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篇一: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各级教育部门组织了多轮线上及线下学习,为老师们详细解读新课程标准(2022版)。作业设计作为...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推荐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各级教育部门组织了多轮线上及线下学习,为老师们详细解读新课程标准(2022版)。作业设计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势必要符合新课程标准。通过新一轮“暑假教师研修”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学以致用,在此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为例,阐述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素养导向,提升作业水平
新课程标准(2022版)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相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就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语言优美,通过朗读、积累,让同学们认同中华文化、热爱语言文字,培养文化自信。因此课前预习应该以读为主,并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将自评和家长评相结合。
在学生语言运用上,可以通过“听写盒子”,让学生主动积累词语;通过先摘抄后仿写,把作业主动权还给学生。拓展实践作业中的“摄影展”“绘画展”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旨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我,在创作中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作业样态也由单纯的书面作业,实现了跨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渗透,让学生能够参与实践和体验,进行观察和探究。
通过巧设作业支架,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深处。在已有经验处埋伏学习单支架。唤醒学生思维的起点。比如,在单元前作业设计中,借助单元前阅读清单设计整理作业。在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设计范例支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在学有余力处撤离支架。如课中任务二放手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和表格,在比较、思考、整合、提炼中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开放、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助力学生思维的延伸,提升思维品质。
二、整组设计,构建学习闭环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将一个单元当作相对独立的整体进行设计。设计作业时不仅要关注单元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需要前后勾连。为此要设计单元前准备作业,这类作业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可以设置三个项目:类人文主题回顾,前阅读要素整理,前习作要素整理。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展现大自然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无穷无尽的奥秘隐藏在天地间,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发现。
三年级上下册有多个单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发现。在单元导读课上,可以利用十分钟时间,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帮助学生回顾这一类人文主题。单元综合作业中除了每课的即时作业,还需要有长程作业贯穿整个单元。单元后评价作业以学生自主归纳展示和单元检测为主。这一模板兼顾了单元与单篇,从整体切入,先整体再局部,构建了预习、学习、复习的学习闭环过程。
三、要素落实,紧扣课程标准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阅读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时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为此在课前预习单整体感知中,可以以填空题形式,让学生了解课文抓住“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一特点,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世界的奇妙。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进一步让同学了解为了写清楚天空和大地的奇妙,课文还选取了哪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描写。
为了进一步落实单元要素,课中探究单以学习任务为驱动,通过任务一的表格,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直观感受“写清楚”的内涵,课文不仅从四个方面来写天空,而且写出了一天的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感受到世界的奇妙。课后作业单中的运用发展作业增加了课外阅读《天空中的文字》,选文分别从云和鸟两个方面进行介绍,通过具体写卷云、砧状云、燕子和大雁来把“天空中的文字”写清楚。这种类文阅读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能力,落实单元要素。
四、小结
新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导向,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要把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进行到底,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让作业变得有滋有味,有趣有效,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向轻负担,高效率的转变。
篇二: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发布后,广受关注,我作为语文教学实践者,要把握新变化,明确新要求,吃透新理念。所以我积极参加了暑期教师研修培训,认真研读新课标,通过反复思考和结合专业视频解读,收获良多,受益匪浅,下面就谈一些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凝练语文核心素养
它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彰显了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以前我总认为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任务,现在发现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新课标还讲到思维的提升,其实就是语言思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对创新的追求,并以此来推动我们的语文教学。
二、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新课标中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在以前的小学语文课标中,从来没有看到“任务群”三个字。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在新课标中设置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旨在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把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落实到每一堂课中,着重把握突出“素养”“学习”“生活”“主题”“任务”五个关键词。
三、研制了语文学业质量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促进“教-学-评”一致性,形成育人合力。
四、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概念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最好的黄金读书时间段,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课堂上教师的点拨才更有效。每册语文书都设计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我们教师平时要做的是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阅读方法,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班级也要有相对自由的书单,鼓励学生去自由阅读,不要有过分的苛求,不搞过多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想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明确了未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强调“素养立意”,充分彰显教育目标,以文化育人的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综合性的语文活动,避免碎片化知识点的大量机械操练。同时要开展丰富的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引导学生理解、建构并运用结构化的语文知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还要积极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拓展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空间,从过于关注结果走向注重思考的质量,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篇三: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新时代的春风暖阳中正式颁布。这是由教育部颁行的具有指令性、法规性的文件,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南针”,也是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路线图。作为语文教师应从什么角度去审视新课标呢?
一、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上审视“新课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行至今,对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推动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一年来,中国发展举世瞩目,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思维方式也在改变,同时,少年儿童的生长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改变对课程改革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为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要求,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动变革育人内容和育人方式,已刻不容缓。
就教育领域而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行,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政策”等等,使“新课标”的修订和颁行不仅有纵向发展的承续性,还有横向借鉴的融通性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性。
为培养未来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新课标”在总目标第一条就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建议”的第一条要求“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将“核心素养内涵”置于首位,旨在让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四个要素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是一个整体,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在发展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为实现课程目标,“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题内容详细列出,且规定应占全部内容的60%-70%,这充分体现了母语教育的课程特点。从小夯实好学生学习母语的根基,使其能够立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文化自信导致的民族自豪感必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从义务教育课程总体系中审视“新课标”
此次课标修订除强调目标导向之外,还注重对课改中的困难和问题的有效回应,加强一体化整体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增强课程的适宜性。
由于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决定了语文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是一门具有工具性的基础课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三个基础,由低到高,由近及远,不仅为学生当下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从小夯实生命的根基,打下生命的底色,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何等重要!所以,“新课标”在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就强调,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这一切都说明语文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中心位置和发挥的关键作用。
语言不仅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学生正是在学习阅读中学会阅读,再用阅读学好其他课程。如果学生连说明文都读不懂,又怎么能理解科学小品?如果连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都看不明白,又怎么去解题?
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大多以概念的形式储存于脑中,而概念是以语言为载体。如果语言不清晰,概念必定模糊,也难以内化。即使是形象思维,也需要借助语言,更需要语言的调节。此次修订“课标”,无论文科、理科,都毫无例外地把发展思维作为学科核心素养,这充分说明“启智增慧”是各个学科共同的目标。思维以语言为物质外壳,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可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这也决定了语文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从利学便教的角度审视“新课标”
“新课标”的新理念应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思想,“新课标”的新策略应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应是实施“新课标”的着力点。“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新课标”遵照课程的内在逻辑设计“课标”结构,在明确“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之后,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评价改革的重点,增强课程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一切指向教学实践,助推利学便教。
利学是便教的目的,便教是利学的保证。如何达到利学便教?“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解成相关联的系列化的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共同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学习任务群分三层设置,序列清晰,层级分明。第一层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任务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第二层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任务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是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第三层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任务是“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是学生通过努力可能完成的任务。三个层级由低到高,逐层递进。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应根据校情、学情变通处置,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需求和发展。
学习任务群将课程内容明细化、具体化、情境化,便于师生在课程实施中对某年段、某学段、某单元甚至某节课究竟要完成什么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教师心中有底,学生心中有数,有利于查漏补缺,复习巩固,这有助于发展提高、延伸、拓展,也为学业质量的描述和学业评价提供了依据。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除强调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导向和体现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之外,还强调了“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我国已故教育家李吉林老师一生倡导并实践“情境教育”。她认为,“情境是客观生活、景物和主观思想、感悟相熔铸的产物”“语言产生于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情境又会激起表达的欲望,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她还指出:“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这跟上述“新课标”的观点并无二致。在特定情境中,情境所形成的心理氛围,给予学生的心理影响,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学生在“情不自禁”中脱口而出的语言,常常是富于儿童情趣的美妙的语言。为此,“新课标”强调语文的教学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虽然从三个角度审视“新课标”并不全面,但这都指向同一课程目标,即通过实施课程给学生培根铸魂,使学生启智增慧。
篇四: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效落地实施,需要有能够真正理解它、执行它的“新”教师。8月20日我有幸在线学习了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蔡可教授主持的“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培训会”。通过专家的解读,让我对语文新旧课标的异同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讲座中,教授专家不仅为我们梳理了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新增加的内容,讲解了课程的有关知识,并对阅读、写作、命题、学业质量检测等内容都给出了建议,让我耳目一新,对语文新课标有了系统的认识,其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课程目标上,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时代实实在在地到来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虽然与高中基本一致,但提法不同,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不再提“三维目标”了。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分以往的五个版块,而是分成了四个领域,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如果说课程目标上的变化是期待和预料之中的,那么,新增的两个内容,就是创造性的了。
其次,终于有了名副其实的“课程内容”。新版课标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做出了规定,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明确了“教什么”和“学什么”。对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体现出对教师教学理论的实践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的重视,也表现出对于语文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视。
而为了找到一种比较清晰的框架线索来对课程内容进行总体性梳理和说明,语文新课程标准沿用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策略和思路,以六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群”来厘清课程内容。这六个学习任务群分属于三种在语文学习上处于不同功能层次的类型,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
通过本次线上学习,我不仅快速有效地理解了语文新课标,并且能精准抓住新课标的重点、难点,尤其是新课标的变化和特点。作为青年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今后我将继续研读新课标,指导自己更好的投入语文教学工作。关注课标,就是关注教育的未来。
篇五: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学习是最美的姿态,培训是最大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
2022年这个暑期,我参加了全省四市举行的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直播培训会。蔡可和吴欣歆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为语文同仁们送来了教学的“及时雨”。为期一天的沉浸式学习,让我收获良多,感悟良多。我想以我特别喜欢的梁捷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做个引子:每个老师都应朝着“明师”的目标而努力,做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更要做明日之师。
做明白之师
年逾七十依然奋斗在教学一线和课改一线的梁捷老师,曾说了这么一段话:“回顾70年语文教育历程,展望新时代语文教育的前景,做为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感觉到语文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自我提升,深刻地认识到在课标、教材、考改“三新”现实下,更加需要教师的‘自新’,深刻地体会到‘教学相长’其中‘教’的成长,尤为必要、尤为紧迫。”
我深感赞同。
实话说,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4月份颁布以来,全国掀起学习热潮。作为一个小城市的普通一线教师,我就有一种焦虑感。虽然,零零碎碎的,也从一些媒体平台报刊书籍进行了学习。可是对于新课标的内容和变化,对于如何让新课标落地生根,我了解的还是不够清晰、体系。
聆听两位教授的课标解读,总算是为迷惑的我剥开了重重云雾。
两位教授的新课标解读中,我最关注的是“变化”,因为了解并掌握这些重要变化,我们才能找到今后教学的突破口。
上午的讲座里,蔡可教授在伊始就提出了新课标的几个显著特征:
凝聚了学科核心素养
更新了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群)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增强了指导性。
随后,他对此一一进行了详细解读。通过蔡老师的解读,我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即是我们学科育人的价值,围绕它来,教育的育人方向才不会偏颇。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哪里生长?蔡老师又示范了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让老师有例可依,有法可学,看到了课标真正落地的样子。
做明辨之师
下午继续聆听吴欣歆教授的解读。她对“学习任务群”的解读,让听会者的我顿开茅塞。从学习任务群提出的背景,到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内容,再到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思路和评价,无不要言不烦,深入肯綮。
吴教授谈到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提炼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六个任务群分三个层面: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新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层六个任务群相互联系,共同搭建起语文课程内容的“建筑”。
吴教授的解读深入浅出。“六个学习任务群”不再只是新课标书上难以理解、难以操作的文字,他们有了鲜活的样子。相信与会老师们对吴教授对比示范的“为闻一多设计微信名片”和“举办校园萌宠大赛”的两个任务设计一定记忆深刻。两个设计一优一劣,老师们很容易对照自身,反思问题,向优秀看齐。
在“举办校园萌宠大赛”这样的情境设计里,静态的知识转化成鲜活的知识,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参与。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有真实的角色参与,也有真实的成果展示,真正让学生掌握了“带得走”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无疑才是当下需要的。
做明日之师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教师,必须时刻以专业学习促进终身成长。
只有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才能启迪教学新思路。也所谓心中有课标,教学才有尺度。
学习永远在路上。尽管今天收获不小,但新课标理解得还不够深刻,还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面对未来,任重而道远。再次引用一句话,“昨天的微不足道,今天的正在争取,明天的在拼搏!奋楫笃行,臻于至善!”
篇六: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为语文教学实践者,认真学习和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握新变化,明确新要求,是我们第一步要做的重要行动。但如何学习把握又是一大难题。汕尾市何秀钊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为大家带来一场及时雨,举办了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何秀钊校长通过解读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2022版与以往的变化,重点突出“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阐述学习目标、行为、评价的转变,由此引申出三大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何校长结合小学学段做了详细的讲解,整个讲座深入浅出,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使我受益匪浅。而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入了解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体会与收获:
一、改变观念
整个讲座中,何校通过对比的方式,让我清晰直观地认识到,新旧课程标准的变化。一场头脑风暴下来,最大的体会是观念需要积极转变,在旧课标实行的时间较久,教学中容易拿来主义,直接运用之前的经验,这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是很“危险”的,我们要有主动改变的自我意识,不要固守旧经验,要主动去了解,只有做到明确观念,才有可能付诸正确的行动,才能够准确达成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
二、深入研读
每位教师都是课标的研究者,何校通过梳理,以框架式向我们解读新课标,可见何校对新课标是深入研究的。而作为一线教师更要学习这种研读的态度,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教学的前提与保障。我们不光要知道整体框架,更要研读每一个细则,学习任务群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怎么做?如何评价?新课程标准中均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我们应认真研读,才能将新概念融入自己的认知领域。
三、积极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化为与学生的互动、交往,这是一线教师新课标实践的最佳途径。日常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是落实新课标的阵地。我们在这一阵地的固守中,要让教学更精准,让每一次的教学指导更扎实,成为学生发展进步的台阶。
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老师来说是机遇、是挑战更是方向。我会更加努力,构建和谐创新的新课堂。同时也感谢何秀钊名师工作室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
篇七: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一、语文核心素养之我见
2022年4月21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年一次的新课标给咱们赶上了。总体来说,从去年的“双减”,到今年的“新课标”,改变方向都是一致的:不要做题机器人,而要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在认真翻阅了《语文课程标准》之后,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词“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整本书阅读”。
2022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并给出了详细的解读,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二、文化自信之我见
其中把“文化自信”放在了第一位,新课标明确阐述文化自信的含义: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并且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文化也是语文课程的主题,并对其做了具体说明,这意味着大语文时代正式到来,对于语文的重视,旨在让孩子们越来越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中华上下五千年,给我们留下来太多太多的经典之作,学校要求的每日阅读,我们班一直在坚持进行,每个孩子每天阅读20分钟左右课外读物。我更加重视早读,每月发布一次早读打卡活动,每天督促学生早上读书,背诗,给自己一个元气满满的开始。在教学时注重成语、名言警句和古诗的积累,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把这些文化融入其中。比如:成语接龙、诗歌朗诵会、故事会、传统节日手抄报比赛等,也可以模仿优秀的电视栏目,比如:“朗读者”“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声临其境”“红色记忆”等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对自己的文化浓厚的兴趣,发现中华文化之美,培养文化自信。
二、“整本书阅读”之我见
与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次2022新课标,“整本书阅读”被郑重写进了课程标准中,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明确了目标、内容及要求。在这里要讲到“学习任务群”,我发现主要呈现三方面的变化。
1、“课程目标”要求由“量变”转向“质变”
在《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2022版新课标不再简单地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是对阅读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不能把阅读当做“任务”,而是要变成“习惯”,不能“光读整本书”,要掌握阅读方法与经验。
2、“学段目标”首次提出整本书阅读要求
首次在学段目标中明确描述了各学段阅读整本书的目标和要求,从第一学段的“尝试阅读”到“初步理解主要内容”,到“把握主要内容”,再到“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体现了整本书阅读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3、再次明确各学段“读什么”
在[课程内容]-[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部分,新设置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其“学习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各学段应该“读什么”。随后在附录中提到了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
4、九年阅读量在400万字左右。
所以让我们的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读大量的书。我们每个班级一直都在做的每天放学读书30分钟就正好契合了这一点,当然阅读记录卡学生也一直在坚持,创立书香班级。
看到一个调查,如果对“能”字进行查找,2022版新课标有266个,比之前的课表多了100多个,这个“能”字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是对老师教学能力的要求。独行快,众行远。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我观看了很多名家的讲解,推荐大家看看王崧舟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总体解读,所有的培训最终都必须回到自我培训,所有的学习最终都必须回到自我学习。接下来,我一定会认真研读课标,加强学习,做到心中有课标,教学有方向。
篇八: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新课标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提出了语文学习三个任务群,任务群将语文知识作为暗线隐藏在学习任务中,更注重聚焦典型的言语实践活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任务群并不是语文知识点、能力点的线性排列,而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既体现了祖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和传统,也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学习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包含了:
1、基础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项任务;
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含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两项任务。
老师的教学设计不是围绕“教”,而是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的,要有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教师更要提供学习支持,尤其是“学习思维”的支持,如图表、范例、问题、资源、建议等。具体实施“学习任务群”时,根据学段高低各有侧重,但它们并不割裂。比如:发展型任务群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它会涉及到基础性学习任务群中语言文字梳理与积累。拓展型阅读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也会涉及到前两个层级的学习内容。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哪个学习任务群都应当有所体现。
篇九: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不只是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为以学习任务来带动教学,即“任务驱动”。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设计学习任务,并落实到课堂中呢?
我们现在使用的义教语文统编教材,采用的是单元教学结构,各个单元都可能承担着“学习任务群”的其中某一项两项任务。教师的工作是要研究教材的各个单元主要承担或者接近“学习任务群”之中的哪些“任务”,然后以这种“任务”来引领教学。
掌握了单元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群,第二步工作是把任务细化,化为教学的目标、要点、难点,形成教学方案。单元学习任务不同于以前的习题,不是完成一个单元之后的练习,而是对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学方案的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应前置,是设计单元教学方案的主要依据,我们参照单元学习任务来设计一个单元教学环节。对老师来说,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就是“教学内容”,新课标中的设计学习任务群要注重语文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任何一个学习任务群都应围绕具体的学习目标来设计,学习任务是明线,学习目标是暗线。
以基础性学习任务群为例。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那么我们在设计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时就需要在结合单元主题,围绕教学目标,把握语文素养的前提下,让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同学生的生活的结合。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要在识字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本单元有一篇课文《姓氏歌》,渗透了中国传统姓氏文化。仅以文本为纲,以知识为本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与所学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设计一个制作家谱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家谱的过程中学习不同姓氏,发现姓氏的传承,探寻家族的故事,怀念家族的先辈……学生会收获更多。这时,课文只是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补充性材料,是让学生看到大千世界的“窗口”,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篇十: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凉爽的连阴天过后,室外烈日炎炎,室内清凉怡人,内心炽热无比。记得十多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时教初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告诉我:“语文课文很好教,讲讲读读写写,说说内容,最后总结一下阅读方法。”我如获至宝,比葫芦画瓢。实际教学中,针对当时的考试和成绩来讲,确实很实用。只是慢慢的心中越来越疑惑:当课外阅读都变成了老师总结好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主题等等拿给学生去背,阅读的意义何在?真的有用吗?当时考试有用未来还有用吗?
后来的几年,遇上新课改,一阵“改变死记硬背,不能满堂灌”的教改风猛烈刮起来,公开课上老师们使尽浑身解数,当然相对于“死记硬背、满堂灌”来讲,教改无疑是有成效的,至少“满堂灌”这样的方法在被老师们慢慢摒弃。只是,“表演课”、“不实用”、“公开课多思考,常规课该咋咋”这样的声音也同时响起来。探索的过程总是有收获的同时也会有新的问题出现。
受地域大环境、就业竞争、个人选择等等的影响,这几年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参加工作前已经在民办学校、辅导班历练多年,接受到的教法学法丰富多样,带着这些痕迹,在越来越精彩的教师培训、各类教学技能比赛熔炉里提炼真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我也时常尝试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真正去落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看着自己的学生慢慢的从等待答案到学会思考再到能主动一些和大家一起思考,过程漫长,却也真正把课改的理论落实到了课堂实践中。
今年再次遇到新课改——2022年版新课标出炉,源于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文化自信”赫然列于新课标,学教评有了更多更具体的参照标准,语文课堂也有了不同于传统的教法。想起参加习作策略单元赛课时,从两眼一抹黑到有了一丝光亮,走得不那么顺畅,却也有着很大的成长和进步。今天听了一整天的关于策略单元的示范课、说课、讲座,上半年参赛时的心路历程再次重现,当时的很多困惑和迷惘也豁然开朗,同时感慨良多。记得高考试卷改革第一年,看着完全不同于往日的题型,和很多同仁调侃:我们这一代老师是小白鼠的一代,变革都让我们赶上了,高考都变了,小学初中也不远了。2022版新课标无疑就是答案。
从死记硬背、满堂灌到11版新课标再到22年新课标,似乎教学和学习都越来越难,语文尤其难教,并且被赋予了语文为王的重任。自己养孩子的这些年看了不少育儿书,从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又觉得似乎也是在向越来越容易转变吧。先入为主的是我们,身在其中的是孩子,感受应该截然不同的吧。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课堂和孩子是检验新课程标准的标准吧,一直在路上!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推荐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024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训心得,农村教师学习三抓三促心得体会,新学期军训心得体会范例,读书个人心得体会,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