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策划方案 > 详情页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作者:夜语轩2023-12-24 21:12:59

导读:第1篇: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____省教育厅关于印发《____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通知(__教〔20__〕16号)精神,结合县域实际,现将《____县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制定...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推荐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篇: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根据____省教育厅关于印发《____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的通知(__教〔20__〕16号)精神,结合县域实际,现将《____县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深入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不断完善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设置原则

  (一)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发挥义务教育课程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均衡设置课程。根据五育并举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三)确保规范实施。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落实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等要求,严格执行我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管理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科学实施,规范有效。

  三、设置要求

  1、科学安排教学时间。一至九年级每学年共39周。其中,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可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合理用于安排科技文体活动等。九年新授课总计9522课时,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34课时。

  2、鼓励实行弹性课时。每周按5天安排课时教学,小学按每课时40分钟计算,初中按每课时45分钟计算。九年制学校可根据学校实际确定每节课的具体时长,但须确保新授课周总课时长符合相应规定,即:一至二年级新授课周总课时长为1040分钟(26课时x40分钟),三至六年级新授课周总课时长为1200分钟(30课时x40分钟),七至九年级新授课周总课时长为1530分钟(34课时x45分钟)。

  3、严格落实国家课程。确立国家课程的主体地位,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严禁增减国家课程科目和课时,做到应教尽教,不追赶进度、不超越难度。其中,英语课程的开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学校可在一、二年级开设,供学生选修,内容以听说为主,平均每周不超过1课时。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各校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开设。

  4、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统筹规划,原则上在部分年级设置,以省情教育为主,着重挖掘____自然地理、历史传统、红色文化、经济民生、社会风俗和科技创新等资源的育人价值,丰富学生课程体验,增进学生对____省情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涵养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深入推进“三个课堂”。树立义务教育“大教育观”和“大课堂观”,精准把握课堂革命的核心要义,扎实推进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教育教学主阵地“第一课堂”,功能部室、音乐体育场馆、社团活动场地、文化走廊等校内资源场所“第二课堂”,走出校门以外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课堂”的建设,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好幼儿园和小学、小学和初中的科学衔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着力改进实验教学。严格按照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和操作指南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编制具体实验教学计划,注重创新实验教学方式,规范实验教学实施,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保障实验教学条件,健全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强化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切实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7、重视日常学业评价。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完善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实行素养立意的日常教学评价。注重伴随教学过程开展评价,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知识理解、互动参与、学习态度、学业成就等表现,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元主体评价作用,综合运用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成长记录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评价制度,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

  8、严控考试测验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鼓励通过情境化、游戏化、项目化等方式评价学生学业表现;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各地不得面向小学各年级和初中非毕业年级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名义变相组织考试。初中毕业年级可在第二学期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在总复习阶段组织1-2次模拟考试。坚持规范考试实施,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

  四、有关说明

  1、“两操两活动”指早操、眼保健操、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设置时间为:早操20分钟,眼保健操5分钟,大课间活动30分钟,阳光体育活动40分钟(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当天下午安排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活动)。

  2、学习和睡眠设置时间为:小学每天在校集中学习不超过6小时,每天睡眠时间10小时以上;初中每天在校集中学习不超过7小时,每天睡眠时间9小时以上。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4、地方及校本课程主要包括: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传统文化等相关知识教育。

  第2篇: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及我们学校的实际,特制订本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科教育发展的特点,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确定我校课程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在思想、文化、身心和劳动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体现教育的特点科学安排课程;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1、均衡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以保证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形成正确价值观。

  课程设置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发潜能,增设具有学科教育特点的课程,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

  2、分科课程为主,融入综合课程的原则

  因为处于中学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要坚持分科课程为主融入综合课程的原则,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自身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渗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七八九年级均须实施,旨在适应学生生活范围逐步扩大、经验不断丰富、社会融合能力逐步发展的需要;旨在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设置既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发展要求,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选择的空间。

  学校创造条件,积极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以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设置

  说明:

  教学时间: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学期上课18周,复习1周,考试、讲评、总结1周。

  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5课时,每课时上课45分钟。

  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班会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7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班级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各年级课程具体课时设置见上表。

  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七至九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四、实施过程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的文件及论著,认真学习上级教育主管下发相关文件。要求教师都要按照课改的总体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与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改革培训班学习,组织校本全员培训,请“专家”进行课改讲座。

  (二)把握新课程方案,积极主动实施。

  1、按照新的课程计划设置每学年的课程,上课时间全部按规定45分钟。根据要求,设置学科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儿童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开齐开足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及人文素养。

  2、组织教师学习领悟学科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熟悉课程标准。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改革教学,各教研组要广泛开展教研活动,集中开展以“有效教学,有效学习”为目标的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3、顺应新课程,改革评价标准,学校领导加强随堂听课力度,推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推进新课标及教研主题的落实。

  五、课程实施及评价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教研、即时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六、保障措施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地研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第3篇: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一、课程设置

  学校严格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个人课程表,为新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提质增效。

  二、课时分配

  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认识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是把教育目的和教学理论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的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的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据。因此,课程设置是让素养落地的核心问题。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在课程管理上转变思想,研究管理方法,充分调动老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开足综合实践课程和地方与学校课程。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三)重视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4篇: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__版)》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中国特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全纳性、全面性和基础性,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二、课程内容

  1、按照安徽省教育厅颁布的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开足部编课程。

  2、校本课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结合教师特长,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课程延伸类,比如,文学鉴赏,数学素养,英语口语,历史小故事,物理实践,化学实践等。

  2、美术绘画、电脑绘图等。

  3、音乐乐曲培养。

  4、体育特长,田径训练。

  5、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6、劳动教育(学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

  三、实施办法

  1、根据部编教材和校本课程,统筹安排确定学校课程表。

  2、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将校本课程与课后延时服务结合起来。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每一个学期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由教导处加强日常常规性检查,一般一月一检查,一月一反馈,分管副校长负责在期中组织系统检查一次,期末作全面总结。

  第5篇: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制定以下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目标

  根据学校实际,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保证落实地方课程,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眼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

  二、课程设置及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七到九年级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以及地方和学校课程。

  (一)课程设置表

  (二)、课程设置的说明

  1、初中阶段每课时一律45分钟。

  2、信息技术教学7—8年级每周开设1课时。

  3、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说明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并把它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严格按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实施。

  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与健康课所要求的健康知识,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所了解,不组织笔试测试。每周2课时,另外安排下午一次大课间活动时间、上午安排一次课间操活动时间和各眼保健操时间,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学生自主活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

  4、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关注生活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七年级平均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为1节,八年级为3课时,九年级为3课时,(2798037,在物理、生物、化学课中体现)。同时各年级开设健康教育。

  5、校本课程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七年级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包括《安全教育》、兴趣<选修>(包括:舞蹈、书法、美术、合唱、音乐),共计5课时,八年级开设《安全教育》、兴趣<选修>(包括:舞蹈、书法、美术、合唱、音乐)、健康教育,共计5课时,九年级开设《安全教育》、兴趣<选修>(包括:舞蹈、书法、美术、合唱、音乐。

  6、班团(队)活动、文体活动等安排在课外活动进行。

  三、课程实施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努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切实转变管理人员和广大教职工的教育观念,使课程改革成为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普及的过程;准备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方法与手段;同时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眼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

  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依据甘肃省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计划,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首先保证国家课程开设。学校按照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制定本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表,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本校的校本课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校课程表开展教育教学,做到开齐课程科目,开足课时。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第6篇: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____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切实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建设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结合我校发展战略,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壮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使之成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强化课程的综合性

  突出“整体育人”的基本理念,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突破学科课程边界,设置跨学科综合学习、主题化学习及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开设围绕主题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以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实践育人。

  (二)强化课程的创新性

  鼓励和倡导学校开展课程创新实验,充分利用学校课程建设自主权,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创造性的开设特色课程,突出学校课程建设的原创性、独特性,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强化课程的选择性

  增强学校的课程选择权,充分利用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鼓励各校研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完善课程选修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依据课程实际需求,灵活安排,凸显学校课程特色。

  三、课程设置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整体设置课程,我校开设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市级地方课程包括专题教育综合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安全教育、生涯规划等。其中专题教育综合课程整合毒品预防、预防艾滋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安全和自救互救教育、健康教育、礼仪教育等专题。

  校本课程包括:《研学旅行》、《书法》、《文学经典鉴赏》、《心灵健康导航》、《安全教育》。

  四、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2周。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6周、复习考试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安排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研学等)。

  (二)每周教学时间总量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学时实行总量控制。周学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每学时平均为40分钟。

  五、课程设置说明

  (一)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包括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课程,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开设,不得随意增加或削减课程门类,不得随意改变各门课程的周学时数和学科总学时数。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学科实践活动;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

  学科实践活动即各学科平均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学校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避免用学科教学内容简单替代,要突出实践性、探究性。语文和英语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语言应用为主;数学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主;道德与法治、社会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道德、法制和情感的真实体验为主;科学类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实验为主;艺术和体育学科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体验艺术、丰富体育生活为主。学科实践活动也可综合多个学科内容,开设跨学科的实践活动。

  3、学校课程应统筹安排,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提倡学校按学期、按月、按周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市级地方课程含专题教育综合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其中专题教育综合课程(整合毒品预防、预防艾滋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安全和自救互救教育、健康教育、礼仪教育等专题),专题教育相关主题可结合相关学科整合实施。

  2、校本课程《诗韵》、《书法》、《经典诵读》、《心灵健康导航》、《安全教育》统筹安排。围绕课程资源开展混合式学习,依据学习过程和结果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3、班队会、少先队活动等,在学校内按照规定要求开展。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校长要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课程建设领导。学校课程方案要明确分工,细化措施,充分做好课程、师资、经费、管理等方面配备,并保证课时落实、人员落实、场地落实。

  (二)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积极开发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创新应用模式,积极探索数字化、移动互联环境中的学习方式变革。结合实际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加强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三)加强课程培训与研修

  开展系列专题培训与研修,使广大教师在课程价值定位、课程规划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导向、课程管理决策、课程整体推进、课程特色创新等方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探索课程创新实验

  进一步把握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不赶进度、不增难度,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积极探索课程创新实验。

  (五)开展督导检查

  建立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自查督导机制,创造性的落实课程计划。发现问题,加强过程性评估和改进。

  第7篇: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____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精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课程设置体现了先进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想,符合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国家通过设置供选择的分科或综合课程,提供各门课程课时的弹性比例和地方、学校自主开发或选用课程的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四、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

  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第8篇: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指导思想]

  ____县第一初级中学学校课程构建,强调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的空间和教师资源,开设学校课程,并做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整合,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以培养“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背景分析]

  ____县第一初级中学创办于20__年9月,占地面积11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4895。51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餐厅、风雨操场、塑胶田径场,篮球场、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全覆盖监控系统和网络系统,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2人,在编在岗教师114人,其中高级教师22人,一级教师66人。

  [学校办学理念、愿景及培养目标]

  校训为:“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校风为:谦诚勤谨和美臻善。

  教风为:育爱于心、寓教于乐。

  学风:乐读善思、知行合一。

  办学理念为:“崇尚科学、弘扬人文、突出个性、创造卓越”。

  学校愿景为: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构建创新卓越精品校、成就健康快乐读书人。

  办学特色为:书韵飘香绘文雅学园、名师工程铸特色强校。

  德育理念为:让学生的情感扎根校园、让学生的责任洒满校园、让学生的成长留在校园

  发展理念为:质量为根、育人为本、科研为先、特色为魂

  管理理念为: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

  用人理念为:聚智培贤人尽其才的各项理念,为今后学校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奠定了基础。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旨在通过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体现中国灵魂。通过重设计(创新)、会讲故事、须整合(跨界能力)、给关怀(合作)、重意义(价值观)、会玩乐体现世界眼光。培养学生做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学校管理理念是“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过程要求目标精准,过程精细,评价科学。教师发展理念是“平台赢得起点,团队赢得过程,修炼赢得人生”,通过《教师的十二项修炼》践行发展理念。

  学生管理理念是“让学生的情感扎根校园、让学生的责任洒满校园、让学生的成长留在校园”。

  课堂教学理念是“以学定教、以导促学、教学相长”。

  教育科研理念是“让数据呈现问题,让数据呈现问题的解决”。

  德育教育理念是“体验式德育:活动化、序列化、无教育痕迹化”。

  新的时期,面临新的挑战,学校将抢抓机遇,围绕“深化素质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秉承“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创建崇尚科学弘扬人文突出个性,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打造书香家庭。创造卓越学校而不懈努力!

  我们学校今后设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____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发展、创新意识,加强校本研修,实行德育导师制,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让师生在情感交叠中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实现“学生有进步、教师受尊重、学校得满意”的目标。

  [总体目标]

  1、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针,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以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培养为着力点,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2、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学会共同生活,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3、注重人文性和科学性相结合,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塑造,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实践,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创造思维能力、探究与发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5、逐步开发、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批复合型、研究型教师,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

  [课程结构与设置]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校本课程

  校内必修课程定位于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要求全体学生必修。

  1、学科拓展课程。

  2、德育活动课程。

  3、身心健康教育课程。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

  校内选修课程定位于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

  1、科技实践类:小实验、小发明、小创意、小制作、小调查等

  由微机、物理教师对课程内容规划设计。

  2、人文素养类:小记者、小主持、演讲、朗诵、书法、节日文化、英语社区等

  适用于初中各年级,由语文、品社、英语骨干教师规划课程内容。

  3、艺术审美类:民乐、声乐、舞蹈、国画、素描、手工、剪纸、泥塑等

  适用于各年级,每位艺术教师自选一项负责,或两人共同承担一项。

  4、体育健康类:乒乓球、篮球、足球、田径、跳绳等

  适用于各年级,由每位体育教师自选一项负责。

  三、学生校外自修实践课程

  校外自修课程定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生活实践能力。这类课程虽然让学生在家庭及校外进行自修,却又是必修的校本课程,主要包括经典阅读和生活技能两大类。

  1、经典阅读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能力,达到发展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每个年级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可以自主选择的书单,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名著。

  2、生活技能类课程针对当前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洗衣做饭、收拾房间、整理东西等生活技能较差、不会与人交流与相处等实际情况,以生活教育理念为主线,以生活自理技能、简单家务、安全使用电器、做简单针线活、简单的餐饮制作、美化房间、管理零花钱、家务整理等为主要内容,建立生活技能教育实践体系,让学生通过对家庭事务的学习与实践,掌握日常生活和家庭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美化生活的志趣与理想,培养适应现代生活的良好素质。

  作为校内课程的有机补充,此类课程虽然要求学生在家庭及校外进行自修,家校结合,并将绩效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四、教师成长课程

  新教师是教育的生力军,但是从走上岗位到胜任,再到教育先锋需要及时的培训和历练;老教师虽积累了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但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的优秀公民。每位教师都需要成长,学校应建设一套较系统的教师成长课程,并不断改进和补充,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成长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文化素养、能力素养、理论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等方面的。这四者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中文化素养和能力素养尤为重要,其次才是理论素养和教育技术素养,因为,文化素养和能力素养是一个教师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基础素质和基本修养,它最能体现出教师文化学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科学性和创造性的高低,这是一个教师之所以为“师”的根本,离开了这一前提,即便是教师掌握了如何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纯熟的教育技术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彰显不出其任何的意义。

  五、家长必修课程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家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对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而家长的教育素养千差万别,他们教育认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统一起来,这就需要家长学校来培养和促进,学校应建设相应的家长课程,并实施好。

  1、开办家长学堂。学校利用专题报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教理论与方法培训,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拓宽家长视野,提升家教水平。比如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如何看待孩子考试分数、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处理孩子的犯错行为,如何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问题,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开通家校信息联络。利用学校网站、家校联系平台或电话、微信、短信、邮箱、家长联系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及时掌握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出现的问题,及学校的动态。学校网站准备设立家校同心、班级主页栏目。

  3、举办亲子活动。亲子共读,每学期安排一次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亲子共游,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春秋游或共同参与社会实践、体育锻炼、艺术、科技等活动,沟通感情,共同提升。周末、假期,和孩子一起打打球、跳跳绳、跑跑步等健身活动;一起观察事物变化,说说写写,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上网共同搜搜与课本相关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拓宽视野。

  [课程实施]

  一、组织保障

  1、学校教学委员会

  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方案》,检查与监督《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并将落实情况纳入教师工作考核。

  2、课程管理委员会

  由教导处、教科处与德育处与年级部负责人组成,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保障校本课程的落实与整理。

  3、学校为每类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由职能部门纳入综合考核。

  二、课程规划设计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校本课程

  1、学科拓展课程

  2、德育活动课程

  3、身心健康教育课程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

  1、科技实践课程

  2、人文素养类

  3、艺术审美类

  4、体育健康类

  (三)学生校外自修实践课程:

  (四)教师成长课程:

  (五)家长必修课程:

  三、课时安排

  1、每位教师每单元设计一节学科拓展课。

  2、每周三课外活动时间为选修课。

  先由班级教室之外的课程教师与学生本人确定人选。科技实践课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室,由王绪智负责;人文素养类先落实书法课程和英语社区课程,分别由郭丽娜和王敏负责;艺术审美课设在舞蹈房和书画室,分别由任婧和苏波负责;体育健康课设在田径场等地,由田荣祥和庞金鑫负责。

  各课程负责人制定课程实施的计划与课程教师执教时间安排等事宜,并做好管理与记录。

  每间教室也是校本课程教室。在选修课时不得上成学科练习课或自习课,而是进行趣味数学、数学启智、数学与生活、小记者、小主持、故事会、节日文化等语数类的校本课程。由各年级组的语文、数学备课组长带领本组教师共同制定计划,备出简案,分别实施。

  四、课程评价

  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功能。通过听课、查阅资料及向学生调查等形式,确定等级,实施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对实施中差的进行整改。

  学校结合重大节日,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舞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性评价。学校以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等为载体,定期举行图书超市、电脑绘画比赛、书画展示、才艺展示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学生在被欣赏中体验到课程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满足。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推荐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方案春节前扶贫慰问活动方案学校圣诞晚会活动策划方案范文实用的设计方案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