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详情页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作者:辉夜姬2024-03-07 05:02:59

导读: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篇1 5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灵台县中片区复式教学课堂教学评赛活动,聆听了来自各个学校几名选手的精彩教学,收获良多。首先我要感谢学区及学校给我提供了...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分享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篇1

  5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灵台县中片区复式教学课堂教学评赛活动,聆听了来自各个学校几名选手的精彩教学,收获良多。首先我要感谢学区及学校给我提供了这次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其次我要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面就谈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不对之处还望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功夫在平时,日积月累方能成器

  我能够有机会到片区参加选拔,是因为我有一个教研氛围浓厚的环境,我们学区在领导们的统筹安排和精心带领下,掀起了课堂教学评赛的热潮,所有老师凝心聚力,互相帮助,磨课研课,共同成长,朱校长更是对我们青年教师要求严格,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重打造我们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接受了复试课教学评赛任务,我颇感压力,因为参加工作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在面对朱校长一再的询问我又没有勇气参加的时候,我有过思索,也有过胆怯,但最终我还是答应了,我觉得,我是应该挑战自己,迎难而上。抽到课题后,却让我有些后悔,因为六年级的是一篇文言文《对弈》,五年级是《刷子李》,这是两篇题材完全不同的课文,如何做到有条不紊的安排课堂,如何使各级学生各有所获太难了。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也向不少老师请教,大家尽心尽力帮助我,朱校长亲自审核教学设计,周转红老师和王娟帮我绘制精美的教学挂图,张丽丽老师不止一次的帮我磨课、指导,让我终于有了一些信心,抓住了这次机会,虽然赛教成绩不怎么理想,但是我却很知足。这次活动也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我们平时要专注各种教学的技能储备,研究、实践课堂教学策略,做到对文本的重、难点把握准确,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就可以成为一名全面型教师。

  二、心态决定状态,能发挥出来的才是水平

  这一次的比赛中,课堂教学方面我发挥的比较稳定。评委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个人的心理状态也颇为关键。而心理状态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这需要日积月累、不断锤炼。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还是在各类各级比赛中,我都经历过挫折、承受过磨练,在克服困难、坚持奋斗的路上,我慢慢领悟了些许如何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方法。所以,我要感谢挫折,是它造就了我良好的心态,也使得我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拥有良好的心态,从而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三、规范课堂是重点,创新实效是关键

  在压力下,能否发挥稳定至关重要的除了心理,还有习惯:如果我们能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规范,那么任何情境下,都不会因紧张而犯错,因为正确的行为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多次教学比赛的经验让我懂得,做到规范教学语言的同时,还要在教学方法上创新,找寻最具创造性而又最具实效性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在常态课的教学中注重提高学法、教法的实效性,那么也就不用担心课堂没有创造性,课堂的亮点也便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此为目标,规范课堂的同时找寻最具实效性的方法。

  本次赛教的同时,我也聆听了其他老师们的精彩教学,使我大开眼界,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承担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彩却时常出现,所以我还是深深地感谢领导能够给予我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去学习。所以我觉得:凡事先要去想,想得出乃成功一半;做得到,成功在握。我们都在想的路上走着,想得对,走的路程会短,步子大,走得速度会快。及时地请教前辈、专家,不会走错,不断地实践、积累,会让我们走得更快。

  在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今,唯有更高效的去提升自我方可立身更稳!比赛过后,留下的是理性的思考,一切从头开始,我依然是一个走在学习路上的青年教师,参赛的经验和感受分享给大家的同时,鞭策自己,努力前行!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篇2

  痛苦与快乐交织

  赛课是痛苦的,连回忆都是。那段时间,很漫长,每一天都过得超级煎熬。每天晚上坐在书桌前披着棉被蜷缩着想教学设计,思前想后,反复斟酌,焦虑、烦躁。一遍一遍的推翻,一次一次的重建,电脑桌前乱七八糟,想过放弃,做过噩梦,甚至每天坚持查星座运势,日常迷信。

  可是赛课也是快乐的,充实的。团队的集思广益,抓住灵感的喜悦,最后的课堂呈现,孩子们的精彩的表现让我又获得了成就感,想想,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回顾我的赛课历程,

  我有以下几点心得分享给大家:

  放下心态全力以赴

  在磨课的那段黑色岁月中,我开始变得患得患失起来。有一天,姚晨辰老师刚好来我们办公室,我抓着她的手焦虑地问:“姚老师,赛课不获奖会不会很丢人啊?”她说不会,姚老师耐心地开导我,谈起了她第一次赛课的经历,我觉得这大概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成长过程吧。

  从那时起,我的心态开始变平和了。惰性使然,有时候也想心疼一下自己,给自己找个放松的理由,可每每这时,高艳梅老师会不厌其烦地督促、提醒,让我不得不平和心态,全力以赴。

  在磨炼中成长

  磨课、研讨的过程,都是痛苦而艰辛的过程。尤其是刚开始磨课的两周,听课的老师指出的我上课语言不够精炼,过渡不够自然、不够有激情等缺点,我内心充满了挫败感,我很想立刻改掉,但又苦于无法一下改到位,心情极为沮丧,甚至想放弃比赛。虽然每一次讲完课我都倍受打击,但在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一次次完成了试讲。在坚持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每一次打磨的课都有较之前有进步,比如重点更突出了,难点突破了,更注重实效等;我自身的素质也在一步步地提高,比如讲课的语言精练了,调控课堂的能力增强了,富有感染力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进步的喜悦也一次次更加激励了我,让我感觉这些“痛”,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次赛课,我真的特别感谢我的指导团队,王美方副校长、姚晨辰主任、曹振梅老师、高艳梅老师……她们在完成自己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不遗余力来指导我,从上课到说课,从导入到板书,从字词的处理到语用点的把握,每一步都做到了细细考量,权衡利弊。

  当然,我也要感谢我自己,感谢那个每天蹲在书桌前抠脑袋的自己,感谢那个没有放弃,扛到最后的自己,尽管赛课过程中暴露出还有很多问题,我需要不断地改进。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把每一次的课堂当成公开课去对待,逼着自己不断成长进步,希望以后我能更有自信地站在讲台上,从容、淡定,游刃有余!

  总之,

  通过一次次的打磨,

  我收获了很多,

  既磨练了基本功,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这些比赛经验是我成长道路上

  一笔价值不菲的精神财富,

  它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也让我成长了很多。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将不断去实践,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注重教育科研,

  在教育这个行当里做最好的自己。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篇3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炎炎夏日,我们体味到的是别样的风韵。历时一个月的课堂教学评赛活动于上周圆满结束。今天,我们全体青年老师坐在这里,交流自己的心得,机会实属难得。我也很荣幸,作为参赛教师,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下面,我想先分享我这次的参赛经过。

  5月6日开始,根据学区的《课堂教学评赛方案》安排,我们在学校首先拉开了教学评赛初赛的帷幕,全校老年老师、青年老师7人都展示了一节公开课,那一次,我选择的科目是绘本故事教学,题目是《我爸爸》。一开始,都不知道选择哪个故事,怎么选,所以就在网上全面搜索有关绘本的理论知识,又反复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大脚丫跳芭蕾》、《我爸爸》这两个绘本教学课堂实录后,心里终于对绘本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又浏览了很多窦老师的教学设计案例,我才最终确定了这次的赛教题目,期间用了2天时间做前期准备工作。最后,根据个人的一些思维,梳理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伴着上课的铃声,我的第一堂绘本故事教学课在全校一至四年级22名同学的配合下开始了。说实话,那节课有些糟糕,因为我不能准确把握内容的难易,所以不能准确的引导学生走进这个故事,加之学生也从未接触过绘本,他们也不会从图画中获取信息,只是一味地等待老师讲解。直到下课铃响,故事的内容基本上完了,但少了情感升华的环节,总是感觉很遗憾。

  5月12日,接到了学区决赛的抽签电话,我抽的题目是《来喝水吧》,网上搜了绘本的内容一看,太难了,光是故事文本就足足10页,而且每一页的画面都是满满的,若是不参考资料,我还真是很难看出图画蕴含的信息。那天,我用了一整天时间都是在网上浏览资料,解读绘本信息,虽然对内容熟悉了,可我拿不准怎么给这节课定个恰当的目标,因为这个绘本很深奥,10幅图代表的是10个国家,就连国家名称学生肯定是听过的都寥寥无几,网上的资料里都建议用5—7课时完成,那我在这40分钟里应该让学生学什么呢?于是和天喜打电话请教了一番,分析了学情后,我就开始设计教案。最后算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

  5月19日,学区安排了教学研讨活动,我又很幸运的承担了一节绘本教学课,题目是《鸭子当总统》。因为已经有了前两次尝试积累的些许经验,这次很快地就有了一些思路,又参考了网上的一些教学设计,取长补短,顺利完成了自己的教案,使得这节课得以顺利完成。在当天的评课活动中,听了天喜老师对绘本教学的理论指导和独特见解,让我对绘本教学又亲近了几分,也激发起了对它的兴趣。

  接下来的5月26日,又迎来了片区的教学评赛,我抽的课题是《爱心树》。沿用着前几节课自己觉得可取的方法,再次翻阅各种参考资料,晚上9点多终于完成了自我感觉还比较可行的教学设计(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学区,朱校长亲自对教案设计进行指导,旭东、晓东等又不辞辛苦地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格式,甚至帮忙打印)。这一切力量的凝结,让我不由自主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这节课中去,虽然最终与县局的决赛擦肩而过,但我内心是欣慰的,因为我尝试过,也经历过,在这四节课的各种层面上,我都是有进步的,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想起了一句名言:“教学要有苦的准备,要有辣的精神,要有甜的回味,还要防止酸的结局”。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感觉到的是“苦”,上一节公开课、赛教课是真的“苦”,苦到白天不吃饭、晚上不睡觉、比赛没结果。最后细细想来,其实任何的“苦”都不及你回想起整个赛教过程、感觉收获颇多时的“甜”;也不及你为那节课埋头准备数十个小时,具有像“超人”一样“辣”的精神感觉自己很伟大;能为以后的赛教路做强有力的铺垫,防止再出现“酸”的结局而感慨,那这就不是“苦”。我再把我对赛教活动的几点感想和大家分享。

  1、众人拾柴火焰高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思想的交换,就是一种团队精神。自上学期在朱校长的组织下,去崇信参与胡校长赛教备课以来,我一直被这种团队精神鼓舞着,感动着。这次片区赛教,朱校长亲自主持,全体参赛人员主动参与,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对所有参赛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集体打磨,提出修改建议,再二次设计,经过一番打造,参赛老师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各具特色。我想,经历了这些过程的老师,都应该能感受集体备课(磨课)的好处吧。

  一个教师的成长、成熟,总是与集体的培养分不开的,即使有些教师出类拔萃,但如果仅靠个人的力量,也势必会影响他教学技艺的成熟,所以集体磨课的形式就为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一个备课组中,每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人才华横溢,有的人思维敏锐。他人的优点与长处,无时无刻不在感染人、熏陶人、教育人。同时,集体备课时,同事间的交流、教学方法上的研究也使教师个人素养在短时期内得到大幅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知识视野“宽广得无可比拟”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深的知识素养。在集体研讨中,有的教师能做到引经据典,对问题鞭辟入里;有的教师语言如潺潺小溪,优美动听;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独出心裁,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此时此刻,那些不甘平庸、学养尚浅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其激励,在这期间会努力取长补短,汲取营养,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集体备课过程中处于弱势的教师也不会甘于缄默其口,会积极利用这个机会吸取其精华,以使自己快速提高。

  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研讨时,我们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一个团队,发挥自己的优势,汲取别人的短处,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提高。

  2、态度决定一切

  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大胆幻想,而且还要有理想,更要努力地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结果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所以说不管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目标,摆正好心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朝着目标去奋斗。近一年的工作实践中,我真实地体验到了“态度决定一切”,胡校长经常说的一句心里话“以前只知道干工作,而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工作。”有了这种态度,我们何愁自己没有光芒。现在我们都还算年轻,俗话说: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我们就应该在这一时期抓紧时间,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3、细节决定成败

  在这个世界上,细节无处不在,它微小而细致,而在这小小的细节中,却包含着成功的关键。抓住细节就是抓住了成功。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从细节入手。只有把细节做好,才能将事情做好。身为教师,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仅要上课,还要管好班里学生,参加各种会,写各种教案,做各种课件……很多时候,时间和精力没有全投入在上课,导致很多细节也注意不到。因此,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从点滴做起,从“改变一点点,一点点改变”做起,让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让我们的课堂渐渐精彩起来、魅力起来,在不知不觉中驶向理想的彼岸。

  4、个人发展不容忽视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规划好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投入自己的教育激情,这是我参加赛教以来,给我最强烈最深刻的感受。在以后的时间中,我们应“多做”、“多想”、“多听”,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身的不良习惯,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幽默的老师,并逐步将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劳型的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成为诗意的课堂,是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并能和学生共同学习成长,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个人专业化成长的规划,这不仅是事业追求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研究的空间很大很大。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我们就是真正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最后,我想再次感谢学区领导,感谢我的恩师,给我们搭建了这样的交流平台,给我们指明了进取的方向。当然,说得再多,感触再深,都不能仅仅停留在这张纸上,我们要把以这次的收获化为奋进的力量,一起携手,在这个大平台上不断总结,不断探索,让自己的课堂流光溢彩,让自己的课堂绽放个人魅力。相信我们的坚持,也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篇4

  区赛出线那天下午,深圳下了一场红暴,雨势颇大,凉意穿堂而过,前一秒的欣喜瞬间被教研员公布的市赛时间冲淡,十天之后,将和各区最优的选手同台较量,五个环节三轮淘汰,在市赛的竞技台争取活得更久一些,可能是每个选手当初最朴素的想法。

  这场比赛,之所以称为技能大赛或基本功大赛,它恰好对应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五项常规能力,它回视选手过往的积淀,亦穿望将来的奔途,而后者是更大的价值。准备初期,迅速廓清脑海中一丝踌躇,坚定自己,无论路途会遭遇什么,即便去经历一场可能的失败,也要最大限度地试炼并提升自己的能力。

  故此,依据比赛形式和内容,将坐标系置于时空交错点,作为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过往我曾做过什么,又获得了什么?

  功夫在诗外——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和论文写作

  文本解读是近两年在市赛中出现的新环节,绝不等于教材分析,应是专业读者解读“这篇”文本独有的价值,让文本自身来说话,是内功的内功,是“教”之本和“学”之本的立足点,却最被忽略和淡薄的语文能力,背后并不是老师乐意去做“搬运工”和“传声筒”,而在于文本解读的专业方法阙无。孙绍振老师《名作细读》《经典小说解读》,詹丹老师《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统编教材和文本解读》作为基础书目,收集经典篇章,从结构和语言上细细品咂,平日里教学解读可以巨细无遗,考虑文体、语言、结构、叙述视角、情感脉络等,没有定论,积累越深厚,角度越广阔,表达越自如。但赛场解读一定要有清晰框架和合理逻辑层次,一般是一线串珠或层次递进的形式,如《合欢树》的解读,我抓住核心词“错位”,依次以“两代人亲情的情感错位”、“回忆中的‘我’双重视角错位”、“情深却克制的文辞错位”三个角度展开。最后,从解读深度,表达逻辑和术语专业角度提升自己。

  纵观深圳市赛近三年教学设计,篇目分别是散文《老山界》、诗歌《回延安》和小说《驿路梨花》,乍看之下似乎有潜在规律,革命文化传统篇目的重视,可以理解为守正创新,但不作为教学设计准备中只关注的方向。不妨将比赛视为对整个初中阶段六册书教学设计的检视,尤其是日常教学忽略或较少着力的篇目,从文体出发,收集并整理出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尤其是设计感比较强、新颖的,不是为了记住它们在赛场上复制出来,而是从中撷取其精华与亮点,逐渐搭建出独属于自己的设计框架,并非刻板不变,分类越细,准备工作越繁复,心中有杆秤,赛场上根据具体篇目细读文本,调整主环节的命名方式,在此基础上改造生成。

  当然,内里的教学活动也事先储备一些方法,将教学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比如关于文章整体感知如何设计、朗读方式、文本品读方式、主旨探究、作业设计、板书创新等,这些需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及时收集与梳理,自然而然会生成适切自己的表述方式。

  准备资源这块,可借助书本、期刊和网络资源,基础阅读书目如下:《听王君讲经典名篇》(上下)、《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黄厚江讲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设计细节艺术》(徐杰)、王荣生主编的《散文教学怎么教》《小说教学怎么教》系列;整理《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和《中学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关注一些语文公众号:深圳各区的初中语文官方公众号以及西湖语文、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语文湿地等一直活跃的优秀公众号,在其中常能发现极具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

  陈兰燕老师备赛时阅读的书籍

  赛前准备要厚而实,先不要定位为课内精读、自读或揣测文体,把面铺广,每一种文体都有涉猎,达到随便给一篇哪怕是课外的,也不会完全无措,虽不能达到一定胸有成竹,至少也得心有轮廓。比如去年的《回延安》,课本资料拿到手的瞬间,感觉黄土扑面而来,着实意外,几分钟后调整心态,它为难的绝不止我一人,那就看谁能稳住心态,把已有的能力和储备尽可能地展现出来,而不是说,我不喜欢/我没准备到位,所以没法表达出来。

  现场论文写作今年第一次出题,赛前谁也无法猜测会如何出题,结果是谈“阅读初感”,能做的就是调动储备资源,快速搭建框架,这一题我失分严重,它和教学设计放在一起共两个半小时,而我在时间调控方面出了问题,剩余不到半小时才着手写,仓促之下,质量着实堪忧。

  由于现场是手写,书写美观和框架直接影响第一观感,分数公布出来,也许零点几分就拉开五六名的差距,正式比赛前,至少得有三次手写稿的经验。

  舞台是最好的催化剂——即兴演讲和现场答辩

  演讲时,每个人会抽到一个话题,审题思考加演讲共4分钟,尽可能在三十秒左右组织出框架,否则口头难以充分表达。

  演讲内容如何准备:

  一是主题方向,研读课程标准,比如课程性质定义、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学评价等,基础内容能准确无误;关注最新或重要的教育文件,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还有语文界一些近几年的变革举措,如教材双线组元,“三位一体”、项目式学习、传统篇目又回归语文课本等,这些都是近两年涉及的主题。

  二是方法层面,梳理教学实践案例,也可借助他人实践充实自己的资源库,在论证时用上,以情动人或增强说服力;结合顶层课程理念和教育文件,提供理论支撑,还有名家对教育的理解,最好新颖新锐些,这样既有高度,也有温度。如孙绍振的“以为一望即知,实际一无所知”,太多人知道就得避开,不然会显得你只知常人已知。至于表述形式,一般采用观点+实践型,或者观点并列型,提取关键词后一一展开论述。

  三是实践演练,找同伴抽题计时训练,就某个话题,限定自己1分钟内思考,然后马上阐述,以合理舒适的语速,尽量靠近四分钟,宁少勿超,内容过多来不及说会导致论证不完整,而剩余时间过多会显得论证内容单薄。

  相信舞台给的能量,不会无话可说,尽力装得从容,打开自己,心中怀想,这是我的主场,此刻的我并非面临淘汰机制的选手,而是渴望把自己对教学的见解和实践分享给大家。

  现场答辩是2分钟,根据演讲内容即兴追问,这个没法单独准备,依然是以演讲为前提,你准备充裕,答辩就是进一步阐释而已。

  剑须走“偏锋”——课堂教学

  进入到最后一轮,在当天下午五点多公布决赛名单后,抽取篇目回去准备,今年是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刚拿到手时茫然又无措,它是日常教学不太被重视的篇目,第一天比赛时精神一直高度紧张,傍晚时几乎每个选手都头昏脑胀,但比赛就是比赛,当晚课型必须出来。

  回到学校,倪老师带领团队前来,科组伙伴在网上积极查询资料,接下来就是如何出新,从以下方面着手:

  素读定锚。文章拿到手,所有人细读全文,文章根据闻一多两重身份,分为学者和革命家两大部分,学生一望而知其结构特征,可快读带过,艰难在于,学生和闻一多有鸿远的时代隔膜,而全文也没有具体生动的事件,有的只是看似碎片化的痕迹,如何带领学生事中见人,想添补充资料的念头在升起。可为何要补,倪老师提出看法,从外围而入来“丰富”人物,那就意味着放逐了语言本身,教的不是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这些学生读不出才正是需要老师教的。

  不能因为难以浸入文章本身,妄图以便捷取巧的方式遮掩思考的本质,于是,静下心,不用外援材料,不引进影像音频,就在文本内部着力,语文课需要下沉,简单扎实中沉入语言内部。

  在倪岗老师团队的带领下集思广益

  言语定位。同时把握编者意图和教学点:单元导语已明确“历史星空的杰出人物,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含义和妙处”;编者在预习提示和课后问题中更清晰定位,“作者是诗人,语言精致凝练,富有诗意,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反复读文,凝练跳跃的语言总在眼前扑闪,划出那些词语,浓郁诗味弥散开来,诸如描写学者的“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等,闻一多的刻苦专注的学者形象也随之清晰,晓静老师加上主语“他”和成果,诗落笔尖: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

  不动不想,无声无闻,几年辛苦,苦心凝结成为《唐诗杂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十年艰辛,一部《校补》终于赫然而出

  据此,教学目标基本梳理出来:以文中诗意化的语言为本,丰富闻一多先生在学生头脑中的人物形象,让闻一多先生跨越时空、跨越文本,用精神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学会用诗意化的语言表达。

  活动定型。“文本细读,是属于教师本位的。而课堂教学,是立足于学生本位的。把细读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和程序,这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王君老师如是说,

  “诗化的语言”,这结论太简单,学生知道一个单薄的概念,对于促进阅读和写作根本无济于事,我遇到两个问题:诗化的言语形式对于表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言语形式是一种外部特征,如何转化为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沉浮与感触?

  最艰难的时候,倪岗老师给了点拨,单单去教人物形象或者得出一个人物形象的概念,学生实际一无所获,带着学生在陌生化改编中穿行、浸润、生成,诗化的语言效果和闻一多人物形象就已经出来了。

  比如,将原生态词语摘取,在组合基础上添加主语“他”,辅以诗型,在言语咀嚼中,学者钻探形象赫然而出:

  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他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终凝成《唐诗杂论》

  他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十年艰辛

  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他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迈进“古典新义”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只为给我们衰微的民族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趟山水,以诗而跃,打破原有的语言形态,还它以诗歌面目,既然可以组诗,那也可以改诗,甚至创诗,组诗-改诗-创诗,就这样三环节主体落成了。以诗走全文,正在让学生沉浸在诗意化表达,走近、走进、走出历史人物。

  现场定心。我未曾尝试过,实际内容就三张诗歌课件去上整节课,临上场前的一个小时仍在脑子里默课,把每个环节内容再细化、勾连、丰实,教学设计只是这堂课的一半,另一半在于课堂现场,那就托出去交给学生,课堂最后的形态由师生合力打造,这么一想又释怀了。

  开课伊始,学生们自由选座,大都往后选以至前三排有空余,当时心底突然咯噔一下:我遇到了一个较为内敛沉静的班级。接着让学生以横线划出独立使用的四字词语完成初读,有两个学生提出不解“仰之弥高”和“兀兀穷年”的词义,它们赫然就躺在课文注释下呀,虽感到有些苦笑不得,但客观的学情不予置评,这才是课堂起点,恰恰是在意料之外才可见教学的功底,否则问的都会答得都会,要老师干什么。

  接下来遇到了一个大坎:学生找出闻一多先生工作状态的四字短语之后,反复带领朗读,时间似乎凝滞,课堂推动不前。这里的引导一定出了问题,当时我并没有选择让词语回归语言情境,而是就词读词,就词解词,词语被我剥离出来,却妄图让学生读出背后站立的人,慌乱中忘了那一双双眼睛中的迷茫,应该仔细聆听学生的发言,果断提取误点,帮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前后勾连。那些为人称道课堂机智,一定源于课前的充分钻研和倾情备课。

  艰难的第一环节过渡之后,进入到革命家闻一多形象,学生快速找出词语,时间仓促再一一板书,时间肯定不够,那就让每个找到词语的学生上前,这一个小小的举动,未曾想到将是后半段课程活泼的开始,或许问题设置清晰简易,或许学生回答超乎预期时我喜形于色,或许那些抚慰肯定的话语在此发酵,置身课堂现场,明显感到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在场中翻涌,学生只花了几分钟时间迅速改编出七言诗,继续推动,“闻一多是怎么说的?又在哪里说的?他一直想说什么?”他们立即给出非常完备的回应,继续往前,再读最后一首诗,第一排“小声说”,二三排“声音越来越大”,四到七排“向全国人民呼喊”,形式和内容相契合,声浪一次次升起,我突然觉得那一瞬间,有一些东西我不讲他们也能懂。

  最后,铃声响起,课堂戛然而止,我至今仍不明白,一些总结的话语未说出,知识性的内容,课件上什么都没呈现,那是遗憾还是留白。

  《闻一多》的课当然还未结束,我想继续跋涉,把模糊的清晰出来,把缺失的弥补上,把薄弱的提升起来,那一天,仅是开始。

  一群人会走更远——团队融合

  区赛那天,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倪岗老师,他眼里眨着笑意,带了整箱书,乐呵着让我们几位参赛选手自由选取,当天下午立即组“市赛群”,李平老师、王从从老师、王晓静老师相继做备赛战略、教学设计和现场写作的专业化指导,洞开另一片天地;几天后倪老师来校督导,“放下包袱,过程远比结果有价值”,对于一个如此陌生的后辈,他不吝指导,加上微信后立即发专业文章过来,研读回忆散文“二我差”专业视角;决赛前夜,那间会议室,他连晚饭也来不及吃,带着教研团队前来,分析文章陷入瓶颈时,一语点醒陷入混沌的我:“要教可迁移的言语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于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王从从老师从文本中抓取出“说”背后的言语特征,也是后来课堂最高潮部分的起发点,王晓静老师现场拟诗,赛友李晓梅老师也前来出谋划策;赛后仍是这位温厚的长者,在电话里一句一句做指导分析,他嘱咐,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持续发展专业能力,比赛只是起点。

  区赛之前,极为关注年轻教师成长的刘春景校长,走进办公室,我和清峡正模拟区赛答辩,她静静地听着,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纠正意见后,竟然模拟选手亲自演练,教开场白如何展现亲和力,又不失专业姿态,在我们领悟到的那个瞬间,她笑得那么盎然,“前路已开,你们尽管去展现”。是的,谁又能知道,这所年轻的学校,在支持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提供了多大的助力,“你们还需要我来做什么,尽管说”,正如包校所言,他如此说,也如此做。

  决赛前的办公室,王俊杰老师一点一点疏通流程,困顿不已的我总是遗忘,“不要怕,相信你自己,明天遇到学生,现场感会让你生成许多东西”,已至深夜两点,他才步行回家。清峡打点好一切,半夜陪我起来整理课件,早上六点,她赶回宿舍换衣服又回班上课。

  至情至性的科组长钟凌姐对我从来都有一种莫名的自信,但凡能有所帮助,她想尽办法争取,“一场比赛并不是你单打独斗,我们和你一起走,在整个过程中,咱们科组都在学习和成长,不要背负压力”,她和颖瑜、小婕、芳姐事无巨细地张罗,那些细枝末节里,都裹藏着无私的温情。

  踏出赛场那一刻,清峡捧着一束向日葵花站在校门外,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里面夹着一张暖意浓浓的祝愿卡,这个女孩,犹似昭阳,从来不知道自己和科组六人给了我多少暖意。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篇5

  初试——无从下手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校组织的优质课赛讲活动,我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报了名。之后我立刻遇到了第一个难题:选课。我是讲朱自清的名作《背影》?还是讲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昇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我就自己盘算着:《背影》一课要点众多,是以线索“背影”入手讲事件,还是从四次流泪讲感情?是单纯的品味语言,还是只分析人物形象?《中国石拱桥》的重难点是着眼于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还是品味语言的特点呢?又如何将说明文讲得出彩呢……杂乱的思绪,剪不断,理还乱。就在学校的预赛即将开始的时候,我还沉湎于《背影》强烈的抒情意味上,还在构思课堂上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不仅能关注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而且能品味语言的精彩、构思的奇巧及作品的深层意蕴的时候,一位富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参赛选篇一般会超前一单元。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快刀斩乱麻,决定讲《中国石拱桥》。可,我甚至连个说明文的公开课也没有上过呀!上岗这两三年,教低年级其他科目的时间较长,学生虽有说明文的基础认识,但并非我这个语文老师亲自传授,真后悔自己以前没在这一方面钻研。怎样才能将文本《中国石拱桥》的思路理清、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住呢?我又陷入新的纠结之中。

  备课——紧锣密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按我脑中保留的自己上学时的老师和本校的其他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来看,他们都会像做习题一样,让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科学的特点等是常规的套路。这样,一篇美妙的事物说明文,往往被讲成现代文阅读习题讲评课,毫无美感可言。可我怎样才能设计新颖,不落俗套呢?这烦恼犹如泰山压顶,挥之不去。在阅读文本时,我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一个误区,我老给自己一个暗示:说明文不如记叙文“美”!而这个不美的依据我又无从谈起。实际上,我也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品一品这篇甚至其它说明文的语言。我一直忽视了最基本的文本,没有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语言的“美”,只是一味地停滞在用习题去灌输答题方法的思维局限上,而没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它的准确与生动!

  于是我开始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一遍接一遍地听朗读录音,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慢慢地这篇文章的层次逐渐清晰起来。接下来在我翻阅了有关《中国石拱桥》这一单元的单元说明、教学参考书、网上的教学设计案例及视频等等资料后,我开始思考:怎样用简短有趣的方式导入?怎么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几个目标合适?如何巧妙引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如何嵌入说明顺序?对于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特点这两个教学重点怎样取舍?只选其一会不会顾此失彼?面面俱到又会不会内容太多等等问题。这时我拨通了那位有经验的老师的电话,述说我的想法。她提示我:教学参考书是由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依据学科大纲及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共同编写的参考书,它具有权威性、实用性、知识性,是老师备课的首选用书,应依据教学参考书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根据赛讲的时间要求,再决定教学内容是只讲一个重点,还是将两个重点巧妙结合。自己举棋不定时,课后题会引领你。但一定要保证教学流程和课堂板书以及教师的思路必须是在一个轨道上。她的话使我茅塞顿开,思路清晰,方向明确,接着我立即着手设计教案,终于在周末的晚上设计出教案的雏形。

  设计——不断完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周一到校后,我拿着设计好的教案让备课组的老师多提意见,她们指出我设计的不足:受赛讲的时间限制我设计的目标多且内容量大,担心难以展现一节完整的课;环节之间的联系太格式化没有新意;缺乏巧妙的过渡语……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我明白了优质课还必须做到内容适量、环节设计要合理、紧凑且有新意、语言还要优美。于是我决定改变思路,在重难点中只设置“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和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想法引领行动,我又开始重新设计教案。在“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设计上,我采用将文中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挑出几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巧,并把答题格式写在句子下面,在学生易写错字的地方重点标注、强调的方式。我还特意采用挖空的方式预防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信马由缰漫谈。但是,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又回到讲评课的轨道上,这时候,连我自己也讨厌自己的设计方法了……

  不甘——再次讨教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带着疑问,我又向最初指点我的老师请教,她告诉我,说明文作为语文学科传统的三大文体之一,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又因为说明文准确、平实、简洁的语言特点,更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极佳典范。而我的设计仍是按照“理顺序、抓特征、明方法、品语言”的教学套路,把说明文肢解了,忽略了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讲说明顺序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赏析语言及说明方法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注重能力的提升为根本,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应试技巧。语文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以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为目标,要树立一种新型、带有突破性的“大语文”教育思想。陈老师的话似醍醐灌顶,我意识到自己课程设计的思维没放开,思考层面太窄、太浅,正是思想意识的局促,才导致我走不出讲评课这个牢笼。她又指导我说:“你可以将文中的句子或一段话用自己直白、粗浅的语言表达出来,再将这些语言与作者精炼、准确、生动的语言比较,这种形式可以将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特点两个重点巧妙融合,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和语言的优美,你看如何?”她的话又给了我很大启发。

  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语文就是语言。”通俗地说,语言是说话的艺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说话的艺术,语言的美好。于是我将文中第六段描写卢沟桥的文字改写为自己的话,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优美等特点。

  实践——从容不迫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晚,我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卡时、反复磨课,力求第二天上午的比赛不留遗憾。终于我怀着激动、紧张、不安的心情,开始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课堂上遨游。课上我们配合得前所未有的默契。我的启发刚一出口,就有学生积极回应,用造句的方法概括赵州桥特征时,学生们为了使自己的答案与众不同,几乎是在文字中来了一场地毯式搜索。在我展示出自己改写的第六段文字时,学生兴奋极了,因为我的大白话太浅显、无味,他们一读便直观地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精妙,他们为了在措辞和气势上驳倒我这个老师,就争着举手发言,而且都不自觉地拿着“此处作者运用了某种说明方法”“此处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此处作者使用了某个限定词”就比你写的生动、形象、可感……就这样,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在这节课上,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整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重难点清晰,在品味语言特点时更是感觉异常的流畅、舒服、美妙,我和学生都很愉悦。在预赛中胜出的我,很快接到了县优质课大赛的通知,不出所料,大赛的预定选篇中真的有《中国石拱桥》。

  回首——记忆犹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刚走出县优质课赛讲的教室,我的心情犹如千斤重担落地,轻松极了。但随即又沉重起来。我明白这份“沉重”是因为我懂得了学习没有止境,要善于“挖空”自己,再善于“填充”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教得愉悦,学生学得轻松;这份“沉重”是因为我明白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真理,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用心感受到每一种文体的独特魅力;这份“沉重”是因为我感受到群策群力永远比闭门造车要好得多,感谢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份“沉重”是因为我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功夫要用在平时,只有多读书、多汲取知识,我才能走的更远、更稳、更好。这份“沉重”是,我清晰的意识到,赛讲中的这节课也绝非最完美的课,今后我还要长期不懈地教会学生,能从对一个段落的赏析中培养对一篇文章的赏析能力,能从对一篇文章的解读中培养自己解读一类文章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品评出语文的美。从此刻开始,我要努力成长自己!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篇6

  11月15日我随我们团队赴静宁县参加20XX年平凉市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第二次参加市级赛教,内心少了些许忐忑,多了几份从容,感谢学校给予的关怀和家人给予的温暖,让我能在静宁期间专心研课,全力以赴。从课前交流研讨到课堂教学竞赛,从独自思考准备到团队通力协作,都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最终取得了较好的名次和等次。

  赛教归来的几天里,楼道里、校园里和老师们见面,均送来祝福的目光和祝贺的话语,真诚而亲切。其实这次赛教只是一次历练的过程,谈不上什么成绩,只是在个人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多了些经历和经验,赛教的氛围温润着自己的心灵,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心灵的转向。教育历程是心灵与心灵对话的旅程,这次静宁之行只是这漫漫旅程中的一小段,总体上有四点感受,一是要自信,二是要团结,三是要虚心,四是要读书。

  一是要自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信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正能量,因为自信,我在赛教面前变得勇敢,不畏困难,如果自己在困难面前畏畏缩缩,再强大的团队也无济于事。教者课堂上自信大方的教态也会带动学生信心满满的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当然,自信的背后是丰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专业功底、稳定的心理素质。

  二是要团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团结的力量是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同心协力就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精妙的语言。这次我们赛教的团队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有笑声有争吵,有协作有分工的优秀团队。

  三是要虚心。“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虚心向每一位同仁请教,虚心向每一位选手学习,以弥补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短板。活动期间难得能聆听这么多老师的课,在听课过程中留心观察评委听课时关注的细节和学生的课堂活动过程,随时记录老师课堂教学的精彩环节。

  四是要读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研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党要求我们培养怎样的人;其次是课标和教材,把握课标方向,熟悉教材内容;还有与专业有关的各类书籍、杂志,传统经典著作,不断用有益的书籍充实大脑,启迪思想,使自己的课堂有深度,有内涵。

  读书以养心,虚心以修身,团结以蓄势,自信以明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的阵地在课堂,功夫却在课外,为人师者,无论课内课外,大小事情,从整体构思到点滴实施,都需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站稳三尺讲台,温润学生心灵;拿稳三寸粉笔,书写教育情怀,讲好经典故事,弘扬时代精神。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篇7

  20XX年4月我报名参加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赛,经历了学校初赛,学区决赛,片区复赛,县局决赛。一路走来,太多的感恩和感谢。感谢学区领导给我这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感谢杜家沟马校长对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的精心指导,感谢杜家沟全体老师的辛苦付出,帮我设计教案、制作教具。是你们给了我智慧、给了我信心、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才使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一切都是我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此刻,我只想说:感恩有你们,谢谢!

  下面我就将此次参赛的准备过程及自己的感想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初衷与收获

  从教路上,从数学或者科学领域跨越到道德与法治学科,对我来说是新的挑战。为什么要挑战自我呢?源于20XX年9月,我主持的课题《生活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顺利立项,并与20XX年6月通过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鉴定。也许是请教了课题研究方面有经验老师的指导,课题资料充实,才顺利结题。但我觉得我的课题是不完整的、是残缺的。因为我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一无所知。于是,20XX年赴杜家沟小学任教便主动申请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参加了今年的课堂教学竞赛。陌生的规模、陌生的学科,的确存在很大的挑战性。于是,借阅教材、教参,在网上购买《课程标准》,在工作之余挑灯夜读,才得知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的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6年级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7-9年级的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统称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通过学习课程标准才得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完全不同。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与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课程标准规定1-2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情感态度,二是行为与习惯,三是知识与技能,四是过程与方法;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3-6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能力与方法,三是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也才知道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明确自己的使命,《道德与法治》是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承载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体现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具有其他学科课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也不得不感慨:课堂教学竞赛,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如果没有这次参赛的机会,这些内容,我怕是要错过了。往后的教学中,我的目标定位怕是一错再错了。

  二、感悟与启迪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赛教课,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环境,适应学生。

  本次决赛,我的授课内容是二年级课程《清新空气是个宝》。且是9个参赛选手中最后一个,没办法,手气不好。抽完签,便没有了信心。一是没有接触过低年级学生,二是抽的签太靠后,三是下午上课,怕学生疲劳。也有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可见,自身的心理素质还需要进一步炼就,要尽快适应各种环境和各个年龄段的学生。

  2、夯实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的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心理素质,教学机智等基本功的练就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如,我的每次赛课中,板书是我败笔,一是自身基本功不扎实,字写得难看。二是不会设计板书,只能东拼西凑,剪剪贴贴,应付了事。

  3、课前磨课,是赛课前的关键环节。

  一堂好课不是一次性就能成功的,需要一遍遍的打磨。本次赛课,我也进行了多次磨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推敲、取舍,包括每一句过渡语,每张幻灯片的字体、颜色的搭配。都必须反复研究,仔细琢磨,最后确定。

  4、课堂上,须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绪高涨,整节课的气氛就会活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堂中,思维活跃,对老师所提问题会做出很快的反应,师生配合才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如,本次赛课我设计了空气质量播报站环节,让学生扮演小小播报员,对一周的空气质量像天气预报播报员那样播出,在音乐启动中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色,为课堂添了彩。

  5、设计中,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新”意。

  照本宣科、教教材、遛课件或者充当课件播放员,已成为过去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紧扣授课内容但不能偏离主题。本次赛课中我的授课内容是《清新空气是个宝》,我抓住了“清新”和“空气”一词。在课堂最后7分钟带学生到操场,在伴有鸟鸣声的轻音乐缓缓响起时,学生躺在提前铺好的垫子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我跟学生们坐在一起,自己都从紧张的授课中放松了下来。

  星空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赛课的路上,充满了艰辛与磨炼。每一次比赛,或多或少会给我们留下的不足和遗憾,但我们不能气馁,更不能骄傲,这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虽然忙碌、艰辛,但也充实、快乐。让我们在赛课的路上,走好每一步,厚植情怀与初心。在赛课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篇8

  教师的生活是平淡的,而赛课就像生活的调味剂,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品出那酸甜苦辣的味道。“痛并成长着”是这一过程最好的诠释。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本次桐乡市小学信息技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从接到比赛通知到正式赛课只有短短一周时间,但准备的过程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蜕变的味道”,这种“痛并快乐”的成长让我受益颇多。

  确定内容定方向

  本次赛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信息交流方式》,交流其实是一种信息的交换,一段对话、一个微笑其实都是一种信息交流,对交流概念的理解不能过于狭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交流方式越来越多,交流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本课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流方式到网络交流的方式再到网上在线交流为线索组织内容,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信息交流方式,让学生对交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帮助学生认识交流方式不断变化的历程。

  确定目标深思考

  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1。了解交流方式的变化,知道常见的交流方式及其特点,提升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2。了解常用的网络交流方式,通过在线交流感受网络交流的快捷,形成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的意识。3。掌握各种网络交流方式的优缺点,培养合理使用网络交流方式服务生活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研磨沉浸细思量

  在教学设计上,关于新课的导入,我通过时间线轴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变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有哪些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的方式了解这些交流方式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优缺点。其次,关于网络中的信息交流这一板块,我创设角色学霸“小丁”热心传授学习经验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小丁把宝贵的学习经验传递给更多的孩子,引导学生了解微信、抖音直播、QQ、电子邮箱、聊天室、微博、视频异地互动等各种信息交流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谈论等方式,总结各种网络交流方式的优缺点,让学生感受网络交流的多样性与便捷性。最后关于在线交流板块,我搭建了一个类BBS的论坛站点,引导学生将作品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在线交流,让学生感受网络学习平台与传统方式相比,在交流作品、评价作品方面的优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磨课就像一面镜子,会把自身上课的缺点一览无遗地暴露出来。缺点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认识缺点并在后续的授课中改正缺点,不断提升自己。回顾这堂课,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备课的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案,然个人思维有时候难免固化,在同课异构的赛课舞台上,不同的教学设计相互碰撞让我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最后,非常感谢教研组同事及教学线领导为我本次赛课所做的付出,我将在今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时刻警醒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站上更高的舞台。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篇9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今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灵台县幼儿园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回忆整个赛教活动历程感慨万分,仿佛有许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但我最想说的两个字是“感谢”,感谢县教育局组织了这次课堂教学竞赛,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感谢热心的同事们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一直走到决赛。虽然在这次赛教活动中我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却让我收获颇多。

  一、独行快,众行远

  一个人会走的很快,但一群人会走的很远,我庆幸自己加入了这样的集体。在准备各级别赛教的日子里,挑灯夜战已然是这段时间自己的写照,而我的同事们呢?从校长到学校其他老师,在我迷茫、无助的时候总是向我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手把手的耐心指导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鼓励。在我教育工作道路上能拥有如此优秀的团队做后盾是我人生之大幸,也是我在教育道路上不断积极进取的动力。

  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在我参加决赛后,我与当天的其他参赛老师交流后得知:他们都参加过多次赛教活动,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他们会每天坚持各类学习,比如研读教材、观看优秀课例、经常参与公开课教学活动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至于平时备课就更不用说了。在说课环节中,老师们精彩的说课更是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深刻感受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这次赛教活动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够丰富、专业技能功底不够扎实,终身学习才是提升自身素养的关键。

  三、寻找自身闪光点

  芸芸教师,各有千秋。要在高手如云的赛教活动中独树一帜,一定要另辟奇径。所谓“奇径”,就是自己日积月累中形成的独有的教学特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有吸引力、有凝聚力、有感染力的教学艺术。教师需逐步提炼、逐步提升、逐步完善,然后在日常保教活动中加以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知行合一,躬行实践

  经历这次赛教活动,首先我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其次,我也认识到想要做一位优秀的幼儿老师,今后还需要刻苦的磨砺,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因此,我将一如既往的积极探索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新思路、新策略,在与幼儿共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在与新课程的亲密接触中,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焕发新的生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求知的殷切态度去迎接未知的挑战!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 篇10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有幸参加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整个参赛过程让我受益良多。

  首先,通过这次比赛,我对英语这门课程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备课也更加深入细致。为了讲课内容的选取,我认真通览了整套英语课本,重新梳理了整门课程的内容,对每一部分的重难点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把握。在备课过程中,也进一步清晰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理顺了教学思路,明确了教学方式。

  其次,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得到了我们英语组的老师们的热情指导与帮助,从整个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是否合理、清晰,到每个知识点的阐述是否准确、易懂;从讲课时的仪表仪态、手势语言,到习惯性的口头禅和小动作,老师们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第三,这次比赛对我个人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这次比赛没有提前熟悉学生,怎么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配合自己,调动学生的情绪,并且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把知识点讲明白,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随时解决问题,最终获得较好的授课效果,确实是较大的考验。通过这次锻炼,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教学反馈,强化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力争做到“让学生好学、想学、会学”,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愿意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在这门艺术里获得快乐,获得成长,实现价值。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分享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青年教师赛课心得感悟客服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惜岗位转作风争先进感想2024年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感悟心得体会社区学习观看榜样7专题节目心得感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