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范文大全 > 详情页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作者:纪星沐2024-03-09 06:39:05

导读: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一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最近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为有效预防出血热的发生,确保广大师幼和家长的身体健康,现就流行性出血热防控有关注意事...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通用2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一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最近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为有效预防出血热的发生,确保广大师幼和家长的身体健康,现就流行性出血热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传播的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所致。此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大,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体温常在39-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颜面、颈、上胸部潮红),发病急,全身症状有浑身酸痛、极度疲乏的感觉,有的还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人像喝醉酒一样,眼结膜和咽部充血,软腭、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见点状、条状出血点,并伴有眼结膜水肿及眼睑、面部浮肿等。该病可引发肾衰竭,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病毒通过老鼠的唾液、尿、便及血排出,经人手接触传播。

  1、呼吸道传播:是以鼠排泄物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吸入而受染。

  2、消化道感染:经受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食物,吃入机体后受到感染。

  3、接触感染: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被损的皮肤、黏膜接触。

  4、虫媒传播:被鼠类体表螨类等寄生虫叮咬。

  5、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1、消灭老鼠、预防鼠害。

  2、室外活动:注意个人穿戴,避免坐卧在草地上,防止被鼠类咬伤;

  3、打扫卫生或清理杂物、废弃物:要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吸入体内;

  4、被罩和个人衣物要定期清洗,必要时用500mg“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

  5、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如饮用易拉罐饮品时建议使用吸管;

  6、注意环境卫生,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室内不堆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堵塞鼠洞,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老鼠入屋,做到无鼠患。

  7、在出血热高发期,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自行服药,以免延误病情。

  8、接种疫苗可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适龄人群应尽早前往所在地医院处,积极接种出血热疫苗。

  温馨提示

  1、请各位家长朋友近期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感冒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出血热筛查,并及时将筛查结果告知班级老师。

  2、请各位家长朋友配合我园开展晨午检及病假追踪工作,不刻意隐瞒孩子病情。

  3、注意室内通风,引导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吃熟食,喝开水。

  家长朋友们,在传染病的高发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共同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因此请各位家长务必高度重视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孩子及家人身体健康。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二

  亲爱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进入秋冬季,冷热交替,昼夜温差变化大,是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传播流行。从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一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期,为了更好的预防出血热等传染病,我园持续开展传染疾病预防工作,如晨检入园、教室通风、教室消毒等等。也希望家长们细心留意孩子身体变化,做好预防,发现请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确诊后,还须立即按规定请假报备。为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请配合幼儿园共同做好预防工作。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出血热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病情重、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一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2、流行性出血热是由什么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种病毒如何灭活?

  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多重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病毒对紫外线、乙醇和碘酒敏感;对氯仿、丙酮等脂溶剂和去氧胆盐敏感。4-20℃温度下相对稳定,高于37℃及pH5。0以下易灭活;56℃30min或100℃1min可灭活。

  3、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

  (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

  ①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伤的皮肤黏膜。

  ②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

  ③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

  (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3)母婴垂直传播。

  4、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应该注意什么?

  (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2)灭鼠和防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月~7月和11月~次年的元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3)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4)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5、日常生活中应怎样避免感染出血热?

  根据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要求,应采取“预防接种,灭鼠防鼠”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

  出血热是以老鼠传播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要积极开展灭鼠防鼠,结合爱国卫生运动,铲除鼠类隐蔽、栖息繁殖场所,采取有针对性的灭鼠措施,大力控制鼠害。

  预防呼吸道感染。带病毒鼠排泄物污染尘埃所形成的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可感染出血热。因此应减少在尘埃大的区域活动,不进入杂草丛生的草地,不在草地踢球、打球。在清扫环境卫生时,应先用水洒湿,再清扫。不要在野外和草坪上随地坐卧或露宿。

  注意饮食卫生,带病毒鼠排出的尿、粪及唾液可通过污染食品及食具,经消化道传播出血热,因此要搞好食堂的清洁卫生,餐具消毒后要正确存放,生熟食品要严格分开,剩饭等食用前要再加热处理。不随意在路边小摊吃东西;搞好环境卫生,妥善保管好食品,防止被老鼠污染;被污染的食品严禁食用。

  6、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程依次分为潜伏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一定要在发热期识别病情,及时进行正确治疗,以免贻误。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发冷,高热,体温常达39~40℃,最高可达42℃,持续3~7天。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疼。少数病人出现头痛、腰疼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毛细管损害:主要表现是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症。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重者呈酒醉貌,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腔软腭和咽部。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常呈搔抓样或条索头。黏膜出血常见于软腭,呈针尖样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大片瘀斑甚至鼻出血、咯血、呕血,也可出现黑色柏油样大便等。中后期发生全身性毛细血管出血,病毒释放至血液中出现病毒血症;病毒侵入肾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由于发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误诊而延误病情,且治疗无特效药,极易导致死亡。

  在发热末期或退热同时进入低血压期,病人可出现血压降低,部分病人可发生休克,一般在发病后4~6天。这期间病人可出现四肢发凉、口唇苍白及青紫、脉细弱、出汗多、烦躁、气急等休克症状,出血现象加重。

  低血压休克期后期进入少尿期,这时可出现高血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尿量急剧减少,甚至一天无尿,同时有厌食、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可发生酸中毒及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各期在病情严重时,可因休克、大出血、尿毒症或水电解质紊乱引起死亡。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与孩子的健康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三

  尊敬的各位学生家长:

  您好!

  当下正值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口密集,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因此,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与传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现就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告知如下: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临床症状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全身酸痛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五期临床过程为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与恢复期。病情严重者因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主的要传染源是老鼠。传播途径有:

  1、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

  4、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

  人群对出血热普遍易感,发病主要为青壮年农民,其次为青年学生。出血热流行的小高峰为每年的5-7月,大高峰为10月至次年1月。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3针次,即接种第1针后14天接种第2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3针。

  2、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住宅区周围定期用药物等灭鼠,农作物粮食储存应防止被老鼠污染。野外活动时注意不要被老鼠咬伤,野外作业的住地要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

  3、管理好食品。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

  4、搞好环境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孳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病毒尘埃;清除草丛等。

  5、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39-40~C、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6、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7、注意个人防护,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老鼠及其排泄物;经常接触可能有老鼠活动的土壤和植被的园林、清洁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穿工作服、带手套;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损伤后要正规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时期,让全校师生拥有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孩子创造更良好的求学环境。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四

  尊敬的家长、老师、同学:

  您好!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为了保证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您认真学习以下有关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由鼠类(黑线姬鼠、褐家鼠、大白鼠)等啮齿类动物携带病毒并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6月或5-7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现在正值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防范出血热不能少。

  (二)如何识别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症状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

  典型症状

  三痛:头痛、腰痛以及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去过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在荒草地上坐卧、露营;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可能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早期出血热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由于出血热发病急、进展快,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并处理,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因此在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三)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传染给人体。该病不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主要通过老鼠作为媒介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

  1、接触传播:由带病毒动物咬伤或鼠的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使病毒感染人。

  2、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3、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此外还有螨媒传播及垂直传播。

  (四)流行性出血热能够预防吗?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2、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是个人预防病毒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有研究报道,接种出血热疫苗7-8年后保护率下降到90%以下,在末次接种后7-8年有必要再加强一剂次。

  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

  (1)疾病高发期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避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在水边活动。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

  (2)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住宅、办公室不要裸露摆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

  (3)在野外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同时要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

  总之,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做好日常预防、积极应对,有效阻断出血热的传播,保护家人的身体健康!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五

  尊敬的家长:

  您好!最近流行性出血热已进入高发期,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您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老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传播途径有:

  1、接触感染,由带病毒动物咬伤或鼠的排泄物直接接触皮肤伤口使病毒感染人。

  2、呼吸道传播是以鼠排泄物尘埃形成的气溶胶吸入而受染。

  3、消化道感染。经受染鼠排泄物直接污染食物,吃入机体后受到感染。还有螨媒传播及垂直传播。

  肾综合征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迟者可于第9病日左右出现,少数在热退后发生休克,这是与细菌性感染不同之处。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少尿期一般发生于第5-8病日,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10余天,一般为2-5天。多数患者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部分患者临床上没有明显低血压休克期,由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尿中有膜状物排出者为重症。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患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亦有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者,此时应和肾前性少尿相鉴别。

  (4)多尿期

  多数患者少尿期后进入此期,少数患者可由发热期或低血压期转入此期。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第9-14天,持续时间短者1天,长者可达数月之久。此期为新生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善,加以尿素氮等潴留物质引起高渗性利尿作用,使尿量明显增加。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临床特征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预防控制措施

  1、消灭老鼠、预防鼠害。

  2、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存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食具,杜绝病从口入。

  3、注意环境卫生,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床下不堆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堵塞鼠洞,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老鼠入屋,做到无鼠患。

  4、注意个人防护,进入有老鼠出没的地方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戴上口罩、手套,在野外活动中不要在田间坐卧,避免自己直接与尘土接触,或者土地上的那一些气溶胶接触。

  5、接种疫苗

  接种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尽早前往所在区县疾病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积极接种出血热疫苗;外出务工人员应借返乡探亲等时机接种疫苗。

  接种程序: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免疫。

  需要解释的是:出血热疫苗属于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疫苗本身不会引发感染。

  6、在出血热发病高峰期间,出现发热、感冒等症状,要立即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温馨提示

  1、请各位家长朋友近期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

  2、请各位家长朋友配合我校晨午检及病假追踪工作,不刻意隐瞒学生病情。

  3、注意室内通风,引导孩子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吃熟食,喝开水。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六

  尊敬的各位学生家长:

  您好!

  目前正值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口密集,是传染病的高发场所,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因此,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与传播,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现就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告知如下: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

  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尤其是姬鼠所携带的汉坦病毒感染,住院病人病死率可高达10%以上。但如果病毒感染后,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那么重症率和病死率可显著降低。

  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主的要传染源是老鼠。传播途径都有:

  1、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

  4、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症状

  1、发热期: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肾区扣击痛。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眼结合膜充血、水肿,眼睑、面部浮肿,软腭黏膜网状充血、腋下皮肤有出血点。

  2、低血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

  5、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

  1、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2、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是个人预防病毒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流行区16岁至60岁人群应接种疫苗。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免疫。

  3、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如何防鼠、灭鼠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01

  确保室内活动场所无老鼠

  妥善保管粮食、食物,可放在有密封盖厚塑料、玻璃或金属的容器内。及时清洗洗餐具和炊具,清除溢出的食物。宠物食品及时收拾不过夜。妥善保管生活垃圾,放在有密封盖的容器内。经常检查房间内可能存在的孔隙,密封所有的可能成为鼠类出入的孔隙。在可能存在老鼠的地方安放捕鼠夹或投放毒鼠饵。

  02

  防止老鼠进入室内

  使用有盖的垃圾桶,及时清理家周围的垃圾,灌木和杂草。检查房子外面的孔、洞,及时封堵。使用后宠物食品及时清理。妥善保管粮食和动物饲料,及时清理旧车、旧轮胎等鼠类可能居住物体。房子周围不要堆放柴草,木材堆放时要与地面至少有1尺的距离。在老鼠可能出现的地方布放捕鼠夹或毒鼠饵。

  03

  清扫鼠类污染的地方时要适当防护

  要戴橡胶或塑料手套,戴口罩,先用消毒剂喷洒,浸泡5分钟后,用纸巾擦拭,把纸巾扔到垃圾桶,再用消毒剂或漂白剂擦拭污染区域表面,脱下手套前,用肥皂水或喷雾消毒剂洗手,脱手套后清洗双手。其中消毒剂可用家用消毒剂或0。05%的含氯消毒剂。不要用掃把或吸尘器清扫啮齿类动物的尿液和粪便,这样容易使病毒颗粒进入空气中,通过呼吸道感染人。如果在床上用品和衣物上看到鼠尿或粪的痕迹,应用洗衣粉、热水清洗。

  04

  捕鼠时要注意个人防护

  用消毒剂喷洒死老鼠或鼠窝及其周边区域,浸泡5-10分钟。将鼠窝的材料或带有死老鼠捕鼠夹放到塑料袋里。如需重复使用捕鼠夹,取下老鼠放在袋里,深埋;捕鼠夹放到袋子或水桶内,加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再次使用。用肥皂和水或喷雾消毒剂或漂白粉溶液洗手套,然后脱下手套。用肥皂和清水或其他洗手液洗手。需要注意的是布放捕鼠夹、投放毒鼠饵时要防止儿童接触。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时期,为了让全校师生拥有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也请家长朋友们配合做好以下几点:

  1、家长朋友认真阅读《告家长书》内容,遵循科学的方法,及时预防,减少生病的机率;

  2、如果孩子有相关症状,一定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并如实向学校汇报病情。做好居家卫生消毒工作,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其他人员接触。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全校师生的健康平安而努力!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七

  尊敬的家长:

  您好!最近流行性出血热已进入高发期,为了您和家人的与体健康,请您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什么是出血热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接触鼠奀具排泄物的机会多的衣民、学生、青壮年为主。

  出血热早期症状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表现为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脸、脖和上胸部发红症状,貌似醉酒。

  出血热的损害

  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病变在肾脏、肾上腺皮质、右心房内膜下、皮肤粘膜等处显著;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脑膜炎、肺水肿。

  出血热传播方式

  我国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也可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鼠咬及密切接触、螨媒传播、垂直传播途径感染人。

  易感人群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主要以近距离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的机会多的农民、学生、青壮年为主。

  如何预防出血热

  1防鼠灭鼠注意家庭卫生

  应用药物或机械等方法及时灭鼠。

  2接种出血热疫苗

  疫苗接种是防控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接种人群: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及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鼠类的高危人群;接种程序: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应当重新开始免疫;温馨提示:出血热疫苗是灭活疫苗,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

  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

  高峰期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类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住宅、办公室不要裸露摆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在野外工作人员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同时要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特别须注意的是,大高峰期间10月一次年1月有高热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切勿自行用退烧药,以免贻误病情进而加重危险。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八

  尊敬的家长:

  您好!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在校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提醒家长熟悉掌握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未见直接人-人传播报道。

  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这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3、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如何识别早期流行性出血热?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好日常预防,积极应对,就可以有效阻断它的流行与传播,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九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秋冬季节,天寒地冻,正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的季节。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出血、休克以及致死率很高为主要特点。幼儿园和家庭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护广大幼儿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给大家分享了一些有关出血热的防控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未见直接人-人传播报道。

  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这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3、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如何识别早期流行性出血热?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好日常预防,积极应对,就可以有效阻断它的流行与传播,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十

  寒冬季节,正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的季节,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但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认识它吧!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国际上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

  二、传播途径有哪些?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三、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人感染汉坦病毒后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临床表现相差悬殊,早期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

  四、流行性出血热如何防治?

  (一)防鼠灭鼠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确保家及工作场所无鼠:妥善保管粮食、食物,可放在有密封盖厚塑料、玻璃或金属的容器内。及时清洗洗餐具和炊具,清除溢出的食物。宠物食品及时收拾不过夜。妥善保管生活垃圾,放在有密封盖的容器内。经常检查房间内可能存在的孔隙,密封所有的可能成为鼠类出入的孔隙。在可能存在老鼠的地方安放捕鼠夹或投放毒鼠饵。

  防止鼠进入室内:使用有盖的垃圾桶,及时清理家周围的垃圾,灌木和杂草。检查房子外面的孔、洞,及时封堵。使用后宠物食品及时清理。妥善保管粮食和动物饲料,及时清理旧车、旧轮胎等鼠类可能居住物体。房子周围不要堆放柴草,木材堆放时要与地面至少有1尺的距离。在老鼠可能出现的地方布放捕鼠夹或毒鼠饵。

  清扫有鼠类尿、粪污染的地方时,要适当防护:戴橡胶或塑料手套,戴口罩,先用消毒剂喷洒,浸泡5分钟后,用纸巾擦拭,把纸巾扔到垃圾桶,再用消毒剂或漂白剂擦拭污染区域表面,脱下手套前,用肥皂水或喷雾消毒剂洗手,脱手套后清洗双手。其中消毒剂可用家用消毒剂或0。05%的含氯消毒剂。不要用掃把或吸尘器清扫啮齿类动物的尿液和粪便,这样容易使病毒颗粒进入空气中,通过呼吸道感染人。

  温馨提示:布放捕鼠夹、投放毒鼠饵时要防止儿童接触;可向防鼠灭鼠专业机构咨询新的防鼠灭鼠方法。

  (二)疫苗接种

  在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成功上市近20年,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病提供有效手段,疫苗接种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高发病区的16-60岁人群应积极到本地区疫苗接种点进行足程、规范接种疫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到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在较长期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前可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三)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四)被鼠咬伤后及时就诊

  如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或者纯净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再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学校会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流行性出血热及其他各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校园环境,让我们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而努力!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十一

  寒冬季节,正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的季节,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但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因此关于预防流行性出血热,请广大家长阅读此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在校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提醒家长熟悉掌握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未见直接人-人传播报道。

  传播途径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这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流行区人群应接种疫苗。

  3、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如何识别早期流行性出血热?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好日常预防,积极应对,就可以有效阻断它的流行与传播,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也多加注意,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孩子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流涕、恶心、出疹等症状,请您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告知班级老师,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冬季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季,xx市属于流性出血热高发区域。出血热一般10年一高发,今年正直高发年,该病流行范围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又因为出血热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容易耽误治疗,因此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应引起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

  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您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一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危害大,是由鼠类携带病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6月或5-7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在10月至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现在正值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

  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早期症状是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颜面、颈、上胸部潮红),皮肤、黏膜出血及肾脏损害等。

  二

  流行性出血热如何传染?

  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齿啃动物,在我国黑线姬鼠、褐家鼠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方式

  1、携带疾病的老鼠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2、空气传播

  出血热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螨媒、垂直等多途径传播。

  3、接触传播

  接触带出血热病毒动物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粪便等而感染。

  4、饮食传播:

  或摄入被带毒鼠类污染的食物、水等而感染发病。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近几年少年儿童发病率上升,二次感染发病罕见。

  三

  临床表现有哪些?

  主要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

  一般临床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以两周多见,在发病初期,大多病人的临床表现像感冒、发烧,容易忽视。

  四

  如何预防出血热?

  1、防鼠灭鼠

  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流行的关键。可采用粘鼠板灭鼠,堵塞鼠洞,防止野鼠进入室内;也可投放毒饵,门口采用防鼠板、下水道口加铁丝网等防止老鼠进入;也可用鼠笼鼠夹进行捕鼠灭鼠。

  2、接种疫苗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xx市辖区16-60岁人群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接种出血热疫苗。出血热疫苗全程规范接种共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接种时间与第二针间隔一年。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请确保至少完成基础针次接种,获得一定免疫力。若完成基础免疫后超过一年,可随时对第三针进行补种。

  3、注意个人防护

  打扫卫生或清理杂物、废弃物时要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含有病毒的气溶胶吸入体内;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高峰期尽量不去野外有老鼠生存的地方游玩。

  4、做好家庭室内外环境卫生

  保持居室干净、干燥和通风,如被褥和个人衣物要定期清洗,必要时500mg“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做好垃圾分类在家里设置“厨余垃圾桶”和“一般垃圾桶”,垃圾桶应加盖密闭,产生的垃圾及时清除,日产日清;室内外不堆放任何杂物;定期给家里消毒,注意灭螨、防螨。

  5、注意食品卫生

  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类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不买三无食品,不要裸露摆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杜绝病从口入。

  温馨提示:

  养成餐前必洗后的好习惯,拒绝病从口入,多项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预防,从我做起。

  家长朋友们,让我家校携手,科学规范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守护孩子的健康平安,共创幸福美好家园!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冬季是各种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其中肾综合征出血热就是其中的一种。为预防控制出血热在校园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别提醒家长掌握以下基本常识:

  一、正确认识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病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xx市是出血热的老疫区也是重点疫区,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6月(或5-7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现在正值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xx又是该病的多发地,因此要做好此病的预防工作。

  1、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黏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被老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注意:人与人之间是不传染的。

  注意:并不是只要接触到鼠类排泄物或者被老鼠咬后就一定会发病,这与老鼠的种类和是否带毒有关,xx市的主要带毒老鼠是黑线姬鼠,属于野鼠,鼠背有条很明显的黑线,个头不大,一般出没在郊县水源附近的田间、野地,带毒率较高。

  2、临床表现有哪些?

  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胸背部出血

  出血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以上总结的“三痛三红三点”并不是所有症状都会出现。

  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出血热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

  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注意: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在冬季高峰期间,如果出现感冒、发烧一定警惕出血热,要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延误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二、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灭鼠防鼠

  防鼠、灭鼠是预防本病流行的关键。可采用粘鼠板灭鼠,堵塞鼠洞,防止野鼠进入室内;也可以投放毒饵,门口采用防鼠板,下水道口加铁丝网等防止老鼠进入;还可以用老鼠夹进行捕鼠灭鼠。

  2、整治环境卫生

  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床下不堆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消,及时清除积存垃圾,清除一切可能造成鼠类滋生的环境。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3、注意饮食卫生

  做好食品卫生、食物保存等工作,杜绝或尽量减少室内存放食物。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食具,杜绝病从口入。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饮用罐装饮料时注意擦净罐口或使用吸管饮用。

  4、及时就诊

  (1)、如被老鼠咬伤,立即用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洗净伤口,有条件的可再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遵医嘱接种疫苗。

  (2)、近期接触过鼠污染物者,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达38℃以上,应及时就诊,就地治疗。

  5、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16岁及以上学生应积极主动接种出血热疫苗。

  出血热疫苗属于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疫苗本身不会引发感染。有疫苗接种需求的人群可咨询所在辖区疾控中心进行接种。

  温馨提示

  1、近期孩子如有感冒症状,必须到区级或区级以上医院相关科室筛查出血热,并及时就诊。

  2、加强孩子体温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及时就诊。

  3、教育孩子不要把零食带入校园。

  4、教育孩子不要去田间、河边、草坪上玩耍。

  5、要搞好家庭卫生,保持室内整洁,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做好防鼠。

  若您的孩子出现发烧、咳嗽、流涕、出疹、呕吐、腹泻、黄疸、红眼或乏力及胃肠道不适等可疑症状时,请及时到区级或区级以上正规医院就诊。切不可掉以轻心,胡乱吃药。并在第一时间履行请假手续,将就诊情况告知班主任。在家休养至所有症状完全消失后,携带卫生院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请每一位家长务必重视,但也不要过于紧张害怕,让我们家校联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保护屏障!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家长:

  随着天气转冷,流行性出血热也逐渐进入高发季节。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情重,病死率高,危害极大,请家长们了解以下防护知识,增强防护意识,家校合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xx市是出血热的老疫区也是重点疫区,目前正值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病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xx市是出血热的老疫区也是重点疫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6月(或5~7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现在正值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冬季要做的事,防范出血热不能少。

  一、出血热的传播方式

  出血热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螨媒、垂直等多途径传播。最常见的是接触带出血热病毒动物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粪便等)而感染,或摄入被带毒鼠类污染的食物、水等而感染发病。

  特别注意:

  1、人与人之间是不传染的。

  2、要注意并不是只要接触到鼠类排泄物或者被老鼠咬后就一定会发病,这与老鼠的种类和是否带毒有关,xx市的主要带毒老鼠是黑线姬鼠,属于野鼠,鼠背有条很明显的黑线,个头不大,一般出没在郊县水源附近的田间、野地,带毒率较高;城区出没的老鼠也就是我们一般在家里看到的老鼠为小家鼠、褐家鼠,带毒率较低。

  二、出血热的易感人群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主要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在田间、野外、建筑工地工作的人群更容易得出血热。

  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一般临床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以两周多见,在发病初期,大多病人的临床表现像感冒、发烧,容易忽视。

  xx疾控提醒,在冬季高峰期间,如果出现感冒、发烧,一定警惕出血热,要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延误治疗。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四、出血热的预防

  1、灭鼠是根本措施。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清除垃圾,消灭老鼠栖息场所。

  2、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三针。接种第一针后14天接种第二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三针。

  3、搞好室内卫生。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

  4、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障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儿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五、被老鼠咬伤后的建议

  被老鼠咬伤后,不建议立即接种出血热疫苗,因为出血热疫苗主要用于健康人群的预防接种,而不用于暴露后的应急接种。咬伤后,建议首先前往医院对伤口进行处理,然后自行观察两周,若在两周内出现发热、感冒症状,不要自己吃退烧药,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有老鼠咬伤历史;若观察2周后无任何症状,这时则可以选择去接种点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预防再次感染。

  出血热疫苗属于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疫苗本身不会引发感染。有疫苗接种需求的群众可咨询所在辖区疾控中心进行接种。

  家长们,值此传染病高发及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如果您或家人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或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请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以免误诊,延误病情。家校健康,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科学防护从我做起

  提高警惕

  莫要大意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十五

  尊敬的家长:

  您好!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在校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提醒家长熟悉掌握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起病急、进展迅速,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

  肾综合征出血热可以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螨媒、垂直等多途径传播。最常见的是接触带出血热病毒动物的排泄物(唾液、尿液、粪便等)而感染,或摄入被带毒鼠类污染的食物、水等而感染发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出血热的关键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防鼠灭鼠。这是本病最重要、最根本的措施,消除鼠类栖息、繁殖和活动的条件,有效降低鼠密度,从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源头上减少出血热的发生。

  二是接种疫苗。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国针对流行性出血热实行扩大免疫接种规划措施,有疫苗接种需求的16-60岁群众可咨询所在辖区疾控中心,或自行前往有出血热疫苗的区县进行接种。

  三是注意防护。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防止接触感染,避免皮肤黏膜破损,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类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四是及时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要早发现、早治疗、就地治疗,避免延误而加重病情。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好日常预防,积极应对,就可以有效阻断它的流行与传播,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学生家长:

  您好!天气转冷,各种病毒、细菌不甘落后,也将簇拥而至,尤其是流行性出血热,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因此,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与传播,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现就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告知如下: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由鼠类(黑线姬鼠、褐家鼠)等啮齿类动物携带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情重、病死率高,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全年均可发病,小高峰为每年4-6月(或5-7月),大高峰为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潜伏期最短4天、最长60天,一般为7-14天。

  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是什么

  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面红、颈红、前胸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

  温馨提示:如果您的孩子出现包括发热、头痛、腰痛、咽痛、眼眶痛、咳嗽、流涕、恶心、呕吐或腹泻在内的类似流感症状,建议您及时带孩子到就近正规医院就诊,提醒接诊医生先排除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做到“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处理。

  哪些途径会传播

  01呼吸道传播

  带病毒鼠排泄物污染的灰尘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

  02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或接触带病毒鼠的排泄物、分泌物,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而感染。

  03消化道传播

  食用被带毒鼠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04母婴传播

  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05虫媒传播

  鼠体表螨类吸了带病毒鼠的血后又吸人血引起感染。

  怎样预防出血热

  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最经济、最科学、最有效的措施。疫区16-60岁的易感人群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发病。

  2、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住宅区周围定期用药物等灭鼠,农作物粮食储存应防止被老鼠污染,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4月-6月或5月-7月和11月-次年的1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野外活动时注意不要被老鼠咬伤,野外作业的住地要做好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减少鼠、螨栖息和接触感染。

  3、清洁环境,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风、床下不放杂物和食品;及时清除积存垃圾;灭螨、防螨。

  4、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储存等工作,杜绝病从口入;粮食、食品等应储存在严密无缝的容器内,并加盖以防鼠污染,切勿暴露存放。

  5、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治愈起决定性因素。

  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时期,为了让全校师生拥有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也请家长朋友们配合做好以下几点:

  1、家长朋友认真阅读《告家长书》内容,遵循科学的方法,及时预防,减少生病的机率;

  2、如果孩子有相关症状,一定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并如实向学校汇报病情。做好居家卫生消毒工作,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与其他人员接触。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全校师生的健康平安而努力!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十七

  尊敬的家长:

  您好!冬春季是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在校园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请您知悉以下有关出血热预防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由鼠类(黑线姬鼠、褐家鼠、大白鼠)等啮齿类动物携带和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但如果病毒感染后,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那么重症率和病死率可显著降低。发病呈现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高峰10月份到下一年1月份远高于春季高峰(4-6月份),潜伏期最短4天、最长60天,一般为7—14天。

  出血热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传染给人体。该病不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主要通过老鼠作为媒介传播,传播途径如下:

  1、呼吸气体:带病毒鼠排泄物污染的灰尘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

  2、接触传播:被鼠咬伤,或接触带病毒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进入人体内而感染。

  3、污染食物:食用被带毒鼠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4、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鼠体表螨类吸了带病毒鼠的血后又吸人血引起感染。

  如何防治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预防的传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治的关键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防鼠灭鼠。防鼠灭鼠,这是本病预防的主导措施,防鼠为切断传播途径,灭鼠为消灭传染源。防鼠就要经常检查房间内可能存在的孔隙,密封所有的可能成为鼠类出入的孔隙。做好防鼠的同时,可在可能存在老鼠的地方安放捕鼠夹或投放毒鼠饵进行灭鼠。

  2、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成功上市近20年,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病提供有效手段,疫苗接种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接种程序是每人全程接种3针次,即接种第1针后14天接种第2针,半年至一年加强接种第3针。

  3、管好食品。妥善保管粮食、食物,可放在有密封盖厚塑料、玻璃或金属的容器内,或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及时清洗洗餐具和炊具,清除溢出的食物。宠物食品及时收拾不过夜。

  4、搞好卫生。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以减少鼠的食物、隐藏场所及鼠滋生地;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病毒尘埃;清除草丛等。

  5、及时就诊。不明原因发热、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就医,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如何识别发现早期流行性出血热?

  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可伴或不伴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三红),淤点和结膜充血等症状中之一或多项者;发病前1个月内有鼠类接触史或看见过老鼠、鼠排泄物;或所处地区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等,可高度怀疑流行性出血热,应及时就医,并告之医生可能感染流行出血热。

  各位家长,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做好日常预防、积极应对,就可以有效阻断它的传播与流行,保证我们和孩子的身体健康!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十八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冬季是出血热季节性发病高峰,我省部分地区出现出血热病例。学校人口密集,是传染病的易发、高发场所,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为了预防和控制冬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学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现就出血热防控知识告知如下: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以家鼠、野鼠等小型啮齿类动物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鼠向人的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尤其是姬鼠所携带的汉坦病毒感染,住院病人病死率可高达10%以上。但如果病毒感染后,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治疗,那么重症率和病死率可显著降低。

  二、传播途径

  1、携带病毒鼠类的血液、唾液、尿、便排泄物等被搅起漂浮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或经粘膜接触而感染。

  2、被鼠类咬伤或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新鲜排泄物而感染。

  3、进食带毒鼠类粪便污染的食物,经口腔或胃粘膜而感染。

  三、病发时的症状

  1、起病急、怕冷、发热。

  2、全身酸痛,无力,呈衰竭状3。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

  4、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像是喝醉了酒。

  5、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

  四、什么人容易感染?

  每个人均可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病毒,但发病主要取决于人的生活工作习惯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果带毒的啮齿类动物主要栖息于农田,人感染则主要与农业活动有关;如果带毒的啮齿类动物栖息在人的家内或其他建筑物内,则感染主要发生在居家环境中。因此,应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针对性地做好个人防护,可显著降低发病率。

  五、如何预防?

  1、健康教育:通过对解除人群广泛进行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免疫能力。

  2、切断传播途径:通过灭鼠、消毒、有效管理食物、水、生活用品、讲究卫生、除螨防蚊虫叮咬等措施可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

  3、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或疾病流行时的管理。

  病人治疗要“三早一就”,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1)早发现:发现疑似病例,应尽早就医并及时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2)早休息:发病后立即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3)早治疗: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对本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4)就近到规范性医疗机构治疗:就近治疗,避免长途转送加重病情。

  六、有疫苗吗?

  在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成功上市近20年,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病提供有效手段,疫苗接种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措施。

  2008年开始,我国将流行性出血热免疫接种纳入了扩大免疫规划,以高发省份中的高发乡镇作为目标人群,对16-60岁人群进行常规免疫接种。高发病区的16-60岁人群应积极到本地区疫苗接种点规范接种疫苗,保护个人身体健康。到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或在较长期野外户外工作任务前可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防止被感染。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在冬季高峰期间,如果出现感冒、发烧一定警惕出血热,要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延误治疗。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预防各种疾病在校园的发生是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流行性出血热是可防可治的,希望家长朋友们能带领学生一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家中的卫生清洁,让我们一起预防出血热,健康和谐生活。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十九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秋冬季到来,天气寒冷、干燥,传染病进入了高发期。尤其近期流行性出血热也进入了高峰期,为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工作,为了您和孩子的身体健康,学校特进行此次流行性出血热疾病预防知识宣传。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我国高发,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人群均易感。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潜伏期一般为2-3周,早期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传染源

  鼠为主要传染源。野鼠主要是黑线姬鼠,家鼠主要为褐家鼠。

  临床表现

  主要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具体表现为:

  ①起病急,高热达38度以上,全身酸痛、乏力、衰竭状;

  ②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三痛”;

  ③面红、颈红、前胸红,称“三红”呈醉酒貌;

  ④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结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

  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染给人的?

  带病毒的老鼠传染

  ①接触传播: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

  ②饮食传播:老鼠的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被人食用;

  ③吸入感染: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

  蠕虫传播

  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母婴传播

  妊娠期间感染汉坦病毒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灭鼠、防鼠

  灭鼠、防鼠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措施。灭鼠方法为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灭鼠药、捕鼠夹和粘鼠板等多种方法;防鼠方法主要有保护老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和缝,排水口加铁栅栏,米面等粮食应放在密闭不易咬破的容器里等措施。

  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为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符合接种条件的16到60岁的高危人群。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食物,特别是暴露在外的食物和水;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餐具用前应煮沸。

  搞好环境卫生

  不到草地上嬉戏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尿;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减少鼠类隐藏地及孳生地;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 篇二十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近期流行出血热高发,为做好预防工作,学校特进行此次流行性出血热疾病预防知识宣传。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属于国家乙类传染病。我国高发,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人群均易感。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潜伏期一般为2-3周,早期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1、传染源:鼠为主要传染源。野鼠主要是黑线姬鼠,家鼠主要为褐家鼠。

  2、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症状。具体表现为:起病急,高热达38度以上,全身酸痛、乏力、衰竭状;头痛、腰痛、眼眶痛,称“三痛”;面红、颈红、前胸红,称“三红”呈醉酒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眼结膜、上腭结膜和腋下皮肤等部位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点。

  二、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染给人的?

  1、带病毒的老鼠传染:

  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老鼠的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被人食用;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

  2、螨虫传播: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3、母婴传播:妊娠期间感染汉坦病毒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三、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灭鼠、防鼠:

  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措施。灭鼠方法为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灭鼠药、捕鼠夹和粘鼠板等多种方法;防鼠方法主要有保护老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和缝,排水口加铁栅栏,米面等粮食应放在密闭不易咬破的容器里等措施。

  2、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为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符合接种条件的16到60岁的高危人群。

  3、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生冷实物,特别是暴露在外的食物和水;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餐具用前应煮沸。

  4、搞好环境卫生:

  不到草地上嬉戏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尿;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室内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减少鼠类隐藏地及孳生地;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先洒水后扫地,防止携带病毒的尘埃飞扬。

  流行性出血热“可防、可控、可治”,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积极应对,就可以阻断疾病的传播。家长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通用2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预防出血热告家长书国企三抓三促交流研讨材料交流会致辞范文街道书记致辞范文2024年小学秋季田径运动会简报内容文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