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详情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作者:陆可无2024-01-11 12:18:12

导读: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1) 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完成了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每一个“全面”的部署,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刻认...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分享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1)

  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完成了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每一个“全面”的部署,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总结,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保障,自觉把管党治党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促进全省追赶超越取得新进展。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认真严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加强党内监督,勇于革命,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贯彻落实《若干准则》《条例》。要牢记“全党必须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要求,牢记追赶超越谆谆嘱托,深化改革、奋发有为,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良好成效,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2)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草甸凝绿,杉竹滴翠,百花吐艳,层林尽染,形形色色的植物给大地披上了色彩斑斓的外衣。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驼走大漠,雁排长空,鱼游浅底,万马奔腾,多种多样的动物为自然的山和水增添了无限活力。

  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奇迹,大自然因多样的生命而变得生机勃勃和绚丽多彩。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成千上万的生物交织汇聚成这幅画卷中最本质的色彩,揭示着生命的真谛,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清水秀,自然风光数不胜数,令古今中外的无数文人墨客为之痴迷。钱起说:“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韩愈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正如伟大哲学家所说:“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开发,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其主要自工业的排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不堪重负的地球的哭泣”。

  美丽中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在城市建设中务力做到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结合起来。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范型,把人类带进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时代”。人类一方面能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另一方面会被“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气”的美景所环抱。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3)

  如今,“绿色”成为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发展…。我们须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拯救“濒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xx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入学习,结合保护区工作,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谈点体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认为要以“绿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绿”来为生态道德教育开道。

  一、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绿”

  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与其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平直接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是必要。

  二、生态道德教育制度的“绿”

  学校在“生态教育”的统领下,用生态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育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

  三、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绿”

  生态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并且使其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其中,开展自然价值和生态美意识的教育,进行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从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作用来看,主要在于使人们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控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平衡、消除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持续、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使人拥有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与道德习惯,才能自觉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生态教育行动的“绿”

  生态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学校要让同学们从利用身边的废物做起,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手工制作中,要引导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精致的小作品。

  五、生态道德教育心灵的“绿”

  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要通过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合理内核,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的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学校的“环境爱护,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欣赏之情,来消除人与自然对抗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培养起人与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态道德情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环保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来传授生态和环保知识,并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接受绿色环保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实地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里参加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育。

  六、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中的“绿”

  要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状况,跨越国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军事冲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对国家生态安全不及时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就会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改变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国家生态安全的国际合作,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战略影响的评价等;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相关举措作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并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对有关案例适时加以披露,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一切导致生态恶化现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觉,进而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保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4)

  水,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和世间万物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滋养了时间万物的生命,还哺育了人类文明,比如黄河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埃及文明也是靠尼罗河才发展起来的。任何一种生命都需要水分,人体要是缺水90%以上,就不会有任何生命迹象,人体对水的'需要远比对食物的需要大,所以不管是什么生物,第一需要是氧气,第二就是水了,可见水是多么金贵

  虽然水是那么重要,可是目前的水源情况并不是那么乐观。在人类步入21世纪时,一场可怕的“水源危机”正在袭卷全球,世界上竟有8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面临着淡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生活的状况中。就连 我国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生活在缺水地区的人们,每天都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还有的人们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得病死去。这一连串的数字和鲜明的例子,说明了水源的污染的严重性。

  可是为什么 那么多的水都被污染了呢?究其渊源,是因为人们把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到了江河湖海里。对于水源的回收和利用,科学家们已经想出了很多办法。对于水的节约,尽管政府已经宣传,但每次都收效甚微,不起太大的作用。其实我们想节约水并不难,只需要每次洗手时少用一些水,洗完之后关紧水龙头而已,解决“水源危机”是个大问题,但还是需要我们的举手之劳,就像广告上说的:“每天节约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保护“生命之水”,建造美好的家园吧!否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5)

  地球孕育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她提供了人类生存、生产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

  然而人类在不断的发展中却逐渐遗忘了地球的恩惠,肆无忌惮的破坏生态环境,作为地球的一员,人类的一员,湖南的一员,我们可曾想过昔日的地球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的样子呢?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就要认清恣意破坏环境的危害,地球虽有“水球”之称,但是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总量的2.47%。

  就在前几天,我们全家去郊游;当我们路过长沙的一家化工厂时,看到了工业废水正顺道往前流,那本来清澈的河水变得非常脏,一些死鱼浮在水面上。再看河两边,草都枯萎了,小花也低下了头。这些情景令我非常难过。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湖南的班团活动。共建绿色湖南的重要重性为主。

  世界上最美的颜色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绿色。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绿,环保的颜色。有了绿色,便有了清新的空气;有了绿色,便有了沁鼻的花香;有了绿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有了希望。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主人,国家的未来要靠我们建设,环境也要靠我们保护,我们要勇于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共同维护地球母亲的安全,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绿色校园。

  而且绿色,又不仅仅是物质、颜色上的,共是精神上的。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明联谈趣》中谈到一句“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这说明新时代主人的我们不能满足于物质的需要,更要是精神的追求,做到物质与精神与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我们绿色校园更美好。

  让我们捡起一张纸,节约一滴水,珍惜一朵花,爱护一棵草……用实际行动来履行我们的承诺,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6)

  人们常说:“文明,从我做起。”没错,文明必须从自己做起。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所以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么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对于“做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可文明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文明就是遇见长辈、伙伴、亲人时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是公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是别人有困难时积极帮助;是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是得罪别人时的一声对不起;是积极响应好的号召;是看到别人不文明的举动时主动制止;是时刻都说着文明礼貌用语;是。文明就体现在这些日常生活细小的方面之中.

  我曾经看过一则报道:在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多惊人啊!这也说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通过这些细节,我们看见了文明离我们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记得以前,我还小,姐姐得了一个文明标兵,妈妈就跟我说:“你看,姐姐是文明标兵呢!你也要像姐姐一样,争做一个文明标兵哦!”“恩!”我使劲点头。然后又跑去问姐姐:“姐姐,你说什么是文明啊?我要怎么做才是一个文明人呢?”姐姐竟一时语塞,“呃…呃…应该是…是…”我天真地望着她:“是什么呢?”可姐姐嗑嗑巴巴说了半天也没说出来,最后还找了个借口走了。我便去问妈妈,妈妈说:“记住,文明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实际行动,你要想着:文明从自己做起。”

  从那以后,我开始蔑视那些成天喊着:“文明,文明。”却不见一点实际行动的人。我也开始每天努力做一个文明的孩子。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上街,只见不远走来一个十分熟悉的身影,渐渐走近了,哦,原来是以前常来我家做客的许阿姨,但最近听妈妈说,她和许阿姨因意见不同发生了口角,彼此都还在生气。“许阿姨!”我叫了一声,妈妈看了我一眼,拉着我就要走,“妈妈,你不是说要文明吗?见了认识的人打招呼不是最基本的吗?有了矛盾心胸放宽一些,不要斤斤计较,这不也是你教我的文明常识吗?”妈妈脸上逐渐露出了后悔与羞愧的神情,于是妈妈转过身,向许阿姨伸出了自己的手……我们又继续逛街,走远路绕开了施工刚刚完成,水泥还没干的路面,又把倒在路边,写着‘爱护可爱的小生命,不要践踏它的’牌子扶了起来,“妈!那有一个垃圾桶。”我跑过去将手中拿了很久的塑料袋丢了进去……

  慢慢地,我觉得文明要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其实文明也很快乐,很幸福啊!如今,开远市要争取成为省内首批文明城市,作为学生,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做好文明,让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消失,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闹,走路推推搡搡,随意撞坏门窗,也不觉心疼,同学之间相互的讲脏话、粗话的事消失。

  我们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一些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7)

  看到这个话题,我想到了我们居住的杭州;江南一座被称为水乡的城市,这里水很清,地很绿。是什么让我们的城市如此美丽?当然,这和我们广大市民和垃圾桶是分不开的。

  以前杭州没有垃圾桶。人们在一个地方收集垃圾。与其说是垃圾场,不如说是垃圾场。每个地方都有很多这样的垃圾场;想象一下当时的环境有多糟糕,空气被污染,人们的健康受到影响。后来政府要求大幅度改善环境,到处加垃圾桶和清洁车,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远离了脏乱和疾病;可以说,因为有了垃圾桶,我们的城市生态文明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生活中,虽然垃圾桶很容易被别人忽视,但它不是多余的,因为有了它,我们的城市会变得如此美丽,空气也会如此清新。

  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这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对我们来说也很容易。虽然一些城市在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们仍然需要提高生态文明。因为有些工厂为了降低成本,排放大量的废水和有害气体,污染了大气。例如,上个月的雾霾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所以一定要为全民行动,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低碳生活:比如我们在出行的时候,一般会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尽量减少碳排放;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子,少用纸巾,收回手帕,两面各印一张纸,减少森林损失;手洗脏衣服可以节水省电;关灯,少用空调,省电,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多种树,为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买单;绿化不仅是在郊区种树,也是在家里种花种花;不要乱弃废电池,使用节能灯泡等。

  保护生态文明之美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一起停止乱扔垃圾,一起维护城市的生态文明。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8)

  按照省委部署,统筹抓好落实。要在真“学”实“做”上、抓住“关键少数”上、抓实基层支部上、查找解决问题上深化拓展,坚定维护核心见诸行动的政治自觉。要推动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维护核心见诸行动这一根本政治要求统领全局工作,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要认真学习贯彻骆惠宁书记的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紧紧抓住以实际行动维护核心、立足岗位践行讲话这个关键,不断打牢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思想政治基础。要强化阵地意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提高标准、提升能力,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各项工作,以一流的工作业绩体现坚定维护核心、深化“两学一做”的高度自觉。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抓住以实际行动维护核心、立足岗位践行讲话这个关键,在真“学”实“做”上深化拓展。要牢牢把握今年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鲜明主题,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学习教育与统战工作深度融合,把主题教育的成果体现到思想武装、党性锻炼、能力提升、破解难题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9)

  党的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定义为中国在20xx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近段时间通过认真学习,我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几点更深的认识。

  一、建设生态文明要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机制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摒弃传统观念。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有利于而不是有损于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标准的。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加倍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切实把建设和发展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建设生态文明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制

  要建立新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综合考核投入和产出、速度和效益、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力求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使用三者结合起来,作为地方政绩的考核指标,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制度。

  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和环保税收制度

  要建设生态文明,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必须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政府要逐步培育形成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建设生态文明,环保要加强征税的力度。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篇10)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xx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分享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学校三抓三促个人心得体会医务人员工作作风心得体会有关医德医风心得体会温暖与感动常在心得体会800字,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