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详情页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作者:段承轩2023-09-27 19:14:48

导读:篇一: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1月9日晚,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正式开播。第一集《兴...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4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1月9日晚,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正式开播。第一集《兴衰之思》播出后,受到我省官员干部的关注,专家学者的热议和广大百姓的追捧。

  《鉴史问廉》可使官员廉政内化于心。“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官员如果廉政,就需要有廉政的思想。官员廉政思想来自哪里?来自“学思践悟”,首先来自学习。向谁学习?向历史学习。曾经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有了最好的教科书,有了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如河南官员认为那样,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观众在全神贯注地看故事、赏细节之中得到教育,得到思想的升华,就像每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观,主人公肯定不会站出来说什么是价值观,而是通过故事、细节来展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而《鉴史问廉》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个清官的感人故事,来展示廉洁对一个政权、对一个国家、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腐败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对一个社会的伤害。所以,观众一定会在该片的好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清廉之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

  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廉执政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

  篇二: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追根朔源,“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洁”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趋完善,人们对廉政的理性熟悉也日趋深化。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辨证同一。

  最近几年来,廉政教育已深进人心,人人讲求廉政,事事要求清廉。我观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心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访廉政文化的气力,为盛世叫警钟,为时代举镜鉴。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现,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非常具有可读性。从而深入地了解了廉政建设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看完后感到就像是听了一堂不设讲台、不见讲师的廉政讲座,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我觉得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鉴戒和参考的作用。

  它揭露的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良好传统;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

  中国廉政史上,出现了很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都为提倡廉政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兴盛;贪污猖獗之时,则国事衰微。”那末,对一个学校、一个教师队伍而言,廉洁一样重要。

  目前,紧跟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步伐,作为一位新教师,我同大家一道学习了廉政准则,浏览了一些廉政故事、廉政漫画等书籍,并从中取得了一些启示。

  廉洁的对岸就是,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不自觉的滑向彼岸。每个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不是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礼物越重,越轻易起到相反的作用,轻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轻易将本来的好意变成坏心。每次的都是幕后的那双“暖和”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整理。

  从古至今,廉洁的故事比比皆是。东汉南阳太守羊续将焦俭送给他的鱼悬于室外来谢绝焦俭的再次相赠;北宋包拯立《诫廉家训》于家中警示后人;周总理穿着朴素,总是将衣服补了又补,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临终前身上只有8元6角……作为一位教师,应当学习这些良好的廉洁作风,自觉建立廉洁自律的意识,用教书的行动诠释廉洁的含义,用学生的成才续写廉洁的故事。那末,作为一个教师而言,固然没有土壤,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要求我们不但要廉洁从教,更要把廉洁的种子种到每位学生的心里,确保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廉洁之花能够竞相怒放。

  作为一位教师,廉洁从教就是要严格遵守教师的行为规范,做到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真心对待学生,把握好手中的权利,果断杜尽用学天生绩作为筹马,获得非法的利益。建立良好的师德形象,通过言传身教,向同学们渗透廉洁的思想。我们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向工作岗位,或许会面临很多,如何让他们能够顶得住糖衣炮弹的轰炸,就需要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

  廉洁是一种正气,更是一种风气,当一个集体里廉洁的风气盛行时,这个集体必将会欣欣向荣的发展。当廉洁的风气在校园里盛行时,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进步,团队的凝聚力会更强。作为一位教师,身体力行,宏扬廉洁的正气是当仁不让的责任。

  篇三: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有钱任性”是20xx年的网络热词,在每一个网络词语流行的背后都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象。如,“且行且珍惜”、“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也是醉了”都对应的有相应的事件背景,而“有钱任性”的流行,则代表着当下部分国人对于财富的狂热渴望与追逐。应运而生的“炫富族”更是“亮瞎”了网民的眼睛,灼伤百姓的心。

  从“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价格不菲的名表、眼镜、皮带到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深受炫富之痛的当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xx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把红十字会逼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受到重创的红会至今元气大伤。不过是一个二十岁贪慕虚荣的女孩半真半假的自说自话,竟然轻而易举就动摇了红会多年的公信力,炫富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其实,古今中外,炫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昨晚在央视9套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其中西晋宰相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比阔的情节让我触目惊心。王恺多次与石崇比阔,均以失败而告终。为了帮助舅舅,晋武帝特意送给王恺一批极为罕见的奇珍异宝,岂料石崇当场打碎这批珍宝后又拿出更为罕见的宝物让王恺任意挑选。从皇帝到大臣,一个以奢为荣的朝代最终很快走向灭亡,也就是意料之中的结局了。

  “富”原本没错,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这既是每个人的物质追求,也是中国梦重要的一部分。关键是,富从何来?

  不难发现,无论是奢侈腐败的“表哥”们,还是拎名包,穿名牌的官场“LV女神”们,那些热衷于炫富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特点---富的轻而易举,便按捺不住急于炫耀。我们何曾见过比尔盖茨曹德旺李嘉诚马云炫富---空拳创业的实干家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炫富的。一如王蒙所说,“这世上最不善良的往往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

  官员们拿着百姓赋予的神圣权力,中饱私囊,相互攀比,急于炫耀的原因就是自己物欲横流的逐富心理不断增强和防范意识的日益松懈,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贪污腐败行径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当一个社会陷入“炫富”“羡富”的漩涡,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不问金钱出处,人人都陷入对财富的狂热膜拜,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为官者贪赃枉法,为民者见利忘义,这个社会的基石也就岌岌可危了。

  炫富之痛,痛的不仅是百姓的心,更是我们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千秋大业!

  篇四: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廉政教育记录片《鉴史问廉》,坐下来观看了一集《清浊之辨》,感触颇深。

  在看完这集影片之后,沉思良久,清浊之辨的标准是什么?孟子说“君为轻,民为重,社稷次之。”我觉得这应该是明辨清与浊的标准。君,古时候应该理解为国君,但是拿到今天来理解,应该解释为为官之人;民,古代指下层的百姓,今天应该解释为人民大众吧。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就清楚的指出了为官之道是要看轻自己,把人民大众看得很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官清廉。由此,我又想起了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其实这就是诗人总结的清与浊的结果。也告诉了我们,对清与浊的评价,不是决定于我们自己或者某一个人,决定于人民大众。人民大众的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是最公平的。为官者必须认识这杆秤,知道这杆秤的标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对为官者清廉的写照。“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对为官者提出的要求。文天祥,于谦这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也是他们本人真实的写照。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戴,得到社会的认可。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清正,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正是因为李隆基对清廉的正确的认识,才出现了大唐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因为对清正廉洁的正确的认识。历史上才出现了包公,狄仁杰,魏征等这样一批为人民所讴歌的清正廉洁的人物。人民的爱与憎是分明的。他们所给予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无论你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是权倾朝野的将相。就算你是统领天下的帝王,他们也会给你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明的魏忠贤,满清帝国的和珅,尤其是和珅,其财富恐怕拥有了大清的半壁江山。但是史册上留下的是什么?是骂名,是臭名。还有陈后主,一曲《后庭花》唱出了家破国亡的悲剧。“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句道出了南宋王朝灭亡的根本。尽管他们是将相,他们是帝王,但是他们都无法来改变人民对他们的评判。

  细观《鉴史问廉》我们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清正廉明所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奢侈腐败所致。我们要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常怀“居安思危”之心,警钟长鸣。让廉政之花常开,拒腐败之风与千里之外。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廉如幽兰,其形虽然朴实无华,其馨久而不灭。腐败之风若罂栗之花,虽艳丽无比,仅是一时之艳。

  《鉴史问廉》的主题应该是:人廉品馨,世廉永恒吧。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通用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学校治理教师发展的心得教师参加家长会学校心得体会教师参观学校心得体会消防安全演练实践课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