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一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一出,立即引发了学习的热潮。在聆听完曹教授、史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后,我对新课标也有了些许宏观...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分享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一出,立即引发了学习的热潮。在聆听完曹教授、史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后,我对新课标也有了些许宏观的认识。然而,想要进一步理解课标,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教学经验做支持,且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去细细研读。下面浅谈一下学习新课标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点:
一、新课标更强调数学课程育人导向
新课标“指导思想”开篇讲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新课标强调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的思想性。
数学课本很多例题和练习题的设置也在积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1中“将新品种菜椒送给敬老院”这一背景的设置,就是将孝敬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融于数学课程中;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4面“你知道吗”,拓展了《算法统宗》里“铺地锦”的乘法计算方法,将数学史融于课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面第2题,给出天安门城楼、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京沪高速公路图片,填写合适的单位,将中国建设融于课程,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作为老师应当更加积极挖掘数学课程中育人的素材,抓住育人的时机,在数学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德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新课标更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新课标在前沿“主要变化”中提到: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综合与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在每一阶段都设置了对应内容的主题活动。比如第一学段“主题活动6:数学连环画”,可以将数学与美术学科相联系;第二学段“主题活动1:年、月、日的秘密”,将数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联系;第二学段“主题活动4:度量衡的故事”,将数学与数学史相联系;第三学段“主题活动3:体育中的数学”,将数学与体育相联系;第三学段“项目学习1:营养早餐”,将数学与生命与健康相联系……
除了综合与实践外,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关联。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面第4题中,设置生产石油、钢材、纸用水量的背景,将数学与科学相联系,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5面第4题中,设置小强帮助妈妈挖土豆的背景,将数学与劳动教育相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年、月、日”的教学中,与美术相联系,制作特色月历、年历……
三、新课标更强调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我们的老朋友,但新课标用更接地气的语言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句话看似通俗易懂,但其实涵义非常丰富。史教授曾说过:“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数学教育与人的行为(思维、做事)有关的终极目标,是在学生本人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着这三个方面努力。
另外,在核心素养中,新课标强化了“量感”。谈数感时,可以把数量中的后缀量词(即计量单位)去掉;谈量感时,计量单位不可以去掉。因此数感表达的数和量感表达的数是不一样的,量感强调度量。
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同时量感的培养也是我们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
以上是新课标给我印象最深的几点,新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方向标,为了更好地把握好教学方向,我需要进一步研读新课标,并将所思、所得践行于实际教学中。
第二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四基”,发展“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双减”之下,如何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如何实现数学课堂“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下面就以“分数乘分数”为例来谈谈我的教学思考。
“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乘整数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的运算原本是通过数的意义理解算理,从而明白算法,因此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以生为本,让学习真正发生。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抓住知识的本质。把握知识的本质进行教学的课堂方彰显它的深刻与厚重。
“分数乘以分数”算法比较容易总结,但算理的理解却很抽象,它的整个运算过程是一个分数单位在发生变化的过程,分数单位的变化,对于学生理解算理非常重要,也有难度。基于学生的认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直观,让学生观察、思考、表述、操作,归纳、总结,从知识的本质上学明白、学透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二、数形结合,让算理生根发芽。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表达的机会,让知识有建构的亲身经历。我们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悟”道理“知”算理。
首先,用面积感悟算理。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与分数的意义有机融合,通过观察、列式,在分数的意义和图形的面积两种角度之间建立起等量关系,在算式与结果的一致性下初步感悟算理。
其次,画图操作理解算理。“算理先行,理到法随”。如,怎么理解“3/41/2”?可以让学生先画图表示出3/4平方米,即把1平方米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然后再画图表示出3/4平方米的1/2,再把3/4平方米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双重阴影部分就是3/8平方米,体现了两次分和取的过程。然后再结合图说出双重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再次将分数乘法的意义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结合,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入。
第三,逆向思维内化算理。自己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然后画图说明这个算式的意义及结果。“以形论数”“以数表形”,学生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实现了算理的内化,让算理“生根”发芽。“理通则法成”,比较分析之后,学生很快总结出了方法,学生在画图与说理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到知识的本质之“理”。
三、有效练习,让“双减”扎实落地。
“双减”之下,如何有效进行练习?面向全体,注重实效,适当拓展。练习设计要体现了这三点:
面向全体。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练习,如“1分钟计算比赛”,基础过关,同桌互评,全员参与;选择练习,由图选式、由式选图,学生用手势表示答案,全员参与;紧扣时事热点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练习,人人思考,全员参与。
注重实效。不管基础练习的反馈,还是拓展提升的展示,我们都要注重效果的“看得见”,做到教师心中有数。
适当拓展。练习的设计要重视基础,也要适当的拓展。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既要有对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检测,也是有为下节课做铺垫的知识延伸。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读课标,真正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
第三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
2022版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核素养,让学会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数学的语表达现实世界。在学阶段,核素养侧重对经验的感悟。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新课标的变化有以下点:1。义务教育阶段将党的教育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培养的学核素养,体现“四基”、“四能”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2。优化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3。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4。增强了指导性。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管。5。注重“幼衔接”,基于对学在健康、语、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学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活化的学习设计。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系列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为的改变,这切让我倍感压。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步细致地去研读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教学,从落实学科核素养。
第四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简称“课程标准”)发布,修订后的各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有: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第五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
趁着暑假,静下心来研读了2022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和收获。
与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2022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便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1、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这“三个会”描述的数学导向很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
2、结构化整含理程内容。
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把一些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初中,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难度大幅度提升。
3、超向多学科融合,注重实际运用。
课标中给出数学问题包括了语文、历史、地理、社科、金融等多个领域,需要具备通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4、增加学业质量标准,形成新教学评价。
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对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这些识技能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是才能提升,数学价值价才能体现。
第六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
看了《小学数学新课标》之后,了解它在旧版的课标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原来是些基础性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好就可以了,现在并不只是这样,而是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数学学以致用,而且是快乐地学习数学。我肤浅地说一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原来学数学中的“两基”变成了现在的“四基”。多出的两个方面是“基础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在以前要求的仅仅是小学数学基础性的掌握,而现在却是把小学数学的要求提高了层次,要求把数学的基本思想也要贯穿于数学教学中,同时要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这样也就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并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确实这样种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的环境,对于学生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深厚的独立探究的潜在习惯,也体现了新课标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精益求精的态度。
其次,对新旧课标的基本理念,我发现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是新版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数学思想的培养。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群体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差不多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但是并不是个别教学法,而是根据班级来衡量,这样我们就可以让不同的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另外,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该把数学思想融于学习数学之中,这样从学生的小学阶段就开始了解些经典的数学思想,那么对于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会有莫大的帮助。
再次,新课标中的应用意识,让我们看到在数学教学应该去引导学生通过些实践活动来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因为大家都知道,不要做书呆子,应该尽可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既可以为生活提供便利,也可以让自己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积累知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一种通过在生活中来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是很好的掌握数学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可以培养他们通过实际生活来探索数学的兴趣,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更好地独立思考素养,更能在将来数学学习和进入社会都有着有益的助力。
以上,就是本人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一些浅薄的心得体会,我想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把这些体会浸润其中。当然,无论如何,作为教师要不断探究数学教学,让学生在高效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第七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
2022年4月,教育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继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之后,时隔11年,教育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为了更好的帮助一线教师理解新课标,曹培英教授、史宁中教授先后通过线上活动,开展了《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专题讲座,让我们感受到新课程标准中的时代气息。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应运而生。
二、“综合与实践”被赋予具体内容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式学习”为主,初中可以尝试“项目式学习”。在主题式学习中,常见的量将以跨学科的内容形式设计在“综合与实践”中。比如:购物活动:认识人民币“元、角、分”;时间在哪里:认识时、分、秒;年、月、日的秘密:认识年、月、日等。
这让我想到在今年5月19日举行的包河区小学数学二片教学研讨线上活动中,来自屯溪路小学的欧阳老师给我们展示的《人民币使用手册》一课,欧阳老师采用的就是项目式学习,通过“量与计量领域”、“电子支付社会背景”和“国家主权”三个方面设计项目学习的内容:不扫码,7元可以怎么付?关于人民币,你都知道什么?关于人民币,你还想了解什么?《人民币使用手册》要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制作“我会认”?整节课孩子们乐在其中,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充分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国家主权的种子。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所以重点探究了100元人民币。课后老师分时间段做了具体任务安排,让孩子们继续探究其他面值的人民币,并给它们做介绍,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识。
三、传统文化中的数学
2022版的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传统文化的加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比如: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依托,认识克、千克、吨、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分量和;度量衡的故事、圆周率的故事等。史教授指出:要注意数学文化与其他学科的不同,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数学的思维去思考、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传统文化的知识。
回想起2019年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课的最后,我呈现了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句话: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我的师傅刘主任评课时就指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墨子就曾说过:圆,一中同长也。说的多好,外国数学家是从感官上感受圆的美,而我们的老祖先是从本质上揭示圆为什么这么美。不仅如此,刘辉的割圆术、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等等,无不彰显我们的祖先对于圆探究的成果,这就是传统文化在数学中的渗透,这就是文化自信。我想,如何在数学课上更好的呈现数学史和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数学教师都应该去思考、去实践的。
2022年新课标已颁布数月有余,其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不断地、反复地去研读,比如:方程移到初中、百分数移入“统计与概率”、增加了尺规作图和计数单位的内容等等。
不禁想起楚大夫屈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前路漫漫,但我必将砥砺前行,而新课标就是前行路上的那盏明灯,指引着我的数学教育之路。
第八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
2022版新课标是在2011版课标基础上改进的,更加准确、详实、接地气,注重人的长远、全面发展,便于老师更好的实践操作。
(一)新课标重敲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标中对核心素养有专门的段章进行描述,指导性很强,语言描述很接地气,很入人心,使老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入,目标更为明确,操作实践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二)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长远、全面发展。
“四基”“四能”“三会”“核心素养”“跨学科”“单元整合”“学科融合”等核心词,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外,非常注重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表达来描述世界,使人感觉数学与自然、与世界、与生活的自然而然的结合,从心底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核心素养的重敲,使老师明确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在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素养,更加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跨学科、单元整合、学科融合,使数学学习不再片面、单调、枯燥、孤立,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教学的。< ="">>
对于新课标的学习,我们还要静下心来字斟句酌,领会其中的深意,更好地指导教学!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分享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教学心得体会,办公室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心得感悟,幼师正面管教心得,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2024,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