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工作报告 > 详情页

2023回乡调研报告

作者:凌熠辰2023-08-16 05:42:46

导读:2023回乡调研报告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根据《关于开展全市机关党员干部20xx年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在20xx年春节期间,我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深入到家...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2023回乡调研报告(精选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2023回乡调研报告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根据《关于开展全市机关党员干部20xx年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在20xx年春节期间,我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深入到家乡基层群众中去,切身感受到了九江市区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的素质提升,并将这些变化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横向比较,拟出了一些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城市建设大幅翻新

  乘坐着行驶在家乡翻新水泥路上的新大巴,感受着浓浓的新年气氛,许久未回的家乡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来了新的一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九江正在其旅游城市的发展道路上大步行进,城市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翻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历史文化古迹的翻新和整修。著名景点如锁江楼、烟水亭、周瑜点将台等都得到了重点关注,在旧有景点基础上进行了整修,并通过对游客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和对不文明行为罚款等方式,使这些景点比过去更加干净整洁,游客参观更加井然有序,古迹建筑少损毁,风景名胜少污染,彰显出了一个文化积淀厚重的旅游城市应有的精神文明水平。

  2.实现了旧街道及旧居的翻新和整修。历史悠久的步行街及老城区整片整片的老式建筑都被拆除或翻新,关于步行街内禁止车辆通行的规定也得到了真正的贯彻执行,步行街成了名副其实的步行街。过去车水马龙、垃圾成片、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的大街,虽被称作步行街,但经常因为其安全和卫生问题让游客和市民敬而远之,现在道路得到了整修,周边的危房得到了拆除和重建,交通状况也得到了管制,引得游人如织,真正为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实现了各项基础设施的翻新和整修。交通站台不再是露天站台,添置了遮阳遮雨的棚子和供候车人休息的座椅;郊区路边的垃圾桶不再百里难寻,而是处处皆有,并将可分类回收与不可分类回收的标志做的非常清楚明白;公共厕所也不再是臭气熏天让人难以忍受,得到了很好的卫生保障,并且杜绝了公厕乱收费的现象。

  二、城市居民素质提高

  走在年味浓浓的大街上,周围摩肩接踵,市民和游客的热情高涨。在这样喧闹的人群中,地上竟几无一片纸屑,无一个食品包装袋,不禁让人唏嘘,乡亲们这些年的素质变化不可谓不大。这些年,在市领导的重视和大力宣传教育下,除了政策上已经同全国同步保障义务教育的不收费,对其他教育如高校教育、成人教育等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和改善,具体表现如下:

  1.高校数量得到精简。近年来,为改善高校盲目追求生源数量和校园建设规模,导致生源入校门槛低、质量差、“关系户”多,很多校园内建设用地空置的问题,保障高校教育团队质量和教师收入,许多不达标或效益不好的高校被合并,教师队伍被精简,教育质量得到了保证。

  2.职业教育得到重视。在全国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的趋势下,市领导也愈加重视职业教育,对本地的职高职大进行了政策上的扶持和资金上的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走上正轨甚至有超过本科教育的势头,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接受职业教育,学习一技之长,而且在毕业后都得到了较好的就业去向,就业率提高了很多,相应的城市发展也更稳定,犯罪率也更低。

  3.各类教育水平上升。幼儿教育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兴趣班多样化,并都有严格的从业标准,年轻一代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成人教育机构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为成人高考服务,也为很多父母甚至爷爷奶奶提供基础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倡导全家教育“齐上阵”,共同步入终身学习的年代。

  三、总结和建议

  总的来说,春节回乡调研看到的家乡变化就是“新”。一是物质文明的“新”,包括历史文化古迹、旧街道及旧居和各项基础设施等城市建设;二是精神文明的“新”,高校教育、职业教育及各类教育都在与时代接轨。横向比较家乡变化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后,提出几点建议如下:

  1.做好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核心,它承载着这座城市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和民风民俗,是一个城市的旅游产业资源,更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保护好历史文化古迹,才能保护好一个城市的文化凝聚力,也是促进城市居民团结发展的动力。

  2.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想致富,先修路”,对于一个城市的居民来说,基础设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部分,也是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甚深的一部分,事无巨细,都决定着一个城市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交通和服务设施便利的基础上发展城市的经济和文明。

  3.做好城市各类居民的教育工作。学习是终身的,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社会地位,不分经济条件。在知识文化普及的年代,教育不仅仅影响一个人的文化水平,更从根本上影响一整个城市的居民素质,改善教育结构,精简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宣传,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教育工作。

  2023回乡调研报告 篇2

  我长年工作在外,此番春节回到家乡,利用探亲访友的机会,通过谈话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感受到了家乡近年来的变化。

  一是住房条件有所改善。这次春节回乡所见变化最明显的便是矗立起来的一栋栋新民居,部分群众搬进了新楼房过春节。二是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过去群众追求吃饱穿暖,而今群众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各式各样的家电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有的家庭还买了车。三是医疗条件得到改善。过去群众怕生病、生不起病,如今政府建立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乡镇卫生院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室得到普及。四是交通状况有所改观,基本实现了水泥路全覆盖。五是教育水平逐步提升。农村适龄儿童上学前班、小学集中到乡镇就读,上中学主要集中到县城就读,教学条件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

  同时,一些问题也困扰着人们。一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由于农村年轻人长年在外务工,留守老人的生活需要有人照料,儿童的教育成长需要成年人帮扶指引。二是劳动力高龄化问题,由于年轻劳动力长年在外工作和务工,农村的劳动主要由留在当地的中老年人来完成,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将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劳动,长期下去撂荒现象恐会加重。三是由于缺少文体活动设施和活动场所,群众很少有机会参加文体活动,在农闲时节自发开展的打纸牌和麻将等活动,对群众身心健康没有多少益处。

  建议: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落实公休假、探亲假制度,让外出务工人员常回家看看;实行农村土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广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解决劳动力高龄化问题;加强文体活动设施和活动场所建设,设立读书室和党员活动室,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1.2023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2.2023农民工返乡情况调研报告

  3.2023年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4.2023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5.2023乡村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6.2023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7.2023十个全覆盖调研报告

  8.2023基层三严三实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9.2023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23回乡调研报告 篇3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2023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新事物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家乡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新的一年。回乡欢度春节的干部纷纷感受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干部职工普遍感到,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几乎都有文化休闲小广场,配套有标准的舞台、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而且都组建了本村的篮球队和文艺队。 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各个村里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村支部宣传人员说,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互相推荐,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又给村里增添了更多的祥和气氛,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家乡大变化

  (一)道路通行状况。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和村里街道由土路建成了水泥路面。村路入口,标语醒目,彩旗飘飘。村内道路,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每条村巷都写有名称,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标语贴近生产生活,时常更新。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扰,村里呈现了“路通、宽敞了,街绿、漂亮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二)村容村貌状况。自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以来,全县各村屯都设置了很多垃圾桶,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政策,村干部带头、老百姓积极踊跃相互配合。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以后自家垃圾不能随便在村里的偏僻处乱丢,或者再往绕村河里倒了。村民们很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归集到那几个大垃圾桶,然后由保洁员负责定时清运。

  (三)文化设施建设。近几年,全县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农民感觉村里好多方面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

  三、家乡建设现状面临的一些情况

  (一)对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的看法:虽然全区现在还在继续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如要持续保持,则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能兴起一时之风。还有些乡镇宣传力度不够,所以还存在许多群众的清洁意识比较淡薄,这不仅需领导干部带头,更需深入群众的心里去,积极做好发动群众真正地一起参与清洁乡村的专项行动来,用行动夯筑幸福家园。

  (二)对于农村文体活动的看法:

  1.专业人才数量少。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还有许多行政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出现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主动性弱。在农村,平时在家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男女几乎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外成家,所以导致村里出现年龄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

  3.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性差。有些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舞狮,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2023回乡调研报告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机关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根据都昌县直机关工委《关于在全县机关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利用春节回乡时机开展调研活动,针对家乡的发展变化、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情况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状况汇报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与群众生活情况

  (1)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前些年道路几乎全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平房,90年代村里只有一栋二层楼,万元户屈指可数,全村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如今私家轿车都有好几辆”、“改革开放后,务工的人多了,如今小工都有一两百元一天,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看厂门的一月都有一千好几百”、“破旧的老屋早已被二层楼、三层楼取代了,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了,都赚了钱,大部分都在城里买了房,都成了城里人”......

  (2)群众生活情况

  “网络发达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了”、“生活改善了,鸡鸭鱼肉天天有,不再是过年的专属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生活便利了”、“现在的生活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政策好,我知足了”、“村民办事方便快捷了,现在又有了便民联系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反映了,政府好啊”......

  二、乡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改善、网络发达,与外界联系更密切。

  第二,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多,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环境改善、绿化面广,逐渐贴近新农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首先,农村偷盗现象还存在,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法律知识还比较缺乏。

  第二,部分偏远的村庄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村里电力设施不是很好,电压不够,平时风扇都转不起来;新增人口无土地,荒田荒地多,没能好好利用空有的土地资源;小村庄没有统一规划。

  第三,懂得心存感恩、心存孝老,心存行善,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第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姓情、解百姓难、聚万人心”活动,通过走访慰问、思想引导等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第五,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逐一梳理,认真答复,落实责任加以解决,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矛盾排查调处。

  2023回乡调研报告 篇5

  这几年春节,我都回老家去了,在老家过年的几天里,都会到村头村尾去转转看看,到一些人家里去坐坐聊聊。觉得家乡现在变化很大,宽阔的水泥路修好了,家家都有二至三层的小洋房,原来低矮的平房已难觅踪迹,年轻人都买了小汽车,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近年来,村子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村中耕地却在急速减少。

  一、村子里耕地基本情况

  1986年,全村耕地有798亩,其中水田为635亩、旱地为163亩。当时全村有90户,342口人,人均水田有1.85亩,旱地有0.47亩。而现在全村有200户人家,980人,全村有耕地512亩,其中水田为426亩,旱地为86亩,其中人均水田为0.43亩、旱地为0.09亩。我村耕地大致分可为三类,一类是村子周围的,全是比较优势水田;一类是靠近东边大山边上的山坡地;还有一类是在含沙石较多的沙土地。从1986年到2023年仅30年间,耕地减少286亩,在既没有工业征用,也没有大规模农业开发,为什么还会减少得这么多呢?

  二、村土地减少的途径与原因

  (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由于石谦村东边是一片大山,有较多的山坡地,在80年代,紧靠大山的或山上的耕地都是做旱地,离山有一小段距离的均为水田。在1998年后,国家推动退耕还林,山上的旱地都种起了树,随着小树的长大,已经看不到田地的迹象,退耕还林大约占耕地减少的15%。

  (二)主动抛荒是耕地减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我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青壮年跑到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及创业,村中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劳动能力大大降低,且种田的效益低,所以离山近一点的水田和含沙石量较多的水田,由于土质较差,村里人选择了主动抛荒,主动抛荒的耕地占减少的20%。

  (三)道路的修建使耕地减少不可忽视。近十年来,村里经过多方筹资,修建了一条环村公路,并将村里公路下边接到了村委会,上边连接到了大山脚下,公路平均宽4米,主要是占用原来的水田修建。前年开始修建的铁路也占了我村一小部农田,修建公路铁路占减少的耕地5%。

  (四)村民建房是耕地减少的主要方面。近些年,由于村中人口大量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的提高,对房屋建设需求增加,多数村民选择突破宅基地的限制,在自家的耕地上建设新房。又由于镇政府监管不力,村民乱占用良田现像非常严重,村边的水田被大量占用建房。随着环村公路的建设,大量的村民到公路两边来建房,将原房层丢弃,空心村正在扩大。村民建房占减少的耕地60%。

  三、控制耕地减少的建议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 的。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地为粮之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为政之要,首在“足食”,这是历代治国安邦的经验。要解决好耕地快速减少的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土地确权制度安排,尽快将农民颁发土地确权证书,宣讲农民享有的各项土地产权,强调土地产权的重要性和限制性。

  (二)加快保护耕地的立法,用规矩来管理农村土地,坚决杜绝非法占用农村耕地情况的再度发生。

  (三)加强执法监督。乡镇机关要用强有力的手段规范管理农民自己用地,对违法者加大处罚力度。乡镇对村民建房要有统一的规划,保持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新建住房不得占用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耕地。

  (四)鼓励土地流转。引进农业能手来村里流转土地作业,把近年来荒芜的田地都重新种起来,增加粮食产量。

  2023回乡调研报告 篇6

  春节回老家过年,看到家乡发展变化,年味依旧浓厚,心中甚喜。但漫步村头,看到儿时玩耍的传统油榨坊衰败破旧、枯草凄凄,曾经这里热闹的场景、四溢的油香、孩童的欢声,如今难觅踪影、只能回味,心中不免泛起酸楚、感慨万千——经济在发展,乡愁在淡去,农村所剩不多的农业文化遗产现状堪忧,亟需保护修复,否则子孙后代就再也无从了解家乡父辈的传统油榨工艺了。

  传统油榨工艺是古法榨油的典型物理压榨工艺,不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 e 等营养成分,榨出来的油更醇香、有营养、原生态,是上等的名优土特农产品。而且榨油后的枯饼全身是宝,可以用来洗衣服,可以提炼茶皂素,可以作为冬季取暖的燃料,废渣是纯有机肥料。

  瑞昌市花园乡花园村茶坑七组集体所有的油榨作坊,建于清朝末期1860年代,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油茶之乡。茶坑村因漫山遍野的野山茶得名,且有种植油菜的习惯,一年一季油菜籽、一季野山茶果的油料加工,成为二十世纪油榨作坊最繁忙的景象,兴盛时期全村有7位榨油师傅,且手艺代代相传。

  该油榨作坊是目前瑞昌市乃至江西省,为数不多、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油料加工作坊之一,是极为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它见证了古法油榨向油料加工机械化转变的历史进程,其古老独特的加工设备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其传统手工技艺具有较高的南方农耕文化研究价值和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价值,其作坊加工性能保持良好仍然具有油料加工生产经济价值。

  但是,由于年久失修、维护不力,特别是近年来油料加工实现机械化,传统油榨作坊渐行渐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榨油师傅失业改行或年岁已高,作坊的部分设备严重腐朽、残损,油榨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

  据了解,湖北、陕西、浙江等省已将传统榨油技艺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重点保护和传承的传统技艺项目。江西省目前已公布的四批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尚未将传统榨油技艺纳入保护传承范围。

  近两年来,茶坑村民为保护修复油榨作坊奔走呼吁,并引起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瑞昌市农业局、花园乡政府牵头出资作了一些前期保护工作,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修复开发工作还有较大的困难。鉴于村民对进一步修复开发油榨作坊的迫切愿望,希望上级政府及农业、文物、旅游等部门伸出援手,帮助开展传统油榨作坊的保护、规划、修复、开发指导,适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将何祥发(1943年生)、徐维生(1956年生)、何祥贵(1959年生)、陈世和(1961年生)和何育钢(1965年生)等5名榨油师傅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希望有关部门重视扶持当地的油茶产业发展,使百年茶乡重现昔日繁荣,让这个载满故乡情结的传统油榨作坊焕发生机,真正成为传承赣鄱农耕文化、开展科普教育、发展乡村旅游的梦里老家。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2023回乡调研报告(精选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2023回乡调研报告2023初中思想汇报党元思想汇报模板护党员士思想汇报护党员士思想汇报模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