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工作报告 > 详情页

有关捐款调研报告范文

作者:李思辰2023-09-22 21:45:02

导读:有关捐款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32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0万。是原中央苏区...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有关捐款调研报告范文(推荐3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有关捐款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宁都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北部。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建县。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现辖24个乡镇,32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80万。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为做好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扶贫工作,防止贫困际代传递,就全县持教育扶贫工作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宁都县教育工作现状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6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7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2所,完全小学104所,村小134所,教学点56个,职业技校2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7所,全县现有中小学生14.6万人,在职公办教职工5593人。全县有贫困村13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9378户,贫困人口122657人。据调查,我县贫困村的校舍建设经过这两年薄改得到全面改善,几乎都是新建或改建。但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教学设备落后,教师大部分都是本地民办教师转编为公办教师,也有少部分为代课教师,教师素质较差,教育水平较低。教学内容单一,以教语文、数学为主。贫困户父母从事农村耕作为主,几乎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其子女大部分在初中毕业或辍学后直接打工,很少有接受职业教育。

  二、“十二五”期间教育扶贫的做法和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县通过上级有关政策,通过“抓硬件、强软件、输血液、壮底气、建片区”等途径,对贫困村、贫困户实施教育扶贫,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硬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薄弱学校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县有134所村级小学 所村级完小已完成薄改工作,消除了学校危房,同时在教学仪器配备和图书供给实行政策倾斜,确保农村学生全部进入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图书、杂志看。

  2.强软件,不断充实年轻教师到村级小学任教。“十二五”期间,县教育局鼓励新招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任教,并规定新招农村青年教师必须在村完小工作一年经历者才能有资格报考县城学校招收农村教师考试;对在教学点从教的教师,县教育局规定边远山区津贴享受最高档,有的学校还给予相关政策配套,如大沽中心小学,对去村小及教学点工作的青年教师免费赠送生活用具一套,并且教师用电不交费;肖田中小学则在中心小学给青年教师预留房间,免费提供青年教师周末吃住。

  3.输血液,加大贫困学生困难补助力度。“十二五”期间,县教育局不断改进贫困学生困难补助力度,实行学生自己申请,乡村出具证明、学校核定名单,教育局进行抽查、学校张榜公示等方式进行贫困学生补助,对特殊困难学生还进行专项补助。为保证贫困大学生不失学,县教育局还主动到高中学校进行贫困困难学生补助政策宣传,并印发宣传单发到学生家长手中,让贫困学生家长知晓党的政策,掌握补助要求,充分享受国家贫困学生补助政策。为最大限度满足贫困学生需求,县教育局还主动与县妇联、团县委联系,通过“春蕾计划”救助更多贫困学生。黄石小学还主动与广州蓝天狮子会建立联系,每年蓝天狮子会通过捐款、捐物等形式帮助中村小学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根据《赣州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赣市府办字[2023]77号),我县精准扶贫办已经制定出台了《宁都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宁精扶字[2023]13号)。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2023年春季11259人,资金6343550元,秋季6862人,资金3915525元;2023年春季6283人,资金3619650人。足额落实了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提标配套资金。

  4.强底气,免费开展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为让贫困户和贫困学生出门务工有底气,多年县教育局与县人劳局的就业局沟通,通过就业局的培训基地,为农村贫困户和初中毕业生进行免费就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厨师、计算机、车床、木模、服装设计等,2023年为加快我县农村实用型电商人才,县教育局还组织农村初中毕业生通过县电协会、县就业局进行电商人才培训,全县共培训电商人才4000余名,其中贫困劳动力占1/3,学生占1/5。此外,县教育局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贫困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一技之长。东韶漳贯小学地处宁都最北面山区,与宜黄县交界,该校在课外活动时间,由留守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编织技术,目前在学学生有近20名学生会单独编织提篮和一些小工艺作品,此举受到北京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的高度赞扬。

  5.建片区,通过教育共同体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23年初县教育局打破原有管理模式,将全县24个乡镇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进行重组,分成7个教育片区共同体,将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捆绑组成一个教育片区,实行“片区教职工人员管理一体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一体化、教研帮扶一体化”,做到“片区内教师相互交流、骨干教师片区内交流、行政人员片区内相互挂职锻炼;片区内教学进度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研活动相互观摩,教育质量统一评估;片区内定期集体备课,定期进行教学交流”,教育片区共同体的建立,有力的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了贫困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贫困学生享受优质资源的需求。

  三、教育扶贫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及原因分析

  群众要脱贫,教育要先行。虽然我县在教育扶贫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教育面广、人多,在教育扶贫中也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

  1.学校硬件建设满足不了学生需求,不能跟上时代发展。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添置,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村的学校几乎没有,学校自身不能解决,教育局又没有经费,上级补助没有专项经费。

  2.贫困学生坚持学习难度很大。主要是家庭无法资助,如父母双亡,父母单亲且有病,父母残疾无生活来源,父母长期多病无工作能力等,这些家庭贫困学生没有生活来源,有的还要挣钱养活家庭。虽然教育局在贫困补助中可以减免学费和其他费用,但无法扶植家庭困难,因此容易产生辍学现象。

  3.公办教师留用难度加大。特别是年轻教师普遍家庭生活条件好,对自己生活要求质量高,不喜欢孤独,对教育事业执着精神不强,不愿意留在山区从事教育工作,总是采取各种方法想办法调离山区学校,有的还直接辞职。

  4.贫困户职业教育不能因材施教。贫困户产生的原因有多样,要想脱贫的想法也不同,单一、集体式的培训只能让贫困户增加知识和简单技能,但不能改变他的就业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能力。

  四、“十三五”教育扶贫思路、对策和建议

  (一)目标任务:

  加快城区和圩镇建设步伐,全面改善学校办法条件,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使全县人民群众享受改革红利,迈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小康水平。

  (二)主要措施

  1.加快农村校建步伐,让贫困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做好薄弱学校校舍建设工作,完善学校配套设备,如厕所、住宿、食堂等附属设施工程。

  2.加快教师周转房力度,满足教师现代生活需求。集中力量在农村圩镇和中心村(校)建设一批教师周转房,确保农村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3.增加农村多媒体教育教学设备资金投入,缩小城乡现代教育教学差别。建立以城市为标准的现代教育教学供给体系,通过互联网媒体,利用国家免费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现代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4.扩大农村教师编制需求,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应建立弹性配编,增加学校工勤人员经费投入。确保农村小学能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设置能开足开齐,留守儿童在校住宿有人照顾。

  5.实行免费营养餐供给体系,让贫困家庭子女吃住全免费,减轻城镇困难职工和居民生活负担,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6.加大贫困学生困难补助体系,防止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现象。制定特大贫困学生救助体系,县级财政专款资金,对孤儿、父母双残、单亲一方重大疾病无劳动能力者给予包吃包住,学习期间一切免费政策,同时对短时家庭困难者给予提供一定经济帮助。

  7.进一步推行教育片区共同体,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现有教育片区工作机制,强化教育片区教学功能,加强教育片区相互经验交流,进一步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8.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并做好就业培训后的就业指导服务,并在创业中给予一定资金扶持。

  五、实施“十三五”教育扶贫的保障机制

  1.加大教育经费资助贫困力度,让贫困地区学校能跟上时代发展进步。特别是贫困地区校舍建设、教师周转房、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装备引进、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经费补助。

  3.因地制宜的制定贫困地区教师编制标准,并充分考虑贫困地区住宿生管理增加的工勤人员编制问题。

  4.扩大营养餐的就餐范围,让城乡困难职工、居民的子女与农村学校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5.加大上级对贫困学生困难补助力度,让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有关捐款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全省救灾募捐工作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省民政厅开展了以 “我是群众贴心人,创先争优做表率”为主题的大下访活动。为了响应厅党组的号召,掌握全省募捐工作动态,了解并帮助解决基层募捐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形成全省上下募捐工作新的合力,应对今后可能面临的诸多挑战。近日,省救灾募捐中心组成调研组在西安市灞桥区、新城区及咸阳市民政局、柞水县等7市16个区县6个街道办开展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的情况看,各级政府对救灾募捐工作都能高度重视,确保了募捐资金安全、高效的运行。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和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一、调研概况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着重听取了各市民政系统自“5.12”抗震救灾以来募捐工作的情况汇报,同时对成绩突出的街道、乡镇进行了实地走访。近年来7个市在募捐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统计:7地市仅本级捐款一项累计达1.416269亿余元,并全部上缴。其中西安市灞桥区857万余元,未央区1105.82万余元,新城区275.3万余元,咸阳市4467.86万余元,宝鸡市4435.6万余元,千阳县57.67万余元,渭南市1065.58万余元,铜川市1222.64万元,汉中市496.8万元,柞水县178.42万余元。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以下几点经验和做法,在今后募捐工作中值得学习和推广。

  领导班子重视是募捐工作的重要保障

  地市领导班子对募捐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募捐成果丰硕的主要原因。由于我省是个灾害频发的省份,尤其是近几年来大灾不断。全省各级政府都相当重视救灾募捐工作。政府是救灾募捐的主导力量,领导干部就是这力量的领头羊。凡遇到重大灾害和特殊情况,各地市领导都能自上而下迅速行动,积极倡导和组织募捐工作,并且领导都能够带头募捐做榜样,这极大地鼓舞了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捐赠热情。以宝鸡为例,无论是本市还是外省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市领导都高度关注灾情,以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捐赠工作通知,号召全市党政机关、大专院校、驻宝部队、厂矿企业、人民团体和广大居民积极开展捐赠活动。

  组织宣传是募捐工作的有力推手

  组织高效、形式多样、手段齐全的宣传活动,促进了募捐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做好宣传,才能把灾区的困难展现,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进而有力的支持救灾募捐工作。7个地市对募捐的宣传工作都十分的看重,他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宣传平台为募捐扩大影响,提高募捐的社会性和知晓性。西安市灞桥区民政局有针对性地印制防灾救灾宣传资料,并通过街道、部门组织人力走进辖区机关、校园、企业驻地部队和社区,还广泛发送爱心短信、组织捐赠仪式等形式多样的募捐宣传工作。新城区长乐西路街道办依托辖区内商业发达的优势,发动各省在陕商会尤其是受灾省份的商会在同乡中搞宣传,动员他们为受灾的家乡捐款,鼓励其他省份商会在外来人口中也宣传开展募捐。长乐中路街道办则根据咱国有大中型企业多,职工家属多和军队老干部多的特点,让国有企业义不容辞地担负“共和国长子”的责任,在本厂内宣传专项募捐,而企业里离退休老干部则以自己的革命经历在辖区内作报告、讲演等形式积极开展日常性募捐活动宣传,使得街道内专项募捐与日常募捐相得益彰。宝鸡市与市慈善总会联合制作了30个捐款箱投放到市区宾馆、饭店、车站、医院等人流稠密的地方,募集闲散资金。

  透明管理是募捐工作的主要途径

  扎实做好捐赠款物的管理和公示是募捐工作的保障。各地市在开展募捐的过程中都能做到不论捐款数额大小一律开具收据、登记入账、定期公示,提高透明度,同时主动联合纪检、审计、财务等部门对募捐工作全程监督。所得募捐款项及时上解市级和省级管理部门。柞水县民政局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为了做好募捐,他们在17个乡镇的民政办都开设募捐点,并实行专人接收、专人负责、专帐管理。同时由民政局局长和副局长成立领导小组在民政局社会救济股成立办公室,邀请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对接收的救灾捐助款物的管理和使用定期监察检查。所得募捐款当日即刻上解。在募捐活动结束后,17个民政办还要将所有募捐信息在乡镇政府公示栏公示,县民政局对捐款2000元以上的单位,300元以上的个人在商洛日报和县民政局网站上公布。这些做法大大提高了募捐工作的公信力,巩固了基层募捐工作的牢固根基。未央区对救灾款物实行三个监督,既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用心服务是募捐工作的灵魂所在

  细心呵护爱心,精心组织服务,有力促进募捐工作。在大灾大难面前群众和企业都有募捐的强烈愿望和意愿,使得重大专项募捐活动体现了时间短、捐款数额大、捐款群众和企业集中等局面。在西安和咸阳这两个地市各级把保证在第一时间将爱心传递到灾区,做好募捐服务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两市各区县、街道办从募捐工作开展的第一天,在宣传工作力度不减的情况下,就组织专门人力,开辟专门场所,开通专用热线,开立专用账户,并且施行提前一个小时上班,加班一个小时下班的工作时间,确保所有关于募捐的咨询和服务落到实处。而在日常募捐工作中,地市各级也做到了细心和耐心。其中新城区长乐西路街道办就把日常捐赠落到各居委会主任身上,方便管理和接收。宝鸡市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即时划拨定向捐赠资金,对每位捐赠者都做到来有问侯,走有送语,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的良好服务形象。

  机构制度是募捐工作的基础载体

  募捐网络初步形成,组织机构相对完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是基层募捐工作的基础。各地市募捐的主体基本是各地市区县的民政部门,都组织有专门进行募捐工作的工作人员,不论是专职还是兼任,他们对募捐工作都有无限的热情。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近年来我国募捐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一个民政人对募捐工作的高度重视与责任心。汉中市在市社会福利生产办基础上成立了专门的“市社会捐赠办公室”,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7人,设正副主任各1名,并落实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办公经费和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汉中市各县区也设立了捐助办公室,在每个乡镇、社区设立经常性捐助接收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省在募捐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曝露出一些困难和问题。

  1、各地市开展、进行募捐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和阻碍了募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目前我省的募捐活动大多数为政府主导,募捐款没有提留比列的要求,地市的募捐款都是如数全额上解没有任何留存。开展募捐宣传活动,物资的仓储、运输、清洗、打包等费用一直靠政府投入,使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过大。有的受灾地区因灾没钱,甚至出现救灾物资拉不起的现象。除了大灾,平时各地市区县对日常的募捐工作投入甚少,募捐工作在平时无法开展,举步维艰。咸阳市原有的近十家慈善超市因为经费不足,现只剩两家。通过我们实地的调研了解,这两家超市一直靠当地政府补助和几家企业每年捐助一些资金或物品维持外,几乎没有任何经费或物资来源。柞水县民政局挤出办公经费为16个民政办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但是长久用纸却无法保障。

  2、编制欠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日常募捐工作开展困难。编制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首要难题。一些市级民政部门虽然成立了募捐办公室,但是因为没有正式的编制,长期处于虽是政府机构却无机构之实,人员编制多却实际工作人员少,十分不利于开展募捐工作。除部分市级民政系统成立了募捐办公室,柞水县有募捐办外,还有许多区县都是由救灾工作人员兼任募捐工作,开展募捐活动时又要救灾,又要募捐,任务繁重,平时忙于自己份内的工作却无暇搞募捐工作。下设的民政办、募捐点也因为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导致日常的募捐工作流于形式,成效甚微。

  3、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监管工作不到位。部分地市在募捐中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部署和领导,政府与民间募捐机构缺乏协调,民政系统,慈善协会,红十字会等组织机构甚至各大企业一哄而上无法形成政府募捐机构的合力;造成募捐资源无法整合。日常募捐活动更是无从谈起。这种缺乏统一领导与管理的混乱局面不仅使各地市在监管方面无法做到位,也使得统计上报募捐数额的准确度面临困难,久而久之,挫伤了群众募捐的积极性。

  4、募捐的力度与渠道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拓宽。从目前对7地市整体的调研情况看,扩大募捐的潜力很大,群众和企业募捐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对参与日常性募捐的意识淡薄,参与募捐的动机缺乏明晰,对参与募捐的渠道和组织募捐的机构也欠缺了解。

  5、物资储备不足,募捐方式有待改变。因为经费原因,各地市区县普遍没有物资储备库,原有的下拨救灾帐篷等物资,无力清洗、维修、储备大多报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不论面临大灾小灾,地方政府只能靠国家调拨救灾物资,自己无能为力。募捐的物资因为难以支付仓储费用,各地也就不愿意募集物资。而灾害来临时首先表现在物资匮乏,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陕西省是一个灾害多发的省份,大力发展募捐,搞好募捐工作,让社会各界更多的参与募捐是我们募捐中心的首要职责,我们相信,在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省慈善募捐事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有关捐款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严湖村贫困现状剖析

  严湖村有28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81户,农业人口2765人。该村位于上犹县社溪镇北部山区,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贫困户减少到目前的132户416人。但由于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产业基础脆弱,农民收入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202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720元,只相当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17元的56.5%。分析该村的贫困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弱。一是交通出行不便。通村公路虽在3年前完成硬化,但28个村民小组8条通组公路仅有3条完成硬化,有5个村民小组通汽车困难。二是上学就医困难。该村离圩镇远,且无村完小,三年级以上需到15公里外的蓝田小学就读,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全村目前仅有村级卫生室1个,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不全,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很不方便。三是饮水不方便。受地势等自然因素影响,未通自来水,村民取水“各自为政”,有的从水井里挑水,有的从水井里抽水,也有的从山中引泉水到家,饮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用电通信质量不高。全村虽已全部通电,但因线路老化,供电线路长,电压不稳定,部分大功率电器无法使用。28个村民小组中,有5个组未通广播电视,移动通信信号弱,也未通宽带网络,信息较为闭塞。

  (二)农田水利设施差,土地产出低。全村共有耕地1884亩,人均耕地0.68亩,只相当于全省人均1.045亩的65.07%、全国人均1.35亩的50.37%。加上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山塘、水渠等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大部分山塘水库等灌溉工程因无资金维修,不能正常运转或带病运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大部分耕地属中低产田,甚至是“望天田”。种植结构单一,基本上只种一季水稻,种植效益低。人均山地虽有8.7亩,但多为荒山和残次林,占全村林地80%以上;油茶林全部为低产油茶林,产量很低,经济效益差。

  (三)群众收入低,居住环境差。就该村整体情况来看,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务工、务农两个方面。务农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小部分农户养猪、鸡、鸭、鱼或牛、羊等,但形成不了规模,基本满足于自给。为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当地政府正着力推进油茶低改,但这些项目由于刚刚起步,带动农户增收的效应还未能发挥,农户收入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低于国家贫困线的贫困户132户,416人,贫困户数占全村户数的19.38%。在住房方面,通过近年来的土坯房改造,尽管大多数土坯房改造完毕,但相当一部分农户只是搭起了房屋的框架,无钱装修,生活设施简陋,有的为建房还欠了一屁股债。尚有70户农户仍然无力改造。

  (四)增收难度大,脱贫任务重。要改变严湖村的贫困面貌,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方面,必须有效解决贫困户增收问题。造成该村农户整体收入较低,除了该村土地资源不足、生产条件较差、没有带动群众致富的龙头产业外,与当地群众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观念也有很大关系。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群众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无论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跟不上形势发展,有的甚至存在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劲头,不思进取,无心脱贫。村里文化生活贫乏,导致村民喜欢聚集打牌,喜欢“东家长,西家短”的议论是非,创业氛围不浓,致富热情不高。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一般家庭只要有劳动力且身体健康,能出去务工,就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该村目前之所以还有132户计416人没有脱贫,其主要原因在三个方面:一是大病医治拖累所致。很大一部分贫困户是因患重病,医治花费大导致负债累累,陷入贫困。在贫困人口中,有126人身体不健康,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其中有27.5%丧失劳动能力,不仅不能劳动,还需常年吃药并要有人照料,平均每户每年医疗消费为1056元,占家庭开支的20%以上。二是缺劳力缺技术。据调查统计,有近70户(占贫困户的53%)因为缺劳动力,有54户(占贫困户的41%)家庭因为残疾或患有慢性病而无法做事,只有闲在家里。还有16户虽有劳力但不懂技术,生产开发效益低,又无一技之长,打工靠卖苦力收入不高也不稳定,导致致富无门、增收无力。三是先天不足。在132户贫困户中,有88户低保户(占贫困家庭的67%),因种.种原因导致入不敷出,必须依靠农村低保维持基本生活。还有14户五保户,必须由政府给予生活保障。

  严湖村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132户的增收脱贫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奏效。

  坚持标本兼治,因户精准施策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严湖村虽然贫困程度比较深,但也有一定的发展基础,通过扶持可以改变落后面貌,实现脱贫目标。关键是要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选对路子,坚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增加收入同时并进,瞄准对象,精准施策,破解难题。

  (一)坚持长短结合,发展产业增收。近期,要集中力量抓好三件事,尽快增加贫困户收入。一是抓两个基地。拓展油茶基地,在两万亩低改和两千亩新植油茶的基础上,继续新增油茶低改5000亩,新植油茶2000亩,逐步成片。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每年增加500亩,最终达到3000亩以上规模。二是抓种养发展。包括:巩固水稻种植,提高种粮效益;依托龙头企业,与赣州城区市场对接,采取“公司+农户”形式,种植500亩大棚蔬菜;利用低山丘林山坡和门前屋后等闲置土地,栽种桃、李、梨、金桔、蜜桔、板栗、杨梅等小水果1000亩以上;利用闲置山场,发展生态养鸡、养牛等产业,增加部分收入。三是抓光伏发电。利用村部学校等公共建筑屋顶,鼓励和扶持农户利用家中屋顶发展光优发电产业,形成稳定收入来源。

  在发展好上述三个产业的基础上,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从保护好严湖古井、古屋、古驿道、古树等具有文化底蕴的古代遗迹入手,进行修缮升级,保护好集中连片老土坯房,改造升级为百年客家民居;利用新江河落差大、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新江河漂流、新建古法榨油厂和油茶文化、新型“农家乐”等项目,发展严湖旅游,使其逐步成为严湖百姓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

  (二)坚持标本兼治,抓好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加大教育扶持力度。一是要抓基础教育。从改善教学条件入手,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学习深造走出大山。为此,一方面要新建新江教学点,完善严湖小学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恢复村完小,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建立助学制度,防止因穷辍学。可成立村助学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对困难农户子女上学实行资助,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实行奖励。此外,还可对接政府有关部门热心人士和社会各界助学团体,形成“一对一”帮扶,防止因学致贫。二是要抓职业技术培训。积极协调培训机构和劳保等有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确保初、高中毕业生在没有考上高中、大学之后,都能接受职业教育,使农村新增劳动力都能掌握专业技能,就地转化或者外出务工、经商。切实用好国家对职业教育农村籍学生给予教育补助和推荐就业的政策,有效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同时,可成立村农民夜校,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组织开展蔬菜、油茶、水果种植和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培训,提高生产开发效益。

  (三)瞄准132户贫困户,落实近期脱贫措施。为实现上犹县确定的2023年解决绝对贫困的目标,当务之急是瞄准132户461人的增收脱贫问题。当下,要集中力量抓好两个增收项目建设。一是油茶低改。平均每户扶持油茶低改10亩,按照第一年投入1100元(油茶低改可补助800元),后两年每年投入300元的标准,每年每户再扶持3000元,连续扶持3年直到进入产果期,实现盛产期每户每年稳定增收4万元左右(近期每户7000元左右收入)。二是光伏发电。选择租用一个闲置山场,集中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户30平米,每户贷款2.4万。在脱贫之前,每户每年补助4000元,解决贫困户的还贷问题,并可实现每户每年5000元左右的稳定现金收入。与此同时,按照国家政策,对14户五保户、88户低保户,实行兜底政策,解决好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问题。对132户贫困户中72户有小孩上学的家庭,发动省公安厅的干部职工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降低小孩上学负担,并帮助争取国家有关政策,确保不因学致贫。对居住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14户农户,列入搬迁扶贫范围,搬迁安置到城区或工业园区附近,通过技术培训等,帮助进入工业企业就业,解决好生活出路问题。

  (四)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要抓村庄环境整治。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建设“诗画乡村”为目标,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包括平整土地、危旧房改造、道路连通、排水排污、改水改厕、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等建设内容,优化村容村貌整体形象,使群众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有明显改观。二是要抓公共服务设施。包括:以村部为中心,硬化环村道路3公里形成全村循环,改善出行交通条件;建设安全饮水工程,选好优质水源,集中建好中心水池,实行集中供水,铺设水管,解决全村500多户农户饮水难的问题;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新开水渠5000米,对村部前700余亩农田实施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质量;改善通信设施,力争每个村小组通广播、通宽带网络,为发展电商销售打好基础。

  通过以上措施,基本可以保障该村现有贫困户按期脱贫,并在完善医疗保障和大病救助制度的基础上,能不因病返贫。

  强化精准扶贫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严湖村能否实现脱贫目标,村支部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目前,该村有党员41人,其中18人外出创业或务工,力量不集中,党组织生活较为分散。为此,要紧紧依托省公安厅工作组挂村扶贫的有利条件,切实加强支部建设。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支村两委工作制度、议事制度,健全农民自主投工投劳等机制,逐步形成村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建设好村部,完善农民夜校、图书室(农家书屋)、活动室、卫生室、篮球场、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设施,在村部设置党(村)务公开宣传栏。三是完善组织网络管理。重点抓好党小组建设,28个村小组分片成立党小组,按照“党建+”工作理念,将党小组融入到村民理事会、经济组织合作社等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培养后备力量。通过岗位锻炼,着力从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从产业带头人、种养大户和经济能人中发展党员。五是培育良好风尚。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劳动致富、环境优美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倡导文明道德新风尚。

  (二)强化产业扶贫措施。一是实行一对一帮扶。特别是在产业扶持上,要紧盯132户贫困户,除五保户由政府兜底外,对其余118户贫困户要一对一落实扶贫工作责任人,制定任务书,签订责任状,分户建档立卡,分户制定脱贫计划和时间表,提出项目安排和具体措施,确保全村132户贫困户按期脱贫。二是搭建好组织平台。尽快组建油茶种植、蔬菜种植等合作社,制定好合作社运行机制,通过合作社为各家各户发展生产提供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三是盘活闲置土地。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向致富能手和龙头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四是用活扶助资金。实施好产业发展项目,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村民及有一定实力志愿青年回村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三)强化扶贫资金监管。一是优化制度设计。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围绕脱贫目标,根据贫困地区发展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类扶贫优惠政策,优化制度,完善机制,用政策调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扶贫积极性,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二是增强扶贫合力。充分整合各有关部门的资金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产业扶贫的项目,基本的资金必须打足,不能“钓鱼”。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扶贫产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三是加强资金管理。扶贫部门要严格执行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加强政务公开。对每一笔扶贫资金的使用,都要做到政策、资金、项目三公开。可组建村老年人协会,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对扶贫项目实施进行经常性监管和全过程跟踪,确保项目建一个,成一个。

  (四)建立后期帮扶跟进机制。通过精准扶持和攻坚克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但由于这部分人的发展基础脆弱,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做保障,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和意外情况,一部分人又将重新返贫。为此,一要建立脱贫后期帮扶机制。贫困人口脱贫后,要落实责任人进行3~5年的跟踪,继续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直至其持续发展,实现稳定脱贫。二要完善大病救助和商业保险制度。既要提高医保中大病报销额度,还要加大大病医治商业保险力度,最后由政府实行救助兜底,确保农户不会因病致贫。三要建立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保险制度,确保农户不因灾致贫。四要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范围,将学杂费免费范围从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扩大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和中职教育,防止因学致贫。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有关捐款调研报告范文(推荐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有关捐款调研报告范文关于美术类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民办教育调研报告范文关于学校餐厅调研报告学校安全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