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详情页

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作者:李思辰2024-01-13 22:34:58

导读:第一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烙饼问题”以前是“奥数”辅导班学习的内容,现在放在了“数学广角”,我个人觉得这类内容应该是属于问题解决的内容,理解的难道大,数学思考性强...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推荐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烙饼问题”以前是“奥数”辅导班学习的内容,现在放在了“数学广角”,我个人觉得这类内容应该是属于问题解决的内容,理解的难道大,数学思考性强。《烙饼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教材编排这一内容,目的是通过对烙饼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是体会优化的思想。教学难点是掌握3个饼烙的时候的统筹方法。

  反思今天这堂课,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数学课堂结构性强,数学味浓。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我采用“主题式”数学课堂活动的形式,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设计了烙1张饼要多长时间;烙2张明确烙饼规则;烙3张饼体验优化思想;烙4张、5张、6张、7张、8张饼寻找规律。四个活动层层递进,结构性、思考性强,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

  2、较好地摆正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从情景材料看是一个生活问题,但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却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里面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优化思想。今天我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实际生活中的烙饼与数学中的烙饼是有所不同的,它忽略了一个拿开冷了,重新再烙要多花时间的现实性),从而让学生去感受数学与生活是有联系的,数学是源于生活,但数学不完全是生活,数学要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实例是一个原型,目的是建模,体会数学思想与方法。

  3、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强,效果好。四个活动,每个活动我都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过程。

  4、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需继续。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烙饼、沏茶、码头卸货等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运筹思想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烙饼问题”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运筹思想不是仅靠这一节课就能让学生领悟清楚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继续注重这方面的渗透,让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

  第二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像书中所说,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如果学生学了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徒劳无功。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它不只是看你备课、上课的认真程度,更关注一个教师对课堂结构的把握,节奏的安排,时间的掌控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考虑。

  现代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给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情境空间,营造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需要恰当的条件和环境。在教学中,可通过语言、实行、音乐、画面、角色表演等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沟通和融合,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表演中学,在自我参与中学,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自信心悄悄地形成。

  新课程教学不再要老师的“满堂灌”;不再逼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学生亲自经历发现、体验、探究与感悟。那么,在课堂中怎样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它倡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这就意味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和形式上的自由选择,它含有一系列新的学习观念,其主旨首先就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良好的自主学习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需要,进而产生内驱力,使学生越学越愿学;可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积累、升华认识,形成自主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越来越会学。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合作学习是学生形成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和相互尊重习惯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得到增强。

  在教学中,学生可采用两人或四人小组活动的方式。如在一些比较适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件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可先请每一个小组为他们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具有艺术性的名字,这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展开了。教师可根据教学的要求,不断地提出一些须由各小组每个成员互相配合才能够完成的一些课题、任务,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小组的集体中,教师可以对小组的组织给予鼓励和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们在互相学习中提高各方面能力。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作用的弊端,教师应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使学生能力和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在学习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当小组达成目标时,教师又适时地给小组以奖励。在教学中,对小组成员的奖励和祝贺活动能够提高合作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团队的合作意识,培养集体精神。新课程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又为他们营造了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集体氛围。这种学习方式超越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发展原则,使学生成为既有个性、又有知识,还会合作的一代新人。

  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要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它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自己还需要加倍努力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课堂的有效性。我要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精力及现有的教学资源。深入教育教学,提高效能,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20xx年11月1日有幸能有机会参加工作室组织参加“深圳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论坛”,几天的培训中,能面对面坐在教育专家、教育大家的面前,聆听他们精彩的讲座、感受他们的风采、感悟他们的教育思想,每天虽然紧张劳累,但有很多收获和感悟。专家那些精彩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或许会渐渐淡去,但点燃的思考却留下深深的印记,或许会成为我职业成长过程中一笔财富。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谈不上总结,现从个人的悟性和视角,将这次学习培训的一些收获或者说感悟和工作室的各位老师做如下分享。

  一、培训学习的价值——点燃思考,引发顿悟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教师的职业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大多是被动的,以我自己为例,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多的是应付空洞的培训,为写教育教学论文搜集论点、论据。在工作室培训期间的耳濡目染,听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不知不觉中对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有了重新的认识。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能让我们从本质上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有助于教师认清、解释、解决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行为。教育培训,能认我们接触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案例。“比低头做事更重要的是抬头看路”,“眼界决定境界”。

  这次的深圳学习,专家们对于教学改革的解读,尤其是对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理论视角,从本质上让我对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理念下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定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设计等方面有种“原来如此”的感悟或者说顿悟。

  总之,教育职业成长过程中,观念和态度的改变比技能的习得更有价值,学习培训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成为点燃思考,引发顿悟的火花。

  二、收获点滴——共鸣,回味

  回顾学习笔记,每位专家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理念,印象深刻共鸣之处,点点滴滴,清晰闪亮。这些教育思想或者说理念足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之路上长时间指引并启迪我们不断思考、咀嚼、尝试……

  1、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三维目标有效达成,教师教得精、活、实,学生学得乐、活;什么叫好课?——学生喜欢你的课;好课学生的外显特征——真正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活化”

  2、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抽丝剥茧,从平常的教研问题引发深度思考,一位集理论深度与教育实践一体的朴实无华的教研专家:“从关注教学方式到关注,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与指挥者;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是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单纯看教师做了些什么;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师生关系”

  3、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教授,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全新教育理论的高度,诠释课堂观,教材观,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分析了高效课堂策略:“美国大学生的调研表明:影响学生时间最长的依次是原理,思维,人际关系,审美——教学生的仅仅是知识吗?”

  4、洋思中学刘金玉副校长,一位个性张扬的课程改革实践者“只有从学生的学开始,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后教——在课堂上先学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教师教:共性,规律性,典型性,容易忽视的问题;怎样使后教有效?教师的作用很关键——导教,导思维,导结论;训练必须围绕目标,题目来源最好来源于教材”

  5、山东杜郎口中学崔其升校长,杜郎口中学的魂:杜郎口中学自发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杜郎口中学六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精髓——“相信学生,让学生展示。”

  6、东庐中学讲学稿的由来;“不是所有知识都由学生自己探索得到,只有那些隐含了丰富思想的知识,才需要组织学生探索。探索的价值主要不是获得知识,而是感受基本思想,获得基本活动经验。”

  三、学习金字塔——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高效

  对于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学习金字塔”,让我震动很大,并查阅整理了一些资料,确实可以看作是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最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基础,至少它能解释很多关于高效课堂策略与有效教学策略的疑问。

  学习金字塔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它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也有观点认为,实际上,目前网上流传的学习金字塔并没有真正被核实出自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某项研究,因为没有人能证明看到过这份研究报告,网上也无法搜到相关研究论文,因此学习金字塔的研究很有可能是误传。此外,金字塔上的数字也并非原本就有,很有可能是后人主观臆想加上去的。这个假说之所以如此令人信服并广为流传,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人们的常识。许多人及教育机构不断推广和尝试,然而却始终没有完整而严谨的实证研究推出,但这并不会影响到,学习金字塔对选择高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指导作用。

  四、学习没有结束——心动,行动

  1、难受:知道了该怎么做,每上一节课会对照和反思自己的行为符不符合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策略,讲多了会难受,学生“动”不起来会难受,思考不出下一步该怎么做会难受……

  2、尝试:没有尝试去做,有些东西停留在理性认识上,结果还是空的。听过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宾华老师关于规范教学设计的内容,参考着尝试着认认真真做了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思路清晰了。

  3、反思:结合学校深化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照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收获和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学案的设计和应用,反思ppt和板书的设计,反思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4、积累:积累问题,积累案例,积累经验。

  第四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自己自从教以来教低年级多,知道识字是很难的一部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自己知道了在识字与写字时应注意的问题,也学习了老师很多识字的方法,我认为要想让孩子掌握更多的识字量,在教学中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孩子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接掌识字教学,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

  第一,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根据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各种小游戏。如在教孩子学习了一些生字以后,为了巩固可采用摘果子、找朋友、猜谜语等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孩子处在一种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增加孩子识字的记忆。

  第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插图来进行识字教学,我们低年级的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能帮助孩子们识记,如在学习《在家里》这一课,沙发,茶几、电视、电话、台灯、书架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每天接触的实物,每个家庭都有学生很感兴趣东西,课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房间的实物都贴上名字,让家长看,这样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汉字与实物对照,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汉字,使每个汉字都赋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记忆。

  第三,做动作学汉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动作的词语,可以用肢体来进行表演,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动作的词语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等,这些词语都和动作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可让学生先做一做动作,第一组的词语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组都是用脚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过动作表演,学生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兴致极高,学生学起来也省力。

  第四,利用日常生活来识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汉字,如商标、日用品、广告、路牌等,无处不在,可让学生搜集衣服上的商标和包装盒,找一找上面的字是否认识,自己买的玩具、文具等,从中孩子们可学到很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我还让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认识父母的名字,弟弟、妹妹、爷爷、奶奶、邻居叔叔、阿姨的名字,在学校认识同学的名字,并且把自己学到的字写给同桌,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很浓,从中学到了很多,并且还进行了交流。

  总之,识字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不断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寻找更适合学生记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使学生学的更轻松,更快乐。

  第五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我认真听了《有效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感受很深。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怎样进行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明确阅读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本人认为,首先应抓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理解文章中心意思和写作特色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学不但是为了读,而且是为了应用,但读是基础。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二、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

  传统的阅读教学和语文其他环节的教学一样,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想我们当时所受的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始终给我们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我们,师生互动的几率极低,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只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者。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即师→生,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这种观点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一致。要适应新的教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而代之以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这就要求教师要少讲,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讲授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要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要求学生对一篇课文通过认真阅读,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哪怕是不够正确的认识,通过课堂讲解,以达到共识。当然,对于某些问题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此建立在教师点拨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自读”机制。只有自学,学生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三、阅课教学的课外延伸

  课堂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学科既有鲜明的独立性,又具有广阔的兼容性。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教师应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阅读领域,以多种渠道激趣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把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可通过别的信息渠道去阅读一些有关的书籍;也可组织学生收听或观看与课文相关的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教材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分析人物的特点,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还可带领学生去领略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情风俗等,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狭窄的圈子里闭门造车,而应回复自己的生动和精彩。

  四、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阅读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重在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检查预习效果,进行总结 评比,久而久之,熟能生巧,阅读能力自然形成。

  2、培养学生细读深究的习惯。首先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每篇课文都要求多读,并带着问题读,每次读的要求不同;其次要教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着重理解,让学生知道只有用词准确,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让学生依据文章的内容想象情景,创设情景,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空间和阅读的材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的进行阅读。

  5、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词汇,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广泛的阅读对象和扎实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第六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4月17―19日,我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此次教学活动围绕“探索课堂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主题,以教学观摩的形式,由各教研组推荐一位老师进行授课,其他老师听课后,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后,学校安排了黄佑江老师对全校的老师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的培训后,,深有感触。再结合教学开发周我们理综组所听的侯雪艳老师所授的课,听课后有以下体会:

  一、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习和培训,我明白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过程与方法”才是作为我们老师需要:

  二、在教学中,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

  三、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

  四、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

  2、仔细推敲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实验。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各种实验活动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练习的可操作性与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4、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提高学习的效率。

  5、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6、教师要讲究对学生评价的方法,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

  7、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因此,我认为教师只有恰当运用教学策略,才能进步教学的有效性。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达到有效教学,使学生愿学。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七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听了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深有体会,要不要教语文知识”、“要不要教系统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如何教”等与语文知识相关的诸多问题的探讨成为一线教学和语文教育研究界的热点。那么到底语文实践、语文能力培养与语文知识是什么关系?到底要不要教语文知识?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涉及哪些内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呢?在辨析本课程的核心概念“语文知识”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个概念——知识。

  什么是知识?知识一词有两种含义。在古代常见的一种含义是指相知、相识的人但现代更多的是用知识的另一种含义,即指人对事物的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这一层含义在古代,常用一个单字“智”或“识”来表示,那么大致了解了知识的感念以后我们还要了解什么是语文知识,我想如果连这两个概念都搞不清楚的话,还何谈教学啊?只有分清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类型,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的特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还要弄清楚小语文知识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那么我们还必须明确的是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语文知识的教学,对于语文知识的教学,我觉得首先教师要对自身的水平有所认识,因为语文知识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要很扎实的文化基础,如果你觉得你 在知识方面有欠缺的话,一个是要多加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对自己语文知识的教学有一个评价,或者在教学之前如果对某一个知识点感觉比较模糊的话,那么不要敷衍了事,一定要彻底弄清楚。

  那么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语文能力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课程标准中接下来的一段话是“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上面一段话联系起来看,课程标准的本意是强调语文的实践能力的获得要以语文实践为途径,这毋庸置疑,也是不言自明的事情。问题在于,语文实践的价值不仅仅是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首先在于掌握足够的语文知识,“足够”的语文知识就是相对“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是“米”,如何运用是“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语文知识欠缺,何谈运用自如。这是个简单的道理。所谓“掌握运用的规律”也就是形成语文能力,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这一点大约不会有争议。强调通过语言实践的途径来掌握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的规律。二者不可偏废。

  那么如何教好语文知识,要详细阅读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

  第八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学习教学策略的相关知识后,我的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我觉得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情感,认知上来备课,授课,达到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要求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保持一种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习”的强烈欲望。要收到这种效果,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进行处理:研究课标,在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的基础上确定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年段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教学目标可以有所升降,细化;在吃透教材,清楚知识系统内在关联的前提下,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可以有所增减,有选择地利用部分课外教材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有各自的不同的收获,让学生在进步中体验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的内在的求知欲。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内部动因。它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正确、强烈,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则学习效果好、成绩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们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意义,旨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同时,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对于学生的比较新颖、简捷的回答,加一两句评语;对于有一定进步的中下学生,进行表扬;对发言较好的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等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

  2、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丰富的想像,欣赏语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馈、及时补”的原则,设置有梯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过关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已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统一”要求的教学方法,会保全一部分学生而牺牲另一部分学生。因此,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专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解放,群体的民主,教育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必然的改变,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相比较,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种思想的提出和改变,使教育教学从教师的权威说教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转变:认同学生肯定有着不同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认知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包括:兴趣、爱好、意志等;认知上的需求有:知识、能力、方法等;

  实际教学中,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通过教学策略的相关学习,使我得到很大启发,同时,也使我更加坚信“教无定法,但必有法”的意识,让我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这一切。

  第九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学习了《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后,收获很大。而且也懂得了教学提问的重要性,平时授课,大多是使用参考教案,或是上课时随机的提问,没有下很大的功夫挖掘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提问。有时上课为了赶进度,提问都是运用跳转式的,学生无法有效地进行思考,多数学生遭到冷遇,因此,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学习后,我深深的认识到如果长此以往,那么就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数学工具的选择与使用都应注意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上来,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适当适时选用,讲究使用的艺术性、示范性及启示作用。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钻研教材,提些有价值的问题,尽可能把问题具体化、兴趣化、情感化以及具有挑战性,引领学生会学数学和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魅力。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方面是反思教师的“教”。它包括: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学生的“学”。

  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

  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第十篇: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20xx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图形与几何”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呢?以20__版《新课标》为标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激趣,引发思考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所以要使小学生积极地投入思考,就要设法引导他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而情境的创设,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的知识可以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大脑思考,引发问题。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导入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运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火箭成功发射的录像,然后教师提问: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们在数学活动上利用一些图形拼出了运载“嫦娥一号”的火箭模型呢?再利用课件出示拼成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火箭模型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最后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要知道它们的什么?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怎样求?比较其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可以用什么方法?这样的一个情境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感受到了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自然就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实践活动之中。

  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几何特征

  观察是学生获得空间和图形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中要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例如辨认图形的观察,对演示实验或操作的观察,这样有关物体的空间观念就容易得出。

  空间观念的形成,光靠观察其实还是不够的,老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相互比较。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动脑思维,掌握了图形的特征。如:在认识物体时,摸一摸物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折一折,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是什么样的。量一量每条边有多长。在实物中摸到了,认识了,就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感知,形成了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形成,还有赖于适时地比较和分类的数学方法和策略。利用这些方法,让学生更加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特征。如:在教学“四边形”时,对四边形进行分类的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依据四边形的特点进行分类。之后在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对不同四边形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更清楚四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用集合图进行有效的整理。在头脑中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在比较中有助于发现各几何图形的特征。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中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的智慧和个性的发挥。使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意识,又使学生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例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可以从生活中拿出三个圆形物体,通过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设法通过一根绳子绕圆形物体一周,量出其周长,然后再量出它的直径,教师引导同学们用它们的周长除以它们的直径,通过三个不同大小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来比较,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它们的比值都是比3多一点。最后教师引出圆周率的概念,任何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一个固定的数,就是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3.。

  四、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基础知识的灵魂,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在空间与图形领域,要充分利用知识本身的特点,深入挖掘蕴涵在数学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操作、实践中感悟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探索圆的面积公式,将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探索出长方形的长是圆长πr,宽就是圆的半径。通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πr,这就是转化思想。

  圆是第一、二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中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是学生第一次了解π这个无理数,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并运用极限的数学思想来解决曲线的长度和圆形的面积等问题,因此对圆的周长以及面积的探索体会数学思想。具体说来,在测量圆周长是,化曲为直,这是转化思想;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是函数思想;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以为学生学途而废了。这种把主要精力放在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上,以至于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处理为计算问题,是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

  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学策略也灵活多变。只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也将日臻完善。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教学策略心得体会(推荐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青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专题心得2024年冬奥会闭幕式心得体会400字主题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开学第一课800字心得怎么写?为您呈上,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