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范文大全 > 详情页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作者:江辰希2023-10-19 20:29:21

导读:第一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⑴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大...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推荐18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⑴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⑶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A良性的:

  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

  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

  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

  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

  ③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第二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城市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

  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

  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

  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

  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

  ②CB外侧

  ③街道两侧

  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

  ②人口密度、流量大

  ③人口昼夜差异大

  ④土地利用最集约

  工业区同类工厂:

  ①城市边缘

  ②交通干线两侧

  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

  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

  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

  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

  ①环境不好

  ②商品房,环境好

  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

  ①单独区域

  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

  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

  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

  ①占有空间的是住宅区

  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

  ④住宅区分类: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面积。

  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2、形成原因

  (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

  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

  (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高低。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

  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

  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

  (4)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中心地理论:

  ①高级中心位于正六边形中心,六个低一级中心地分布在六个角上(服务范围为正六边形)

  ②嵌套包围

  ③同级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

  ④低级中心地服务功能小,数目多

  ⑤高级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面积的3倍

  ⑥假设状态,现实不存在,但可以指导商业网点和城市布局

  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但不能说: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大小成正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强,其服务区域可达全国)

  第三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理解记忆]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三、[理解记忆]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2、社会因素(人口和城市)

  3、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4、技术因素(作保障)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以京九铁路为例

  1、合理布局交通网,

  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

  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第四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第五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特征:

  ①小农经营

  ②单产高,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

  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4)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土壤:土壤肥沃

  ④水源:灌溉条件好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②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面向国际市场

  ④机械化水平高

  ⑤科技水平高

  ⑥政府鼓励扶持

  4、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区位条件:

  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4)措施:

  ①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②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③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④改善交通条件

  5、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迁移农业

  某些原始部落地区

  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

  影响生物多样化;气候恶化

  乳畜业

  发达国家,我国大城市周围等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受城市分布的影响大;

  集约化程度高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原料、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动力(能源)工农业基础

  第六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

  第七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第八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1、我国主要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3、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

  (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

  (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

  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

  ②西部能源丰富,但因经济水平的限制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

  ①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导能源,带来众多的环境问题,还因为北煤南运对我国的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②天然气具有清洁以及燃烧效率高等突出优势。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地天然气(四大气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地区。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的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西北则成为战略接替区,因此我国采取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

  5、西气东输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3)加强区际联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通过天然气的推广,减少植被破坏。

  第九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环境承载力

  ①定义:养活的人口数(生存)

  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木桶效应)、经济等

  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100亿,中国16亿

  合理人口容量,定义:养好的人口数(发展)

  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科技发展水平:当多开发的资源大于多需要的资源:正相关;当多开发的资源小于多需要的资源:负相关

  ⑥贫富差距:负相关

  第十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1500---20xx)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3、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雨(5月---9月)季,旱季(10月----次年4月)

  4、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性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港口城市和棉纺城孟买,城市和麻纺城加尔各答,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仰光、越南的首都河内、港口和工业中心胡志明市、老挝的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我国海南省的海口、的旅游城三亚,中国台湾港口高雄。历史名城台南,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第十一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教学目标:

  1、说出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含义。

  2、据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3、对比分析、说明我国1949至改革开发前与改革开发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根据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教学思路:

  学时建议:2学时

  教学资源建议

  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4、相关网站:

  5、生活经验:

  1、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

  2、调查本区(县)近几年人口迁移状况。

  教法与学法策略

  1、人口的迁移

  (1)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图、相关图片,根据图说明人口的迁移状况,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即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含义。

  (2)社会调查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得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因素:

  (1)讲授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图像,对比分析讲授国内及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意义。

  (2)读图分析探究法: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及图像,分析、说明我国、美国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内人口的迁移规模、特点、原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评价建议:

  1、调查、收集并整理本市或本区(县)有关人口迁移的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并写出或小论文。

  2、根据视频资料讨论:“民工潮”讨论:民工流动的方向、原因。

  第十二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1、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2、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3、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4、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5、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6、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7、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8、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9、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10、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1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1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高一地理的做题方法

  1、“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

  2、答题一定要规范化、序号化、段落化,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

  3、看清图示: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4、准确表述:对试题进行逻辑分析后,要进行答案的构思,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5、注意联系: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6、选择题解题常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高考题中这样的选项一般不多见,只有仔细分析,逐个排除。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对选项叙述的正确性判断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7、双项选择题,对于难以取舍的选项,适当运用“量化法”“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来确定最终的答案。“量化法”就是对选项的准确率作综合的评估,“提高标准法”和“降低标准法”需要考生根据对题意的符合程度设立一个较高或较低的指标,最终筛选出所需要的答案。

  第十三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

  第十四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下列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华北地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蔗北菜”

  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

  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等。技术因素主要有:机械、化肥、良种、冷藏等。

  3、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第十五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

  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第十六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三低(发达国家,欧洲美国,中国)、“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第十七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②毁林。

  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十八篇: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推荐1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小学教师应聘自我介绍毕节百里杜鹃的导游词高三毕业生个人自我鉴定杭州亚运会感受科技和文化,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