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策划方案 > 详情页

小学特色德育工作方案

作者:谢哲俊2024-03-14 06:24:48

导读:小学特色德育工作方案 (篇1)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要求,学校特制定落实方...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小学特色德育工作方案(推荐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小学特色德育工作方案 (篇1)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要求,学校特制定落实方案。

  一、总体目标:

  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方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依据学校办学理念,进一步在立德树人、德教融合中培养培养习惯良好、学习主动、兴趣广泛、快乐健康,具有友善、博爱、奉献的水之品格的源源少年。

  二、实施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德育队伍的政治素养与看齐意识,牢记“四个自信”,始终把握德育目标内容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一致性;

  2、坚持遵循规律。是把握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包含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及相关的教育规律,开展德育工作专业化建设,用感染力、吸引力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3、坚持协同配合。强化家庭教育,突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活化社区教育,充分利用好社区教育网络和教育资源,延伸德育时空,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

  4、坚持常态开展。将德育工作机制体制制度化,重视德育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全员性,注重德育活动的序列化、体系化,实施德育内容的课程化、日常性,保障德育阵地的专门化与稳固性。

  三、实施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普及党史、国史教育,利用国庆、建党日、建军节、国家公祭日等特殊节假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层落实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与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家国情怀教育与人格修养教育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利用乡土资源积极开展“爱家乡”的实践教育。

  4、生态文明教育。从垃圾分类入手,从节粮节电节水开始,从“环保小卫士”做起,用“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5、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创建“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等契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建设,配足配齐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为未成年人的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与服务。

  四、实施途径:

  (一)加强全员学习,深刻领会指南精神

  1、领导带头学习。学校主要负责人、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与规划,修改学校德育发展规划,使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性、计划性、科学性。

  2、教工全员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和集体培训等方式,帮助全体教工领会文件精神,强化德育工作意识与责任,形成积极主动的全员育人格局,并能按照指南要求开展好德育教育和实践。

  3、家长参与学习。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带动家长一起学习,帮助家长理解文件精神,突出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品格养成。

  (二)及时认真梳理,分析学校德育现状

  围绕指南要求,对照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摒弃不合时宜的德育活动形式与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德育课程意识,注重德育内容的完整与内在科学性;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加强学段之间德育目标、方式手段的有机衔接;对照德育指南提出的“三个关键点”,坚持德育工作的规划、活动的设计立足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深刻理解“育什么样的人”,做到眼中有人,坚持儿童立场,行动上从小微入手,从具体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深化水丰“小水滴双十习惯”教育,普及“三爱三节”等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仪习惯。

  (三)全面精准实施,深度贯彻指南要求

  1、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学校课程依然是德育的重要资源,课堂教学肯定是德育的主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从“德育课程”到“课程德育”的转变。构建德育课堂新范式,推进教学内容在鲜活、生动、有趣中明理,使课堂教学呈现强烈的感召力,真正为学生喜闻乐见。2。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重视全过程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走廊文化、墙壁文化,让整个校园润物无声,步步是景,处处育人。让学生在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水文化的内涵。开发运用网络德育资源,研究“互联网+德育”模式,开拓德育工作的新路径。

  3、不断创新活动阵地。以学校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主题周节、社会实践及兴趣社团为阵地,发挥学校整体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读书会等活动,结合仪式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节日教育、生命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加强学生基础道德教育实践。科学统筹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班级工作,指导社团活动,形成工作合力。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社会志愿者为学生社团做指导和服务。

  4、广泛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中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美”实践活动,由学校提供劳动锻炼岗位,鼓励家庭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场馆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组织好研学旅行,磨练学生意志品德,提高沟通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

  5、落细落实德育管理。树立管理育人的理念,将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完善管理制度,守住德育工作的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明确学校各个岗位的育人职责与要求,画好全员育人的网格线。细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标注好学生道德品质的起跑线。健全面向全体、关注特殊群体的关爱机制,撑好特殊群体的保护伞。

  6、不断推进协同育人。继续以“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亲子公益活动”“智爸慧妈工作室”等形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开放校园,让家长走进学校。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家长可以学习掌握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法,寻找教育契机,与学校共同做好发展学生的工作。结合区域发展、学校工作、学生学情等内容,尝试拓展家校互动的新途径。改善学校的外部教育生态环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五、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加强与提高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德育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统一认识,积极落实,深入推进。

  2、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领导小组,负责指南的宣传、学习和实施、检查、评价。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具体抓落实。

  3、资源保障。精心编制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经费预算,合理安排年度预算,高效使用资金,提供德育工作必须的场所、设施,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德育网络资源,加快信息化推进,强化现代技术的保障作用,通过大数据,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4、评估保障。改变德育工作由班主任“单打独斗”的局面,发挥学科教师及家长的德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评估、监督、考核体系。规范化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为评优评先提供重要的评价依据。

  小学特色德育工作方案 (篇2)

  为推进实施《XX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校办学理念

  核心理念:立德·尚行

  校训:厚德至善竞学致远

  校风:和进韧朴

  教风:才高行洁严而有爱

  学风:博学笃志勤而善思

  学校精神:敬事仁爱

  治校理念:精致管理德育为先特色凸显和谐发展

  三、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创新班级文化。在各班内设置“一室两牌”和中队角,黑板报一角开辟“名言园地”,由学生负责定期摘抄一条名言警句。每天坚持不懈,对学生思想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教室墙壁,张贴书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制度激励学生进步。建立完善班级读书角,营造师生读书氛围,让班级处处充满育人乐章。

  2、创新走廊文化。学校将为各个班级建设走廊文化墙,让各个班级文化墙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创建“作业展览”、“手抄报展示”“艺术长廊”、“安全教育”等众多栏目,并定期更换,走廊显要的位置挂有名人画像、励志故事等,将形成我校独特的走廊德育文化。

  3、创新教学楼外的文化建设。在教学楼外悬挂各种牌匾、宣传标语、条幅和宣传板。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激励师生不断进步。

  4、创新读书活动方式。每周早读时间,加强中国传统经典诵读,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经典唐宋诗词等,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渗透的探索。

  二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实施“德育一体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时代特征和年级、班级特征,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认知规律来构建学校的主题教育规划。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系统、完整地接受“一体化”教育。

  1、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利用每月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采用绘制手抄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学习英模、生命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例如3月:开展“雷锋就在我身边”学雷锋系列教育活动;4月: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远足活动”;5月:劳动教育;6月:分批入队,欢庆六一活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节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绘画,朗诵、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发挥特长,锻炼与人合作能力、增强科技意识;7月:党的光辉暖我心,“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活动;8月:“向军旗敬礼”纪念建军节军训活动;9月:新时代文明实践入学礼,“谢谢你我的老师”教师节活动;10月:“我们的节日·国庆节”系列活动;11月:“安全防火疏散演练”防火安全教育,“阳光体育汇报展示活动”;12月:“交通安全教育”等。

  2、常年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制度。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和国旗下的讲话等激发学生爱国之心。有计划的开展好每周的主题班队会。积极开展少先队“五小活动”通过这一系列主题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3、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完善德育一体化日常管理。重点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认真制定实施细则和方案。对损坏公物、垃圾分类等重点教育,校风建设得到不断强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值周学生全方位管理,坚持了常规检查评比。并把清洁卫生的打扫和保持作为检查评比的重点。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积极组织班级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课,学校安全法制讲座课,消防演练自救活动。

  增强教师队伍德育工作意识和德育工作能力。营造“教师身正,人人为导师;学生乐学,人人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立体网络。

  小学特色德育工作方案 (篇3)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成长状态,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如何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这就需要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说,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教育对于终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益”。自20__年独立建制办学以来,__小学以《中小学生守则(20__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为指导,通过反复论证,不断调整、优化习惯养成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最终确定了以“文明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健康好习惯、劳动好习惯、节俭好习惯”为主要内容的“五好习惯”育人方向。为了将“五好习惯”育人方向进一步系统化、体系化、品牌化,学校讨论形成“以教育实施促品牌成长”的发展思路,力求通过教育方案的优化整体谋划“五好习惯”教育实施,助力办学品牌和凸显办学特色。

  一、背景分析

  (一)落实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需要从习惯养成抓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__年》指出,义务阶段要“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育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中小学生守则(20__年修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从不同角度为“五育并举”提供方向性指导,但是缺少学校实际情况的对照。基于此,__小学立足学校实际,坚持“五育”并举,致力于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这个角度讲,__小学“五好习惯”德育工作的实施是落实“五育”并举育人要求的具体举措。

  (二)解决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

  自20__年独立建制办学以来,__小学通过反复论证,不断调整、优化习惯养成教育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最终确定了以“文明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健康好习惯、劳动好习惯、节俭好习惯”为主要内容的“五好习惯”育人方向,并开始尝试性的探索实施。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五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第一,育人实践的顶层设计相对较弱,具体的主题活动缺乏系统性。第二,主题活动的开展以知识讲授为主,价值体认与实践操作相对不足。第三,好习惯养成教育的评价相对不足,以日常督促检查为主,缺乏整体性。基于这些问题的研判,为了将“五好习惯”育人实践进一步系统化、体系化、品牌化,学校讨论形成“以教育实施促品牌成长”的发展思路,围绕“为何开展”、“如何开展”以及“开展得如何”三个方面对“五好习惯”德育工作的实践进行整体谋划,力求通过“五好习惯”德育工作推动习惯养成教育。

  (三)满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

  少年儿童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小学生而言,身心处于成长发育时期,行为方式还没有定型,喜欢模仿,可塑性很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小学阶段如果能够进行适当教育引导和行为干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不管从学生当下学习生活还是未来发展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小学阶段发展的现实需要。正因为如此,__小学尝试构建“五好习惯”德育工作体系,着力从文明礼仪、健康生活、自主学习、劳动实践和勤俭节约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办学理念

  __小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奠基未来”的办学思想,秉承“良好习惯、受益终身”的办学理念,坚定“养五好习惯,做五星少年”的育人目标,实施“五好习惯”教育。经过不懈努力,学校“五好习惯”教育已成为蜚声内外的“德育品牌”,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高度认可,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示范作品、__市校本德育课程一等奖、__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网》《__日报》、__电视台、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平台宣传报道。学校先后荣获__市文明校园、__市优秀少先队集体、__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__市垃圾分类工作示范学校、__市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北师大版书法教材教育教学基地学校、__学校工作综合督导评估优秀学校、__县“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试点学校、__县教学质量进步奖、__县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__县学校食堂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三、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五好习惯”德育工作实践,引导学生以知识学习、情感体认和实践操作为主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培养讲文明、爱学习、懂健康、会劳动、能节俭的习惯。

  一是养成文明礼貌的礼仪习惯。掌握并运用日常礼貌用语;注重个人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学会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

  二是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习惯。具有健康生活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掌握必要的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掌握安全避险和救助常识;掌握正确应对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三是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基本的学习常规,学会时间管理;掌握预习、复习等常规学习方法;能够按时作业、独立作业,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够主动反思,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形成爱学习、会学习的品质。

  四是养成勤于动手的劳动习惯。树立基本的劳动意识,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

  五是养成节能环保的勤俭习惯。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勤俭节约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掌握废物利用的能力,能够进行垃圾分类,学会废物利用;树立低碳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二)学段目标

  1、低段目标(1-2年级)

  通过“五好习惯”德育工作实践,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树立基本的习惯意识,能够体验日常习惯的价值。具体而言,低段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意识到文明礼仪的价值,养成个人礼仪习惯。掌握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能主动、恰当、得体地称呼他人;掌握问候、致谢或致歉等礼貌用语;掌握肃立、注目礼、少先队队礼等礼仪,能够认识国旗国徽,在特定场合向国旗敬礼;知道递接物品的礼仪,能够恰当的向别人递接物品。

  二是明确卫生、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正确的卫生与饮食习惯。初步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知识,能够正确洗手、刷牙、做眼保健操;初步了解合理膳食的知识,知道偏食、挑食对健康的影响,能够学会规律饮食和健康饮食。

  三是掌握基本学习常规,养成主动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握笔姿势,能够主动整理学习用品;能够专心听讲,初步养成读书交流的习惯;能够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养成认真学习并主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学习品质。

  四是具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养成自我服务习惯。能够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整理,做好个人清洁维护;能够参与班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

  五是认识到节俭的社会意义,养成日常节约习惯。节约粮食,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不浪费日常学习生活物品;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树立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

  2、中段目标(3-4年级)

  通过“五好习惯”德育工作实践,引导学生掌握习惯养成的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地运用并做到持之以恒。具体而言,中段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掌握基本文明礼貌礼节,在人际交往中加以运用。学会待客、做客的基本礼节,做到文明做客、礼貌待客;掌握并运用微笑、点头、鞠躬等常用体态语;遵守公共交通规则;掌握日常就餐礼仪常识和禁忌。

  二是掌握基本的运动与安全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了解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初步学会合理安排课外运动;了解科学睡眠对健康的意义,能够规律睡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遭遇水灾、溺水等情况时的救助技能。

  三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能够独立学习。掌握预习、复习等学习方法,能够进行学习时间管理,培养独立、按时、认真流畅的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是掌握基本劳动技能,能够力所能及地参与劳动。能够参与家庭清洁,能够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收纳整理,能够制作简单的家常餐,增强家庭责任意识;能够参加校园绿化,初步体验种植的乐趣。

  五是掌握废物利用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变废为宝。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了解生活中废物利用的价值,能够尝试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3、高段目标(5-6年级)

  通过“五好习惯”德育工作实践,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分析生活现象,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服务学习与生活。具体而言,高段的目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掌握基本公共礼仪,在公共交往中恰当运用。了解传统节日礼俗,了解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禁忌;遵守公共场所规则规范,做文明游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集会时按时入场,遵守会场要求。

  二是学会自律和自我调适,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了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拒绝吸烟,宣传禁烟;了解毒品危害的简单知识,远离毒品危害;能够科学客观地看待网络,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避免网络成瘾;掌握正确应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建立自我认同,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了解变声期的保健知识。

  三是懂得学习的价值,学会创造性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能够对所读书目进行交流分享;能够查阅资料,初步进行创造性学习实践;能够反思和总结学习经验,能够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问题。

  四是培育自觉劳动精神,发展公共劳动能力。能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简单的城市清洁、美化活动;能够开展创意性劳动,学会基本的手工制作。

  五是树立节能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温室效应的现象和原理,树立低碳环保意识;自觉绿色出行、环保节能,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四、工作内容

  “五好习惯”教育的内容设计遵循生活逻辑、知行合一和协同育人的基本原则。在内容的选择上,“五好习惯”立足学生日常生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的现象、问题为取材范围,梳理形成“文明礼仪我践行”“健康生活我做主”“自主学习我能行”“劳动实践我自主”“勤俭节约我养成”五大领域。从内容组织上,五大领域的内容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按照价值体认、技能掌握到生活方式养成的知识逻辑以及生存逻辑到生活逻辑的社会逻辑来安排相应的内容。

  (一)教育内容的设计原则

  1、坚持生活逻辑

  教育内容强调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喜闻乐见和身边事例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科学规划“五好习惯”的具体内容,使各阶段的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增强习惯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坚持知行统一

  教育内容在注重基本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在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开发者需要尽可能地把同一种习惯的具体知识和实践操作安排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和价值,真正做到知识内化和行为习惯养成统一起来。

  3、坚持协同育人

  教育内容强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在具体内容设计上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辅,将教师引导、家长支持和社会助力紧密结合起来,力求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全时空育人的局面,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教育内容的整体结构

  “五好习惯”教育以立足学生日常生活,旨在通过知识习得、价值体认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在日常生活的洒扫应对中养成良好习惯。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秉持生活化原则,围绕“文明好习惯、健康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劳动好习惯、节俭好习惯”五个方面选择学生能够直接感知或者与生活贴近的素材。在教育内容的组织上,按照价值体认、技能掌握到生活方式养成的知识逻辑和生存逻辑到生活逻辑的社会逻辑来安排相应的内容,组织形成“文明礼仪我践行”“健康生活我做主”“自主学习我能行”“劳动实践我自主”“勤俭节约我养成”五大领域。

  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五好习惯”教育内容的设计思路,我们以学段为单位对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进行适度区分,形成基于学段和领域的内容细目表。

  在“五好习惯”教育内容学段细目表的基础上,我们对教育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对各年级学生在文明礼仪、健康生活、自主学习、劳动实践和勤俭节约五个方面的习惯进行了内容细化,形成以年级和领域的内容细目表,并设计了系列推荐教育主题。

  五、实施途径

  (一)科学编制教育大纲

  根据“五好习惯”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学校组织专人编写《__市____小学校“五好习惯”教育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撰写《__市____小学校“文明礼仪我践行”教育大纲》《__市____小学校“自主学习我能行”教育大纲》《__市____小学校“健康生活我做主”教育大纲》《__市____小学校“劳动实践我自主”教育大纲》《__市____小学校“勤俭节约我养成”教育大纲》五大领域的教育大纲,明确教育的内容和评价要求,以指导和规范教育教学手册编写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使用,在完善教育方案和教育大纲的基础上,组织专人编写《文明礼仪我践行》《自主学习我能行》《健康生活我做主》《劳动实践我自主》《勤俭节约我养成》五本教育教学手册,推进习惯养成教育的常态化开展。

  (二)合理制定教育安排

  “五好习惯”教育内容共计158教育单元,其中一年级27教育单元,二年级27教育单元,三年级26教育单元,四年级25教育单元,五年级27教育单元,六年级26教育单元。学校根据__市相关的课程计划安排,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实施规划。在保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安排相应时间用于“五好习惯”教育的具体实施。

  1、用好课程辅助活动课时、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时

  “五好习惯”教育的基本定位是校本课程教育,因此在教育安排上与国家必修课程并不冲突。根据《__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调整普通中小学课程计划的通知》(__教基〔20__〕__号)的相关要求,在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安排相应课时保证“五好习惯”教育的顺利开展。从现有课时计划看,“五好习惯”教育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时间来落实。具体而言,一二年级和五六年级原则上占用地方课时,三四年级可以在地方课时和校本课程的课时中相机选择。在开足设计教育单元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把教育单元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来。

  2、整合国家课程的课时安排

  除了安排必要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课时外,“五好习惯”教育的实施可以与国家课程整合。第一,利用国家课程安排中专门课时。《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校每学期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__市在小学课程计划安排上专门拿出相应的课程辅助活动课时用于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书法、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在制定“五好习惯”教育单元实施规划时,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所提供的专门课时或者__市的课程辅助活动课时,用于与“五好习惯”相关教育内容的日常教学。第二,基于国家必修课程进行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学科渗透。“五好习惯”教育方案中所设计的习惯教育主题与《语文》《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劳动教育课程等国家必修课程出现内容相近的情况,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教学安排酌情整合。

  3、借助班队会与主题活动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五好习惯”教育单元的实施可以依托班会、队会以及各种仪式活动开展。第一,依托主题班会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在班会活动中,班主任根据教育推荐主题和班级实际情况适当设计相应习惯养成活动,在班会活动中落实“五好习惯”教育。第二,依托少先队队会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在少先队队会活动中,辅导员可以选择与少先队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在队会活动中推动“五好习惯”教育。第三,依托主题活动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借助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如升旗仪式、“四季活动”(春之健康季、夏之艺术季、秋之劳动季、冬之阅读季)等常态化推动习惯养成教育。

  (三)探索“五好习惯”教育实施路径

  “五好习惯”的教育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调动多方力量,系统谋划教育实施路径。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我们提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支持为基础、以学生自主为核心”的教育实施原则,力求强化教育引导、寻求家长支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具体而言,“五好习惯”教育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立足教师,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在“五好习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正向引导必不可少。习惯养成需要经由基本认知、情感体认、实践操作,最终才可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形成日常习惯。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基本常识的讲解与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科教学渗透习惯养成教育,语文、艺术、体育、科学等课程要根据“五好习惯”教育的特点,适时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预习、复习、认真听讲、日常阅读、独立作业、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习惯。第二,发挥主题活动的教育作用。在“五好习惯”教育的推进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学校主题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养成习惯。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作品展示、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契机,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依托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支持作用

  家庭是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习惯养成产生影响。因此,“五好习惯”教育的实施不能忽视家庭的重要价值,必须争取家长的支持。第一,推动家长进课堂,让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在习惯养成教育中积极争取家长支持,配合学校完成相应的家庭活动。另外,有些教育内容(如安全自救、青春期生理心理等)的实施,可以考虑吸收有意愿、有能力的家长走进“五好习惯”教育单元,变家长为老师,直接参与教育教学。第二,激发家长积极性,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监督。习惯养成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争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督促学生。基于此,在“五好习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班级交流群等方式让家长意识到“五好习惯”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学生持之以恒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借力社会,发挥社会力量的补充作用

  “五好习惯”教育内容中有很多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需要借助社会力量为好习惯的养成提供实践场所。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学校需要积极与跟社区做好沟通。第一,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养成好习惯。学校需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第二,争取社区场馆(所)开展活动,发挥场馆的育人功能。学校可以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旅游景点等场所开展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价值体认和实践操作,逐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4、回归学生,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

  从根本上讲,习惯养成还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生自我教育的结果。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听不做或者难以持之以恒的话,那么也不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五好习惯”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为要点,强化学生习惯养成。第一,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让学生学会负责、学会自我管理。第二,提高学生的自我导向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后,需要进行适当反思,意识到自己有哪些优点,还存在哪些不良行为习惯。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促使学生在积极地寻求自我目标的心理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根据所学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查缺补漏,在点滴改进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支持保障

  (一)加强组织建设

  建立以校长为领导、好习惯辅导员为主体、班主任参与和教育专家支持的教育内容开发小组。教育内容开发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审读完善教育方案、修改优化教育大纲、编写完善教育用书。建立分管领导辅助、德育部门牵头、班主任为主体、学生参与和家长配合的教育评价小组,对习惯养成的日常考核和评价标准进行逐步探索。

  (二)强化教师队伍发展

  根据“五好习惯”教育实施需要,配齐配足教师。如果5名好习惯辅导员时间精力难以应对,可以考虑适当扩充教师团队。完善教师工作量核定办法,对参与“五好习惯”教育的教师进行一定的工作认定,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开发能力,为好习惯教育的持续开展提供人力支撑。

  (三)优化校本教研制度

  各教育领域任课教师要重视日常教研活动开展,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合作研究,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建立常态化教研制度,每学期围绕特定教研主题开展专题教研等,提高“五好习惯”教育的整体实施水平。

  (四)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根据教育实施需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满足教育内容开发、教学研究、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等必要的经费需求。学校要为“五好习惯”教育的实施提供配套硬件设施和资源,并积极争取社区活动场所的支持。

  七、特色做法

  在“五好习惯”实施过程中,创新开展学生奖励,通过设立“好习惯奖章”,适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好习惯奖章”是学校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实际设定的奖励项目,是落实“红领巾奖章”特色章要求的具体举措。

  “好习惯奖章”由少先队队徽、五角星、同心圆环、校徽和育人目标共同组成。少先队队徽寓意学校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星星火炬引领下,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五角星寓意五育并进,全面发展,报效祖国;同心圆环和校徽、育人目标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寓意学校少先队员听从学校和老师教诲,内外兼修,茁壮成长。整个奖章主色调为红色,寓意学校少先队员传承红色基因,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好习惯奖章”由学校校长、副校长、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学校管理教师负责颁发。颁发人每周拥有5枚奖章向有好习惯突出表现的学生予以颁发。颁发时间、地点随机。

  少先队员获得“好习惯奖章”后,将奖章粘贴于本人专用登记卡上,同时向中队长报备。各中队长及时在“五好习惯”中队文化展示栏中更新获章情况。

  小学特色德育工作方案 (篇4)

  一、校情学情分析

  ____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多年来,__区实验小学大力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以营造诗意校园,丰厚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使传统文化“照进”现实。在诗词文化熏染下,师生感受诗词之趣,体会古人智慧与情怀,涵养心灵。活动中,学生铭记家乡和学校的历史,争做励志少年,立志以身边的模范人物为榜样,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报效祖国,回报家乡。

  二、办学理念

  __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13年,百年的文化积淀与时代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了“大气、包容、卓越”的校风和“固守善良,拥有梦想”的校训。以传承、创新谋发展,以“诗词润德”“卓越励志”“钉劲励行”,激励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三、育人目标

  1、以“诗词文化进校园”为载体,多措并举,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育民族精神。

  2、依托“诗词润德”德育品牌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渗透、研学考察、实践创作、家校协同等途径,以诗词润泽童心,立德树人,在吟诵品悟中,感受诗词文化,体会诗人情感,培育家国情怀。

  四、德育内容

  依托优秀诗词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发挥诗词文化育人作用,通过学科整合的诗词特色课程开发、师生共同营造的诗意校园文化氛围、深入家乡名胜的寻诗览胜、丰富多腔的吟诵唱讲等,体悟诗词中的大思想、大智慧,慰藉心灵、涵养德性,努力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实施路径

  (一)开发诗词课程,学诗明德。

  1、开发诗词校本课程。

  开发低年级《古诗词诵读》和中高年级《中华诗词诵读》读本,以“爱国”“友情”“感恩”“传统节令”等主题分单元呈现,让传统的民族人文精神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

  开发《红色革命诗词》读本,以诗词话党史,以红色育红心,感受革命传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树立家国情怀,薪火相传。

  2、打造诗意学科课堂。

  落实德育一体化教育,整合学科教学,依托诗词校本教材,选择与德育目标相契合的诗词,怡情励志,将诗词文化教育目标贯穿于学科教学。如语文课伊始,师生诗词对接问候;音乐课增设“古诗新唱”;美术课创意“诗词书画”;体育课“诗词韵律操”健身。全科架构,以诗明德,以诗修身,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教育。

  (二)营造诗意环境,见诗励德。

  营造浓郁的诗词育人氛围,创建“诵读快车”、“诗词大道”“诗词文化墙”,让名家名句浸润学生的心灵。诗词书籍也在静读书廊、班级图书角整齐摆放,以便学生随时阅读学习,爱国诗、励志诗等时刻勉励学生心怀高远,勤奋学习。

  课间,校园广播循环播放诗词歌曲;午后,LED大屏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等相关视频。在精心打造的视听盛宴中,学生耳濡目染,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开展主题活动,诵诗扬德。

  活动是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素养的催化剂。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道德力量和人格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落实德育目标。

  1、举行“青梅煮酒论英雄”校园古诗词大会。

  每年丹桂飘香季,举行校园诗词大会。班级的优秀选手,以诗词接龙、飞花令、九宫格等形式,在激烈的角逐中,感受中华古诗词的魅力与炎黄子孙的国家情怀,体会文化与智慧交锋的乐趣。

  2、开展“诵读红色诗词,传承红色基因”比赛活动。

  精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经典诗词,以诵读演的形式,感党恩、颂党情,表达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在诵读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激发自己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3、开展“爱国爱家,圆梦中华”诗词创作活动。

  运用绝句、律诗、现代诗等形式,引领学生歌颂党的功绩,赞美抗疫英雄、书写理想信念……在创作中,汲取民族智慧,树立民族自信,培养爱国情感。

  4、举行“书声传古韵,诗香沁童心”诗词考级活动。

  学校确定200首诗词,依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实验小学生诗词考级方案》,每学期两次,分10级,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以诗词文化浸润学生成长,让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四)多彩实践,品诗砺德。

  1、开展“寻诗写诗,赞美家乡”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游览__沁水阁、养马岛、昆嵛山等家乡名胜,寻找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家乡的诗词篇章,引领学生览胜赋诗,即兴创作,表情达意,赞美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开展“访革命热土,寻红色诗词”探究活动。

  依托家乡厚重的红色历史,组织学生到雷神庙战斗遗址、杨子荣纪念馆、胶东红色革命纪念馆、昆嵛山红军革命游击队旧址,聆听杨子荣、许世友、于得水等无数英雄的革命事迹,寻找赞颂英雄诗词,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3、开展“牵手诗词,约会传统节日”研学活动。

  利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到国学馆尼山书院开展“节分端午自谁言”—端午节传统诗词讲座等研学活动,聆听老师讲座,了解节日文化,品诗吟诗,动手包粽子、做月饼等,以诗歌亲近经典,讴歌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五)强化家校协同,以诗厚德。

  1、充分调研,巧用资源。

  通过调研,了解家长对诗词文化的认识与素养,发挥家长中的优质资源,以家长课堂、榜样带动、线上与线下的分享交流等形式,提升家长诗词育人的意识,扩大家校携手育人成效。

  2、创设氛围,亲子互动。

  倡导家长放下手机,和孩子一同观看“诗词大会”,引领家长和孩子一同探究诗词中的风土人情、节日习俗及家国情怀。开展“客厅诗词大会”“爱国诗歌颂”“飞花令大比拼”等亲子活动,在交流与互动中感受诗词的真善美,提升道德素养。

  六、条件保障

  (一)管理到位。

  由校长负责,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把“诗词润德”作为学校管理和课程改革重点,强化工作保障机制,让全体教师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激励教师创新德育活动形式,确保诗词润德工作落到实处。

  (二)师资保障。

  以外学内训的形式,提升教师诗词素养。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诗词教学理念;发挥学校教师优势,成立教师“松杉文学社”,由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贾乐玉副校长为教师进行诗词知识培训、诵读技巧培训;组织教师朗读者大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诗词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发挥诗心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三)评价激励。

  学校实行“诗词之星”学生评价策略,通过每日一评、每周一评、每月一评、每学期一评,评选出课堂“诗词小老师”、班级“诗词小达人”、年级“诗词小名士”、校级“诗词小学士”。此外,学校还评选“诗意课堂”“诗蕴班级”“诗雅教师”,榜样带动,深化诗词育人成效。

  七、特色实践做法

  (一)建构学科诗意课程,全科育人。

  结合学科内容和德育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学科诗意课程。课堂上,教师适时选择相应诗词,引领学生学、悟、品、诵,统筹规划,整合学科教学,落实德育育人目标。

  (二)开展千人诵读活动,昂扬精神。

  每年春季举行一次大型千人诗词诵读活动。千人千声,汇成诗山词海。爱国、爱家、励志……诗词中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振奋人心的力量,鼓舞学生积极进取,超越自我。

  每年春季举行一次大型千人诗词诵读活动。千人千声,汇成诗山词海。爱国、爱家、励志……诗词中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振奋人心的力量,鼓舞学生积极进取,超越自我。

  (三)搭建创意展示平台,彰显自信。

  通过诗词大会、小小朗读者展示、诗情画意作品展、形式多样的吟诗唱诗活动,引领学生创意展示自己对诗词文化的热爱,陶冶性情,彰显文化自信。

  “以诗魂铸灵魂,以诗品塑人品。”诗词散发的独特魅力深入人心!学校将不断探索诗教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让百年实小诗韵飘香,托举起学生的幸福人生!

  小学特色德育工作方案 (篇5)

  高新区实验小学自20XX年建校,现有21个教学班,828名学生,76名教职员工,其中十多名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三十多名教师获得市级优质课,先后承担了省、市、区课题十几项。我校教学仪器、电教软件等的配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同时作为XX市“互联网+”特色学校,3。0智慧教学平台被引入课堂,在部分班级引入平板,网络大数据的分析,也推动了德育工作的实施。

  一、依据与目标——指明向美而生的方向

  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我校全面规划了德育的实施路径和方式、方法,提出“崇德尚美”德育品牌建设,落实落细德育目标,做到“人人做德育、处处有德育、事事是德育”。

  学校以“和美文化”为内涵,以“和美育人,为师生幸福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结合“善由和聚,美由和生”的校训,创设“厚德乐教,博学善导”的教风,“乐学善思,合作创新”的学风,从“文化润德、课程养德、评价育德”几大方面培养“正心至和,励行尚美”的“和美少年”,引领学生向美而生。

  二、方法与路径——发挥全员育人的效应

  (一)文化润德——凝练“和雅淳美”的文化。

  校园景观和走廊墙壁处处是和美德育理念的彰显;办公楼一面面主题墙展示出实小教师的教育情怀;走进教学楼,分布在各个楼层的活动室及不断更新的教学硬件设备,为孩子的特长发展提供了平台。

  上午大课间,学生们展示国学经典武术操,汲取民族精神。中午“和美讲堂”定期开讲,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做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不断提升师生的美德素养。

  (二)课程养德——精华“和融创美”的课程。

  围绕着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我校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和美文化“进行课程的融合,凸显了德育的力量,确立了“以人为本、崇思乐学、实践创新”的课程目标,“5644”和融创美课程体系应运而生。

  1、和美基础课程——学科育人。

  学校把国家课程按“仁、体、礼、悦、智”五大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呈现出立体式、多维度、全方位的特色。通过引领教师学习《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让老师找到各学科德育范畴点,比如数学学科的思维严谨、理性精神、数学审美、爱国主义,语文学科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中华传统美德、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并引领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实施德育渗透,提出独具学校特色的“3+”课堂教学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和美拓展课程——拓思修身。

  学校6大类60多项拓展课程的实施,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的范畴点,以丰富多彩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每周五下午开课,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兴趣和勤奋、自信等德育品质。

  学校特别重视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开发校本课程《和言美悦》,每天利用晨读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培养学生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品德修养的人。

  3、和美创新课程——启智育人。

  学校挖掘、整合高新教育资源,以科研院所为探究实践基地,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等多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和美德育课程——正心励行。

  学校着力构建德育活动载体,不断创新,提升学生自主、自律等德育品质,还自主开发编印《和言美礼》德育校本教材,把对学生审美情趣、意志品质、人文素养、生活方式和劳动教育等教育融入其中。我校特色升旗课程完全下放到各班级,是班级展示的大舞台。并结合时间节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情感体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开设家长课程,密切家校联系。把家长请进来,为学校和班级建设出谋划策,家委会协同班主任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等活动,发挥协同育人效应。

  (三)评价育德——创新“和乐共美”的评价。

  围绕“正心至和,励行尚美”的育人目标,学校践行“和乐共美”的“和美之星”培养模式,印刷《桃嫣李笑》综合评价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和美少年。

  1、梯级评价塑“和美少年”。

  德育处与少先队共同开展“和美少年”评比活动。新学期伊始,学校制定“和美少年争星”计划,提出争做“美智星、美体星、美德星、和谐星、和乐星”的要求,并发相应小贴画引导学生从学习、品德、纪律、劳动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每周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五星”自评与他评活动,月底在“和美周星”评比的基础上评选“和美月星”,在每学期末评选校级和美少年。

  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正面引导孩子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落实评价,助推德育工作实施。

  2、自主管理创“和美校园”。

  学校少先队设立“和美监督岗”并分设“和美小卫士”、“和美小使者”、“和美小队长”。学期初为竞选出的队员们颁发肩章并由他们协助学校德育处对一周的升旗仪式、两操管理、入校离校、课间活动、安全卫生等实行管理,让学生成为校园的自主管理者。

  学校成功申报XX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和美管理”理念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增强学生的行动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理论探索和研究。

  三、保障与措施——创新科技育人的手段

  一)组织保障。

  以校长为领导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四层德育网络提供强有力保障。

  1、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的各项常规制度(如班会制度、班级量化管理制度等),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检查或总结德育工作。

  2、四层德育网络

  课堂德育:教务处——教研组——任课教师——学生

  党团德育:党支部(团支部)——党员(团员)——教师——学生

  行政德育:校长(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学生

  自我德育:值周校长——值周班级——学生会——班委会——学生

  二)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德育工作,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奖励措施。

  每学期初对上学期在德育工作方面做出贡献的处室、年级、班集体、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评先表彰;根据学生的学期德育考评结果,评选和美之星、优秀监督员、优秀卫生委员、和美少年等予表彰。

  四)技术保障。

  我校依托“互联网+”3。0智慧平台,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以数理为载体,运用数据思维方式,更方便德育数据的搜集、整理,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充分感知、主动体验、自觉践行,实现知行合一,为德育工作落地落实开辟新路径,引领学生向美而生。

  小学特色德育工作方案 (篇6)

  一、“知礼明德”德育品牌的形成

  知礼明德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之一,是我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东风小学结合党的教育方针和长达四十多年的办学实践逐步确立了“知礼明德”德育品牌。

  二、“礼”与“德”的释义

  礼

  “礼”,本字为“豊”,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意为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许慎《说文解字》中也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礼”也逐渐由“人类区别于禽兽的标志”发展成为“社会活动的准则”和“人际交往的方式”。

  而与之相伴随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话题,便是“知礼”。《管子·牧民》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确,彬彬有礼,儒雅恭谦,从来就被认为是一个人高素质的表现。

  孔子曾言“不学礼,无以立。”《晏子春秋》也有云:“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著名学者钱穆先生也曾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风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

  “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现在的“礼”,主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包含仪容仪表、孝敬父母、尊贤敬长、做客待客、社会公德、律己修身等方面,其核心是自谦而敬人,目的是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知礼”,简而言之,就是要教育人们有底线、有约束、不放纵,要有秩序规则,遵规守纪,不能随心所欲。

  德

  “德”,甲骨文“德”字字形表现为用眼睛直视前望。由形会意,表示目不斜视,双脚不偏离道路,直达目标,在西周金文中,“德”字在“直”下又添加了心的象形,强调了不仅要按目光直视,用通行大路的准则去行,而且必须用心去想。使“德”的字面中含有了正直、公开、去行、去想四层含义。《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能算是有“德”。“德”是涵盖了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如果没有美德,荣耀又算什么呢?”

  “礼”与“德”是相辅相成的,“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

  “明”就是“弘扬、发扬”。“明德”,简单理解就是要讲道德、有修养,并要把这些美德发扬光大。

  三、“知礼明德”的实施载体

  (一)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围绕“礼”和“德”,根据不同学段,精选典型育人材料,精心打造走廊文化,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构建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校徽、校训、学风、校歌等校园文化标识,以学校显性文化作为课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教育。

  (二)系列读书工程启智润心。

  学校在师生、家长中广泛开展“知礼明德、润泽心灵”读书工程系列活动,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引导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名著相伴,“读诗书而知礼,诵经典以明德”,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达到读书、启智、润心的目的。

  (三)三级课程助推德育落地。

  学校以三级课程为载体,严格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同时学校根据校情实际以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以物质文化环境、活动实践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教育为载体,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四)强化家校共育,实现育人合力。

  强化家校共育,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学校对开展家庭教育进行专题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提高育人技能。通过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万名教师进万家、微博微信等形式,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切实增强家校育人合力。

  (五)争优创先,实施榜样引领。

  学校根据年度德育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班级、级部、学校不同层面的评优评先工作。通过榜样引领、科学评价促进全体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

  “知礼明德”,就是要引导孩子们“知礼、明礼、行礼;知德、明德、养德”。通过三级课程载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小学特色德育工作方案(推荐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小学特色德育工作方案幼儿园小班的半日活动方案珠宝七夕活动创意方案购物中心年货节方案中班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方案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