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教案 > 详情页

中考化学复习教案2023年

作者:莫冷潇2023-06-13 14:38:09

导读:第一篇:中考化学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中考化学复习教案2023年(通用6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篇:中考化学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学习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基本要领,学习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学法指导:1.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2.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

  以及对 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 和 化学原理,学习

  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什么是科学探究呢?在生日晚会上,停电时我们都用过蜡烛,你还记得蜡烛燃烧是什么样子?点着之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参考课本P12进行家庭实验:

  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到水中,可以观察到蜡烛 ,

  说明蜡烛_______溶于水,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

  (2)点燃蜡烛后可观察到其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可以看到最先碳化的是火柴梗_______ ___,说明火焰各层中________的温度。所以我们在用蜡烛火焰加热物体时,应用它的_______进行加热。

  (3)熄灭蜡烛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 ____。

  二、课堂探讨:

  1、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观察顺序: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

  2、提出问题:蜡烛越来越短生成了什么物质?

  假设与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方案-----得出结论:

  3、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白烟是什么成份?

  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那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去学习化学?

  三、课堂练习:

  (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烬

  ( )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硬,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 )3.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该气体是: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能力闯关]

  4、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到烧杯内壁上_____________产生,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翻转,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__ 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 _____。

  5、用一根玻璃管伸入蜡烛火焰的焰心中,再用点燃的火柴靠近玻璃管的另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火焰产生,这说明焰心有_ ____。

  [中考连接] 6.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7.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以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

  第二篇:中考化学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教学过程:

  第三篇:中考化学复习教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生初步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生对化学知识的渴求。

  2、了解什么是化学和化学的发展。

  主要教法

  实验激趣、指导阅读、举例说明、组织交流、总结引题

  主要学法

  倾听、阅读、观察、思考、交流

  教学设计

  实验激趣

  师:同学们,世界上哪种颜色的花最多?

  生:红色、黄色、紫色等。

  师:白色的花最多。这个答案我是在某一期《开心辞典》中知道的。可是,多数人喜欢颜色鲜艳的花。现在,师这里有一朵白色的花,我们试试把它变成红色的,你有什么办法吗?生:每片花瓣上都贴上红色的纸、用红墨水浸泡花朵??

  师:同学们的办法是可以的,我还有另一种办法。

  接下来我用喷雾水壶对准白花喷雾。白色的花在同学们的惊呼中摇身变成了红色的。总结引题

  这样神奇的变化还多着呢。我们可以把“白开水”变成“牛奶”、“红酒”,还可以拿玻璃棒当火柴用??,所有这一切,奥秘就在我们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中。化学是神奇的,化学是有趣的,化学可以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指导阅读从生进行多年的写作训练着手,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完成了选材任务。此时再指导生联系自身生活阅读课题下的三段文字和九幅图片。

  总结引题

  同学们想搜集的也是这样的素材吧。虽然我们没有拿出很多证据来证明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书上的图片也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但是,借一斑可窥全豹。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发展进步过程的方方面面均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化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化学是万万不能的。那么,什么是化学呢?

  师:这样的科学就是化学。

  此时,化学的概念在同学们思想中初步形成了,然后阅读课本中的化学概念。

  师: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经了漫长的过程。

  交流

  学习本课至此,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进行口头交流。

  课后精编

  精选课题1的内容写成文稿与至少三位同学交流。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

  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

  习题1、2、3、4、5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熔点2、沸点3、密度

  课题2化学是以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学习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并能够明确地表示探究后所得的结论。

  第四篇:中考化学复习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1.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 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

  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等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第五篇:中考化学复习教案

  教材分析

  本章是正式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进入化学课堂、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精彩而神秘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哲学观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通过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章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材介绍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化学物品,让学生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基本的哲学观点,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课学习的内容,玻璃仪器的洗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

  2、了解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加热操作,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些生活简单变化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3、通过对铜加热变黑实验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一门新功课的学习憧憬和疑问,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教学措施通过实验及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是现代会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科学。

  第六篇:中考化学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在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格式,理清解题思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情境导入】

  氢气是未来的理想能源,人们正在探索一种光解反应器,装载入汽车中,可直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作为汽车能源。那么,同学们能否计算出加满一桶水18千克,能让汽车跑多远呢?首先应弄清楚的是:18千克水能分解产生多少氢气?

  【回顾反思】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以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__

  (2)__

  (3)__

  【探求新知】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过程中分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间的质量比恒等于∶ ∶ 。

  (2)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过程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水、氢气、氧气之间的质量比恒等于∶ ∶ 。

  【归纳小结】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各物质的与相应乘积之比。

  【讨论交流】

  1.如果有36g水通电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2.如果要生成16g氧气需电解多少克水?

  【归纳小结】根据化学方式计算的解题步骤:__

  【实际应用】根据前面你掌握的计算方法,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工业上通过电解Al2O3制金属铝,反应方程式为2Al2O3通电4Al++3O2↑。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kg铝,至少需电解多少千克Al2O3?

  1.氢气是未来理想的汽车燃料,1kg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kw的汽车跑大约100 km。水是氢之源,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分解水制取氧气。一桶水大约18kg,请你自编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解答。

  自编题目:

  解答:

  【能力提高】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是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鱼箱的水中投入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若每只鱼箱每天需耗氧气52.8g,则需要投入过氧化钙多少克?

  化学素养评价5—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Fe:56 C:12 Ca:40 Cl:35.5 Na:23

  ( )1.4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

  A、38克

  B、 36克

  C、 34克

  D、240克

  ( )2.铁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四氧化铁,那么铁氧气四氧化铁的质量比为:

  A、56:32:232

  B、56:16:232

  C、56:64:232

  D、168:64:232

  (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 )4.在4A+5B = 4C+6D反应中,已知34gA与80gB完全反应生成了54gD。若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68

  B.34

  C.17

  D.51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中考化学复习教案2023年(通用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作文录「Zwlu.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中考化学复习教案2023年2023初三化学中考教案2023化学中考教案化学初三中考教案化学九年级教案中考,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20-2023 作文录 版权所有
鲁ICP备15004243号-7