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信函文书 > 详情页

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作者:夜语轩2024-02-04 03:54:26

导读:第一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大家好! 秋已深,冬将至,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和细菌们开始蠢蠢欲动,因此防范细菌和病毒入侵孩子的身体十分迫切。...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通用1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大家好!

  秋已深,冬将至,一些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和细菌们开始蠢蠢欲动,因此防范细菌和病毒入侵孩子的身体十分迫切。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我园除了做好幼儿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一、秋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秋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孩子发热、咳嗽等症状,应马上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

  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断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的知识非常重要,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常见的几种秋季传染疾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称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含维生素的食物。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且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只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极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或者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9天。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传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有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作为水泡,常伴有瘙痒,1-2天后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部更少。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上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上火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会上感,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不要滥用抗生素,让幼儿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素淡流质为宜。

  手足口病

  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去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1、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

  2、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用抗生素。

  三、儿童发烧五大误区

  服用阿司匹林

  除非根据医嘱,一定不能给孩子吃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少见但是致命的雷氏综合症——一种急性脑病综合症。

  捂汗

  应该少穿一些衣服,盖比较薄的被子,而不是给孩子裹上衣服和被子来试图捂汗,那样只能导致孩子体温更快上升。

  房间不要见风

  孩子的房间温度保持适中,不要一直关着门,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适当的温度对发烧的孩子很重要。

  洗冷水澡或者冰敷身体降温

  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会通过打颤等方式制造更多的热量,致使体温上升而不是下降。

  酒精擦拭降温

  用酒精给孩子擦,可能导致酒精从皮肤吸收而造成酒精中毒。

  四、幼儿园常规保育工作分享

  晨间清洁卫生:每天早晨在小朋友们到校前开窗通风;检查幼儿的茶杯,准备好适温饮用水;打扫好卫生,保持地面清洁,窗沿、桌面、玩具柜等都会消毒并擦拭干净。

  晨间接待:老师会做好小朋友入园接待工作,如与家长做简短交谈,了解一下幼儿在家的情况,对患病的幼儿或情绪不好的幼儿特殊关照等。

  盥洗:帮助幼儿养成手脏、进食前、大小便后用肥皂洗手的习惯,教导幼儿清洗双手的正确方法,洗净手后用毛巾擦干。

  消毒:给孩子使用的物品进行清洗并消毒,后勤主任也会对班级卫生消毒工作定期指导、检查和考核。

  五、家长请配合以下注意事项

  幼儿放学和假期在家,家长尽量不要携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游玩。

  每周给幼儿洗头发1-2次,给幼儿剪指甲1次,给幼儿勤换衣服、袜子和鞋子。

  每月按时将幼儿被褥带回家清洗、消毒和晾晒。

  配合幼儿园,幼儿生病时必须到正规医院看病,复园时携带康复证明。

  家里的窗户勤通风,勤晒家用被褥,保持家中空气清新。

  假期外出回家后督促幼儿肥皂流水洗手。

  当幼儿有事或因病请假时,必须向班主任老师办理请假手续,并说明请假具体原因,特别是生病幼儿,家长必须说明具体病种和在哪里治疗,不得隐瞒。

  家中大人生病了,尽快与幼儿隔离开,尽快治疗。请不要共用餐具,禁止大人亲吻幼儿。与家附近或者邻居家孩子玩耍时,不要与有感冒、咳嗽、发烧或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幼儿一起玩耍,避免互相传染。

  幼儿患有呼吸道等感染性疾病时,多给幼儿喝水,平日加强户外锻炼,保证睡眠,增强免疫力。

  根据天气情况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防止过冷或者过热。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每天来园时带领孩子在晨检处做好晨检工作。

  第二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各类流行性疾病进入高发期,为了增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水平,现将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请注意查收。

  流行性感冒(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初始症状: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发热38℃以上,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由于变异性快,人群普遍易感。最近很多幼儿都出现感冒、流涕、咳嗽等症状,大部分是普通感冒,但是也具有很强的传染病性,需要在家休息,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如有发热的,需隔离至退热后48小时。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5、由于秋冬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水痘

  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依据疾控要求,一但确诊为水痘患儿,必须在家隔离至水痘疱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14天。

  预防措施

  1、不要接触病人。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那里本身就是细菌病毒聚集的地方。

  2、隔离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直接接触过病人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有被患者飞沫碰触到的可能,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

  3、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4、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所以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疾控中心接种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幼儿。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传染性极强。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根据传染病隔离要求,手足口患儿需在家隔离14天(疱疹性咽峡炎也是一样)。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症状一般会出现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甚至还会伴随着腹部疼痛、高烧不退、畏寒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电解质紊乱或者是脱水。发病早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病毒药物来进行治疗,同时也要多喝一些温水,能够及时补充机体所需要的水分。一但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诺如感染的幼儿,需要在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

  预防措施

  1、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毒病原体的感染

  3、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4、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5、家中有腹泻病人时,应积极治疗病人,并适当地隔离。

  6、一有情况,立刻就诊。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预防措施

  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2、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在学校最好有保健员进行监控,定期排查,增加晨检,做好健康教育;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

  5、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

  为确保孩子们的健康,我园除了做好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配合做到以下几点: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3、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还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

  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6、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7、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传染病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构筑绿色安全的屏障!

  第三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您们好!

  进入冬季后,昼夜温差很大,幼儿体质薄弱,对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因此非常容易得病。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我们应提醒孩子注意感冒和传染病的发生,其中感冒又分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县疫控中心规定:患病儿童烧退后48小时且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才能返园上课。

  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为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等。患有传染病的儿童复课必须要有医院开具的“取消隔离证明”才能返园。

  为了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建议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每天的气温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的同时也应注意幼儿的体温与成人相差不多,孩子的衣着与成人相比只要略微多一点就可以了,不要为幼儿穿得过多。

  2、经常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气晴好时,勤晒衣被。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4、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合理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提高孩子自身的免疫力。

  5、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人多的地方,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感冒病毒,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呼吸道病毒的交叉感染。)

  6、做好孩子个人卫生工作,勤洗头理发,勤洗澡换衣,勤剪指甲,勤晒衣服棉被。提醒孩子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或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7、一旦发现孩子发热或有其它不适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切不可自己盲目地给孩子吃抗生类药物。并在家休息至痊愈方可入园,以免交叉感染。冬季疾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将它们拒之门外。

  幼儿园的各项工作离不开您的关心和支持,为了您的孩子的健康成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能一如既往的理解和配合。

  第四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儿童机体适应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下面就将这些常见传染病的有关防治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

  (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

  (7)在流感易发季节提前接种流感疫苗。

  3、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3日内注射水痘疫苗。

  4、手足口病

  表现: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5、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预防:(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天。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接种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6、流行性腮腺炎

  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舌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进行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二、食物性疾病预防

  天气转凉,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就不像夏天那么注意了。而冬季依然是食源性疾病多发季节,人们应该提高警惕。时值冬季,更应该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卫生问题,防患于未然。

  人们所说的肠道传染病,医学上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该类疾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特别是长时间不降水,气候干燥,空气中的细菌较多,如预防措施不力,极易引起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腹泻、呕吐、腹痛、腹胀是很多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共同症状,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强人体抵抗力着手,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准备好自己的杯子,不要和他人共用。

  (2)加工菜品必须煮熟烧透,尤其是海产品、水产品更要煮熟烧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加工好的菜品要妥善保存,避免熟食品与生食品接触,用于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餐具、菜板等要分开,所有置备食品的用具表面必须干净,抹布应每天清洗,以防止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相互污染。

  (3)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禽、蛋、肉、水产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要食用发芽的土豆及霉变食品。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包括一些野生植物、野果等)和水。

  (4)尽量在家里用餐,不要在外面小店用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喝生水,尽量饮用开水。

  (5)加强个人体质锻炼,做到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只要我们加强注意,提高预防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炼造一个强壮的体魄,就不怕疾病的来袭。

  第五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目前,宜昌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又正值秋季传染病多发。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是传染病易发场所。为进一步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坚决阻断疫情传播,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确保师生和家人生命健康安全,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现就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强化“两点一线”管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多病同防。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发出如下倡议:

  家长、学生篇

  请家长朋友们积极配合学校,同时教育监督好孩子,严格落实好“两点一线,家校闭环”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1、上放学采取“点对点”方式往返家庭和学校。严格按照学校上学放学时间,错时错峰接送孩子。保证在上放学途中不与外人接触,不去聚集性场所,不去校外摊点,确保家校活动轨迹清晰,行踪可查,全程可控。

  2、上放学途中孩子和接送人员全程佩戴好口罩。将备用口罩放在书包里,方便需要时更换。

  3、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家长接送孩子上放学时,做到不聚集、不扎堆,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间隔,即送即走,随接随走,不在学校门口滞留。

  4、自觉落实好核酸检测频次要求。按照防疫要求,按时采集核酸,及时关注疫情动态及防控政策,与孩子一起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帮助孩子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多喝水、讲卫生、多锻炼、少聚集、一米线、常通风、充足睡眠、合理饮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5、特殊时期坚持非必要不外出。家长、学生外出、返宜主动向社区、学校报备,并做好个人防护。

  6、每日认真做好健康监测。配合学校做好对孩子的每日体温、健康监测以及双码(健康码、行程码)查验,并根据学校要求及时上报有关信息。做到不瞒报、错报。

  7、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出门要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务必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测温、扫码等。不参加聚集性活动,避免前往人群密集或人流量大的场所。

  8、密切关注孩子心理状况。引导孩子在做好身体防护的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心理免疫力。切实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引领社会健康风尚。

  教职员工篇

  1、严格执行家校“两点一线”管理制度。按照既定路线和既定时间上下班,回家后非必要不外出。

  2、确保共同居住人无风险地区旅居史、途经史。确保没有接触正在防控隔离人员,没有接触过确诊或疑似病例和风险地区人员。

  3、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消毒,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不从风险地区、国(境)外网购、海淘物品,特殊时期学校门卫一律不代收、存放快递、外卖等物品。

  4、上班前在家测量体温,保证身体健康,无发烧、咳嗽等症状。积极配合校门处测温、扫双码(健康码、行程码)、查验核酸检测证明,落实好核酸检测频次要求等。

  5、坚决服从学校的管理。如实、按时、按要求向学校上报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和回家时间、路线。

  6、自己及共同居住人非必要不外出。不参加聚集性活动,避免前往人群密集或人流量大的场所。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家校同心、战“疫”必胜

  请全体师生员工和家长们

  积极配合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携手同心、科学防范

  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共同筑牢校园健康、安全屏障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症状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等症状。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四季均有流行,以春季常见,是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前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春季尤为多见,并可形成流行。孩子被传染后易出现发热,伴有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一般经过数小时到1天即见发疹,最初在腹部或背部出现蚊子咬了似的红色小疹点,开始时仅有1-2个,数小时后就发展到手腕和腿部等处,一部分变成水疱。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临床表现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饮料、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传播,还可通过接触污染的手、物品、环境传播,而诺如病毒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粪便或者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传播。感染后常常引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主要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通常持续1-2天,一般在感染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肺结核

  全身症状:

  1、全身不适、倦怠、乏力。容易烦躁,有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轻度毒性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2、发热。是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之一。

  3、盗汗。多发生在重症患者,在入睡或睡醒时全身出汗。

  局部症状:

  1、咳嗽、咳痰。早期咳嗽轻微,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若并发支气管结核则咳嗽加剧。

  2、咯血。约1/3-1/2的病人有咯血,咯血量不等。3。胸痛。部位不定的隐痛或固定部位针刺样疼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等。如果膈胸膜受到刺激,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上腹部。

  如何预防秋冬季传染病

  (一)注意卫生

  要搞好室内外卫生,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二)搞好饮食卫生

  不暴饮暴食;不吃“三无产品”;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三)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究个人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外出归家后洗手的好习惯;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勤洗澡、常刷牙,纠正不良习惯。

  (四)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

  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五)加强个人防护

  疾病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尽可能避免与确诊的呼吸道患者接触。

  加强体育锻炼,平时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提供机体抗病能力。

  (六)免疫预防

  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疫苗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如流感、肺炎、水痘等疫苗。

  (七)预防小常识

  1、坚持每天测温,做好健康监测数据填报,认真、及时填报健康日报表,做到不漏报、不瞒报。凡是体温超过37。3℃,或出现咳嗽、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立即上报并到指定发热门诊检查就诊,对症治疗痊愈后,方可返校。

  2、养成戴口罩习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戴口罩或随身携带口罩,在上放学途中、外出活动、集中活动等带好口罩,养成戴口罩的好习惯。

  3、不去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

  4、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准备好自己的杯子,不和他人共用;打喷嚏、咳嗽要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等。

  5、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喝白开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C,吃新鲜蔬菜和热熟食品等。

  家长需要知道的事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孩子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7、及时医治,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自觉接受医院的检查和治疗,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8、及时沟通,孩子有身体不适不能上学,请您及时和老师电话沟通,给孩子请假。如确诊为传染性疾病时,要第一时间告知班主任老师,以便学校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六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进入秋冬季,天气渐冷各种传染病会纷纷进入高发期,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季节性流感、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诺如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以及细菌性痢疾等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性疾病。秋冬季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比较集中的地方,疫情的出现会给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冬季学校的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对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秋冬季常见疾病

  新冠病毒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位,国内本土疫情仍呈多点散发、多地频发的态势,人员流动性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希望各位家长、孩子们做到以下几点:

  1、倡导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x。不前往中高风险区所在市州或实施临时静态管理区域。幼儿及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不得离开驻地跨地市外出,尤其是不前往xx、xx、xx、xx等涉疫地区,确需离县外出的,按照“谁管辖、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提前向所在单位、社区或村组履行报备手续,经同意后方可前往。如有外出,返校时提前三天向居住地所在社区、学校报备,并按照风险等级落实集中隔离、居家隔离、临时留观、“3+2”等措施,如未提前报备不得入临。返校师生入临时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健康码、行程码,并扫场所码。来x返x人员抵x时,在汽车站、交通检疫点进行一次”落地检“落地查”。

  2、加强个人防护,做好健康监测。要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用公筷、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要密切关注个人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症状,立即前往就近发热门诊诊室就诊,并如实报告个人旅居史及接触史,就诊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学生返校前,学生及家庭共同生活成员完成“3天2检”核酸检测xx月xx日至xx日每次间隔时间24小时以上。

  流行性感冒(流感)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胃肠不适。

  一般情况下,病程一周左右,少数人遗留咳嗽症状,部分老年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往往引起重症甚至死亡。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约10天(7~21天)。麻疹在临床上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出疹前期、出疹期、恢复期,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水痘

  水痘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冬春两季多发,传染力强。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并发症,水痘会在2周左右自愈且愈后一般良好,并在感染过后可以获得永久性免疫。水痘有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症状等早期临床表现,24-48小时后出疹,并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水疱,周围红晕,持续大约2-3天后开始干缩、结痂。在同一位置可能会出现皮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的情况。皮疹主要位于头、面和躯干部位,继而扩展到四肢,末端稀少。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腮腺炎

  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腮腺肿大常为本病的首发体征,以腮腺发热、肿胀、疼痛为主要症状,1-2天后,腮腺逐渐肿胀,从一侧开始,然后逐渐累及另一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不会再次感染。

  肺结核

  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人群普遍易感。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入冬以后,特别是学校、托幼机构等人员比较集中的单位,如果房间通风不好,极易造成感染。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痰里带血丝、胸闷、胸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全身无力、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手足口

  手足口病5-8月为发病高峰,目前发现在冬季也会出现此病,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常见症状是发热、口腔黏膜溃疡和特征部位(手掌、足底和臀部)皮肤疱疹。一般症状较轻,大约7天可自愈,不用特殊治疗。极个别可出现全身多发性(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者出现死亡。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都可痊愈。该病的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细菌性痢疾

  该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每天达十多次或更多,伴里急后重(大便后仍有未解完的感觉)、黏液脓血便。中毒性菌痢病情凶险,多见于儿童,可表现为高烧、昏迷、抽风,甚至脑水肿和呼吸衰竭,无腹泻症状。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人群普遍易感,易反复发作。

  秋冬季传染病预防措施

  在加强晨、午检制度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一)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二)不参加或减少学校聚会,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三)培养学生、养成勤洗手、戴口罩、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捂住口鼻、勤洗澡、勤换内衣等良好卫生习惯;

  (四)每天开窗通风,保持教室、寝室内空气新鲜等;

  (五)保持教室内的环境卫生,施行湿式扫除,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如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等;

  (六)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抗病力下降;

  (七)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做到不食不清洁的食物,不吃未煮熟的任何食物,不喝生水;

  (八)加强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九)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十)出现发热或有其它不适时要及时就医。

  秋冬季传染病高发期,怎样预防才能最有效?

  戴口罩是预防传染病

  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

  为什么提倡戴口罩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冬季传染病高发时,戴口罩既是保护自己不被别人感染,也是当自己有了呼吸道症状时,保护身边人的有效措施。

  佩戴口罩,就像是给自己的呼吸系统,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从而更好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什么情况下需要佩戴口罩呢?

  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需佩戴口罩:

  去医院看病的时候;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期,需要在相对密闭的或人多的空间中,停留较长时间;

  如果在一个办公室或一个学校班级内,有同事或同学感冒的时候;

  患者与人近距离接触时。

  预防新冠肺炎需要我们全程佩戴口罩!

  需要注意的是,冬季传染病的防护,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最为合适,建议购买正规企业的产品。

  如何正确的佩戴口罩

  口罩戴的不正确,效果会大打折扣。口罩佩戴时最重要的是保证密闭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型号。比如儿童,要使用针对不同年龄段及脸部大小相匹配的儿童型口罩才好。

  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还要注意一次性口罩有里外之分,浅色面有吸湿功能,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

  佩戴口罩,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戴口罩看似简单,但需要注意的事项却不少。

  比如应先洗手,再佩戴口罩;

  佩戴口罩之后,尽量不要触摸口罩;

  如果必须触摸,则在触摸前和触摸后都要记得洗手;

  摘口罩的时候,尽量不要触摸口罩的外侧,摘下口罩后记得立即洗手;

  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要重复使用。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校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防护,携手共建美好校园。

  第七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全体师生、家长们:

  大家好!11月正值秋冬交替,正是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易发的时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刻不能放松,同时注意防寒保暖,做好自我保健,预防呼吸道、肠道等传染病发生。现就学校疫情防控及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工作温馨提示如下:

  一、提高认识,不能心存侥幸。

  全体师生、家长要树立底线思维,珍惜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大家一起提高警惕,科学防范,携手同行,共克时艰。

  二、关注疫情,合理安排出行。

  请全体师生、家长朋友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近期有疫情发生地旅居史,以及与阳性病例行程轨迹有交集的人员,及时报备,并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全体师生、家长非必须不出省,非必要不出市。

  三、严防病毒,做好个人防护。

  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活动。所有进校人员,必须测体温,扫码、戴口罩。保持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出入人员密集场所时)、勤洗手、常通风、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遵守咳嗽礼仪;不提倡聚集和聚会,尤其是不允许大规模的聚集;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做好居住、工作场所清洁消毒与通风,保持厕所卫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

  四、接种疫苗,筑牢免疫屏障。

  本土疫情反复,提醒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符合条件的师生和家长,尽快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对于已完成全程接种的人群,依然不可放松警惕,仍需坚持做好个人防护。

  五、关注健康,严防秋冬季常见传染病。

  秋冬季是常见呼吸道疾病易发高发季节,请大家关注支原体肺炎、结核病、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急性肠胃炎等常见传染病知识,并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多喝水: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保证环境卫生:做好学校和居家环境卫生,教室、居室内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要经常彻底清洗生活和学习用品,勤洗勤晒衣被。对电梯、楼道、卫生间等场所应经常清洁消毒。

  4、戴口罩:科学佩戴口罩可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外出应该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备用口罩,摘取口罩需慎重考量所处环境,时刻保持警惕。

  5、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6、少聚集:尽量不去空气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食堂尽量错峰用餐。

  7、勤锻炼: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8、合理作息: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9、注意防寒保暖:秋冬季昼夜温差大,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10、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健康第一责任人,如果感觉身体不适立即就医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全体师生及家长朋友们,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让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控,为全体同学营造健康、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而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八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进入秋冬季节,天气转冷,昼夜温差较大,也是秋冬季传染病的高发期。

  青少年儿童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范,在人群密集的校园里,防范细菌和病毒入侵孩子的身体十分迫切,学校师生和家长都要高度重视。

  为预防和控制今年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现就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诺如病毒特征及预防措施

  秋冬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如学校、餐馆、医院等地。

  虽然目前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没有特效药,以补剂及对症治疗为主,但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它为自愈性疾病,病情轻微,愈后良好,恢复后无后遗症。

  面对诺如病毒的时候,其实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

  (2)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

  (3)在秋冬季腹泻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4)多吃新鲜蔬果,多元化饮食;增强锻炼,改善体质;

  流感病毒特征及预防措施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

  流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流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当家长带有流感症状的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患者应居家休息,减少疾病传播,与流感患者在同一密闭空间时,应打开窗户,保持通风。

  水痘特征及预防措施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具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也可发生水痘。

  水痘是如何传播的?

  水痘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以及他们身上的疹子里都含有大量的病毒,健康人吸入了这些飞沫或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都可能会被感染。

  哪些人容易感染水痘?

  水痘传染性很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儿童,在学校易引起多发甚至暴发。

  得了水痘后会有哪些症状?

  水痘的症状起初类似于感冒如发烧、头痛、喉咙痛等,1—2天后开始出现与皮肤齐平的红色“斑疹”并且会很痒,不久疹子就会稍微突出皮肤形成“丘疹”,很快这些“丘疹”就变成了里面含有液体的透明“疱疹”,3—4天后疱疹变干“结痂”。

  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往往同时出现,称为“四代同堂”,这是水痘特有的症状。

  水痘的疹子一般首先在胸部、肚子和后背出现,然后陆续在面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得过一次水痘,一般都不会再得,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可自愈。

  如何预防水痘?

  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和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关键。

  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接种水痘疫苗。

  (4)经医生诊断为水痘的孩子,要在家中休息,暂时不要上学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等到全身的疹子都结痂脱落了,才可以去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

  手足口病特征及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得了手足口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是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可以自愈,少数患者会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个别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食具、奶具、玩具、床上用品等传播。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目前还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个人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

  特别要注意的是:玩具要经常消毒,最好每周一次;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流腮特征及预防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年龄为5-15岁,四季均有流行。

  得了流行性腮腺炎会出现哪些症状?

  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具有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部分患儿常伴有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是如何传播的?

  患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播,接触患者2-3周发病。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1)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

  (2)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3)及时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免疫成功率可达70-90%。

  腺病毒感染特征及预防措施

  由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侵犯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眼结膜、泌尿道和淋巴结。

  腺病毒感染会出现哪些症状?

  腺病毒感染在临床很常见,大多数都是无症状的,有症状的腺病毒感染临床症状及表现各异,大多数以侵袭呼吸道为主。腺病毒血清型分类较多,而且腺病毒的血清型与临床表现相关。

  腺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接触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可传染,接触患者3-7天发病。病毒由呼吸道和眼结膜分泌物、粪便及尿排出体外,经空气飞沫、密切接触及粪口途径传播。

  家长和孩子如何预防腺病毒感染?

  (1)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消毒、物品专用。

  (2)对于易感人群注意保护性隔离,做好个人防护,健康管理,避免过度劳累。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不要恐慌也不要害怕,家校携手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共同努力,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第九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进入秋冬季,冷热交替,昼夜温差变化大,是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传播流行。为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请配合学校共同做好预防工作。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知识及防控措施。

  1、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疾病,传染性强,全年都可发生,以4—11月多见,多数病例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孩子患手足口病后,典型的起病过程是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进而出现咽痛、流口水、拒食。检查口腔时,可发现咽部黏膜上有多发疱疹,手足远端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有的患儿肛门周围也会出现类似皮疹,部分患儿会出现咳嗽、呕吐、咽痛、咽部充血等感冒样表现。本病可经多种途径传染,病菌主要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传染媒介可以是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唾液、空气、脏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等。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衣被”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2、水痘:一般由经呼吸道传染或接触传染,起病时可出现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经过数小时至1天,皮肤上可见皮疹,有的直接出皮疹。皮疹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蔓延到四肢。开始时为红色小丘疹,1天-2天变成椭圆形、绿豆大小的水疱,水疱周围呈淡红色。3——4天疱疹干缩结痂,1周-3周痂皮脱落,不留疤痕。水痘患儿的疱疹液、血液及口腔分泌物中,有病毒存在,故与患儿接触或吸入患儿咳嗽、说话时喷出的飞沫后,都容易感染。

  3、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在儿童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主要暴发场所是学校及幼儿园。潜伏期平均18天,部分患儿有热、头痛、乏力、食欲差等前驱症状。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日又累及对侧或双侧同时肿大。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发展,边缘不清,同时伴有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具有弹性、灼热和触痛。腮腺肿大2-3日达高峰,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对于无并发症的患儿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在家中隔离护理,直到肿大的腮腺完全消退为止。若出现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时,要警惕并发脑膜炎,需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4、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疼、流涕、咽痛、干咳、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周期为一周。

  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主要应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教育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2、室内应经常通风,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吃生冷或不洁食物,孩子的衣物、寝具、玩具等要经常洗晒。

  3、尽量少让孩子到游乐场、商场、公园、电影院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4、在疾病高发期,家长应加强孩子的营养,多饮水,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多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防止过度疲劳。

  请家长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请家长注意检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出现发热,手、足、臀部位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

  2、孩子若有疑似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主动告知班级老师。

  3、孩子因为其他情况不能来校上课的,请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及时向老师通知孩子病情发展情况,及时履行请假手续。

  4、请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教育。

  亲爱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谢谢配合!

  第十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也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秋冬季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手足口病、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甲肝、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等传染病。

  一、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

  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方式多为快和突然。其临床特点为:畏寒,少有寒战;发烧,体温速升至38—40℃;头痛,全身无力;眼球外肌疼痛,腰背和四肢酸痛;厌食、恶心、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等。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4—16日。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起病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直径3—5mm,呈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水痘患者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

  3、流行性腮腺炎: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4、风疹: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4—21日,平均18日。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出现先面部后颈部、再躯干四肢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

  5、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主要经由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6、手足口病: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7、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午后低热、咳嗽、咳痰、咯血,严重者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

  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1、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2、多喝水: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空气流通:为了预防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要常开门窗通风,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自然菌,所以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课间同学们要尽量到教室外活动,不要呆在教室内。

  4、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5、加强锻炼: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6、合理作息: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秋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校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第十一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

  秋冬季节,是各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最常见的传染病有:流感、风疹、麻疹、手足口综合症、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红眼病、诺如等。这类病毒性流行疾病均有潜伏期、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隐蔽等特点,大多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秋冬季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受气候变冷、人口流动频繁等因素影响,从全国范围讲,每年的秋冬季都会有部分地区出现了水痘、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聚集性疫情,我区也不例外。因此,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警觉。学校是人口密集、人员接触密切、传染病的高发频发场所,一旦爆发,危害性极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与文件精神,为预防和控制秋冬季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实加强流感等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做到科学防范、早期预警、有效处置,现就我校秋冬季传染病防控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学生预防注意事项

  1、按时作息保证睡眠,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餐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不随地吐痰;

  3、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勤洗手、勤剪指甲。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4、多饮白开水,拒绝生水;尽量少喝有色饮料;

  5、拒绝“三无食品”,保证足够的营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热熟食品;

  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每天保证1-2小时的户外活动。

  家长预防注意事项

  1、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动。不得已带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假日活动时,应注意不与可疑患病儿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在家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红斑、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疑似症状的,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并遵医嘱决定是否来校。当您的孩子连续两天及以上体温超37。3℃,自觉接受医院的统一安排接受检查和治疗,直到治愈。家长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就医,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他人的安全。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

  4、孩子有身体不适不能上学,请您及时和老师电话沟通,给孩子请假;

  5、当您自身出现以上不适时,请尽虽安排家里其他人接送孩子,有事情可通过电话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学校预防注意事项

  1、组织进行预防秋冬季传染病专项教育;

  2、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利用大课间、午间等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

  3、提供直饮水,加强午餐管理,合理配置菜单,保障学生就餐卫生,安全;

  4、积极关注孩子情况,如果发现您的孩子身体有高热等会及时向您告知,请您及时来校接孩子去检查就医。

  感谢各位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

  第十二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好:

  一阵秋风一阵凉,秋季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气温不恒定,忽冷忽热,是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等各类病症的多发季节,孩子如果穿衣和饮食调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孩子秋季常见的疾病有:腹泻、伤风、扁桃体炎、感冒、肺炎、支气管炎、风疹、水痘、手足口等。为加强秋季常见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希望家长朋友们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肠道传染病

  诺如

  诺如病毒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胃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肌肉酸痛等(儿童感染后以呕吐为主)。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较短,通常为24-48小时。

  预防措施

  平衡膳食,多吃健康的、纯天然的、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

  天气好的情况下加强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和抵抗力;

  加强消毒,避免传染给家人;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

  尽量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净;

  要有经常运动的意识,从而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保证充足睡眠,不挑食,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力。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孩子。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其常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1、预防手足口病,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3、勤晒衣被,多通风,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

  4、注意手足口病病人的隔离。

  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相对于手足口病,症状会轻很多,只在口腔出现水泡,也不会出现脑膜炎等并发症,这种疾病早期只是发烧,只有3~24小时后起疱了才能确诊。

  预防措施

  预防的根本也是杜绝病从口入,多喝水、勤洗手、保证生活环境卫生,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和休息。

  如何区分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

  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峡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疱疹性咽峡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但手足口病不然。

  1、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疱疹溃疡。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40℃。

  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2、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发高烧,体温多在38C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出现丘疹或疱疹,多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简称“流感”,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手要彻底洗干净。

  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家里的门窗要定时打开,进行自然通风。当阳光普照时,被褥要在太阳下暴晒。

  每天注意饮食均衡,要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适当吃些水果。

  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时间,减轻压力,保证足够的睡眠。

  到公共场合,尽量戴口罩。在公共场所经常使用的物品应该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可注射流感疫苗,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驱干、头部较多,四肢较少。冬春两季多发,传染力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腮腺肿大,局部肿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疼痛加剧。患者在腮腺肿大前6天到发病后9天都具有传染性,其中1-2天到发病后5天之间的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腮腺炎疫苗。

  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接触性传染病

  红眼睛

  红眼睛也叫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症状一般表现为结膜明显充血,异常分泌物增多,偶尔伴随视力轻度下降。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手要彻底洗干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外出佩戴口罩。

  预防小贴士

  正确佩戴口罩

  外出或进入公共场所请规范佩戴口罩。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秋季天气多变,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和外出归来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保证饮食均衡

  每天注意饮食均衡,要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白开水,适当吃些水果。

  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出现孩子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如果孩子在家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报告园所保健医及老师,主动做好隔离,如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医院就诊或隔离时,请家长积极配合。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关注幼儿健康,做好预防措施,才能保护好孩子的健康。

  第十三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冬季天气变冷、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各种呼吸、肠道传染病(如流感、腮腺炎、水痘、风疹、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扎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进入流行期。同时,学校是人群高密集的场所,是传染病高发地,由于学生年龄小抵抗力弱,居住地分散,感染渠道难以确定和控制,一旦发生就会很快传播蔓延。

  为了增强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意识,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给学生创造一个整洁卫生、安全、健康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我校在进一步加强卫生消毒和学生卫生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希望家校双方都牢牢树立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不断增强防病意识。因此,学校为家长们做以下几个方面温馨提示,共同做好秋冬季防病工作:

  1、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提醒学生在上下学途中、进校门、出校门和教室上课时规范佩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2、注意手部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醒学生勤洗手,饭前、便后、运动后都要用洗手液按规范清洁双手。不用手揉眼睛;打喷嚏时要避开他人,用纸巾遮住口鼻;不用脏手触摸别人或日常用品。

  3、严格执行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不要到校,居家观察、科学就医,及时报告班主任。

  4、严格执行复课制度。根据市区疾控的疾病复课要求,请家长知晓并配合学校做到:

  1发热(体温≥37。3℃):请先到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诊断,排除传染病并痊愈后48小时2天方可复课。

  2呕吐或腹泻:停止呕吐或无腹泻后72小时(3天)方可复课。

  3水痘传染病:患者须在家隔离治疗,并隔离至全部水痘疱疹结痂、痂皮干燥后或不少于病后2周方可申请复课。

  4其他传染病:按传染病流程进行复课,复课时需提供医生复课证明交回学校方可复课。

  5、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与良好的心情,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小学生应保证每天户外体育锻炼1小时;避免过度劳累致免疫力下降,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

  6、居家勤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适时增减衣物,汗湿衣服一定要及时更换以避免受凉感冒。不去空间密闭、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

  7、保持健康饮食,每餐荤素搭配,切忌暴饮暴食,不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和水产品,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用餐使用公勺公筷。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我们一起努力,抵御疾病,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投入到学习和各项活动中去!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第十四篇: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

  您好!

  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常见的传染病。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提示您注意预防秋季传染病,保护孩子的健康。

  一、秋季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尤其爱在人群密集的场所爆发流行。它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的接触或者与被污染的物品接触以后发生的一种接触传播。典型症状:高烧、全身酸痛、没有力气、想睡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呼吸道症状,这种疾病在秋冬季节是高发期。

  秋季腹泻

  腹泻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孩子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半数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等。

  水痘

  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因接触患儿疱疹内的疱浆通过衣服、用具、玩具传染,传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春秋季节。孩子传染上水痘病毒后,要经过2周左右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症状。一般是先发热一天,伴有头疼、厌食、哭闹、烦躁不安、全身不适或咳嗽,然后有皮疹出现,大多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腋下,发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是皮肤出现米粒至豆子大小的红色斑疹或丘疹,24小时内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极易破裂溃烂。3-5天后,水疱渐渐干裂,先由中央萎缩,然后结痂,再经数天或2-3周,结痂完全脱落而痊愈,一般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秋季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的增加,孩子们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流口水、拒食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等。

  二、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时一定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勤洗手,饭前便后、触摸眼口鼻时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使用流动水洗手,还要养成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的习惯;常洗澡、理发、修剪指甲,早晚洗漱;不随地吐痰,及时处理垃圾;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绢、牙刷、餐具或其他个人物品;避免用脏手或脏物接触眼口鼻。

  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切忌暴饮暴食;不吃生或半生海产品和水产品,生吃瓜果、蔬菜时要洗净;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加强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科学佩戴口罩

  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积极配合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场所,每天及时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如孩子有发热症状要为其测量体温,如果孩子有发烧及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应自觉戴上口罩并带其就诊。如孩子需要居家隔离治疗,家长应督促孩子在家休息,避免与其他同学接触,不参加校外等活动,避免造成疾病传播。

  积极接种相关疫苗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通用1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关于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离婚协议书关于财产房屋分割怎么写2024年春运致驾驶员的一封信模板范文寒假通知及致家长的一封信森林防灭火致家长的一封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