带领党员一起挨家挨户的上门做工作,摆道理讲事实,在母亲的不懈努力下,龙凤花园小区如期完成了小区业委会换届选举,母亲被大家再次推选为新一届业委会主任。

  善于听取群众意见,亲力亲为解难题

  龙凤花园小区于20__年交付,小区内有两幢33层高层建筑,8部电梯已使用十几年,经常出现不同故障,高层居民经常上不来、下不去,意见甚多。考虑到三分之一住户都是老年人,行动又不便,大部分居民倾向于“整体更换”一劳永逸,少数人觉得电梯还能用,“大修”即可,不必浪费那么多钱。居民因为“大修”还是“整体更换”又开始争执不下,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居民的安全始终摆在她心里第一位。于是,她带领业委会召开多场议事会,听取群众意见,自己查找资料,又咨询特种设备行业管理部门,得知电梯已经达到更换年限,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更换。她又带领物业管理人员到支持“大修”住户家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终于统一意见。在电梯招标过程中,她通过议事会、小区微信群等各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居民维修基金签字和招标程序,确保了居民群众的居住安全。用上了新电梯,居民热情地点赞:尹书记这么大年纪,还天天为我们的大事小情跑来跑去,我们一定做个文明好市民,建设和谐小区、和谐社区、睦邻友爱,也让尹书记少操点心!

  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言传身教做榜样

  在母亲的带动下,我们全家都热心公益活动。父亲和母亲一起常年担任社区志愿者。疫情防控小区卡口总看见他俩的身影;文明城市创建,他们积极参与;就连公祭日期间,他们也去交通路口协助执勤,为守护南京公共安全出力。耳濡目染,在外婆的言传身教下,我的儿子从幼儿园起就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将自己的图书、玩具捐给困难地区,被评为有礼小天使。全家人与邻居友好相处,经常为有困难的邻居送物品与温暖。

  20__年、20__年连续两年母亲被评为__区“优秀平安志愿者”,面对荣誉,母亲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但我做得不够,今后我一定继续努力为大家服务,为小区建设、社区建设、南京建设出力!”

  篇十二: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常言说:“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训即家族先辈对后人的训诫和教诲。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家训不仅对家族传承至关重要,更对民族发展影响深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的家中,父母不曾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地向我说教家训,而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懂得了慎独的意义。

  慎独是指在独处中谨慎不苟,在无人监督之时,自觉约束言行,遵守道德准则。第一次知道这个家训还是在小学时,学写字要求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宽,因为坐的笔直很辛苦,我写着写着,头就会低下去,离书本越来越近。父母时常提醒督促我抬头和坐直,但他们不在时,我就会暗自偷懒,恢复原状。父亲发现后和我谈心,说君子要慎独,别人在与不在要一样,你有一个良好的写字姿势,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当时的我似懂非懂。中学时读到《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有了些别样的体会,读到东汉名儒、“四知先生”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至今让我颇为震撼,印象深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十而立的我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对慎独又有了新的感悟。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对于认真修养的共产党员来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是一个考验心志、叩问灵魂的过程,需长期磨练。现实生活中,有的把关系视为可利用的“再生能源”,把金钱视为可疏通的“万能钥匙”,把权力视为可交换的“盈利工具”,诤言诫言难入耳,自觉自律难入心,贪婪放纵乘虚而入,因贪腐而入狱,教训极为深刻,究其源头,皆是没有把好“慎独”关。

  作为从事外事工作的党员干部,我要始终如一铭记家训教诲,从内心严起,做到慎独;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外事人。

  篇十三: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我出生在农村。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辈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父亲还担任村里的干部,是一位党员,他的党龄比我的年纪还大。

  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妹妹们还在幼儿园。我们几姐妹喜欢种些花花草草。有一次,我们在田野玩耍,看到人家菜园里种着许多薄荷幼苗。那薄荷绿莹莹的,用手指掐一片叶子一闻,有一股清凉的香味。我们心里很是喜欢,就拔了几棵幼苗回家,种在花盆里。晚上,父亲收工回来,看到我们种在花盆里的薄荷,连忙质问我们薄荷是哪里来的。我们支支吾吾地说出实情后,父亲非常愤怒,他大发雷霆,把我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动!”父亲的声音如雷贯耳。

  接着,父亲拿起手电筒,带上我们几姐妹,在漆黑的夜晚,走到野外,把薄荷苗一棵一棵地种回别人的菜园里。

  “不是自己的不能动!”许多年过去了,这句话还记忆犹新。在漆黑的夜晚,一位父亲带着几个小孩子在野外补种薄荷苗的画面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就是这样,从小对我们严格要求,让我们从小懂得了做人要有良好的品质,无论再喜欢或是再困难都不能贪图便宜,要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勤工俭学

  在父母的培育下,我们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到田里拾稻谷,到山上采草药,帮助家里干家务,到田里干农活……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高中。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负担更重了,父亲常常为我们的学费发愁,邻居也偷偷地说,既然没钱,读不起书,那就别读了。但父母不甘心,坚持让我们继续学业。

  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想方设法地省钱:学习辅导用书能借就借;和妹妹开一份饭,两个人一起吃;从来不买零食……

  我还向同学打听哪里有零工打,利用节假日挣点费用。有一次,我和同学利用星期天到一个咸鱼厂剪咸鱼,辛辛苦苦地剪了半天咸鱼,手指皮都磨破了,终于挣到两元钱。那一刻,我体会到了靠自己劳动而取得收获带来的快乐。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在完成学业之余,我同样利用节假日去做兼职,有时发广告单,有时做家教。到了大三,我靠自己的努力,基本上能够负担自己的伙食费。

  廉洁从教

  大学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时刻谨记父母对我们的教诲,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人民的教育事业当中。

  工作这么多年,难免会遇到一些家长表示好意。有一次,一位家长三番四次地打电话给我,要送我一盒鸡蛋。还有一次,一位家长硬塞给我红包,希望我照顾她的孩子。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拒绝了他们的好意,并对他们说道:“感谢您的好意。做为一名教师,我们拒绝收受任何形式的礼物。作为一员党员教师,我更应该严格奉行廉洁从教。请您相信,我们会全身心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每个人都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利,但君子之财,取之有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守住自己的底线,不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动”,我深深地记着幼时父亲对我们的教诲。

  熠熠生辉的奖章

  今年回娘家,父亲自豪地拿出一枚奖章给我们看。只见那奖章鲜红中闪着金光,那是一枚代表着父亲入党50周年的纪念章。

  父亲以自己是一名党员为豪,一生廉洁自律。他一直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直到现在,他用的衣柜、桌子、床、蚊帐等生活用品都还是几十年前结婚时购买的。十几年来,他的衣服穿来穿去都是那几件,并且常“警告”我们不要再给他买新衣服。这些年,别人家都装修了新的厨房,用煤气、电做饭,可他70多岁了,放着电器不用,还坚持去捡些废弃的木柴回来做饭。前些年,传来一股“六合彩”风,一些村民沉迷于购买六合彩,父亲则坚决地同这些赌博游戏划清界限,还常劝告别人也不要买。

  父亲那勤俭节约、严于律己的崇高品质不正像那枚“在党50周年纪念章”一样闪着金光吗?这种崇高的品质将会继续鞭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篇十四: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我的外公是__省第二监狱的离休干部,敦实笔挺的身躯、干净整洁的军装、永远扎紧的武装带、木讷寡言,这是他留存在我记忆深处的印象。在他的追悼会上,我才知道外公在建国前就已经参加革命工作,在他离世那一年,已经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62年,他工作单位的领导致词“该同志一生忠诚于党,光明磊落,行正坐端,爱岗敬业,与人为善,有口皆碑……”此等评价不可谓不高。外公是一个平凡的人,在记忆中有这么几件事情,我认为是尽显他作为老一辈革命工作者的品格与情怀,成为我们整个家族的精神财富,对我们影响深远。

  一是他深入骨髓的爱国、敬业的精神。外婆说,作为一名军人,外公一直将讲规矩、守纪律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他的作息时间几十年如一日,做事井井有条,性格坚毅,原则性强,从未因为工作而受到领导批评。他早餐时读报,晚餐时收看《新闻联播》,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间疾苦,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丑恶行为嫉恶如仇,常常斥责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位卑未敢忘忧国”或许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二是他讲党性,重原则,从不为自己及家人谋私。早些年外公的单位办有附属企业,如果他打个报告,找下领导,可以为我的母亲和大舅父解决城镇户口和工作的问题,但他不愿意麻烦组织,毅然决定将儿女留在家乡建设农村。而他下属的一名副队长结婚后,妻子在农村老家,小两口感情不稳定,副队长不能安心工作,外公特意找到领导汇报,梗起脖子要领导必须将下属妻子调入附属企业工作。副队长提着东西上门感谢,他连门都不让别人进。他的原话是“为公义我可以出头,为家事我不能徇私,你们要理解。”

  三是执着且坚定地用他的方式教导我们。外公从来不会对我们讲什么大道理,每次逢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时,他只会强调两句话“永远跟党走”“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总是絮絮叨叨的对我们说,要多看新闻联播,多看报纸,多领会中央会议精神,勤学习,多思考,在单位要服从组织和领导……特别是对于家里的几位党员,总是格外的语重心长。少不更事,总觉得话说三遍淡如水,直至工作多年后的某一刻我才恍然领悟,这是一位老党员在用自己最淳朴和直接的方式传承党的教育,传递对党的一片赤诚和热忱。外公已然作古,但他爱党爱国的精神与对我们的厚爱长存。

  篇十五: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八岁的儿子谆谆教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对儿子治学的劝勉告诫。无论是诗文中教子的古训,还是“孟母三迁”、“岳母刻字”的身体力行,无不向后人昭示着:好的家风是一盏明灯,照耀着游子前行的道路;好的家风是一把火炬,传承着家族的火种;好的家风是一艘大船,于无形中载着家族抵达平安的彼岸;好的家风更是千百年来不变的一种传承,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向来注重家教家风,自西汉时期就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时至今日仍需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说起我的家风,则深受我的母亲影响。作为一名农村教师的她经常告诫我: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要抵得住诱惑,撑得起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以廉洁为镜。古往今来有多少贪官污吏,遭受千夫所指,遗臭万年;又有多少清官廉吏,得到万民崇敬,千古流芳。江南第一清官张伯行曾说:“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明朝清官于谦的那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将他为官做人之道刻画得淋漓尽致。时间证明,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洁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呼唤廉洁的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强调廉洁从教。我们是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但不正是这些平凡的教育工作者们用他们平凡但不平庸的一生,追逐着教书育人廉洁奉公的伟大理想吗?有一位乡村女教师,从12元每一个月的民办教师做起,一直到退休的那一天,37年,13505个日日夜夜,不知有多少次,为学生留校补习,又不知有多少次披星戴月进行家访。可她从没想过去收什么补课费,更没想过要去收家长们的钱物。退休的那一天,当她胸前佩戴着光荣花的时候,我们看见了她眼中晶莹的泪花,她舍不得奉献了一生的三尺讲台,舍不得她爱了一辈子的教育事业。正是因为这份舍不得,她多次拒绝回城丈夫帮她调动工作的提议,带着两个孩子与丈夫两地分居20多年。一辈子,住在不到20平米的学校单身宿舍中,清廉了一生,奉献了一生。她就是我的妈妈,从小我就在她的身上看到了我家的家风——廉洁。

  其生正,不令而行;其生不正,虽令不行。如今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的我,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竞相模仿或牢记心田的。因此,我常会在日常的一些小事中让学生体会到大道理:教室里有垃圾我会自己捡起来,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后看到垃圾也会主动捡起;公共财物当然要公共监督,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必须共同保管好班级的公共财物,没人能够占为己有;对崇尚物质条件的学生不予评价,而针对学习成绩优异或进步突出的同学给予及时肯定的表扬;对学生不轻易下承诺,一旦承诺了,就一定履行,不以任何理由搪塞过去;对学生一律平等,没有特殊待遇,不会对优等生的错误视而不见,做到奖罚分明;班级的班干部都是经过班级成员公开、公平、公正推选出来,只要你有能力,同学信任你,你就能担任班级的班干部;平时反复强调,作弊、抄袭是品德问题,这也是一种“偷”,这是窃取他人的脑力劳动成果,正视自己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法值得表扬,而用他们的成果掩饰自己的缺点就是不光彩的行径……

  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时刻以廉洁从教为帆,祖国建设的期盼为桨,以人民教师的信念为舵,破浪前行;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守住本分,守住忠诚,守住清贫,守住灵魂。让我们挺起胸膛告诉自己:廉洁之镜,伴我前行。

  篇十六: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每个家庭都应该有自己的家风。中国历来特别重视家族传承与家庭教育,自古就有许多家训,一经提起这些家风、家训来聊聊时,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和特别自豪的情感。

  我们家的家规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经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顺长辈,孝敬老人,就是每一件事都让老人称心如意。老人说话,小辈一定要耐心听,即使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吃饭时,长辈没有动筷子,晚辈绝对不可以先吃,等长辈都到齐了,才可以吃。长辈生病了,也一定要尽自己所能,照顾老人,虽然听上去像一些死板而又老土的规定,但是只要你养成了这些好习惯,你就会发现,其实它们一点也不死板,反而觉得这是必须的,因为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我们家的家规体现在关心上。家里的老人现在虽然没有与我们住在一起,但我的父母每个周都会回家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耐心的陪他们聊会天儿,给他们买吃的用的,收拾家里的卫生,老人生病时,会在医院陪护、守夜、做饭、送饭,他们给我做了最好的榜样。尤其我们这一辈儿独生子女居多,将来要自己照顾父母,没有兄弟姐妹的协助,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考验,孝顺也就是必须的家庭修养。

  我们的家训还体现在诚实守信上。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诚信,也是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的一个词。自小,父母就教育我,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即使是对孩子说话,也要像“曾子杀彘”那样说到做到。

  父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他们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家风如雨点,它随风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更能出类拔萃。好的家规家训,不仅是祖祖辈辈对后代的鞭策,也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助力我们走好人生路。

  篇十七: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家在偏远的农村。但是我的家温暖有爱,父母以身示范,用淳朴的家风把我养大教育成人。

  活到老学到老

  父亲因为家里穷,小学都没有毕业,但骨子里聪明、勤学、上进。父亲会泥瓦匠,就像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里的“二舅”,属于那种农村能人。他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盖的房子坚固美观,十里八村的房子都有父亲的汗水。父亲经常对我说:“社会就是个大课堂,我们得不断地学习。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我小的时候父亲就在山上开石头,作为家里的老大,天不亮我就得去给父亲拉车子运石头,因为天亮了他还得去干活挣钱。那条崎岖的山路我终身难忘,父亲推车,我拉车,一路上他给我讲过去的故事,有小时候的,有他拜师学徒的……父亲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养育了我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耳濡目染我从小就会做饭、做家务、干农活,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尽量自己解决,也正是因为父亲的好学精神影响着我在生活中、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每天进步。

  有爱的日子甜蜜蜜

  父母结婚的时候只有两个碗两双筷子,被子都是借来的。我出生的那一年,村里才分田到户,但是靠天吃饭收成不好,父亲说那一年的小麦是从地里拔出来用筐提溜回家的。所以玉米稀饭是我的最爱,怕我长的不壮实,母亲总把鸡蛋留给我吃。日子虽然清贫,但我和弟弟从一出生就被父母的爱包围着。而这份爱又是严格的,比如碗里的饭要吃光,不能剩下,衣服文具要爱惜。家里的活都要干,父母割麦子,幼小的我就跟着捡麦穗。母亲做饭,我负责烧火。秋收的时候白天掰玉米,往家里运玉米,晚上扒玉米,我和弟弟从没觉得累,因为到困得睁不开眼的时候,母亲就会“变”出一个芳香的金帅大苹果或者是大鸭梨给我们吃,那时候觉得好幸福!四十如我,在爱的陪伴下,觉得自己依然是少年!父母总说,只要有爱,家才是幸福的,日子才是甜的!

  开朗乐观有奔头

  无论何时,母亲都会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即使再简单的饭菜,她也变着花样做。记得我小时候我家都是吃黑面馒头,我问母亲为什么别人家里的馒头都是白的,我家的却是黑的。她笑眯眯的对我说“闺女,我把油倒进了面里,咱家的馒头就成这个颜色了,可香了,你尝尝。”父亲母亲都是用自己的微笑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陪着我们过苦中有甜的日子。记得我收到师范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都很高兴。但是在晚上我听到他俩悄悄地商量怎么给我凑学费,记得很清楚那是2400元,这对于农村的家庭是个大数字。父母从来没在我面前说难,他们东借西凑,我如愿上了师范。遇到难事,就会想起父母的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带着父母的爱,继承了父母开朗乐观的性格,我以优异的成绩师范毕业,并且成了一名优秀的教师。

  现在我们的日子富裕了,但是家风对我来说一直是最宝贵的。我也会把他们传给我的女儿们,让她们茁壮成长,幸福生活!

  篇十八: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

  我,一九八零年出生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用那个时代的话讲,我的父母是双职工吃国家饭的。当时女职工享受的产假为56天,我在出生后的第57天就被送到了镇上的一户人家,她家的几个孩子都已成年,看护我也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四周岁之前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生活在这个家庭里,在我模糊的记忆当中看护我的人我叫她“姥姥”,我人生中迈出的第一步、第一次开口叫“妈妈”、第一次吃馒头……,都是在她的见证和陪伴下发生的。燥热蝉鸣的夏季我在她的蒲扇下安稳的午睡,北风呼啸的冬季总会有一个暖暖的被窝等着我。后来父母工作调动我们一家离开镇子搬到县城,我的父母和她的孩子们也相处的亲如姐妹兄弟,直到现在还依然保持联系。

  人心换人心是我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我的“姥姥”用她的初心和守护把我照顾的无微不至,而我的父母并没有因为每月要付给她工资把这一切看做理所应当。2008年当我把不到一岁的女儿交到看护阿姨手里的时候,依然记得妈妈经常说的那句看似简单但却包含着“丰富内容”的话,女儿的一声“薛妈妈”(看护阿姨)足以说明一切。

  满园飘香的黄昏,三五成群的孩子围坐在老人膝下等着他那似乎永远都削不断的苹果皮。这个老人就是我的姥爷,这群孩子就是我和我的哥哥姐姐们。回想起那个场景,大概是我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因为我喜欢听姥爷讲他自己的经历,讲我妈妈和姐妹们的成长过程。

  我的姥爷1925年出生,是家中的老大。十几岁离家当学徒,1949年之前参加工作。他的工资也成了当时整个大家庭最大的经济支柱,直至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家庭还是会顾及到几个兄弟的生活。妈妈是他的第三个女儿,也是他最喜欢的女儿,他总是和我说:“***妈人聪明学习好,从不惹大人生气,如果去上了大学肯定会比现在还要好”。

  我的妈妈1975年高中毕业,是毕业生里唯一能保报送上海复旦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为了照顾常年生病的姥姥而放弃了在那个时期如此珍贵的机会。当我即将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我问她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吗?她很坚定的告诉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为了照顾自己的妈妈,为了不让在外工作的父亲分心,为了不给已经出嫁的两个姐姐增加负担,一个人的付出换来多个家庭的平静和谐怎么会后悔呢”!姥爷和妈妈用他们的付出撑起整个大家庭,在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责任和担当的含义。

  中国的小学生从成为少先队员的那一刻起就知道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每到清明时节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制作并佩戴小白花来祭奠牺牲的英烈,对于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战争是遥远的,英烈精神也是在代代传颂中了解的,从未想过英烈会离我如此之近……

  《静海县志》收录了未立传的静海籍烈士515名,其中抗日战争时期68人,解放战争时期289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15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43人。当我母亲拿起这本《静海县志》,翻看第二章第一节烈士表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她的姥爷,我的太姥爷是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此时她才和我讲起在她的学生时代每到清明节,都会作为学生代表上台讲述太姥爷的革命事迹。太姥爷1903年出生、1948年参加革命、1948年12月在运送情报的过程中被敌人杀害。从这几个时间信息上不难看出,他投身革命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确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此时,我想起我的姥爷,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领退休工资的时候,还在问我的母亲他的党费有没有交……

  如今,当年围坐在老人膝下的那群孩子也都成为了中共党员,他们会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____为核心的____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爱岗敬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甄选1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我的清廉家风故事主题征文小学防灾减灾日活动简报范文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倡议书2024年最美民兵主要事迹中学2024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贺词,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