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篇1 口才是一种艺术, 一门科学, 一种能力的表现,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体会。 以前我觉得口才就是讲话,只要会讲话,便是有口才的人。但看完书后我明白...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甄选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篇1
口才是一种艺术, 一门科学, 一种能力的表现,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后的体会。 以前我觉得口才就是讲话,只要会讲话,便是有口才的人。但看完书后我明白其 实并不是,不能仅从表面去理解演讲与口才的意义。书中阐述了口语艺术的特征 和基本法则, 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对学生进行说话、 演讲、 辩论、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我对口才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知道了口才 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如此说来,说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要把话讲 好就更难了。一言可兴邦,一言也可抵三军,言论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我们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 就是语言。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在私底下可以口若 悬河,但一但站在讲台上讲话时,就会出现脸红耳赤,说话断断续续、语无轮次 的尴尬情况。 有这样一些人, 不敢开口说话, 怕被人笑。 若与陌生人在一起更是闭口无言, 沉默以对。造成这样的原因,不仅仅只是怕被人讥笑,还有其他许多原因:可能 是从小缺乏集体生活,习惯一个人,对别人不太了解;可能在某个场合说话产生 了不好的效果的阴影,因噎废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能是觉得自 己口才较笨,表达往往词不达意、言不中的,因而产生了少说为佳或者干脆不开 口的想法。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归其全部, 无外乎一条, 那就是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首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减轻自己的负担,不要把自 己的目标定的太高,降低求胜动机,做到轻装上阵;要保持积极的情绪,用积极 自我暗示的办法,不断强化必胜的信心与信念,养成一套独特的思维习惯;演讲 时要把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冷静的处理怯场,深呼吸 30 秒,给自己勇 气,默认自己是最棒的。 我认为虽为演讲就是要想讲、敢讲、多讲。
演讲是要有欲望的,也就是说要有表达的欲望,如果没有演讲的欲望,永远 练不好口才。可以说每个人天生都有讲的欲望,从人呱呱坠地,吖吖学语开始就 有了这种冲动,后来可能是由于社会、个人的原因,因讲不好,就不敢讲、不愿 讲了。但是,演讲冲动是原始的,有些人只是没有机会而已。就如同一个沉默寡 言的人, 一旦醉酒, 就会酒话连篇一样, 酒就是催化剂, 就是开启话匣子的钥匙。 想讲,是需要培训的,一旦有了第一次的讲,就会有第二次表达的冲动。所以, 培训口才,应该先培养讲的兴趣开始,让人产生充分表达的愿望,只有想讲了,才能可能走上演讲的讲台。 演讲课是一门实践课。如果是只讲理论,而不登台演讲,则理论再好,也是 空洞的,没有实际效果。敢于登台亮相,大胆讲出来,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所 以说,演讲关关键的问题是胆子要大,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不要怕丢面子,不 要担心别人的看法,只有大胆地讲出来,才能锻炼口才,否则是珍珠深埋,宝剑藏匿匣中。
演讲的根本问题就是胆子要大,也就是要突破心理障碍,能够战胜自 己,就如同面对敌人要有奋勇当先的勇气,敢于亮剑。能够做到这一点,演讲就 成功了一半。有些人只所以惧怕演讲,就是迈不出这第一步,突破不了这道心理 防线。所以,初学演讲的人,就要从站起来、走上台、讲出来练起。 口才是讲出来的,说出来的,只有多说,多讲,才能不断提高演讲水平和能 力。要学会与人沟通,平时主动地与人交流,多拉拉家常,也就是多散讲,这是 练就口才的捷径。说多了,也就顺了。也要多参加演讲的聚会,珍惜和把握每次 说的机会,这是锻炼口才的必然途径,不敢当众表达,演讲水平就很难提高。不 管什么场合,只要有机会可说,就当仁不让,站起来,说出来。 提高口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总之,要开口,把自 己想讲的话讲出来,不用在乎讲得好与不好。努力了,总有一天会有收获。 让自己站在讲台上向无数的听众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所有人的内心产生共鸣的梦想得以实现。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篇2
演讲既然是一门工具,一门科学、一门武器、一门艺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学好的。但也绝不是像有的人所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探索古今中外著名演讲家的成功之路,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闻名于世的杰出演讲高手都不是生就的天才,而是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锻炼成功的。正如,美国久负盛名的演讲家戴尔卡耐基说的那样:"演讲绝不是上帝给予少数人的特别的才能。"世界上没有什么天生的演讲家,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奋斗不息的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呢?根据二十多年来学习演讲,掌握演讲,运用演讲的实践经验,本人认为,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才,就必须要做到"八多":多看、多听、多问、多写、多记、多想、多学、多练。
第一节:多看、多听、多问
演讲是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面对听众的讲话,是一人讲、众人"听"、众人"看"的实践活动。一个人要想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面对听众讲话,就必须首先做到"多看"、"多听"、"多问"。
一、多看
多看的含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多看一些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演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演讲者必须认真系统的看一些与演讲相关的书籍如:演讲学、演讲美学、修辞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交际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全面掌握演讲知识和规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再由理论到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口才水平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较快的提高。
目前,国内和国外的演讲理论、演讲实践和演讲技巧的书籍越来越多,数不胜数;演讲与口才的杂志和报刊也纷纷面世,而且深受欢迎。如邵守义老师主编的《演讲与口才》杂志,自1983年来创刊以来,越办越火红,发刊量早已突破一百万,被广大读者誉为"说辩的良师,交际的指南,公关的益友,人才的摇篮。"曾荣获全国优秀期刊奖,是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之一。
第二、多看别人演讲,多看一些名人的演讲录像,多看一些电视谈话节日和电视论辩赛。这样就能增强对演讲的感性认识,提高对演讲态势语言技巧运用的理解,并从中感悟出演讲的要蒂和精义。
看演讲,特别是看演讲高手风度潇洒,动作优雅,举止得体,表情丰富的演讲,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在古希腊时代,人们都以看名人演讲为荣。在国外,人们参加演讲活动都要穿上正规礼仪服装,衣冠整齐,怀着十分虔诚和崇拜的心情注视着演讲者,他们把看名人演讲,作为一种文化层次高、社会地位高的标志之一。
第三、"多看"的含义还表现在要求演讲者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变化,观察与演讲内容相关的事物。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看表面,看本质,看点,看面,看深,看细,看过去,看现在,看未来。对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切不可心不在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是要用眼睛做摄像机把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素材拍摄下来,经过大脑的分析,整理后在储存在脑海里或记录在本子上。
演讲活动是一种高级交际活动,也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演讲者往往身负严肃的政治使命或教化使命,经常面对着生疏的变换着的听众,只有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听众的心理特征和交际需求的演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因此,演讲者在台上演讲时,还要多看听众,多用眼睛和听众进行交流,观察听众的表情和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演讲思路和演讲内容。
二、多听
演讲者要把话讲给别人听,要使自己的演讲动听,其前提之一,就是演讲者自己首先要多听。
一是多听别人演讲,多听别人说话,以提高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资产阶级革命家、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二是多听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日主持人播音、讲话,提高自己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和音色、音质、音量的水准,以达到演讲语言流畅悦耳、优美动听的目的。
三是多听自己的讲话练习或录音(像)。正如罗马哲人塞涅卡说的那样:"在向别人说些什么之前,首先要把它说给自己听听。"初学演讲者在正式上台讲话之前,应该反复地练习讲几遍,可以对亲朋好友讲,可以找个偏僻无人的地方讲,也可以对着镜子或录音(像)机讲。每讲一遍,自己都要留心的听,仔细地找出语言上的毛病,或请内行人挑刺指出弱点和不足,并认真加以改正。如果每次演讲、发言之前都能坚持试讲、试听几遍,长此以往,其口语表达能力则会不断提高。
四是学会"听"话的艺术。要学会说话,首先就应该学会"听"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会"听"话的人既能很好地领会,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又能仔细地欣赏、揣摸别人说话的技巧,更能从别人的言谈中听出言下之意和弦外之音,同时,还要做到察颜观色。
有一个年轻人,去拜访苏格拉底,向他求教演讲术,苏格拉底刚开口没说几句话,这位年青人不但不认真听,反而打断老师的话,自己滔滔不绝讲了许多话,以显示自己的才能。苏格拉底说:"我可以教你演讲,但必须收双倍的学费"。年轻人问:"为什么要双倍呢?"苏格拉底说"要教你两门课,除演讲外,还要上一门课:怎样闭住嘴听别人说话。"
三、多问
演讲是一门学问,有许多客观规律和成功的经验。但不少人都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说话是天生的,一个人两三岁就会咿咿呀呀说话了,好像也没有花多大功夫,自然而然就会了。因此,很多人对说话的艺术和技巧都不大在意,更谈不上用心去求教,去学习,去研究了。有的人虽然觉得说话、演讲有东西可学,但又只限于看看书或听听录音,而不好意思开口向别人请教,结果只是事倍功半。
柏拉图说过:"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我们学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无知"。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才,就必须放下架子,丢掉面子,向有经验的演讲者和对口才有研究的专家虚心求教,不懂就问,不耻下问,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发生质的变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广播,电视深入千家万户,录像、录音设备的普及应用,几乎所有大型的较为重要的会议和活动都会有新闻工作者录像、录音,制作后多次向广大听众和观众播放。现代人的说话,已经不是一说而过了,而是会音像齐全的永久保留。所以每一个人特别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发言、报告、演讲一定要加以重视,高度负责。在国外,尤其是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国家首脑还是一般人员,他们在发表重要讲话和演讲之前,都要向演讲口才专家咨询求教,并接受专家的辅导和指点。在西方国家所有的演讲口才咨询服务公司,家家业务繁忙,生意兴隆。可喜的是,在我国现在也有不少领导干部开始接受演讲与口才的辅导和咨询了。
第二节:多写、多思、多学
一、多写
对于初学演讲和语言即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的人来说,多写是一种提高口才能力的有效途径。多写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多写发言稿、演讲稿。不管是什么规模和级别的会议或活动,只要认为自己有发言的可能,就应该争取机会并抓紧时间提前做好准备,认真写好文字稿,并不断的修改、完善,然后把稿子背熟,做到胸有成竹。上台发言时尽量不带讲稿,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循序渐进,即:先写书面稿,背熟,上台脱稿;慢慢地只写几点提纲;再到只打一下腹稿;发展到最后不要任何准备,能临场发挥、见机行事、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其演讲口才水平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到达一个较高的层次
二是多写一些学习演讲与口才的心得体会,把自己对演讲口才的认识、感受用文字写下来,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把自己工作中,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的闪光语言,写在本子上,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阅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二、多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也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不论是台上演讲,还是平常生活中的说话,都是一个语言思维、逻辑思维的过程,它是把大脑中的想法即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人们思考问题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凭借语言的帮助,思考的内容和交流的思想要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才能体现出来。否则,谁也不知道你在想问题,谁也不明白你思考的是什么问题。
言为心声,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心里怎么想,嘴巴就会怎么说。嘴上说的,就是刚才想的;刚才想的,就是下面要说的。想与说,思维和表达,相互之间交流传递,循环往复。有声语言这种区别于书面语言表达的、想说就说、随想随说的特点,就决定了说话者即要才思敏捷、思维灵活,又要深思熟虑、三思而"言"、"君子敏于行而纳于言"。这是多思的要求之一。
多思的`要求之二,要经常冷静思考,反复分析,为什么有的人讲话非常受欢迎,有哲理,有深度,有广度,使人感动万分,受益匪浅;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枯燥无味、漫无边际、毫无新意,甚至令人反感。多思者,就能从中悟出道理,获得经验和教训。
多思的要求之三,说话之前要在脑海里认真构思一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打"腹稿"。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考虑好不同的说话内容,"到哪个山就唱哪个山的歌"。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说话时,要认真思考应该怎么说,那些能说,那些不能说,多琢磨,多推敲,力求做到"语不惊人誓不休"。"说一次之前想两次,你就会说得好一倍。"这是名人演讲的经验之谈。
多思的要求之四,要"一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进行反思,对那些比较得体,成功的讲话要总结归纳、举一反三;对有些失误、不妥的话,甚至得罪人、起反作用的话语,要分析原因,闭门思过,加以改正,尽量避免在今后的说话中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现象发生。
三、多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今中外一切著名的演讲家,都是以学识渊博和阅历丰富为基础的。因此,任何一个想成为演讲家的人,想拥有出众口才的人,就必须在"多学"上下功夫。
1、多学知识。
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前苏联的伟大作家高尔基曾说过:"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就越有力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意大利美术家、哲学家达·芬奇说过:"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越强烈。要达到准确,就须对所爱好的事物全体及组成的每一个部分都有透彻准确的知识。"所以说,多学知识,是提高口才和演讲水平的前提。因为知识是口才的基础,没有知识就肯定没有口才。
"积之愈厚,发之愈佳"。一名优秀的演讲者,一个口才出色的人,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联想,演讲起来,才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山南海北,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融会贯通、谈吐自如。一个机智风趣的演讲家还必须具有随机应变,对答如流的能力,演讲起来才能谈笑风生,妙语联珠,巧问妙答,左右逢源。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渊博的知识积累是无法实现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半桶水都不行。那些学识浅薄,胸无点墨、孤陋寡闻,不学无术的人,是根本说不上有口才的;说起话来,不是信口雌黄,就是洋相百出、错误连篇。所以,演讲者要多学、广学、博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的、天南海北的、三教九流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体育的、科学技术的、工业的、农业的、文学艺术的、医疗卫生等等,都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2、多学演讲技巧
一个人敢说话、会说话,还不等于有口才,正如一个人会骑自行车还不是艺术一样,只有杂技演员娴熟的骑车表演才称得上艺术。演讲上是一种综合艺术,要真正掌握这种艺术,并非易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技巧,诸如声音的字正腔圆、吐字归音,形体的动作、面部表情和仪表礼节,控场、应变的方法,即兴说话的诀窍,论辩的艺术,对话的妙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对演讲的技巧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运用。
古希腊著名的演讲家德摩斯梯尼,之所以能登上古希腊演讲艺术的顶峰,成为当时的"十大演讲家"之首,就在于他热衷于演讲艺术,并主动地求教于演讲学者和专家,自觉地进行极为艰苦的演讲基本功与演讲技巧的学习和训练。
3、多学做人
演讲是一种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现实活动;演讲是真理的呐喊,演讲是心灵的共鸣,演讲是人格的展现。因此,演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无穷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演讲者才能说服人、感染人、打动人、鼓舞人,从而促使人们去行动。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之,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当尽其宝,纵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我国当代教育家、著名演讲家景克宁教授认为:"作为演讲者站在讲台上,必须言行一致、理直气壮,必须表里统一、通体透明,必须心口如一、言而有信。"
"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语言是灵魂的镜子,是行动的影子。一个人的行动和为人是最好的语言。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为化为语言困难多。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演讲家,成为受人欢迎的演讲家,就必须多学做人,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展现出人格的魅力。
第三节多记
这里的"多记"是指把知识储存起来,记在脑子里。记忆,是演讲者储存材料、发挥联想、出口成章的前提条件。优秀的演讲家往往都有惊人的记忆力。著名作家王蒙曾说:"作家没有记忆力就是白痴。"这个说法对于演讲者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记忆的能力和分类
记忆是感知和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认、重观、复做)等过程。人的大脑约有150亿个神经细胞,每天能记录生活中大约8600万条信息。据估计,人的一生中能凭记忆力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其功能相当一台10的14次方的电子计算机,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总量的50倍,即5亿册书的信息量。这种信息贮存能力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计算机也望尘莫及的。
记忆大体可分为三类: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和情绪记忆。这三种不同的记忆在演讲中有着不同的用途。
记忆力是一种可增可减的大脑功能。它与人的肌体的各种器官的功能一样,用则进,少用则退、不用则废。记忆力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和训练不断提高,也可以放弃使用和锻炼而逐渐衰退。演讲需要记忆力,离开了记忆或照本宣科,则会影响演讲效果。因为演讲者必须熟记演讲内容才有可能随时随地当众表达。所以说,学习演讲能够训练一个人的记忆力,而增强了记忆力又能使演讲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和结果。
二、多记的要求
人的智能结构,通常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创造力。对演讲艺术而言这五种能力都是缺一不可的,但其中的记忆力对演讲者特别优秀的演讲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演讲者要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言之有物,就必须要有知识的储备和高超记忆力。我国当代著名的演讲家、年愈古稀的景克宁教授演讲时从不先写好讲稿,但任何一场演讲,他都从不马虎,总是经过深思熟虑地打好"腹稿",把所要讲的内容全部贮存在脑子里。所以他每次上讲台,都从不拿讲稿乃至片纸只字,而且从不坐下讲,总是挺身立在麦克风前,情绪饱满,神态自若地侃侃而谈,一气就讲二、三小时。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佳句妙词,脱口而出,他的大脑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令人叫绝。这样娴熟的表达离开记忆,尤其是离开渊博的学识和敏捷的思维为基础的理解记忆,那是不可想象的。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篇3
在选修公选课时,看到演讲与口才这题目时,心中就有一丝想选的的冲动,因为自己的口才一直都不好,也从没做过所谓的公众演讲,在这方面吃过很多苦头,也因此失去很多机会,一直想好好练习,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还是没有选这门课。今年的选修课,室友选了这门课,我便问他,这课肯定要上台演讲,你不怕演讲吗?其实这也正是我所顾虑的,室友的话让我很振奋,“正是由于怕才去选它,如果一点挑战性都没,每次就去听了讲然后考试那样的课有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很有理再想想自己,于是我选了这课,并打算在这课上好好练练自己,口才倒不重要,要想练好口才决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所以我初步目标是能锻炼在大家面前讲的勇气,确实如何迈出这第一步是很难的。
上了这课才发现其实自己先前的顾虑还是多余的,不过第一次上台做自我介绍确实鼓足了好大勇气,一直拖到最后才上台,上台后心情又是久久不能平静,还是没做好介绍,毕竟以前都未有类似经历,所以十分紧张。万事开头难,第一次有了勇气迈上讲台,后面的上台次数虽然不多,但是相对来说也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了,但是或许是由于没有准备充分的缘故,上去演讲差不多成了读演讲稿了,现在想来,很是惭愧啊,就算不是自己写的稿子,我还是应该在课余时间好好读熟,这样讲的时候才能脱口而出,但每次都一忙的借口没去实现了。
我们的世界里,最常见、普通的也不过于讲吧。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讲话、不需要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我们要私底下可以口若悬河,但我们一但在讲台上、在公共场所上讲话时,有的人就不敢说话、不会说话。脸红耳赤,说话断断续续、结巴、语无轮次。这次的大学生演讲与口才课在胡引生老师的传授下,我对于演讲与口才有了一个新且较全面的认知。演讲、演讲,并不只单单是讲,同时也要会演。
在我们周围的很大一部分人,不会说话、不敢说话,主要是羞怯,怕人笑。我们身边的部分人,没开口便怕人笑,若与陌生人在一起更是闭口无言,造成这种不敢说话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怕人讥笑,也有可能是因其他许多原因:一、可能是因为从小缺乏集体生活,孤独惯了,对人不太了解,也不作努力去了解;二、可能是因炒在某个场合说话产生了不好的效果,便吸取“经验教训”、因噎废食,酷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三、可能是自己觉得口才较笨,各自往往词不达意、言不中的,因而产生了少说为佳或者干脆不开口的想法。
平常不要拘泥,要多多参与,多参加活动,多与人接触,做好一件事情,不忘自己庆祝一番。确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摒弃一切不利的想法。调整心理、呼吸、自我鼓励。演讲、演讲,顾名思义是演+讲。演讲=演+讲,从这就足以呈现出演讲的技巧了。在演讲时人的态势语在演讲中起着无可厚非的作用。态势语是我们向观众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态势语言包含:1、站姿;2、面部表情;3、眼神;4、手势;5、身体移动范围;6、声音。演讲时,要面对在场的观众,与观众有目光的交流,演讲时要加上态势语言,张扬气势,要充满激情与活力,以情动人。演讲时目光做到“近到点,远到片”。演讲中多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人的发音部位很多,也可通过耳、腹发音。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篇4
今天醒得特别早,我想应该是我的心情有点激动吧,大一的时候上过“竹铭计划”课程,我学到了有关图片处理的技术,于是这次怀着有点兴奋地心情迎接课程,昨晚睡的时候,着重地暗示了本身记得早起,于是6点半就醒了,7点起来了。到了课室,已近有很多人坐在课室了,看来很多同学都是十分感兴趣、是有心来学习的。
课程正式开始了,老师首先让陌生的我们做互动活动,让我们相互柔肩,其实是个“陷阱”,因为我们做完后,她就马上说我们之间有了“肌肤之亲”了。接着又来了一个雷人的举动,请了一位自愿做“试验品”的女同学(a)上去,然后又请了5位不怕“牺牲”的勇士上去,让后五位(b)分别和第一位对话,大概的内容是:b:同学你好,好像在哪里见过你哟(这句可以自由发挥,随便编),我好喜欢你耶(这句必须说);a:…(自由发挥)。对话过程中,我就有点后悔当时没有快点冲上去,锻炼一下,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只能捶胸跺足了。
“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后,我们又每个人都上去向大家问好,目的在于锻炼作为演讲者向观众打招呼的姿势、表情等,之后老师就滔滔不绝的讲了将近1个半钟,主要是内容是作为演讲者的态势、表情、举止等问题,老师讲得很好,可是我能听进去的不多,因此当老师说了一句,“如果你们不实践、不上来讲的话,这门课你是什么也学不到”的时候,我就来劲了,因为我就是喜欢实践,而不是只是听。
让人心情难以平静的即兴演讲开始了,当我还在犹豫是否第一个上场的时候,就有好几个争着冲上去了,结果我和耶稣(我的好伙伴)只能排到第n位和n+1位上去抽话题进行演讲。每位同学演讲后,老师都会仔细耐心的点评,说出优缺点,这对我们的演讲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举个实例我,老师点出的那些缺点,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出来,如果没有他人的指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发现,也就无从说起改正、进步了。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篇5
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成功不是盼来的,是改变了自己后主动吸引来的!要想成功,必须要学会改变自己。因此我选择了这门课——《演讲与口才》,我希望能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改编自己上台说话紧张,结巴的状况。即使改变起来有困难,我也要去尝试。想想以后,因此未雨绸缪是必须的!
刚开始自己是怀着无比热情的心情来上这门课的,可老师前五次课竟然都没来。终于在第六次课上,老师姗姗来迟!这老师就是集风趣幽默与聪明睿智于一身的谭业庭教授。
一门课要想上的成功,并且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老师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而谭老师就是属于那种能把无聊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讲的让人很感兴趣的老师!他还能结合自己的经历给我们讲一些知识,做到了言传身教。谭老师给我们上的这门课让我在有限的学时中学到了无限的知识。
通过这门课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他让我知道演讲既然是一门工具,一门科学、一门武器、一门艺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学好的。但也绝不是像有的人所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探索古今中外著名演讲家的成功之路,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闻名于世的杰出演讲高手都不是生就的天才,而是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锻炼成功的。正如,美国久负盛名的演讲家戴尔卡耐基说的那样:“演讲绝不是上帝给予少数人的特别的才能。”世界上没有什么天生的演讲家,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奋斗不息的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呢?这门课告诉我,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才,就必须要做到“八多”:多看、多听、多问、多写、多记、多想、多学、多练。当然这只是一些概括性的知识,而真正要想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同时我个人认为一个演说家如果不幽默,那这一定不是一个成功的演说家,幽默是人类同自己做斗争而锻炼出来的一种武器,也是一种引发喜悦,以愉快的方式使人快乐的艺术。幽默是人的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上的'结晶。笑话,是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不可少的艺术手段,它往往是一个短小的故事。但笑话不一定就等于幽默。也就是说,幽默的人可能会说笑话,而会说笑话的人未必一定是幽默的人。在一般情况下,听众都渴望听到轻松有趣的演讲。那种基调过于严肃,内容过于单调的演讲是难以得到听众好评的。演讲者应当善于在演讲过程中穿插一些趣闻、轶事、幽默、笑话等方面的内容,使演讲的观点既能形象化、生动化,又能够加深听众对观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增进演讲者与听众的交流,调动演讲气氛,强化现场效果,消除听众的压力,振作听众的精神,使听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演讲本身;同时还能给听众带来欢乐,让会场充满笑声,使听众更喜欢和信任演讲者。大凡有口才的、出色的演讲家都十分注意在演讲中运用幽默的语言。因此,初学演讲者就必须在背诵较多的笑话和幽默语言的基本上灵活地使用幽默语言,才能熟能生巧的逐渐地提高自己的幽默感。而谭老师就是非常幽默的人,它能让激起我们在学这门课热情。
我感觉,真正的知识并不是老师手把手教给自己的,而是老师给你指点,你自己去领悟并且多练多做才能成功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奥巴马,都希望自己是克林顿,到希望自己一站在讲台上就成为明星,一开口说话就成为瞩目的焦点,其实,大家都不知道,想他们这样的人,背后其实是付出很大的努力的,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虽然这选修课上的课时并不是很多,但我真正从这几节课里学到很多东西。认证负责的谭老师,及热情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自己能通过这些知识,让自己的演讲变的更好!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篇6
二战时期有三大武器:第一是口才,第二是飞机,第三是原子弹。现代也有三大武器:第一是口才,第二是计算机,第三是飞机。口才排在第一,足以见其重要之处,足以显其威力之大。而这个最厉害的武器,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拥有的,只要我们想拥有它。
口才是什么呢?口才不是巧舌如簧,也不是油嘴滑舌,更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泼妇骂街,口才就是一个人说话的能力。当一个人能够随时随地说出与众不同的并且大家都认同的话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人是有口才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其中人和又是最重要的一环。人和需要自己去创造,而不会自动送上门来,而创造人和则需要良好的口才和沟通能力。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一个人不和别人打交道,那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沟通需要的是会说的嘴和会听的耳,在沟通中或者是生活中我们需要多看多听少说。但少说不是不说,说就要把握时机,在关键的时候说出关键的话,而不是喋喋不休结果却没一句不是废话。说的技巧在于你让别人听到了什么而不是自己说了什么,没有别人需要的信息的话说得再多也是白说。
口才的哲学在于说话要言之有理、有物、有序、有文以及有情。言之有理的理不是歪理,理是道理的理,也就是说话需要讲道理,话中有理才能让人信服,话中有理才会有人听你说话;言之有物的物不是空洞无物,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话无废话,每句话每个字都要点到关键的地方,做到字字珠玑,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的境界;言之有序即是有条有理,说的话不能颠来倒去,让人毫无头绪不知所云,有条理的说话会让听话的人更轻松,也能更容易理解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言之有文是指说的话要生动、形象、有趣,枯燥无味的话会使人产生疲倦而造成对话无法继续进行,说话要尽量吸引对方的注意,勾起对方的听话兴趣,当对方有了听你说话的兴趣时你所说的话才能真正进入对方的脑海而不是左耳进右耳出;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情需要说话人感情充沛,让人感受到你的真挚和真诚,只有做到了真挚,听话的人才会更愿意去相信你说的话,而他相信了你说的话你说话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哈佛前校长曾说:“流利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不只是会使用而已,是要流利优雅地使用,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口才了。这也说明不是演讲家才需要口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口才,有了口才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有口才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机遇是听出来的而成功是说出来的。首先要能说话,然后是会说话,加起来才能说好话。流利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要求说话人必须懂得应该说什么,必须说什么,允许说什么,禁止说什么以及不该说什么。“说”不一定是通过口,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表达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因此呢口才并不只是开口说而已,要有好的口才必须有好的口语表达、听、情感表现、心理素质、认知思维、体态语言、人际交往、人格魅力和知识阅历。在说话的过程中,必须要驾驭自己的谈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风格,让人一听就知道是某某某。另外说话时需要恪守一下重要的法则:态度自然,言而有信,简明扼要,公平。
口才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当然前一种不会很多,大多数人都需要后天的训练。演讲家都有很好的口才,但很多演讲家小时候都有口吃,他们都是立志要改变自己的这一缺陷然后经过不断地锻炼才成为有名的演讲家。锻炼的方法也很,怎么说呢,在常人看来是比较残酷的,比如口含石子说话来练口齿清晰度。而且,一个好的演讲家必须经历很多挫折才能成长,几乎每一个有名的演讲家都有被人轰下台的经历,要是一般人肯定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而放弃了,但他们不是一般人,他们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成功,不断地磨练自己,不断地去说,最终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刚开始说的人肯定不会说的有多好,但爱默生说:“相信‘能’的人就会赢。”贝西尔又说:“你要勇敢。”要想拥有好的口才就一定要敢于开口,这就像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不敢开口说的人永远也学不会怎样更好地说,更不要说锻炼出好口才了。敢说,敢于在大众面前说,敢于在失败之后再次站在台上去说,这样才能在失败过一定次数之后获得成功,这就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成功靠的是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靠的是什么?首先善良,然后是沟通。善良就不说了,那么沟通靠的又是什么呢?自然就是口才了。虽然不能说成功的人必然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口才并不一定是天生的,后天的锻炼更为重要。只有我们坚信自己能行,并持之以恒地不怕失败地锻炼下去,才能最终变得有口才。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篇7
在我们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 就是语言。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多时候,我们在私底下可以口若悬河,但一但站在讲台上讲话时,就会出现脸红耳赤,说话断断续续、语无轮次 的尴尬情况。 有这样一些人,不敢开口说话, 怕被人笑。若与陌生人在一起更是闭口无言,沉默以对。造成这样的原因,不仅仅只是怕被人讥笑,还有其他许多原因:可能是从小缺乏集体生活,习惯一个人,对别人不太了解;可能在某个场合说话产生 了不好的效果的阴影,因噎废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能是觉得自己口才较笨,表达往往词不达意、言不中的,因而产生了少说为佳或者干脆不开 口的想法。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归其全部,无外乎一条,那就是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首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减轻自己的负担,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定的太高,降低求胜动机,做到轻装上阵;要保持积极的情绪,用积极 自我暗示的办法,不断强化必胜的信心与信念,养成一套独特的思维习惯;演讲 时要把要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冷静的处理怯场,深呼吸30秒,给自己勇气,默认自己是最棒的。我认为虽为演讲就是要想讲、敢讲、多讲。演讲是要有欲望的,也就是说要有表达的欲望,如果没有演讲的欲望,永远 练不好口才。可以说每个人天生都有讲的欲望,从人呱呱坠地,吖吖学语开始就 有了这种冲动,后来可能是由于社会、个人的原因,因讲不好,就不敢讲、不愿 讲了。但是,演讲冲动是原始的,有些人只是没有机会而已。就如同一个沉默寡 言的人,一旦醉酒,就会酒话连篇一样, 酒就是催化剂, 就是开启话匣子的钥匙。 想讲,是需要培训的,一旦有了第一次的讲,就会有第二次表达的冲动。所以,培训口才,应该先培养讲的兴趣开始,让人产生充分表达的愿望,只有想讲了,才能可能走上演讲的讲台。 演讲课是一门实践课。如果是只讲理论,而不登台演讲,则理论再好,也是空洞的没有实际效果。敢于登台亮相,大胆讲出来,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所 以说,演讲关关键的问题是胆子要大,不要把面子看得太重,不要怕丢面子,不 要担心别人的看法,只有大胆地讲出来,才能锻炼口才,否则是珍珠深埋,宝剑藏匿匣中。演讲的根本问题就是胆子要大,也就是要突破心理障碍,能够战胜自 己,就如同面对敌人要有奋勇当先的勇气,敢于亮剑。能够做到这一点,演讲就 成功了一半。有些人只所以惧怕演讲,就是迈不出这第一步,突破不了这道心理 防线。所以,初学演讲的人,就要从站起来、走上台、讲出来练起。
口才是讲出来的,说出来的,只有多说,多讲,才能不断提高演讲水平和能 力。要学会与人沟通,平时主动地与人交流,多拉拉家常,也就是多散讲,这是 练就口才的捷径。说多了,也就顺了。也要多参加演讲的聚会,珍惜和把握每次 说的机会,这是锻炼口才的必然途径,不敢当众表达,演讲水平就很难提高。不 管什么场合,只要有机会可说,就当仁不让,站起来,说出来。 提高口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总之,要开口,把自 己想讲的话讲出来,不用在乎讲得好与不好。努力了,总有一天会有收获。 让自己站在讲台上向无数的听众诉说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所有人的内心产生共鸣的梦想得以实现。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篇8
迫于学校政策而在无奈之下去“抢”了一节博雅课堂来上,结果却是带着打酱油的心态而去,载满收获而回。
我听的是“演讲与口才”这门课,讲课的是姚小玲教授。姚教授刚上台的时候,我就吃了一惊,我还以为教授都是头发花白的老头子呢。姚教授跟别人不太一样,她没有回避自己的紧张(虽然我也不知道她是真的紧张还是故意这么说来教我们怎样缓解紧张),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紧张,并以她自己缓解紧张的方法——“环视法”作为了这次演讲的开始。我对这次的演讲产生了兴趣,开始打起精神准备认真听听了。
二战时期有三大武器:第一是口才,第二是飞机,第三是原子弹。现代也有三大武器:第一是口才,第二是计算机,第三是飞机。口才排在第一,足以见其重要之处,足以显其威力之大。而这个最厉害的武器,却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拥有的,只要我们想拥有它。
口才是什么呢?口才不是巧舌如簧,也不是油嘴滑舌,更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泼妇骂街,口才就是一个人说话的能力。当一个人能够随时随地说出与众不同的并且大家都认同的话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人是有口才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其中人和又是最重要的一环。人和需要自己去创造,而不会自动送上门来,而创造人和则需要良好的口才和沟通能力。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一个人不和别人打交道,那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个兽。”沟通需要的是会说的嘴和会听的耳,在沟通中或者是生活中我们需要多看多听少说。但少说不是不说,说就要把握时机,在关键的时候说出关键的话,而不是喋喋不休结果却没一句不是废话。说的技巧在于你让别人听到了什么而不是自己说了什么,没有别人需要的信息的话说得再多也是白说。
口才的哲学在于说话要言之有理、有物、有序、有文以及有情。言之有理的理不是歪理,理是道理的理,也就是说话需要讲道理,话中有理才能让人信服,话中有理才会有人听你说话;言之有物的物不是空洞无物,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话无废话,每句话每个字都要点到关键的地方,做到字字珠玑,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的境界;言之有序即是有条有理,说的话不能颠来倒去,让人毫无头绪不知所云,有条理的说话会让听话的人更轻松,也能更容易理解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言之有文是指说的话要生动、形象、有趣,枯燥无味的话会使人产生疲倦而造成对话无法继续进行,说话要尽量吸引对方的注意,勾起对方的听话兴趣,当对方有了听你说话的兴趣时你所说的话才能真正进入对方的脑海而不是左耳进右耳出;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一定要言之有情,言之有情需要说话人感情充沛,让人感受到你的真挚和真诚,只有做到了真挚,听话的人才会更愿意去相信你说的话,而他相信了你说的话你说话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哈佛前校长曾说:“流利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不只是会使用而已,是要流利优雅地使用,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口才了。这也说明不是演讲家才需要口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口才,有了口才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有口才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机遇是听出来的而成功是说出来的。首先要能说话,然后是会说话,加起来才能说好话。流利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要求说话人必须懂得应该说什么,必须说什么,允许说什么,禁止说什么以及不该说什么。“说”不一定是通过口,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表达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因此呢口才并不只是开口说而已,要有好的口才必须有好的口语表达、听、情感表现、心理素质、认知思维、体态语言、人际交往、人格魅力和知识阅历。在说话的过程中,必须要驾驭自己的谈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风格,让人一听就知道是某某某。另外说话时需要恪守一下重要的法则:态度自然,言而有信,简明扼要,公平。
口才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当然前一种不会很多,大多数人都需要后天的训练。演讲家都有很好的口才,但很多演讲家小时候都有口吃,他们都是立志要改变自己的这一缺陷然后经过不断地锻炼才成为有名的演讲家。锻炼的方法也很,怎么说呢,在常人看来是比较残酷的,比如口含石子说话来练口齿清晰度。而且,一个好的演讲家必须经历很多挫折才能成长,几乎每一个有名的演讲家都有被人轰下台的经历,要是一般人肯定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而放弃了,但他们不是一般人,他们始终坚信自己能够成功,不断地磨练自己,不断地去说,最终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刚开始说的人肯定不会说的有多好,但爱默生说:“相信‘能’的人就会赢。”贝西尔又说:“你要勇敢。”要想拥有好的口才就一定要敢于开口,这就像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不敢开口说的人永远也学不会怎样更好地说,更不要说锻炼出好口才了。敢说,敢于在大众面前说,敢于在失败之后再次站在台上去说,这样才能在失败过一定次数之后获得成功,这就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成功靠的是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靠的是什么?首先善良,然后是沟通。善良就不说了,那么沟通靠的又是什么呢?自然就是口才了。虽然不能说成功的人必然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成功的几率会大很多。口才并不一定是天生的,后天的锻炼更为重要。只有我们坚信自己能行,并持之以恒地不怕失败地锻炼下去,才能最终变得有口才。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篇9
演讲既然是一门工具,一门科学、一门武器、一门艺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当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学好的。但也绝不是像有的人所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探索古今中外著名演讲家的成功之路,我们不难发现,那些闻名于世的杰出演讲高手都不是生就的天才,而是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锻炼成功的。正如,美国久负盛名的演讲家戴尔卡耐基说的那样:“演讲绝不是上帝给予少数人的特别的才能。”世界上没有什么天生的演讲家,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奋斗不息的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呢?根据二十多年来学习演讲,掌握演讲,运用演讲的实践经验,本人认为,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才,就必须要做到“八多”:多看、多听、多问、多写、多记、多想、多学、多练。
第一节:多看、多听、多问
演讲是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面对听众的讲话,是一人讲、众人“听”、众人“看”的实践活动。一个人要想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面对听众讲话,就必须首先做到“多看”、“多听”、“多问”。
一、多看
多看的含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多看一些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演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演讲者必须认真系统的看一些与演讲相关的书籍如:演讲学、演讲美学、修辞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交际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全面掌握演讲知识和规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再由理论到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口才水平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较快的提高。
目前,国内和国外的演讲理论、演讲实践和演讲技巧的书籍越来越多,数不胜数;演讲与口才的杂志和报刊也纷纷面世,而且深受欢迎。如邵守义老师主编的《演讲与口才》杂志,自1983年来创刊以来,越办越火红,发刊量早已突破一百万,被广大读者誉为“说辩的良师,交际的指南,公关的益友,人才的摇篮。”曾荣获全国优秀期刊奖,是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之一。
第二、多看别人演讲,多看一些名人的演讲录像,多看一些电视谈话节日和电视论辩赛。这样就能增强对演讲的感性认识,提高对演讲态势语言技巧运用的理解,并从中感悟出演讲的要蒂和精义。
看演讲,特别是看演讲高手风度潇洒,动作优雅,举止得体,表情丰富的演讲,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在古希腊时代,人们都以看名人演讲为荣。在国外,人们参加演讲活动都要穿上正规礼仪服装,衣冠整齐,怀着十分虔诚和崇拜的心情注视着演讲者,他们把看名人演讲,作为一种文化层次高、社会地位高的标志之一。
第三、“多看”的含义还表现在要求演讲者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变化,观察与演讲内容相关的事物。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看表面,看本质,看点,看面,看深,看细,看过去,看现在,看未来。对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切不可心不在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是要用眼睛做摄像机把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素材拍摄下来,经过大脑的分析,整理后在储存在脑海里或记录在本子上。
演讲活动是一种高级交际活动,也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演讲者往往身负严肃的政治使命或教化使命,经常面对着生疏的变换着的听众,只有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听众的心理特征和交际需求的演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因此,演讲者在台上演讲时,还要多看听众,多用眼睛和听众进行交流,观察听众的表情和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演讲思路和演讲内容。
二、多听
演讲者要把话讲给别人听,要使自己的演讲动听,其前提之一,就是演讲者自己首先要多听。
一是多听别人演讲,多听别人说话,以提高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资产阶级革命家、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二是多听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日主持人播音、讲话,提高自己普通话的标准程度和音色、音质、音量的水准,以达到演讲语言流畅悦耳、优美动听的目的。
三是多听自己的讲话练习或录音(像)。正如罗马哲人塞涅卡说的那样:“在向别人说些什么之前,首先要把它说给自己听听。”初学演讲者在正式上台讲话之前,应该反复地练习讲几遍,可以对亲朋好友讲,可以找个偏僻无人的地方讲,也可以对着镜子或录音(像)机讲。每讲一遍,自己都要留心的听,仔细地找出语言上的毛病,或请内行人挑刺指出弱点和不足,并认真加以改正。如果每次演讲、发言之前都能坚持试讲、试听几遍,长此以往,其口语表达能力则会不断提高。
四是学会“听”话的艺术。要学会说话,首先就应该学会“听”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会“听”话的人既能很好地领会,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又能仔细地欣赏、揣摸别人说话的技巧,更能从别人的言谈中听出言下之意和弦 外之音,同时,还要做到察颜观色。
有一个年轻人,去拜访苏格拉底,向他求教演讲术,苏格拉底刚开口没说几句话,这位年青人不但不认真听,反而打断老师的话,自己滔滔不绝讲了许多话,以显示自己的才能。苏格拉底说:“我可以教你演讲,但必须收双倍的学费”。年轻人问:“为什么要双倍呢?”苏格拉底说“要教你两门课,除演讲外,还要上一门课:怎样闭住嘴听别人说话。”
三、多问
演讲是一门学问,有许多客观规律和成功的经验。但不少人都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说话是天生的,一个人两三岁就会咿咿呀呀说话了,好像也没有花多大功夫,自然而然就会了。因此,很多人对说话的艺术和技巧都不大在意,更谈不上用心去求教,去学习,去研究了。有的人虽然觉得说话、演讲有东西可学,但又只限于看看书或听听录音,而不好意思开口向别人请教,结果只是事倍功半。
柏拉图说过:“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英国诗人雪莱说过:“我们学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无知”。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和口才,就必须放下架子,丢掉面子,向有经验的演讲者和对口才有研究的专家虚心求教,不懂就问,不耻下问,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口才能力发生质的变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广播,电视深入千家万户,录像、录音设备的普及应用,几乎所有大型的较为重要的会议和活动都会有新闻工作者录像、录音,制作后多次向广大听众和观众播放。现代人的说话,已经不是一说而过了,而是会音像齐全的永久保留。所以每一个人特别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发言、报告、演讲一定要加以重视,高度负责。在国外,尤其是发达的国家不管是国家首脑还是一般人员,他们在发表重要讲话和演讲之前,都要向演讲口才专家咨询求教,并接受专家的辅导和指点。在西方国家所有的演讲口才咨询服务公司,家家业务繁忙,生意兴隆。可喜的是,在我国现在也有不少领导干部开始接受演讲与口才的辅导和咨询了。
第二节:多写、多思、多学
一、多写
对于初学演讲和语言即兴表达能力不是很强的人来说,多写是一种提高口才能力的有效途径。多写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多写发言稿、演讲稿。不管是什么规模和级别的会议或活动,只要认为自己有发言的可能,就应该争取机会并抓紧时间提前做好准备,认真写好文字稿,并不断的修改、完善,然后把稿子背熟,做到胸有成竹。上台发言时尽量不带讲稿,如能长期坚持下去,循序渐进,即:先写书面稿,背熟,上台脱稿;慢慢地只写几点提纲;再到只打一下腹稿;发展到最后不要任何准备,能临场发挥、见机行事、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其演讲口才水平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到达一个较高的层次
二是多写一些学习演讲与口才的心得体会,把自己对演讲口才的认识、感受用文字写下来,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同时,把自己工作中,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的闪光语言,写在本子上,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阅使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二、多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韩愈也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不论是台上演讲,还是平常生活中的说话,都是一个语言思维、逻辑思维的过程,它是把大脑中的想法即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人们思考问题和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凭借语言的帮助,思考的内容和交流的思想要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才能体现出来。否则,谁也不知道你在想问题,谁也不明白你思考的是什么问题。
言为心声,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心里怎么想,嘴巴就会怎么说。嘴上说的,就是刚才想的;刚才想的,就是下面要说的。想与说,思维和表达,相互之间交流传递,循环往复。有声语言这种区别于书面语言表达的、想说就说、随想随说的特点,就决定了说话者即要才思敏捷、思维灵活,又要深思熟虑、三思而“言”、“君子敏于行而纳于言”。这是多思的要求之一。
多思的要求之二,要经常冷静思考,反复分析,为什么有的人讲话非常受欢迎,有哲理,有深度,有广度,使人感动万分,受益非浅;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枯燥无味、漫无边际、毫无新意,甚至令人反感。多思者,就能从中悟出道理,获得经验和教训。
多思的要求之三,说话之前要在脑海里认真构思一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打“腹稿”。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考虑好不同的说话内容,“到哪个山就唱哪个山的歌”。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说话时,要认真思考应该怎么说,那些能说,那些不能说,多琢磨,多推敲,力求做到“语不惊人誓不休”。“说一次之前想两次,你就会说得好一倍。”这是名人演讲的经验之谈。
多思的要求之四,要“一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进行反思,对那些比较得体,成功的讲话要总结归纳、举一反三;对有些失误、不妥的话,甚至得罪人、起反作用的话语,要分析原因,闭门思过,加以改正,尽量避免在今后的说话中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现象发生。
三、多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今中外一切著名的演讲家,都是以学识渊博和阅历丰富为基础的。因此,任何一个想成为演讲家的人,想拥有出众口才的人,就必须在“多学”上下功夫。
1、多学知识。
英国哲学家、政治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前苏联的伟大作家高尔基曾说过:“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就越有力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意大利美术家、哲学家达·芬奇说过:“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越强烈。要达到准确,就须对所爱好的事物全体及组成的每一个部分都有透彻准确的知识。”所以说,多学知识,是提高口才和演讲水平的前提。因为知识是口才的基础,没有知识就肯定没有口才。
“积之愈厚,发之愈佳”。一名优秀的演讲者,一个口才出色的人,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联想,演讲起来,才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山南海北,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融会贯通、谈吐自如。一个机智风趣的演讲家还必须具有随机应变,对答如流的能力,演讲起来才能谈笑风生,妙语联珠,巧问妙答,左右逢源。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渊博的知识积累是无法实现的。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半桶水都不行。那些学识浅薄,胸无点墨、孤陋寡闻,不学无术的人,是根本说不上有口才的;说起话来,不是信口雌黄,就是洋相百出、错误连篇。所以,演讲者要多学、广学、博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的、天南海北的、三教九流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体育的、科学技术的、工业的、农业的、文学艺术的、医疗卫生等等,都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2、多学演讲技巧
一个人敢说话、会说话,还不等于有口才,正如一个人会骑自行车还不是艺术一样,只有杂技演员娴熟的骑车表演才称得上艺术。演讲上是一种综合艺术,要真正掌握这种艺术,并非易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技巧,诸如声音的字正腔圆、吐字归音,形体的动作、面部表情和仪表礼节,控场、应变的方法,即兴说话的诀窍,论辩的艺术,对话的妙法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对演讲的技巧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运用。
古希腊著名的演讲家德摩斯梯尼,之所以能登上古希腊演讲艺术的顶峰,成为当时的“十大演讲家”之首,就在于他热衷于演讲艺术,并主动地求教于演讲学者和专家,自觉地进行极为艰苦的演讲基本功与演讲技巧的学习和训练。
3、多学做人
演讲是一种思想性、政治性较强的现实活动;演讲是真理的呐喊,演讲是心灵的共鸣,演讲是人格的展现。因此,演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无穷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演讲者才能说服人、感染人、打动人、鼓舞人,从而促使人们去行动。
早在2520xx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这里说的就是要言行一致。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之,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当尽其宝,纵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我国当代教育家、著名演讲家景克宁教授认为:“作为演讲者站在讲台上,必须言行一致、理直气壮,必须表里统一、通体透明,必须心口如一、言而有信。”
“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语言是灵魂的镜子,是行动的影子。一个人的行动和为人是最好的语言。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为化为语言困难多。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演讲家,成为受人欢迎的演讲家,就必须多学做人,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展现出人格的魅力。
第三节 多 记
这里的“多记”是指把知识储存起来,记在脑子里。记忆,是演讲者储存材料、发挥联想、出口成章的前提条件。优秀的演讲家往往都有惊人的记忆力。著名作家王蒙曾说:“作家没有记忆力就是白痴。”这个说法对于演讲者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记忆的能力和分类
记忆是感知和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认、重观、复做)等过程。人的大脑约有150亿个神经细胞,每天能记录生活中大约8600万条信息。据估计,人的一生中能凭记忆力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其功能相当一台10的14次方的电子计算机,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总量的50倍,即5亿册书的信息量。这种信息贮存能力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计算机也望尘莫及的。
记忆大体可分为三类: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和情绪记忆。这三种不同的记忆在演讲中有着不同的用途。
记忆力是一种可增可减的大脑功能。它与人的肌体的各种器官的功能一样,用则进,少用则退、不用则废。记忆力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和训练不断提高,也可以放弃使用和锻炼而逐渐衰退。演讲需要记忆力,离开了记忆或照本宣科,则会影响演讲效果。因为演讲者必须熟记演讲内容才有可能随时随地当众表达。所以说,学习演讲能够训练一个人的记忆力,而增强了记忆力又能使演讲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和结果。
二、多记的要求
人的智能结构,通常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创造力。对演讲艺术而言这五种能力都是缺一不可的,但其中的记忆力对演讲者特别优秀的演讲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演讲者要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言之有物,就必须要有知识的储备和高超记忆力。我国当代著名的演讲家、年愈古稀的景克宁教授演讲时从不先写好讲稿,但任何一场演讲,他都从不马虎,总是经过深思熟虑地打好“腹稿”,把所要讲的内容全部贮存在脑子里。所以他每次上讲台,都从不拿讲稿乃至片纸只字,而且从不坐下讲,总是挺身立在麦克风前,情绪饱满,神态自若地侃侃而谈,一气就讲二、三小时。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佳句妙词,脱口而出,他的大脑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令人叫绝。这样娴熟的表达离开记忆,尤其是离开渊博的学识和敏捷的思维为基础的理解记忆,那是不可想象的。
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 篇10
《演讲与口才》这本书是我从教师那借来的,书里面的一些资料都很吸引人,尤其有一篇文章很是吸引了我的眼球。
这篇文章的资料是有关一个人的一次演讲。
文章题目也很吸引人叫《三分钟演讲,缘何赢得百万粉丝》。一开始我有个疑问,为什么在短短的三分钟内就赢得百万粉丝?读到之后我最终明白了,原先他是运用了一种手法,叫“三翻四抖”。我开始还不知是什么意思,读到最终,才明白。原先要使用一些手法再三对资料进行铺垫、衬托,对演讲主题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而它的作用是构成鲜明的比较、出人意料。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每一天都进行的课前演讲。我们班每节语文课之前都有一个人先演讲,却没有一个吸引我们眼球的,因为我们只是平常的读读作文书上的作文,没有一个人用过“三翻四抖”的手法,这样我们是不可能吸引他人的。
我明白怎样用“三翻四抖”的手法了,下次必须用到我的演讲中。此刻先分享给大家,我觉得还是很乐此不疲啊。
这篇作文让我明白了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以后我必须多看书,培养自我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甄选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演讲与口才心得与感受,四年级数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范文,学生个人德育课心得体会,双减心得体会范文1000字,时间管理心得感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