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范文大全 > 详情页

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

作者:兮无痕2023-12-24 21:39:58

导读: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 (篇1) 碧草如茵,繁花盛开,整洁的居民生活区里,道路宽阔笔直,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幸福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夜幕降临,霓虹灯五彩...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甄选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 (篇1)

  碧草如茵,繁花盛开,整洁的居民生活区里,道路宽阔笔直,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广场、幸福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夜幕降临,霓虹灯五彩斑斓,在村委投资兴建的淄博大地知青博物馆广场,伴着音乐品尝着特色饮食,或者即兴舞上一曲。这就是沣水镇张一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我们带来了福音。现在我们张一村环境美,村民富,人心齐,生活已经不输城里。这样的好生活要多亏我们有一位好支书——赵乃民。”村民们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心声。

  务实奋进,打造幸福张一

  20XX年,曾经担任过村委会计、村主任等职务的赵乃民当选张一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面对着旧村改造、发展集体经济等多项难题,赵乃民当众表态:“我是个共产党员,一定带领村民们一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张一村的建设发展上,为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找路子,让张一村越来越美,越来越强,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

  张一村大街是贯通张一村南北的交通要道,由于多年失修,路面高低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积水难走,群众多有怨言。为了根治这一状况,让群众满意,20XX年,赵乃民多方奔走,争取到村庄道路连片整治项目资金50余万元,又自筹资金30余万元,对张一村大街进行了彻底整治,如今的张一村大街,夜晚灯火通明,霓虹灯闪烁,与新通车的昌国东路互联互通,成了村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与此同时,三个生活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美化、绿化,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向过去粗陋的农村生活环境彻底告别。

  夏日的淄博知青博物馆,绿树阴浓,鲜花盛开。记者到博物馆采访时,赵乃民正在知青博物馆放映厅与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探讨,对这一空间展陈进行调整,改造成“党性教育体验基地”,让更多的人可以在这里受到红色教育。

  作为一家村集体投资建设的以呈现知青艰苦奋斗历程的博物馆,淄博知青博物馆名气越来越大,与之相关的餐饮、生态旅游等产业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村里基础建设搞好了,集体经济必须要上一个新台阶,让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赵乃民的身上,有着共产党员争做先锋的拼劲。

  20XX年,赵乃民带领村委一班人确定了稳定工业园发展,推进农业开发的发展思路,对全村土地进行了流转。以知青文化为载体,投入300余万元,建设了“淄博大地知青博物馆”,并计划以此为核心,打造一个占地800亩的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基地,建设餐饮、采摘、观光、娱乐等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如今,这一思路已经初见成效,开始释放效益。

  心系百姓,引领乡村新风

  与同龄人相比,赵乃民的一头白发很是引人注目。这位作风干练、雷厉风行的村支书有着一颗心系百姓的“暖心”,每一个花朵一样的孩子,每一个老人的生活保障,每一个村民的衣食住行,他都记挂在心。

  生活园区建起了幼儿园、幸福院,老人孩子有了去处;文化生活各项保障也不能落后,图书馆、文化广场、医务室、警务室相继落成。为了保障村民饮用水卫生,村里建起了4处纯净水站,免费为群众提供干净的直饮水。村内60岁以上老人建立村级养老保障金,最高每人每月补贴400元。每到中秋节、春节、老人节,村民都会领到一份暖心的福利,享受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张一村主动作为,成立“扶贫帮扶基金会”,率先完成现行扶贫标准农村人口脱贫任务。

  “新农村的新除了新在楼房环境,还新在思想、新在文化。”赵乃民对农村文化建设十分关注,积极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树立现代文明新风貌。

  在赵乃民的推动下,村里先后开展“立家训、树家风”、“最美家庭”、“文明示范户”评选系列活动。积极推行红、白公事改革,修订完善了“张一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事新办,丧事从简,移风易俗,废除陈规陋习,全村统一管理。不请客,不摆宴,工作人员一律工作餐,村民纷纷拍手叫好。

  近年来,赵乃民先后受到多次嘉奖,入选20XX年“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20XX年度被淄博市人民政府评为“第四届淄博乡村之星”,个人和张一村得到的荣誉数都数不清。面对记者,日夜为村民操劳的他笑了:“张一村一定会越变越好,乡村振兴路上,我会一直和村民们携手前行,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是‘领头雁’。”

  担当作为,一心为民为公

  20XX年,赵乃民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尽职尽责,履职担当,他时刻怀揣着一份为民为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履行代表职责,为人民代言,深入群众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他先后提出了“昌国路建设”、“学校教育环境改善”等多个提案,得到了上级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评为区优秀人大代表。赵乃民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人民高度负责,认真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崇高信念,一心为民为公,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赖。

  20XX年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平静的生活。疫情当前,在赵乃民的带领下,张一村全体党员干部与广大村民一起,众志成城,守护家园。村党委不少同志大年初一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初二全体党委成员恢复正常上班。

  张一村地处昌国路沿线,光是连接昌国路的路口就达到4个,为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他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对张赵大街路口、怡香家园家园路口、北苑小区路口进行了全面封闭,全村只走一个路口。路口位置,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由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村民组成的队伍白天两班倒,24小时值班,在出入口向百姓发放倡议书,耐心,反复宣传疫情防控重点和注意事项。

  同时,发挥党员联系户作用,村民代表积极响应,用电话微信对本村外来人员进行逐户排查。对排查出的从湖北回淄人员居家隔离,直至警报解除。

  为确保值班人员健康,村里在村出入口设置了集装箱小房子,供大家晚上值班使用。村党委和党员干部的付出感动了村民,村里的村民多次给工作人员送来方便面、火腿肠。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大家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正是有了赵乃民这样一心为公的好支书,我们才过上了好生活。跟着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放心,日子有奔头!”村民这样告诉记者。

  在赵乃民的带领下,张一村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山东省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进村”、“山东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山东省工友创业园”、“市级卫生村”、“淄博市农民教育培训基地”、“新农村建设小康示范村”、“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示范村。

  “作为一个村支书,就是要真心实意想村民之所想,带着感情为老百姓工作,一心一意帮助老百姓改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工作信条,也是我今后永远不变的坚持。”赵乃民的一席话既是他的心声,也是他一直以来备受村民爱戴的答案。

  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 (篇2)

  整洁的村道、光滑的大理石路面、村民们在广场上悠闲地聊着家常,远处的漂流池不时传来游客嬉戏的笑声……很难想象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污染的荒野,而如今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进村,村民生活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皇住村这几年的变化非常大,多亏了昝书记,没有他就没有皇住村的今天。”说起村支书昝恩宝,村民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昝恩宝,现任周村区南郊镇皇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以来,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今的皇住村一年更比一年好,已经由一个穷村落后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进村,昝恩宝也成了皇住村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村民建设美好生活的领路人。

  以身作则,带出风清气正党员干部队伍

  昝恩宝此前一直在外从事建筑工作,上任伊始,他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党建,他说没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乡村发展就无从谈起。对党忠诚,对村民负责,工作中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这是他工作的第一原则。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认真落实坚持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这是他对广大党员的严格要求。

  如今的皇住村,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得到了强化。

  昝恩宝说,刚上任时,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工作村民不理解、不配合。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只能以身作则,给村民做出表率。他在工作中时时处处模范带头、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觉树立公道正派、勤政务实的形象。渐渐地,他带出了一支风清气正的党员干部队伍,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增加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效果。”昝恩宝对于党建工作深有感触,下一步他计划通过学习参观、主题党课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迎头赶上,昔日落后村成美丽宜居示范村

  以前皇住村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落后村。村经济如何发展?如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成为昝恩宝上任以来的头等大事。

  昝恩宝从实际出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生态优势,走文旅融合发展促乡村振兴之路,实行山水林河湖统一治理,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把皇住村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据昝恩宝介绍,近年来,皇住村累计栽种各种苗木10万余株,新增绿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美化墙体6500平方米,安装景观灯150盏,背街小巷硬化率、绿化率、亮化率均达100%,对全村旱厕进行改造,村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改善,村内电力设施,网线,有线入户率达到80%。

  “环境好了,经济也要好起来,村民生活更要富起来。”昝恩宝面对土地多粮价低的现状,主动进行调结构转方式,搞活土地经营,他积极引入工商资本,先后流转土地1600余亩,带动发展的山水,赏花,采摘农田体验等产业园区建设。皇住村分别建成了、岚艱、大樱桃、优质苹果、猕猴桃、桑葚、牡丹等八个园区,十几个品种,到处硕果累累花果飘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已成为周村城南主要瓜果采摘基地。

  目前,特色种植已经成为皇住村经济收入的主要增长点,20XX年村集体收入达到52万元,为20XX年的8倍,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6000元,比20XX年翻了一番。

  此外,皇住村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相继建成了2。5万平方米的皇住御园风景区、800米墨水河风景带、4万平米莲花湖游园、农耕体验园风景区、千米鲁中漂流项目和2100平米的文体广场等一批精品亮美工程成为省级人居环境整治“十百千“工程示范村和省级美丽村居示范村。

  通过几年来的艰苦工作,皇住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实现全域景区化,全域园林化,乡土文化高品质景区的目标,皇住村开始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民生为本,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向往

  昝恩宝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枝一叶总关情”,他常常想,如何才能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基础上,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民生就是民心,村民是皇住村的主人,村民理应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昝恩宝如此认为。

  他非常关心村里的贫苦户,只要在村子里,他每天都到村里巡察,去贫困户家走访,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查看危房改造,庭院道路铺设,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对有劳动能力的给予介绍安排工作,帮助脱贫。

  在集体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昝恩宝还千方百计为村民进行福利安排。为65岁以上的老人发九九(老人节)重阳节福利,为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110元的慰问金,为每年考上大学、参军的青年发500元鼓励金,为村民进行中秋节、春节发放福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此外,昝恩宝还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皇住村投资10万元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理论政策宣讲、传统文化传承、文明风尚培育等文明实践活动。建设百姓大舞台1处、健身文化广场1处,充实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组建乐友红歌演唱团、中老年舞蹈队等各种文化队伍,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极大满足了村民的的精神文明需求。

  经过几年的发展,皇住村面貌焕然一新,昝恩宝的工作也获得了村民认可。“每天都看到看到昝书记忙碌的身影,晚上他的办公室总是灯火通明,一直工作到深夜,他为皇住村的发展事业付出了太多,我们看着都很心疼。”村民这样评价昝恩宝。

  而如今,昝恩宝对于皇住村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目标,下一步皇住村将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完善各项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大项目进驻,打造采摘、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把皇住村建设的更美、更富、更强。

  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 (篇3)

  村支书14年带领村民,发展梨产业增收致富

  姚元翔,男,52岁,中共党员,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元翔自200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民发展黄金梨特色产业,让黄坪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将一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建成国家农业部、省、州、县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并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姚元翔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北好人”“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选准梨产业,精准扶贫“落地开花”

  2003年,黄坪村还是个贫困山村,人均收入不到3500元。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姚元翔听说北京某公司想在宣恩种植高档黄金梨向欧盟出口。他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弃粮种梨,风险巨大,前两年还没有收益,村民并不看好。为给村民们鼓气,他带头将自家仅有的6亩责任田全部种上了黄金梨,并发动村组党员带头种植,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没本钱,他就带着村民到银行贷款。

  2004年,黄坪村成为金融扶贫试点村,有关银行累计为该村发放产业发展贷款2300余万元;后期管护没技术,姚元翔向专家学习,向同行讨教,迅速成为技术能手,再手把手教村民。

  2008年春天,面对盛开的梨花,姚元翔的心情沉重,黄坪村2003年发展的近千亩梨园进入挂果期,面对零散的市场,黄金梨没能“一炮打响”。经过近半年的走访调查,他把期望放在了209国道边。

  黄金梨一成熟,姚元翔率先尝试着在209国道边叫卖,仅半天时间便售出20多公斤黄金梨。“那次卖出的20多公斤比我现在卖2500公斤还让我高兴,证明我们的黄金梨质量没有问题,有市场。”姚元翔说。从2008年开始,该村黄金梨主要以路为市进行销售,名气也渐渐起来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黄坪村已建成标准化黄金梨园2450亩,年产黄金梨1200吨,年综合销售收入达1200余万元。

  打造“梨IP”,甜蜜产业“延链提值”

  20XX年8月,姚元翔策划的黄坪村第一届黄金梨采摘节成功举办,黄金梨从此开启了线上销售,黄坪村也因黄金梨而闻名。20XX年4月,首届黄坪梨花节举办,这届梨花节让村民意识到,黄坪不仅有黄金梨,连梨花都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宣传,活动效果开始“发酵”,“到黄坪玩”,逐渐成为了周边游客的选择,还有黑龙江、武汉等多地投资人认筹梨树,与黄坪共享“甜蜜事业”。

  “以前是姚书记带着想法挨家挨户说,现在我们有想法就去找姚书记,让他决断。”在姚元翔的带领下,黄坪村既卖梨又“卖”梨花,每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黄坪村逐渐从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富裕村。村民把姚元翔的付出和努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汇聚起强大的内生动力。

  集结“帮理郎”,文明新风“劲吹”黄坪

  村民富了“口袋”,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日益增长。在姚元翔组建的党员义工队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姚元翔便取梨的谐音,命名了新的“帮理郎”队伍。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黄坪村不断深化,“帮理郎”升级为一支多元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集移风易俗、生态环保、文明旅游等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共发展了273名志愿者。20XX年底,黄坪村成功列入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表彰名单。“只要村民需要,作为一名党员我义不容辞。”姚元翔始终秉承着为民初心,一如他2005年入党时“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的内心独白和2007年当选为村支书时“一切为了百姓利益”的庄严承诺。

  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 (篇4)

  吕君启,中共党员,台前县打渔陈镇吕堌堆村支部书记。2008年3月被评为“台前县2008年度农村致富能手”;20XX年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4月荣获“濮阳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XX年4月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XX年6月荣获市级“优秀共产党员”该同志通过外出打工,通过拼搏努力在社会逐步站稳了脚跟。积累一定财富后,他认为有义务带领全村群众致富,于是毅然回到了家乡。近年来,吕堌堆村党支部在吕君启的带领下,按照“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兴产业、促和谐”的工作目标要求,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村经集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万元。

  一、建好党支部战斗堡垒强队伍

  吕堌堆村党支部在吕君启同志的带领下,从严出发,从实际出发,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积极争取项目完善村级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村级活动阵地的主作用,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级班子队伍。目前村内财务、村务、党务公开透明,消除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近年来,吕堌堆村未发生一起不稳定事件。

  二、营造乡村振兴建设的浓厚氛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吕堌堆村党支部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发展村内产业,光伏基地下苗圃种植项目,能带动吕堌堆村众脱贫致富,并增加吕堌堆村集体经济收入,集中力量办大事。针对村民活动缺少场地的实际,村党支部承诺不向群众分摊一分钱,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改善群众办事、培训、活动场所。建成了村务活动中心,配套建成了党员活动室、群众工作室、图书室、阅览室、劳动力技能培训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配备了桌椅、电视、音响、影碟机,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培训,及时为群众借阅科技资料,满足群众的学习需求,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活动。

  三、建好阵地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近两年来,引进光伏发电厂,占地170亩地,总投资4500万,油厂,玻璃厂,卫生纸厂,花圈厂,五个企业单位,打机井18眼,为村60岁老人发放电锅80个,安装路灯30余盏,安装广场监控设备,为困难家庭申请玉米种300斤,花费16000元建立广场雕塑,完成街道绿化4000余米,埋设排水管道500米,新建村500道路。吕堌堆村党支部在吕君启同志的带领下能够扎实开展党的各项工作,党群关系密切,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上级认可、群众满意。

  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 (篇5)

  戴智平“新时代赣鄱先锋”戴智平,1984年7月出生,20XX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XX年他加入到村“两委”的队伍中,一干就是十年。该同志现任林泉乡大溪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当兵就要当人民的子弟兵,做书记就要做一心为民的好书记”,这就是他朴素无华的信念和追求。

  “抓学习”强化思想教育

  该同志担任林泉乡大溪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党建“三化”建设要求,标准化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利用闲置村小建设大溪畈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建有幸福食堂、农家书屋、党建文化宣传栏等,着力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村文化广播站的建设,阵地功能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务村务公开等制度,开展“我为村级集体经济出一份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夯实了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抓发展”做强集体经济

  上图:向参观领导介绍菌菇;左下:包装秀珍菇;右下:螺丝椒过秤送货

  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拓发展思路,近三年来,戴智平带领村“两委”干部外出考察学习20余次,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可利用、可发展资源摸底,整合优势,积极争取扶贫产业项目。

  现如今,大溪畈村形成了洞霄农作物种植基地和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双擎驱动发展模式,农作物基地投入40余万元,种植的西瓜、辣椒等成了市场的抢手货。农作物种植基地建成后第一批是种植西瓜,8月的天气,室外温度接近40度,大棚内更是酷暑难耐,戴智平和村干部们一干就是大半天,汗水浸湿了衣背,他却从来不在意。戴智平笑着说:“10月中旬我们还要种植反季节辣椒、大蒜、芹菜等蔬菜,在春节期间上市,预计收入6万元,只要我们带头把这个蔬菜大棚搞好了,群众才会对我们有信心,产业才能有奔头,有希望。”投入300余万元建设食用菌种植产业园,20XX年度被评为九江市现代农业产业园。20XX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6万余元,预估20XX年可达35。5万元,2023年将突破50万元。

  “抓民生”做好百姓服务

  聚焦民生事业发展、巩固基础组织与村民心连心的服务。大溪畈五组90岁老兵刘道良和老伴每每提到戴智平总是感慨地说:“戴书记是咱们的好书记,他就像我们亲儿子一样。”

  危改期间,戴智平为老人家争取了3万元的改造资金。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材料成本,从最开始参与拆除旧房,到平整地基,采购砖、沙、水泥等材料,戴智平都亲力亲为。他经常是忙完村里的事,还牵挂着老刘家房子建得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新问题。戴智平的爱人总是“抱怨”道:“自己家做房子也不见他这么上心。”

  大溪畈村“幸福灶”

  一双脚步丈量民生,风里来雨里去,哪家有什么困难,只要招呼一声,戴智平总能及时出现。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大溪畈村16个村民小组于20XX年全部完成新农村建设、16个小组全部通水泥路,完成了大溪畈村河道清淤和2组、12组的危桥改造,固定了8名贫困户在村集体的大棚和食用菌基地务工,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20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3户,119人,实现全面脱贫。戴智平用忘我的工作精神诠释着一名退伍军人的赤子之心,用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一位共产党员的无悔人生!

  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 (篇6)

  小张庄社区,沂源县鲁村镇的一个农村社区,社区年收入达60余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说出这组数字,用不了1分钟时间,可干出这组数字,小张庄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训宝用了3年。

  “我们社区是一年一个新变化,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对于社区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基层干部的辛苦程度,决定了普通百姓的幸福指数。小张庄社区的变化,得益于社区有位敢想敢干的好书记刘训宝。

  近年来,在刘训宝书记的带领下,小张庄社区先后荣获“淄博时代先锋单位”、“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社区”“美丽乡村”“沂源先锋基层党组织”“优秀村”“先进村”“红旗村”等荣誉称号。

  重分土地清欠款,给老百姓吃上定心丸

  20XX年11月,刘训宝当选为小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后第一件事,他就瞅准村里的症结所在,重新丈量土地,给老百姓一个公正的说法,让老百姓吃上定心丸。

  可土地均分不是小事,关系着村民的切身利益。为此,他带领村两委成员进行土地摸底。

  提起土地均分摸底时的情景,村民老李至今记忆犹新,他说:“那是寒冬腊月的天气,我们早上5点准时集合,顶着雪花,到田野里丈量土地,刘书记走在前边,我看到他因为统筹安排许多事项,忙得竟然没有穿袜子,雪花落进棉鞋里,迅速融化,等到休息的时候,他的鞋子竟然冒着热气,也不觉得冷。”

  不惧严寒不畏困难,刘训宝统筹规划各片土地,排解种种不安定因素,前后仅仅用了短短半月的时间;随后,带领党员、村干部同心协力将村内1984年以来从未变更过的土地进行收回重新分配,人均分得8分土地(分地前每口人6分)。占地后口粮田全村均分竟然越分越多了,成了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一件趣事。

  土地调整,容易引起集体上访和聚众闹事事件,许多村庄因为这个原因,只敢想不敢动,可刘训宝刚上任就将这个难题攻克了,在小张庄村土地调整期间,没有上访更没有动乱,如此安定的原因主要是小张庄分地前的摸底调查工作做得充分扎实。全村2000余亩土地,摸底、丈量、抓号、认地、到户、认可,历时15天,无上访、无纠纷、无异议,安定平稳的将土地均分到户,得到镇领导一致好评、村民的积极拥护。为此,许多乡镇来小张庄学习分地经验,刘训宝都倾囊相授。

  地分完了,还有部分占地补偿款需要均分,刘训宝借分款机遇,将村民欠村集体的60万元承包欠款进行扣回,依法依规将全村土地和扣回的这部分资金按人口进行了重新分配。

  任职3年期间,他将占地补偿款发放到户,人均每年分款800元,公平公正累计分款共计400余万元,分地分款期间从未引发矛盾纠纷和上访事件。

  抓党建强基础,让村民分享发展红利

  刘训宝经常说,村民信任就要勇于担当,干大事就不怕得罪人。他任职后,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转变了小张庄村两委的工作态度,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催着干”“推着干”为“争着干”“比着干”。

  20XX年2月,着眼从根本上整治转化软弱涣散村,鲁村镇党委按照“先进带后进”的思路,选任刘训宝兼任临近村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庄村曾是有名的“乱村”,班子闹别扭,工作推不动,上访频繁。到杨庄村跨村任职后,经过认真分析梳理,他认为“低保不公”是该村最棘手、也是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为此,组织村两委立即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依照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取消违规低保户18户,新增符合条件的5户,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也为能在杨庄村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若不积极推进,容易形成工作堆积,工作进度停滞不前,为了改进闲散推诿现象,他精减了村组长,杨庄片区的8个小组长精减成2个,原来8个人的工作两个人去干,进度反而快了。

  为彻底改善杨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又积极争取镇级“一事一议”民生资金8万元,为杨庄配套完善自来水设施,解决了村内180余户村民吃水难问题;与移动公司合作,通过共享公司电源线路,解决了村内用电问题;争取上级帮扶资金,硬化村内连户路和上坡生产路2万余米,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切实提升了杨庄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20XX年,小张庄杨庄合并为小张庄社区,刘训宝当选为小张庄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社区富了、美了,才能让外边的人走进来,让走出去的人回来。

  刘训宝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五化”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修建配套大口井2处、水池11个、大桥2座,进行自来水改造,新建净化水厂1处,让社区居民喝上免费的净化水。美化了路边环境,建花池栽植特色苗木月季10余亩,形成花园式社区,支部领办创建新阳合作社,栽植大樱桃等320亩,水肥一体化配套,实行分红制,让村集体增收提高村民收入,受到一致好评。

  观光采摘悠闲,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区

  大河有水小河满,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也就顺势得到实惠。

  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刘训宝先后对1000余亩社区集体“四荒”土地和闲置土地进行重新发包租赁或招商引资,20XX年,小张庄村“两委”把位于东北岭的荒地约700亩,流转给沂源暖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农光互补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年实现社区集体增收40余万元,切实增加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促进了集体增收和快速发展。南山、西头闲置土地600余亩分别流转给万利、通和等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给农户每亩地800-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闲置劳力再去合作社打工赚钱,提高了村民经济收入,让农民的土地由荒草慢坡变成良田,长出颗颗金果实。

  20XX年,合并后的小张庄社区集体出资,建设沂源新阳果蔬专业合作社、沂源泰阳果蔬专业合作社。要想的到长期受益,就得先投资,自20XX年2月起,合作社投资280余万元,完成荒山地平整200余亩、整穴10000多个,栽植了以梅枣为主要品种的大樱桃4000余株、晚黄金3000余株,下一步还将栽植猕猴桃3000余株。

  预计20XX年,农庄果品进入盛果期后,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余万元,带动本社区及周边村户均增收1万余元。

  在合作社的经营运作方面,他们主要按照现代农业园的最新模式、最新技术、最高标准,建设大樱桃、晚黄金桃、猕猴桃等高效果品种植园,同时将旅游理念贯穿庄园建设始终,处处体现旅游元素,打造成集农业示范、观光采摘、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区。

  敢想敢干、雷厉风行,刘训宝带着小张庄社区的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他本人也当选为沂源县人大代表,评为淄博市有担当有作为村书记。

  刘训宝介绍,下一步,他们要立足于小张庄社区发展优势,将实行社区改造,把老宅基地集中复垦,发展高效农业,增加村集体收入,继续抓好招商引资,让环保工业驻社区办厂工作,集中建设水果示范园1处、集贸市场、水果批发市场1处。在社区实施旱厕改造、自来水改造工程,修建老年幸福院2处,并计划整合社区内800余亩土地建成节能管网灌溉农田,发展高效农业,让社区民种地挣钱不出社区,共同建设美丽幸福和谐美好新社区。

  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 (篇7)

  9年的时间,可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变成“省级森林村”;9年的时间,可以让一个党员参会率不到百分之五十的村班子,变成县级的“先进基层党组织”;9年的时间,桓台县田庄镇旬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崔强带领全村趟风冒雨搞建设、谋发展,步出一条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道路。虽然崔强说目前的旬北村,离完全符合“美丽乡村”的标准距离还很远,但干净的街道和胡同、葱葱郁郁的树木花草、宽阔敞亮的文化大院等,无一不诉说着旬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锻炼班子修炼党性:“不能让老百姓戳党员的脊梁骨。”

  20XX年,崔强开始担任田庄镇旬北村的村主任,20XX年任村党支部书记。开了几次党会后他发现,每次党员的参会率还不到百分之五十。他找到不到会的党员们挨个座谈,问他们为啥不来参会,党员们说:“开会有啥用啊?没啥正事。”

  当时村里的党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不强,党性偏弱,在群众中扎根不深,带动作用弱,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干,用崔强的话说,就是“没有党员的归属感。”所以他意识到,要想在村里谋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

  对于党会,崔强实行三重管理——考勤、刷脸、桌牌制,尤其是放上桌牌,不到会的人员就一目了然。起初,旬北村没有会议室,党员们都是自己带个小马扎,连纸和笔都不带就开了会。崔强认为党会要有一定的“仪式感”,经村两委开会商量,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了党员活动室。

  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曾经这样的一件事,成为了组织建设转好的契机。旬北村曾经有100多户养殖户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向村里给付承包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崔强先从村两委和党员抓起,只要是村两委成员和党员自己以及亲戚有承包的,无论多少,全部把钱交上。“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为了百姓的利益,为了村两委和党员的威信,更为了公平公正。”有了示范的带动,仅用了7天,崔强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就这样雷厉风行的抓班子、抓党建,不仅党会的到会率提升了,党员也有了归属感和荣誉感,从最开始的不愿意参会,到不来参会觉得不好意思,来参会就必定准时的思想转变。

  崔强趁热打铁,实行“党员包街联户”制度,将全村42名党员分为4个片区,每名党员挂包6-8户,把在美在家庭创建、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汇总,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案,形成“一个人带动一个家,一个家带动一条巷,一条巷带动一条街,一条街带动一个村,家庭由小美聚集为村庄大美”的旬北模式。又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党员就得有党员的气质,就得起到带头作用,不能让老百姓戳脊梁骨。”崔强说。

  心系群众帮扶贫困:“积极性有了,谁还能贫穷?”

  7月24日,记者走进贫困户王克营的家里,老两口正在院子里忙活,拾掇着爬满架子的丝瓜,还有刚买的几条小鱼。小院收拾得井井有条,而走进客厅,能看到已经摆放了40年的桌子、衣柜,被擦的光可照人。

  “他们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物质上缺乏,但贫困户家里就该脏乱差吗?”崔强认为把贫困户得精神状态“带起来”,也是扶贫攻坚的重要环节。

  旬北村有8户贫困户,结合“美在家庭”创建,首先打造出一户“标兵户”,让大家向此看齐;然后贫困户之间定期评比,“我家就要比他家脏乱差吗?”有了这样的心理,大家卯足了劲干了起来。除此之外,村里设立了3个扶贫公益岗,按照政策帮扶贫困户,上岗的贫困户早晚按时考勤,既能为自己挣工资,又能为村里做些事。“我经常跟大家说,连贫困户都是美在家庭标准户,其他人还有啥理由不去创建‘美在家庭’呢?”崔强说,“积极性有了,谁还能贫穷?”

  为贫困村民办事,崔强往往不厌其烦。村里有一名98岁的低保户,目前跟70多岁的儿子住在养老院。而早在20XX年,父子俩还面临着无人照顾的窘境。老人的侄子打电话找到崔强说明了情况,崔强就开车亲自去跑了四五家养老院,根据父子俩的情况仔细地筛选。跟一家养老院谈好后,他拉着老人去看环境,等老人满意了,他又去拉着老人的侄子去看,等得到了亲属们的认可,这才安排老人住下来。后来,他又为村里三四个无人照顾的老人联系住到了养老院,不定期去看望、照顾他们。

  崔强重视扶贫工作,召开脱贫攻坚座谈会,从医疗、教育、孝善扶贫、项目分红等政策方面,因户施条,对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挨家挨户逐一解读政策,帮助贫困户度过经济的寒冬。

  拆除违建优化环境:“前面有办法,后面就得有思路。”

  在推进乡村建设的道路上,无论是拆违还是环境整治,崔强必定是让政策和对策配套,“两条腿”走路,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0XX年,村里的10几处违建是多年以来的“沉疴”。要清除不容易,要一次性清除干净更不容易。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崔强逐户分析,占的时间长了怎么办,投资大的怎么办,大家会提什么要求?所有有顾虑的地方,他全都要想到。

  在沟通方面,党员先去,小组长再去,都谈不下来崔强去谈;有村民提出拆了车库,车丢了怎么办?村里就施划公共停车位,安装监控,门卫;清除公共区域里村民种的树,对于提出要找个收树的,崔强就收集了七八个收树人的电话,让村民自己联系,自己谈价格;对于清除出的树坑,崔强一刻不等,立马填上树苗,养护浇水。最终仅用12天,就全部拆完。

  旬北村共有9条街道,五纵四横,还有53条小胡同。在彻底清理村内卫生死角、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等脏点、乱点的同时,今年,绿化、补植苗木15830平方米,硬化道路、胡同1560平方米,与属地企业签订“门前五包”责任制,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美化了村庄环境。

  文明新风吹遍村庄:担当作为好书记

  7月24日,在旬北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里,几名工作人正在给“农家书屋”换崭新的牌子。宽敞干净的大院,乒乓球台、舞台等设备齐全,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的废弃样貌。

  最开始的旬北村,没有文艺阵地,没有文艺队伍,村民没地方活动,也很少有人愿意参与文艺活动。崔强就首先抓阵地建设,带领全村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打造党建“教育一条街”和“四德文化”一条街。

  然后他找来了曾在村里任妇女主任的王秀萍,让她召集队伍,带着大家唱歌跳舞,编排节目,并慢慢补充音响、服装。逐渐的,队伍和节目成型,村里融合文化、主题党日、扶贫帮扶、关爱老年人等内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表彰善行义举道德模范172人,连续多届自编、自导、自演旬北村人自己的春节联欢晚会。

  除此之外,村里每年重阳节为全村65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礼品,公开透明评选“旬北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民代表”“先进工作者”“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弘扬时代新风,鼓舞干事创业士气,让每一名村民都感受到新时代带来的新发展。

  旬北村在崔强的带领下,不仅在田庄镇率先完成了“村村通”“户户暖”“巷巷亮”“旱厕改造”“同源同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先后荣获了“省级卫生村”“省级森林村”“省级健康村”“省级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崔强本人也先后荣获“桓台县优秀党务工作者”“桓台县优秀共产党员”“桓台县三新人大代表”“淄博市担当作为好支书”“淄博市乡村之星”等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 (篇8)

  王勇,男,197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赵州镇西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西关村坐落在赵县县城西部,国道308贯通南北,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户籍人口2318人,707户,共有党员99人,村民代表50人,村监会3人。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其中党支部5人、村委会3人。20XX年村“两委”换届,王勇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新一届“两委”班子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各项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主动分析对比自身的优劣势,找差距、补短板、树标杆,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党建为先,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落实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他要求支部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党建任务进行职责分工,实行目标分解,责任到人,明确完成时限,细化任务。强化学习教育,促进党员素养提升,他细化学习安排和内容,采取集中学习、小组研讨和学习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确保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落实组织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支部重要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丰富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了党支部工作的活力。

  攻坚克难,推动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底到2023年初,为了配合全县城中村改造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的开展,作为村支书,王勇同志带领村“两委”干部不分昼夜的对需要拆迁的村民做思想工作,对政策法规进行细致解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完成了8户村民的签约和整体拆迁,以及永安路项目涉及的14户部分拆迁。其中福享家园、永安路项目,拆迁完成后整理闲散土地18亩,全部纳入村集体所有,增收410多万元。

  改善民生,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任后,他带领“两委”班子克服困难,对24处私搭乱建进行了一次集中拆除,还路于民,还空间于民,并且在永通路路南拆除违建后的空地规划了一个小型绿荫公园,建成后将“点靓”群众家门口的生活。绿化扩建、修街筑路、洒水作业等等大大小小的事,只要是和群众利益相关的,他都尽心尽力、毫不马虎。尤其疫情期间,他特别重视常态化管理,严格落实好“五包一”的各项制度,在督促疫苗接种时,还对行动不便的村民,开车上门接送,做到应接尽接。对全村11户脱贫户坚持定期走访,及时了解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帮助解决。

  “三治”融合,打开和谐善治乡村治理新局面。推行“两会一团”工作机制,发挥村情恳谈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判团作用,进一步健全“三务”公开、完善民主管理、规范民主决策、强化监督制约,推广“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构建基层民主自治管理体系。为了加大矛盾纠纷调解力度,他主张成立调解委员会,村警务助理积极引导群众依法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坚持以评立德,挖掘各类典型,党建年会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事”推选,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激发群众道德自觉,形成文明新风尚。

  “我们村基础条件比较好,得益于政策支持,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也越来越好,但是发展无止境,接下来,我将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接续奋斗,取得更大的成绩。”说起未来,王勇充满了信心和斗志。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甄选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脱贫攻坚优秀村支书典型事迹材料防溺水安全工作简报2023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3000字范文离婚协议打印格式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