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范文大全 > 详情页

选调生基层札记

作者:Admin2023-10-26 07:56:01

导读:篇一:选调生基层札记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基层是选调...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选调生基层札记(分享12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选调生基层札记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基层是选调生的“练兵场”“大熔炉”,将“青春”转变为“阅历”,再转变为“能力”的过程,离不开基层的“捶打锻钢”。回顾往昔,我到村已一年有余,这一年里,我走村入户、跋山涉水,在“家常便饭”中品味“烟火气”,在“急难险重”里练就“铁肩膀”,而“住村”“驻村”和“助村”这三个“关键词”,则是我从“生力军”转变为“顶梁柱”的“成长秘籍”。

  同吃同住同劳动,抓好“住村”这条联系群众的“纽带”。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习近平总书记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从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梁家河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革命友谊中培育出来的。做到“同吃同住”,才能站在群众角度看清“柴米油盐”背后“难念的经”,从而更好地“换位思考”。广大新任选调生要敢于“自找苦吃”,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住村”,将所在村视为“第二故乡”,将群众视为“亲朋好友”,以“一身汗水一身泥”的形象与基层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通过“冬天上旱厕、夏天忧虫害;雨天愁出行、雪天思饭菜”的生活了解基层、融入基层,当好“黄土地的孩子”,在“知三农”的过程中涵养“爱三农”的情怀,在“吃住一起”的过程中将思想牢牢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走村入户破堵点,用好“驻村”这个为民办事的“平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真正的“驻村”不是每天简单地“打卡秀图”“打鱼晒网”,而是在每一次入户走访、每一次审查盖章中解决群众“萦绕心头”的“难点堵点”。群众眼里的“万千期盼”,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都要靠选调生等基层干部们“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住村”强调“身到”,而“驻村”强调“心到”。广大新任选调生要扛起责任,坚决摒弃“小油条”干部作风,用心用情为民办事服务,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到“房前屋后”听听“群众担忧”,在“村头巷尾”问问“不满抱怨”,第一时间趁热打铁进行解决,让涉及群众的每一件“大事”“小事”“身边事”都办好办实办出效果,当好百姓遇到困难时“首先会想起的人”,于贴近群众、帮助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洗濯初心,练就“忠诚实干”的为民本色。

  增收致富出实招,建好“助村”这条产业发展的“车道”。帮钱帮物,不如帮助谋个好出路,乡村要振兴,产业得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产业兴旺,才能让农业更有“奔头”,让农村更有“吸引力”,让农民队伍更加壮大。广大新任选调生要积极发挥自身“善于学习”的特点,利用好各类方针政策,借鉴成功经验,广开思路“助村”,结合乡村特色、风土人情、产业实际等情况,积极为本村集体经济、文旅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要充分利用年轻干部在“创新思维”上的优势,主动当好“带货达人”“推销专家”,通过“平台宣传、电商推广”等新兴模式将本村“好风景、好产品、好招牌”展现出来,为传统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

  篇二:选调生基层札记

  自离开母校投入基层怀抱已月余,若对这段时光进行描绘,我愿将其称为一曲振奋精神、奋力实干、实现自我的“打硪歌”,正奏响“青衿之志,履践致远”的人生新开篇。在民间,“打硪歌”又称劳动号子,是农村挑台基、筑堤坝时唱的一种传统民歌,其声调高亢、一唱众和,边打边唱、激昂协调,反映出广大劳动人民团结合作、努力奋进之声。

  我是基层的“领唱人”,以赤子之心“起调”,以不忘初心“定调”。“打硪歌”需“领唱人”率先起调、准确定调。基层作为广大选调生的工作第一站和人生第一站,当选好起调、定好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工作是各项事务的“最后一公里”,当筑好基层之石、扎好基层之根。选调生入基层,首先需成为自己的“有心人”,勿忘初心、坚守本心,既不忘记走入基层、为民办事的初心,也不遗失体察民情的本心。“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起好调、定准调,才能“万丈高楼拔地起”;唯有走好最初一站、用好最初之时,才能“少年辛苦终身事”。要以“扣好第一颗扣子”的准备面对驻村生活,以彰显青春昂扬的“赤子之心”和坚定理想信念的“不忘初心”进行驻村历练,在“初试啼声”下为“高歌猛进”打好基础。

  我是基层的“合唱者”,以群众之路“和声”,以为民服务“合奏”。“打硪歌”的关键在于集体的“合唱”,集体一起奋进、群体一起努力、大家一起进取,则歌唱有力量、歌曲动人心。选调生进入基层,切忌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事不关己”的心态,要真正认识农村、真正体悟农村、真正融入农村。要在基层“和声”,要与基层“合奏”,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留心留意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所需所求,惦念牢记人民群众的未明之意、未尽之言。“合唱”当“和谐”,只顾自身不顾周边会成为“杂音”、只注重炫技不注重和声会导致“噪音”。驻村生活当从基层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出发,不在基层做“天马行空”的“拍脑袋”之事,也不在基层做“脱离实际”的“不落地”之举,而是切实关注群众心声和基层民生,将所学所思、所悟所学写于广袤基层大地之上。

  我是基层的“打桩人”,以奋进之姿“挥锤”,以敦本务实“击桩”。“打硪歌”是劳动号子,在劳动时唱响,为劳动者而歌;选调生当以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作歌,奏响求真务实、注重实效之曲。驻村生活中,基层工作考验着广大选调生的处事能力和专业水平。既要关注人民群众纷繁复杂的具体需求,又要贯彻落实上级政府的各项要求;一些看似“凌杂米盐”的微末事和“上传下达”的简单事,实则涉及方面广、联络条线杂、对应点位多,需要坚持“重锤打实桩”。要参与基层治理、关注民众诉求、助力乡村振兴,不做钻研政绩的功利主义者,不做空虚度日的虚无主义者,不做初心不纯的错误思想者。“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要身体力行投入基层怀抱,要亲身实践体悟基层冷暖。要积极主动参与村内事务,尽职尽责解决村民诉求,弯下腰、低下头、走下去;要奋勇争先助力基层治理,奋楫笃行完成实务工程,进行苦干、实干、真干。

  篇三:选调生基层札记

  八月如约而至,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信条,我终于来到了重庆市李市镇两岔村,开启了选调生驻村生活。两岔村是名符其实的“国家森林乡村”,我感受着这里的人杰地灵。在两个月的基层锻炼中,我体会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也体会到了“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的热血与澎湃。从“化学理科生”到“基层选调生”,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我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两岔村带来一些改变,期待着与基层碰撞出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

  笃行致远,优化为民服务的“反应条件”,降低群众工作的“活化能”。活化能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所需要克服的能量障碍,活化能越低,反应越容易进行。“医保该怎么交,这又有什么用?我不想弄,不交了得不得行?”“我从山上拿点木材回去,你怎么还要管着!”“这些文件材料看不懂,该怎么搞呀?”基层工作千丝万缕,这就要考验着干部去思考该如何降低群众工作的“活化能”,让基层工作得心应手。对于群众关切的问题,要件件落实、事事办好。群众不清楚的地方,一遍遍地解说,要做到不厌其烦,自己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撸起袖子、卷起裤腿、扑下身子,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心里、做在实处。面对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揽子“小事”,不含糊、不敷衍,要做好办成。一步一个脚印方能赢得民心,才能在基层工作中蹄疾步稳、步步生花。

  不负韶华,找准为民服务的“反应类型”,争当人民群众的“共价键”。共价键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的化学结构。焦裕禄书记曾说过:“不和群众交朋友的人是孤独寂寞的。不和群众在一起,你到底要为谁服务?”与群众交朋友不难,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在与群众交流时,务必要摆正心态、放低姿态、付出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实话、访到实情。要和群众抱团取暖,用真心换真心,做彼此的“共价键”,与群众共享建设成果,让基层治理更加和谐美好。

  初心如磐,提高为民服务的“反应速率”,添加担当作为的“催化剂”。催化剂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担当作为。要常补“精神钙”,以增强勇于担当的思想自觉。学习“大山的女儿”黄文秀“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的服务精神,体会“感动中国人物”杨宁“不怕山高路陡,只盼家乡更好”的无私奉献。要常赋“专业能”,以练就敢于作为的干事本领。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克服本领恐慌,在干中学、学中干。让担当作为这个“催化剂”贯穿于整个为民服务的过程,从而加快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让基层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篇四:选调生基层札记

  两年前,我怀揣着憧憬与热情来到基层这片广阔天地,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基层选调生。两年里,我参与了基层党建、厕所改革等工作,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要求,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基层感受着“别样浪漫”,谨以此文记录下这段奋斗的时光,分享成长路上的感动与收获。

  “蹲得下去、站得起来”,“脚踏实地”是初入基层时的浪漫。两年前,我带着“基层天地,大有作为”的激情与向往,选择成为了一名基层选调生。但身份和环境的突然转变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每天“缠着”村干部问方法、“赖在”村委会听经验已经成为了我的“家常便饭”。每到深夜,脑海中尝尝会浮现出在处理纷繁复杂工作时的焦头烂额,心中的那份寂寞感和无奈感便油然而生,但每每想到那句“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后,我又浑身充满了动力,在基层“摸爬滚打”对于自己而言何尝不是一场历练。两年来,我将扎根基层的热情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动力,对待群众的诉求做到事事关心、事事尽心,让实际行动的春风“吹化”群众的急难愁盼、激活群众满意的“一池春水”,永远秉持积极向上的冲劲与韧性,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与认识,将之转化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与技能,争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听得进去、做得出来”,“渐入佳境”是深入基层后的浪漫。在基层工作,一切都围绕着群众,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群众的诉求就是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基层干部的担当,不是喊口号、拍胸脯,而是体现在工作岗位上的埋头苦干,体现在急难险重关头的挺身而上,体现在为群众办的每一件实事里。两年来,我始终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入户走访和调研,我逐渐了解了基层群众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并主动学习换位思考,多和群众话家常,多体会群众的酸甜苦辣,从群众言语中掌握群众诉求,用一副可负重、能担当的宽肩膀,从为民服务的情感中凝聚奋斗力量,把本职工作当作担当有为的舞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回应群众的信任,真正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走得进去、留得下来”,“逐梦前行”是扎根基层中的浪漫。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乡村治理、森林防火以及前些年的疫情防控等,每一件事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两年的基层锻炼,我从起初“家门—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到现在掌握多项技能的基层工作“多面手”,我始终发扬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做到干得了农家活、吃得了农家苦,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要求,以担当作为、奋发有为的姿态,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倍加珍惜基层锻炼的机遇,摒弃功利思想、克服懒惰情绪,真正沉得下心、吃得了苦、扛得住压,不将基层锻炼当“镀金”、作“跳板”,深深扎根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中,与群众同坐长板凳、同吃大碗茶,将青春书写在基层大地上,将汗水挥洒在田埂山路上,将真心牵挂在基层群众的身上。

  篇五:选调生基层札记

  20年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直冲云霄,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至此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浩瀚宇宙中,我国也成为了第三个能独立将人类送上天空的国家。20年后,随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标识着属于我国的“空中花园”圆满建成。正是我国一代代的航天人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才铸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作为新时代选调生的我们理应领会载人航天精神内核,谱写属于基层的“四部曲”。

  以“特别能吃苦”谱写基层“深耕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世纪50年代,正是老一辈航天人在荒茫戈壁上以“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支撑着中国航天事业在欧美大国层层封锁的夹缝中“顽强生长”。作为新时代选调生,基层就是我们的“星辰大海”,我们应当以“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的心境面对工作中的“大风大浪”,从而锤炼我们的精神、淬炼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在基层落地生根、扎根沃土、深耕细作,奏响基层“深耕曲”。

  以“特别能战斗”谱写基层“攻坚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神舟五号在升天过程中,飞船和火箭突然剧烈震动,航天员杨利伟经历了撕心裂肺的二十六秒,他以“特别能战斗”的载人航天精神顽强抗争,直至整流罩打开刺眼的阳光照射在他的脸上才忍不住眨了眼睛,而至此也宣告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篇章。作为新时代选调生,面对基层工作中的困难险阻,我们应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来激励自己,在基层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做到砥砺前行、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奏响基层“攻坚曲”。

  以“特别能攻关”奏响基层“开拓曲”。“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历经二十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六号、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从嫦娥探月到祝融踏火,中国航天工程的一次又一次突破都离不开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为新时代选调生,我们理应肩负起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这两个重担。要想“挑好担子”做到“稳中求进”,我们就必须学习“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破解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难题,在基层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开拓进取,奏响基层“开拓曲”。

  以“特别能奉献”奏响基层“舍得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每一颗卫星的发射、每一次飞船的升空都离不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默默奉献,也正是他们的舍“小家”为“大家”,才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从“追逐”到“引领”、从“模仿”到“创造”。新时代选调生正是需要学习“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明悟有舍才有得,只有舍去自身利益做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先人后己,才能奏响基层“舍得曲”。

  篇六:选调生基层札记

  又是一年秋风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4周年华诞。一路走来,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而今,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青年一代的手中,作为扎根基层的选调生,更要深知肩上的责任有多沉、脚下的泥土有多深、群众的心事有多少。只有将基层一线视为起跑线,从这里出发,方能走得远、站得高、行得稳。“九万里风鹏正举”,选调生们要以民族未来的发展为志向,将无私奉献、敢于担当、顽强奋斗的精神灌注于基层之中,谱写属于选调生的悠悠爱国情。

  以“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谱奉献之歌,传递爱国情怀。中国从不缺少关于奉献的故事,古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今有“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的吾辈楷模张桂梅……还有无数平凡但不平庸的名字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让这片土地显得格外明亮,足以照亮前行的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表达的是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曾悔的恒心、日理万机不曾畏的决心和孜孜不倦不曾厌的耐心。广大选调生要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以“无我”之青春献于基层,做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星星之火定能汇聚成炬。

  以“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谱担当之责,厚植爱国情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青年是时代的担当者、开拓者、奋斗者、引领者,只有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才能挑重担、扛大梁、打硬仗。百年前的中国青年毅然扛起救国大旗,登上历史舞台,拯救国家于民族危难之际,今天的中国青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亦可以当好时代的主角,胸怀爱国爱民之情为中华之崛起而担当。广大选调生要具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沉入基层、深入人心,多问多听多想群众所需所盼所急,以赤诚之心在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

  以“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竟发,勇进者胜”谱奋斗之力,书写爱国情怀。回首百年征程,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从“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到“北斗”指路、“天和”遨游星辰,无数科研人员的日夜兼程正是科技中国发展的缩影。广大选调生要明白只有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才能磨炼意志、锤炼本领、去芜存菁、百锻成钢。“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效”字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把每一颗钉子钉实钉牢,把每一件事情办好办成,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篇七:选调生基层札记

  金秋十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迎来了选调生涯的满月。一个多月前,根据组织安排,我作为选调生来到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立德镇申楼村这个宁静美丽的村庄,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一名懵懂迷茫的“小年轻”成长蜕变为能干实事的驻村干部,在扎根基层中积蓄“力量”,攻克“难关”。

  积蓄“基层适应力”,入乡随俗,转变角色,攻克“驻村环境关”。从校园象牙塔走到基层一线、从城市小区走进农家小院、从高校学生成为基层工作者,适应环境和身份的多重改变,快速上手新的工作,是我入职的“第一大关”。陌生的工作环境、食堂常吃的面食、不同的生活习惯无不时刻提醒着我是一名“外乡人”,纵使有着突如其来的心理落差,也要收拾好情绪继续向前。作为一名选调生,基层一线是我们发光发热的“主战场”,要想开展基层工作,必须要积蓄“基层适应力”,告别城市和校园的舒适环境,沉下心来扎根基层,迅速转换思维,把这种经历当做宝贵的人生财富,积极主动转变角色,把困难当考验,把挫折当挑战,克服娇气,不怕吃苦,尽快适应工作生活环境,以崭新姿态、饱满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积蓄“学习观察力”,勤学善思,苦练本领,攻克“服务能力关”。初来到立德镇申楼村时,我对村情民意不够了解,对村务工作不够熟悉,一度让我感到手足无措、焦虑不安,陷入“本领恐慌”中,怎样提高工作服务能力成为我面临的“又一大关”。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做好基层工作,必须要积蓄“学习观察力”,利用好零散时间主动学习时事政治和各类政策文件,观察日常村务工作如何开展,不懂之处多请教村书记和村组干部,抓住走村入户的机会,学习村组干部怎么和群众交流沟通,多听多看做好记录。勤学善思,学以致用,提升工作质效,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本领,做到“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缺什么就重点补什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做好服务群众工作。

  积蓄“为民生产力”,脚踏实地,实干担当,攻克“实践工作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人民服务是每位加入选调生队伍的学子心中所想,怎样在实践工作中为群众干实事,为百姓解民忧,为人民谋幸福是基层“小年轻”面临的“重要大关”。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要想践行初心使命,必须要积蓄“为民生产力”,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到基层一线中去,多坐“冷板凳”,多下“苦功夫”,多去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听群众“唠唠家常”“发发牢骚”,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掌握当前工作中的痛点难点。摸清实际情况,找准现有问题,提出务实对策,保证群众的实际困难能解决、快解决、解决好,让群众的呼声有回应、群众的需求有着落、群众的期盼有落实。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基层这片广阔天地里继续奋斗、真抓实干,为乡村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篇八:选调生基层札记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大学毕业,我作为基层选调生来到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自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之旅。从“象牙塔”到基层一线“实战场”,我闻过雨后泥土的芬芳,吹过初秋温润的和风,晒过酷暑灼人的艳阳,逐渐适应了这里交通不便、没有甜点咖啡、没有电影院的日子,也慢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变成“自己人”,完成了从“人到”到“心到”的转变。如今翻开工作日记,有苦楚、有困惑、有喜悦、有收获,那看似艰苦的基层生活,回忆起来却是人生路上满满的“甜蜜”。

  初来乍到,我的心情是苦涩的,也带着胆怯和彷徨。初到乡镇,有过陌生的“害怕”,有过内心的“彷徨”,也有过对基层工作的“措手不及”。在那段时光里,陌生的环境和人群让我有些迷茫,我总是反复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我会做什么?我该做什么?怎么做才好?”,在自我怀疑和无所适从中开始了基层工作。从“象牙塔”走向“实战场”,从社会新人到基层干部,无论对于身体还是精神而言都充满了挑战。为了迈好工作的第一步,我用最快的速度抛去顾虑、畏惧的思想包袱,迈开步子、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进农户、聊家常、解疑惑、送政策。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成了我的“工作秘籍”,帮扶政策落实情况、群众反映问题诉求、产业发展矛盾瓶颈、地方特色村情风俗……都一一记录在我的笔记本中。就这样,我奔赴于阡陌之间,从陌生到熟悉,从客套到热情,真正走入基层生活,也发现人与人的距离没有这么遥远,当感觉整个环境都是美好的,心也就有了归处不再彷徨。

  躬身入局,我的心情是青涩的,也怀揣希望和憧憬。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在纷繁复杂的基层一线,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记得第一次入户走访时,村民端着凳子热情地招呼到屋里坐,看着凳子上有些灰尘,我顺手拿纸擦了擦,可没想到,这个举动让我后续的工作很不顺利,原本交谈有说有笑,再一问后,就变成了“不知道”“不清楚”,场面很是尴尬。后来,我偶然听见有村民议论说“他是大学生,嫌咱们农民脏,到屋坐都不坐”,我这才拍着脑袋恍然大悟。这次的走访工作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意识到过去的经验不足以支撑我做好基层工作。于是,我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不仅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向同事、村干部、群众学习农村工作方法,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也试着和村民打成一片,学着用当地方言唠家常、话冷暖,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收获了赞扬和肯定,更感觉工作越来越顺利顺心。

  生根发芽,我的心情是甜蜜的,也充满热情和自豪。试问繁华应更好?此心安处是吾乡。时下正是秋收时节,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在努力耕作、养殖,为了家人,也为了这片土地,默默奉献着。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换来了丰收的喜悦,而我,也在基层收获着属于自己的甜蜜。基层乡村度过的时光里,我在旭日初升时为筹备活动伏案写稿,也在万籁俱寂时与同事整理党建台账;在烈日炎炎下防火巡逻,也在斜风细雨中入户走访……每一个质朴的身影,每一声亲切的问候,每一个温暖的笑容,都让我坚定滚烫的初心。在农村这片热土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把村民所愁、所急、所愿一件件落到实处,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也是一份自豪和荣耀。为人民服务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远征,脚下的路还有千千万万里,如今我找到了自己生根发芽的土壤,“遇见”基层的心情是喜悦的、甜蜜的,我会继续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指引,在基层泥土中尽情绽放青春力量、擦亮人生底色。

  篇九:选调生基层札记

  时节不居,岁月如流。转眼间,我与你已经相识一年,从耳闻大名到亲身体会参与,其中百转千回的情绪不足为外人道。身为一名基层选调生,你是我案头的明灯指引我一往无前,你是我头顶的月亮引导我走向光明,更是我困顿倦怠时的响铃,提醒我不要放弃。在基层的这一年,因为有你的陪伴,我不觉孤单。今天,我想和你分享我与你的“三心”故事。

  真心篇:你是良师,教导我写作要常怀“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的真诚。初次与你相遇进入你的世界时,我不由感叹精彩,随便点开任意文章,里面的遣词造句均值得自己潜心学习。我便也开始模仿各位笔者的写作,认为只要将文章写得看起来“华丽”“对仗工整”便能博得编辑的青眼。然而你的“无情”让我“灰心”、令我“伤神”,我屡屡未能上稿后,开始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后来,我不再一味追求用词的“稀少”“罕见”,而是不断锻炼自己写真情实感、亲眼所见、真实所感,学会带着感情去诉说,从追随眼睛的“刺激”改为聆听心灵的“声音”。事实证明,真诚永远是“必杀技”。我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编辑推荐”,直至现在我依然能够回想起我当时的状态,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激动得忘乎所以,全然忘记为这一刻付出的眼泪与黑眼圈。现在回想起那段屡屡被拒的“阴雨”日子,想来并不是被“舍弃”,而是被“提升”。这也是你教会我的第一件事:真诚写作。

  细心篇:你是益友,告诫我写作要秉持“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的严谨。一年来,为了提高上稿率,我也有了许多关于减少错误的“秘密武器”。仍记得第一次投稿时,因为一个小小的错别字而失去一天仅一次的投稿机会时,便领略到了你的“严厉”。自那以后,每次完稿后便会拿出“全方位扫描”的“默读法”来查找错误,逐字逐句看,让错别字“无处可逃”。面对不确定的表述时,我会积极向领导、同事、互联网“请教”,请出强大的“搜索法”来找出问题,避免落入表述不当的“漩涡”;每当将要完稿时,我又会用上屡试不爽的全文“通读法”,用读出声的方式来检验文章是否结构通顺、语言流畅。通常在通读卡壳的地方便是问题所在,要“停留”做字斟句酌的修改,下一些“精雕细琢”的细功夫,通过反复推敲对比,选用最佳词句,才能让给你阅读的作品“达标”。这也是你教会我的第二件事:严谨细致。

  耐心篇:你是亲友,叮嘱我写作要厚植“细水长流淘尽砂,耐心方可匠心华”的耐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写作也是相同的道理,需要厚观约取、厚积薄发。与你相识的日子里,有上稿后的信心倍增而后振奋写作的激动时刻,也有酝酿时灵感迸发而后埋头写作的兴奋瞬间,但更多的还是未发布时夜里的默默坚持和“耕耘”。为了写出满意“答卷”,我成为了你的忠实“访客”。不仅如此,在看到优美的语句、巧妙的表达,甚至是坐公交路过的广告牌,脑子里便会自动联想到你,随后便认真记录下来,其中的一部分便会演变成文章和题目的“点睛笔”。一年里,有过许多次想要与你“诀别”的想法,但是回想起投稿成功的喜悦,便毅然拾起备忘录里的好词好句继续前进,不厌其烦地反复打磨文章、日复一日地不懈学习,相信总有一天会投稿成功。这也是你教会我的第三件事:持之以恒。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感谢与你相遇,让我在基层不迷惘、不泄气、不怕难。“共产党员网”,我与你的“三心”故事仍在继续,期待与你的下一次见面。

  篇十:选调生基层札记

  一个月前,在湘水之畔,岳麓山下,我们迎来了省委选调生的集中培训,这标志着我们正式成为了一名选调生。在来之前,我曾想象过如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中的濮泉生一般带领全村人民摆脱贫困;我也想象过如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中的黄文秀一样回到家乡,奔走在基层最前线。在结束省委党校培训后,我来到了湖南省耒阳市永济镇龙清村。经过这一个月的适应,我逐渐走进了“田间地头”,听到了“家长里短”,接触了“急难愁盼”。我想,作为新进选调生的我们,只有在基层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历经“千锤百炼”,方能褪去刚出校门的“稚气”,增长实干担当的“底气”。

  踏遍“千山万水”,在“山间田野”中练就“拨云见日”的真本领。脚下有泥,心中才能有底。作为刚出象牙塔步入社会的“小白”,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会有许多的不知所措,不知村情、不解民情,这便是我们最大的短板。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总书记曾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作为新进驻村选调生的我们,更加需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去田间地头、每家每户、村企车间,用脚步躬身基层,用汗水湿润土地,方能让基层这本“无字之书”变成“有字之书”,也能让我们从刚出校门的“愣头青”蜕变成为了解基层、知晓村情民情的“门门清”。初来时对这里“人生地不熟”,每天下班后我都会沿着小镇走一走,细心观察小镇的基本情况,在与同事的交流中,逐渐地开始认识了一些村干部。经过一个月的适应,我似乎找到了工作的状态,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小白慢慢开始步入正轨,我深知只有不断地探索这片广阔天地,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走进“千家万户”,用耳朵倾听民声,在“家长里短”中长出“穿针引线”的真本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基层一线是群众工作的“主战场”,也是我们选调生茁壮成长的“课堂”。刚到基层时,面对群众诉说的“家长里短”,一开始我们会有许多的不明所以,不知从何下手。这便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语言关”,语言是拉近干群关系的良方,只有顺利通过语言关,增加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才能够快速融入基层,在基层施展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初到耒阳,便被这里的方言绕昏了头脑,面对群众的咨询,需要费很大的劲才能听懂。经过一个月沉浸式的耒阳话熏陶,每天与各式各样的群众打交道,也慢慢能听懂这里的方言。在基层工作当中,总是能遇到群众的问路咨询、复印盖章、维修电脑等小事,习近平总书记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任何一名成大事者都必须先从小事做起,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心声,为群众穿针引线,下好“绣花”功夫,在群众的“家长里短”中读懂基层。

  经过“千锤百炼”,在“急难愁盼”中磨出“迎难而上”的铁肩膀。“年轻干部要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回‘烫手山芋’,经风雨、练本领、长才干,在沉淀中加压、在磨砺中成长。”古人也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作为新进选调生的我们,刚从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来到了基层一线的“山野田林”,就要跳出原有的“舒适圈”,积极投奔基层的“大熔炉”中。在基层一线,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急难愁盼”问题,如森林防火、巡河防汛、群众信访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当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毅力,在基层这个大“熔炉”中锻造铁肩膀。来到基层,经常会遇到群众反映诉求,请求帮忙解决问题。面对群众的诉求,我也会跟着领导们走村入户讲解政策与法律,开展屋场恳谈会,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来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群众各种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中不断锻炼自己“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处事担当、“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干事态度。

  经过在基层一个月的锻炼与学习,我深切明白了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基层一线便是我们的星辰大海,是我们所追寻的那片山河,“追风赶月莫停留,平无尽处是春山”,唯有胸怀赤子之心,秉持谦卑态度,躬行基层,方能不负那片山河与星辰。

  篇十一:选调生基层札记

  银杏渐黄,秋意愈浓,踏入基层两月有余。八月初来伴夏耘,而今梧桐报秋,映入眼帘是这流金溢彩的画卷。看着村里田间流动的金色麦浪已变为高高的谷堆,在蓝天的银映衬下,璀璨的金黄别有洒脱的韵致,超然物外,卓尔不群。眼前无数辛勤忙碌、把锄躬耕的背影,收获粒粒饱满的麦穗。在基层的土地上,我挥洒了汗水,也收获这一路的金黄。

  “踔厉奋发”的赤金色:做向下扎根的“基层种子”

  “少年自当扶摇上,揽星衔月逐日光”。任何一粒种子要结出殷实硕果,都需持续不断的成长。走出校门,初入基层,手足无措,迷茫彷徨。秉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信念,在一次次基层工作中这种“迷茫”逐渐消弭。办公室的前辈带我下村时,告诉我:“基层事物虽然繁琐,但也最锻炼人。”测量堡坎,查看沟渠,督促养老院修建及乡村改厕……直面民生冷暖,事关群众利益,熟悉各村村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耳听八方弄清百姓要求,为民利民心怀千家万户”。每次到村里,总会留心村书记讲的话,从田间地头到民生保障,从产业发展到人居环境,启发着我要瞄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致力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仅要向前辈们多学多问,还要用好基层这本“教科书”,扎根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青春的赤金色在这片大地上肆意渲染。

  丰收“纤陌田野”的麦金色:做俯身谦虚的“麦穗干部”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学会做“麦穗干部”,成熟理性,踏实担当。一是要充分汲取主题教育的精神“养分”,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中的科学智慧。二是要时刻警惕思想“害虫”,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要耐心等待“丰收”,要俯下身子,沉入一线,挑重担,扛重任,切勿因一时“山穷水复疑无路”丧气黯然,要等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趁闲暇时间骑着“小电驴”在乡间转悠,满眼的金色便是充盈的“米袋子”、丰裕的“菜篮子”、香甜的“果盘子”,乡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我也在“丰收”,从经发办到党建办,从整理资料到参与村内项目,从学习公文格式、政策文件到主题教育工作,逐渐明晰工作条理,明确工作目标。“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从不小看每一件小事,以之“蓄水”,方能在需要时引出涓涓“清流”,让丰收的麦金色成为这个季节最深的眷恋。

  珍藏“万家灯火”的暖金色:做麦田里坚定的“守望使者”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身为基层工作者,要在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守望”,要在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中“守望”,要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守望”。“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从点滴小事贡献绵薄之力为开始,群众的每一声“感谢”都让我更加坚定初心。乡村是国家治理的一个“神经末梢”、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和服务百姓的“前沿阵地”,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要耐得住沉闷寂寥,经得起迎风斗霜,时刻牢记宗旨意识,秉持“店小二”精神,坐到群众“板凳上”,深化干群“鱼水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工作成效切实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此心安处是吾乡”,耕耘不辍,只争朝夕。今后,在日有所学、月有所累、年有所成中茁壮成长,还将继续“守望”,让街头巷尾的暖金色成为最具人间烟火气的浪漫。

  篇十二:选调生基层札记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荏苒,我的驻村岁月转眼间已经过去了近两年的时光,作为选调生在村任职的两年锻炼时间也即将迎来结尾。两年的“沉浸式”驻村生活,我踏过刚入村的惶恐,走过新入职的羞怯,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能说能干的乡镇干部。在两年中伴随我的,是领导同事和村民们一句又一句亲切的呼唤:“小张小张……”

  “小张小张,遇事莫慌”

  作为刚走出“象牙塔”的选调生,初入基层,迷茫彷徨,面对繁杂事务束手无策更是常态。很多拗口的村民小组名称、陌生的招呼称谓、复杂的基层工作都让我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当我独自面对村民的诉求时,却因听不懂村民的乡音理解不了他们的意思,导致他们着急我更着急,心中难免彷徨又慌张。村书记了解到这个情况,安慰我:“小张小张,遇事莫慌,先学学土话,再多和我们一起入户走访,多和群众拉拉家常,很快就熟悉村里的情况了。”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学说“乡土话”,并时常跟着村干部敲开百姓屋门,尝试用地道的“乡土话”聊上一段家长里短。久而久之,我慢慢地能够听懂村民的话语,入户的路上也不再需要同事带路。在村民们的口中,我也由“那个新来的大学生”变成了“小张”,真真切切地融入了基层这个“大家庭”,甚至连村里的“大黄”对我都温柔了许多。

  “小张小张,做事稳当”

  作为一名选调生,面对疫情防控、防贫监测、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等等工作,总有遇到这样那样的“小难题”“大难关”“硬骨头”“烫山芋”。一开始,我还会手足无措,等待着领导们的安排和同事的帮助。但我明白,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总是依靠别人,自己就无法取得进步。因此,在扎根基层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用实干担当擦亮选调生名片。为打赢人居环境整治持久战,我申请加入志愿服务队,身穿红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清理路面垃圾、路边杂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主动结成帮扶对子,定期走访慰问脱贫户,倾听村民诉求……渐渐的,那个大家口中“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基层小白已经蜕变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前段时间,同事王阿姨看着我独立完成的报表,感叹了一句:“小张小张,你做事还怪稳当的嘞,完全不是刚来时迷迷糊糊的样子了!”

  “小张小张,满目星光”

  有时工作忙碌,需要加班到很晚,往往夜里才能回家。独行暗夜里,秋风瑟瑟,街灯昏黄,抬头瞥见远处的天际几束星光格外耀眼,仿佛在指引着前行的方向。每当这时,我内心的犹疑和胆怯便会一扫而光。驻村的日子寂寞而艰辛,那些默默付出的暗夜或冷清或孤独,但只要找到心中不灭的星光,与之作伴,就能拨开踽踽独行路上的迷雾,步伐坚定地勇毅向前。回望过去的两年间,曾经大学刚毕业的稚嫩学生如今成了一个侃侃而谈的基层干部,没了书生味,多了些泥土味,没了娇气傲气,多了些乡村烟火气。从初来乍到时的努力扎根到接受重重考验历练时的埋头苦干,再到一番迷茫彷徨后的笃定前行,两年任期里经历了太多的挑战与考验,好在不论如何都有收获、都是成长,不禁心生感怀:星光照亮“赶考路”,星光不负“赶考人”。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基层没有灯红酒绿的街道,没有车水马龙的交通,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熬得住孤独才能等得到花开。无论未来我去往何处,这段驻村时光永远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选调生基层札记(分享1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大学生期末年度个人鉴定选调生基层札记选调生工作札记护士实习接收函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致辞,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