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1篇: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 具体如何将“新课标”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最在意、最关注的事情。对此我也有一些新思考: 围绕语文课程三大目标,在语文...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甄选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篇: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
具体如何将“新课标”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最在意、最关注的事情。对此我也有一些新思考:
围绕语文课程三大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把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基础和重点,抓好落实。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以三大文化为主题安排教学活动,以六大学习任务群为依据安排教学内容,在单元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四学段学业质量标准,保证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加强学习,强化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把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通过读教材我深切感悟到,教师必须学习“语文新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能适应当今素质的需要,才能把握新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效益达到“语文新课标”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一句话,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当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第2篇: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
一、2022年版语文课标的修订背景。
二、2022年版语文课标的主要内容。
三、2022年版语文课标的学习建议。
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背景:简单的说,就是这一次为什么国家又要修订课程标准,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方面的原因,这次修订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宗旨。那么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必须在我们的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当中做出明确而清晰的回答。大家还知道现在我们都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机械化为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特征,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化为特征,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直面的工业革命,它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这些高科技,智能技术将会深刻的影响我们的课程教学。所以这些必须在我们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当中有反应,有落实。我觉得这是修订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第二个10年的成就与挑战。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经历了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那么2001年开始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也就是一直延续到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这课程改革的第一个10年,从2001年开始到2010年,后来课标做了一次修订。从2010年开始到2020年,这是第二个10年。那么第二个10年的课程改革,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譬如,第二次课程改革,我们进一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这个理念这个10年当中得到了进一步确立。再比如我们坚持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定教,顺序而到,这些都是取得的成就。但是同时我们也面临着问题,而且有些问题是深层次的问题。譬如,学生的学业负担,课业负担不但没有减下来,某种程度上面来看,反而变本加剧。所以去年推出的双减政策,也可以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学生的学业、课业负担没有减下来。那么这些问题在这一次课标修订当中,一定要直面,一定要做出回应。
第三个原因是当今世界外国母语教育课程改革的气势。大家不要以为只有我们在搞课程改革,全世界都在搞课程改革,尤其是西方的发达国家,也一直在从事课程改革。譬如,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提倡的核心素养问题,其实核心素养不是我们自己在搞,世界各国都在搞核心素养的改革。再比如跨学科的学习,这几年也是比较重视的一个改革领域。跨学科的学习,跨学科的学习,你像美国他的英语教训,教学就是它的母语教学,它是把英语教学都融入到其他课程的教学当中去的,完全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那么这些国外的母语教育的经验,课程改革的经验,对我们的课程改革会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与修订。大家知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前几年已经提出来了,那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其实是最早提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我们2010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到了语文素养,却没有提到语文学科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这个最早提出来的是在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当中,那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如何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衔接,相对接?
再比如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建构,这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最先提出来,最先在课标当中设置的,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必须作出回应,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衔接。葱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从第一学段开始,就需要做出衔接,否则你到了高中突然出现学习任务群,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所有这一些都在告诉我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到了修订的时候,也是必须做出重新调整的时候。这是我向大家汇报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背景。下面也是重点部分,主体部分。我向大家汇报一下2022年版课标的主要内容,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
这一次新调整的课标,究竟调整了一些什么?有哪些变化?有哪些变化是非常深刻的,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的这些是我们解读的重点,也是我们今后学习思考和实践的重点。那么2022年版课标的主要内容,我觉得它的大的框架可以用一个核心,四大板块来描述这次新修订的课标。
它有一个核心的。这个核心贯穿着课标调整的始终,就从头开始一直到结束为止,贯穿始终的。我们在学习领会把握课标精神的时候,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这一个核心。另外还有4个板块,我们是要重点研读、重点学习、重点领会的。第一个板块就是5大课程理念。第二个板块就是5类课程主题。第三个板块就是6个学习任务群。第四个板块就是4条教学建议,那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哪5大课程理念?又有哪5类课程主题?又设置了哪6个学习任务群?又提出了哪4条教学建议?而这4个板块又是如何围绕着这1个核心来展开来落实,来体现的。那么下面呢我想通过具体的解读来一一的回答老师们感兴趣的这些话题。我们先来看一个核心,这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和调整,跟2010年版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把这个核心落实了,落地了。那这个核心是什么呢?这个核心就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之前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就是2010年版的课标,是没有这个核心概念的。之前我们提什么?我们提语文素养,那大家都知道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广泛,涵盖面非常之大。那事实上语文素养要逐一落实,这个难度和挑战性是非常大的,因为语文素养的头绪实在太多,那么后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最先提出来的。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表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涉及4个方面,语言见过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做了进一步的修订,提出了语文课程核心素养,高中提的是语文学科,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修订的提出的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那么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跟核心素养之间是什么关系?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又是如何表述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课标对课程核心素养的表述。在2022年版课标当中,课标是这样表述的,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大家注意这个核心素养的概念,其实核心素养涉及到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正确价值观。第二个维度,必备品格。第三个维度,关键能力。素养跟核心素养不一样,核心素养跟素养不一样。它集中体现在这个核心上,你素养是多方面的,核心素养肯定是择其要者,那么这个择其要者的要者指什么?
1、正确价值观。
2、必备品格,既然是必备品格,那就是要者。
3、关键能力,既然是关键能力,那一定是要职。
所以他说这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不是全面体现,是集中体现。解读了课课程核心素养,那么我们再来看看2022年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表述是怎样的?可不要是这样说的。他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也就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老师们要注意了,这个表述也是说这个提法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有一定的区别。
那很显然根据新课标,也就是根据2022年版课标的表述,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4个方面,哪4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文化自信。简单的说就是文化素养。
第二个方面:语言运用,简单的说就是语言素养。
第三个方面:思维能力,简单的说就是思维素养。
第四个方面:审美创造,简单的说就是审美素养。
所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和审美素养,大家注意这个排序。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中,语言素养排第一,思维素养排第二,审美素养排第三,文化素养排第四。但是这一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文化自信排在了第一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这个信号向我们传递着什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文化自信课标是怎样表述的?
一、文化自信
新课标是这样说的,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事业和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素养最终体现在文化视野和文化底蕴上,而它的核心是什么?它的核心或者说他的根基,它的根基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那中华文化包括几个方面,我们来看这一段表述。中华文化包括三个方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几千年来中华历史在时间维度过程当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思维方式,共同的心理结构,共同的审美之趣。当然这些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方面革命文化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为国家独立,为民族富强,一代又一代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这个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节操,这个就革命文化。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指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全面改革全面开放的过程当中,让我们这个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所谓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个都体现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中。那我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的就是这里的文化自信,这个文化是专指是特质,指的就是中华文化,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是对中华文化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拥护,是将中华文化落实在日常的言行举止当中,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所以我觉得文化自信其实是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宗旨,在语文课程当中的最高体现。就语文课程怎么做到立德树人,怎么做到以文化人?那么就要通过文化自信来实现。这是第一个方面。
二、语言运用
关于语言运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解说的。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语言运用,根据课标的解释,我觉得主要涉及到四大要素:
(一)语料的积累
大量的规范的优秀的优美的典范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子、语段甚至整个篇章都需要日积月累,这个是语言运用的基础。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语料。
(二)语言运用的核心
那就是语感建构、语言学习语言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语感的培养。语感,包括输入型的语感和输出型的语感,输入型的语感,那就是听和读输出性的语感,那就是说和写,尤其是输出型的语感,我们说看一个人语言素养高不高?最终看两条,第一条,出口能不能成长,第二条下笔能不能成文?就输出性的语言感。
(三)语理习得
语言的语,理论的理,这个语理的习得。就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认识,它不是普通的一般的语文知识,而是对语言运用规律的一种把握。这个是语文素养语言素养的必要的补充。
(四)语言表现
你要表现出来,你要会说你要会交流,你要会写,你要会表达,你的表达要文从自顺,你的交流要文明得体,那这些都属于语言运用的素养。
三、思维能力
新课标是这样表述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敢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从这一段表述我们就可以发现,思维能力主要涉及到5种思维类型,要关注5种思维品质。5种思维类型: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5种思维类型当中,直觉思维是一切思维的基础。那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相对偏右脑思维范畴,而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相对偏于左脑思维范畴,那这4种思维类型综合在一起,就是创造思维。
思维能力其实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我们以前说听说读写,其实听说读写必得再加上一个字,那就是思。听说读写离开了思,既不能内化,更不能外化,所以思是关键,只有通过思和读才能够被真正的内化。也只有通过思、说和写才能够被真正的外化。所以这个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四、审美创造
新课标是这样表述的,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这个素养从审美的一般过程来看,大家知道审美的一般过程分成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准备就审美的对象先要出现;第二个阶段是关照,就是简单的说你要面对你要直面你的审美对象;第三个阶段是效应,那就是说这个审美对象离开了以后,你还在回味他,还在反思他。最后个阶段,那就是表现就你被审美欲望所驱动,你也想自己去表现美,去创造美,是这么一个过程。那么审美感受,审美理解基本上属于审美关照的关照的阶段。审美评价审美欲望基本上属于这个审美效应的阶段。那么发现美、创造美,那就是属于这个第四个阶段,表现的阶段。总之审美素养它的表现其实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语言文字及其作品本身就是美的存在,同时又是美的载体。所以对于语言文字和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我们不仅要从理性的角度,也更需要从审美的角度获得更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获得更高雅的更健康的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刚才讲了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这4个方面不是彼此割裂的,当然他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我们不仅要看到他们相对的独立性,更要看到他们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性,所以最后我想用这样一个结构图表达我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整体理解。我觉得语文课程素养是一个整体,它是一个圆,4个方面都统一在这个整体当中。
那么它的基础是什么呢?大家看到它的基础,基础是语言运用,因为我们是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语言运用是它的基础,是它的本体,这个非常关键。这其他几个方面统一在哪里?都统一在语言运用当中。譬如思维能力,思维能力要通过语言运用来培养思维能力,也要通过语言运用才能够体现出来。那比如审美创造、审美创造是在语言运用的过程当中得到培养的。同样也是在语言运用的过程当中得到实现的,他们都离不开语言运用,是从语言文语言运用出发,最后回到语言运用上面来。同样的道理,文化自信也是文化自信,也是要通过语言运用才能够得到培养的。最后也是要通过语言运用才能够实现的。所以这个技术很重要,他们都统一在语言运用这个技术当中。那同时呢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又各自具有独特的规定性。
我们打一个比方,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一体两面。我们讲这个一体就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两面的一面是语言运用,另一面是思维能力,是文化自信,是审美创造。那么除了语言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你看它在这个圆里面就是放在最下面,然后占比又非常大,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那同时呢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就最核心的我们说核心素养排第一位的是什么?老师们还记得吧?排第一位的是正确价值观。是的,这个排第一位。那正确价值观在语文课程当中怎么体现?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自信在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当中现在排第一位,是最重要的排第一位。文化自信,然后是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大体上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就是这样个结构图。我们要辩证的来理解,用整体的观观念,用系统的观念来全面的把握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那么这个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在这次课标的调整当中,它是一个核心,而且这个核心贯穿课标的始终,从课程性质到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到学业质量,到最后的课程实施,都是用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来贯穿的,这就像一条红线,这就是纲,我们有一个成语叫纲举目张,纲举目才能张,这个纲是什么?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譬如关于课程性质,课标是这样表述。关于语文课程的核心性,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课标表述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大家比较熟,我们已经反复讲讲反复了。好,接下去他表述,他说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大家注意,我标红色红色的这一部分文字,你有没有发现这一部分文字讲的就是什么?没错。就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语言运用。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这是思维能力,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是,审美创造,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这是、文化自信。你看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具体表述,就是围绕着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来展开的。
再比如课程目标,这次新修订的课标设置了9个总目标,这9个总目标也是紧扣核心素养来展开的。譬如我们一起来看看总目标的第一、第二,第三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什么?文化自信。当然这一条侧重于文化修养。
第二条总目标,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当然这一条侧重于文化传承。
第三条总目标,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还是文化自信。当然这一条侧重于文化参与。
第四条,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什么?语言运用。当然这一条侧重于语言梳理。
第五条,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鉴工具书,阅读浅译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还是语言运用。当然这一条侧重于语言表现,就是在真实的语言实践当中,学会交流,学会沟通,学会表达,语言表现。所以这两条都指向语言运用素养。
第六条,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明确了思维能力。当然这一条侧重于感性思维。
第七条,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的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挚的态度。也是思维能力。但这一条侧重于理性思维。整个就是围绕着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来展开,来分类,来表述。
第八条,审美创造。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这是侧重于审美鉴赏。
第九条,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侧重于审美表现。整个两条讲的就是审美创造,所以你看一共9条,一共9条差不多,就是两条两条的分,涉及到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所以语文课中核心素养要落地,怎么落地?通过课程性质来落地,通过课程目标来落地,那这才是落地。这是第一个方面。一条主线一个纲领,那就是一个核心。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第二个方面,5大课程理念,新修订的课标,对课程提出了5大理念,哪5大理念呢?第一大理念是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提出来的,你看排在第一位,那就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第一个理念,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纲是核心,是主线要贯穿始终的。那你看课程理念第一条就做了回应,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放在首位,文化自信是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最高体现和集中反映。
第二个理念,课程结构,建构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大家都知道2010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是没有课程内容的,语文课程内容非常复杂,之前都没有语文课程内容,但是这一次在课程结构当中,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建构起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第三个理念,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大家特别注意这个整合。新课标特别强调整合,尤其是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的建构其实就是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以前我们讲语文知识要一点一点的落实,语文要素要一点一点的落实,但是这一次课程标准的调整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要素,语文课程的内容不是主点的线性的落实,而是要在任务,在情境当中整合性的落实。
第四,课程实施,要加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重视跨学科的学习,还重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还重视多媒介的学习,这些都是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五,课程评价,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这是5大课程理念。
5类课程主题
因为这一次调整修订的新课标,对语文课程内容做了表述,我说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因为这个太难了,语文课程的内容太复杂了,太丰富了。语文课程我们有一句话叫语文的外延,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的外延,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语文学习内容是非常宽泛的,那么这一次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做了规定做了梳理,那这个规定和梳理集中体现在对课程主题的确立上5类课程主题,非常明确的哪5类课程主题?它是从文化的角度来梳理的。
第一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程内容的第一类,要学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课程学习的基因,语文教育要立德树人。语文课程的方式就是以文化人,而这个文既是语言文字,又是语言文章,还是语言文学,更是语言文化语言文化第一类的主题,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注意这是基因。
第二类,革命文化。从鸦片战争以后,我刚才说了形成的一系列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也是语文课程学习的购买。所以你你接着你会发现,就是我们教科书可能也会要重新调整,我估计教科书的调整涉及到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一定会有一定的比例。在我们的语文课程内容当中加以体现。
第三类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灵魂,这个灵魂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的语文课程当中,一定会就是这个教科书的调整,学习内容的调整,一定会有一定比例的这个落实。
第四类,那就是外国优秀文化语文课程学习必须面向世界,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一方面我们要建立文化自信,但是建立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并不意味着妄自尊大,我们有这个根基,有文化自信这个根基。那么将会更自信的面向全人类的所有的优秀文化,这是一种必须的文化事业。那么所有的这些文化都必须回到当下,回到学生的生活。
第五类,那就是当代文化生活。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所以这次新课标的调整对语文课程的内容,从主题的角度做了分类做了梳理,这个是非常宏观的,也是非常大气的。
6个学习任务群
6个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和建构,是这一次新课标调整的又一个重要的特征。也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当然以后对我们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包括对语文教科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我估计这个语文教科书会有一些新的样态新的形式出现,因为必须将6个学习任务群落到实处。课标课标是一课之标,它相当于是语文课程的宪法课标已经确立了6个学习任务群,那么接下去从教材编写,从课堂教学改革,从课程的评价都要跟它相关联,都要把他的这些理念和精神落到实处。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新课标建构了哪6个学习任务群?这6个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还有跨学科学习,六大学习任务群。但是这6个学习任务群不是一个平面的东西,根据新课标的表述,它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属于基础型的学习任务群。也就是说其他5个学习任务群,你要展开,你要实施,你要评价,他得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指什么?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说这个要贯穿语文课程的全过程,从第一学段到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要观察整个过程,而且必须作为基础加以强调和落实。在这个基础之上,就是在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这个基础之上,进入到第二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
那就是发展型任务群,发展型任务群,包括三个方面,包括三个学习任务群。第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第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他们都有阅读,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他们都有语言文字的交际,唉有的是交流,有的是表达。就读和写你发现没有?在这4在这三个学习任务群当中,读和写成为一个整体整合了,其实不光是读和写,还包括什么?听和说。其实不光是听和说,还包括什么,还包括思听说、读、写、思都整合在一起了。这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体,就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在这个基础之上还有第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群,那就是拓展型学习任务。它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那那么这个整合性就更强了,这个跨度就更大了。
这就是新课标2022年版课标关于语文课程内容提出的六大学习任务群。那么这个对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那学习任务群它既是课程内容的一种建构方式,其实也必将成为我们未来语文课程学习的方式,教学的方式,甚至课堂变革的方式,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学习任务群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学习任务群有哪些特点?根据我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我把它概括为这样5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学习任务群是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纲,注意:是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纲,不再是学科知识的主点解析,语文技能的逐项训练。一个学习任务群,他的目标具有整合性。我刚才说了听说读写思整合在一起了,而不再是知识点的一个一个一个的落实。就一个学习任务群,它必将同时涉及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当然它会有所侧重,但一定不再是知识点的主点的线性的解析,这是第一个特点,整合性非常强。
第二个特点,它通常是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你看这又是一个整合,如果第一个特点的整合是目标的整合,素养的整合。那么第二个整合其实是一种学习要素的整合,那么它通过什么方式来整合呢?学习项目,就给你一个比较大的任务,这个任务里面可以把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都整合在一起。
第三个特点,以问题情境为导向,不仅着眼于语言能力,还整合自主合作、个性化等。就学习任务群,往往是有一个问题,有一个问题情境,而且这个问题情景往往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的学习实际,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用这个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整合在一起,那学习的方式不光是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还有自主学习,还有合作学习,还有个性化的学习,还有基于信息技术的整合性的学习,甚至还有跨媒介的跨学科的学习,这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个特点,学习任务群强调以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体验,学生的经历。简单的说就是做中学,学中做。这个做中学,这个做就是语文实践活动,听说读写思,在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学习提升听说读写思的语文素养,我们说要学会游泳,必须得在游泳当中才能学会道理就在这儿。
第五个特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学习任务群,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那么更加重视学生自主的学,合作的学,探究的学,这是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征。那么这个学习任务群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我用一张表格来做一个说明。你们看表格的左侧是6个学习任务群,表格的右侧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
那这个任务群跟核心素养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刚才说了,肯定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肯定不再是逐点落实的线性的关系,而是什么关系?整合关系,网状关系是的。那也就是说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对应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跨学科学习对应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就这是一种整合性的呼应和联结。当然他们是有所侧重的,是有所侧重的,但它这个联结一定是多维度的网状式的联结,而不是线性的点对点的联结。
我们这个观念一定要调整。这是我对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主体内容的解读。还有一个是4条教学建议,我简单的做一个说明,4条教学建议也是课标提出来的。
第一条教学建议,强调立德树人,彰显教学目标的育人导向。
第二条建议,强调整体规划,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语文学习任务群最大的特点就是整合性,以素养为纲,对语文学习的所有要素加以整合。
第三条创设情境,就强调语文课程学习的实践性特征。就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当中学语文用语文。
第四,智慧学习,强调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强调跨媒介的学习,强调泛在性的学习,就语文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最后我想简单的跟大家交流一下2022年版课标的学习建议。
我认为所有的培训最终都必须回到自我培训。所有的学习最终都必须回到自觉学习。我给出几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2022年版课标学习建议。细读课标文本,这是基础。这次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大概36,000多字,我觉得这36,000多字,我们语文教师要逐字逐句的细读,只有首先细读课标,细读课标的文本,而你的理解你的体会才有基础。你们现在听我解读或者听别的专家听听别的名师解读,那已经是二手货了,我们都属于二道贩子。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最基础的是首先打开课标文本,细细的读,逐字逐句的读。而且我还有一个小建议,就是最好能够跟2010年版的课标比照着读,哪些是以前也有的,哪些没有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哪些是有调整的,这样就是互文比较着读,你的理解和体会才会更深入更深刻。
第二条建议,那么学了以后就得改变观念,观念的改变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难的。所以要增强课改意识,你课标学习了,你现在知道了核心素养是纲,那这个观念你就要建立起来,这就是课改意识。现在提学习任务群了,那学习任务群有这样一些特点,那么这些观念在你的专业素养当中就要逐步的建立起来,最后牢固的树立起来,这是第二条建议。
第三条建议,最终要落实在哪里?要落实在你的教学当中,尤其要落实在你的课堂教学当中,以文化人还要知行合一。知而不行,非真知、行而不知,非真行,知行合一。那么重构课堂教学,就是你学习2022年版课标的行动,实践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我们的课堂要调整,课堂的面貌样子要改变。语文学习任务群要求我们对课堂结构、课堂策略、课堂途径做改变,有些是重大的改变,有些是具有颠覆性的改变。所以新课标的颁布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次重大的挑战,那关键就看你行不行动,落不落实?谁先行动,谁就抢占了专业发展的先机。
第四条建议,提升课程素养。那一句话: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和发展,那你自己的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首先得提升和发展。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你自己首先得学习得提升,你的语言运用的素养,你的文化自信的素养,你的思维能力的素养,你的审美创造的素养,就在这次课标的学习过程当中,自己能够整体的规划,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落实。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这是个慢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是你不变永远不会变。所以首先是要变,是要直面当代语文课程的变革的大趋势,在这个大趋势当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第3篇: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
通过和2011版课标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新课标的几个新变化:新增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新增了课程内容,并分为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部分;新增了六个任务群,且分成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阶段;新增了学业质量要求,包括内涵和描述两部分;新增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板块;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建议也做了很多调整。
我认为,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中是最需要重视的。2022版的核心素养内涵,阐述了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表述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文化方面。之前高中版课标的要求是传承与理解,新版的要求为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仅仅是经济、政治、社会领域,更渗透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为师范生,尤其是语文师范生,每天和广博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交道”,所以在坚定文化自信上,我们更要明确方向,把古人出色的思想内涵、恰当的行为方式等身体力行的教育,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中国青年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散发文化自信的魅力。
课程内容上,主题有三种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就把我们从古至今的文化分成了三个模块,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身为师范生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大方向,在备课的时候明确我们要帮助学生们获得怎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样的载体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浩瀚的文化海洋,这为我们摆脱传统老旧课本的枯燥模式提供了可能,针对不同种类的载体,我们也可以相应的提供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知识更好、更牢固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内容组织有三个阶段,从基础型到发展型,最后到拓展型,这些不仅符合学生们的学习规律,也利于我们未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教学。组织方式是通过学习任务发展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主题教学让我想到了窦桂梅老师,她在清华附小已经开展了这种主题教学,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前高中时期的语文学习也会引发我的思考,如果我们学习的东西形成一个个主题,而不是单个零散的课文,是不是会更好。窦桂梅老师也提到,抛开字词句的修饰,那些文章剩下的内在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个任务群,可以让我们师范生的教学更加系统,让同学们学到一块一块的知识点,形成对语文这个学科的基本建构。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的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为特征的整体刻画。同时,对于7-9年级的学业质量,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对于初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们在日常生活,文学体验中,是否达到了基本的标准。
教学建议上,第一个突出建议是最新版表述的“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这在先前基础上新增了“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以文化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们师范生要思考,如何做到“以文化人”,比如培养学生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以人为本,在讲课的时候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们的利益和诉求等,采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第三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之前的综合性相比,要求更高且更有意义。强调了语文学习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把语文应用到生活中。第四点“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是与时俱进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寻找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方式。这就启示我们师范生,要与时俱进,不管是自己的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不应该落伍,时时更新自己。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是新增的内容,它体现了在这个新时代,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具有的一些专业素养及专业态度。这对我们师范生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将它作为标准,时刻要求自己。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身为教师,专业性是最重要的,是底牌。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不能只做纸上功夫,要抓准每次可以锻炼的机会,从中获取更多经验体会。适应时代要求,疫情之下的“停课不停学”,也给教师们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信息素养。
中国青年白皮书上说:“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展现担当。”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的我们属于新时代青年,未来的我们则是新时代青年的培育者,无论如何,这些都是我们的底气和特点。
最后,希望我们都可以在时代洪流中做个弄潮儿,在教育事业中乘风破浪。
第4篇: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
从吴教授的讲座中,新课标给我带给最大的触动的便是学生思维力的培养,在当下双减大背景下,学生如何面对课堂?教师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方向?吴教授的讲座给了我答案,那便是思维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果老的习惯,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上,我们更关注思维能力的若千方面,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求真的态度,这种求真求实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力,可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语文的内在魅力。同时,新课标的落地也使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找到了方向,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不断地去探索。
第5篇: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在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的提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课标课程内容的重点主题,课标要求体现这类主题的作品应占到60%~70%。
二、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四个核心素养当中的核心内容。在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结合方面,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结合方面,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和运用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在语言运用与文化自信结合方面,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
三、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审美创造
这一点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审美经验,学生的审美经验是在他不断的审美活动当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语言文字的美,语言文字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的美、自然的美、思想的美,都是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的良好的载体。第二个方面是审美能力,学生要能够感受美发现美,还要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第三个方面是审美观念,学生的经验和能力都要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去进行发展和提升。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也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这三者也是一个循环互动,互相促进的一个关系。
第6篇: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教授解读《小学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学习任务群的讲解部分。吴教授不仅点出了2022版《新课程标准》首次单独设定了学习任务群这一课程内容,更是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新旧课标及教学方式的对比等方式详细讲解了学生任务群的三个层次、六个任务群,吴教授指出“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吴教授条分缕析地讲解了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设计方向、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与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多重对应关系……讲解得十分详细、十分透彻,十分接地气,让我一听就懂,让我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让我深受启发,萌生了很多新的教学思路。
第7篇: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
5月10日,19:30,书房,有幸聆听了温儒敏教授《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的线上讲座。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温教授化繁为简,一席带着方言的“普通话”,亲切自然,儒雅温润地化解了我们一线老师对于2022新课标的一些不解与困惑,有如拨云见日。
温教授先是强调了新课标并非推倒重来,颠覆过去,它吸收了过去课改的经验,指导我们要以学情出发,尊重教学实际。而后的讲述中,令我感触颇深的还有两处。一是新课标对于“育人”的要求。从其中的“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再到“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中,就已经将育人放到了最为明显的首要位置。而语文,在育人方面,更有着别的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以“文”化人,这令我感到肩负责任之重。也令我不由地思考——要如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自己的课程优化,关注课程中得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每一个窗口与契机,润物无声地去实现人文底蕴、实践创新……
接着是温教授对于“阅读”教学的切实解读。温教授说,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编排内容,设置了具体的情境,是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落实任务群,阅读教学亦然。虽然“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对于小学阶段是新的,但统编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一直都在这么做。我们教师最应当做的,是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和常识,给予他们相对自由的书单,提倡自由地阅读,以激发孩子们热爱读书的习惯。阅读最好的时间是小学,以此开始“奠基”,伴随着学段的上升,逐步地去弥补“读书少”的遗憾。
惊喜与疑惑总会一道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感谢温教授实实在在的讲解,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慢慢尝试、探究和改变的方向,不至于困顿迷惘……
第8篇: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
听了吴欣歆教授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的解读让我明悉了这次新课标的变化和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吴欣歆教授谈到在这次课标修订中,主要变化有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在这些变化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文化自信的重点关注。
语文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是以文化人的重要通道。新修订的课标中反复提及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指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切身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魅力。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神,而语文中蕴含相当重的文化魅力。例如在课堂中,我们能感受到千年前的诗词歌赋带来的意境、韵味;我们也能在文言文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在一篇篇课文中体会到文字的魅力。这些都需要我们把学生带到语文的更深一层中,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发觉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魅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甄选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阅读语文新课标体会,新时代博物志心得体会2024年,2024年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悟,三抓三促心得体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4年版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